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教育 > 爱弥儿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年8月
ISBN:9787208071612
作者:[法]让·雅克·卢梭
页数:259页页

章节摘录

  由于人最初处在艰难和柔弱的境地,所以他最初的言语表达就是啼哭。婴儿感觉到他的需要,自己却又不能满足,于是便通过啼哭来恳求别人的帮助;他饿了或渴了,会啼哭;冷了或者热了,会啼哭,如果他想要活动,却又被要求安静,就会啼哭;如果他想睡,却又不让睡,就会啼哭。他之所以只有这一种语言(啼哭),只因为他感到了不舒服,由于他的器官尚未发育完善,所以他还不能辨别不同感受,所有一切不如意的事情,对他来说都是一种痛苦的感觉。  但是,正是从这种我们很少注意的啼哭中产生了他和他周围的一切环境的最初的关系。用来构成社会秩序的那条长长的锁链,其第一环就是在这里形成的。当孩子啼哭时,他感到了不舒服,他是在需要什么,但没有得到满足:我们要进行探究,尽力发现他需要什么。如果找出他的需要并加以满足,那他就会停止啼哭。但是,如果我们没有找出他的需要,或者说没有加以满足,他就会继续啼哭,于是我们拍他,哄他使他安静,摇他,或者唱歌催他入睡;如果他还是啼哭,我们就会不耐烦了,于是会威吓他;粗暴的保姆有时候还打他。奇怪的教育就是这样开始进入他的生命。  孩子这种易于愤怒的性情,需要认真对待。孩子们起先哭的几声,是一种请求,如果你不认真对待的话,他们马上就会变成命令,他们的啼哭,以请求别人帮助他们开始,以命令别人侍候他们告终。

前言

  本书是一些反思和看法的集合,结构略有松散,初始是为了取悦一位关注自己孩子教育的聪慧而贤良的母亲而写的。我原本只想写篇短文,但后来却信马由缰,不知不觉中把短文变成了一本书。当然,就内容来说,这本书的分量是太大了,然而就它所谈论的主题来说,还是太小了。我试图把本书写得好一点,但却未能如愿。我想把它发表出来,希望公众注意这方面的问题;而且,即使说我的见解不好,但如果能抛砖引玉,激发他人产生良好的看法,那么,我的努力就算是没有完全白费。  我不想多说良好的教育是多么重要,也不想试图证明我们通常的教育是如何不好。许多人已经先我把这种工作做了,我绝不喜欢拿那些人人皆知的事情填塞我这本书。我只想指出,很早以来就有人在抱怨这种旧有的教育了,可是从来没有人准备提出一套更好的方案来。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和教育,倾向于破坏的成分多,倾向于建设的成分少。摆出师长的口吻适宜于提出非难;至于说到建议,那就需要采用另外一种口气了,而这种口气,是不对高傲的哲学家的胃口的。  许多人声称自己著书立说的目的,完全是为了有益公众,然而在所有一切有益于人类的事业中,首要的一件,即教育人的事业却被人忽视了。在洛克的教育著作问世之后,我所阐述的这个问题,依然完全无人触及。我非常担心,在我这本书发表以后,情况依然如此。  人们对儿童一无所知。若是对他们的观念错了,那么就越做越错,愈走愈人歧途。最聪明的人致力于研究成年人应该知道些什么,却从不考虑孩子们按其能力可以学到些什么;他们总是把小孩当作大人看待,从不想一想他还没有成人!我在本书所孜孜探求的就是把儿童当作儿童来教育的问题。因此,即使说我提出的方法是幻想或错误的,我还是希望人们从我的观察和见解中得到益处。至于说应该怎样做,也许我的看法还很不明确,然而我相信,我已明确地看出人们应该着手解决的问题了。因此,你的教育先是要了解你的学生。因为我可以很有把握地说,你对他们是完全不了解的。如果你抱着这种看法来阅读本书,那么,我不相信它对你没有益处。

