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统一的社会科学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学 > 走向统一的社会科学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0
ISBN:9787208056855
作者:(美)金迪斯,(美)鲍尔斯 等
页数:196页

内容概要

赫伯特·金迪斯(Herbert Gintis):1969年获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历任马萨诸塞州大学经济学教授(荣誉退休),哈佛大学访问教授,巴黎大学访问教授,锡耶纳大学访问教授,桑塔费学院讲座学者(External Faculty)等 
萨缪·鲍尔斯(Samuel Bowles):1965年获

书籍目录

何谓“社会科学根本问题”?  ——为“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论丛”序导读:被超越的“经济人”与“理性人”作者中译本序寻找理性人:15个小规模社会中的行为学实验解析亲社会性之谜强互惠的演化:异质人群中的合作瓦尔拉斯经济学回顾新古典经济学与行为博弈理论的交锋走向统一的人类行为科学后记

作者简介

在自然科学通过量子力学、基本粒子学、固态物理学和宇宙大爆炸模型获得了统一之际,社会科学,或者说人类行为科学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呈现出分崩离析,相互冲突的态势。这显然不符合科学的逻辑性要求,也为学科之间的深入交叉平添了许多障蔽。
基于近年来深化博奕理论、理性人模型的可控实验方面的进展,我们似乎可以尝试着勾勒普世化的个体行为模型,搭建初步的统一框架,为整个社会科学确立基本的中心原则。

