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人文精神研究第一辑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科学总论 > 中外人文精神研究第一辑

出版社:中国大百科
出版日期:2008-1
ISBN:9787500078395
作者:杜丽燕 编
页数:355页

章节摘录

  “虚心涵泳”的境域含义与前提——再思贺麟先生所阐发的朱子直觉方法  张祥龙 北京大学哲学系暨外国哲学研究所:  “宋儒的思想方法”(约写于20世纪20年代)在贺麟先生的著作中占有一个特殊地位,因为它阐发的直觉方法与贺先生一生用力最多的辩证法很不一样,但其中包含的睿见实乃贺先生对现代中国哲学,尤其是新儒家的一个独特贡献。关于它,我10年前曾在一文中提及,①于今再读贺先生的这篇文章,又有新获,择其大端草录于下。  不少现代中国哲学家(比如冯友兰)否认或完全没有意识到直觉可能是一种思想方法。与之相左,贺先生在此文中明确标出直觉乃一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哲学方法。所言及者主要是陆象山的反省式的回复本心的直觉法和朱熹的格物穷理的直觉法。讲到后者,贺先生认为,“他的直觉法可以‘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八字括之”。②这八个字,原是朱熹教人的读书方法:“学者读书要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体察。”③贺先生用它来表达朱子的直觉法,可谓独具慧眼,颇有现象学运动中发展出的解释学(Hermeneutik)的见地。  由胡塞尔开创的当代现象学极其看重“直观”(Anschauung)在认识论上的原本地位,不过它在胡塞尔本人那里主要指感知直观,至多加上奠基于感知之上的想象。后来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则不认为这种对象化的感知直观是最原本的,因为它们总已经暗中受到了边缘视域(Horizont)的引导。其实胡塞尔在受到詹姆士的“意识流”的影响之后已提出了边缘域的思想,但在他那里,边缘域还受制于意向对象和先验的主体性这样两个收敛极。  ……

书籍目录

前言中华精气神 点击儒释道   “虚心涵泳”的境域含义与前提——再思贺麟先生所阐发的朱子直觉方法   《老子》“小国寡民”章及老学若干基础性问题辨析   适偶自然——对王充政治思想的思考   佛教平等观在中国的历史发展 近代广角   近代中国人对于“人”的认知   试述中华文化的精神风格   中华精神与“道德性的人文主义”   鲁迅思想中的人性问题   自然、活泼、活水似流了去的生命观——梁漱溟生命观的解读西洋精华 大师视野   伊拉斯谟的政治伦理和教育理想——读《论基督君主的教育》   文明何以腐蚀道德——读卢梭的《论科学与艺术》   海德格尔与索福克勒索的“人观”   萨特论自由:痛苦的被迫   黑暗:“在”而不“是”的非“意向性”——“指非指”问题   罗尔斯的正义论和平等观 鸟瞰科学人文   曾经的医学人文精神与未竞的人道主义——疾病    文化现象学图式的人文语言  当性碰上道德  达尔文进化论的人文价值 畅想俄罗斯  虽败犹荣——俄国民粹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想  论俄罗斯哲学的理想性思维 永远的马克思  马克思人文精神论略  和而不同:全球化背景下的人文价值取向  理性消费的人文价值 海外飞鸿  儒家人道主义与有根的全球哲学:德性伦理学与格劳修斯的挑战  庄子思想的未来价值  日本环境思想的渊源探究——以安藤昌益和田中正造为中心  关于人道主义和法国人道主义

作者简介

《中外人文精神研究(第1辑)》涵盖了中华精气神,西洋精华,畅想俄罗斯,永远的马克思,海外飞鸿5大部分内容。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文精神、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在英文中都是同一个词humanism。西学东渐,西方humanism传统进入中国。当时的学人有将其译作人道主义的,有译作人文主义的,也有译作人本主义的。这些翻译方式一直延续到今天,国人依然沿用这三种方式表述humanism。