内容概要

卢梭(1712——1778)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

书籍目录

自由人的教育原序(节译)第一卷 婴儿期(0—2岁) 一、教育的意义 二、自然的教育者 三、爱弥儿和他的导师 四、教育的开始 五、生命力的表达 六、语言的开始第二卷  儿童期(2—12岁)  一、婴儿期的结束  二、童年的快乐  三、需要的法则  四、消极教育(Ⅰ):没有道德教育  五、消极教育(Ⅱ):没有知识教育  六、身体训练  七、感觉训练  八、12岁的爱弥儿第三卷 少年期(12—15岁)  一、童年的第三期  二、爱弥儿的科学研究  三、有用原则  四、鲁宾逊的游戏  五、职业的选择  六、15岁的爱弥儿第四卷 青年期(15—20岁)  一、16岁的爱弥儿  二、18岁的爱弥儿:博爱的年龄  三、20岁的爱弥儿:爱的年龄第五卷 婚姻  一、青年的最后阶段  二、女子的教育  三、10岁之前的女子教育 四、10岁以后的教育 五、苏菲 六、爱弥儿和苏菲 七、游历中的爱弥儿 八、爱弥儿和苏菲的婚姻附录  1.卢梭的童年——摘自《忏悔录》(第一、二部)  2.《波兰政府论·教育章》(1773)  3.茱莉如何教育她的孩子——《新爱洛漪丝》第五卷·第三封信

编辑推荐

  《爱弥儿》写于1757年,1762年出版时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这部书不仅是卢梭论述资产阶级教育的专著,也是他阐发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的名著。 卢梭从他的自然哲学观点出发主张对儿童实行“自然教育”,培养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新人”——爱弥儿。他主张让儿童接受自然教育,劳动教育,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教育,成为自由独立的经济和政治个体。

作者简介

《爱弥儿,或论教育》,系法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1712—1778)的重要著作。此书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此书出版时,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这部书不仅是卢梭论述资产阶级教育的专著,而且是他阐发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的名著。
继十六、十七世纪荷兰和英国相继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十八世纪的西欧正处于资本主义经济日益发展壮大,封建社会行将崩溃,更为深刻的资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的时期。这种情况在法国表现得尤为明显。当时,法国是一个落后的封建专制国家,路易十四的“朕即国家”这句骄横的名言,就反映了这种专权状况。封建贵族和僧侣们凭借封建王权和神权对第三等级施加沉重的压迫,使整个第三等级其中包括资产阶级完全处于政治上无权的地位。在经济上,封建贵族和僧侣们拥有大量的土地,控制着财政税收大权,残酷剥削和掠夺第三等级,特别是广大工农劳苦大众。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日益扩大,使它再也不能容忍那种无权状况了。反对封建压迫,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成了第三等级的共同要求。卢梭和其他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正是反映了这一要求。《爱弥儿》一书则是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哲学观点出发的。按照这种观点,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的、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从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况,他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育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新人”。在爱弥儿身上,卢梭就倾注了培育这种“新人”的理想。
卢梭的所谓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的自由发展。因此,他认为,这种教育的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他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反对抽象的死啃书本。卢梭提倡的这种自然教育,在当时学校附属于教会、以宗教信条束缚儿童的个性发展的情况下,应该说是具有反封建的革命进步意义的,他所渴求的资产阶级的“个性解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客观上也是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他所主张的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尽管十分简单,然而也有某些借鉴作用。但是,卢梭是一个唯心主义的“自然神论者”,他所主张的从儿童的个人爱好和兴趣出发进行教育的“儿童中心论”,他所片面强调的要让儿童从个人活动中求得知识,轻视对儿童进行系统的人类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都为后来流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开了方便之门。
与自然教育密切相联的,卢梭还主张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教育,使之学会谋生的手段,不去过那种依高官厚禄的寄生生活,不受权贵的奴役,自由自在地享受大自然赋予的权利,人人平等,互助互爱。卢梭认为,只有经过这些教育,才能使儿童的心灵免受封建宗教偏见的扼杀,及早地养成支配自己的自由和体力的能力,保持自然的习惯。待他长到成年时,他就会善于选择一个良好的制度,在没有奴役的情况下,经营一小块土地或一个作坊,谋求自己的幸福。卢梭的这些教育思想,对于当时的封建专制教育和宗教教规无疑是有力的批判,对于启发第三等级特别是资产阶级起来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具有相当大的鼓舞力量。但是,这些教育充其量不过是培养一个自发的小资产者。
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十八世纪的伟大思想家们,也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所给予他们的限制。”卢梭也是这样,尽管他的教育思想代表着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在当时起过反封建的进步作用,但是由于他所处的时代和他自己的阶级局限性,他不懂得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科学,因而也不懂得自人类划分为阶级以来,教育始终是带有阶级性的,是为一定的阶级服务的工具。正因如此,他的自然教育理论后来为不少垄断资产阶级教育家所利用,他们把资产阶级教育鼓吹为“超阶级”、“超政治”的东西,为帝国主义欺骗劳动人民效劳。
本书共分五卷。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在第一卷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通过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卢梭提出的按年龄特征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史上无疑是个重大的进步。
自由人的教育
原序(节译)
第一卷 婴儿期(0-2岁)
一、教育的意义
二、自然的教育者
三、爱弥儿和他的导师
四、教育的开始
五、生命力的表达
六、语言的开始
第二卷 儿童期(2-12岁)
一、婴儿期的结束
二、童年的快乐
三、需要的法则
四、消极教育(I):没有道德教育
五、消极教育(Ⅱ):没有知识教育
六、身体训练
七、感觉训练
八、12岁的爱弥儿
第三卷 少年期(12-15岁)
一、童年的第三期
二、爱弥儿的科学研究
三、有用原则
四、鲁宾逊的游戏
五、职业的选择
六、15岁的爱弥儿
第四卷 青年期(15-20岁)
一、16岁的爱弥儿
二、18岁的爱弥儿:博爱的年龄
三、20岁的爱弥儿:爱的年龄
第五卷 婚姻
一、青年的最后阶段
二、女子的教育
三、10岁之前的女子教育
四、10岁以后的教育
五、苏菲
六、爱弥儿和苏菲
七、游历中的爱弥儿
八、爱弥儿和苏菲的婚姻
附录
1.卢梭的童年——摘自《忏悔录》(第一、二部)
2.《波兰政府论·教育章》(1773)
3.茱莉如何教育她的孩子——《新爱洛漪丝》第五卷·第三封信

