启蒙与中国社会转型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学 > 启蒙与中国社会转型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
ISBN:9787509719619
作者:资中筠
页数:244页

章节摘录

  再以前面所列“士”的三点传统来看今之知识分子的主观世界。  家国情怀、忧国忧民,和对“道”的承载,依然存在于一部分人中间,现在转化为对严重的时弊和改革倒退的忧虑、对普世价值的追求,还有拒绝遗忘,追寻和揭示历史的真相的努力。这些在进入耄耋之年的老人中表现得特别强烈,同时在中青年中仍不乏有志者。主流媒体以外的报章杂志以及论坛,如雨后春笋,此起彼落、前仆后继,某种程度上承载了当代优秀思想和探索,加之网络对冲破禁锢、活跃思想的作用,构成一道闪闪发光的文化风景线。  但是毋庸讳言,多数青年学子的家国情怀日趋淡薄。其原因是现在个人命运不一定与民族国家紧密联系。可以“用脚投票”,而且出路与才能成正比。合则留,不合则弃。人才国际流动是大势所趋,无可非议。同时,正义感与理想也为现实的功利所淹没。如果说,前三十年的思想改造主要是为威武所屈,那么现在有话语权的上层精英多为富贵(名利)所淫,而多数尚未站稳脚跟,忙于为稻粱谋者,则可以说是为贫贱所移。多数人并非良知全泯,但感到无力和无奈,而抗拒则立即失去很多,于是选择与种种明知非正义的“潜规则”或“明规则”妥协。自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的留学生主要是“偷天火”,企图回国进行启蒙,改变黑暗、落后的现状;后之留学生则是主要为自己找更好的出路,如果选择回国来发展,大多不是改造社会而是被改造,一部分甚至成为维护现状的吹鼓手。士林已无共识,即使有,也各人自扫门前雪,形不成道义的压力。少数有所坚守,进行了抗争的,受到迫害时往往孤立无援。有识者所忧虑的社会危机都是长远之事,至少目前还能在歌舞升平中苟安于一时,何苦自寻烦恼?  至于主流文化,一切新、老传统的特点中唯有颂圣文化如鱼得水。当下的“颂圣”不一定表现在直接颂个人,而是颂“盛世”。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因经济增长迅速而国际地位空前提高,相当多的知识分子在收入和社会地位上是得利者。在此情况下,直接或间接“颂圣”表现出新特点:以各种“理论”维护现有体制,否定必要的改革,为显而易见的弊病——特别是当前严重的社会不公和弥漫性的腐败——辩护。一部分所谓“文人”在因“颂圣”而名利双收中不但堕落到无耻的地步,而且已经超越了起码的人道底线,以致于汶川地震中出现“纵做鬼,也幸福”和“含泪劝家长”那样的“作品”丑闻,此举招来网上一片骂声,但是并未引起“舆论哗然”,他们感受不到任何压力。那位文化明星依然为主流媒体所追捧,频频以“大师”面貌亮相。实际上这种“颂圣”充斥于媒体乃至日常生活,人们对此习以为常,已经麻木,只不过那两位的言论发生于国殇之际,特别引人注目而已。  古之“颂圣”还有真诚的一面,出于对某种纲常的认同。今之“颂圣”多数言不由衷,明知其非。在大会、小会上一本正经地说,大小笔杆子成本大套地写的内容,在茶余饭后私人之间却是讽刺讥笑的话题。人人都做两面派,丝毫没有歉疚感。古之欺君是大罪,今之大小官员似乎有意需要被欺。古来帝王还相信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所以史官还有一定的写真事的空间。今之官史不但不发扬“以史为鉴”的优良传统,却着力于屏蔽真相,伪造历史,拒绝反思。这一点对青年一代毒害尤甚,使他们对当代事、近代史完全无知,对古代史严重误读,重新陷入蒙昧。  ……

