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的文化视野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科学理论 > 和谐社会的文化视野

出版社:吉林大学
出版日期:2007-7
ISBN:9787560136516
作者:魏运才
页数:251页

章节摘录

  管仲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国民关系的见解,他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他把人的物质生活看成是政治伦理的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空前解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在对人的探讨上也形成了诸子百家的各自见解。  孔子(丘)是我国第一个对人的问题作出系统研究的思想家。他提出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是我国第一个人性论命题。他认为人的先天本性是相接近的,由于后天的环境影响不同,才会形成各自不同的习性。孔丘把“性”与“习”加以区别,把先天的禀性与后天的习性加以区别,强调后天的教育和伦理规范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关于人的“仁学”和“礼学”。  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和判明是非善恶的标准。他认为,要达到“仁”的道德境界,就必须用“礼”来约束自己的行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礼”规定了各个不同等级的人的社会地位、权利义务和道德准则,使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上下有序、尊卑有等、贵贱有别,使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各种社会关系得到正确处理。这个“礼”实际上是通过伦理关系来处理政治关系与阶级关系的。  孔子从他的人性相近的思想前提出发,对“天下归仁”抱有坚定的信念。在他看来,既然人的本质是相近的,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学礼”、“习礼”和“用礼”来维护和发扬人之本性,使人心归仁,“为仁由己,而由人乎”!一旦“克己复礼”,便能实现“天下归仁”。孔子在“性相近,习相远”的人性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仁”的人格境界和“礼”的社会规范的结合,在中国历史上建立起第一个儒家人学体系,即从政治和伦理的结合对人的问题所作出的系统探讨,一开始就表现出中国人学自身的突出特点。

前言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而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来,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  我们研究和谐社会理论,目的在于把和谐社会建设看做一个社会生态系统过程,从中揭示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矛盾,寻找和谐社会建设的制度化机制。我们对于和谐社会的文化视野的研究,不仅在宏观上着重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基本特征及其内涵的全面阐述,在微观上科学总结和勾画了实现各基本特征的理论设计、政策措施及其治理技术;而且从思想文化价值角度研究了中华文化追求社会和谐理想的思想渊源,指出中国古代人学思想是构建和谐社会深厚的文化积淀,中国传统的和合文化为和谐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价值基础,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传统又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为顺利完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伟大历史使命,我们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按照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的要求,对传统的和谐思想进行认真的挖掘,以促进今天的思想道德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政治智慧;对中国历史上的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进行认真分析研究,以创新发展思路,为今天的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治理技术。

内容概要

  魏运才,男,1957年出生,山东省滕州市人,山东枣庄学院政法与历史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理论、教育管理。曾先后主持《多媒体技术条件下的德育模式及其教学创新》、《教育和谐的文化视野及其环境建设》等多项省、市、院级科研和教学研究课题。主要成果:《素质教育概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简论》著作及《从传统到现代教育观念大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创新》、《校园文化与学校形象工程》、《素质教育及其教学评价》、《素质教育与课程结构》、《体验教育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以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中国古代人学思想的现代意义》、《校园文明建设的文化底蕴》等学术论文30余篇。  高利民,男,1964年出生,山东省滕州市人,在读硕士。本科毕业后一直从事公路工程的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科研、管理、施工工作。现任山东省枣庄市公路管理局高级工程师职称、总工程师职务。主要成果:《公路美学的分析与探讨》著作及专业论文10余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中国古代人学思想的深厚文化积淀第一节 中国古代人学理论及其内涵第二节 中国古代人学思想的现代意义第三节 人学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创新运用第二章 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坚实思想基础第一节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和合精神第二节 中华民族和合思想的现代意义第三节 关于和合背景下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第三章 中华民族伦理道德传统的强力理论支撑第一节 吸收和利用中国伦理纲常文化的积极成果第二节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伦理道德传统第三节 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一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第二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原则第四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第五章 “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第一节 坚持“以人为本”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本质要求第二节 “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第三节 “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第六章 科学发展观的引领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第二节 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第三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第七章 环境和谐的新伦理观念第一节 我国环境和谐建设面临的压力第二节 尊重自然,善待环境第三节 实现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第八章 制度和谐的人文价值取向第一节 和谐社会人的发展与制度建设第二节 和谐社会的制度构建第三节 社会服务与政府职能转变第九章 教育和谐发展的持续支持第一节 制约教育发展的不和谐因素第二节 转变教育观念第三节 教育和谐建设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和谐社会的文化视野》内容简介:我们研究和谐社会理论,目的在于把和谐社会建设看做一个社会生态系统过程,从中揭示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矛盾,寻找和谐社会建设的制度化机制。我们对于和谐社会的文化视野的研究,不仅在宏观上着重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基本特征及其内涵的全面阐述,在微观上科学总结和勾画了实现各基本特征的理论设计、政策措施及其治理技术;而且从思想文化价值角度研究了中华文化追求社会和谐理想的思想渊源,指出中国古代人学思想是构建和谐社会深厚的文化积淀,中国传统的和合文化为和谐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价值基础,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传统又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为顺利完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伟大历史使命,我们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按照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的要求,对传统的和谐思想进行认真的挖掘,以促进今天的思想道德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政治智慧;对中国历史上的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进行认真分析研究,以创新发展思路,为今天的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治理技术。

图书封面


 和谐社会的文化视野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