图书封面


 爱弥儿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永远无法满足的欲望卢梭生于1712年十八世纪的瑞士钟表匠的家。在呱呱坠地之际即失去母亲,不久又遭父亲遗弃,辗转流浪12年,为主流社会和文明所排斥。他辗转到了十八世纪的法国。这是一个落后的封建专制国家,封建等级制度森严。在思想上,统治者利用天主教会和僧侣阶级,利用宗教迷信来麻醉人民的思想意识。十八世纪法国社会中的教育,更是残害天性和灭绝心智的教育。当时,法国教会统治法国教育,法国的各学校处于天主教会的严格控制之下,学校课程以宗教神学为核心,教学方法上强制向儿童灌输传统偏见和死记宗教信条,实施严酷的纪律和体罚等一套陈腐烦琐的东西。 卢梭对他所在的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厌恶感,他批判社会,非议社会,对于人类一起成果都抱着怀疑及批评的态度。 在他的心目中,人应该是处在一种自然的状态。在这里,自然状态并非是指大自然本生,而是指人在接受所谓社会文明洗礼之前是完美的,因为人的自然欲望得到了控制。在卢梭的另一本书《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他也同样提到,所谓的野蛮人,跟现代人相比,自杀率显然较低。虽然现代人自诩生活在丰厚的物质环境之中,但是却生活得很痛苦。试想一下,如果生活得幸福,难道还会有人想自杀吗? 由此可见,在物质文明发达的现代,人类并没有从中获得生活的幸福和满足。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物质文明,社会文明的兴起,使人类的欲望得到了加强。而欲望和达成欲望之间并不能画上等号,于是痛苦也就由此产生。而且,如果一个人的欲望能和他欲望的达成画上等号,那必定是建立在损害他人的利益基础之上的,于是就带来了更多的痛苦。自然状态下的人不一样,他们的欲望不像现代人这样发达,他们能从简单的保暖,食物中获得满足。人只要满足了这些欲望,就不需要再追求什么东西了。他所害怕的只有饥饿和痛苦。也就是说,他们的欲望远小于他们的欲望的达成,所以他们的需求一旦达到,他们就会非常幸福。“人取得的所有进步都使人更加远离原始状态”,这是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序》的一句话。他认为,人成为现在的社会人,是人的退化,因为“一个野蛮人有斧头,他的手臂还能折断那么粗的树枝吗?如果他有投石器,他的手还能以这样快的速度扔石块吗?文明人能够有充裕的时间拾掇好手边的武器,而真正的比试是空手进行的,也就是完全自己靠自己。” 这就是卢梭倡导自然教育的起源,《爱弥儿》这本书也就是在这样的理论现实基础下写的。在自然的集体道德中获得幸福如果说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阐述了什么是理想的国家,那么他在《爱弥儿》中阐述了什么是最好的人民。 “好的社会制度是这样的制度:他知道如何才能够最好地使人改变他的天性,如何能够剥夺他的绝对的存在,而给他以相对的存在,并且把‘我’转移到共同体中去,以便使各个人不再把自己看做一个独立的人,而只是看作共同体的一部分”。我个人是非常同意这句话的。卢梭的这句话说明了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对立。在我看来,当今社会的经济利益取代了一切成为人的第一追求,动乱频发,战争不断,这样的社会病根就在于对于个人利益,个人主义的强调。再进一步说,自工业革命爆发起,人开始进一步相信,只要够努力,只要能掌握先进的技术,就能获得财富来满足自身物质的或是精神的需求。于是人类向自然索取而不知所尽,不顾一切的改造自然,妄图战胜自然。的确,人类在上两个世纪中收获的物质财富高过其他一切时代的积累,这是不能否认的,但是更加不可否认的是,人类也由于自己的自私行为使自己所生存的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现在大气中如此高的二氧化碳含量,是百年前人类不顾一切发展工业的结果。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的上升,导致海平面升高,荒漠化加强,水土流失严重,森林砍伐率居高不下等等,这都是过度强调人自身作用的结果。而这样做,是不可取的。