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口味心理学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2-5-1
ISBN:9787505730007
作者:姚尧
页数:271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你最早接触“多重人格”一词是在什么时候? 我回想了一下自己,就是希区柯克的那部1960年的黑白老片了——《惊魂记》。 后来这种题材的电影越来越多,有大家非常熟悉的《致命ID》《搏击俱乐部》《禁闭岛》等等,体验精彩之余也让大家对心理学更加心向往之。 多重人格有个对大家来说可能非常生疏的学名: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ssocialive Identity Disorder,简称DID),可以从字面理解成分开后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 有时候有人会跟你开玩笑说: “你是爱我的肉体,还是爱我的灵魂?”在这里,我们可以把多重人格障碍看做是一个肉体中装了多个灵魂,它们轮流来享用、驱使你的肉体。 “肉体”,就是你的躯囊,是你照镜子时镜中你的模样。 “灵魂”,就是你自己独有的行为模式、语音语调、习惯性姿势等。 比方说,你的亲人在家中等候你归来,这个时候楼道里响起了脚步声,很多时候他们不用眼睛,仅靠聆听那脚步声的轻重缓急便能分辨出来是不是你。而这个你独有的脚步声就是你“灵魂”的一部分。换句话说,灵魂就是你的气息,你的性格,你为人做事的方式……是人们常说的就算你化成灰他们也认得的东西。 因为多重人格障碍简称为DID,所以下面这个故事中的男主角我们就称为D吧。 D是个27岁的黑人兄弟,他有很严重的头疼病,一天疼两次,一次疼半天,总之是很能疼。而且有一点很奇怪,他总是记不起头疼的时候自己做过些什么。 一次,又挨过了一个头疼难忍的夜晚之后,他终于忍不住选择去医院住院治疗。不知情的人以为黑D兄弟忍受不了头疼的滋味,其实那只是一部分原因,但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他听到了关于他在头疼发作时所做的一切,不禁一身冷汗。 到底D在头疼时都做了些什么让他如此后怕?答案如下: 跑到外面和人打了一架,其间试图用刀子刺死对方,但被警察发现,逃跑过程中左腿被射中一枪。 拿着菜刀追着自己的妻子和只有三岁大的女儿满屋子跑。 试图把一名男子淹死在河中,但是扭打过程中他自己却先掉了进去,结果逆流游了四百米回家了,第二天早上醒来时发现自己全身湿透,却搞不清楚这是为什么。AQ22AQ17AQ12第十七篇:来,给你瞧瞧!——露阴癖来讲个近一点的重口味吧。近到什么程度?我亲身参与!那还是一个夏日的夜晚,我走在回家路上必经的小花园里。行至半程的时候,右侧的灌木丛中传出了一阵低沉的嗡嗡声。一开始并不明显,待到我再向前走了几米,突然间,灌木丛被扒开,赫然出现了一个黑影!我终于听清楚了那嗡嗡的声音到底是什么:“小姑娘,小姑娘,你来看,你来看……”说着,那黑影向前一步噌地褪下裤子,借着路灯,露出了他“二弟”。我当场冷笑三声,心说:露阴癖啊露阴癖,书中读你读了千百遍,今天终于让我碰上活的了!我那个兴奋啊……呃……其实没有,当时的真实情况是,我一下子感到很震惊!害怕!反感!震惊:这大晚上的,你哪儿来的啊?害怕:本能反应,黑影你太突然了。反感:你给我看这个干吗,我说要看了吗?三种滋味横扫一圈过后,又生出另外一种感觉,那就是,愤怒!但是,尽管如此,0.01秒的停顿过后,我还是面无表情一声不吭,在他疑惑目光的注视下扭头走了,虽然心脏仍在怦怦地跳!有人说,哎呀你真尿,这么就走了?我尿吗?我聪明着呢!迅速回看上面提到的三个反应:震惊、害怕、反感。这些是什么?这些就是能让露阴癖患者得到心理满足的三个源泉,当然,是被害者表露出来的。