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度的人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科学理论 > 单向度的人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4
ISBN:9787532739103
作者:(美)赫伯特·马尔库塞
页数:234页

前言

  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最为知名的激进哲人。1898年生于柏林一个犹太人家庭。1917—1919年曾参加过德国社会民主党。卢森堡被害后,因不满该党的背叛行为而退党。脱离政治运动后,先后就学于柏林大学和弗赖堡大学,接受过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指导。1923年获博士学位。1929年他撰写的申请讲课资格的论文:《黑格尔的本体论与历史理论的基础》,因与导师海德格尔的政见相左而未能获得通过。1930年经胡塞尔请法兰克福大学董事K·里茨勒介绍,进入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1934年,由于纳粹的反犹主义日益猖獗,马尔库塞流亡到美国,并转移到哥伦比亚大学的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工作。

内容概要

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哲学家、美学家、法兰克福学派左翼主要代表,被西方誉为“新左派哲学家”。著有《爱欲与文明——对佛洛伊德思想的哲学探究》、《单向度的人》、《理性与革命》、《批判哲学研究》等。

书籍目录

导言 批判的停顿:没有反对派的社会单向度过社会第一章 控制的新形式第二章 政治领域的封闭第三章 不幸意识的征服:压抑性的俗化趋势第四章 话语领域的封闭单向度的思想第五章 否定性的思维:被击败了的抗议逻辑第六章 从否定性思维到肯定性思维:技术合理性和统治的逻辑第七章 肯定性思维的胜利:单向度的哲学进行替代性选择的机会第八章 哲学的历史承诺第九章 解放的大变动第十章 结论

编辑推荐

  赫伯特·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989-1979)是法兰克福学派左翼主要代表人物,《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是其最负盛名的著作,旨在揭示当代发达工业社会型的极权主义特征。此书在英国和美国出版后,先后在德国和法国出德文版和法文版,其后又译成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出版,被称为西方60年代末大学造反运动的教科书。

作者简介

赫伯特·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989-1979)是法兰克福学派左翼主要代表人物,本书是其最负盛名的著作,旨在揭示当代发达工业社会型的极权主义特征。此书在英国和美国出版后,先后在德国和法国出德文版和法文版,其后又译成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出版,被称为西方60年代末大学造反运动的教科书.
全书除导言外包括“单向度社会”、“单向度的思想”和“进行替代性选择的机会”三部分。作者通过对政治、生活、思想、文化、语言等领域的分析、批判,指出发达工业社会是如何成功地压制了人们内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超越性的向度,使这个社会成为单向度的社会,而生活于其中的人成了单向度的人,这种人丧失了自由和创造力,不再想像或追求与现实生活不同的另一种生活。本书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作了较为深刻的揭露和探索,但暴露出其社会批判理论的乌托邦性质。本书对研究兰克福学派和马尔库塞理论的发展,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图书封面


 单向度的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4条)