果然,人类肆意发展了才不到两个世纪,问题就出现了。换句话说,我们当今的社会,应该多采取集体主义道德的价值观,而不是置个人利益与自然利益之上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当然,我所说的这种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并不是共产主义公社中占公家便宜的行为。而是,人都把自己放在四周环境中,尽一切可能去融入周围的环境,这里的环境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集体主义道德更多倡导的是人在思考,实践的时候多想到集体的利益,而不是为了能更多地达成自己发展利益目标。康德说“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自然等于应该,应该等于自然”;孔子也说过“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人类受教育的目的就是将伦理道德的情操内化,以自律代替他律。这样的做法使人站在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的角度上来考虑问题,从而避免上述由于个人主义爆发而引出的一系列自然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使人做出的决定更加接近自然,从而和自然和谐相处。这一点思想和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不谋而合了。当然,在《爱弥儿》中体现的最明显的是自然主义的教育观。老师也在您的文章中写道“一个四岁的孩子是如此的懂得享受生活,他天然就是和这个世界融在一起的”。“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是卢梭阐释自由时最经典的言论。那人怎样才能摆脱这样不自由的状态呢?自由的状态有两种:一是“生而自由”,当然这是无法实现的;二是公民的自由,这是“人在社会中,被迫为自由”,第二种自由是《社会契约论》中详细阐述的。但就《爱弥儿》来说,主要阐释及解决的是第一种自由。卢梭认为教育应顺从于大自然的法则,发展人的天性。所以,他就将教育的源界定为三个方面:“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物。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的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情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 在这三种教育中,自然的教育是完全不能由我们决定的,事物的教育只是某些方面才能由我们决定,所以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加以控制的。因此,必须使人的教育与物的教育配合自然的教育,以自然教育为主轴,使人的教育和物的教育,围绕它而旋转,同时趋于一个目标,即“自然的目标”。也就是说“教育必须依照儿童的内在自然的发展秩序,以儿童的内在自然为依据,通过恰当的教育,使儿童的身心得以顺利的发展”。 在《爱弥儿》中,卢梭提到了怎样让孩童在自然的环境中生活,怎样让他生下来就在自然的状态下成长。让孩子理解世界并不是一切都是顺境,让他在独立的状态下成长。我认为《爱弥儿》在阐述怎样培养一个身心健全的孩子时费了很大的心思:在一名学生的成长道路上,物质的障碍一个也不要帮他移开;这样的学生将被教育成有独立意志和独立品格的人;他必将受尽困苦、竭尽全力、尝遍坚辛。而家长要为之操心的,仅仅是使他免于遭到外部一直压迫残酷思想的压制、使他免于接受他不理解其必然性的命令。从孩童时代一开始,他就处处受事物的强制,他将学会在其面前低头;但他将免于人类的暴政。 卢梭的这种说法,再一次和他在《论人类不平等的来源和基础》中所阐述到的人类的退步就是始于得到了外界的援助互相呼应。简而言之,自然教育要培养的是身体强壮、心智发达、能仁能爱的人,并且“只要他处在社会的旋流中,不至于被种种欲念或是人的偏见拖进漩涡里面去就行了;只要他能够用他自己的眼睛去看,用他自己的心去想,而且除了他自己的理智以外,不为任何其他权威所控制就行了”。 