露阴癖(Exhibitionism)指通过向没有准备的陌生人暴露自己的生殖器而达到性唤起。露阴癖同时还是最常被报警的性冒犯行为之一。虽然很多时候他们一提裤子就溜了,但是被逮到后必须严惩不贷,因为这种行为不被惩戒矫正的话,往往会让露阴癖患者走上更加严重的性犯罪道路。有研究表明,超过 10%的儿童性骚扰者和 8%的强奸犯开始的时候都是露阴癖。那么什么样的人会来从事这个“行业”呢?早期的研究表明,大多数的露阴癖者是非常害羞、温顺、不成熟的男性,但是最近的调查要推翻这种说法,没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他们有任何特定的性格或者特别的家庭背景,只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露阴癖者是性压抑,或者婚姻不幸福。有研究表明他们中的一部分是阳痿,露阴是他们性满足的唯一方式。下面上案例:对公交车有需要的男人。看到这个名字大家能想到什么?公交车上的性骚扰?确实,这种事屡见不鲜,很多女性都有过这样的遭遇,被碰被顶被摩擦,让人很恼火。我们的主角作为一个著名律师,一个帅气的单身男人,他可不屑于这种没有技术含量的勾当。那就看看他是怎么做的吧。其实就个人条件而言,他在工作中可以有很多机会与漂亮女同事上床,但这并不是他想要的。唯一能让他兴奋的就是离开办公室,走到公交车站,然后搭上一班车周游全城,直到有一个比较漂亮的年轻女性上车。这个时候,他会凑上前去磨磨叽叽,如影随形。就在汽车到达下一站前,他会成功在姑娘面前亮相自己的“兄弟”,随后一个纵身跳下车去,撒丫子就跑。这个时候他心里 high透了,别提多美了。大家看完,感觉这些有没有难度?凑到姑娘面前,同时还想有别人围观,需要什么?需要车里既不空也不满,上来的姑娘得是独身一个人,还要年龄合适,人漂亮。所以有时候我们主角要在车上花上好几个小时来等待合适时机。一次次公车表演后,他慢慢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要么因为露阴癖被抓住,因为他跳下车时通常都会有人在身后紧追他;要么因为天天都跑出去到处坐车了,擅离职守被解雇。所以他很苦恼,工作可不能丢啊!没有办法,他开始另想主意,就把家中的一个房间改装成公交车内的样子,轮流召唤那些个倾慕自己的女孩来到家中,然后脱掉裤子从房门跳出去……可是总没有以前那么兴奋和爽透,因为这些毕竟不是原汁原味,不够刺激。这个案例真是蛮特别的,大多数情况下露阴癖患者是到公园、电影院或商店、街上、花园等一些比较容易逃跑的地方寻找目标下手,你想啊,一旦他哪次准备跳车的时候正赶上车门坏了,门打不开,那结果可就……啧啧啧。通常露阴癖患者性唤起后,也就是 high了后,他们会当场或者回到家后自然地射精或用手淫的方式达到射精。我们的主角如果不是阳痿,那他应该就属于相对小部分的只是为了得到心理上慰藉的那群人。虽然露阴癖患者不会对人造成身体上的伤害,因为通常会保持一定的距离,但对儿童还是会造成心理创伤。男露阴癖们露出他们的“兄弟”是为了撼动受害者的内心,同时也是努力让自己相信自己还具有男子的气概,但是女露阴癖们这么做是为了什么?是的,有女露阴癖,男女比例 4∶1。她们裸露的方式通常和男露阴癖们很不同:袒露乳房。所以我觉得她们是为了展示美!女生们遇到男露阴癖的时候该怎么办?看我上面的做法,那就是标准示范!如果有人觉得,No,No,No,你那个方法我看不够华丽,我给他来个反其道而行之,我不冷漠了,我要么表现出鄙视和讥讽,要么表现得兴奋异常,非常感兴趣,你看怎么样?那我告诉你,他这可就凑你身上去了,因为你一 happy他就会变得更加兴奋。只有漠视才能让他们无法得逞,所以说冷漠才是最重的回击,虽然有时它也是最大的伤害。露阴癖发生的原因,有人认为是原始行为的释放,像大猩猩拍胸脯。也有人认为这与当事者的周遭环境有关系,比如说患者在小时候曾不小心偷看到他们父母不同程度的裸露,包括一起睡觉、一起洗澡、性生活的过程等等。