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成立纪念文集2005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教育 > 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成立纪念文集2005

出版社:程广云、 夏年喜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09出版)
出版日期:2006-9
ISBN:9787810648592
页数:433页

章节摘录

从“过程论”的角度上看,作为哲学基础的现实也就是对事物原有状态不断否定的过程。哲学现实基础的上述这三种特性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故此,马克思在批判以往哲学对其现实基础的非科学的诠释的过程中指出:“承认现存的东西同时又不了解现存的东西——这也是费尔巴哈和我们的敌人的共同之点”,“实际上和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①可以认为,马克思对哲学现实基础科学诠释的基本精神贯穿于他的整个理论学说的建构和发展以及他对现实社会科学批判过程中的始终。哲学不以现实为基础,其批判和建构功能就无从谈起,问题在于如何诠释“现实”。毫无疑问,人类的现实状态都是有其不合理性的,所以人类才不断地超越原有的现实状态、创造新的现实状态,但这并不能作为马克思哲学不以现实为基础的凭证。这里有必要澄清一种模糊认识,即把哲学现实基础视为现实的肯定状态。如上所述,作为哲学基础的现实不等于对现实的肯定状态。马克思哲学是以对现实的科学认识为出发点和基础的,但以现实为出发点或基础并不是要把哲学思维的触角束缚于现实的肯定状态,恰恰相反,而是为了批判和超越现实。当然,批判和超越现实也必须遵循现实的人的活动规律,其价值目的也是造就更符合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现实。只有以对现实的科学认识为基础的哲学才能真正全面地实现其批判和建构功能。如果连对现实的科学认识都不能获得,那么又如何能把现实作为科学批判的对象,从而建构新的现实呢!?同理,从哲学的功能及其存在的“合法性”的角度上看,现代哲学的发展需要对数字化虚拟进行方法论层面的研究,但不能以数字化虚拟为基础,正如哲学不能以符号虚拟为基础一样。我以为,如果我们从马克思哲学革命的视角上搞清楚了哲学现实基础的内在规定性,那么就为全面地把握虚拟与现实的关系奠定了正确的逻辑基础。从方法论上看,至少在可以预料到的将来,我们的哲学研究仍然超越不了马克思哲学革命给我们所规定的总的路径。迄今为止,我们的哲学研究的确存在着许多问题,但这些问题往往是我们或多或少背离了这一总的路径的结果。在对虚拟问题的研究上也不例外。

前言

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成立,竟然需要郑重其事纪念一番,出版《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成立纪念文集》,对于某一些人来说,是名副其实的“小题大做”。然而,这个“小题”确实有着“做大”的必要与可能。首都师范大学位于首都北京,这决定了它的尴尬位置。一方面,它享有首都北京的优越地缘资源;另一方面,在名牌高等院校林立的环境里,它却很难显山露水。这是一所地方性的、师范类的高等院校,这个定位(确切地说,对于这个定位的某种成见和偏见)是造成它的尴尬处境的首要原因。将大学分别为“综合…理工农医…‘师范”等等,并且以为“师范”就是面向中学、小学,面向中等教育、初等教育等等;进而以为这种“面向”就是将自己降低到中学、小学水平,将自己降低到中等教育、初等教育等等水平;这样一种观念早已陈腐不堪。高等教育就是高等教育,“师范”不是我们拒斥大学精神的理由,相反,师范是我们培育大学精神的摇篮。关于大学精神,这里无法做出任何一种高深研究,我只是以蔡元培当年主政北京大学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来简要阐释一下。在我国教育历史上,有一个说法是“两个半教育家”,“两个”是指孔子、陶行知,“半个”是指蔡元培。孔子代表了中国传统教育的思想和实践,影响最大;陶行知代表了平民教育的倾向,很有中国特色;而蔡元培则代表了精英教育的倾向,更具现代理念。蔡元培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指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他的这一大学理念反映在当时北京大学办学方针上,就是所谓“学术第一”、“教授治校”、“讲学自由”、“兼容并包”。这四句话对于我们理解大学精神至今仍然是实实在在的至理名言。什么叫做“学术第一”?这就是说,学术理念是大学的精神所在。大学教师之于学生,关键不在于传授知识,灌输思想,而在于输入学理,研究问题(胡适在《新思潮的意义》中提出“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