女性的自由依赖于男性吗?也许是因为作为一个女性,我在读到卢梭在《爱弥儿》中关于妇女的论断时,难免产生了反对的意见。他关于妇女的论断显然低估了妇女的作用,是明显的男权主义至上的观点。卢梭给予妇女的是温顺的、服从、依赖的女性特征,强调男子对妇女的统治。“使一个妇女形成一种她终生都必须具备的品质:温顺;她之所以必须具备这种品质,是由于她始终要永远听从一个男人或许多男人的评判,而自己又没有办法不受他们的评判的影响。”除了温顺外,妇女的地位不应高于男子,要服从男子,同比自己的等级高的女人结婚,是完全不合理的”,“按照自然的秩序来看,女人也是应当服从男子的。因此,如果他娶一个等级比他低的女人的话,自然的秩序和社会的秩序便彼此吻合,万事都很顺利。”“男子是由于他们的欲望而依赖女人的,而女人则不仅是由于她们的欲望,而且还由于她们的需要而依赖于男人;男人没有女人也能够生存,而女人没有男人便不能够生存。” 虽然卢梭在其政治思想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在近代自由思想的影响下,他赫然对占人类半数之妇女仍在束缚之下的状态非但不管不顾,还一再强调妇女存在的目的只是取悦男性,丈夫对妻子意志为绝对命令,而为妻者必须完全屈服与此意志之下。这与他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的进步思想显然是背道而驰的。我也不能理解,为什么那个时候的卢梭竟对妇女有如此大的偏见。幸福生活需要自然的心态从《爱弥儿》的写作背景来看,卢梭这部著作的写成狠狠地冲击了封建旧教育,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制度。他强调进行教育要追随儿童的本性是教育领域中一次影响深远的革命,这也是教育本应追求的一条主线。要推翻封建专制,要消除主人与奴隶的差异,必须有新的教育,必须从理论上彻底否定封建的专制教育制度。这也就是说要完成人类纪元的更换,关键是要通过一个人类自我教育的阶段。在这个意义上,卢梭的教育理论是启蒙精神的体现。他的自然教育的理论,对于人类教育学理论的形成、发展和人类教育实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掩卷沉思,闭上眼,我似乎看到了开阔的草原上,穿着白衣的男孩女孩在奔跑,他们做着自然的游戏,他们聆听着大自然的呼唤,他们享受着人类精神文化的精华。在他们的脑海里没有竞争,没有复仇,没有杀戮;只有爱和感恩,以及自然的道德。在他们的头上,是多么湛蓝的一片天空……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虽说这本不是全译本 但却已然精彩无比了……
  •     教育学类的,纯属好奇
  •     看的不是这个版本,偏心理学的一本书。
  •     做父母的一定要读一读这本书
  •     2013年第一天读完爱弥儿,心情极好。可想写感想的时候倏地发现你已经不在了。轻叹一声,愿千万里之外 你一切都好。
  •     卢梭很喜欢煽动情感。。
  •     现代教育学的启蒙读物
  •     应该成为当代家庭人手一本的读物。
  •     教育是在做减法。为了不确定的未来而牺牲孩子的现在,是多么愚蠢的行为啊。一个人的体力和他的成就是息息相关的。背书是死,理解才是活的。
  •     一直我就觉得,我和让.雅克.卢梭能成为好朋友。只是假想的。看过才知道,人类是怎么的虐待自己的孩子。我赞同卢梭的观点:人应该是自然人。真的……可惜,他到死都没有为人们接受。
  •     还想再读一遍,第一遍没细读。。。
  •     有助于形成教育习惯。。
  •     可以让男人更了解女人
  •     字字真言,感慨良久。但西方的教育体制并不能完全付诸于中国。
  •     信息爆炸的今天 我觉得这本书没什么价值 不适用这个时代
  •     因为康德对这本书的沉迷,花了一个星期一口气读完,作者还是一贯语言优美,教育理念现在看来略显天真烂漫,但对于到时整个压抑人性的社会,无异于一缕春风吹拂,是一部杰作。
  •     如果教育小孩 每个父母都应该看看 不要以为每天带孩子上补习班 学钢琴学英语就是教育了
  •     充满了辩证的光辉。很赞同其中几段,保存,备用。
  •     如果有这样一个试验品就好了
  •     是精选。。。很薄嘛
  •     很难实现。但有些理论应该是直到今日也正确的。
