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地理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出版物 > 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地理研究

出版社:安徽人民
出版日期:2006-8
ISBN:9787212029289
作者:周晓光
页数:343页

章节摘录

  安徽师范大学学术研究具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环境。学校图书馆藏书几百万册,包括几十万册的线装古籍图书和几百种古籍善本。馆订报刊一千多种。还拥有国内外主要网络资源及数据库,馆藏资源基本实现了数字化,为学术研究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讯支撑。  在国家、省政府的支持和老一辈学者的带领下,安徽师范大学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呈现出蓬勃生机。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科研申报项目涉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央其他部门科研项目、省级部门项目以及其他横向科研项目等等,科研立项经费额在省内名列前茅。同时,学校非常重视和积极加强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已与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几十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学术团体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  为迎接新世纪经济和文化蓬勃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安徽师范大学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明确了新的发展目标,努力把安徽师范大学建成一所综合性、有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成为安徽省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科教兴国”的重要力量。面对新任务、新要求,学校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面临。

前言

  安徽师范大学是安徽省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1928年),也是全国建立较旱的大学之一。学校临长江之滨,倚赭山之麓,集皖江自然之神秀,汇安徽人文之灵杰,融自然与人文于一体。自建校以来,在诸如刘文典、周建人、郁达夫、苏雪林、陈望道、朱湘、朱光潜、王志稼、雷垣、丁绪贤、黄叔寅、宛敏灏、张涤华、万绳楠、张海鹏等一辈辈著名学者的辛勤耕耘和默默奉献之下,安徽师范大学逐渐形成了严谨治学的优良学风和丰厚的学术底蕴,在许多领域都累积了骄人的学术成果,享誉海内外。前辈丰碑,后学之师。在老一辈学者的影响下,安徽师范大学涌现出一批批中青年学者,他们或是学科建设带头人,或是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后起之秀亦不负前人厚望,在诸多领域成就斐然,在国内外学界引人注目。安徽师范大学学术队伍逐渐形成一个老中青结合,科研领域多元化,研究方向多样化,同时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学术梯队。  在一代代学者的努力下,安徽师范大学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目前,安徽师范大学设有文学院、政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社会学院、数学计算机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十多个教学与科研单位。

内容概要

  周晓光,1964年1月生于江苏昆山。1985年毕业于广州山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获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获历史人文地理专业博士学位。现任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兼任安徽省史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徽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安徽省朱子学会理事、大型学术刊物《徽学》常务编委等职。担任第九届簧徽省政协委员,为安徽省“全省模范教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和参加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主要成果包括独著《新安理学》和合著《徽商研究》、《徽商与经营文化》、《安徽文化史》、《中国文化史》等著述12种,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徽商研究》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优秀成果三等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安徽省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安徽文化史》获安徽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徽商与经营文化》获安徽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徽州盐商个案研究:二房赀产清簿剖析》获安徽省首届社会科学奖论文二等奖。

书籍目录

总序中文提要英文提要序一(邹逸麟)序二(栾成显)导言徽州:12-18世纪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典范之区第一章 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区的形成与变迁一 徽州学术文化区形成的标志二 徽州学术文化区形成的地理环境三 徽州学术文化区变迁的历史考察第二章 徽州区域传统学术文化的历史变迁一 南宋至明代前期:朱子学之一统时期二 明代中后期:朱子学与心学杂存时期三 清代:朴学独盛时期第三章 徽州传统学术文化的区域表征一 延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二 兼容性与独立性的统三 学术性与社会性的统第四章 徽州传统学术文化的空间传播一 徽州学术文化中心地的类型和分布二 徽州学术文化的传播及其影响三 徽州学术文化空间传播的特点第五章 徽州传统学术文化景观一 物质文化景观二 非物质文化景观主要参考文献附录一 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大事系年附录二 宋元明清四朝徽人著述要目后记图表索引图一 唐宋元明清徽州学者著述比较线状图图二 《皖人书录》著录宋人著述地域分布图图三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歙州政区图图四 宋元明清徽州境域变迁图图五 宋代徽州学者著述数量分布柱状图图六 《徽州府志》著录宋代作者分布柱状图图七 《新安学系录》著录宋代学者分布柱状图图八 宋代徽州有科举功名者分布柱状图图九 南宋徽州区域学术文化格局图图十 元明徽州区域学术文化格局图图十一 清代徽州区域学术文化三级构造图图十二 宋元明清徽州书院分布图表一 宋代徽州学者著述数量及分布表表二 《皖人书录》著录宋代学者之分布表表三 宋代徽州有科举功名者人数一览表表四 宋代皖版书地区分布表表五 元明徽州学者著述数量及分布表表六 清代徽州学者著述数量及分布表表七《四库全书》著录徽州学者重要著述书目表表八 徽州传统学术文化第三层级中心地举要表表九 《四库全书》收录210种徽州学者著述采进地分类表表十 徽派朴学外郡主要人物之里贯表表十一 徽州牌坊举要及其六县分布表表十二 徽州传统学术文化人物之丘墓及其分布表

作者简介

《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地理研究》依据文化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从空间和区域的角度,分5章探讨了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区的形成与变迁、徽州区域传统学术文化的历史变迁、徽州传统学术文化的区域表征、徽州传统学术文化的空间传播以及徽州传统学术文化景观诸问题,视角新颖,观点独到,方法别具一格。徽州是12世纪至18世纪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典范之区,有关徽州传统学术文化的地理研究,对把握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发展及其风貌,以及推进徽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徽州传统学术文化是12世纪中叶以后在徽州区域内出现的以新安理学和徽派朴学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文化体系。

图书封面


 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地理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文献收集工作做的不错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