图书封面


 走向统一的社会科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这本论文集写的比较绕口,核心就是书的题目的这一篇。1. 人类行为科学包括经济学、人类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行为心理学和政治学。如果它们是一致的,我们可以考虑一套统一的原则,当两个学科处理同样的社会现象时,他们的模型是相当协作的,学科之间能够相互补充。2. 演化博弈理论提供了跨学科交流和建模的平台。3. 生物进化论成为所有行为科学的基础是因为现代人是演化的物种,现代人的主要特点是它是特定演化史的产物。4. 进化论和行为博弈论为生物学上的人类行为提供了解释的框架。5. 从经济学理论发展而来的理性人模型是一个适用于所有人类行为学科的灵活工具。6. 人类行为模型化上的进展因为控制性实验没有充分使用而受到阻碍,而控制性实验仅仅在行为心理学上被广泛采用。7. 行为科学家人为限制社会情景研究的范围也阻碍了人类行为模型化的进展。8. 人口统计学显示现代人的成功在于他们能在非亲缘之间维持一个很高的合作水平。9. 人类的亲社会行为在生物学中可以用基因-文化共生演化的工具来模型化,但是相关的社会机制必须使用社会学的概念:社会化和规范的内化。
  •     这是一个转载的评论,由这本书的翻译者之一撰写。批判与统一梁捷三年多以前,那时我正沉迷于阅读实验经济学和演化博弈论的最新文献。实验经济学还没有获得诺奖,国内相关领域的讨论远没有现在那么热,不过互联网已经和现在一样发达了。我每天都能从google上下载多至百兆的最新文献,但因为各种思想纷繁交错,埋头阅读一时却也理不出个头绪来。汪丁丁教授突然给我寄来一篇桑塔菲研究所网站上的工作论文,告诉我“必须阅读”。这篇论文就是本书的第二章金迪斯教授写的“解析亲社会之谜”。读完金迪斯教授的第一篇论文我就大为叹服。看得出来,他的工作横跨经济学,生物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而且试图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一个包含基因演化和文化演化的综合模型,这真是大手笔。顺藤摸瓜,我找到了他的个人主页,与他建立起联系。不但在他主页上下载到这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人类学调查结果,计算机模拟程序等,还搞到一本他刚刚完成的《演化博弈理论》专著。就这样,我理解演化博弈理论的脉络顿时清晰不少,生出不少感慨,他真是一个跨学科研究的典范。后来,汪丁丁教授一直把金迪斯在“亲社会之谜”一文的模型中得出的结论称作“社会学基本定理”,虽然略嫌夸大,但它的重要性是确定无疑的。 说到跨学科研究,谈何容易。金迪斯教授的本行是经济学,多年来也一直在麻省大学经济系任教,却也在生物学,人类学,认知科学等领域最好的期刊上发表论文。他完全有资格被视作生物学家或者人类学家,他的合作者中也包括了这些领域一些最出名的学者。重要的是,他们合作发表的论文并非机械的合作,而是真正能够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的。 举例来说,本书的第一篇“寻找理性人――15个小规模社会中的行为学实验”,这是包括金迪斯在内的十余位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认知科学等领域学者多年来联手的成果,2001年发表在经济学最权威的期刊“美国经济评论”上。这篇论文的主要思想是对一种名为“最后通牒博弈”在各种不同文化不同传统的原始部落中检验它的结论。所谓“最后通牒”,就是任意找来两个实验人,塞给其中一个一笔钱,让他给对方提出一个分配方案,比如说三七开、四六开什么的。如果对方接受,那么双方就拿钱走人,若是对方拒绝,则两人都一无所得。出价人只有一次机会,若是被拒则再无机会,因此这个实验名为“最后通牒”。主流博弈论认为,出价一方只要给对方一点点的钱就足以让对方接受合约,因为再少的钱也胜过一无所得。但是,实验的结果肯定不是这样。相当多的人会提出对半开的公平分配方案,而那些不太公平的分配方案往往会被拒绝,因为很多人用于己亦不利的拒绝合约手段作为对第一方贪婪的惩罚。 这篇论文从原始部落身上获得了很多意味深长的结论,表明人的行为与其文化背景密切相关。此外论文所涉及的范围从非洲丛林到南美草原,跨度之大,研究之细,让人叹服。我当时就想,金迪斯作为一个理论经济学家,应该不用去做实地考察,一定是他委托那些人类学家在当地开展实验,带回数据,最后由他来处理分析,合作撰写论文的。没想到今年在杭州碰到他,谈及这篇论文时,他说,“我当然是实地考察的。我们几个分工跑不同的地方,我去的是澳洲那些小岛。”随后,他给我们展示了很多照片,指着一张四个身披树叶涂满油彩的原始人划独木舟的照片说,“看到了吧,最后那个划桨的原始人就是我”。大笑之余,我也对他的科学精神肃然起敬。一个经济学家为了研究而深入原始人的生活,这在我还是第一次听到。 现在这本《走向统一的社会科学》已经是金迪斯第三本中译著作了,不过前两次他完全是以不同的面目进入中国。他和麻省大学另一位著名经济学家鲍尔斯的合作已经进行了三十多年,七十年代,他们合作的第一本专著《资本主义美国的教育》出版,引起热烈的反响,成为左派教育理论的代表作,在八十年代末作为“教育学专著”被翻译进来。前两年,他们另一本代表作《民主与资本主义》作为反映美国激进左派和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专著”由韩水法教授翻译成中文。直到今天,他们投入精力最多的本职工作才有了中译本,此中过程也别有趣味。我和金迪斯教授谈到这一点,他轻松地说,他们的跨学科研究工作在美国也一直被学术体制排挤,得不到承认。直到这几年风向转了,实验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获得了诺奖,很多主流经济学家也转而研究博弈理论,他们才逐渐得到肯定。