看过后是不要紧的,只是有时候小孩子们懵懂而不得解,观念和思想就容易歪曲。尤其在我们国家,性教育长期以来被视为禁区,小孩子的观念就更容易歪曲。要想更深入一点挖掘露阴癖的根源,还得说到潜意识,你需要打开弗洛伊德冰山里那道小门,潜到深处探寻真相。很多人童年时都有过与异性或同性小伙伴相互抚摸外生殖器的经历,过后就不记得了,可是不记得并不代表不存在,它们只是躲入冰山底层中去了而已。长大后,当我们遇到重大精神创伤或者性压抑,没法有效排解宣泄这些烦恼,便会不自觉地启动幼年时的方式来解脱和宣泄成年的烦恼,这也可以说是露阴癖性变态行为产生的根源之一。我们在恋物癖那一篇里讲过“巴甫洛夫的狗和他的条件反射原理”,虽然人类行为中的条件反射要高级复杂得多,但同样可以通过对它们的控制来治疗和矫正露阴癖障碍中的问题行为——裸露。让患者自己也来憎恨它吧——厌恶疗法。其实,我们在恋物癖那一篇也讲过厌恶疗法,拿过来治疗露阴癖,效果同样显著。把露阴癖患者放在那儿,然后给他一块肉?不是,是想办法诱导他想象自己的露阴行为,然后在这个时候来点猛料:用电流或者橡皮圈等刺激手腕、皮肤乃至生殖器官,又或者肌肉注射催吐药让其产生呕吐。此后,每当露阴癖患者想象或者做出露阴行为的时候,都重复这些打击,天长日久,露阴癖患者的裸露行为和因打击而造成的厌恶情绪间便形成了条件反射,每一次裸露都会让他们自己内心感到无比难受。由于人天生就有逃避痛苦的本能,他们的裸露行为很快就会土崩瓦解,不复存在,从此以后人们都过上了幸福的爱穿衣服的生活!多社会文化因素在里面,比如说恋足癖。宋元以来,男士们热爱的中心已经开始由大足转移到特殊的小脚,而到了明清时期,绝大多数中国妇女就都有了一对粽子般的三寸金莲。清朝有本小说《莲藻》怎么说的,小脚之美无与伦比!还把它的“魅力”细细总结成了四类:形,质,姿,神!形:就是要纤小,要尖锐,要瘦削,要有足弓。质:尽量成为男人发泄性欲的辅助工具。姿:就是要求女人弱步伶仃,细步行走,还有一种娇憨羞怯之情致。神:是要求女子对金莲要视为神秘之物,不轻易示人,必须深掩密护,专为老公所有。够抒情!事实上,这些不过只是表层成因。巴甫洛夫要出场了,说说“巴甫洛夫的狗和他的条件反射原理”,学心理的人都知道这有多么经典。先说什么是无条件反射。就是人与动物在出生后不需要学习就能够天生具有的对某些固定刺激作出的反应,也称作本能!巴甫洛夫其实一开始只是想研究研究消化现象,给狗测测唾液的分泌量,所以他需要用到食物来刺激:给你看块肉,馋你。大狗太渴望了,巴甫洛夫刷地就接了一茶缸唾液……在这个反反复复的刺激过程中,巴甫洛夫不小心碰响了某个仪器的铃声,没想到后来慢慢就发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大狗后来在即使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只听铃声也能够分泌唾液(我估计它自己也挺纳闷的)。其实就是在无条件反射(看到食物流口水)的牵线搭桥下,于铃声与狗分泌唾液的动作之间形成了一个传说中的经典的条件反射!具体就是:狗+铃声… …………………………不流口水狗+肉… ……………………………流口水狗+肉+铃声… ……………………流口水撤掉肉狗+铃声… …………………………流口水在极地馆海洋动物的表演中,大家也不难发现,驯养师每个人腰间都挂有一个小桶,里面装满了鱼,海狮或者海豹表演动作间隙,他们都会及时上前喂上一口。不是为了讨好,而是就那些动物而言,表演与进食之间也形成了一个条件反射,像大狗听到铃声会流口水一样,他们吃到食物才会做动作。巴甫洛夫指出,大多数病人的恋物癖是性兴奋与周围环境中偶然出现的某种事物相结合形成的条件反射。就像狗和铃声间形成的条件反射一样,它一听到铃声就会流口水,那么人就是一看到他(她)爱的某种事物就亢奋了。后来呢,在反复强化作用下,这种条件反射就被固定了下来,恋物癖的行为就形成了。巴甫洛夫属于行为主义门派,而弗洛伊德属于精神分析门派,还有人本主义门派,只是目前还没有提到。