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诊中国基础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教育 > 问诊中国基础教育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6
ISBN:9787535554833
页数:269页

章节摘录

  1 高考制度之检视·兼及高考移民问题  高考改革仍需提速  高考结束之后,作为一年一度的新闻热点,重新淡出社会的视野。但对两亿中小学生和他们的家长而言,高考是一个不会过时的话题,每天都生活在它的重压之下。  高考的基本功能,即选拔优秀人才和对中小学教育的正确导向。这两方面的问题都显而易见,来自社会、家长和学生要求改革高考制度的呼声十分强烈。但“业内人士”的态度,言必称最公平、最高效、最不坏,对高考制度究竟应不应该改、能不能够改的问题,缺乏基本的共识。因而,高考制度改革实际处于一种暖昧和胶滞的状态。高考制度的合理性、必要性众所周知,并没有人要否定或取消这一制度,今年也有一些实际的改革,如高考自主命题的省区继续增加,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提前自主招生,以及中国政法大学调整招生名额分布、促进区域公平的努力,说明高考改革确实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高考制度改革,包括考试制度和招生录取制度两个不同方面。近年来社会关注招生录取制度较多,但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仍然存在,仍然需要改革。对高考科目改革的意见,我认为现在“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下面简称“文综”或“理综”)的模式,考试科目实际达6门,实在太多。鉴于高中会考已经比较成熟、规范,具有防止偏科的教育功效,可考虑将通过高中会考作为参加高考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减少高考科目。目前的“文综”和“理综”考试,已经数年实践,可以有个定论。  我认为这一尝试是不理想的,应当考虑改变。由于目前高中的教学和教师都是分科的,高考却要综合,教学与考试脱节,因而实效较差。而且名为综合,基本仍为分科考试。以北京“文综”试卷为例,总分300分中只有最后2道大题(共60分)是真正综合的。如果取消“文综”、“理综”,高考科目采取“3+1”或“3+2”模式似较为合适,可以少考一门或二门。已有一些省市采取“3+1”或“3+2”模式,不是也行之有效吗?

前言

  《中国教育热点新观察》(高等教育卷、基础教育卷)汇集的是近两年来,海内外知名学者、资深媒体评论人,对我国教育热点问题的观察与评论。浏览一下篇目,扑面而来的各种问题,令人痛感教育病之深重。打而不倒、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炽烈的择校热、高昂的择校费,成为社会公害。中小学生成为社会上最辛苦、最沉重的人群。从1995年至2004年,中小学生的近视率增长了10个百分点,即可见一斑。在改革开放进行了20多年之后,教育以现代化的名义高速发展、教育机会极大地增加之时,却重新出现“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教育的社会形象、社会声誉、内在品质严重下降,与巨大的发展成就形成强烈的反差。一个文明古国的教育,成为舆论中的“暴利行业”、“腐败重地”,并与医疗、住房一起,成为老百姓头上新的“三座大山”。这样的变化的确是发人深省的。  教育成为社会的问题中心,成为众矢之的,并非中国特有的现象。它与另一个事实紧密相关:教育从边缘进入社会的中心,进而成为社会发展、国际竞争硝烟弥漫的前沿地带。伴随人类社会进入以全球化、信息化、知识经济为重要特征的新的发展阶段,世界范围的教育改革风起云涌,各国对改革教育无不抱有强烈的危机感和高度的紧迫感。例如,美国的每一届总统都会以“教育总统”自诩,在竞选中提出一整套教改方案。教育改革也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规模干预、介入的事务。在这一背景下认识中国的教育问题,令人感慨的就不仅是问题本身,而是与之并存的另一个事实:我们对改革教育的迟钝。它揭示了发达国家首先是教育发达,发展中国家首先是教育落后而且浑不自知这一事实。

内容概要

  曹保印,《新京报》资深编辑、评论员、作家,曾在《教育时报》、《教书育人》等报刊主笔7个专栏,已在《南方周末》等报刊发表作品1000余篇。其中多篇被转载,或被中学语文教材、年度最佳杂文选集收入。主要著作有《直击中国教育底线》、《千万别教坏孩子》、长篇小说《草根儿》、话剧《我是一只蚂蚱》等,主编《思想中国》丛书《生命政治》、《全球化生存》、《法的精神》《蓝海博弈》、《精神历程》,特约编辑《新京报名家评论精选》、《新京报时事评论精选》等。