而我们认识和肯定他的工作,一点都不比他的美国同行来得晚。我想,这并非学界不肯承认他的工作,而是他走得实在太快了。 我曾在大型期刊数据库JSTOR里搜索金迪斯教授发表过的所有论文,想彻底地看看这个六十年代哈佛的叛逆学生的内心进路。我找到的第一篇论文就是“对福利经济学和个人发展的一种激进分析体系”,1972年发表在同样是最权威的杂志“经济学季刊”上。在这篇文章里,金迪斯用马克思主义的范式批判新古典的福利经济学,进而构筑了一套马克思经济学体系。这篇论文一发表就引起了哈佛老牌社会经济学家帕森斯的关注。帕森斯不顾年高,撰写了长篇的批评,随后金迪斯又进行了回应。这场论战使得金迪斯名声大噪,一出道就步入著名经济学家行列。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故意跟他提起这场争论,他说,“现在回想起来,我是不完全正确。”我刚一愣,他接着说,“不过帕森斯是完全不正确。” 再看他以后的那些论文,一方面是对社会现实的关心,主要是用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方法对社会现状的批判;另一方面就是用跨学科范式对人类行为基础的研究。看得出来,金迪斯不断在吸收和学习新兴学科的进展。九十年代以后,随着认知科学的进步,脑科学研究手段的进步,大型计算机模拟技术的进步,演化博弈论工具的进步,金迪斯的工作获得了极大的进展。他的工作很好地吸收了以上各种技术取得的最新进展,但更重要的是,他构建了一个基础性平台,把这些不同角度向前推进的工作融合在一个演化博弈论的统一框架内。 汪丁丁教授曾经组织很多人共同翻译最新学术文献,凑成集子准备出版,每次都把金迪斯这篇“解析亲社会之谜”列为压轴之作,可惜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出版。今天,金迪斯的经济学著作终于有了中译,这对于推动中国的跨学科研究也是一次极大的推动。而金迪斯思想庞杂、征引繁复,翻译过程之艰辛,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现在是一个转型的时代,社会在转型,学术范式亦在转型。作为美国六十年代“跨掉的一代”的代表,金迪斯多年来对社会和学术主流范式的批判终于产生了一些影响。他的“社会学基本定理”当然重要,这即是所谓的“统一”。但在我看来,他所带来的“批判”精神恐怕是我们现在更加需要的了。
  •     走向统一还是回归古典? 李华芳/文 《财经》杂志/总153期 2006.02.20 00:00 毫无疑问,要完成一种统一的社会科学,不仅需要睿智,更需要勇气。两位杰出的探索者金迪斯(H. Gintis)和鲍尔斯(S. Bowles)向我们展示了他们有益的思考:考虑一套统一的原则,将经济学、社会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行为心理学以及政治学等人类行为科学协调起来;当处理一个具体的社会问题时,各个学科之间的模型是彼此协作的,并且能互为补充。金迪斯和鲍尔斯成名已久,尤其是前者,曾被马克布劳格《经济学名人辞典》认为是1700年到1986年间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而且,金迪斯和鲍尔斯对马克思的分析非常推崇。金迪斯还曾于1972年在《经济学季刊》上发表号称“激进主义经济学宣言”的论文“关于福利经济学与个人发展的一种激进分析”,拓展了马克思的福利与正义理论。从关注福利、贫困、正义以及社会主义的未来等问题入手,金迪斯和鲍尔斯使用理论的手术刀,切入了复杂的社会问题。遵循马克思“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在金迪斯和鲍尔斯看来,社会本是一个整体,各学科近来形成的深入交叉和博弈论的发展,也为跨学科研究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因此,他们通过演化博弈理论,将生物进化论引入对人类行为的解释中。这样,他们在回答社会科学的经典问题“社会如何可能?”时,认为人类社会的构成是“基因-文化”共生演化的结果。这一分析思路表明了作者与新古典分析的不同。金迪斯认为新古典理论不能包含对利他行为的分析,也无法解释人的“超社会性”,即更倾向于合作而非陷入个人主义的“囚徒困境”。为了证实这一理论假设,金迪斯和鲍尔斯联合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等,在15个小规模社会中进行了大量行为学实验。这些实验表明,很多实验对象更关注公正和互惠,愿意为修正物质利益分配承担个人损失;同时奖励那些合作者,惩罚背叛社会规则的人,尽管这很可能代价不菲。这完全背离了新古典的结论。他们的研究在2001年5月《美国经济评论》上甫一发表,就引发了震动。“什么是理性人”这一看似显然的问题由此引发了新的思考。但对金迪斯和鲍尔斯而言,这种对个人、社会与经济制度之间互动的强调,只是旧事重提而已——这是他们与马克思思想的遥相呼应,更是他们一以贯之的理论信念。正如作者自序中所说,“这一方法虽然依赖于……现代数学,但它的基本思想都可以回溯到古典思想家,如亚当斯密、大卫休谟、卡尔马克思的论著中”。因此,与其说这是一种新的走向统一的趋势,毋宁说是对古典理论的回归。这本书在中国适逢其时,它为中国读者开启了一条回归古典的新道路。■《走向统一的社会科学:来自桑塔费学派的看法》,(美)赫伯特金迪斯、萨缪鲍尔斯等著,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10月第一版另外这套丛书的第二本也已经出版了,《人类的趋社会性及其他》,仍旧介绍了桑塔菲学派的赫伯特金迪斯、萨缪鲍尔斯等人的工作,跟进这方面研究的学人,不可错过了。http://blog.sina.com.cn/u/49275b4201000377