  •     我没有看过《蜗居》,但是从新闻和人们的讨论中隐约感到其应该是一部描述当下社会现实问题的片子。很多人会愤懑于广电总局对于《蜗居》的批评和所下的定论。其实想想,这根本没什么,因为在当下,对现实进行如实或者艺术性的描述已经构成了一种对某些人来说是可怕的认识乃至批判了。这让我想起了我们的社会科学,也是一样,对于现实进行描述的研究方式深得大家的欢迎,至于这种描述能够对现实构成某种认识和批判,我不知道这是社会科学之幸,还是社会之不幸。这让我想起了马尔库塞的话,他说,在社会理论中,对事实的认识就是对事实的批判。这句话正契合当下的我们,甚至,我们可以说,在我们的当下,对现实的描述已经在某种意义上构成了对事实的批判。这种批判之所以来的这么简单,正是因为现实的不简单。当下的音乐、电视和电影在很大程度上也在迎合着现实无批判的需要,所以它们在很多时候连最基本的描述功能都无法完成了。当然,它们也不会担心什么,因为有的是销售量,有的是收视率,有的是票房。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或许只是现实中的人们与现实之间无知及无奈的同流合污的一种表现而已。所以马尔库塞又说,社会的不合理性愈明显,艺术领域的合理性就愈大。当描述都构成认识乃至批判时,真正的认识和批判对我们来说乃是一种奢望。说它们是奢望,是因为我们最应该和最能够去完成的就是尽情地去描述吧;说它们是奢望,是因为试图做出认识或者批判的姿态的人们总是会自取其辱,当然,是一种高贵的自取其辱。人们可以尽情地讽刺和诋毁这种自取其辱的高贵,因为毕竟如马尔库塞所说的,良心的丧失根源于一个不自由社会所赋予的使人感到满足的特权。虽然某种孤独的、异端式的坚持往往会落入甚至是最低层面的嘲弄,但是,这种个人式的信仰是无法被打倒的,它无惧所谓学术的批驳、世情的侵蚀乃至权力的压抑。对于一个人来说,这毕竟是其真正成为一个人的方式权利,它可以低下地以冷面游走于世俗之中,却始终在内心的最深处保藏着一种火热的高傲。描述、认识与批判已经不得不在某种个人式的坚守中赢得应有的尊重。但还如马尔库塞所说,正是这一同实际社会离得最远的领域,能够最为清楚地表明思想被社会征服的程度。
  •     在读马家老祖宗的书时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之所以有那么多人不理解马老爹,是因为他们根本就没弄懂马老爹的无产阶级究竟是怎样的一个阶级,马老爹的自由全面发展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存在样态。然而这也恰恰是马老爹的理论不可能成为真理的原因,正是成亦萧何,败亦萧何。本来以为马尔库塞这位马家后人理应明白这个道理,结果没想到他却只不过是换了个意淫对象而已。 当然,小马哥早已事先判了此类指责以死刑。我就是在谈论一些从来不曾存在过的东西,谈论一些理念,一些应然。但是虽然我谈论的是先验的、超越的(其实是一回事),这也并不意味着你能用经验的去反驳。既然你是在用经验的来反驳,那么你就已经是工业化时代的极权主义的牺牲品了。你的思想已然是封闭的,你的语言已然是肯定的,你的精神已然不再是否定的。一句话:你已然失去了批判的资格。 这样的论证想来真正身处极权主义社会的人一定是耳熟能详:A说鸡蛋真难吃,B问隔壁的鸡给了你多少钱。如果用比较学术化的语言,或者用小马哥的话来说,用“概念”来解释这种现象,那就是发生学谬误。你之所以反对社会主义,是因为你已经被资本主义污染了。你之所以攻击和谐社会,是因为你被敌对势力用六毛钱给收买了。所以事实是真正在批判极权主义的变成了吆喝极权主义的,而小马哥这个极权主义的代言人却在骂别人是极权主义的走狗。当然比较蹩脚的马家后人会接着用发生学谬误来指责广大真正的鸡蛋美食家们,不过还是不要去理睬他们了,毕竟当你看到一条疯狗在追着自己的尾巴撒欢时,还是不要抱着为真理而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去打断它吧。 