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知世界的终结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科学总论 > 所知世界的终结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9
ISBN:9787801497413
作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
页数:337页

内容概要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是著名社会学教授,宾顾姆顿大学费尔南·布罗代尔研究中心主任,著有《现代世界体系》、《走出社会科学》及《自由主义之后》等著作多种。

书籍目录

前言不确定性与创造力:前提与结论第一部分   资本主义世界第一章  社会科学与共产主义的插曲,或当代历史的解读第二章  非洲人国民大会与南非第三章  东亚之兴起,或21世纪的世界体系第四章  国家?主权?第五章  生态与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没有出路第六章  自由主义与民主制度:敌对的兄弟?第七章  社会融合与边际化第八章  社会变迁?第二部分  知识世界第九章  社会科学与当代社会:消失中的理性保证第十章  社会科学中的分化与重建第十一章   欧洲中心论及其化身第十二章   知识之诸结构,或我们可能知道多少组成方式?第十三章   世界体系分析的兴起与将来的消亡第十四章   社会科学与对公正社会的寻求第十五章   社会学的遗产,社会科学的前途著者注释索引

作者简介

本书的内容包括:资本主义世界、社会科学与共产主义的插曲,或当代历史的解读、非洲人国民大会与南非、知识世界、社会科学与当代社会:消失中的理性保证等。

图书封面


 所知世界的终结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所知世界的终结由沃勒斯坦所著的这本书,预言了我们所习惯、所生活、所知晓的世界的秩序的不可逆转的全面终结。此处所谓“我们所知的现存世界”,按照作者的看法,系指一种以历史资本主义为主导的世界体系,这种世界体系的根本动力和终极目的乃是维系于资本家对资本积累的追求之上,现今世界的大多数政治与经济活动——之所以不说是全部活动,是因为每种体系都不可能完全压制游离于体系之外的力量——都可以最终追溯到此种永无休止的追求上去。基于上面的前提,作者指出了自历史资本主义出现以来便始终存在的四种长期趋势。以资本家的观点看,这四种趋势中的每一个都是毁灭性的,而这便也正是作者预言历史资本主义体系即将走向终结的原因。一,世界的非农村化二,生态问题三,世界的民主化四,国家权力趋势的逆转世界的非农村化,是现代社会的显著标志之一。本来,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必然意味着整个社会的非农村化,其对于整个世界所产生的影响一直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1];不过作者在这里却是由资本家的视角出发,专注于此种变化对资本主义体系的影响。长期以来,农村人口一直都作为城市劳动力的潜在补充而存在,正是由于这个市场的存在,资本家才可以在城市平民逐渐提高其薪酬要求的时候转而寻求来自农村的低廉劳动力,并继续保持较低的人力成本。此外,从资本家观点来看,高薪工人的存在是固然有利的,因为他们是消费市场上强劲需求的保证;但低廉劳动力的存在同样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他们的低薪酬乃是资本家保持高利润的主因。现有的这种农村与城市之间长久的张力平衡显然一直很好地满足着这种需要[2]。基于这样的推理,我们便可以理解,为何作者认为非农村化乃是世界危机的第一导因了。生态问题的产生,根源在于长期以来的生产成本外在化。直到最近[3],商品的生产过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仍旧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因素,就实际效果而言,相当于资本家将环境这部分隐性成本转嫁给全社会承担,从而至少在客观上获取成本转嫁所带来的高额不当利润。