精分、行为与人本,堪称心理学上三大主流门派,三国鼎立!如果是弗洛伊德来分析,就更好解释了,还是冰山的问题。恋物癖患者多是性格内向,平时在两性关系如恋爱婚姻问题上,往往扮演的是不成功的男性角色,缺少男子气概。这种失败构成了内心巨大的冲突,但冲突却没发泄好,就被压抑了,进而开始变得焦虑!人的潜意识会保护人的身体,让他避免受苦,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防御机制。恋物癖者就开始用别的方法发泄痛苦。转移到哪儿了呢?迷恋之物上,然后通过性满足得到安慰与释放!怎么治疗?这里就要提出一个国际通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厌恶疗法。其基本做法是: 让患者手持性恋物,在引起性唤起、性欲勃起的时候,立即给予厌恶性的刺激:电击,用橡皮筋弹击手腕,注射催吐剂使之呕吐。还可以让他们写下因恋物面临的紧张恐惧和被批评、被抓住和处分时的难堪局面,然后重复阅读,也能形成厌恶性条件反射。其实厌恶疗法的原理在生活中也能帮助我们正常人解决很多行为问题,比如你总爱咬指甲的话就在指甲上涂上风油精。还有方阵训练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个别人的衣领等部位会被竖上一根根针?这样的话站姿通常都很到位。最后说一下腾讯网上几则有代表性的恋物癖事例,让大家见识一下什么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一名印度女子爱上了一条眼镜蛇,并和它结婚。2006年,超过 2000人观看了婚礼。女子说:“尽管蛇不能说话也无法明白,但是我们有特殊的交流方式。每次当我把牛奶放到它住的洞旁,它都会跑出来喝。”当她说想和蛇结婚时,周围人都很赞同,并说这场婚礼将给该地区带来好运。他们为婚礼准备了盛大的宴席。一名韩国男人和一个贴有动漫人物照片的大枕头相爱并结婚。这名男子爱上了日本的一种印有当红动画主人公照片的大抱枕。他的箱子里有许多动漫人物抱枕,他最终和一个抱枕在当地的牧师面前结婚,并为抱枕穿上婚纱。艾米•沃尔夫是生活在纽约的一名自信的 32岁美国女人,被诊断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她和太空船模型、双子塔有过几段感情,但是她的最爱是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游乐园里的童话列车——1001之夜。10年中她坐了 300次,并想把自己的姓氏改成制造商的姓——韦伯。艾米甚至和列车照片一起睡觉,她说他们拥有完整的生理和精神关系,不需要去嫉妒其他坐车的人。艾佳丽塔•柏林墙今年 54岁,1979年和这面墙结婚。“柏林墙女士”7岁第一次在电视上看见柏林墙时,就爱上了它。她努力收集照片并为旅行存钱。在她 1979年第六次旅行时,在几位亲友面前和柏林墙结为夫妻。尽管她仍然是处女,但她声称自己和柏林墙的生活非常美满。1989年柏林墙倒塌时,她恐慌了,再也没有回去过,并制造出了一个仿制品。…………重口味心理室诊疗记录. …………………………………①网友求助:我今年 28岁了,一直在咬指甲,常常不知不觉就咬上去了。作者解答:这个办法在文中已经讲过了,可以在指甲上涂上有令人厌恶味道的东西,例如清凉油。②网友求助:我是多重人格分裂的人,但不是精神分裂,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可以比较好地解释,华生的行为主义也可以很好地理顺,其他的如认知主义一概无法有本质地描述。我留恋敦实的男人的身体,留恋丰满的女性的身体,留恋黑色轿车的尾部,这三种东西是我强烈想推进的对象。请分析。多谢。作者解答:多重人格患者通常意识不到自己多重人格分裂,所以你说你是多重人格分裂……另外,不清楚你说的“强烈想推进的对象”中“推进”这个词的具体意思,这个不好分析。 

