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社会的文化适应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民族学 > 阿昌族社会的文化适应研究

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5
ISBN:9787548209287
作者:寸晓红
页数:210页

章节摘录

  2.以全体学生为对象,兼顾到不同族群学生的需要  族群关系教育不是仅限于少数族群学生,而是要以各个族群的学生为对象,并兼顾他们的不同需要。比起少数族群学生,多数族群学生较易倾向于“我族”中心,对于族群的差异较没有感觉,因此应教导他们体会多元差异可丰富滋养整体社会文化的价值以及了解和尊重其他族群的文化。少数族群学生多半已熟悉主流文化,但不熟悉其本族文化,因为课程中往往忽视或省略其本族文化。所以应教导他们认识本族文化的观点、经验和成就,以提升其自尊心。  3.应对学生的发展和兴趣  对较幼小的儿童最好的族群关系教育,就是提供与其他族群成员相处的个人经验,例如分享传统食物、学习习俗和节日、讨论身体外观的差别等。  如果生活在单一族群社区,不易直接接触他族成员,可通过照片、录像带、实物、食物和庆典仪式等,让儿童想象和设身处地去体验。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可以让他们开始探究阿昌族和其他族群的起源、文化历史和对社会的贡献等。对进入青少年期的学生,可以发展他们了解较抽象问题的能力,例如探讨文学影片和电视里对不同族群的处理手法,并讨论其中的刻板印象、偏见和歧视等。  4.国家团结统一下的多元文化主义  教导学生认识各个族群文化,是族群关系教育的重点,其目的就是协助学生了解文化多样性是民主生活中值得珍惜的一部分,摆脱习以为常的刻板化印象,学会尊重,并扩展学生多元的文化选择视野。介绍各个族群文化时,是从在国家团结统一下的多元文化模式出发,并以其为国家文化的主体成分来对待,探讨各个族群是如何“诠释”或“感受”本族的文化、地位、贡献和变迁等,而不是以狭隘的“地方文化”或遥远的“异文化” ( other culture)的地位来处理。  5.共同和差异并陈  介绍各个族群文化时,应并陈各个族群文化的差异性和相同点、今日和昨日的情形,以免造成学生对族群文化的刻板化印象和偏见。例如,只介绍表面的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和习俗,又不引发学生思考其内在意义,造成学生觉得少数民族很“怪异”和“至今还如此穿着和生活”的刻板印象。  ……

内容概要

  寸晓红,1970年12月生,云南省腾,中人,教育经济学硕士。现为云南省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社会科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少数民族心理研究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主持完成云南省哲学科学规划项目1项,参与完成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1项、一般课题1项,主持研究云南省教育厅社科项目1项,云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精品课程负责人,主编、副主编教材、论著4部,在《职教论坛》、《人民论坛》等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

书籍目录

概述篇第一章 阿昌族简介文化变迁篇第二章 活袍——阿昌族祭师与巫文化的传承者教育变迁篇第三章 阿昌族的文化传承与教育第四章 少数民族与汉族初中一年级学生辍学倾向的比较研究——以梁河县两所阿昌族乡初级中学为例第五章 从权力角度看阿昌族中学生辍学现象语言传承篇第六章 少数民族教育与母语教学第七章 从多元文化思潮反思少数民族母语教育第八章 在多元文化思潮下进行阿昌族语言教育的探讨第九章 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族语言教学发展的趋势第十章 生活在城市中的阿昌族成年人的母语学习经验分析心理变迁篇第十一章 少数民族与汉族学生推理思考差异的研究第十二章 阿昌族青少年与重要他人的情感关系和其自尊的相关研究青少年适应篇第十三章 从儿童的族群社会化谈阿昌族地区班级的族群关系经营第十四章 德宏少数民族青少年用药行为的结构模式研究第十五章 阿昌族青少年饮酒行为的研究第十六章 阿昌族青少年婚姻态度的研究

作者简介

阿昌族属于人数较少的少数民族,人口只有三万多,加上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为保有自己本民族传统文化,处境艰难。本书主要选择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阿昌族社会作为切入点,从外在社会环境及阿昌族内在社会文化因素等两个层面着手,展开对阿昌族青少年文化适应问题的思考。除了田野调査,本书还运用了量化的方法,试图建构有关阿昌族青少年应对文化变迁与适应的解释模式,期望对阿昌族青少年文化适应的差异提出较具说服力的解释。通过对阿昌族的文化变迁、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教育的变迁与适应,靑少年心理、行为适应等方面的研究,为阿昌族社会的变迁与适应提供有效的应对措施。

图书封面


 阿昌族社会的文化适应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