然而此种做法在今天已经越来越难以为继,因为数百年来积累的生态效应已经威胁到大部分人的生存,要求资本家承担环境成本的呼声也随之越来越高,这呼声正迫使资本家不断作出让步——尽管大多数的让步只是简单地将高污染作业转移到对环境要求不严格的第三世界国家,但终有一天他们会无处可去——让步的结果是重新将环境成本容纳到整个生产体系来,但这会直接导致利润的大幅下降,它与作者定义的前提是不相符的。世界的民主化要求在后果上与非农村化一致,但它是一种更加积极的行动。与非农村化中城市工人对薪酬相对消极的要求相比,民主化是更加积极和主动的要求,它是在迫使资本家出让一部分利润(以及权力),以各种社会福利的方式将之重新分配到整个社会中,或者至少,分配到城市平民之中(或者发达国家的公民——相对与发展中国家而言)。这种级差式的社会分配结构本是资产阶级维护整个体系安定的有效手段,但现在的问题在于,满足人们需求的成本越来越高,需要满足的人口基数也越来越大,而且这两者都没有丝毫逆转的可能。终有一天,这些无限增长的需求将会彻底压垮现存的整个体系。最后一点,国家权力的逆转趋势,涉及到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人们对于国家能给自己带来幸福的前景越来越失望;另一方面,东欧与苏联结局也使人们对左翼运动者的承诺越来越失去信心。在这两方面的夹击下,人们宁愿收回自己曾经赋予国家的事实合法性,转而依靠小而紧密的团体乃至个人来维护自身的安全。粗看起来,此种心理上的变化似乎与资本主义无涉,然而实际上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在本质上总是为资本主义服务的,国家权力的萎缩意味着一个统一且稳定的大市场不复存在,资本家不得不重新面对中世纪封建领主割据的严峻局面——如果他们能够坚持到那个时候的话[4]。至此便是所知世界的终结一书前半部分的核心内容。可以说,作者所作的种种阐述都紧紧围绕这这四个趋势、以及由此四种趋势所得出的世界体系即将终结的预言。作者甚至给出了时间表,他认为今后的25—50年间崩溃就会发生,然后世界便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黑暗时期——这样的预言很容易让人想起阿西莫夫笔下那位伟大的心灵历史学家谢顿,而且同谢顿一样,作者其实对未来并不失望,他认为无可避免的混乱中同时也正孕育着一个全新世界的可能,所以他在预言黑暗的同时也在号召着所有关心未来的人们一起努力,将此后50年内便要面临无数可能的混乱世界引入一个比真正美好的未来。那么最后说说我自己的看法。首先我绝对相信黑暗时代正在迫近,即使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便已经有了强烈的预感;其次我也对黑暗之后的美好未来保有一些信心,尽管不如我对黑暗时代的信心强烈;但是最后,我其实并不真正关心这些。我真正关心的是,在黑暗降临,整个世界陷入混乱的时候,我该如何保证我与我家人的安全?我有一个方法,虽然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安全,但至少到目前为止,它都是所有相对可行的方法中最能保证安全的一个。那方法就是:搬到唐古拉山、长江源头去。这不是开玩笑。海拔5000米的地理位置首先将海啸、洪灾一类自然灾害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长江源头源源不竭的雪水可以保证日常用水,而且不必担心污染;由《再说长江》上看到那里还有牧草,可以放牧牲畜;更重要的是,那里人迹罕至,社会动乱几乎不会波及到那个地方。所以现在,与我一起么?[1]《农民的终结》便是一本自微观角度研究非农村化的优秀论著。[2]同时也应当注意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也存在着同样类型的关系。现有的西方高福利国家,譬如挪威,根据bruceyew的描述,我以为其经济运作的实际动力源于此类国家依靠某些行业的垄断地位从其它国家攫取的高额利润。[3]大约二十世纪中期之前,以《寂静的春天》一书出版为标志。[4]关于国家权力的逆转,作者在另一本《自由主义的终结》中阐述的更加充分。
  •     法国大革命广泛传播了这样一种信念:政治变革与其说是非常现象不如说是”正常的“,而国家主权(本身至多追溯到16世纪的概念),不属于最高统治者(不论国王还是议会)却属于全体”人民“。·世界的非农村化·生态问题·世界的民主化·国际权力趋势的逆转前三点都是威胁资本主义生产利润水平的保持,它们的增长是呈几何级的。最后一点则是指出现代国家本质上都是为资本主义服务的,“资本家的合法性来自于生产率和一般福利的扩大,而不是来自秩序和利润保证,他们从来不能在意识形态上提出对国家的要求”。

