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澄清的概念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科学理论 > 值得澄清的概念

出版社:学林出版
出版日期:2007-8
ISBN:9787807304159
作者:寒川子
页数:245页

章节摘录

谁都知道什么是意见。我们承认,意见并不必然是大家所共享的信仰。我们常常听到不同意我们意见的人说:“嗯,那只是‘你’的意见”。甚至当我们真理在握时,仍会有人表示怀疑。于是,我们只好说:“我很有理由相信这是真的,但我不敢肯定。”这里有三种意见的特质:一、可能性重于确定性;二、易于受到怀疑;三、明智的人能从两种冲突的意见里区别出哪一种是健全的。顽固的怀疑论者认为,任何事物都不过是一种意见。极端的怀疑论者甚至认为,像数学、科学之类东西,通通只是意见而已。例如:他们指出,几何体系只有基于武断的假设之上,其他假设才得以成立,其他体系才得以发展。怀疑论者认为,经验科学是由高度可能的结论组成的,而不是由不可置疑的确定组成的。古希腊哲学家的观点却与怀疑论者完全相反。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的确可以从事物中得到真正的知识。也就是说,事物中确实存在某些本质或不可替代的东西。例如,在全部与部分的本质里,全部必然大于其中的任何一个部分,这一点我们完全可以确定。但绅士和金发(碧眼、白肤)者之间,却没有某种必然的特质以说明前者一定会优于后者,因而,这种提法充其量不过是一种意见。知识与意见的不同之处也可以用心理学上的名词进行表达。当有人做出“绅士优于金发者”或“共和党会赢得1976年大选”的陈述时,我们必须做出判定,尽管这些问题里没有任何因素在强迫我们回答是或否。然而,当问及全部是否大于其所属的部分时,我们却没有任何可供选择的余地。假如我们一定要思考全部与部分的关系,也许所能想到的答案只有一种,因为我们所思或所想的题目已为我们做出了决定。

前言

书编完了,编辑来电要个序,我未加思索,一口答应。  可折腾来捣腾去,我突然发现,这个序竟是十分难写。连开十多个头,连自己都看不顺眼,起码说不酷。所谓酷,就是语出惊人。我看过许多序,都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而出语惊人,实在不是我的擅长。无奈之下,我只好搁笔。但序总是要写的,编辑又来电话催问,我只好动笔。  下面的文字可能不酷,更不可能惊人,但有一点我敢保证——它们出自一片诚挚。为什么要编这套丛书?在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为紧张的1943年,美国竟有四十个异常繁忙的人从不同地区赶赴芝加哥市,参加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讨论。讨论的主题是如何阅读古典名著,而发起这次讨论会的,是芝加哥大学校长赫金斯与著名学者阿德勒博士。也正是从这一天起,一场声势浩大的阅读西方古典名著的热潮开始风靡美国,并在战后迅速波及欧洲及世界其他地方。今天,仅在我国,每年就有十万余个品种的新书出版,还有铺天盖地的网络、报刊、影视等快餐摆在我们面前,而我们的社会分工却越来越细,工作越来越忙,行走的脚步越来越快,用于阅读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可读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用于阅读的时间却又实在太少。  对此,我们别无选择,只有在万书丛中筛选好书,阅读好书。在如此庞杂的书海里筛选好书,就好比在茫茫的砾石滩上寻觅宝石。这对紧紧地依附在飞速旋转的生活车轮上的我们来说,无疑是件超难的工作。  如何能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读到好书,并从中了解人类的文化内核,接过前人的传承,成为摆在我们每一个现代人面前的重要课题。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哲学、科学与宗教第二章 政治:人与国家第三章 道德第四章 学艺教育与伟大著作第五章 神学与形而上第六章 社会第七章 经济第八章 艺术与美第九章 爱与友谊第十章 人与世界附录 对部分概念的扩充讨论