后记

十八篇《重口味心理学》讲完了,大家来做一回心理医生吧,看你能否对以下病例做出判定和分析。最后我加一条,千万不要对号入座。——姚尧,2012年4月24日诊断室病例 01:我小时候姐姐为了不让我跟她抢鸡肉吃,就骗我说鸡肉不能吃,会变成鸡飞走了。那时我最多上幼儿园吧,就当真了,一直不吃。开始家里也没注意,后来长羽毛的动物我都不吃,汤也不喝,即使是一起做的配菜也不吃,一吃就会吐。我这是心理疾病吗?是哪一种呀?诊断室病例 02:我觉得我妈是偏执型人格障碍,家里每天都不得安宁。她总觉得自己什么都是对的,说她一句她就跳起来跟你吵架,非常小气,敏感,爱嫉妒。她现在帮我带孩子,有些观念不同,她从不听我的,两句话说不好,孩子一扔就走了,要多说两句就开始呼天抢地,我很痛苦。诊断室病例 03:前两年晚上我一个人做作业的时候,脑子里有时会响起一阵冷笑和可怕的追赶声,好像是另一个自己在说话。我这是有多重人格障碍吗?我突然好害怕啊。诊断室病例 04:我有一个很熟的阿姨,儿子 20出头的时候自己去做了“手术”,他妈当时气得耳朵都听不到了。现在“他”以妹妹的身份生活得很好,还收养了一个小女孩。最重要的是“他”还有个青梅竹马一直在身边守护着,很离奇哦。诊断室病例 05:我对所有人都不是很放心,有时候把事情交给别人做,自己总在那儿想靠不靠得住什么的。还有钻牛角尖,一条道走死了也要走。还有,所有人都觉得我是个特骄傲的人,乃至有点傲慢。第一次见我的人,都有背后跟人讲我的眼神特“傲气”,但是我觉得我是个很自卑的人啊,小时候睡觉前总是会想到今天说错了什么话好丢人啊,或者做错了什么事,给人印象不好了,会为了一点小事很难过。现在长大了,就皮实多了,但也会为了小事纠结。想劝自己一件事干过就不要后悔,但总会不由自主去想,总在脑海里还原,挥之不去。有时候有点幻听,总觉得有人叫我。另外我很不喜欢人多的地方。

内容概要

姚尧,女,应用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九型人格中的第五种——观察者。生活在自己的内心城堡中,喜欢站在城堡的窗口观察周围世界,带着出世的心入世。一个能从自己的精神生活中找到巨大乐趣的简单主义者。
同时,也是一个重口味爱好者,看过无数的cult片和恐怖电影。2011年7月在天涯社区『八卦江湖』发帖《图文解析重口味的一千种死法》,10月在『娱乐八卦』发帖《八一八那些离你或近或远的重重重口味心理学》,即成本书。