内容概要

资中筠,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家、国际政治及美国研究专家。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主  题
中国知识分子对道统的承载与失落——建设新文化任重而道远…………………资中筠/003
方孝孺和布鲁诺………………………………………………………………………资中筠/024
文化与制度——鸡与蛋的关系?……………………………………………………资中筠/033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今天的争论………………………………………………………资中筠/044
重建精神的家园——还是要接着五四精神的茬走下去……………………………资中筠/053

第二部分 专题讨论
秦晓去意识形态化,回归普世价值…………………………………………………………/075
雷颐启蒙与儒学:从维新到五四……………………………………………………………/083
徐友渔启蒙在中国……………………………………………………………………………/095
高全喜寻求正确的启蒙之道…………………………………………………………………/103
韦森“新启蒙”与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些根本性问题………………………………………/109
任剑涛启蒙的自我澄清——古今之维与中西之辨…………………………………………/125
初晓波启蒙与再启蒙——以日本为视角的思考……………………………………………/134
讨论:启蒙与中国社会转型…………………………………………………………………/149

第三部分 相关链接
启蒙在中国……………………………………………………………………………陈乐民/177
中国走向公民社会的困难、可能与路径选择
——从陈乐民先生《对话欧洲》引发的联想…………………………………王 毅/183
当代思想文化争论中的五四与启蒙…………………………………………………徐友渔/202
读书人站起来…………………………………………………………………………许纪霖/217

作者简介

改革开放已进行了3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60年,五四运动过去了90年,明年我们则迎来以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为使命的辛亥革命100年,中国人为社会现代性转型奋斗了上百年,但我们现在仍处在现代性转型之中,不论选择什么样的路径,我们都不能迷失方向。为了不迷失方向,我们仍需要弘扬启蒙精神。一个转型的社会必定是一个启蒙的时代,这就是我们出版《启蒙与中国社会转型》意义之所在。