编辑推荐

《值得澄清的概念:在西方名著中寻找生存智慧》涉及的概念:哲学、科学与宗教真理、知识与意见、哲学、科学与宗教、希腊哲学与基督教神学、历史的意义政治: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公民的角色、共和与民主、多数统治、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正义、法律、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战争与和平、乌托邦道德幸福、成功、尽职、良心、勇气、谦虚、目的与手段、价值的相对性、自然法、足诚、责任与义务、尊严、现世之乐、理智与感情、伟大、闲暇学艺教育与伟大名著学艺教育、一般教育与职业教育、德艺、智慧、手工、习惯、伟大的书籍与概念神学与形而上信仰与理性、上帝、天使、灵魂、永生、命运与自由、罪、政教分离、悲剧的意义社会平等、进步、人口爆炸、时尚、审查制度、惩罚、死刑、离婚、子女抚育经济制度财富与幸福、集体财产、社会主义、社会福利、金钱美与艺术艺术的本质与形式、诗的真髓、诗人、音乐的功用、美、审美观、创造力爱情与友谊爱的种类、爱与欲、爱物与爱人、婚姻、友谊、谈话的艺术人与世界人性、人与动物的差别、生命、职业、男女平权、自由、文化与文明

作者简介

《值得澄清的概念:在西方名著中寻找生存智慧》内容简介:这是一本有问有答的书,问来自世界各地,答来自3000年以来的不朽著作。无论在古希腊还是当代中国,生活的中心问题永远是一样的:善与恶、爱与恨、战争与和平、幸福与责任、自由与安全。而伟大书籍的作者们以科学、历史、哲学和文学等各种方式来面对它们,他们提供了永生不息的伟大智慧。