图书封面


 中外人文精神研究第一辑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目录前 言中华精气神点击儒释道“虚心涵泳”的境域含义与前提——再思贺麟先生所阐发的朱子直觉方法……………………………………张祥龙/3《老子》“小国寡民”章及老学若干基础性问题辨析………马文增/8适偶自然——对王充政治思想的思考………………………王玉峰/22佛教平等观在中国的历史发展…………………………………梁劲泰/34近代广角近代中国人对于“人”的认知………………………………钟少华/45试述中华文化的精神风格……………………………………李德顺/67中华精神与“道德性的人文主义”…………………………李存山/76鲁迅思想中的人性问题………………………………………王得后/88自然、活泼、活水似流了去的生命观——梁漱溟生命观的解读…………………………………胡 军/102西洋精华大师视野伊拉斯谟的政治伦理和教育理想——读《论基督君主的教育》…………………………王双洪/119文明何以腐蚀道德——读卢梭的《论科学与艺术》……尚新建/127海德格尔与索福克勒索的“人观”………………………刘小枫/142萨特论自由:痛苦的被迫…………………………………杜丽燕/161黑暗:“在”而不“是”的非“意向性”——“指非指”问题…墨哲兰/173罗尔斯的正义论和平等观…………………………………徐友渔/193鸟瞰科学人文曾经的医学人文精神与未竟的人道主义——疾病文化现象学图式的人文语言…………………………孙慕义/209当性碰上道德………………………………………………程炼/229达尔文进化论的人文价值…………………………………程倩春/238畅想俄罗斯虽败犹荣——俄国民粹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想……………雷永生/249论俄罗斯哲学的理想性思维………………………………徐凤林/273永远的马克思马克思人文精神论略……………………………………袁吉富/283和而不同:全球化背景下的人文价值取向……………刘 东/301理性消费的人文价值……………………………………丁 青/308海外飞鸿儒家人道主义与有根的全球哲学:德性伦理学与格劳修斯的挑战…………………………………………安靖如/319庄子思想的未来价值………………………………………洪胜杓/332日本环境思想的渊源探究——以安藤昌益和田中正造为中心…………………………………………尾关周二/340关于人道主义和法国人道主义……………………汤姆·罗克姆/350
  •     前 言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文精神、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在英文中都是同一个词humanism。西学东渐,西方humanism传统进入中国。当时的学人有将其译作人道主义的,有译作人文主义的,也有译作人本主义的。这些翻译方式一直延续到今天,国人依然沿用这三种方式表述humanism。所谓人文主义,最初以拉丁文形式humanismus出现,英文表达为humanism。拉丁文humanismus是humanus加后缀一ismus构成。Humanus意为“人的”、“人类的”、“人性的”,派生意义为“仁慈的”、“和气的”、“温柔的”、“友好的”。再进一步的意义为“有教养的”、“有知识的”。最基本的意义为“人”或者“人的”。在拉丁文huma—nus一词后面加后缀一ismus,或是英文human后面加一ism是“……主义”。human-is—mas,human-ism直译是“人主义”、“人的主义”。按照著名哲学史家、翻译家王太庆先生的看法,①“人的主义不成词。中国语言一向讲究朗朗上口,“人的主义”不上口,所以,按照中国语言的习惯,需要在“人”和“主义”之间“垫一个字译为‘人X主义”’。②垫人什么样的字,展示出学人在探讨humanismus和humanism的不同层面。由于我们通常接受美国、德国、法国百科全书的看法,严格按照这个词出现的时间来理解其内涵,因而通常认为humanismus和hu—manism起源于文艺复兴, “由于文艺复兴时期着重复兴古代语言文学,就垫上一个‘文’字译为‘人文主义’。这个译法显然不太理想,因为‘人的’不限于‘人的文学’,‘人文’的外延太窄了。补救的办法是把‘文’字换成‘道’字,写成‘人道主义’。‘道’字比较抽象,足以补救外延太窄的不足。”③因此,王先生主张把humanismus和humanism译作“人道主义”。这样更贴近该词的内涵。还有一种翻译方式,就是把hu—manismus和humanism译作“人本主义”。王先生指出,人本主义不是humanismus和humanism,而是德文的anthropologie,英文的anthropology。anthrop表示“人”、“人类”、“人类学”,首要含义是“人”、“人类”。一logy是“……学”。人类学是从种的意义上看人类,在种的意义上讨论人,多指体格结构、生活习性等,我们通常说哺乳类、灵长类等,都是在种的意义上考虑某类生物。但是,如果从这一意义看anthropologie,人最多属于动物学的一支。它应该不具有哲学所说的“人X主义”的意义。康德曾经使用过anthropologie,当康德在启蒙意义上谈论anthropologie时,所涉及的问题不是生物学或物种学问题,而是哲学问题,即启蒙的本质问题。在anthropologie探讨启蒙,首要含义是把启蒙定义为人塑造自己的人性的过程。人性的核心在康德这里是指理性。所谓启蒙就是人摆脱自身的稚嫩,自己运用自身理性的尝试。所以尽管康德经常使用anthropologie,但是,人们并不认为他的人类学是生物学意义的东西,因为他把an—thropologie归结为四个问题:我能知道什么?我应该做什么?我希望什么?人是什么?“第一个问题是形而上学问题,第二个问题是道德问题,第三个问题是宗教问题,第四个问题是人类学问题。最终所有的问题都要归结为第四个问题。”①康德所说的人类学问题是解决人之为人的本质问题。它不是或者主要不是指人种,而是在启蒙哲学的层面上讨论人,所以Luik先生称康德为“Kant as humanist'’(人道主义者康德)。如果不是在康德意义上的anthropologie,那么anthropologie最多是动物学的一个分支,而在康德意义上的anthropologie就是humanism。humanism要解决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康德提出的那四个问题,而这四个问题中,最根本的问题是“人是什么”?“人是什么”主要是“人的本质是什么”,或者“人性是什么”。即人之为人的根本是什么?从希腊开始的西方传统,通常是在道德的形而上学层面上解决这一问题。道德的形而上学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往往与人们对理想生活的理解密切相关。