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圆

当前位置:首页 > 少儿 > 精装图画书 > 团圆

出版社:明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年2月
ISBN:9787533255879
作者:余丽琼/文,朱成梁/图
页数:48页页

内容概要

余丽琼,1980年出生在安徽安庆。南京大学文学学士、戏剧艺术在读硕士,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现为《东方娃娃》编辑。1996年至今已发表散文、小说十余万字。
朱成梁,现任江苏美术出版社副总统、编审。儿童时代喜欢看图画书,自己买的第一本图画书是《两只笨狗熊》(1955年,小学一年级)。成年后喜欢画图画书,自己画的第一本图画是《两兄弟》(1980年),获江苏少儿文艺创作二等奖。以后创伤作的《一闪一闪的兔子灯》获联合国亚洲文化中心“野间”佳作奖。1985年参加由日本出版八国画家合作的图画书《地球的同一天》、《灶王节的故事》获第四届全国连环画评比绘画二等奖。

编辑推荐

  团圆 属于你我的节日故事  团圆,是一种情感的企求  是人与人之间的维系  是中国人最喜欢的圆融  是心灵上的大满足  心里的硬币  余丽琼  这个团圆的故事是我多年来埋在心里的情结。  《团圆》是一部将民族传统文化、现代生活内涵、儿童心理情感恰切而有机地融為一体,具有人情味、历史感、艺术美的感人作品。其文字故事自然素,没有夸饰的言辞,没有过剩的意绪,主题意蕴含而不露,情感表达酽而不烈,结构安排疏而不漏,既為绘画提供了坚实的展开基础,也给绘者留下了广阔的创意空间。

作者简介

为离家很远的缘故,已经习惯了对家乡和父母的遥望,这些遥望常常是伴随着童年的回忆一下子涌到我面前的,这一涌就总是湿了视线。每到回忆的深处,我都恍惚觉得那些时光的温暖并没有走远。我看到了父母——他们年轻时的形象就那样充满生机地站在眼前,连同那些再熟悉不过的言语和喜怒。有些事情虽已陈年,但对我来说,它们永远是特别的。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上,它们让我因为父母和他们给予我的这份独特的财富,而安分快乐地做一个平凡的女儿。
印象中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因为盖房子的原因经常出差。如同当年的父亲一样,故事中赶回家团圆的“爸爸”在用心一点点建立家园的完满,建立起女儿对他的重温和信赖。其实,他给孩子带来的何止是家的感觉和爱的抚慰,带来的还有孩子投入的依恋,和“爸爸”离去后再次的守望。
故事里的“我”有了一枚硬币,那硬币里更多的是我的遥想、感激和眷恋,它已存在我心里多年了,只是今天我才通过这个故事交给父亲。
完稿时又是一个严冬。天气很冷,大家又在谈论过年的事情了。这一谈,好想家啊。没想到很多年后,我和父亲换了位置——那个在家守望的人是他,而那个一心想要赶回家过年的人是我……

图书封面


 团圆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每每翻不到《团圆》的末尾,就翻到小女孩认真地自口袋往外掏硬币送给爸爸的那一页,两股热流就猝不及防地蓄满眼睛,因为这一刻预示着又一个新的别离的开始,人们要为下一次相聚(团圆)熬过许许多多难以忘怀的岁月。相较于相聚(团圆)的快乐和欣慰,别离带来的心灵触动与情感积蓄往往更加深沉、凝重。《团圆》的情节构建在粉墙黛瓦的江南水乡,暗灰色调的底色被象征新年的白雪、红灯、爆竹、舞龙妆点成银装素裹、火树银花的模样——这就是“团圆”的模样——漂亮、鲜活、乐观、积极,带着一种直入人心的朝露的气息。这种气息自故事开端就一直伴随着我们,在象征“好运气”的硬币丢失的那一刻仍旧给我们开怀、向往的勇气,直到新的别离到来。随之而来的别离,是欢乐激荡过后的一种沉重,缓慢却深厚。人们在享受“团圆”后必定要迎来“别离”,接受并迎接它,是中国文化始终贯穿的一个命题:“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团圆”之后的承诺和期许在此刻架设起心灵缓冲的桥梁,带着祝福和鼓励,象征了亲人之间永志不忘的爱,伴随人们直抵明天,直到下次重逢到来。“团聚,分别;再团聚,再分别······大大小小的团聚和分别构成了我们的人生。”(朱成梁)懂得这些,我们才能窥见生活模糊的底色。底色上的描绘是粗线条大色块,纹理却如丝发般细腻。请珍视每一次相聚与团圆。2012·09·11
  •     这是我们接触的第一本中国的绘本,故事很符合中国特色,人们总是因为事业牺牲与家人相处的时光,孩子们也总要因此表现得隐忍坚强。但书中要表达的道理却是全世界通用的:无论如何,全家人在一起,才是最美好最幸福的事情。当爸爸终于回家了我们跟着兴奋紧张,当小女孩找不到“好运硬币”时我们跟着焦急难过,当爸爸再次乘车离去我们跟着伤心失落......实在是个有些悲伤的故事,有些残忍的是,女孩的爸爸只在家里逗留不到三天,便再次要离开。当意识到这些,再回过头重读,发现爸爸要用如此短暂的时间完成返乡、过年、探亲一整套程序,而整整一年啊,如此思念爸爸的女孩,却只能和爸爸相处三天,全家人一定都是一边兴奋一边担心时间的流逝,那种矛盾焦虑的心情,我们真的能体会吗?我们家的爸爸,也总是起早贪黑地忙碌,有很长一段时间他与爸爸的感情生疏冷漠,我们做了很多努力,包括爸爸想方设法挤出时间陪伴儿子,父子才逐渐变得亲密。读完这个故事,我会告诉儿子:虽然爸爸因为工作太忙经常陪不了我们,可与这个爸爸常年不在身边的女孩相比,他实在是很幸运了。换一个角度想,不要一味抱怨爸爸的缺位,而是全心全意去享受难得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也算是“团圆”的另一种阐释吧!