图书封面


 值得澄清的概念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In 车上读书记。。。凌宸先生厕上,床上皆已谈毕,唯独于三部曲之《车上读书记》,至今不见踪影。不知何故,他老人家却于春节前夕,自己跑到华山观“天地不言,自有大美”去也,实在羡煞旁人。无奈何,只好自己出来打打圆场,充充场面,谈谈我的车上读书记。不过才力浅薄,要谈得如《你在床上谋杀什么书?》那么好,恐怕不行。只好藏拙,来谈谈我上月在车上读过的一本书。在《十一月买书记》系列之一,倒是对此有一点提前的介绍。是这么说的:“《值得澄清的概念——在西方名著中寻找生存智慧》 王月瑞编译 学林出版社来自哈佛教授,针对世界各地读者的疑问,对人类社会许多基本核心概念的回答与澄清。简明扼要,博大精深。比之武学秘籍,或许可以视之为《洗髓经》。它可以帮助我们回到最基本的概念上来,免得鸡同鸭讲,缠夹不清,深陷语言的迷宫,逻辑的泥沼,从而收获真正的思想成果。当然,它只提供了入门的指引,让我们少走一点弯路。真正的思想,不是靠背一些哲学名词解释或精美词章便可以得到的。”人生苦短,车上读书,更能体会此意。盖因我上次乃是短程出行,所以本书刚读到入味,大巴便已进站,举目四望,四周无人,惟见搞卫生的大妈早已怒目圆瞪,嫌弃我耽误了她收饮料瓶兼搞卫生也。当此时,只好束书不观,狼狈鼠窜,哪里还有半点读书人的清高姿态?《值得澄清的观念》这本书,至今未读完。不过她的好处是简短精致,如同江南姑苏一带的点心,随时可以拿起来品尝。不至于像当年,半夜打电筒也要看完金庸《鹿鼎记》那么吊胃口。如同书底编者推荐的:“这是一本有问有答的书。问来自世界各地,答来自3000年以来的不朽著作。无论在古希腊还是当代中国,生活的中心问题永远是一样的:善与恶、爱与恨、战争与和平、幸福与责任、自由与安全。而伟大书籍的作者们以科学、历史、哲学和文学等各种方式来面对它们,他们提供了永生不息的伟大智慧。”这段话说的动人,毕竟有老王卖瓜之嫌,我们不妨看看书的原作者和缘起。原来其前半部分原名为《西方名著中德伟大智慧》。当年阿德勒博士曾将其编选的那五十四卷西方名著中所蕴含的伟大智慧概括精练为从“天使”到“世界”的一百零二条概念。此后又在报纸上开辟专栏,针对读者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但阿德勒的答案并非开门见山,亦非斩钉截铁。从某种程度上说,他试图用不同时代的智者所提供的分析,反过来向那些聪明的读者提出问题,而不是直接的给出个人答案。此书后半部分则选编了阿德勒对十五个无论东西方都堪为语言核心的概念的详细解读,希望有助于读者对西方文化的整体理解。说得天花乱坠,还未见到本尊,各位看官想必已经心痒难耐,可见我做媒婆或老鸨还是有点天赋。这里就谈谈书的具体内容。共计十章一附录,如下:第一章 哲学、科学与宗教涉及如下命题:真理,知识与意见,哲学,科学与宗教,希腊哲学与基督教神学,历史的意义;第二章 政治: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公民的角色,共和与民主,多数统治,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正义,法律,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战争与和平,乌托邦;第三章 道德幸福,成功,尽职,良心,勇气,谦虚,目的与手段,价值的相对性,自然法,忠诚,责任与义务,尊严,现世之乐,理智与感情,伟大,闲暇;第四章 学艺教育与伟大著作学艺教育,一般教育与职业教育,德艺,智慧,手工,习惯,伟大的书籍与概念;第五章 神学与形而上信仰与理性,上帝,天使,灵魂,永生,命运与自由,罪,政教分离,悲剧的意义;第六章 社会平等,进步,人口爆炸,时尚,审查制度,惩罚,死刑,离婚,子女抚育;第七章 经济制度财富与幸福,集体财产,社会主义,社会福利,金钱;第八章 艺术与美艺术的本质与形式,诗的真髓,诗人,音乐的功用,美,审美观,创造力;第九章 爱与友谊爱的种类,爱与欲,爱物与爱人,婚姻,友谊,谈话的艺术;第十章 人与世界人性,人与动物的差别,生命,职业,男女平权,自由,文化与文明;附录 对部分概念的扩充讨论正如我在《买书记》里强调的,这些题目看起来都很大,但并非如国内那些和传销课老师讲的差不多的心灵鸡汤或成功学一般,一概的大而化之,空洞无物,而是带有很深刻的启发性。重要的不仅仅是作者或他梳理,介绍的那些西哲就此说了什么,而是我们通过对这些基本概念的讨论,开动自己的脑筋来思考问题,建立起自己的思想视野和价值框架来。虽然是一本回答问题的书,但《值得澄清的概念》本身即是一个巨大的问号,一张充满未知的地图。为了一斑窥豹,证明自己所言非虚,我们不妨择取其中的三个命题——真理,知识与意见,勇气——来看看阿德勒博士是怎样开启读者心智的。1.什么是真理?问:我们对真理实在难下定义。有朋友说,真理是多数人的心中所想。但我们却不这样认为,因为真理在许多时候并不在多数人手中,甚至大家都认为是必然的东西,仍然可能不是真理。然而,我们总该给它下个定义吧!真理究竟是什么呢?答:我们感到不透彻的其中一个原因是,这位朋友并没有给出真理的定义,只是谈论了它的特质。在某种情况下,大多数人认为,大凡真实的事情,只是表示它“可能”是真实的。因而,它只是“某种”真实特质,且绝不可能是最好的真实特质。这个解释当然无法答复你的提问:真理是什么?追究说谎的含义,可能有助于我们了解真理的实质。譬如一个男人对女人说“我爱你”,如果他口是心非,就是说谎;再譬如一个孩子在偷吃糖果后告诉母亲“我没有吃”,他也是在说谎。说谎是相反于你所知、所想、所感觉的,跟诚实的错误有着本质的区别。美国早期哲学家乔西亚?罗伊斯把说谎者定义为故意误置其陈述的人。这就是说,当他说“是”时,他的实际意思是“不是”。