书籍目录

第一篇:一个肉体能装下几个“灵魂”?——多重人格障碍
多重人格患者,换了“灵魂”后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改变。一项研究表明,37%的病例发生了优势手的改变,一下子就变成了左撇子或右撇子。还有人之前有眼睛斜视的问题,变成另一个人格后这个问题也神奇地消失了。
第二篇:有多少种物体,就会有多少种特殊情结——恋物癖
以后的日子里,只要发发小姐一摘去假发,她在丈夫眼里的吸引力就立刻变为零。没办法,深爱着对方的发发小姐选择了屈服,整晚戴着发套,并且还要时刻关注流行趋势,因为一套假发只在两个或是三个星期内才具魔力。颜色什么的倒无所谓,重要的是头发必须又密又长。
这段婚姻的结果是,此后的 5年时间里,他们有了两个孩子和 72套假发。
第三篇:“害羞的膀胱”——社交恐惧
脸红,颤抖,冒汗,口干,心悸……普通群体中有高达 13.3%的人在一生中会有某种程度的社交恐惧症。有的男性在公共卫生间小便时一定要等到旁边没人,或者到一个单独的小隔间,否则便尿不出来,他们有着“害羞的膀胱”。
第四篇:没来由的怕——稀奇古怪的特定对象恐惧
幽闭空间恐惧症(电梯、地铁),对身体损害的恐惧症(如流血、打针、治牙),动物恐惧症(特别是对狗、蛇、老鼠和昆虫),尖锋恐惧(锋利尖锐的物体,小刀等),切割恐惧(割破,抓破,划伤),男性恐惧(男人,或与男人发生性关系),无限恐惧(无穷大),接触恐惧(身体接触,被触摸),废墟恐惧(废墟)……
第五篇:沙盘里的内心世界——关于焦虑
以我的“泡脚哲学 ”来看,人生来不是“受苦 ”,而是“享苦 ”的……
第六篇:迈不出去的腿——广场恐惧
“我一出门,心就突突跳得厉害,胸口像被大石压住似的喘不上气来,全身也像针扎一样,挠心抓肝刺痛得不行,大股虚汗顺着后脊梁就淌了下来。
真的,我觉得快要不行了。”
第七篇:饕餮——神经性贪食
神经性贪食症患者会因为经常性的呕吐造成唾液腺肥大,使她们有了张大饼子脸!
第八篇:正在消失的身体——神经性厌食
在所有心理障碍中死亡率最高的不是抑郁症,而是看似不起眼的神经性厌食症!
第九篇:危险的凌晨 4∶48——关于自杀
据统计,绝大多数的自杀事件都发生在凌晨 4点 48分,因为人们在这一时刻精神错乱达到极致,是最容易自杀的时刻。
第十篇:我本是男儿身,又不是女娇娥——性别认定障碍
上帝不仅创造了亚当和夏娃,其实还创造了当娃、亚当当和夏娃娃。怎么回事呢?事实上世间存在着 5种性别:亚当(男性)、夏娃(女性)、当娃(雌雄同体)、亚当当(男两性人)、夏娃娃(女两性人)。
第十一篇:困在躯体内的痛苦灵魂——精神分裂(上篇)
“我注视同事的时候,感觉他们的脸是扭曲的。他们的牙齿就像随时会吞食我的獠牙。大部分时间里,我不敢去看其他人,唯恐自己被吞食掉。疾病的折磨从来没有停止过。不管是在清醒的时候,还是在熟睡的时候,我都感觉自己正被吞吃,被魔鬼吞吃。后来我终于捉住了它们,触摸了它们,发现那些家伙竟然是扁的,是一个个平面……”
第十二篇:精神毁灭者——精神分裂(下篇)
除了基因、遗传、养育方式等因素外,孕妇在分娩时的难产和怀孕时的病毒感染也会造成精神分裂症。比如,在分娩的过程中缺氧,大约 3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都曾经历过分娩缺氧;怀孕 6~9个月时是胎儿中枢神经发育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感染病毒的话会使大脑发育受损,可能引起精神疾病。
第十三篇:失控的身体——强迫症
你的大脑中是否总是不受意识控制地涌入一些想法、影像、观念或冲动,并因此感到严重的焦虑或精神紧张?你是否总是觉得自己必须完成某些重复的举动或心理活动,并一遍一遍做个不停?
第十四篇:看不懂的身边人——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会注意到老板面部微小的扭曲,或自己配偶舌头的轻微滑动。正常人谁会注意到这些呢?但是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不仅对这些细节洞若观火,他们还认为这些东西是非常有研究价值的,值得花精力去解开这些线索,弄清他人背后的真正意图。
第十五篇:梦之安魂曲——物质成瘾
很多酒精成瘾者解释说,自己酗酒的原因是来自生活中的烦恼和种种困难,然而这只不过是一种遁词。实际上,酒精成瘾者自己也不清楚酗酒的原因。他们能做的只有盲目和无助地被一种可怕的力量所驱使,用酒精来进行自我毁灭。用酗酒的痛苦掩盖另一种痛苦,就像自然界中,有些倒霉的野兽误食了毒药或被火烧伤,因而不顾一切地冲入海中淹死,为逃避一种死亡却招致了另一种死亡一样。
第十六篇:大蜀黍和小正太的那些事——恋童癖
家长们还是多多关心留意孩子的状态吧,宝宝在受到性侵犯后害怕责备,常常不会告诉父母,但是身体却会说话,如:睡眠变得不好,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爱发脾气或者身体上有特殊的伤痕等等,还有一些只有你们之间才熟悉的微妙的东西发生了变化……
第十七篇:来,给你瞧瞧!——露阴癖
早期的研究表明,大多数的露阴癖者是非常害羞、温顺、不成熟的男性,但是最近的调查要推翻这种说法,没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他们有任何特定的性格或者特别的家庭背景,只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露阴癖者是性压抑,或者婚姻不幸福。有研究表明他们中的一部分是阳痿,露阴是他们性满足的唯一方式。
第十八篇:重口味心理学之特别篇——梦的解析
一位女士说,她小时候经常梦见上帝的头上戴着一顶纸质的三角帽子。如果在没有做梦者提供帮助的情况下,你会如何解析这个梦呢?