  •     公众号:麻麻手作袖袖有两张借书卡,一张是绘本馆的,一岁半的时候办理,基本上保持一周借一次8本的节奏,偶尔也会偷懒,两周才去一次。另一张是图书馆的读者卡,办理了一个半月,每次借3本,两周换一次。《团圆》是袖袖27个月的时候,在绘本馆借的。故事很符合中国主流的价值观:毛毛的爸爸在外面盖大房子,只有过年才回来,除夕,爸爸回家了,她有点害怕爸爸,但很快就熟悉起来,陪着爸爸剪头、和爸爸一起包硬币在汤圆里。大年初一,毛毛吃到了“好运硬币”,拜年时拿到小伙伴跟前炫耀。大年初二,爸爸带着她一起修补房子,看舞龙灯。大年初三,下雪了,毛毛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得很开心,“好运硬币”失而复得。大年初四,爸爸要走了,毛毛将“幸运硬币”送给他,希望明年再包在汤圆里。又将是满满一年的期待。这本书之前翻过好几次,也听过推荐,但觉得书中描绘离别时毛毛送爸爸硬币的煽情情节可能更会打动大人,而不会让孩子有多少体会,借书的时候,并没有对它抱有多大的期待,权当勉强凑数。但这一次借的八本书中,袖袖最爱的恰恰是《团圆》。借的那个礼拜,袖袖天天晚上的睡前读物都是它。还回去之后,晚上睡觉,我让她自己去挑想看的书,她在屋里到处翻找:“《团圆》呢?”“还给阿姨了呀。今天我们去还的。”这一对话持续到我买了《团圆》回来,她又每晚开心地抱着书上床,当第一本睡前读物。如此看了一个月,现在她睡前已不再挑《团圆》,而是看完挑出的书之后,躺在床上,让我给她背。听一遍没睡着,便要再讲一遍,讲到和书上不相符的地方,她还会纠正。“爸爸在外面盖大房子。他每年只回家一次,那就是过年。今天,妈妈和我都起得特别早,因为——”“ 爸爸回家了。”袖袖接上这一句。一开始我很疑惑她为什么会特别特别喜欢这本书,读到半个月的时候,迟钝的我才明白过来,袖袖对于《团圆》的爱,其实寄托着的是对爸爸的爱,她不会说“我想爸爸”,只会说:“我要看《团圆》”。袖爸当然并非一年回来一次,但通勤族早出晚归,我们又没有摇到北京牌照,上了个“冀”牌,晚上8点之前都不能开,回家也就很晚,经常是袖袖睡着了爸爸没回来,爸爸上班了她还没醒,而每个月几乎都要出差,尽管他也努力多花时间陪女儿,但真正算下来,陪伴的时间其实非常少。早上醒来,如果爸爸不在身边,袖袖第一句话总会是:“爸爸呢?”“上班去了呀。”睡觉的时候,如果爸爸不在身边,她也会问:“爸爸呢?”“上班去了,还没有回来呀”或者“爸爸出差了,晚上不回来了。”我以为她习惯了爸爸的忙碌,但《团圆》的出现,才得以窥见她对爸爸的想念。小小的孩子,就像一座刚刚露出小尖尖的冰山,你能凭借海面上的一小点形状,来判断他们此刻的欢乐与悲伤,而水下正在慢慢凝成的庞大的思维主体,只有细细去留意她的喜好,才得以觅得一些密码去解读。【绘本私人记录】家有女儿袖袖,28个月,痴迷于看书,遂在公众帐号:麻麻手作 记录她看书的一些细节,与喜爱绘本的宝宝的宝妈宝爸们分享。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一本原创的图画书——《团圆》,故事情节很简单,讲一个父亲年年外出打工,只有在过年的几天回家与家人团圆,书中以小女孩的第一人称,着重描述了的小女孩跟爸爸相处短短几天的心理历程,经历了陌生(躲在妈妈衣服后面)——熟悉(跟爸爸包汤圆、拜年、看爸爸修缮房屋)——不舍(离别时紧紧抓住爸爸,并把自己非常看重的“好运硬币”送给爸爸,希望好运能够一直陪伴爸爸),故事情节很简单,但很感人。
    读完之后女儿主动的对我说:“妈妈,这个故事很感动啊”。我让她讲讲,小人结结巴巴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小女孩都舍不得爸爸离开,最后的时候眼里面都是泪花,还把好运硬币送给了爸爸”。最后,女儿在引导下又指着书中小女孩睡着爸爸妈妈中间的那页画面补充了一句,“孩子跟着爸爸妈妈在一起是最幸福的事情”。(宝莲灯里面有一句很经典的对白,沉香问妈妈,幸福是什么,三圣母想了想,笑着说:幸福就是沉香和妈妈在一起啊)。
  •     春节回家过年,归家的行李里打包了这本书,因为这书中充满了对家的眷恋。这本书成为小朋友回家期间每晚必点书目,最后对毛毛的台词倒背如流:看,我有好运硬币,爸爸包在汤圆里,被我吃到了……
  •     讲的是在外务工的爸爸回家过年的四天里发生的故事。读到最后父女告别的场景,妈妈突然停下来了,我看着妈妈,她停了很久才继续给我读完了。我希望对面楼里盖房子的工人叔叔,也早点盖完房子回家陪他们的宝宝。
  •     可儿很喜欢的一本书。也许是因为有爸爸、好运硬币。 我也喜欢,也许是那逝去了再也追不回的童年,和早已不在的舞狮子、放鞭炮、贴春联和堆雪人。
  •     浓浓的年味儿。
  •     爱里面,我的泪点好低
  •     虽然价钱有些贵,但是我以为是值得的。我以为应该教自女了解父母的工作,告诉子女父母对他或者她的爱。当然,每对父母对子女爱的方式不同,表达方式不同,但都是父母对子女的拳拳爱心。这样,子女长大后也会尊重、孝敬自已的父母,在自已的成长过程中,理解父母的难处。
    我是和孩子一起读的这本书,读完这本书后,儿子过了几天问我:“那个好运硬币是不是小女孩的父母故意放在小女孩碗里的汤圆里的。”
    看完这本书后,他也多少了解了为什么他的爸爸不能每天回来和他在一起了。有时间我也要带孩子去工地看一下,让他认识在这座城市里漂泊的人,认识社会。
  •     很怀旧的画风和温暖的故事
  •     都属于能打到五星的。画面里藏了很多细节,还好有文后的解读。
  •     过年才回家的家庭 可能更有感触