反之亦然。于是,罗伊斯对说谎者的定义就直接引出了对真理最著名的哲学定义。这个定义成型于二十五个世纪以前,是由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二人共同完成的。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这个定义在各种学说中重复出现,虽然面孔各异,却是万变不离其宗。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定义是:如果我们所持的意见是真的,即当它确定是“是”,或不是“不是”时,也就是说,当思维与现实一致时,就是真理。由此而见,真理是非常容易界定的,对它的定义也不难理解。然而,这个解答并没有说服早已不耐烦的提问,因为他马上就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我们如何判断他人陈述的真假?”这个问题也是你和你的朋友们在进行回答时所自然想到的。就此提问,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三种解答方式。其一是,某些陈述是自明真理,比如“全部大于部分”。由于我们不可能想象出相反于这个陈述的事实,这个陈述就直接向我们宣告了它的真实。我们在了解什么是全部和部分的含义时,绝不可能想到部分会比它所属于的全部大,这就是我们可以马上判断这项陈述——全部总是比它的部分大——是真理的原因。其二是,我们可以通过经验与观察来证实陈述的真假。假如一个人说,上个月每逢单日,芝加哥就不下雨,我们完全可以去查验官方的气候记录,以确认他的陈述是否真实。如果有谁说池中之水不冷,我们也大可将脚伸到池子里,亲身体验一下池中水的温度。任何一个科学的结论,只有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在确认从未发现任何例外时,才能被认定为真理。其三是,既与自明真理无关,也不可能由直接观察进行证实。这种情况可能完全属于个性意志方面,譬如,只要采取某种行动,你就能达到某种目的。在此情况下,我们容许清点人数,以求大众或专家的一致。我们可根据大多数人的意见,判断它是否真实。也许,第三种解答是你的朋友所想的。然而,群众舆论并不是“什么是真理”的正确答案,也不是“我们如何才能知道某个陈述是否真实”的完整答案。界定真理容易,界定某个特别陈述是否真实却比较困难。而要去追寻究竟的真实,则是难上加难。2.知识与意见问:世上是否存在知识?或知识这种东西,是否仅仅是意见?在过去的50年里,我们对世界的了解及自己的生活方式均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我们甚至怀疑,我们是否能对所有事物都获得某种知识。大部分我们所称谓的知识,难道不仅仅是一种意见吗?答:谁都知道什么是意见。我们承认,意见并不必然是大家所共享的信仰。我们常常听到不同意我们意见的人说:“嗯,那只是‘你’的意见”。甚至当我们真理在握时,仍会有人表示怀疑。于是,我们只好说:“我很有理由相信这是真的,但我不敢肯定。”这里有三种意见的特质:一、可能性重于确定性;二、易于受到怀疑;三、明智的人能从两种冲突的意见里区别出哪一种是健全的。顽固的怀疑论者认为,任何事物都不过是一种意见。极端的怀疑论者甚至认为,像数学、科学之类东西,通通只是意见而已。例如:他们指出,几何体系只有基于武断的假设之上,其他假设才得以成立,其他体系才得以发展。怀疑论者认为,经验科学是由高度可能的结论组成的,而不是由不可置疑的确定组成的。古希腊哲学家的观点却与怀疑论者完全相反。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的确可以从事物中得到真正的知识。也就是说,事物中确实存在某些本质或不可替代的东西。例如,在全部与部分的本质里,全部必然大于其中的任何一个部分,这一点我们完全可以确定。但绅士和金发(碧眼、白肤)者之间,却没有某种必然的特质以说明前者一定会优于后者,因而,这种提法充其量不过是一种意见。知识与意见的不同之处也可以用心理学上的名词进行表达。当有人做出“绅士优于金发者”或“共和党会赢得1976年大选”的陈述时,我们必须做出判定,尽管这些问题里没有任何因素在强迫我们回答是或否。然而,当问及全部是否大于其所属的部分时,我们却没有任何可供选择的余地。假如我们一定要思考全部与部分的关系,也许所能想到的答案只有一种,因为我们所思或所想的题目已为我们做出了决定。这就给我们一个清晰的准则,我们所肯定的是知识或意见。当我们思考的问题迫使我们仅在一种方式下进行思考时,这就是知识。如果所想的问题使我们可以从这种或那种方式中进行选择、决断,那么,我们的思想就是意见,也就是说,是我们个人所形成的见解。在理解了知识与意见的区别之后,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日常生活里的大部分主张只是意见。我们也应认识到,许多意见在可靠程度上有所不同。有些意见建立在相当理性的证据之上,只要不是以偏概全,它们非常接近事实。有些意见纯属信口开河,或充满偏见。疑问是:是否历史、数学、经验科学和思辨哲学也该像知识或意见般进行分类?据我们所知,极端怀疑论者肯定认为,所有这些都是意见,虽然他也可能承认,这些意见远比个人意见或偏见更有分量一些。而我个人认为,在数学与哲学的领域里,我们可以得到知识;在经验科学与历史里,我们只能得到近乎事实的意见。。。。后边内容为发挥了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以后不会只看封面乱买书了。 确实对自身没多大用处。
  •       In 车上读书记
      。。。
      
