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东方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科学总论 > 又见东方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8
ISBN:9787562462293
页数:260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赛义德是美国大学里最早讨论法国理论并与之进行论辩的批评家之一,但是他却未曾受到法国理论的反人文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因为他在人文主义中看到的并不仅仅是总体化和本质化的倾向。他也从未信服过在反人文主义的结构主义之后由后现代主义者提出的怀疑启蒙与解放的宏大叙事的论点。相反,在某种程度上,其政治和社会激进主义使他相信,全世界的人们都可能,并且的确会被正义和平等的理想所感动,此外,与这种理想相关的观念,即对自由和知识的人文主义理想依然会给最不幸的人提供抵抗非正义的战争和军事占领的能量。而这些理想和观念,在他看来,依然美好并充满活力。而有些他认为是浅薄但却产生了一定影响的激进的反基要主义观念,如“真实事件最多不过是语言产生的效果”以及与这一观念密切相关的“历史终结论”,与人的能动性和努力所造成的历史效果存在明显的矛盾,不值得详尽的反驳。因为在他看来,变化是人类历史的特征,而人类的行动所造就的、并日被人类所理解的人类历史正是人文科学的基础。 赛义德始终坚信,可以在人文主义的名义下对人文主义进行批判。他认为一个对人文主义因欧洲中心主义和帝国经验受到滥用有所了解的人,能够建构一种不同的人文主义。这种人文主义是世界主义的,是与文本和语言密切相关的,它不仅以种种方式从奥尔巴赫和利奥·斯皮策,而且从较近的理查德·波瓦里耶(Richard Poirier)的著述中获取很多来自过去的教训l,同时它也仍然可以与正在出现的声音和潮流相一致,这些人中有许多不仅是具有特殊身份的美国人,而且是流亡的,超越特定国家疆界的,无家可归的人。对于其讨论所要达到的目标来说,赛义德论证道,人文主义的核心是那种世俗的观念,即世界是男人和女人,而不是上帝创造的;这一世界能够按照维柯在《新科学》(1774)中所阐明的原则而得到理性的理解,以致于我们真正能理解的只是我们创造的东西,换言之,人们只能根据事物被创造出来的方式来理解它们。维柯的方案被称作“真实即事实”这一等式(the verum/factum equation),也就是说,作为历史中的人,人们认识他们创造的东西,或者更准确地说,所谓认识就是去认识一个东西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从而从其人类创造者的角度去理解它。因此,赛义德认为,维柯的观念还具有诗性的智慧,即历史知识是以人类创造知识的能力为基础的,而不是被动地、回应地和迟钝地接受知识。他指出,尽管维柯相信人文主义的认识的确存在,它起源于原始的或他所说的诗意的思想,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展成具有某种确定性和真实性的哲学认识,但是,维柯持有一种悲观的观点,即人类的认识始终受到“人类心智的不确定性”的损坏。

内容概要

王宁,文学博士,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致远讲席教授。主要著作有《比较文学与中国文学阐释》(1996)、《比较文学与当代文化批评》(2000)、《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比较研究》(2000)、《文学和精神分析学》(2002)、《超越后现代主义》(2002)、《全球化和文化研究》(2003)、《全球化、文化研究和文学研究》《2003)、Globalization and CulturalTranslafion(2004)、《文化翻译与经典阐释》(2006)、《“后理论时代”的文学与文化研究》(2009)、《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2009)、Translated Modernities:Literary and Cultural Perspectives onGlobalization and China(2010)等10多种;在70多种国内外期刊或文集中发表中英文论文400余篇,内含英文论文80余篇,其中收录SSCI或A&HCI论文40余篇,少数论文被译成意大利文、德文、西班牙文和韩文。 生安锋,文学博士,清华大学外语系副教授。主要著作包括《霍米巴巴》(2005),《智性的拷问——当代文化理论大家访谈集》(2010),并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收录A&HCI论文5篇。 赵建红,文学博士,南京邮电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在国内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书籍目录

导论 后殖民理论:后现代主义之后的西方文化主潮
第一编 赛义德与后殖民研究
 第一章 东方主义与东方学的文化批判
 第二章 文化与帝国主义:共谋抑或抵抗
 第三章 人文主义与批判性重构
 第四章 知识分子的角色与功能
 第五章 理论的旅行、越界与批评话语的重构
第二编 斯皮瓦克与后殖民研究
 第六章 解构的影响与超越
 第七章 女性视角与文化批判
 第八章 后殖民理论与第三世界批评
 第九章 后殖民理性批判
 第十章 翻译的政治与意识形态性
 第十一章 全球化时代的比较文学学科
第三编 霍米·巴巴与后殖民研究
 第十二章 民族与叙事
 第十三章 文化的定位与文化翻译
 第十四章 “少数族”理论和世界主义
 第十五章 混杂性与模拟
第四编 后殖民理论在中国
 第十六章 后殖民主义在中国的旅行
 第十七章 中国语境内的后殖民讨论
 第十八章 渗透、反思与策略
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

《又见东方:后殖民主义理论与思潮》是作者王宁应重庆大学出版社约请,和作者过去的博士生生安锋和赵建红博士共同完成的,其中由作者本人撰写导论和第二编,并对全书进行统一修改;生安锋撰写第三编和第四编;赵建红撰写第一编。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和进一步深入研究,书后附有主要参考文献,其中绝大部分为书中直接引用,少数为间接引用或参考。《又见东方:后殖民主义理论与思潮》各个章节的写作实际上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作者比较早地在国内介绍后殖民理论及后殖民地文学,个别章节是2010年撰写的。

作者简介

《又见东方:后殖民主义理论与思潮》内容介绍:作为文学批评理论中显赫一时的显学,后殖民理论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一度成为西方文学和文化理论批评界研究的热点,且涉及政治学、哲学和历史学等学科领域。进入全球化时代后,随着后殖民理论先驱赛义德和斯皮瓦克的著述被重新认识以及巴巴的异军突起,后殖民理论和批评被纳入广阔的文化研究视野又得到了新的发展。《又见东方:后殖民主义理论与思潮》在过去西方同行的研究基础上,集中讨论赛义德、斯皮瓦克和巴巴这三位英语世界的主要后殖民理论家的论著及批评思想,且主要在三个方面作了深入了探讨:什么是后殖民主义;后殖民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发展现状;全球化时代的后殖民理论批评的特色。最后,《又见东方:后殖民主义理论与思潮》对后殖民批评理论在中国的接受以及所引起的批判性论争作了相关评述。

图书封面


 又见东方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这本书是我写论文时买的,但看的过程中发现很多问题,有关萨义德,霍米巴巴和斯皮瓦克的一些学术介绍存在根本性错误,另外也还有一些印刷错误,对专业研究领域的人来说完全不够,但如若只是想大概了解一下后殖民主义,本书还是可以考虑的。
  •     终于看完了。
  •     依然是很有用的后殖民主义读本
  •     (p112)在清华的一次座谈中,斯皮瓦克说,“我当年根本不知道德里达何许人也,只听说这个人的理论很深奥。有一天,我在一个图书目录上看到了这本书(《论文字学》)即将出版的消息,就订购了一本,得到书后我就开始翻译了。”……#大腿很重要#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