  •     本土绘本翘楚。2016-9-11
  •     现实但温情不残酷。
  •     这是一个南京留守儿童的故事,但是在运河边有一栋自己的房子,开民宿不是更好嘛,为嘛还要出去打工。
  •     为离家很远的缘故,已经习惯了对家乡和父母的遥望,这些遥望常常是伴随着童年的回忆一下子涌到我面前的,这一涌就总是湿了视线。每到回忆的深处,我都恍惚觉得那些时光的温暖并没有走远。我看到了父母——他们年轻时的形象就那样充满生机地站在眼前,连同那些再熟悉不过的言语和喜怒。有些事情虽已陈年,但对我来说,它们永远是特别的。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上,它们让我因为父母和他们给予我的这份独特的财富,而安分快乐地做一个平凡的女儿。
  •     很有过年的味道,最后那枚暖暖的硬币看哭了。
  •     读过台版。一种普遍的情感,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大概是这样子。
  •     因为孩子的爸爸也在外地工作,觉得书中的情感和我们家庭很有契合度,第一次读的时候,读到回到家的爸爸忙着为家里做些男人才能做的事的时候,我自己差点泪奔,因为跟我们家的爸爸太像了,老公也是一回家就抢着做些家事既是补偿我们也是慰安自己,作者实在是太有生活了,强忍泪水把故事读完,最后一个画面是母女二人目送父亲乘坐的汽车远去,这也是在我们生活中出现很多次的场景。强烈推荐家里的爸爸不在宝贝身边的妈妈和宝贝亲子共读。
  •     没有变味的年,没有长大的我们,没有变老的父母。
  •     提起图画书来,我们的目光往往投向国外的经典作品。对于国内的原创,关注远远不够。这里面既有作为读者的视野有限之元素,也有国内原创作品毕竟起步较晚,且良莠不齐的原因。曾经在一位编辑朋友的文章中看到,说澳大利亚的一本图画书的出版,最少要经过一年的运作,而国内的一本图画书从选题到上市,一个月就够了。当然,我相信这只是个别现象,但是创作态度的严谨与否,的确极大地影响了原创图画书的整体水平,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为什么要做图画书?就是为了赶时髦吗?就是为了赚钱吗?如果抱着这样的态度,那我们岂不是等同于那个小故事里的小伙子——一天就可以画完一幅画,可一年也卖不出去!
    幸好,国内的出版人都在为推动图画书的阅读,尤其是推动国内原创图画书的创作而努力着。从这一次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的评比就可以充分感受到这一点。在《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第一届获奖作品展》一文的评论中,我这样写道:作为外行,不可能从美术的角度发表专业的看法,但的确感受到了非常浓郁的中国特色。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原创绘本必须坚持应当坚持的,才能走出五彩缤纷的精彩来。我和我的女儿最喜欢的还是《团圆》,因为那种暖暖的“在一起”的感觉,令我们感到安心和幸福。读完书之后,妞爱不释手地翻了又翻,而我却不由得想起那句“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来……
    是的,非常喜欢《团圆》。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在城里盖大房子的爸爸每年只回家一次,也就是过年的时候。短短几天里,一家人说话,包汤圆,拜年,整理屋子,看舞龙……转眼间,就又到了分别的时候。
    这个故事是从小妞妞的视角来讲述的,儿童味儿很浓。就像爸爸回家的那一天——妈妈赶紧迎出去帮他拎起了旅行包,而妞妞却躲在门的里面,和那只小白猫站在一起。她为什么不像妈妈那样迎出去?她为什么不扑到爸爸的怀里撒娇?她是因为被爸爸的胡子扎疼了脸蛋而哭喊起来的吗?这就是孩子。我不能不回忆起自己五岁那年的情景。那时的我已经没有了父亲,和母亲也分开了。有一天,我正一个人在门口的打麦场上玩,忽然一抬头,就看见村里的那条大路上远远走来了一个人——是妈妈!我的心跳得好厉害——这种感觉今天还是那么熟悉。我撒腿就跑,不是跑向妈妈,而是跑向家里,跑到门后,把自己藏起来,然后偷偷往外看……
    作者的构思也很妙。表面上看,这实在是一个太平常的故事。多少个家庭,都是这么过年这么团圆的。但是,因为那一个“好运硬币”,这个故事就有了一种牵挂,有了一点波澜。妞妞是那么珍爱那枚硬币,攥在小手里,攥得紧紧的,也攥得暖暖的。她会因为硬币丢了而在雪地里嚎啕大哭,也会为找到了它而心花怒放,而到了和爸爸告别的时候,她会郑重地把这枚“好运硬币”放在爸爸的大手里,期盼着下一次的团圆。
    我们一家三口都很喜欢《团圆》的画面。画者很自然地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元素,把这个故事描绘得不仅优美,而且亲切,是那种很有温度的亲切。且不说那小桥流水人家的雅致,也不说那满眼的喜气洋洋的大红灯笼,也不说那神气活现的舞龙表演,单单在围巾、
    小棉袄、床单、窗帘……到处可见的小碎花,就美极了。画者对于人物神情的表现更是生动得呼之欲出。那胡子拉碴的爸爸看到妻儿时满眼的柔情蜜意,那小丫头把“好运硬币”拿出来炫耀的得意洋洋,那妻子给将要远行的丈夫收拾行李时的悄然垂泪……怎不让读者感同身受?