      凌宸先生厕上,床上皆已谈毕,唯独于三部曲之《车上读书记》,至今不见踪影。不知何故,他老人家却于春节前夕,自己跑到华山观“天地不言,自有大美”去也,实在羡煞旁人。无奈何,只好自己出来打打圆场,充充场面,谈谈我的车上读书记。不过才力浅薄,要谈得如《你在床上谋杀什么书?》那么好,恐怕不行。只好藏拙,来谈谈我上月在车上读过的一本书。在《十一月买书记》系列之一,倒是对此有一点提前的介绍。是这么说的:
      
      “《值得澄清的概念——在西方名著中寻找生存智慧》 王月瑞编译 学林出版社
      
      来自哈佛教授,针对世界各地读者的疑问,对人类社会许多基本核心概念的回答与澄清。简明扼要,博大精深。比之武学秘籍,或许可以视之为《洗髓经》。它可以帮助我们回到最基本的概念上来,免得鸡同鸭讲,缠夹不清,深陷语言的迷宫,逻辑的泥沼,从而收获真正的思想成果。当然,它只提供了入门的指引,让我们少走一点弯路。真正的思想,不是靠背一些哲学名词解释或精美词章便可以得到的。”
      
      人生苦短,车上读书,更能体会此意。盖因我上次乃是短程出行,所以本书刚读到入味,大巴便已进站,举目四望,四周无人,惟见搞卫生的大妈早已怒目圆瞪,嫌弃我耽误了她收饮料瓶兼搞卫生也。当此时,只好束书不观,狼狈鼠窜,哪里还有半点读书人的清高姿态?
      
      《值得澄清的观念》这本书,至今未读完。不过她的好处是简短精致,如同江南姑苏一带的点心,随时可以拿起来品尝。不至于像当年,半夜打电筒也要看完金庸《鹿鼎记》那么吊胃口。如同书底编者推荐的:
      
      “这是一本有问有答的书。问来自世界各地,答来自3000年以来的不朽著作。无论在古希腊还是当代中国,生活的中心问题永远是一样的:善与恶、爱与恨、战争与和平、幸福与责任、自由与安全。而伟大书籍的作者们以科学、历史、哲学和文学等各种方式来面对它们,他们提供了永生不息的伟大智慧。”
      
      这段话说的动人,毕竟有老王卖瓜之嫌,我们不妨看看书的原作者和缘起。原来其前半部分原名为《西方名著中德伟大智慧》。当年阿德勒博士曾将其编选的那五十四卷西方名著中所蕴含的伟大智慧概括精练为从“天使”到“世界”的一百零二条概念。此后又在报纸上开辟专栏,针对读者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但阿德勒的答案并非开门见山,亦非斩钉截铁。从某种程度上说,他试图用不同时代的智者所提供的分析,反过来向那些聪明的读者提出问题,而不是直接的给出个人答案。
      
      此书后半部分则选编了阿德勒对十五个无论东西方都堪为语言核心的概念的详细解读,希望有助于读者对西方文化的整体理解。
      
      说得天花乱坠,还未见到本尊,各位看官想必已经心痒难耐,可见我做媒婆或老鸨还是有点天赋。这里就谈谈书的具体内容。共计十章一附录,如下:
      
      第一章 哲学、科学与宗教
      涉及如下命题:真理,知识与意见,哲学,科学与宗教,希腊哲学与基督教神学,历史的意义;
      
      第二章 政治:人与国家
      个人与社会,公民的角色,共和与民主,多数统治,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正义,法律,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战争与和平,乌托邦;
      
      第三章 道德
      幸福,成功,尽职,良心,勇气,谦虚,目的与手段,价值的相对性,自然法,忠诚,责任与义务,尊严,现世之乐,理智与感情,伟大,闲暇;
      
