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祖吾宗・赵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科学总论 > 吾祖吾宗・赵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01
ISBN:9787532121717
作者:苏浙生
页数:168页

章节摘录

  造父为周穆王驾车,平乱有功,受封于赵地以后,其后代便在周朝为卿士。到周宣王时,造父的第六代孙叫赵奄父。周宣王率军征伐姜戎族,奄父担任宣王的”御者”,即为宣王驾马车,并兼任警卫,是宣王的心腹将士。可是,在千亩(今山西介休县南)决战时.周军失利大败,危急时刻,多亏奄父拚死相救,宣王才得以脱险而回,奄父也因救驾有功而青史留名。  造父、奄父先后为周穆王、周宣王驾车,可以推知,那一时期的赵氏,世代以”御”为业,善于调驯良马,精于驾驭之术,深得历代周王的赏识和信任。  奄父的儿子叫赵叔带,任职时已是周幽王当政了。周幽王耽于声色,荒淫无道,是个有名的昏君。耿直的叔带屡屡劝谏,周幽王非但不听,还将他罢免官职,逐归田野。于是,叔带携家族离开周王,来到晋国,任晋文侯的卿士。这是历史上赵氏的第一次东迁。从此,赵氏就在晋国开始立根繁衍,并逐渐地兴旺起来。  叔带的第五代孙叫赵夙,是晋献公手下的一位将军.也是赵氏祖先第一个获得”将军”职称的人。晋献公十六年(前661),赵夙奉命灭掉了霍国,晋献公论功行赏,将耿(今山西河津东南)这个地方赐给了他,这是赵氏在晋国的第一块封地。  据《史记》载,赵夙的儿子叫共孟,共孟的儿子叫赵衰(又,《左传》说赵衰是赵夙的弟弟)。赵衰是春秋时期赵氏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当晋国出现了争夺王位的内讧”骊姬之乱”时,公子重耳被迫离开晋国逃亡到翟,赵衰与狐偃、介子推等5人,一起跟从重耳出逃。  公子重耳历经种种磨难,在外颠沛流离十九年,终于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春秋史上著名的晋文公,这年是周襄王十六年(前636)。晋文公之所以能最终返回晋国以及后来一度称霸中原,多亏了赵衰的辅佐与谋划。因此,晋文公即位后,便将原(今河南济源)这个城邑封给了忠心耿耿而立下大功的赵衰,并任命他担任晋国的正卿,即执政(相当于后来的相国)。赵衰是赵氏祖先第一位执掌国政的人。  赵衰在晋时,曾娶妻生子赵同、赵括(并非”纸上谈兵”的那个赵括)、赵婴齐,流亡翟国期间,又另娶了翟女为妻,生子赵盾。赵衰返国后,他的原妻坚持要赵衰将后娶的翟妻迎回来,并以赵盾为嫡嗣,因此赵衰死后,便由赵盾接替赵衰担任国政。赵盾连任晋襄公、晋灵公、晋成公、晋景公四代晋国国君的执政,独揽朝政大权达十多年。  晋成公时,赐赵姓为公族大夫,世世代代为晋国公卿。晋景公时,晋国将上、中、下三军扩充为六军.六军统帅中赵姓占了三个:赵穿、赵括、赵旃(Z h a n)。担任执政的赵盾一家,加上同父异母兄长赵同、赵婴齐、赵括,以及同宗兄弟赵穿等家族,赵氏无疑在晋国已经形成一个地位显赫、人丁兴旺的大家族了。  赵盾死后,其子赵朔娶晋景公的姐姐为妻,任晋军下军的将军。但就在这时,一场大祸从天而降。晋景公三年(前583),权臣屠岸贾阴谋诛灭赵氏,他未经奏请就擅自率兵攻打赵氏居住的下宫,将赵朔、赵同、赵婴齐等全家老小全部杀光。  这场飞来横祸,对于赵氏宗族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打击。