图书封面


 启蒙与中国社会转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这是由资中筠发起的由博源基金会和读书杂志举办的“启蒙与中国社会转型”的研讨会的集锦,首先由资中筠的《中国知识分子对道统的承载与失落》《文化与制度》等文章作为第一部分,然后引出了诸位与会人员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各方直抒己见,和而不同,有一种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错觉。《中国知识分子对道统的承载与失落》作为本书的第一篇文章,详细梳理了中国历史上延续千年的关于“道统”与“法统”的发展,思路清晰的表达了对现今道统法统合而为一的批判,就是这篇文章让我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以前从来没有想明白的事情现在忽然有了思考的方向,这就是所谓的启蒙吧。书中的第二部分是参加会议的人士的专题报告的集合,并且还有专题报告结束后的讨论,在讨论的结尾,资中筠做的总结发言里,有这样一段话让我印象极其深刻,“我觉得不必回避‘先知先觉’的说法,就像先富起来的人,有责任把财富回馈社会一样,你有机会多读了一些书,你悟到了一些东西,就要跟大家分享,这个东西就是启蒙”。这段关于分享的话说的真是太到位了,启蒙就是需要靠这样的方式传播,影响的范围才会越来越广。张鸣也赞同“如果还有点良知的话,就应该像资中筠老师说的,重建知识分子的担当,就应该出来做点儿事情”。而不是像有些人那样“我跟你玩不了了,就一走了之”。这就让我想到以前给我上课的一位老师,他移民了但是现在在中国工作,是一个读过很多书很有学问的人,看问题的角度也很犀利,从移民来说,估计他算是那种“一走了之”的人,但是他又在上课的时候尽己所能的传播了他的思想并推荐我们多读书多了解历史和积极探求真相,这也是发挥了启蒙的作用了吧,可见那些走掉的人不一定这是因为心灰意懒,也许更大的原因是在这个环境里缺乏安全感吧。话题扯远了,关于这本书,真是值得研读的,说它易懂是因为文字并不晦涩,语言流畅优美,难懂是因为在读的过程中你会不自觉的自己思考,这就会花费一些时间了,但懂比不懂好很多不是嘛。另外想说的是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很好,看着不累,行与行之间的间距足够宽,很适宜长时间翻阅,虽然我每次读都是看几页就搁下了。
  •     对于概念下个定义是一个复杂过程,表述不好或者表述好了都是会紧接着一个教条主义刻板影响,然而表述不好就更倒霉了,同时理解还是个问题,偏差肯定存在,这实在是让人头晕。最好的jiushi了然于心,化为具体的事宜,这样就省力且易行的多。
  •     作者说“我觉得不必回避‘先知先觉’的说法,就像先富起来的人,有责任把财富回馈社会一样,你有机会多读了一些书,你悟到了一些东西,就要跟大家分享,这个东西就是启蒙”。从个人角度,启蒙就是觉醒到自己无知的过程。书中提到天王永远“圣明”的颂圣文化流毒久远,知识分子写过无数“思想检查”后,独立人格荡然无存,不但是非标准,连审美标准也不再有自主权。中西历史的分野从战国甚至更早就开始,先哲那种“究天人之际”的气度为高度实用的“纵横学”所掩盖。资中筠的先生陈乐民曾任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欧洲学会原会长,他认为我们还需要两三百年的启蒙才能进入现代文明。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中国社会还要回到启蒙 只有民主和科学才是中国的前途 中国还没有走出封建社会
  •     资先生的文章一直是我爱读的
  •     上半部分资中筠的文章简练出色,怀揣惴惴不安的悲情反思近现代的启蒙得失,观点覆盖面和深度较广,部分文字极尽影射,部分文字充满矛盾,值得一看。下半部分各种学科背景的教授像是故意为了讨论而讨论,既不可读,又不学术,还没可行性,吹吹牛倒行。
  •     这本书的出版,本身就是启蒙这一长途的一部分,至少言论还是有一定自由的,公众能听到体制外的、知识分子的声音。启蒙在中国乃未竟之业,现在谈反启蒙确实没有任何基础。本书以许纪霖的《读书人站起来》为收尾,有其深意,一是知识分子的责任,二是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     10.28读完,好书!
  •     看看我们自己,看看身边的世界
  •     启蒙是当代中国最需要的,资中筠先生的这本书,带领我们走进启蒙的道路,博源文库的这套书都很不错,比较及时,