    没想到,在读完书后,我五岁的女儿竟然很感慨:“我真喜欢这本书啊,太感动了,让人有点儿想哭。”
    好的书就是这样的,它能拨动我们心底的那根弦,而且余音袅袅,许久难忘。
    2011-10-21
  •     爸爸 春节 硬币 象征 镜头
  •     以一个农民工家庭为背景的团圆故事,为他们短暂的团聚感动,为爸爸的勤劳和默默的爱感动,为千万个留守在农村的无私的母亲感动,更为小女孩送给父亲的好运祝福感动。
  •     作为一本儿童绘本,主题沉重,艺术表现形式化,更奇葩的是,正文结束后上来一个大白页,后面是“名家赏析”……这是对自己的作品多么心虚,才弄出来的东东啊!单纯就内容来说,适合成年人,感伤,有着文化、社会和时代的沉重感
  •     很温暖也很真实
  •     守望
  •     听说了这本书后迫不及待的上网购买,拿到手一看真的挺不错的。画面唯美,有中国特有的过年的感觉,整体感觉特别漂亮。文字也很温馨。本来害怕内容离孩子的生活太远,孩子理解不了,谁知我只是在读的时候问了一下,爸爸妈妈天天在你身边幸福吗?四岁的女儿居然很肯定的说太幸福了,希望毛毛的爸爸以后在一直在毛毛的身边,早上出去晚上回来就可以了。那一时刻,我的心轻轻的颤动了一下。
  •     中国故事绘本,女儿一岁多买入的,在1岁8个月前后两三个月,非常酷爱听这个故事,因为里面的的“团圆”,爸爸妈妈宝宝一家人团圆了,温馨、幸福的场面,小小的孩子也能体会的到。呵呵,那段时间天天讲,一天几遍,小家伙最爱的是“躺在爸爸妈妈中间睡着了,迷迷糊糊的,听见爸爸妈妈说啊说啊。。。。”她也最喜欢躺在爸爸妈妈中间!
  •     爸爸外出赚钱,只有过年才能回家团圆。
  •     拿到团圆这本书的时候就先睹为快了,里面的画质很精美,整个故事看完感觉温馨中带着点心酸,书的纸张质量及其装订也是很好的,值得推荐的一本书.
  •     提起图画书来,我们的目光往往投向国外的经典作品。对于国内的原创,关注远远不够。这里面既有作为读者的视野有限之元素,也有国内原创作品毕竟起步较晚,且良莠不齐的原因。曾经在一位编辑朋友的文章中看到,说澳大利亚的一本图画书的出版,最少要经过一年的运作,而国内的一本图画书从选题到上市,一个月就够了。当然,我相信这只是个别现象,但是创作态度的严谨与否,的确极大地影响了原创图画书的整体水平,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为什么要做图画书?就是为了赶时髦吗?就是为了赚钱吗?如果抱着这样的态度,那我们岂不是等同于那个小故事里的小伙子——一天就可以画完一幅画,可一年也卖不出去!