后记

这部《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成立纪念文集》包括四部分:“题词和照片”、“成立大会选辑”、“学术成果选编”和“附录”。“题词和照片”收录了6幅题词和14幅照片。许祥源校长的题词和李景源所长的题词分别指明了我们哲学系的两个基本目标:在首都师大实现“文史哲三足鼎立”的目标,在全国哲学界实现“一流哲学系”的目标。陈来先生的题词涉及“大学之道”亦即大学精神问题,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根本问题。而赵敦华主任和韩震院长的题词则指明了我们哲学系发展的两条基本途径:一是开放以走向世界之道,二是创新以走向未来之道。最后,赵汀阳先生的题词寄托了大家对于我们哲学系的美好希望。“成立大会选辑”收录了7篇文本(讲话、致辞、报告和发言)。许祥源校长的讲话、李景源所长的讲话、赵敦华主任的致辞等等都很精彩,为我们哲学系的历史性登场和亮相拉开了序幕。在我们哲学系历史上,成立大会无疑是一个里程碑,这是一次诞生,伴随着痛苦和快乐。多少年后,当我们回顾往事时,这部《纪念文集》收录的每幅照片、每篇文章一定带给我们更加美好的回忆。“学术成果选编”收录了31篇学术论文以及1篇附文。在追述我们哲学系史前史时,我们选择了两位学术前辈——孙长江先生和王锐生先生作为代表。历史性文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之所以作为首篇文章收录,是因为这篇文章的作者之一(附文证明了这一点)最终来到我们学校,成为我们学校哲学学科的开创者之一。同时,我们从《王锐生文集》中收录了两篇代表性文章《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和《社会主义本质论》。在王先生诸多文章中,这两篇文章无疑影响最广泛最深远。除此之外,这部文集按照既照顾全面,又突出重点的原则收录了我们哲学系创始时期的14名正式成员(除1名外)的主要学术代表作,大体反映了我们现有的学术状况。其中的主要特点是:一、纵向地看,它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留下了深刻的时代痕迹。

书籍目录

学术第一,兼容并包(代序)程广云大会文本选辑许祥源校长在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成立大会上的讲话李景源所长在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成立大会上的讲话赵敦华主任在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成立大会土的致辞通力合作,锐意进取,为创建和谐创新团队而奋斗——在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成立大会上的报告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主任程广云教师代表程恭让在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成立大会上的发言研究生代表梅剑华在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成立大会上的发言本科生代表修新月在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成立大会上的发言学术成果选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定稿1978年4月27日孙长江同志修改〔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前后的内幕孙长江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谈现时代的公平观王锐生社会主义本质论王锐生超越传统理性主义陈新夏冯友兰与维也纳学派在形而上学观上的分歧——兼与郁振华同志商榷范燕宁关于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问题一兼与俞吾金等同志商榷杨生平《黄帝四经》早出之新证白奚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建构的方法和逻辑叶险明休谟《道德原理探究》(节选)王淑芹文本解读:从“愚公移山”到“吴刚伐桂”程广云马克思主义文化精神及其中国化、现代化程广云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和逻辑研究中的两个问题叶险明以佛学契接康德:梁启超的康德学格义程恭让佛境菩萨行:欧阳渐晚年的教法思想体系程恭让社会发展代价问题的历史考察与现实分析范燕宁“万物静观皆自得”——宗自华的美感理论王德胜“民族性”的分析与重建——冯友兰文化观的意义陈鹏将分析进行到底——新理学之后的一种路向陈鹏试论艺术审美的价值限度王德胜审美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史红对“一夜情”的伦理透析安云凤生态领域中的价值观念冲突安云凤儒家的人类中心论及其生态学意义——兼与西方人类中心论比较白奚利奥塔后现代知识的复杂性解读杨生平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哲学的现实基础——兼论关于虚拟与现实关系研究的方法论叶险明朱熹对儒家心性学说理论化的发展吴来苏唯物史观价值维度的当代建构陈新夏论先秦黄老学对百家之学的整合白奚政治伦理何以实现王淑芹从蒙太格语法的局限性看DRT的理论价值夏年喜《入不二法门品》梵本新译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程恭让附录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简介哲学系工作章程哲学系人事管理办法和经费管理办法哲学学科、专业发展规划本科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哲学系大事记哲学系成员名录哲学系成员学术成果题录编后记

编辑推荐

《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成立纪念文集2005》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成立纪念文集2005》主要内容:很有中国特色;而蔡元培则代表了精英教育的倾向,更具现代理念。蔡元培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指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他的这一大学理念反映在当时北京大学办学方针上,就是所谓“学术第一”、“教授治校”、“讲学自由”、“兼容并包”。

图书封面


 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成立纪念文集2005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