回过头去接着说小马哥。小马哥的那个魔术箱里究竟装着什么奥秘,可以让他做出如此精彩的大变活人把戏呢?答案就是辩证法。经过否定的洗礼,我们得出了这样的公式:批判极权主义的就是赞同极权主义的;赞同极权主义的就是批判极权主义的。所以在这幕舞台剧里,小马哥是好人,高、大、全,而广大工业时代的知识分子们则是坏人,不高、不大、不全。为什么不是什么矮啊、小啊之类的呢?很简单,因为高、大、全的反义词都是“概念”,是一种经过了质变的,否定性的,新的存在。而对于工业社会里的知识分子来说,既然他们已然沉沦了,自然就只有量变而没有质变,只配用语词而不是“概念”来形容。不高、不大、不全本身象征着性的宣泄,而没有一种涉及力比多的质的升华。 顺带着我们也可以一针见血地指出:工业社会里的知识分子都是车震爱好者!各位可以想象甚至断定当今存在着一个名叫车震共好会的秘密组织,其死敌则是所谓的野战联盟。后者能在高潮之余欣赏草坪、树木、星空,而前者只能看看真皮座椅、六速手自一体变速箱、智能车载导航仪,保不定还会因为一氧化碳中毒而死翘翘。想来小马哥在整本书里所抒发的那种诗人情怀一定是在仰望星空时培养出来的。注意:请不要就此臆测小马哥偏爱的体位! 但是等等,前述公式为何这么眼熟?自由就是奴役!?没错,一模一样。可是小马哥不是说这恰恰是工业社会极权主义的语言吗?到底是怎么回事?任何理智清醒的人都会明白,恰恰是所谓的辩证法使得当权者可以任意赋予语词以意义,又让人们失去常识性的判断能力,迷失于各种诡异的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新的更高的统一体之中。可是人家小马哥不是说了嘛,超越的是不可能接受经验的批判的。你们这群庸人不要以为这有什么好奇怪的。这种公式的出现并不是因为什么否定,而是因为肯定。因为你们肯定了自由的意义,所以自由等于奴役。解决方法就是必须否定自由的意义,只有这样自由才不等于奴役。你们是不是想说“妈的!这哪里是人话!”?这再一次证明了你们只是庸人:因为你们只懂得肯定“人”的意义,所以你们以为这不是人话;只有当你们学会否定“人”的意义,才会明白这才是真正的人话。 当然,小马哥可不是个只会玩发生学谬误的庸人。为了表明辩证法的绝对正确,小马哥又祭出了虚假辩证法和真正辩证法这样的东西:好吧,就算从经验来看是辩证法导致了极权主义,可那也是虚假的辩证法,而归根到底所谓的虚假辩证法还是只知肯定不知否定的结果。你们这群人这么恨辩证法,殊不知你们自己就创造了虚假的辩证法,还妄想用虚假的辩证法来污蔑我们真正的辩证法。如果有谁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辩证法,那么在此我们可以从小马哥自己的论述中选出一个例子:工人的思维中的普遍性本身具有否定性,因而是真正辩证的,是革命的动力来源;普遍性本身是形式逻辑的本质,因而是反辩证逻辑的,是极权主义的有力工具。谁要是看不懂这两个命题,那么你就已经被极权主义洗脑了。 你们是不是觉得所有这一切都弥漫着一种模糊性?这就对了。要知道精确性本身就是大工业时代的产物,要求精确就是要求极权主义。为什么科学是极权主义的?因为它否定莫名其妙的质,而讲究清楚明确的量。所以真正的哲学是不科学的,它要求你用辩证的、现象学的眼睛去测量模糊的量变,去发现神秘的质变。精确=极权主义。如此一来,各位应该就明白为何小马哥的所有概念都是模糊的了。比如自由,小马哥从来不曾精确地说出自由是什么。为什么呢?因为精确就是肯定,肯定就是极权主义。而模糊就是否定,也就是说不管你怎么说我都可以否定你,因为我从来都是模糊的。你们是不是又想借此来批判辩证法呢?庸人!你们哪里懂真正的辩证法?你们说的辩证法永远都是虚假的辩证法。有模糊性在手,小马哥随时都可以否定你们的否定。 对于各位还是不明白究竟什么是真正的辩证法,那么在此我就给出一个简单的说明:根据经验,实践的失败本应彻底判决理论的死刑,可是经过辩证法的洗礼,实践的失败反而证明了理论的正确。总之,不是理论要证据历史来纠正,而是历史要按照理论来修改。