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课程思潮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教育 > 西方课程思潮研究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4
ISBN:9787107243066
页数:430页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学科中心课程思潮第一节 学科中心课程理论形态的确立——要素主义课程一、共同的不变的文化要素——要素主义课程的思想基础一、传递共同的文化遗产——要素主义课程思潮的具体主张一、要素主义课程简要评析第二节 学科中心课程思潮的推波助澜——永恒主义课程一、永恒的实在的真理:永恒主义课程的思想基础一、设置“永恒学科”课程,促进学生理智的发展——永恒主义课程的具体主张一、永恒主义课程简要评析第三节 学科中心课程思潮的现代化——结构主义课程一、科学教育与结构主义——结构主义课程的思想来源一、结构课程——结构主义课程的具体主张一、结构主义课程简要评析第四节 学科中心课程思潮的主要特征与问题一、学科中心课程思潮的特征一、学科中心课程思潮的问题第五节 学科中心课程思潮的主要影响与启示一、学科中心课程思潮的影响一、学科中心课程思潮的启示第二章 活动中心课程思潮第一节 活动中心课程的极端理解:浪漫主义活动中心课程思潮一、浪漫主义活动中心课程思潮的思想基础二、浪漫主义活动中心课程思潮的基本主张第二节 实验主义活动中心课程思潮一、实验主义活动中心课程思潮的理论基础二、实验主义活动中心课程思潮的主要观点第三节 “设计教学”:活动中心课程思潮典型范例一、“设计教学法”:理解为教学法还是课程设计二、设计教学是一种典型的活动中心课程三、“设计教学”是否应该归结到“社会中心”行列第四节 统合性活动课程:活动中心课程思潮的演进一、催生活动中心课程思潮进一步发展的思想基础二、统合性活动课程的特征第五节 活动中心课程思潮的影响及启示一、活动中心课程思潮的影响二、活动中心课程思潮的局限与启示第三章 儿童中心课程思潮第一节 儿童中心课程思潮之源:人性启蒙一、人文主义:人性启蒙的土壤二、顺应天性的“自然人”三、自然性:人性启蒙的关键词四、自然教育:基于人性启蒙的教育五、基于人性的儿童中心论第二节 浪漫进步主义儿童中心课程思潮一、浪漫进步主义儿童中心课程思潮的土壤: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二、浪漫进步主义儿童中心课程思潮的基本主张第三节 人本主义课程思潮:儿童中心课程思潮的深化发展一、生成基础二、人本主义课程思潮的基本主张第四节 开放教育:儿童中心课程思潮的实践典范一、开放教育的理念二、开放教育的特征三、开放教育课程实施第五节 儿童中心课程思潮的特征与问题一、儿童中心课程思潮的特征二、儿童中心课程思潮的问题第六节 儿童中心课程思潮影响与启示一、儿童中心课程思潮的影响二、儿童中心课程思潮的启示第四章 社会中心课程思潮第一节 社会改造主义课程一、危机时代与教育使命一、学校课程应致力于改造社会一、问题中心课程第二节 社会中心课程思潮在苏联的变迁一、社会本位思潮在苏联课程变迁中的地位一、20世纪20年代课程改革的社会中心取向一、苏联社会中心课程的特点第三节 社会中心课程观的极端表现:国家主义课程一、20世纪国家主义课程的世界图景一、德、意、日的法西斯国家主义课程一、“冷战”时期美国课程的国家主义倾向第四节 社会中心课程思潮的问题与前景一、社会中心课程思潮的问题一、社会中心课程思潮的前景第五节 社会中心课程思潮对中国的启示一、警惕社会中心观对学校课程的扭曲一、学校课程不能放弃社会使命第五章 技术本位课程思潮第一节 技术本位课程思潮的生成背景一、社会背景一、学术实践背景第二节 理论基础一、科学管理理论:最为直接的理论基础一、逻辑实证主义理论与技术本位课程思潮三、行为主义理论:主要的心理学基础第三节 技术本位课程思潮的发展阶段及基本主张一、技术本位课程思潮的早期发展及主张一、技术本位课程思潮的成熟阶段及主张三、技术本位课程思潮的进一步深化阶段及主张第四节 技术本位课程思潮的特征与质疑一、技术本位课程思潮的基本特征一、技术本位课程思潮的质疑第五节 技术本位课程思潮的影响与启示一、技术本位课程思潮的影响一、技术本位课程思潮的启示第六章 理解本位课程思潮第一节 理解本位课程思潮兴起的背景一、理解本位课程思潮兴起的政治经济背景二、理解本位课程思潮兴起的文化背景三、理解本位课程思潮兴起的学术背景第二节 理解本位课程的早期发展一、实践性课程二、过程模式第三节 理解本位课程的确立一、概念重建主义课程的理论基础二、概念重建课程理论的发展三、概念重建主义课程理论的主要观点第四节 课程的多元理解一、政治课程理论二、种族课程理论三、女性主义课程理论四、现象学课程理论五、后结构主义课程六、自传性课程理论七、生态学课程理论第五节 理解本位课程思潮的特征与启示一、理解本位课程思潮的特征二、理解本位课程思潮的启示第七章 课程研究与实践:多元平衡与本土行动第一节 课程思潮的对立与平衡一、学科中心课程思潮与活动中心课程思潮的对立与平衡二、儿童中心课程思潮与社会中心课程思潮的对立与平衡三、技术本位课程思潮与理解本位课程思潮的对立与平衡四、课程思潮的多元统一五、课程研究思维方式的变革:对立到对话,互补新生第二节 课程研究的国际视野与本土行动一、本土意识与民族情怀二、国际视野下的本土行动第三节 扎根本土深化改革一、依托传统与历史经验:“本土行动”的根基二、直面教育现实:“本土行动”的突破口三、本土生长:“本土行动”的发展策略四、课程行动研究:本土行动的关键路径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作者简介

《西方课程思潮研究》内容简介:迄今为止,关于“课程思潮”的系统分析与梳理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以“课程思潮”为关键词的学术期刊论文并不多见,而以“课程思潮”为研究主题的专著或教材也难以寻觅。与“课程思潮”相关的研究有“教育思潮”、“教育思想”、“课程流派”和“课程改革”研究。其中,中外教育思想和教育思潮研究成果比较丰富。
与课程思潮研究相对接近的当是“教育思潮”,课程改革研究成果中也会涉及教育思潮、课程思潮对课程变革的实际影响。毕淑芝等主编的《当今世界教育思潮》,将教育思潮理解宏观和微观两大类型,介绍了教育的经济主义思潮、教育的科技取向思潮、教育的个性化思潮、终身学习思潮、全民教育思潮、“被压迫者教育学”思潮、女童教育思潮。该研究思路清晰,教育思潮主次关系明确,对教育思潮的评价也较为全面,并适当分析了其对于我国教育教学的影响。
“课程流派”研究与课程思潮最为接近。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从课程哲学角度对美国经验自然主义课程范式、要素主义课程范式、解构主义课程范式、人本主义课程范式、主导课程范式、实践的课程范式、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和后现代主义课程范式进行了深入剖析,是迄今为止课程流派研究不可多得的研究成果。
课程思潮,在课程和哲学的交叉点上。基于不同哲学见解和思想的课程观零零碎碎,有的观点没有见诸实践,有的观点则在实践中影响很大,在课程研究与实践领域长时期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我们选择课程思潮所包涵的课程思想或主张、流派或理论,就注重在哲学思想或者在实践中的影响,凡是影响大、流传广、辐射力强的课程思想、理论和思潮,均纳入研究范围。

图书封面


 西方课程思潮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