书籍目录

1 高考制度之检视·兼及高考移民问题高考改革仍需提速视高考“性别歧视”之外的问题如果我来写今年高考作文公开高考满分作文应成制度“高考加分”,实在两难为什么会有名校情结高考发榜不排榜的制度变革意义高考制度与教育公平高考制度:迫不得已的荒谬从美国高考谈“再次机会”高考前需要智慧,不需要许愿“通知书没寄到手”怎能成人学的槛尊重少数人权利是高考应有之义打破高考招生录取的暗箱操作重奖能把孩子们拉回学校吗高考招生腐败案为何频发革新招生体制,消化高考移民教育资源当随人口流动转移“高中移民”不能一禁了之替考事件反映基层地区高中的生存危机2 人文素质之培育·兼及“80后”与“超女”现象把“80后”当宝贝给年轻人更多尝试的机会我们要警惕“超女”的僭越“超级女声”会使我们“娱乐致死”吗接人待物,我们能否更有礼貌以礼待人,请安静一点我们的社会需要重视快乐的价值中国人,你为什么如此生气尊重生命是最基本的觉悟濒死处境中的求生选择培养人性是教育的最低标准孩子的心为什么这样狠“流氓兔不坏,小朋友不爱”的钢丝电子游戏猛于虎救救中文通识教育要从中学开始学校教育要重视人文内涵和民主底蕴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由北大的考题想到作文与真话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并非刑罚崇拜中小学民间文化传承教育的思考3 师长观念及校正·聚焦青少年权利4 教育理念之评判·兼及“人文奥运”与弱势师生群体5 教育政策这观察·聚焦义务教育改革6 义务教育模式探索·孟母堂事件7 教育公平之吁请·兼及义务教育全免费后记

编辑推荐

  教育成为社会的问题中心,成为众矢之的,并非中国特有的现象。它与另一个事实紧密相关:教育从边缘进入社会的中心,进而成为社会发展、国际竞争硝烟弥漫的前沿地带。伴随人类社会进入以全球化、信息化、知识经济为重要特征的新的发展阶段,世界范围的教育改革风起云涌,各国对改革教育无不抱有强烈的危机感和高度的紧迫感。教育改革也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规模干预、介入的事务。在这一背景下认识中国的教育问题,令人感慨的就不仅是问题本身,而是与之并存的另一个事实:我们对改革教育的迟钝。它揭示了发达国家首先是教育发达,发展中国家首先是教育落后而且浑不自知这一事实。  “今天的教育”也就是我们“明天的文化”,举凡政治、经济、艺术、文学、人们韵精神面貌等各个方面;都将受“今天的教育”的决定性影响。人们,甚至于反感这种冲击的人们,也试图在努力把教育和娱乐结合起来。  ——何怀宏(北京大学教授)  教育与市场直接挂钩,其结果反而是人才的紧缺,这表明市场本身已开始向教育提出质疑,要求它与自己拉开距离。教育应该比市场站得高看得远。培养出人性层面上真正优秀的人才,这样的人才自会给社会增添活力。  ——周国平(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没有阅读只是训练,只是工厂的制造。而不是教育。现在我们的教育充其量只是训练。人的阅读需要、人的精一神饥饿感的形成有其敏感期或关键期,而中小学阶段阅读习惯的养成,将影响一个人终身的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  ——朱永新(苏州大学教授)  现在,有一个十分响亮而义正词严的理由: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正是当前青少年教育中流毒最广、危害极大的奇谈怪论。人生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根本就不是一场速战速决、比起跑、比爆发力的竞赛。  ——杨东平(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作者简介

《问诊中国基础教育》为中国教育热点新观察丛书之一。当代中国热点教育话题,众多名家联袂评说。《中国教育热点新观察》集中收录当代中国72位知名学者、作家、评论人。对2003年年底到2007年年初发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的重要评论。高等教育卷从刘翔“通吃”、高招区域歧视入手,深刻反省中国高等教育的公平性;从学者信任危机入手,严厉批判日益泛滥的学术腐败现象等;基础教育卷由高考移民现象出发,理性检视高考制度的公平性;由热极一时的“80后”、“超女”现象出发。积极建言青少年人文素质培育等。涉及话题之重大、语言文字之通俗、阐释理念之平白、评判态度之审慎、言说语气之深情、思想反应之敏锐,既会感动教育从业者,更能打动社会大众,并由此引发他们更深、更新的思考。最精英的人。做最大众的事。这是《问诊中国基础教育》主旨之所在,灵魂之所在。

图书封面


 问诊中国基础教育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