而人们心目中的理想生活,多半与一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有关。价值取向通常是通过教化(希腊文为paideia,英文为education)形成的。因此,回答“人的本质是什么”、“人是什么”不仅是西方哲学的核心问题,而且是西方humanism的核心问题。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的探讨,不同时代做出的特定回答,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教化,就是西方humanism传统了。简单说来,所谓西方humanism传统,就是罗马帝国的格利乌斯时代提出的两个内涵:philanthropy或者希腊人的arete(善行)和paideia(即身心的全面训练,也就是人的教化)。从希腊到现代,西方humanism传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同的时代,对于aret乏有着不同的理解,因此,paideia的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别。然而,探讨德行的内涵时所持的基本立场、立论前提、论点、论据以及为了形成理想中的德行进行的教化,从古到今始终存在。现代humanism力图走出理性认识的樊篱,企图倾覆柏拉图的思想帝国。在欧洲大陆,存在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学主义成为20世纪humanism的主流。而在美洲,则是以世俗化宗教为依托的实用主义的humanism为主流。可以说,至少在欧洲,20世纪humanism的尝试,总体说来是走出柏拉图主义的尝试。在这一点上,海德格尔也许是成功的。但是,倾覆了精神至高无上地位的20世纪humanism,是否有潜在的危机?人可以驱逐诸神、上帝、理性,但是,可公度性被否定之后,我们依然面临“人是 什么”的问题,无论何时,人还是要做人的。然而,做人有没有可公度的善恶标准?这些问题并没有解决。事实上,无论怎么倾覆柏拉图思想帝国,西方世界都不得不承认,他们是在身心关系的问题上转魔方。无论是在这个关系中加入什么因素,自然、宇宙、国家、社会、个人、欲望、感觉、存在、活动、他者、此在、沉沦,等等,都是在不同层面处理二者的关系。这一关系的核心是人的问题。而这恰恰是humanism基本的理论前提。如果我们从康德意义上理解humanism,那么我们完全可以说,包括中国文化在内的各种文化都有人文精神,只是由于文化的差异,不同民族对于这些问题的定义不同罢了。在中国,人文精神在西周初期就已初见端倪,到春秋后期逐渐形成,自此以后,在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中经久不衰,成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和灵魂。儒家的思想是道德人文主义。之所以如此说,一是因为它是人文的。儒家的创始人孔子虽然不反对宗教,甚至承认有一个人格天能够主宰人的命运,但他主张“敬鬼神而远之”,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到人事方面,为儒家文化开辟了一条远神而近人的人文主义道路。二是因为它是以道德为核心的。孔子认为,一个真正的人应该是道德的,一个好的社会也应该是道德的。有道德的人就是能够真诚地爱别人并且能够自觉地“克己复礼”的人;有道德的社会就是“导之以德,齐之以礼”的社会。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应该以成就道德为目的。孟子发挥了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并进一步建立了人性善的理论和仁政学说。他的贡献一是为人的道德本性挖掘出了内在的源头,为道德人格的挺立明确了方法和方向;二是为中国的统治者规定了以民为本的治国原则,为中国的政治开辟了一条“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的路线。荀子发挥了孔子“克己复礼”的思想,并进一步建立了化性起伪的理论和以礼治国的政治学说。他的贡献在于使儒家的伦理道德得到了彻底客观化的意义,为人和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指出了一条既人道又积极的路线。道家的思想是自然人文主义。说它是“自然人文主义”似乎有些矛盾,因为自然主义和人文主义是两种不同的思想路线。不过,道家崇尚自然并不是对自然界有多大的兴趣,而是认为人和天地万物都是来自一个相同的根源,这个根源就是“道”,其最终目的是要在宇宙根源的地方来决定人生与自己根源相应的生活态度,以取得人生的安全立足点。所以说道家的自然主义还是一种人文主义。在人生问题上,道家反对人的异化,反对破坏人的自然本性,主张因顺自然,物物而不物于物。在政治上,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反对对人的干涉和限制。道家思想最为精彩之处是对人与自然界关系的理解和主张,即提倡人要尊重自然,与天地万物和谐相处,而不要去干涉自然,控制自然,破坏自然。不仅中国的世俗哲学是人文主义的,即使是中国的佛教也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倾向。隋唐时代出现的禅宗和近现代的人生佛教、人间佛教,把对佛的崇拜和对彼岸世界的向往转为对人自身的肯定和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它们都认为佛教要解决的首先是人生的现实社会问题。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人文精神缺位症”成为学界焦虑的重要问题之一。因而研究人文精神成了9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广为关注的时代主题。再塑中国人文精神,使中国实现人的现代化,是哲学界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领导层委托哲学所,以《中外人文精神研究》为平台,邀请学界同仁共同研讨上述问题。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研究,中国人文精神研究,西方人文精神研究,中外人文精神比较研究,日、韩人文精神研究,俄罗斯人文精神研究,东方人文精神研究等。望学界同仁拨冗赐稿。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语言写的就是有点理解的慢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