记住:哲学家不能只是解释世界,而是要改造世界! 由此,我们也就不难发现这整本书背后的精神气质了,那就是没落精神贵族最后的挣扎。想当初,作为人类导师的思想家们多么风光,他们的笔锋指向哪里,哪里就是时代的战场,马老爹一句要改变世界,顿时就有无数庸人血染大地。说群众创造了历史是没错,因为只有指挥官而没有战士不可能打出一场漂亮的战役。诚然理念是自我认识的,可既然它是大师们脑袋里的理念,群众也就只有通过认知大师来自我认知了。可今天呢?导师们没落了,群众们崛起了,谁还会去倾听大师们自恋的意淫呢?哲学没落了,科学崛起了,谁还会去迷惑于那些个神秘的质呢?即便是哲学自身,分析哲学的兴起也意味着德国佬捣鼓理念游戏的时代结束了,即便没有没落,也不再是一统天下了。可恰恰是这个群众真正自主创造历史的时代,这个人不断实现自我的时代,小马哥却发出了酸溜溜的怒吼:科学是极权主义的、人民是极权主义的、分析哲学是极权主义的!其实归根到底,小马哥最想说的不过是:背离我们这些思想导师就是极权主义!不追随我们的理论去改造世界就是极权主义!我们应该理解小马哥这么说的时候,他心中的那种被打入冷宫的怨妇式的痛楚。 历史真理是什么?是辩证法是极权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极权主义,第三帝国是极权主义。总之,小马哥骂的不是极权主义,小马哥说的才是极权主义。可恰恰是这样的小马哥,还没有死心。就像一开始说的那样,与马老爹唯一不同的只是他又换了一个意淫对象而已。马老爹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的无产阶级,可最终这个所谓的无产阶级还是再一次地证明了颠覆不破的历史真理:有的永远只是现实世界中的人,而不是辩证世界中的人。马家无数先烈都在这个历史真理中郁郁而终,虽然他们都坚信有的只能是他们头脑里的辩证真理,历史真理只是随时等着辩证真理去否定而已:绿油油的草地上,辩证真理仰望星空,历史真理脚踏大地。现在,终于轮到小马哥了。 照理说小马哥看到无数先人都所托非人,载在了他们用心栽培的对象手里,理应幡然醒悟,明白理念人永远只是理念人,永远只存在于大师们的脑袋里,只是在他们对镜自恋时才偶一现之。可小马哥却偏不信邪,既然无产阶级不行了,那就赌得再狠一点!这回被马家看上的是谁呢?是毒贩、地痞、流氓,是中年双失意的知识分子,是满腔性压抑只能用手来解决的男女学生。读者难免诧异,觉得自己是不是看错了。试问这些家伙哪里有一点理念的影子?我们连高尚的贵族和苦大仇深的无产阶级都靠不住了,难道希望就在这群不是脑残就是非主流,要么就是提前经历更年期,偶尔还搞搞虐恋亚文化的家伙们身上?小马哥再一次很肯定地说:是的!虽然有点不可思议,虽然有点无厘头,可是你们要相信,他们身上也是有否定的力量的,他们也有可能成为造反的生力军的。为了替自己辩护,小马哥又一次引用了一个充满辩证意味的诗句:只是因为有了那些不抱希望的人,希望才赐予了我们。如果你还没有变成极权主义的奴隶,你就会明白为何小马哥为何要降大任于斯人。这是经过辩证法否定了的历史真理。 对此我们读者该怎么说呢?我们也不妨否定地、辩证地来看看小马哥最后的这句引言。历史已然判了诸位人类设计师的死刑,这说明了什么?说明这些大师们的希望本身就是该死的。说明历史从来不会对自己抱有与导师们相同的希望。历史对我们说:对于各种现世的天堂,你们不要抱任何希望。可是今天,难道我们的生活不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富有希望吗?是的,历史说,因为你们不抱有希望,所以我将希望赐予你们。如果你们想要抱有希望,那么你们必然会再一次体会到你们的先辈们所体会到的那种绝望,他们也曾自以为是地抱有所谓的希望,所以他们尝到了自己种下的苦果。 小马哥以为那些不抱希望者将担负起实现马家梦想的重任,可事实是正因为他们不抱希望,或者说正因为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抱有马家人的希望,用小马哥的话来说,肯定代替了否定,人类社会才真的开始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小马哥充满希望地引用了一句辩证法,可这辩证法却辩证地成为了“极权主义”的肯定,否定了小马哥自己。这不得不说是全书最具反讽意味的一刻,也是马家彻底没落的里程碑。 诸位马家传人,你们要知道,这里是地狱。 来者啊,快将一切希望抛弃!