幸好天不灭赵,赵朔死时,其夫人躲进宫内产下了一个遗腹子叫赵武,又亏得赵朔的门客程婴、公孙杵臼冒死相救,婴儿赵武得以保全性命,并由程婴藏子山中,抚养长大。赵氏嫡脉,总算延续了下来。  十五年后,韩厥与程婴帮助赵武复出,晋灵公又转而下令程婴与赵武攻杀屠岸贾,灭其族,并恢复了赵氏的爵位和封邑。到了晋平公十二年(前546),赵武担任正卿,即执政,重新掌握了晋国的大权,这样,赵氏宗族在晋国又开始东山再起,重振雄风了。  到了赵武的孙子赵鞅,即赵简子任赵国执政的时候.晋国的大权实际上已经旁落在赵、韩、魏、范、中行、智六个卿大夫家族的手里了。这六卿联合起来诛灭了晋国的旧贵族祁氏、羊舌氏,瓜分了他们的封邑领地,晋国王室的势力愈来愈衰弱了。  然而,这六卿之间为争权夺利,又相互倾辄中突。晋定公十八年(前493),范氏与中行氏联合郑国等兴兵攻晋,赵鞅率军迎敌.在铁地(今河北濮阳西北铁丘)誓币,鼓励士气,赵鞅宣布:”凡是能奋勇杀敌者.上大夫封赏县,下大夫封赏郡.士赏田1O万亩,庶人可以从事工商,奴隶可以获得自由身份。“  结果,赵鞅部下士气大振,以少胜多,击败了对手,并将范氏和中行氏逐出晋国。这一仗,极大地提高了赵鞅的威望,巩固了赵氏在晋国的地位。其时,赵氏所享受的俸禄与管辖的封地,已经与诸侯相等,实际上已初具赵国的雏形了。  赵鞅死后,由其子赵襄子继位,赵襄子也是个能人,他联合了韩、魏两家,消灭了另一个劲敌智伯,使”得晋国的大部分土地划归赵、韩、魏三家所有,三家分晋已经势在必行。  赵襄子在位三十三年,之后由赵浣(即赵献子)继位,赵浣在位十五年,由其子赵籍接位。周烈王十八年(前408),赵籍自称诸侯。五年后,即公元前403年,周王朝鉴于既成事实,不得不正式承认赵、魏、韩为诸侯国,加封赵籍为赵烈侯,定都晋阳(今山西太原东南)。这一年,是赵姓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赵姓国家正式成立。有的史书上,将这一年视为春秋时代的结束.战国时代的开始。  赵国的第三代国君赵敬侯于公元前3 8 6年,将国都迁往邯郸(今河北邯郸),此后的一百五十多年里,邯郸一直成为赵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赵国的第六代国君赵武灵王赵雍,是个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他果断地进行了世称“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大大地提高了军队的作战能力。随后,赵武灵王南征北战。扩充了赵国的疆域,使赵国成为战国后期惟一能与秦国抗衡的国家。  赵惠文王十二年(前2 8 7)赵国联合齐、燕、韩、魏向西攻秦,迫使秦昭王将以前侵占的赵国的领土归还给赵国,赵国一时威震中原。  由于秦国想要东进并吞六国、赵、韩、魏首当其冲,所以强大的秦国频频向赵国发动进攻。赵国与秦国发生过几次大规模的战争。赵惠文王二十九年(前2 9O),赵国名将赵奢,在阏与(今山西和顺县西)大败秦军,一度抑制了秦国东进的攻势。  赵孝成王四至六年(前2 9 2一前2 6O)秦赵之间进行了一场先秦时期规模最大也是最残酷的大战,即著名的长平之战。赵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派那个没有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赵奢之子)为将,替下经验丰富、老谋深算的大将廉颇,结果,4 0万赵军全军覆没并被活埋,赵括也被乱箭射死。  此后,秦军乘胜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危在旦夕。  …………