精彩短评 (总计36条)

  •     博弈论的新观点。尤其在经济学方面,对于经典经济学的纯理性“经济人”提出了质疑。而对于如何构建新的假设,值得我们思考。
  •     本来以为会是一个系统的论述性的书,结果看了以后发现是一系列的demo和讨论,展示了桑塔菲学派跨学科的成果和研究过程。他们是对博弈论和演化问题进行研究 ,为了得到完善的模型需要进行各个方面的探索,跨学科也就这么而来的。不仅仅是计算机建模,也有实地调查真人实验。第一个例子其实是最浅的,另篇文章非常详细的描述了某数学模型,加入了很多控制因素去影响结果,看了很眼晕很佩服。
  •     汪丁丁的导言与另外一个人的导读可看,内容都是论文,比较难看。记住了公共品博弈。
  •     作为研究人类社会的学术手段,社会科学本来就是统一的,分得这么厉害而互不沟通才叫不靠谱。
  •     桑塔费学派对利他主义特别是强互惠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对经济学和进化生物学有独特启示
  •     Santa Fe Institute 的书,很值得一看
  •     不过译者还是很不错的,赞一个。
  •     你说的对,我的看法是,他们的研究的提升有赖于研究方法的改进,而这点是很难做到的。
  •     Heuristic book。只是个人以为书中超越理性人的公平和强互惠性倾向也可用相对剥夺感来解释,如果在模型中加入心理收益这个变量,博弈的结果似乎还是符合利益最大化原则的。难道归根结底,还是在于社会科学如何定义理性?存疑。
  •       走向统一还是回归古典?
      李华芳/文 《财经》杂志/总153期 2006.02.20 00:00
      
      
      
       毫无疑问,要完成一种统一的社会科学,不仅需要睿智,更需要勇气。两位杰出的探索者金迪斯(H. Gintis)和鲍尔斯(S. Bowles)向我们展示了他们有益的思考:考虑一套统一的原则,将经济学、社会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行为心理学以及政治学等人类行为科学协调起来;当处理一个具体的社会问题时,各个学科之间的模型是彼此协作的,并且能互为补充。
       金迪斯和鲍尔斯成名已久,尤其是前者,曾被马克布劳格《经济学名人辞典》认为是1700年到1986年间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
       而且,金迪斯和鲍尔斯对马克思的分析非常推崇。金迪斯还曾于1972年在《经济学季刊》上发表号称“激进主义经济学宣言”的论文“关于福利经济学与个人发展的一种激进分析”,拓展了马克思的福利与正义理论。从关注福利、贫困、正义以及社会主义的未来等问题入手,金迪斯和鲍尔斯使用理论的手术刀,切入了复杂的社会问题。
       遵循马克思“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在金迪斯和鲍尔斯看来,社会本是一个整体,各学科近来形成的深入交叉和博弈论的发展,也为跨学科研究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因此,他们通过演化博弈理论,将生物进化论引入对人类行为的解释中。这样,他们在回答社会科学的经典问题“社会如何可能?”时,认为人类社会的构成是“基因-文化”共生演化的结果。
       这一分析思路表明了作者与新古典分析的不同。金迪斯认为新古典理论不能包含对利他行为的分析,也无法解释人的“超社会性”,即更倾向于合作而非陷入个人主义的“囚徒困境”。
       为了证实这一理论假设,金迪斯和鲍尔斯联合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等,在15个小规模社会中进行了大量行为学实验。这些实验表明,很多实验对象更关注公正和互惠,愿意为修正物质利益分配承担个人损失;同时奖励那些合作者,惩罚背叛社会规则的人,尽管这很可能代价不菲。这完全背离了新古典的结论。他们的研究在2001年5月《美国经济评论》上甫一发表,就引发了震动。“什么是理性人”这一看似显然的问题由此引发了新的思考。
       但对金迪斯和鲍尔斯而言,这种对个人、社会与经济制度之间互动的强调,只是旧事重提而已——这是他们与马克思思想的遥相呼应,更是他们一以贯之的理论信念。正如作者自序中所说,“这一方法虽然依赖于……现代数学,但它的基本思想都可以回溯到古典思想家,如亚当斯密、大卫休谟、卡尔马克思的论著中”。
       因此,与其说这是一种新的走向统一的趋势,毋宁说是对古典理论的回归。这本书在中国适逢其时,它为中国读者开启了一条回归古典的新道路。■
      