  •     获益匪浅
  •     好书,早点看就好了
  •     我以后用这本书教我儿女。
  •     看过这本书的人,应该更加了解经典的意义,无论时代变迁,卢梭的思想永远有着他现实的意义。。他告诉我,人生而平等;他告诉我,人不该沦为社会的产物;他告诉我,人应该是追求自由的。。当我们今天不得不与现实妥协的时候,我们放弃了理想,放弃了追求,选择了平庸,我们降低了自己的道德底线,躲在人群里暗自庆幸。。可这么做对么?这么做值得么?人生无论怎样都要结束,为什么不在短暂的人生活出自己来呢? 爱弥儿是个理想人,可并不代表他是空的。。他是卢梭画出的素描。。也是我们每个读者,每个追求自由的人的自画像,我们看到梦中的那个自己。。
  •     有点意思
  •     不免主观。
  •     自然,成为卢梭思想的最好诠释~~~
  •     有专家说过:如果把所有的教育学著作都烧掉,但只要剩下卢梭的《爱弥儿》和柏拉图的《理想国》,教育学的源头就不会断。 跟原话貌似有些出入,不过意思差不多,《爱弥儿》真蛮适合我们去看看的,不管是不是搞教育的,起码对我们现在发展自己还有我们以后教育孩子都有那么一点点启示作用把。
  •     好书。虽然说是精简版,对于想一睹智者风采的懒人们,是个不错的选择。书后还附有《波兰政府论》,很有趣。
  •     居然只有188个人评价,难道不是教师都应该看吗。当然按照卢梭这个方法基本只有富裕阶级能完成。教育本身就是种奢侈品。
  •     本科的时候读的书,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
  •     每种教育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种独特的经历。都是使之成为一个独特的人之重要因素。
  •     发现儿童,这的确是很伟大的创举。在这个儿童与成人界限模糊的时代,重温经典,看来还得拯救儿童呢!
  •     经典的教育学入门书,可是我不太能读进去
  •     如果你准备孕育一个新的生命,看看爱弥儿总会有些好处的。尽管卢梭的教育观念对于我们这个新新世纪略显老套,甚至有些格格不入,但云隐其中的一些想法却足以让你我感动。
  •     看到15岁那章,暂时够用了,以后等买了全本的好好研究怎么养娃。好书,极力推荐
  •     后面比较精彩
  •     有SUPER 五星没,这本书应该由政府买单,每个家庭赠送一本,比送什么SB门票有意义多了
  •     目前看到少年时期,翻了下目录,之后还有爱弥儿和苏菲的婚姻(此苏菲是彼苏菲么?)思想家的书实在是有太多哲学思辨的东西在里面,看起来很累,很多时候都是一看就忘,完全不记得前面讲了些什么。其实,我一直都很佩服哲学家,他们确实能描写得出“一个问题”,但是,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又有几何呢? 我大概也是无法放任孩子在幼儿时期过着“遵守自然的规律”的生活的,虽然即使我明白应该那样做。在这个社会的大环境下,也许“不能输在起跑线”这句话才更能深入人心吧。
  •     让我们自由地在乡间奔跑
  •     我也想搞个孩子玩玩
  •     只记得那种感觉和几个画面了,还要找来读。
  •     很喜欢卢梭,这本书很好读,也很有道理,
  •     "习惯了黑暗的人,自然也不会惧怕黑暗" 值得一读的教育书籍 部分观点比现在许多育儿书高级多了
  •     我的爱弥儿,我的让. 雅克. 卢梭,我爱你们,真正的教育出自真正的爱。
  •     猫头鹰赠书,貌似因为老人与海和JM的CD,还有个小葫芦
  •     卢梭一边抛弃妻子一边写下孩子教育圣经。 这个世界真是有趣。 不过,作为理论和梦想,它还是一部圣经。看完了就会叹气:卢梭爷爷,你养个爱弥儿给世人看看呢!
  •     真想将卢梭的理念实践一下(不给上学,违法的呀。),不知道有没有人实践过呢?
  •     虽然是卢梭假想的教育对象,但其表达的有些理论还是很值得参考,例如关于传授学习的能力,而非知识本身。当然我不会把这套运用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孩子天性的挖掘和后期随性但科学的引导是我所追崇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