前言

  上古时,姓和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谓“男子称氏,妇人称姓”,说明氏起源于父系,而姓则来自母系。但秦汉起姓氏不分,以后人们就只有姓,而没有氏了。今天如果提到姓氏,一般就理解为姓名了。  二干多年来,姓已经成为华夏——汉族人民家族的标志性称号。在华夏文化的影响下,很多少数民族和一些周边国家也采用了以姓为家族标志的制度.有的还直接采用了汉姓。发展到今天,绝大多数中国人,包括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华裔,都有自己的姓,而且一般都沿用本家族的姓。  姓既然是标志家族的称号,由于家族地位的差异,就是在一个姓内,也会有高低贵贱之分。魏晋后讲究门阀,出身高门大族成为获得政治和社会地位的先决条件。到了唐朝,姓望、郡望应运而生,姓望或郡望成了区别门第高下的标准。如同样姓王,太原王氏门第最高,琅邪王氏其次,其他地方的王氏等而下之,排不上姓望的就只能算寒门素族了。在这种情形下,要想当官入仕,出人头地,就只能攀龙附凤,以至不惜编造谱系,将本家族与本姓的郡望联系起来。流风余韵,历久不衰。北宋编《百家姓》列皇族赵姓为第一,明朝的《千家姓》用朱姓开始,而清朝康熙年间的《御制百家姓》大概不便将满族的“爱新觉罗”与“赵钱孙李”并列,改以孔姓居首。  《百家姓》所收录的姓实际不止一百,明朝洪武年间的吴沈已收集到一千九百多个姓。据最近的调查,中国人现在还在使用的汉姓达三千个之多,而使用最多的一百个姓,其人口约占总人数的85%:较为常见的姓,也有三百个左右,其人口则占人口总数的99%以上。不过,时至今日,人们还是习惯于用“百家姓”来代表众多的姓,“百家姓”已成为中国诸姓总和的代名词。  在“百家姓”中,最常见的几个姓的人口已有上亿,一些大家族的后裔超过千万,但一些稀姓的人口很少,或者只分布在很小的范围。有的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三千年以前有的姓则是近代才产生的。多数姓出于华夏诸族和汉族,也有些姓源于少数民族,甚至来自遥远的外国。多数姓有共同的祖先,另一些姓则出于不同的祖先。同一个家族的成员和后裔一般都沿用同一个姓,但由于过继、入赘、赐姓、改姓等种种原因,在特殊情况下,同姓可以变为异姓,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也可能采用同一个姓。每个姓的产生、发展和传播过程就是一部内容生动的历史,更不用说其中各家族和成员的兴衰荣辱、悲欢离合。  一个姓的历史、家族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当然无法取代中国史和中国文化,但因为它具体而微,无不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一些在中国史中没有必要或无法显示的事件或内容,却是一姓一族有决定意义的要事大事,因而需要详细记载,让子孙后代永志不忘。也正因为有了这些记载,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才能那么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每个人都希望了解自己和家族的来源,了解本姓的历史,而且由于这历史与自己有密切的关系,其中一部分就产生在自己熟悉的人物和地点之间,必定会备感亲切,更受教益。只要摆脱了狭隘的宗族观念,敬祖爱家与热爱祖国完全可以并行不悖,了解本姓本族的历史与学习祖国的历史就能相得益彰。本着这样的目的,上海文艺出版总社组织专家学者,编撰了这套《百家姓》丛书,以适应社会各界的需要。  名为”百家姓”,实际并不以哪百家为限。但如此多的姓又无法一一写来,所以只能选其中一部分,陆续出版。选择的标准不一,或因人数多,影响大,或因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或因有代表性、特殊性,或因有合适的作者:只要有需要和可能,还可以不断地编下去,以便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系列。  各姓的史料相差悬殊,有的只能撷取极少一部分,有的却要千方百计地收罗:有的在史书中有详尽记载,有的却只见于家谱或传说,甚至只有民间故事或神话可供参考。写入书中的内容未必都是信史,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的一个方面。为了增加可读性,我们要求作者尽可能以精炼的文字、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描述,辅之以插图、照片、地图,以便让尽可能多的读者能够轻松愉快地阅读。

书籍目录

总序一、赵姓的姓氏起源 (一)少皞——赵姓的血缘始祖 (二)伯益——受赐嬴,秦、赵的共同的祖先 (三)蜚廉——他的儿子开始了秦、赵的分支 (四)造父——历史上第一个姓赵的人       (五)赵姓姓氏探源的其他说法 (六)赵姓上古溯源世系表二、赵姓的历史沿革 (一)春秋战国——入晋执政,立国称雄 (二)秦汉时期——岭南称王,功臣封侯 (三)三国至唐——将才如星,名士名云 (四)两宋时期——鼎盛辉煌,国姓第一 (五)元明至今——人才济济,遍地开花三、赵姓的姓氏变迁 (一)本是他姓改为赵姓 (二)本是赵姓改为他姓  (三)少数民族中的赵姓四、赵姓的分布、郡望和血型 (一)赵城寻根和天水赵氏 (二)两宋迁移和涿郡赵氏 (三)峰谷起伏和豫鲁赵氏 (四)赵姓的血型五、赵姓家谱一瞥 (一)家谱概说 (二)赵姓家谱简介六、赵姓重要历史名人 (一)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二)平原君赵胜破家救国 (三)赵佗岭南称帝王 (四)一身是胆赵子龙  (五)陈桥后变赵匡胤建宋 (六)一年读书一千卷的皇帝赵光认 (七)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 (八)书画家皇帝赵佶 (九)开一代画风的赵孟頫 (十)优秀表演艺术家赵丹 (十一)著名小说家赵树理七、赵姓寻踪溯源、祭祖认宗之胜地八、赵姓文化纵横谈九、赵姓历史名人一览表

作者简介

吾祖吾宗,生生不息;
  吾姓吾氏,光耀寰宇。
  书不尽先贤英杰,旷世伟业;
  道不尽寻常百姓,蓬勃生气;
  叹不尽郡望名门,繁华遗梦;
  录不尽家族兴衰,萍踪胜迹。
  更留下多少沧桑故事,待从头说起。

  一个民族忘却祖宗,犹如一个人背却血统。当我们抚摸着那发黄的浸透着若干代人体温度的族谱时,一种追溯祖先足迹的温情与敬意油然而生。本书旨在探讨李姓的流变,以及其从血缘、地缘到业缘的聚落分布奥秘的金钥匙。

图书封面


 吾祖吾宗・赵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