    幸好,国内的出版人都在为推动图画书的阅读,尤其是推动国内原创图画书的创作而努力着。从这一次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的评比就可以充分感受到这一点。在《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第一届获奖作品展》一文的评论中,我这样写道:作为外行,不可能从美术的角度发表专业的看法,但的确感受到了非常浓郁的中国特色。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原创绘本必须坚持应当坚持的,才能走出五彩缤纷的精彩来。我和我的女儿最喜欢的还是《团圆》,因为那种暖暖的“在一起”的感觉,令我们感到安心和幸福。读完书之后,妞爱不释手地翻了又翻,而我却不由得想起那句“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来……
    是的,非常喜欢《团圆》。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在城里盖大房子的爸爸每年只回家一次,也就是过年的时候。短短几天里,一家人说话,包汤圆,拜年,整理屋子,看舞龙……转眼间,就又到了分别的时候。
    这个故事是从小妞妞的视角来讲述的,儿童味儿很浓。就像爸爸回家的那一天——妈妈赶紧迎出去帮他拎起了旅行包,而妞妞却躲在门的里面,和那只小白猫站在一起。她为什么不像妈妈那样迎出去?她为什么不扑到爸爸的怀里撒娇?她是因为被爸爸的胡子扎疼了脸蛋而哭喊起来的吗?这就是孩子。我不能不回忆起自己五岁那年的情景。那时的我已经没有了父亲,和母亲也分开了。有一天,我正一个人在门口的打麦场上玩,忽然一抬头,就看见村里的那条大路上远远走来了一个人——是妈妈!我的心跳得好厉害——这种感觉今天还是那么熟悉。我撒腿就跑,不是跑向妈妈,而是跑向家里,跑到门后,把自己藏起来,然后偷偷往外看……
    作者的构思也很妙。表面上看,这实在是一个太平常的故事。多少个家庭,都是这么过年这么团圆的。但是,因为那一个“好运硬币”,这个故事就有了一种牵挂,有了一点波澜。妞妞是那么珍爱那枚硬币,攥在小手里,攥得紧紧的,也攥得暖暖的。她会因为硬币丢了而在雪地里嚎啕大哭,也会为找到了它而心花怒放,而到了和爸爸告别的时候,她会郑重地把这枚“好运硬币”放在爸爸的大手里,期盼着下一次的团圆。
    我们一家三口都很喜欢《团圆》的画面。画者很自然地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元素,把这个故事描绘得不仅优美,而且亲切,是那种很有温度的亲切。且不说那小桥流水人家的雅致,也不说那满眼的喜气洋洋的大红灯笼,也不说那神气活现的舞龙表演,单单在围巾、
    小棉袄、床单、窗帘……到处可见的小碎花,就美极了。画者对于人物神情的表现更是生动得呼之欲出。那胡子拉碴的爸爸看到妻儿时满眼的柔情蜜意,那小丫头把“好运硬币”拿出来炫耀的得意洋洋,那妻子给将要远行的丈夫收拾行李时的悄然垂泪……怎不让读者感同身受?
    没想到,在读完书后,我五岁的女儿竟然很感慨:“我真喜欢这本书啊,太感动了,让人有点儿想哭。”
    好的书就是这样的,它能拨动我们心底的那根弦,而且余音袅袅,许久难忘。
  •     这是中国传统的图画书,我认为现在的图画书外国的优秀作品比较多,希望能多推出有中国传统物色的图画书,这本书真是很棒,我们家宝贝非常喜欢,特别喜欢一家人睡在一起那张图,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满满的幸福,当毛毛爸爸走了,我们家宝贝也很难过,问妈妈"她们是不是又要过年才能在一起,好可怜."孩子看来读懂了这本书,我家宝贝才四周岁
  •     惊闻!!!美女作家余丽琼,画家朱成梁创作的《团圆》夺得:美国纽约时报世界十大原创图书大奖,这是全世界文学界十分著名的大奖,这是对中国原创文学作品的最大鼓励。
    充满浓郁中国气息的优美原创故事,淡淡叙述又包含浓浓深情,精炼的文笔让人感动。
    之前该书就已获得:亚洲丰子恺最佳童书首奖 。
    一本难得的原创好书,外国多家著名出版社抢购版权,多次再版,十分值得收藏。
  •     团圆。
  •     徽式建筑,典型的南方风俗,浓浓的年味儿,不舍的亲情~
  •     妞非常爱 读了很多变
  •     做妈妈的我读到最后,眼眶都湿润了。女儿还不能体会书中父亲分别前紧紧抱着女儿时的感情,但她记住了那枚硬币
  •     中国作家的绘本故事,有中国团圆的味道。
  •     这是一本很好的绘本。用点滴细节描绘出了亲人渴望团圆的美好愿望。但是故事像是写的进城打工的父亲和留守儿童间的亲情故事。所以对于爸爸妈妈一直陪伴在身体的我的儿子而言,他还是有点不理解。
  •     因为想给宝宝买过年的书,无意中看到这本团圆。买时有点犹豫,国内没听过的作者,价钱也不便宜,最后还是抱着七成失望的可能下了单。今天拿到书自己看一遍就被感动了,中国人过年的氛围亲切真实,父女之情感人至深。晚上给宝宝讲了一遍,虽然他还未满三岁,不太理解团圆和离别,但还是安安静静听完了。明年,后年,大后年,每年过年我都会和他讲这本书,一本值得读很多年的好书
  •     过年了,没时间的家长也要抽取两三天的时间来陪陪孩子,好比说“团圆里的爸爸”一年只回来一次,而且就那么三天,他是一个好爸爸。
  •     宝贝不懂为什么爸爸不在家。这是一本受众群可能不会买,买了的小朋友很迷茫的书。
  •     中国式的团圆故事,很温暖
  •     看了团圆这本书,不禁想起小时候,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添加新衣服,才能够吃到好吃的东东。当年的爹妈,现在都老了,唯一能做的是过年的时候一定得回去看看老人。
  •     现在的孩子们读的绘本多是国外作者的作品,好是很好,总是觉得少了一点什么。而这一本《团圆》充满了中国味道。故事中小毛毛和爸爸之间的爱与温情,用一枚小小的硬币表达的淋漓尽致。喜欢!
  •     我认为这本书不仅仅适合孩子,也适合大人。简洁的画面,短暂的篇幅,却把务工人群回家团圆的情景刻画得非常生动。我不知道孩子究竟有没有看懂故事表达的意味,但是最后书中父亲离开的画面,让小家伙沉静了很久,似乎在回味,似乎在体会……
  •     哭了 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62742364/
  •     浓浓的过年气氛,表达团圆这一主题,看到结尾有点泛酸
  •     这本书还给图书馆后,就决定要收藏一本了,无奈上半年当当断货,前段时间才买到。 非常有爱的一本书,可能跟我这个80后小时候的生活比较贴近吧,看了后爱不释手。毛毛,大春这个名字也比较有代表性。大年三十,外出打工的爸爸回家,理发,包饺子,吃饺子,好运硬币,砸雪仗,修家具,舞龙狮,再背井离乡……,前面很温馨,后面觉得有点悲伤,或者给孩子留点希望,继续期盼下一个新年吧!插画很美,看了后不由得让你回到那个时代,淳朴恬静的乡村生活。信宜出版的书都很好,值得收藏!
