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与市民社会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学 > 国家与市民社会

出版社:Gezhi Press
出版日期:2011-3
ISBN:9787543218857
作者:邓正来
页数:278页

章节摘录

  我们的兴趣和关注的焦点毋宁是:20世纪90年代的今天,我们究竟应当以怎样的认知方式来看待中国现代化的这一两难症结?  作为对中国现代化问题持严肃且理性态度的知识分子,我们认为,要摆脱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两难境地,首先必须从认识上实现一种思维的转向,不能像以往的论者那样,把目光的聚焦点只放在政治权威的转型上,因为中国现代化两难症结真正的和根本的要害,在于国家与社会二者之间没有形成适宜于现代化发展的良性结构,确切地说,在于社会一直没有形成独立的、自治的结构性领域。无论是国家权力的过度集中,还是政治权威的急剧流失,除了本身(内部结构)的原因外,无不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外部结构)密切相关,因此,在现代化基本问题的认定上,必须用“国家与社会的二元观”替代“权威本位(转型)观”。  中国现代化若要摆脱历史的恶性循环,走出两难困境,就必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回答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这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无可回避的艰巨课题。  为了促使理论界对这一重大问题进行思考,为了有利于我们在实践中解决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根据中国改革开放的现实和历史的经验教训,我们在认真的思考和反思后,认为有必要建立中国市民社会的理论。我们认为,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种战略性思考,这一理论的根本目标在于:从自下而上的角度,致力于营建健康的中国市民社会。通过中国市民社会的建构,逐渐确立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二元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惟其如此,才能避免历史上多次出现的两极摆动,推进中国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最终达成中国的现代化。 ……

书籍目录

序言:“知识转型”时代的中国研究第一部分  理论反思  建构中国的市民社会  近代中国研究中的“市民社会”——方法及限度  中国公民社会:概念、分类与制度环境  分类控制:当前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  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国家、民问统治精英及民众间互动关系的演变第二部分  历史研究  近代中国的“社会与国家”:研究回顾与思考  近代中国的公共领域:形态、功能与自我理解——以上海为例  中国的社团革命——中国人的结社版图  国家与社会关系史视野中的中国乡镇政府第三部分  现代发展  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温州模式  公民社会发展的法团主义之道——能促型国家与国家和社会的相互增权  从大共同体本位到公民社会——传统中国及其现代化再认识

作者简介

《国家与市民社会:中国视角》挑选了数位国内知名法学、政治学等领域的专家关于中国市民社会的理论和经验研究,借鉴西方社会和政治理论,结合中国实际,对当前中国的市民社会及其与国家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剖析。

图书封面


 国家与市民社会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翻了一下写作日期,居然是1992年,不禁感慨万千。20年来,中国的市民社会发展踯躅不前,这一方面导致了政府权力极端膨胀,侵害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使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另一方面使整个社会缺乏契约意识,不理性,很容易被谣言等所煽动。前几个月甚至还看到中共政法委书记在“苦口婆心”地劝说要警惕西方市民社会的陷阱,真是让人心寒啊,中国的民主化道路究竟在哪?不知道邓正来老师看到这些有何感想?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邓老师的文章帮我端正了对市民社会的认识,看来以前因不了解而迷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应该得到重新认识,市民社会的作用和意义也应该给予正确的认识~~~
  •     又是论文集一本~
  •     一本不错的论文集,但总觉得缺了些什么,我认为中国市民社会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缺少公共讨论的意识精神。最佳是孙立平那篇。另外书本较久远了,中国十年变化不可同日而语啊。
  •     在国家与社会间划一道界限。
  •     2015年读毕的第一本书。第一部分理论反思可读。《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国家、民间统治精英及民众间互动关系的演变》一文,居于知识分子之列,孙立平对知识精英在国家与民众互动中的评价还是太仁慈了。
  •     邓老师的一篇文章很清楚地说明了在中国,市民社会是个什么样的含义,如何区别西方的公民社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民社会的形成具有什么的意义。有了新的认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