精彩短评 (总计11条)

  •     现在可以知道我国的教育到了怎样的一个地步,号称社会主义,教育出来的人看到真正的左派理论却有惊诧之感。
  •       所知世界的终结
      
      由沃勒斯坦所著的这本书,预言了我们所习惯、所生活、所知晓的世界的秩序的不可逆转的全面终结。此处所谓“我们所知的现存世界”,按照作者的看法,系指一种以历史资本主义为主导的世界体系,这种世界体系的根本动力和终极目的乃是维系于资本家对资本积累的追求之上,现今世界的大多数政治与经济活动——之所以不说是全部活动,是因为每种体系都不可能完全压制游离于体系之外的力量——都可以最终追溯到此种永无休止的追求上去。
      
      基于上面的前提,作者指出了自历史资本主义出现以来便始终存在的四种长期趋势。以资本家的观点看,这四种趋势中的每一个都是毁灭性的,而这便也正是作者预言历史资本主义体系即将走向终结的原因。
      
      一,世界的非农村化
      二,生态问题
      三,世界的民主化
      四,国家权力趋势的逆转
      
      世界的非农村化,是现代社会的显著标志之一。本来,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必然意味着整个社会的非农村化,其对于整个世界所产生的影响一直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1];不过作者在这里却是由资本家的视角出发,专注于此种变化对资本主义体系的影响。长期以来,农村人口一直都作为城市劳动力的潜在补充而存在,正是由于这个市场的存在,资本家才可以在城市平民逐渐提高其薪酬要求的时候转而寻求来自农村的低廉劳动力,并继续保持较低的人力成本。此外,从资本家观点来看,高薪工人的存在是固然有利的,因为他们是消费市场上强劲需求的保证;但低廉劳动力的存在同样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他们的低薪酬乃是资本家保持高利润的主因。现有的这种农村与城市之间长久的张力平衡显然一直很好地满足着这种需要[2]。基于这样的推理,我们便可以理解,为何作者认为非农村化乃是世界危机的第一导因了。
      
      生态问题的产生,根源在于长期以来的生产成本外在化。直到最近[3],商品的生产过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仍旧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因素,就实际效果而言,相当于资本家将环境这部分隐性成本转嫁给全社会承担,从而至少在客观上获取成本转嫁所带来的高额不当利润。然而此种做法在今天已经越来越难以为继,因为数百年来积累的生态效应已经威胁到大部分人的生存,要求资本家承担环境成本的呼声也随之越来越高,这呼声正迫使资本家不断作出让步——尽管大多数的让步只是简单地将高污染作业转移到对环境要求不严格的第三世界国家,但终有一天他们会无处可去——让步的结果是重新将环境成本容纳到整个生产体系来,但这会直接导致利润的大幅下降,它与作者定义的前提是不相符的。
      
      世界的民主化要求在后果上与非农村化一致,但它是一种更加积极的行动。与非农村化中城市工人对薪酬相对消极的要求相比,民主化是更加积极和主动的要求,它是在迫使资本家出让一部分利润(以及权力),以各种社会福利的方式将之重新分配到整个社会中,或者至少,分配到城市平民之中(或者发达国家的公民——相对与发展中国家而言)。这种级差式的社会分配结构本是资产阶级维护整个体系安定的有效手段,但现在的问题在于,满足人们需求的成本越来越高,需要满足的人口基数也越来越大,而且这两者都没有丝毫逆转的可能。终有一天,这些无限增长的需求将会彻底压垮现存的整个体系。
      
      最后一点,国家权力的逆转趋势,涉及到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人们对于国家能给自己带来幸福的前景越来越失望;另一方面,东欧与苏联结局也使人们对左翼运动者的承诺越来越失去信心。在这两方面的夹击下,人们宁愿收回自己曾经赋予国家的事实合法性,转而依靠小而紧密的团体乃至个人来维护自身的安全。粗看起来,此种心理上的变化似乎与资本主义无涉,然而实际上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在本质上总是为资本主义服务的,国家权力的萎缩意味着一个统一且稳定的大市场不复存在,资本家不得不重新面对中世纪封建领主割据的严峻局面——如果他们能够坚持到那个时候的话[4]。
      