  •     没陪女儿看之前我自己先看一遍,就已经被感动了。我知道女儿看这书的时候一定会像以前一样问很多为什么:为什么她爸爸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回来?为什么他们要把硬币包在汤圆里?为什么……对于她生活中没有接触到的事物,从来都在她心中充满着十万个为什么。这也是我买各种书的目的:丰富她的情感和见识,我不怕她问十万个甚至上百万个的为什么
  •     喜欢
  •     画面细节很真实
  •     忍不住掉眼泪。。想爸爸了。
  •     温情
  •     这本书是在图书馆给女儿借阅后买的,因为她特别喜欢,从买后几乎每天都让我讲一遍,里面很多句子她在玩时自言自语的说出来,说的是一字都不差。因为是该过年买的,里面有一个情节是讲过年把硬币包在汤圆里,里面的小女孩称之为好运硬币。我告诉她过年我们包饺子时也会包硬币,看谁好运吃到。谁知老人嫌那样做脏,就没包成,吃饺子时还不停的说“一定有好运硬币,一定有。”看着孩子期盼的样子,我想了个办法,饭后给红包时我给她个红包,里面只有一枚硬币。当她看到当一声掉到地上的硬币时,大喊好运硬币,好运硬币。看到孩子高兴的样子,我欣慰了。后来只要看到硬币不管是一角的还是一元的,都称之好远硬币。
    我觉得这本书能结合过年时阅读最好。我女儿这本书的阅读年龄将近二岁半。
  •     过年前的时候跟女儿在床上看这本书,一页一页的看下去,看到最后爸爸又要离开家去外地工作了,我跟女儿都哭了,很感动。虽然女儿的爸爸不像书中那样要一年才回家,但那种深深的父爱,那种渴望一家团圆的愿望是那么的真实,让人感动!
  •     无论如何,一家人团圆是最好的
  •     画的好,故事也好。
  •     从画风到内容都很温暖有中国风格的作品,然而并不适合我们家的情况。作品描写的是一个父亲在外地工作的留守儿童的团圆年。矛盾的是,大部分留守儿童可能是没机会看到这本书,会读到这本书的孩子大部分不会是留守儿童。精心给孩子选择绘本的父母恐怕也不会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我们家孩子看这本书没有什么共鸣,可以说是不爱看。大概她这个年纪还不能理解这个问题吧。
  •     非常不错的绘本,逝去的年的味道,亲子之间的感情。
  •     读了很多遍,非常感人,看得眼泪情不自禁哗哗的。
  •     离乡背井的人看了应该更有感触吧,女儿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看到外出打工的爸爸,而团圆是这么的短暂,妈妈悄悄的抹着眼泪替爸爸收拾行囊的画面很令人心酸
  •     一本温馨的绘本,扉页的图案同封面床单的颜色相同,将我们带进暖暖的江南水乡的一户普通人家家中。对于外出打工的人来说,一年中最期盼的莫过于除夕的全家团圆了,整本绘本通过毛毛的视角向我们诉说春节那水乡其乐融融的场景,毛毛的眼里全是父亲,留给她一个坚强、勤劳、温柔的父亲的形象。“陌生—熟络—不舍”,跟随着毛毛的心情变化,读者的情绪也跌宕起伏,当毛毛抱着准备再次外出打工的父亲时,眼泪不禁流下,也就让读者明白了红包和玩具在毛毛眼里比不上那枚小小的硬币的原因了!
  •     爸爸回来了,过不过年都无所谓了。
  •     国内的绘本少,优秀的绘本更少,不过这本已经足够优秀。画面有一种熟悉的感觉,情节动人。一些小细节更是感人:毛毛发现好运硬币不见了,急得衣服都来不及扣就冲到雪地里去找;抱着要走的爸爸,眼泪汪汪。2岁的儿子看舞龙异常开心,因为他刚刚看过真实的舞龙,所以这个情节一下子抓住了他。看到最后一页时,儿子大叫:“爸爸不要上班。”
  •     没想到第一次在当当购物这么顺利,买得多,可以享受免费平邮!心想最起码等个十天八天!没想到第三天就到了!真的很意外!
    选择这本《团圆》的初衷是因为这边书和我家的生活状况很相似,快过年了,孩子她爸也要回来一起过大年。想让孩子通过这本绘本,把自己不能表达的内心清晰的写照出来!暂时还没给孩子看,不过我想孩子一定会很喜欢,因为他是个感情超丰富的孩子!