  •     这本书的实质看译后记就全明白了。作者的文风真是不敢恭维。有几位同学说翻译得太差,的确有这个问题(比方说前后矛盾,或者双重否定没有翻译出来等等),然而大致的意思是明白的。另外一方面,为什么翻译的差?不是因为翻译水平不够,而是这本书实在是太太太难懂了…………作者不断在一个概念前面绕绕绕,绕完了再绕下一个概念,没多久又绕回来了!这谁受得了!别说翻译,读原版估计想明白他想说什么都挺困难!整本书最让人吐槽的地方就是没有例子的佐证,没有逻辑的推理,全是断言断言断言……作者所有的推理都没有前后直接因果,只是一种符合现实意义的推测罢了。比方说作者讲艺术那块的时候,先说艺术的价值在于艺术的批判特性,但是作者说社会的同化作用会把艺术的批判特性吸收成为自己的,从而让艺术失去批判价值,让人只能欣赏到艺术之美,却忽略了艺术之本质。通篇作者都基于一个真理:先进社会可以同化反面力量。但是作者却下了一个错误的结论。社会实际上并没有让艺术只具有美而丧失实质,只是让新的艺术庸俗化,失去了批判价值。而旧的东西依旧是存在批判性的。-------------------------------------------------------------------------------------吐槽完了,说说这本书的好处吧……作者混乱不堪的逻辑和各种奇怪的结论不能掩盖这本书传达出的真理:发达工业社会已经陷入自己挖的陷阱不能自拔。在生产力达到革命的水准之后,社会制度为了维护社会的永久,开始阻碍进一步的进步,用更多的非必需品消费麻醉人们的思想,导致这个世界停止了发展,人们永远被奴役而不自觉。这就是这本书想要传达的话语。美丽新世界来临了!-------------------------------------------------------------------------------------先看看尼尔波兹曼的书再看这本会好得多,尼尔的书是作者想说的意思在传媒上的体现,但是已经够了,因为思想是一样的,而且尼尔的书论证严谨,示例清晰,通俗易懂!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好难懂的一本书,但是解释很多行为又很有收获。
  •     Nur um der Hoffnungslosen willen ist uns die Hoffnung gegeben.
  •     不得不承认,大部分现代人正在被异化为单向度的人
  •     补标,大四曾读,懵懵懂懂
  •     预言转变成现实的书
  •     对某种自由的满足恰恰意味着更深远自由的丧失,极权不仅仅存在专制社会,民主会带来更为隐秘的囚禁,但是,我们应当从无意义的悲观中走出来,对科学合理性的肯定,个人终归要发现自我中的自我,超越社会中自我。
  •     晦涩
  •     单向度的梦想,单向度的人生。给自己一点希望吧少女
  •     学习传播学的同学,如果是应试,或是兴趣了解,认真读一读导言、译后记,大致翻一翻中间的内容就好了。反正我是读的头昏脑涨(ノへ ̄、)捂脸
  •     可能我就是其中一个
  •     后半本分析哲学批判断断续续看了一个月,简直感到了智商的巨大差距。马尔库塞简直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摇滚艺术家。
  •     只有前面两章谈现代工业社会的看得懂,后面上升到哲学问题又傻掉了。尽管如此,前面两章已让我受益匪浅,现代工业社会表面上人人越来越平等,实则阶级固化越来越严重
