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二十讲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科学理论 > 知识分子二十讲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9
ISBN:9787201059488
作者:崔卫平
页数:360页

章节摘录

【编者按:本选文是韦伯1919年和1921年应邀对德国大学生所作的两篇著名演讲——"以学术为业"和"以政治为业"中的一篇,其中论述了在一个失掉神圣性或价值统一性的世界上,立志从事学术的年轻人应当如何自处,如何面对激情与理性、行动与责任、献身与距离等复杂困境。】一、学术生涯的外部环境诸位希望我来谈谈"以学术为业"这个题目。我们这些政治经济学家①往往有一种学究式的习惯,总是从问题的外部环境讲起,我也打算照此办理。这就意味着从这样一个问题开始:以学术作为物质意义上的职业,是一种什么情况呢?今天这个问题的实际含义就是,一个决定献身于学术并以之作为职业的学生,他的处境如何?为了了解我们这里的特殊情况,对照一下另一个国家的情况,会对我们有所助益。这另一个国家,就是在这方面同德国形成最鲜明对比的美国。大家知道,在德国,一个有志于献身科学研究的年轻人,要从"编外讲师"(privatdozent)开始做起。在征求了相关专家的意见,又得到他们表示同意的保证后,他以一本著作和一次系内的考试(这通常只是走走形式而已)为基础,可获准在大学里担任一名编外讲师。然后他会在他被允许教课的领域里选择一门课程开课。不过除了学生的听课费之外,他并无薪水可拿。而在美国,学术生涯通常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开始的,他先被任命为"助教"。这大体上类似于德国的自然科学和医学机构里发生的情形,在这些地方,只有一部分助理人员能得到编外讲师的正式职位,而且这种任命经常姗姗来迟。两国间的这种差别,在现实中表现为德国学术职业完全是建立在金钱支配(plutokratie)的前提上,因为一个并无钱财以抵御任何风险的年轻学者,在这种学术职业的条件下,处境是极其危险的。至少在几年之内,他一定得有维持生计的能力,同时他一点也不知道自己将来能否谋得一个收入可观的职位。而在美国,却存在着一个官僚体制,年轻人从一开始便有薪水,尽管这薪水相当微薄,一般来说比一名半熟练劳动力的工资多不到哪里去。但他看上去确实是以一个稳定的职务为起点,因为他有固定的收入。不过就像我们这里(科研机构)的助理人员一样,他有被解雇的危险,不管他有什么其他想法,如果他有负期望,他得常常做这样的心理准备。这些期望包括他得让学生来塞满他的课堂。德国的编外讲师却不会发生这种情况,他的处境是,职位一旦到手,谁也无法让他离开。当然,他不能提出任何"要求"。但是他怀有一种可以理解的期待,只要工作若干年之后,他便拥有某种道德上的权利,让别人对他有所考虑。甚至在是否任命其他编外讲师的情况出现时,这一权利也同样适用——这一点往往是很重要的。是否从原则上说应当任命所有那些能力已得到证实的学者,还是给予"教学代课人员"以优先权,换言之,让现有的编外讲师得到教学的垄断权,是一种令人苦恼的困境,这同学术专业的双重性有关,稍后我们还会讨论这个问题。人们通常决定作出后一种选择。然而,由此也增加了这样的危险——有关的教授,无论他多么审慎,多么端正,他都有可能偏爱自己的学生,我要表明自己的立场:我一贯恪守的原则是,在我这里做第一篇博士论文的学者,他要想取得编外讲师的资格,还必须获得另一所大学某位教授的同意。结果是我最能干的学生之一,却被一所大学拒之门外,因为没有人相信我的理由。德国和美国的另一个差别是,在我们这里,一般来说编外讲师的讲课比他希望的要少。原则上允许他开设自己学科范围内的任何课程,不过(如果他这样做了)这会被认为是对较年长的编外讲师缺乏恭敬。按照常规,是由教授来开"重要"课程,编外讲师将自己限制在开次要课程上。这样做的好处是学者在年轻时有做研究的自由,尽管这未必是出于自愿。美国的制度与此有基本的差别。讲师年轻之时,也必定是他超负荷工作之时。正教授只要开一门三小时关于歌德的课就够了。可是年轻的助教,如果在一周12课时之中,他被要求教一些如乌兰德这类诗人的课程,并反复向学生灌输德语,他就很幸福了。系里的官僚规划课程表,而助教,和德国研究机构里的助理一样,得依赖这些官僚。如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德国学术系统中许多领域最近的发展,也有着与美国相同的趋势。大型的医学和自然科学研究机构是"国家资本主义形态"的企业,如果没有大量的经费,这些机构是难以运转的。就像所有的资本主义企业一样,这里也出现了同样的发展:"工人与生产资料的分离"。工人,即助理,完全依靠国家配备给他使用的工具。这样一来,他对机构负责人的依赖同工厂雇员对经理的依赖并无不同。机构负责人信心十足地认为机构就是"他的"机构,处在他的掌握之中。因而助理的位置和"无产阶级"或美国大学助教的地位一样,常有朝不保夕之虞。