      
      《走向统一的社会科学:来自桑塔费学派的看法》,(美)赫伯特金迪斯、萨缪鲍尔斯等著,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10月第一版
      
      另外这套丛书的第二本也已经出版了,《人类的趋社会性及其他》,仍旧介绍了桑塔菲学派的赫伯特金迪斯、萨缪鲍尔斯等人的工作,跟进这方面研究的学人,不可错过了。
      
      http://blog.sina.com.cn/u/49275b4201000377
      
  •     看了摘要
  •     这本书似乎将博弈论作为社会学科统一的基石。
  •     我现在对 圣踏非 学派 已经一点崇拜的心情都没有了。
  •     解释强互惠理论
  •     这篇东西里出现了太多的“我”,内容杂乱,不知道要说什么。
  •        桑塔费研究所鼓励、实践跨学科的研究,尤其是重视计算机建模在经济学、社会学、组织科学的应用。
        前一段时间已经看到这本书即将出版的消息,那么应该多多宣传。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科学实验室在此方面作了巨大的努力,被认为是最早引入CAS complex adaptive system 复杂适应系统到国内来的。
      
  •     告诉你,不可能
  •       这本论文集写的比较绕口,核心就是书的题目的这一篇。
      
      1. 人类行为科学包括经济学、人类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行为心理学和政治学。如果它们是一致的,我们可以考虑一套统一的原则,当两个学科处理同样的社会现象时,他们的模型是相当协作的,学科之间能够相互补充。
      
      2. 演化博弈理论提供了跨学科交流和建模的平台。
      
      3. 生物进化论成为所有行为科学的基础是因为现代人是演化的物种,现代人的主要特点是它是特定演化史的产物。
      
      4. 进化论和行为博弈论为生物学上的人类行为提供了解释的框架。
      
      5. 从经济学理论发展而来的理性人模型是一个适用于所有人类行为学科的灵活工具。
      
      6. 人类行为模型化上的进展因为控制性实验没有充分使用而受到阻碍,而控制性实验仅仅在行为心理学上被广泛采用。
      
      7. 行为科学家人为限制社会情景研究的范围也阻碍了人类行为模型化的进展。
      
      8. 人口统计学显示现代人的成功在于他们能在非亲缘之间维持一个很高的合作水平。
      
      9. 人类的亲社会行为在生物学中可以用基因-文化共生演化的工具来模型化,但是相关的社会机制必须使用社会学的概念:社会化和规范的内化。
  •     人类行为的综合研究
  •     其实有改进的办法,早就出来了,只不过他们派系中心化太强了,听不进旁边人的意见而已。
      
    比如,在研究排队论的这个事情上,早期的研究是基于统计层面的,追求稳定来研究的。是得出了个很漂亮的结果,后来在研究中发现,其一,这个理论和现实符合得不太好,第二,现实有些改进方法完全就打破了他们追求稳定的这个基石,后来就又出了一派理论,是完全基于随机道来的个体的进行模拟,通过多次模拟看效果,对到来的每个个体定义一些根据当前条件的个性化判断标准。
      