    无论从文还是图都突出了《团圆》的主题!很棒的一本书。
  •     在网络上看到了团圆这本的书的介绍,决心购买,书到了,我品味着书的内涵,画面优美,情节感人,看后有一些伤感。让我想起了我童年春节的快乐时光。
  •     当我们身在异乡不断漂泊,当我们独立成家过起了自己的小日子,团圆似乎离我们很近,却又很远。近的,在我们的深夜时分的梦里,在我们看到彩灯笼、红对联时一闪而过的念头里;远的,可能连飞都要花上几个小时,可能被一根电话线分扯在大洋的两端。
      于是当团圆的概念日渐模糊,这是本书——当我打开它,阅读它,眼睛便有些许湿润,喉头便有几度哽咽——它让我想起,团圆是种精神,而与财富无关。对于有钱人来说,团圆可能是书写大富之家的金粉朱砂,对于丰衣足食者来说,团圆可能是父母备上的一席餐饭,而对于那些在寒风中笼起袖口,蓬头垢面的农民工兄弟来说,团圆它最重也可能最轻,它是他们整年为之奋斗的动力之源,也可能就是一顶我从不想购买的一顶小花帽,或者一件款式保守的羽绒服。我留意这些人从我面前经过,但我未曾关注过他们身后企盼团圆的家人,不一样的团圆,却是最为平等的幸福来临。看这本书吧,用心去看吧,它让我理解了我从不理解的春运潮,让我知道有一些东西与物质无关。
  •     买这本书的原意就是在让女儿了解一下“在外打工家庭的生活”,没想到,书拿到了,我却被感动的要命,父亲的脊梁,孩子的纯真,以及母亲的温柔。其实这本书最让我感动的是孩子的母亲,她在这本书中是绝对的配角,但忘不了她穿上老公给买的时尚的白色羽绒服的喜悦,忘不了她擦着眼泪给老公收拾行李的神情,一个年轻的、漂亮的女性就这样让人记住。此外,这本书最打动人的,展现了我国小城镇人民的生活水平,比不了城市,但也绝不是遗留在我们脑海中的那副惨景。所以我觉得这是一部非常难得的精品书籍。此外,书的印刷质量非常好,而且画面极其精美,在国产书中少有的精品。其实非常希望国内能有这样的精品书籍,这样,也可以让孩子从小记住中国的精品书籍。
  •     买这本书之前,是想给3岁多的儿子看的,可是书到了之后,我自己却被深深地感动了,简单的文字,平凡的场景,朴实的画面,流淌的确是浓浓的亲情,传递给我的却是浓得化不开的乡情。往事浮上心头,儿时的经历如电影般在眼前闪过,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很少在网上写评论,很多时候都是自己慢慢的消化慢慢的品味,而这次,我一定要请您知道,《团圆》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原创图画书,在擦干了眼泪之后,它让我们感受到灵魂深处的温暖和力量。
  •     走掉了的爸爸,不跟焦尼一样了吗。最后一幕也好像。
  •     春节是中国人心目中最最重要的节日,也是一家人恣意释放亲情、享受亲情的日子,它实际上已经成了“团圆”的代名词。短短的团圆之后,又是长长的别离、长长的等待。也许唯有这样,团圆的日子才显得弥足珍贵。大大小小的团聚和分别构成了我们的人生,每次的团聚是多么的珍惜,但每次的分别却是那样的不舍。
  •     写评论也是需要时间的,买了很多绘本,几乎都读完了,但是都没写评论,又要买绘本和书了,看到好多评论,好多人都说是拖,弄的确实有点不知道是否可以值得相信。所以本着为了和我一样选书给宝宝的妈妈们,我想抽空写一写陪宝宝读过的这些书的一些感受,希望能给选书的朋友带来哪怕一点点的帮助多谢。。。团圆这本绘本画面很质朴,很漂亮,,感觉是水乡一样的房子,有大中国的过年的气氛,挂着的灯笼,舞龙狮等,感觉都很贴切,爸爸为妈妈购置的棉袄感觉特别好看哈,特别是看到最后宝宝和妈妈一起送爸爸再出门,感觉特别感动,小宝宝拽着一枚硬币。比较适合3-6岁的宝贝阅读我觉得。
  •     我竟然看哭了
  •     不喜欢,看得特别膈应!没有觉得温馨或者感动,可能因为我小时候就是留守儿童吧!
  •     书拿到没给孩子看,先一睹为快了。
    本书插图内容丰富,切合主题,人物形象刻画的也比较生动有趣、细致。
    文字更是难得精炼、朴实,富有真情实感,每一页仅仅几十个字,甚至十几个字就把作者那种小时候过年的味道、对父亲的依恋以及现在不能常常回家过年的遗憾表现的淋漓尽致。
    非常有同感,非常喜欢,作者的现在的情形正是我现在的真实写照,故事中的大部分情节也都是我小时候所经历的,只不过我老家的乡村环境跟作者的稍有不同,更靠北方一点。
  •     我看到了中国绘本的美,故事真实,亲切,优美。画面大气,充满中国味道。中国的孩子需要这样的绘本。我家儿子爱看,看听,爱摸。深深被硬币吸引。通过这本书,孩子不但能够了解民俗,唤起孩子对传统佳节的兴趣,还能感受到浓浓的亲情。真是本好事,孩子们需要的好书。
  •     我想要把最好的给你,请别忘了我。
  •     很触动心灵的书,看的过程内心就很受触动。越是临近过年,游子归家团圆的心情愈是迫切。
  •     民工爸爸回家过年——团圆——离别,有一枚幸运硬币的思念。
  •     并不是大多人的团圆,但确实会让人向往过年
