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与心理发展

出版社:北京师大
出版日期:2004-1
ISBN:9787303063406
作者:董奇 编
页数:258页

内容概要

董奇,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攀登计划项目首度科学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和教育部跨世纪人才计划入选者。主要从事脑与认知发展、第二语言获得、心理评价等领域的研究,在国内外科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著作5部,并获得多项国家级与省部级奖励。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脑与认知科学研究所所长、教育部“认知科学与学习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脑与认知科学网上合作中心”主任。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个体成长中的动作发展 一 动作的实质:多学科整合的视野  (一)从多学科整合的角度认识动作  (二)在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关系中认识动作 二 动作在个体发展中的价值  (一)作为个体发展的重要方面  (二)作为观察、监测个体身心发展的窗口  (三)对个体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四)作为身心发展障碍的重要康复手段 三 动作与个体发展研究的演变  (一)动作作为个体发展研究代表性领域的时期  (二)动作与个体发展研究的沉寂时期  (三)动作与个体发展研完的复兴时期 四 动作与个体发展研究的进展  (一)动作发展的研究  (二)动作与心理发展关系的研究  (三)动作与脑发展关系的研究第二章 基本动作的发展 一 先天反射性动作的发生和发展  (一)先天反射性动作的适应和发展价值  (二)先天反射性动作的分类  (三)主要的先天反射性动作  (四)先天反射性动作和自主控制动作的关系 二 粗动作的发展  (一)头颈和躯干控制的发展  (二)爬行动作的发展  (三)行走动作的发展 三 精细动作的发展  (一)抓握动作的发展  (二)绘画和写字动作的发展  (三)自理动作的发展 四 动作发展的规律与内在机制分析  (一)动作发展的准备性  (二)动作发展的顺序和方向规律  (三)动作发展的动力学系统分析  (四)动作发展中的协调与控制第三章 特定文化背景下动作的发展 一 动作发展的文化特异性  (一)动作发展速度的文化差异  (二)动作活动特点的文化差异  (三)动作发展文化特异性的理论分析 二 中国儿童使用筷子动作的模式分析  (一)筷子使用动作的类型  (二)动作模式的发展  (三)儿童握筷位置的发展变化 三 中国儿童使用筷予技能特性的发展  (一)中国儿童使用筷子的精确性的发展变化  (二)中国儿童使用筷子的有效性的发展变化  (三)中国儿童使用筷子的稳定性的发展变化  (四)中国儿童使用筷子的技能与其他精细动作技能的关系第四章 动作发展的影响因素第五章 动作学习第六章 动作与认知、社会性发展第七章 促进发展的动作教育第八章 动作障碍的特点、诊断与矫正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本书详细讨论了动作的实质,阐述了个体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分析了影响动作发展的主要因素,重点介绍了促进个体发展的动作教育方案以及动作障碍的诊断与矫正的方法.