  •     启蒙之书
  •     资中筠的文章在里面是最好的
  •     资中筠的那篇和后面的几篇很受启发
  •     掷地有声。
  •     启蒙在日常。
  •     资先生的文章只占全书三分之一,其它为许多学者在启蒙与转型主题讲座的发言稿。资先生文字读起来比较流畅,其他作者的文字则让读者有些费力,当然所有文字离不开启蒙这个主题,因此就读者个人言,“启蒙”之“启蒙”倒显得更重要起来。对于这个话题读者的观点与严复大致同,并不赞同激进的革命,认为要先唤醒民众意识,意识上准备好了,克服奴化思想,那么后面的民主和自由社会的实现,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     启蒙,是需要正确的理论引导,此书读后有启发 当年在思想解
    放运动的推动下,一批具有真知灼见的思想者开始进行反
    思,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思想启蒙。今天,中国又面临着重大的历史关
    头,如果说,当年的思想启蒙重在传播现代理念,为骤然
    而来的改革提供思想力量,那么,博源基金会作为思想启
    蒙的传承者,编辑出版《现代性与中国社会转型》丛书,
    则旨在集近30年来实践、研究与探索之成果,寻求对今
    天中国现代性方案的共识。
  •     开篇首文《中国知识分子对道统的承载与失落——建设新文化任重而道远》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分析深刻、到位
  •     启蒙之重要,甚于经济如何发起启蒙,还是语焉不详
  •     中华民族的脊梁!
  •     资中筠,因某些话语而吸引我。
  •     当下的中国更需要启蒙,如何让传统文化走出困境,实行社会转型,是本书探讨的主题。
  •     转型时代的思考与启蒙精神的期盼
  •     装帧很棒,内容耐读,难得的好书。
  •     各发己见,和而不同
  •     资中筠先生的分析一针见血。其中她提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颂圣”传统,在当代的表现即不一定直接颂个人,而是颂“盛事”,或者以各种“理论”维护现有的体制,否定必要的改革,为显而易见的弊病——特别是当前严重的社会不公和弥漫性的腐败辩护。当然,就如她在其后的篇章中所言:“一个时代,什么是'显学',高智商的社会精英把智慧用在何处,大体上决定了历史的轨迹。”
  •     图书馆只有资中筠先生的两本书。其一。
  •     虽然不太喜欢以论文的形式阐述问题,且收录了其它作者,这其中肯定有些断裂,但内容还算不错,有收益。
  •     认真读下去,会有很大的收获
  •     资中筠的文字中规中矩,全书能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两篇:资中筠的第一篇和第三篇。或许不是哲学家出身的缘故,写的东西还是挠痒挠得不够点。不由得感慨最后一篇的许记霖的文字:放空炮!
  •     物流很快 书的质量很好 内容很棒
  •     《影响当代中国的三大社会思潮》中把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新左派”列为影响我国的三大思潮。而这本书可以代表自由主义的一些思想,这本书的出版本身有基金会的背景。
    买了之后比较后悔,感觉这书在理论上没什么新的观点,对中国社会转型也没有特别的思考,而且就观点来看,也不及《冷眼向洋》那么中肯。比较失败的一本拼凑书,不建议购买。
  •     对于中国目前的转型的迫切的认识,很有启发性!
  •     文章启蒙性很强
  •     一本启蒙之书~
  •     任重道远~
  •     : D668/3858
  •     启蒙,共同启蒙,而非先知先觉者教育后知后觉者。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一阅,不过都是片段性的言论,如果要系统了解何谓“启蒙”,启蒙历史,怎样启蒙,可以考虑另选如陈乐民先生的其他著作。
  •     感觉就是小圈子里的人关起门来自娱自乐,学术什么的那就是浮云……不过豆瓣评价还挺高的哈……
  •     很值得看 服务很好
  •     资老写的,文采斐然,而具有理性,提倡普世价值,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良知。