      第四章 学艺教育与伟大著作
      学艺教育,一般教育与职业教育,德艺,智慧,手工,习惯,伟大的书籍与概念;
      
      第五章 神学与形而上
      信仰与理性,上帝,天使,灵魂,永生,命运与自由,罪,政教分离,悲剧的意义;
      
      第六章 社会
      平等,进步,人口爆炸,时尚,审查制度,惩罚,死刑,离婚,子女抚育;
      
      第七章 经济制度
      财富与幸福,集体财产,社会主义,社会福利,金钱;
      
      第八章 艺术与美
      艺术的本质与形式,诗的真髓,诗人,音乐的功用,美,审美观,创造力;
      
      第九章 爱与友谊
      爱的种类,爱与欲,爱物与爱人,婚姻,友谊,谈话的艺术;
      
      第十章 人与世界
      人性,人与动物的差别,生命,职业,男女平权,自由,文化与文明;
      
      附录 对部分概念的扩充讨论
      
      正如我在《买书记》里强调的,这些题目看起来都很大,但并非如国内那些和传销课老师讲的差不多的心灵鸡汤或成功学一般,一概的大而化之,空洞无物,而是带有很深刻的启发性。重要的不仅仅是作者或他梳理,介绍的那些西哲就此说了什么,而是我们通过对这些基本概念的讨论,开动自己的脑筋来思考问题,建立起自己的思想视野和价值框架来。虽然是一本回答问题的书,但《值得澄清的概念》本身即是一个巨大的问号,一张充满未知的地图。为了一斑窥豹,证明自己所言非虚,我们不妨择取其中的三个命题——真理,知识与意见,勇气——来看看阿德勒博士是怎样开启读者心智的。
      
      1.什么是真理?
      
      问:我们对真理实在难下定义。有朋友说,真理是多数人的心中所想。但我们却不这样认为,因为真理在许多时候并不在多数人手中,甚至大家都认为是必然的东西,仍然可能不是真理。然而,我们总该给它下个定义吧!真理究竟是什么呢?
      
      答:我们感到不透彻的其中一个原因是,这位朋友并没有给出真理的定义,只是谈论了它的特质。在某种情况下,大多数人认为,大凡真实的事情,只是表示它“可能”是真实的。因而,它只是“某种”真实特质,且绝不可能是最好的真实特质。
      
      这个解释当然无法答复你的提问:真理是什么?
      
      追究说谎的含义,可能有助于我们了解真理的实质。譬如一个男人对女人说“我爱你”,如果他口是心非,就是说谎;再譬如一个孩子在偷吃糖果后告诉母亲“我没有吃”,他也是在说谎。
      
      说谎是相反于你所知、所想、所感觉的,跟诚实的错误有着本质的区别。
      
      美国早期哲学家乔西亚?罗伊斯把说谎者定义为故意误置其陈述的人。这就是说,当他说“是”时,他的实际意思是“不是”。反之亦然。
      
      于是,罗伊斯对说谎者的定义就直接引出了对真理最著名的哲学定义。这个定义成型于二十五个世纪以前,是由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二人共同完成的。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这个定义在各种学说中重复出现,虽然面孔各异,却是万变不离其宗。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定义是:如果我们所持的意见是真的,即当它确定是“是”,或不是“不是”时,也就是说,当思维与现实一致时,就是真理。
      
      由此而见,真理是非常容易界定的,对它的定义也不难理解。然而,这个解答并没有说服早已不耐烦的提问,因为他马上就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我们如何判断他人陈述的真假?”
      
      这个问题也是你和你的朋友们在进行回答时所自然想到的。就此提问,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三种解答方式。
      
      其一是,某些陈述是自明真理,比如“全部大于部分”。由于我们不可能想象出相反于这个陈述的事实,这个陈述就直接向我们宣告了它的真实。我们在了解什么是全部和部分的含义时,绝不可能想到部分会比它所属于的全部大,这就是我们可以马上判断这项陈述——全部总是比它的部分大——是真理的原因。
      
      其二是,我们可以通过经验与观察来证实陈述的真假。假如一个人说,上个月每逢单日,芝加哥就不下雨,我们完全可以去查验官方的气候记录,以确认他的陈述是否真实。如果有谁说池中之水不冷,我们也大可将脚伸到池子里,亲身体验一下池中水的温度。任何一个科学的结论,只有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在确认从未发现任何例外时,才能被认定为真理。
      