图书封面


 动作与心理发展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这是一本非常专业的书籍,不过从中我可以看到很多我自己很有兴趣的内容,如究竟什么决定了动作能力?动作对于大脑是否反作用?掌握动作的一般过程是什么?作者以专业的、严谨的论述,让人对这些生活中的问题得到很好的解答。什么决定动作能力?早期学者认为是”成熟“决定了动作能力,也就是说,随着年龄增加,自然就可以掌握,着急上火提前训练培养作用不大。动作也仅仅是大脑功能的输出而已。但80年代以后,新的研究结果发现,学习的意义同样很大,通过学习,可以促进大脑。因此,我的理解是,大脑如此复杂,而动作是我们访问大脑的一个有效途径。从程序员的角度来看,就可以把动作视为大脑的Agent。通过动作不仅可以“读出”大脑的发育和成熟程度,通过训练动作同样可以刺激大脑,“写回”大脑。关注动作和心理的关系,不仅是与孩子的成长有关,也与自己的体验有关。很多次我发现,动作往往是对于大脑最有效的影响手段,当郁闷、忧虑、恐惧时,任何思维层次的手段:逆向思考、自我安慰、转移注意力……往往都效用不大。相反,简单的动作也能够迅速把思维从“泥淖”中拉出去。动作何以具有如此大的“魔力”,是我的好奇点。因此看本书我没有从心理学或者教育学的角度去看,而是从我的视角去看,颇有收获。人在出生之初具有的动作是一种先天性反射动作,随着成长慢慢消失。比较有趣的是,我发现我睡觉是喜欢一只手抱头的学术解释了,这叫“不对称强直性颈部反射”(asymmetric tonic neck reflex),新生儿仰躺时,会出现一侧手臂和腿伸直,一侧弯曲的姿势,类似击剑者的姿势,所以也叫“击剑反射”,作用就是防止翻滚到床下!动作学习的过程,分为认知阶段——联接阶段——自动化阶段三个阶段。对于同一个动作,认知阶段需要耗费大量的脑力,而熟练后,就完全自动化了。这个就很好的解释了我们第一次开车时战战兢兢,多年后仍然清晰的记得当时的感受,而会开车了,即使开了一整天车,也完全没有印象的情况。动作技能和知识也有所不同,学到的知识,时间一久就忘记了,就如同我高中学过的化学,完全还给老师了。而动作技能的遗忘进程和艾宾浩斯的遗忘进程区别很大,忘得很慢,捡起来很快。中学学会的自行车,即使几十年不骑,也可以在几分钟之内重新掌握。最大的现实意义是:准备在现阶段,让孩子多多接触、尝试掌握新鲜的技能。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很有意思的研究,婴儿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过程其实在很大程度上证明的康德的论断。因为是合作成书,质量不能一律,个别说法似乎只是将常识换了个包装,但个别研究很见功效。
  •        这是一本非常专业的书籍,不过从中我可以看到很多我自己很有兴趣的内容,如究竟什么决定了动作能力?动作对于大脑是否反作用?掌握动作的一般过程是什么?作者以专业的、严谨的论述,让人对这些生活中的问题得到很好的解答。
       什么决定动作能力?早期学者认为是”成熟“决定了动作能力,也就是说,随着年龄增加,自然就可以掌握,着急上火提前训练培养作用不大。动作也仅仅是大脑功能的输出而已。但80年代以后,新的研究结果发现,学习的意义同样很大,通过学习,可以促进大脑。因此,我的理解是,大脑如此复杂,而动作是我们访问大脑的一个有效途径。从程序员的角度来看,就可以把动作视为大脑的Agent。通过动作不仅可以“读出”大脑的发育和成熟程度,通过训练动作同样可以刺激大脑,“写回”大脑。
       关注动作和心理的关系,不仅是与孩子的成长有关,也与自己的体验有关。很多次我发现,动作往往是对于大脑最有效的影响手段,当郁闷、忧虑、恐惧时,任何思维层次的手段:逆向思考、自我安慰、转移注意力……往往都效用不大。相反,简单的动作也能够迅速把思维从“泥淖”中拉出去。动作何以具有如此大的“魔力”,是我的好奇点。因此看本书我没有从心理学或者教育学的角度去看,而是从我的视角去看,颇有收获。
       人在出生之初具有的动作是一种先天性反射动作,随着成长慢慢消失。比较有趣的是,我发现我睡觉是喜欢一只手抱头的学术解释了,这叫“不对称强直性颈部反射”(asymmetric tonic neck reflex),新生儿仰躺时,会出现一侧手臂和腿伸直,一侧弯曲的姿势,类似击剑者的姿势,所以也叫“击剑反射”,作用就是防止翻滚到床下!
       动作学习的过程,分为认知阶段——联接阶段——自动化阶段三个阶段。对于同一个动作,认知阶段需要耗费大量的脑力,而熟练后,就完全自动化了。这个就很好的解释了我们第一次开车时战战兢兢,多年后仍然清晰的记得当时的感受,而会开车了,即使开了一整天车,也完全没有印象的情况。
       动作技能和知识也有所不同,学到的知识,时间一久就忘记了,就如同我高中学过的化学,完全还给老师了。而动作技能的遗忘进程和艾宾浩斯的遗忘进程区别很大,忘得很慢,捡起来很快。中学学会的自行车,即使几十年不骑,也可以在几分钟之内重新掌握。
       最大的现实意义是:准备在现阶段,让孩子多多接触、尝试掌握新鲜的技能。
      
  •     教育学术类 动作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越来越收到大众认可了 谁说 四肢发达 头脑简单 这是悖论 科学会告诉我们动作发展会带动智力 情绪的发展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