    哎,现在社会太浮躁了,大家都想早出成果,找好做的做,那些安心做研究的人本来就很少,而且成名的派系到后期大多被这些带有目的性的浮躁的人摧残了,所以真正的大师都是孤独的。
    蛮想有和真正的大师交流的机会的,可惜没有。
  •     : F114.4/8134
  •     2007-08-12
  •     写了笔记,豆瓣说我读过。
  •     因为某些原因,一年半以前,我崇拜它是因为它是全球复杂系统研究的中心。
    后来,我看的东西多了,我对它们磨蹭的态度实在是有些受不了了。
    另,我强烈的怀疑,他们派系的研究依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统计级而没有深入下去,因为我很难找到他们更深入的研究结论。
    http://www.douban.com/review/1608738/
  •     一般
  •     ...我觉得我很应该过半年再来读这本书......
  •     21世纪,可能是行为科学(行为研究)的世纪吧...
  •     以行为学作为社会科学的研究基础,有相当的说服力
  •     马克…我对社会学很感兴趣…
  •     做行为研究不去现场才叫不靠谱,译者在这个地方歌功颂德未免折射贵国学界太不靠谱了吧。
  •       这是一个转载的评论,由这本书的翻译者之一撰写。
      批判与统一
      梁捷
       三年多以前,那时我正沉迷于阅读实验经济学和演化博弈论的最新文献。实验经济学还没有获得诺奖,国内相关领域的讨论远没有现在那么热,不过互联网已经和现在一样发达了。我每天都能从google上下载多至百兆的最新文献,但因为各种思想纷繁交错,埋头阅读一时却也理不出个头绪来。汪丁丁教授突然给我寄来一篇桑塔菲研究所网站上的工作论文,告诉我“必须阅读”。这篇论文就是本书的第二章金迪斯教授写的“解析亲社会之谜”。
       读完金迪斯教授的第一篇论文我就大为叹服。看得出来,他的工作横跨经济学,生物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而且试图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一个包含基因演化和文化演化的综合模型,这真是大手笔。顺藤摸瓜,我找到了他的个人主页,与他建立起联系。不但在他主页上下载到这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人类学调查结果,计算机模拟程序等,还搞到一本他刚刚完成的《演化博弈理论》专著。就这样,我理解演化博弈理论的脉络顿时清晰不少,生出不少感慨,他真是一个跨学科研究的典范。后来,汪丁丁教授一直把金迪斯在“亲社会之谜”一文的模型中得出的结论称作“社会学基本定理”,虽然略嫌夸大,但它的重要性是确定无疑的。
       说到跨学科研究,谈何容易。金迪斯教授的本行是经济学,多年来也一直在麻省大学经济系任教,却也在生物学,人类学,认知科学等领域最好的期刊上发表论文。他完全有资格被视作生物学家或者人类学家,他的合作者中也包括了这些领域一些最出名的学者。重要的是,他们合作发表的论文并非机械的合作,而是真正能够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的。
       举例来说,本书的第一篇“寻找理性人――15个小规模社会中的行为学实验”,这是包括金迪斯在内的十余位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认知科学等领域学者多年来联手的成果,2001年发表在经济学最权威的期刊“美国经济评论”上。这篇论文的主要思想是对一种名为“最后通牒博弈”在各种不同文化不同传统的原始部落中检验它的结论。
      所谓“最后通牒”,就是任意找来两个实验人,塞给其中一个一笔钱,让他给对方提出一个分配方案,比如说三七开、四六开什么的。如果对方接受,那么双方就拿钱走人,若是对方拒绝,则两人都一无所得。出价人只有一次机会,若是被拒则再无机会,因此这个实验名为“最后通牒”。主流博弈论认为,出价一方只要给对方一点点的钱就足以让对方接受合约,因为再少的钱也胜过一无所得。但是,实验的结果肯定不是这样。相当多的人会提出对半开的公平分配方案,而那些不太公平的分配方案往往会被拒绝,因为很多人用于己亦不利的拒绝合约手段作为对第一方贪婪的惩罚。