前言

这套丛书是我们拟议中的“观念读本”之一种。拥有语言形式的思想观念是人猿揖别的一个标志,各民族、各文明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都对丰富人类的精神宝库做出了贡献,有必要互相参照。而当世界进入“现代”之际,甚至在商品、资本的全球大规模流通之前,观念的流动其实早已开始,乃至后来引发了世界性的激荡。在这一“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发轫过程中,西方观念相比于其他文明的观念起了更重要的作用,而我们的母邦中国在近一百多年中也发生了包括深刻的观念变革在内的一系列变革,故而我们对观念的关注是以中西为主。而无论中西古今,我们都将努力从具有经典意义的著作中遴选篇章。对人的“思想”及其产品或可分离出三个要素或过程:一是个人思想的主观过程,包括思考、判断、分析、反省等;二是已经具有某种客观化形式以至载体的概念与理论,三是成为许多人头脑中的观念。我们这里所理解的“观念”是这样一些关键词,它已经不仅是思想家处理的概念”,而是变成社会上流行的东西,被许多人支持或反对的东西。

内容概要

作者简介
崔卫平,江苏盐城人,北京电影学院教授。著名学者、文化和思想批评家、翻译家。研究领域为:政治哲学、电影和文学理论、先锋诗歌,包括当代中东欧政治文化及其电影、诗歌。近年来同时从事思想文化评论写作,并译有当代中东欧思想及文学。著有《带伤的黎明》、《看不见的声音》、《我见过美丽的景象》译著有《通往公民社会》、《哈维尔文集》、《布拉格精神》编著有《不死的海子》等。

书籍目录

编者序第一讲 我控诉第二讲 以学术为业第三讲 以政治为业第四讲 知识分子的背叛第五讲 俄国知识阶层之诞生第六讲 宽容与知识分子的责任第七讲 有机知识分子第八讲 自由漂浮的知识分子第九讲 卡尔·雅斯贝尔斯:世界公民?第十讲 知识分子作为理念人第十一讲 作为文化资产阶级的新阶级第十二讲 作为一个言语共同体的新阶级第十三讲 专家型知识分子和普遍知识分子第十四讲 立法者的没落第十五讲 阐释者的兴起第十六讲 现代世界的知识分子的角色第十七讲 专业人士与业余者第十八讲 对权势说真话第十九讲 什么是公共知识分子第二十讲 论知识分子及其他

编辑推荐

《知识分子二十讲》为崔卫平编写。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知识分子是现代社会的智者,他们既是社会的冷静旁观者和批判者,又是社会的热情参与者和规划者。长期以来,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知识分子都是备受争议的话题。本书选编左右两派重要知识分子的经典论述二十篇,全面展现西方知识分子的气质和奋斗,他们的真知灼见和勇毅担当将给当下中国知识语境带来充满震撼力的警醒与思索。
目录
编者序
第一讲 我控诉
第二讲 以学术为业
第三讲 以政治为业
第四讲 知识分子的背叛
第五讲 俄国知识阶层之诞生
第六讲 宽容与知识分子的责任
第七讲 有机知识分子
第八讲 自由漂浮的知识分子
第九讲 卡尔·雅斯贝尔斯:世界公民?
第十讲 知识分子作为理念人
第十一讲 作为文化资产阶级的新阶级
第十二讲 作为一个言语共同体的新阶级
第十三讲 专家型知识分子和普遍知识分子
第十四讲 立法者的没落
第十五讲 阐释者的兴起
第十六讲 现代世界的知识分子的角色
第十七讲 专业人士与业余者
第十八讲 对权势说真话
第十九讲 什么是公共知识分子
第二十讲 论知识分子及其他

图书封面


 知识分子二十讲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5条)

  •     #崔卫平#
  •     关于知识分子的经典文章思考集
  •     呵呵。
  •     在当代中国学界,崔卫平是唯一一位让我长期对其保持尊敬姿态的女学者。
  •     原谅我半途而废,支撑不住看完全书了,实在是每一篇都要看一二个钟头,还不是十分的明白,阅读乐趣不够支持的我的求知欲啊。
  •     重点看了佐拉,韦伯,波普尔,阿伦特(论及雅思贝尔斯),福柯,萨义德的部分。 对理解相对主义和多元主义还有回答“我们应该怎么做”的问题有一定的参考性。另外让我知道哈贝马斯的理论有部分是来自雅斯贝尔斯,这个是在阐述共识的时候的很好的理论支持。 总体感觉还不错,此书最起码可以解一定的惑。
  •     翻译很有问题。。。还不如直接放英文。
  •     汉娜阿伦特
  •     高不成低不就 看不出定位
  •     在众人前扮嘢就读呢本书
  •     都是大佬们的名篇,崔老师这是赚版税的节奏么。
  •     是很有公共影响力的一位校友,但是高中时的同学们未必很多人知道和了解她
  •     啃了一个月,文章选得都很好啊,很有收获。有的文章翻译的确挺糟糕的……
  •     当概要看看吧
  •     2010-08-01;崔卫平编的,选录了二十篇文章,有点专业,翻了一遍。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