      至此便是所知世界的终结一书前半部分的核心内容。可以说,作者所作的种种阐述都紧紧围绕这这四个趋势、以及由此四种趋势所得出的世界体系即将终结的预言。作者甚至给出了时间表,他认为今后的25—50年间崩溃就会发生,然后世界便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黑暗时期——这样的预言很容易让人想起阿西莫夫笔下那位伟大的心灵历史学家谢顿,而且同谢顿一样,作者其实对未来并不失望,他认为无可避免的混乱中同时也正孕育着一个全新世界的可能,所以他在预言黑暗的同时也在号召着所有关心未来的人们一起努力,将此后50年内便要面临无数可能的混乱世界引入一个比真正美好的未来。
      
      那么最后说说我自己的看法。首先我绝对相信黑暗时代正在迫近,即使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便已经有了强烈的预感;其次我也对黑暗之后的美好未来保有一些信心,尽管不如我对黑暗时代的信心强烈;但是最后,我其实并不真正关心这些。我真正关心的是,在黑暗降临,整个世界陷入混乱的时候,我该如何保证我与我家人的安全?
      
      我有一个方法,虽然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安全,但至少到目前为止,它都是所有相对可行的方法中最能保证安全的一个。那方法就是:搬到唐古拉山、长江源头去。
      
      这不是开玩笑。海拔5000米的地理位置首先将海啸、洪灾一类自然灾害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长江源头源源不竭的雪水可以保证日常用水,而且不必担心污染;由《再说长江》上看到那里还有牧草,可以放牧牲畜;更重要的是,那里人迹罕至,社会动乱几乎不会波及到那个地方。
      
      所以现在,与我一起么?
      
      [1]《农民的终结》便是一本自微观角度研究非农村化的优秀论著。
      [2]同时也应当注意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也存在着同样类型的关系。现有的西方高福利国家,譬如挪威,根据bruceyew的描述,我以为其经济运作的实际动力源于此类国家依靠某些行业的垄断地位从其它国家攫取的高额利润。
      [3]大约二十世纪中期之前,以《寂静的春天》一书出版为标志。
      [4]关于国家权力的逆转,作者在另一本《自由主义的终结》中阐述的更加充分。
  •     写得像学术论文一样……
  •     好!一起去吧!!
    不过lz还是过于乐观啦,长江源头就不受生态问题影响吗?全球变暖冰川融化,这个地方恐怕几百年后就没了
  •     社会科学是自然和世界最复杂的一门科学吗?能成为吗?作者的认为了。
  •     这本书超好。强烈推荐。
  •     哈哈,LZ太可爱了,之前一直很学术很严肃地复述着论点,突然冒出一个很天真很热血的结尾,MUA~~
  •     对自己批判的东西只是触及皮毛而已,语气还那么得意。真是不可爱啊。
  •     文集形式的关系,知识点比较散乱,放在由体系比较完整的专著组成的丛书里显得格格不入。应该先深入读《现代世界体系》及古典社会学再来理解其在方法和本体论上的新意。批判和左派立场是坚定不移的,但因为是马克思唯物主义的信徒,故没有滑入到后现代式的虚幻、狂欢和犬儒里去,相反在否认客观/绝对理性(或曰现代性)存在、解析/解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时候,也试图从其中寻找导向新型世界体系的元素,并批判性地运用了作者自己所批判的经济学中的一些知识和分析工具。另一个符合典型新马/后马主义的特征是在分析”现代性“理念及其相关的社会科学时带有强烈的政治意味,将其视为维护老世界秩序和价值观的工具之一种。
  •     文笔很好 不过观点不苟同
  •     从不确定的视角观察世界,为社会科学研究提出新范式。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