  •     读了第五、六、九章和结论
  •     只是因为有了那些不抱希望的人,希望才赐予我们。
  •     看得好累
  •     很想看明白,但就是不太懂行文逻辑,大概是哲学基础太弱,不过看到有些能直接回译成英文的句式时,觉得也许翻译差也是一个原因。
  •     一点点。
  •     发达工业社会中,单向度的人,学术之作,值得再看。
  •     环境是社会选择,选择留在原地亦或感伤是个人选择,群体性给人以快乐也给人以困惑
  •     没读这本书之前,书中的结论很早就想过了。不过好多哲学上的术语不懂,所以论述过程看得我很迷。需要再重读。
  •     读了前四章。有这样三点让我觉得读不下去:1. 似乎隐含一种对人本性的抽象的假定(比如说什么前工业社会的人的做爱是爱欲而非性欲)。2. 在技术控制面前,人如此的没有agency,生活水平提高了就舒服满意得丧失了超越性思考的能力。 3.技术控制的渗透恐怕不是像他说的如此全面彻底而坚牢稳固。
  •     一直对法兰克福学派心存好感
  •     还需要重读一遍
  •     进入成年世界的启蒙读物!
  •     The book is good,but my question is,I have difficulty understanding it. 在个人的压抑中由特殊的社会利益强加给个人的需求,使个人被外部力量所支配(虚假需求) 异化:人们在他们的商品中识别出自身→人是工具的附属物
  •     科学非中立性这个说法马一下。译后文够了,法国这个精神病民族说什么话做什么事难道还有什么实际参考性吗!!!
  •     花了一学期的时间读这本书,德语和中文的都用了很多时间,特别不好懂,完了还告诉你世界没救啦!
  •      发达工业社会的圭臬是操作主义的,意识形态是实用主义的,使用手段是变对立为消解的,这样一来辩证法暗含的否定及超越精神就无处容身,社会便内化了多向度而统一为单向度。最可怕的并不是饱受压迫,而是身为奴隶却不自知。单向度的社会似乎做到了这点。
  •     法兰克福学派之入门
  •     经典力作,时看时新。只不过豆瓣文青评论太恶心~
  •     今天刚开始看,序言部分就云山雾罩,不知甚解了,觉得我就一白痴(看不懂的,不知道打几分的就是五星(´இ皿இ`)
  •     西馬的社會批判,批判觀點犀利,其實也是延續韋伯的“工具理性”批判,但有時偏頗。
  •     讲真,我实在是没看懂多少,不知道是翻译的锅还是本来就超出我的理解能力了
  •     分析很好。只是不太赞同其中的左派观点。
  •     很累
  •     特别喜欢全书的最后一段话
  •     工业社会批判,新左派运动鼻祖,让众多屌丝开始学会批判社会
  •     很骄傲仔细细细的读下来了
  •     一厢情愿的局部真相。
  •     看完后就特别想到豆瓣上来看看其他人的想法。读书真是孤独。这本书目前是第一遍,为了论文而看的。读的不是太明白,但法兰克福派确实印象深刻。
  •     简直像看科幻小说
  •     三马之一,构筑现代左派世界。
  •     看的好累 但会让人重新思考习以为常的事
  •     一般般,翻译过来阅读感很差
  •     2016-11-21
  •     真的,这本书要是先读了译后记的话会容易一点,内容太深还是没怎么读懂,但真是一本值得反复琢磨的好书。
  •     太难读了。等读研时候再读一遍吧…
  •     工业社会是极权社会,压制了反对声音,产生了单向度的人和社会:缺乏否定,批判和想像能力的人。
  •     德国人的书我从来都没读懂过。批评分析哲学的那一部分还是引起了我一丢丢的思考,也只有一丢丢。
  •     还是我太肤浅?觉得翻译太晦涩......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