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程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教育 > 信息技术课程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年9月1日
ISBN:9787040123760
作者:李艺编
页数:245 页页

章节摘录

  在德国,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是多方面的,计算机信息学课程是传授信息处理技术的重要课程之一。信息学是一门新生科学,主要包括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尤其是要学会信息的获取及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在网络环境下的传播。要使学生认识到人是计算机系统的使用者,是交流技术的涉及者,他们自己应参与到交流计划中并学会以操作者的身份进入这些系统。要培养学生辨别各类信息及适应信息通讯技术快速发展的能力,让他们以对社会、对个人负责的态度使用这些技术。在教育中强调使学生能以计算机为工具用于信息管理、信息处理、信息表达、信息传递的目标。  法国政府认为让未来的公民得到有关信息和通讯技术的专门训练、掌握必需具备的新的通讯工具,是政府教育的目标之一。信息和通讯技术教育应使学生在他们的职业生活和公民生活中能了解信息自动处理的可能性和局限性,懂得合理使用信息和通讯技术并能学习在各种活动中隐藏着的与信息处理有关的基础知识。因此,信息技术教育也不能仅仅被理解为是对软件产品“使用方式”的教育,对信息处理有关的基础知识的把握,应有计划地出现在各学科教学中,尤其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教会学生在遇到各种情况下进行理解和分析的方法。  亚洲的情况:  20世纪70年代早期,日本的信息教育在高中技术教育中以信息处理教育的形式实施。从那时起,信息处理教育开始逐步扩大到整个高级中学。为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日本于1997年11月17日公布了面向21世纪的《关于改善教育课程基准的基本方向》,文件指出:“要培养能够适应运用计算机和信息通讯网络等信息手段的基础素质和能力,加深对信息的发出和接受的基本规则与信息化影响的理解”,为此从小学到高中都开设信息技术课。为了构筑情报通信环境及情报活用环境,文部省规划到2001年所有的初中、高中、特殊教育各学校以及到2003年所有的小学实行网络化。

前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课程改革时代。《纲要》从课程目标、内容等方面提出了改革的着眼点和最终归宿——“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一基本的价值取向预示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价值转型。新课程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决心彻底扭转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和完整的人格为己任,努力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明示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1.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人类个体的存在是一个整体性的存在。个体存在的完整性不是多种学科知识杂烩的结果,亦不是条分缕析的理性思维的还原。第一,“整体的人”的发展意味着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新课程努力改革既有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把统整学生的知识学习与精神建构作为具体改革目标之一,力图通过制定国家课程标准的形式代替一直沿用的教学大纲,把“过程与方法”作为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等重要的目标维度,承认学习过程的价值,注重在过程中把知识融入个体的整体经验,转化为“精神的力量”和“生活的智慧”。第二,“整体的人”的发展意味着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新课程从整体主义的观点出发,贯彻自然、社会与自我有机统一的原则,致力于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自主性的和谐健康发展,以培养人格统整的人。例如,新课程的一个亮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就是围绕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三条线索进行开展。

内容概要

  李艺,教授,1956年生,教育技术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学科带头人。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研究方向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等;承担或者完成国家级、省部级以上教育科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十余项;先后出版专著三部,发表论文九十余篇,其中包括“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文化内化问题”《教育研究》2001年第10期,“信息技术教育的双本体观分析”《教育研究》2002年第11期等。

书籍目录

第1章 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与课程改革背景1.1 基础教育改革为信息技术教育改革提供了宏观背景1.2 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回顾1.2.1 从计算机教育到信息技术教育1.2.2 从计算机文化观到信息素养观1.3 世界范围信息技术教育发展1.3.1 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国际趋势1.3.2 课程设置形式与目标第2章 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思想和目标2.1 信息技术教育改革指导思想2.1.1 信息文化的发展背景2.1.2 信息技术教育改革指导思想2.2 课程目标2.2.1 目标的形成和认识2.2.2 信息素养再解2.2.3 各个学段目标的界定第3章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与结构3.1 信息技术课程需求的原因3.1.1 外部现实条件的制约3.1.2 信息文化对课程的要求3.2 信息技术课程涉及内容的比较3.2.1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3.2.2 中国内地的信息课程与内容3.2.3 中外课程内容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3.2.4 共同的趋势——关注学生的发展3.3 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建设3.3.1 课程内容的基本认识3.3.2 小学阶段的课程内容3.3.3 初中阶段的课程内容3.3.4 高中阶段的课程内容与结构第4章 信息技术课程实施4.1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4.1.1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特点4.1.2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式4.2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施的主要原则4.2.1 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4.2.2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4.2.3 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和学习相整合4.3 信息技术课程评价4.3.1 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概述4.3.2 信息技术课程的过程性评价4.3.3 信息技术课程的终结性评价第5章 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5.1 从课程整合的角度理解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5.1.1 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不是相互孤立的关系5.1.2 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不等于两者的综合5.1.3 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不是课程的兼并5.1.4 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不等于新课程的创造5.1.5 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是一种相互整合的关系5.2 课程整合的概念5.2.1 课程整合的提出5.2.2 课程整合概念的界定5.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5.3.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轨迹5.3.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文化价值取向5.3.3 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角色和功能5.3.4 在课程整合中打造信息技术课程的新生态

作者简介

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与建设,ISBN:9787040123760,作者:李艺主编

图书封面


 信息技术课程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教育教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