      其三是,既与自明真理无关,也不可能由直接观察进行证实。这种情况可能完全属于个性意志方面,譬如,只要采取某种行动,你就能达到某种目的。在此情况下,我们容许清点人数,以求大众或专家的一致。我们可根据大多数人的意见,判断它是否真实。
      
      也许,第三种解答是你的朋友所想的。然而,群众舆论并不是“什么是真理”的正确答案,也不是“我们如何才能知道某个陈述是否真实”的完整答案。
      
      界定真理容易,界定某个特别陈述是否真实却比较困难。而要去追寻究竟的真实,则是难上加难。
      
      2.知识与意见
      
      问:世上是否存在知识?或知识这种东西,是否仅仅是意见?在过去的50年里,我们对世界的了解及自己的生活方式均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我们甚至怀疑,我们是否能对所有事物都获得某种知识。大部分我们所称谓的知识,难道不仅仅是一种意见吗?
      
      答:谁都知道什么是意见。我们承认,意见并不必然是大家所共享的信仰。我们常常听到不同意我们意见的人说:“嗯,那只是‘你’的意见”。甚至当我们真理在握时,仍会有人表示怀疑。于是,我们只好说:“我很有理由相信这是真的,但我不敢肯定。”
      
      这里有三种意见的特质:一、可能性重于确定性;二、易于受到怀疑;三、明智的人能从两种冲突的意见里区别出哪一种是健全的。
      
      顽固的怀疑论者认为,任何事物都不过是一种意见。极端的怀疑论者甚至认为,像数学、科学之类东西,通通只是意见而已。例如:他们指出,几何体系只有基于武断的假设之上,其他假设才得以成立,其他体系才得以发展。怀疑论者认为,经验科学是由高度可能的结论组成的,而不是由不可置疑的确定组成的。
      
      古希腊哲学家的观点却与怀疑论者完全相反。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的确可以从事物中得到真正的知识。也就是说,事物中确实存在某些本质或不可替代的东西。
      
      例如,在全部与部分的本质里,全部必然大于其中的任何一个部分,这一点我们完全可以确定。但绅士和金发(碧眼、白肤)者之间,却没有某种必然的特质以说明前者一定会优于后者,因而,这种提法充其量不过是一种意见。
      
      知识与意见的不同之处也可以用心理学上的名词进行表达。当有人做出“绅士优于金发者”或“共和党会赢得1976年大选”的陈述时,我们必须做出判定,尽管这些问题里没有任何因素在强迫我们回答是或否。
      
      然而,当问及全部是否大于其所属的部分时,我们却没有任何可供选择的余地。假如我们一定要思考全部与部分的关系,也许所能想到的答案只有一种,因为我们所思或所想的题目已为我们做出了决定。
      
      这就给我们一个清晰的准则,我们所肯定的是知识或意见。当我们思考的问题迫使我们仅在一种方式下进行思考时,这就是知识。如果所想的问题使我们可以从这种或那种方式中进行选择、决断,那么,我们的思想就是意见,也就是说,是我们个人所形成的见解。
      
      在理解了知识与意见的区别之后,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日常生活里的大部分主张只是意见。我们也应认识到,许多意见在可靠程度上有所不同。有些意见建立在相当理性的证据之上,只要不是以偏概全,它们非常接近事实。有些意见纯属信口开河,或充满偏见。
      
      疑问是:是否历史、数学、经验科学和思辨哲学也该像知识或意见般进行分类?据我们所知,极端怀疑论者肯定认为,所有这些都是意见,虽然他也可能承认,这些意见远比个人意见或偏见更有分量一些。
      
      而我个人认为,在数学与哲学的领域里,我们可以得到知识;在经验科学与历史里,我们只能得到近乎事实的意见。
      
      。。。后边内容为发挥了
      
  •     对哲学、政治、道德、社会、经济等的一些了解
  •     用浅显的语言描述深刻的问题,很喜欢这样朴实又不失力度的文字,带给人无限思考
  •     给封面一颗星
  •     看得有点累
  •     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