       这篇论文从原始部落身上获得了很多意味深长的结论,表明人的行为与其文化背景密切相关。此外论文所涉及的范围从非洲丛林到南美草原,跨度之大,研究之细,让人叹服。我当时就想,金迪斯作为一个理论经济学家,应该不用去做实地考察,一定是他委托那些人类学家在当地开展实验,带回数据,最后由他来处理分析,合作撰写论文的。没想到今年在杭州碰到他,谈及这篇论文时,他说,“我当然是实地考察的。我们几个分工跑不同的地方,我去的是澳洲那些小岛。”随后,他给我们展示了很多照片,指着一张四个身披树叶涂满油彩的原始人划独木舟的照片说,“看到了吧,最后那个划桨的原始人就是我”。大笑之余,我也对他的科学精神肃然起敬。一个经济学家为了研究而深入原始人的生活,这在我还是第一次听到。
       现在这本《走向统一的社会科学》已经是金迪斯第三本中译著作了,不过前两次他完全是以不同的面目进入中国。他和麻省大学另一位著名经济学家鲍尔斯的合作已经进行了三十多年,七十年代,他们合作的第一本专著《资本主义美国的教育》出版,引起热烈的反响,成为左派教育理论的代表作,在八十年代末作为“教育学专著”被翻译进来。前两年,他们另一本代表作《民主与资本主义》作为反映美国激进左派和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专著”由韩水法教授翻译成中文。直到今天,他们投入精力最多的本职工作才有了中译本,此中过程也别有趣味。我和金迪斯教授谈到这一点,他轻松地说,他们的跨学科研究工作在美国也一直被学术体制排挤,得不到承认。直到这几年风向转了,实验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获得了诺奖,很多主流经济学家也转而研究博弈理论,他们才逐渐得到肯定。而我们认识和肯定他的工作,一点都不比他的美国同行来得晚。我想,这并非学界不肯承认他的工作,而是他走得实在太快了。
       我曾在大型期刊数据库JSTOR里搜索金迪斯教授发表过的所有论文,想彻底地看看这个六十年代哈佛的叛逆学生的内心进路。我找到的第一篇论文就是“对福利经济学和个人发展的一种激进分析体系”,1972年发表在同样是最权威的杂志“经济学季刊”上。在这篇文章里,金迪斯用马克思主义的范式批判新古典的福利经济学,进而构筑了一套马克思经济学体系。这篇论文一发表就引起了哈佛老牌社会经济学家帕森斯的关注。帕森斯不顾年高,撰写了长篇的批评,随后金迪斯又进行了回应。这场论战使得金迪斯名声大噪,一出道就步入著名经济学家行列。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故意跟他提起这场争论,他说,“现在回想起来,我是不完全正确。”我刚一愣,他接着说,“不过帕森斯是完全不正确。”
       再看他以后的那些论文,一方面是对社会现实的关心,主要是用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方法对社会现状的批判;另一方面就是用跨学科范式对人类行为基础的研究。看得出来,金迪斯不断在吸收和学习新兴学科的进展。九十年代以后,随着认知科学的进步,脑科学研究手段的进步,大型计算机模拟技术的进步,演化博弈论工具的进步,金迪斯的工作获得了极大的进展。他的工作很好地吸收了以上各种技术取得的最新进展,但更重要的是,他构建了一个基础性平台,把这些不同角度向前推进的工作融合在一个演化博弈论的统一框架内。
       汪丁丁教授曾经组织很多人共同翻译最新学术文献,凑成集子准备出版,每次都把金迪斯这篇“解析亲社会之谜”列为压轴之作,可惜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出版。今天,金迪斯的经济学著作终于有了中译,这对于推动中国的跨学科研究也是一次极大的推动。而金迪斯思想庞杂、征引繁复,翻译过程之艰辛,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 现在是一个转型的时代,社会在转型,学术范式亦在转型。作为美国六十年代“跨掉的一代”的代表,金迪斯多年来对社会和学术主流范式的批判终于产生了一些影响。他的“社会学基本定理”当然重要,这即是所谓的“统一”。但在我看来,他所带来的“批判”精神恐怕是我们现在更加需要的了。
      
      
  •     俯瞰人类的心智与行为。。。
  •     把Axelrod两人长链“合作”博弈模型进一步转化为多人长链“合作”博弈,Strong reciprocity 是亮点~~
  •     理性选择导致的强互惠
  •     revolt, classic!
  •     为什么?说说你的看法?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