  •     资中筠先生敢说。
  •     我都不好意思说这本书4月份买的,才读完。 书里面只有三分之一不到是资中筠先生的文章,无疑,她的文章和谈话是极好的,徐友渔写的也不错,非浪得虚名;复旦的韦森写的那篇相当好;发言还是吴敬琏、茅于轼等几位的有见解。 至于其他的很多部分,我只能无奈的说是罗列书单,避重就轻,很多“正确的废话”以及书生之见,根本不敢触及核心问题。 当然,这本书的编选态度也是侧重共识。 不过我觉得应该买资中筠先生的选集好好读读了,需要对一些问题系统梳理下。
  •     挺好的.这类书一定捧场.深刻
  •     社会的变革和每个人以及他的子孙后代息息相关,知识分子和精英阶层的觉醒往往走在时代前面。
  •     这套书对中国现代型转型的分析和讨论极具启发性。属于“可以获得知识并且引起思考”这个层次。
  •     极好的极好的值得一看,受益匪浅
  •     如果道统是普世价值,那么能承担道统的不仅仅是中国知识分子,而是中国的威尼斯商人、哥伦布式冒险家、基督徒、党内的克伦威尔
  •     很客观的一本书,值得一看
  •     一直很尊重这位资中筠先生,是以她著的书,我大多看且买。但这本明明写着“资中筠著”的书分明是一本杂烩,资本人的仅仅占到全书231页的68页。这样一本书,我想请问资先生,您怎么好意思在书皮上写上“资中筠著”?这不是欺骗吗?做人的基本底线都没有了的时候,您在谈启蒙,真是讽刺。
    另外,在收录的资先生本人的6篇文章中,有4篇发表过。该书第三部分的“相关链接”中收录的四篇陈乐民、王毅、徐友渔、许纪霖这四位作者的文章,也都在期刊杂志发表过。这四位作者的二次发表的文章夹在“资中筠著”的著作里出售,是你们同意的吗?如果是,你们让喜欢你们的读者情何以堪?你们也没底线吗?第二部分“专题讨论”的作者还有秦晓、雷颐、高全喜、韦森、任剑涛、初晓波。都是成名人物。我还真的搞不懂,何以如此?
  •     内容非常精彩!强烈推荐!
  •     认为仍要坚持和继续未完成的启蒙,反驳了近20年来文化保守主义对五四反传统“过于激烈”甚至将五四与文革相提并论的批评,直截了当地鼓吹普世价值。尺度可能已经去到如今出版审查所能允许的极限了。
  •     策士书,毫无意义的大叙事,文人之间的游戏。
  •     资中筠本人的文字较少,会议讨论较多。
  •     博源文库至少画条底线——必须是专著。连杂文随笔都能凑数?
  •     资先生的书,有思想有见地!
  •     送货狠及时,过两天学校要用正好来得及
  •     第二部分相对比较水,第一部分资中筠先生的一系列文章非常精彩,第三部分也同样不乏亮色。全书的核心立场是支持“启蒙”,这也是我的态度。
  •     韦森:只有国人的“纳税人权利意识”觉醒了,民主预算制度的建设才有望起步,中国的宪政民主制度的建设才能真正开始。
  •     从启蒙思想的角度,讨论了中国社会自下而上的发展,最缺乏的是什么,以后的方向是什么,最终要是简述了国人还未重视的近代200年的启蒙思想的历史,教科书和中国的教育几乎是避而不谈的。能从另外的视角客观看待中国社会的转型发展方向。
  •     本书探讨的课题本身对于当前中国有极大的意义,书中对于五四运动、文化传统与普世现代价值的矛盾等的讨论也很充足。但是总感觉对于民主和现代价值的论述、当前社会问题的分析都太过浅显,深度很不足,若写作时间是几十年前还可理解。难道是因为面向的受众设定为最蒙昧的无知群众么?
  •     强调接着“五四”启蒙的道路接着走下去,反对极端国家主义任何形式的复兴,宣扬欧洲启蒙时代以来的普世价值,期盼中国的宪政与民主转型。值得一读。
  •     大师的书,本本都是经典
  •     博源的这套丛书很值得收藏
  •     喜欢。很深刻。
  •     中国社会,哎
  •     作为一个老一辈的知识分子,经过了民国,文革知道现在,读来着实感到资先生的博学和丰富经历,还有一个感觉是长辈的书非常痛快,一是他们愿意也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二是民国确实培养的不少人才,新一代的有几人能及?
    才前半本看的受益匪浅,当然后半部是别人写的不看也罢,但是就这半本书完全非常值得一看!
  •     书内容不是资中筠自己写的,一半自己的,一半收录别人的文章。和想象有些差距
  •     文章思想深刻,见解独到,颇有读书人、知识分子的睿智和尖刻,读过之后受益匪浅!
  •     书里有一半的篇幅其文章不是资中筠的文章,封面作者单写一位资中筠,不合适。
    而且并非一本资先生就“启蒙与中国社会转型”这个主题写的专论,而是各个时期的单文,加上其他人就此主题的文章,集合而成。