  •     父女之间,母女之间,夫妻之间真实的、细腻的爱描画得深刻而感人,毛毛带着小喵咪在墙角迎接爸爸,毛毛推开爸爸而挣脱下来,毛毛坐在理发店的椅子上边吃棒棒糖边等爸爸,毛毛和爸爸一起贴春联,毛毛和爸爸一起包汤圆,初二的时候爸爸又是锯又是钉,家里的门框也粉刷了一下,爸爸让毛毛骑在脖子里看舞龙,再到后面丢了硬币,爸爸要走了,到最后毛毛和妈妈目送爸爸的大巴车,感情的能量一直在发酵并充溢,也推动着情节的发展,聪明活泼的毛毛是事件的主线索,敦厚亲切、拥有力量和智慧的父亲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不多的画笔也勾勒出一个贤惠能干的妻子。我们家3岁半的小女孩非常喜欢这本书,反复读,爸爸给她读的第一遍,主要还是妈妈睡前读,每次读完以后,我们母女俩都沉浸在暖暖的气氛中,无法言说的微妙的感觉,然后盖上被子睡觉,好香啊,好有营养。
  •     一个给人温暖的故事,一个略带点伤感,又给人希望的故事。普通的一家人,温暖的一个家。尽管不在一起,父亲的关心却总在女儿身边。宝宝显然还小了点,2岁5个月,理解不了分离和团聚的意义,但对毛毛找硬币,哭的时候,他马上凑上去亲亲姐姐,对姐姐摆手示意不要哭了。还吵着要吃带硬币的饺子,给有点伤感的故事,添了点开心的因素。很推荐的一本书。。。
  •     毛毛的团圆有着我小时候的影子,每每翻阅,百感交集,感叹于中国竟然有如此优秀的图画书。
    也许没有过类似的经历,小率对此书的感觉一般,甚至不解妈妈的反应为何如此强烈,但是孩子会长大,经过时间的磨炼,他一定能理解这样的情感。
  •     海外华人必收之~教育小孩要珍惜自己的幸福,了解不同人的生活,顺便参观江南水乡。不少中国元素很吸引两岁半的女儿,舞龙、兔子灯、红包、对联、幸运硬币,都住进了她的脑袋里。读时适逢上海探亲时期,老公没有同回国,女儿看到封面就强烈要求阅读。看来小家伙对爸爸很是想念,“团圆”的概念已经在脑海中成形了。
  •     非常棒的绘本!哪里都很棒!!(画的最棒)没错,画的也太好了吧!十分传神…十分辛酸…那个穿白色羽绒服的妈妈,也太像我妈了…
  •     超级喜欢这本绘本。买了很多绘本,但是基本上都是外国人写的,终于遇到我们中国人写得这么好的绘本了。不单单内容很深刻,而且图也画得非常好,深深地爱上这本书。里面洋溢出来的亲情是多么的质朴多少的感人哪。团圆,是一种情感的企求,是中国人最喜欢的圆融,是心灵上的大满足。 
  •     小孩子看不懂的故事 年轻人画不了的故事 老朱太棒了 深沉的爱深沉的画
  •     赞毙了
  •     朴实的画面散发的浓浓的中国乡村风。故事也是孩子耳熟能详的,对于如今的家长曾经的孩子而言,这本书仿佛一下子把读者带回到孩童时代。讲诉父爱的伟大?生计的残酷?留守儿童的思念?都有一点吧,希望每个家庭天天都团团圆圆,而非只是集中在春节那几天。天天有父母的陪伴,是每个孩子的心愿。
  •     自己第一次网上购买书籍感觉非常好赞一个快递很快一天半就到了很是欢喜团圆很不错建议大家来买给自己和家人的心灵保存一份温暖
  •     不是很感冒,或许是故事本身和她脱节,但又不像动物那些形象可以任她想象
  •     看了推荐买的,故事虽然简单,但是含义深刻,细微之处饱含着感情,值得细细体会,3岁的小孩挺喜欢的,每天都说要听团圆的故事,讲了几次自己也能复述了
  •     这个和我们的生活差距有些大,孩子还不太懂
  •     这本书已经跟宝宝读过N次了,小家伙也记住了“好运硬币”“龙灯”“汤圆”等等。每次一提到《团圆》,小家伙都会无比高兴。这本书对于宝宝来说,带给她的可能是过年的喜庆和热闹,但带给我更多的是感动。爸爸在外面修房子,每年只能回家一次,可想孩子对爸爸是多么的思念。当爸爸回家后理完发,宝宝眼里的爸爸“越来越像以前的爸爸了!”和爸爸相处了短短的几天,爸爸又要走了。临走时爸爸许诺明年回来给宝宝买洋娃娃,懂事的宝宝摇摇头,把“好运硬币”塞到了爸爸手里,爸爸搂住宝宝半天没有说话。 这个场景最让我感动。每次读到这里,鼻子都会酸酸的……
  •     每每翻到《团圆》的末尾,就翻到小女孩认真地自口袋往外掏硬币送给爸爸的那一页,两股热流就猝不及防地蓄满眼睛,因为这一刻预示着又一个新的别离的开始,人们要为下一次相聚(团圆)熬过许许多多难以忘怀的岁月。相较于相聚(团圆)的快乐和欣慰,别离带来的心灵触动与情感积蓄往往更加深沉、凝重。 《团圆》的情节构建在粉墙黛瓦的江南水乡,暗灰色调的底色被象征新年的白雪、红灯、爆竹、舞龙妆点成银......
  •     画风不错,很美丽,故事很温馨,主题是陪伴。适合2岁以上的小朋友吧。
  •     团圆一书,让我们这个70年代的人重新回想童年对于团圆的期盼,小时候,和爸爸也是聚少离多,记忆中爸爸回来的那个夜晚特别快乐和温馨。
  •     讲述打工的父亲春节回家团圆
  •     很温暖的画
  •     很好,淡淡的,温馨感人,中国人的感情
  •     画的很好!画得很好!画得很好!
  •     通过孩子的视角和简单的语句,营造了一个外出务工的爸爸回家团圆的温馨画面。简单、朴实,读后让人感动。是国内难得的好绘本。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