    就我个人而言,其中资先生的那些文章,在《资中筠自选集 士人风骨》里都有了,感觉买得重复。
  •     内容深刻,视角高远。
  •     在没有辨析启蒙、转型、现代、传统、文明、中西/东西等概念的情况下谈启蒙,实在容易给别人当靶子。接灰三年,半天翻完,无趣。
  •     资中筠先生的文章令人思考。
  •     关于启蒙,现时中国比较模糊。这是让人难以置信的事。当下世界,不开放的话还真不知是什么样子,开放了,还有好多人捂着眼睛耳朵不愿多看,为了一己私利,装聋作哑,不愿承认启蒙的重要性。
    启蒙之于中国,仍需进行时。
  •     又是一本知网论文集....
  •     是学术讲座的实录,稍微有点杂,但还是有些比较好的观点。
  •     帮老公买的,他说值得一看。
  •     影响最深的是最后一篇,读书人,你站起来了吗?不过,似乎还是没有给出启蒙的有效途径。
  •     在中国,“启蒙”一直是自由主义者的专利和武器,破除“新左派”或“后学”“迷思”就是启蒙,反之则是“没有常识”、“非理性的”。这本身就是一个没有逻辑的“逻辑”,十分荒诞。殊不知,资中筠先生所谓的“祛魅”,本身就是一个后学词汇。
  •     对民主剖析的很到位
  •     这不是一本论文,而是学者对中国社会,尤其是知识分子思想脉络的整理。现代化过程要几代人的努力,这个吓倒我,人家西方都后现代了。但即便如此,可能还是乐观的估计,关键在于,中国的道路还远远没有明确,社会群体之间,还没有形成对未来的共识。越早启蒙大众,中国变革的风险就越小。 另外,想不到这书是秦晓编的,那个理事会也是招商局赞助的。这个组合有点小怪异,巨型国企,百年老店,三朝元老,未来探索,太子党,普世价值,现代化等,似乎普世价值和代表保守顽固势力的太子党,大国企本是无法调和的。但招商局,作为一个中国现代化的标杆和带头大哥,恰好融合这两端,达到超越现政府,为中华民族计的大目标。值得一看。
  •     只有四分之一的篇幅是资中筠的文章
  •     是一套读懂当前世界与未来的好书!
  •     有良心的知识分子,书写的马马虎虎,精神却不一般
  •     资中筠先生是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忧国忧民。资先生的叫道一定要看。
  •     这本书值得所有对中国有兴趣的朋友看看。
  •     非常精辟而深刻的真知灼见,推荐广大朋友一读,无论男女老少。
  •     详细而又条例,没有太多专业术语,非常适合非专业人学习使用.
  •     书中把很多我想不清楚的事情说明白。对“士”的剖析,对文化与制度的关系的分析尤为精要。启蒙一词又让我想起进来常说的回到常识。我很多时候在想现在是不是又转圈到清末民初的时候了,很多那时讨论过的问题又浮上尘嚣。
  •     深入浅出的论述使得初出茅庐的我也能逐步理解其中观点。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较之第二部分更有借鉴与深思的意义,俱因讨论部分的某些说法还待商榷。作为一个求知者,我较喜欢书中最后一篇许纪霖先生所撰写的关于知识分子与教育体制自身问题的反思,他提出的问题使我们更为具体地去看待启蒙问题。这本书主要让我接受与认同了以下观点:所谓启蒙,即互蒙,即捍卫自由言说不公的权力;五四启蒙运动绝不能被拿来与文化大革命混谈;在中国,真正的民主与自由需要持久与改宪以推进;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制绝不是民主,而是披着社会主义面纱的封建主义;科学不等于技术,中西文明的两条轨道根源于对发展契机的不同把握方式;想要达到真正的民主,绝不能将道统与法统合一,绝不能搞个人迷信…当然,在读的过程中更多的是疑问,比如新左派、自由主义与传统主义的问题
  •     挺好的,但是怎么说呢,算是常识普及性的书。资中筠也是一位很好的学者,有真想法,敢说。
  •     启蒙,是需要正确的理论引导,此书读后有启发
  •     在俺看来中国信仰与理性‘二元分裂’很怪异,与德日不同。传统人文在现代化裂变中导致社会结构不稳定。套用黑格尔理论,有启蒙就必有反启蒙,道统需再次分离。
  •     《当代中国的启蒙与反启蒙》从思想史的视角梳理了包括后现代思潮、国家主义思潮、新左翼思潮
  •     比较吸引我的是大爷大妈们怎么批法左。。。后现代主义仍处在解构启蒙的阶段,止于形而上的思辨,提出了问题却无力回答。在尚未实现理性国家构建的中国,谈后现代是语境错位。
  •     关注中国社会发展、民主进步,需要读读此书。
  •     能看出作者对当前社会问题的看法,和作者的良知,值得收藏
  •     关于“启蒙”的读物,力荐
  •     资中筠老师的书,很值得一读!
  •     方向没搞对,后来再怎么弄也是折腾
  •     是愚民还是启民智?
  •     还是资中筠先生更加高屋建瓴
  •     启蒙与中国社会转型。~资先生的话语总可以给人带来力量
  •     当代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