编辑推荐

《重口味心理学》编辑推荐:不看小清新,就看重口味。电影有cult片和恐怖片,心理学有重口味!重口味是生活方式,是发泄,也是寄托,是所有人的潜在欲望。想要重口味,就看《重口味心理学》吧,这是心理学的最后一块隐私了!9月15《快乐大本营》推荐,综艺天后谢娜卧室收藏之书,教你看穿身边人的所有秘密和怪癖!

作者简介

《重口味心理学》内容简介:你的身边是否有些人看起来怪怪的?是不是总有一种事物让你没来由地害怕?你的大脑是否经常不受意识控制地涌入一些想法、影像或冲动?你身边是否有些人会突然性情大变,几乎变成了另一个人?你听说过有的男性有着“害羞的膀胱”吗?他们在公共卫生间小便时一定要等到旁边没人,或者到一个单独的小隔间,否则便尿不出来。
《重口味心理学》是心理学的最后一块隐秘,幽默另类、通俗易懂地讲述了各种重口味心理现象,如多重人格障碍、特定精神分裂、恋童癖、恋物癖、露阴癖、性欲倒错、特定对象恐惧症等,配有大量生动真实的案例,并附作者独到的分析,教你如何一眼看穿身边人的所有秘密和怪癖。

海报:

图书封面


 重口味心理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22条)

  •     散到可以的行文方式一些基本的概念解释的异常毛躁基本的结构是,幽默,糟糕的类比,仓促而牵强的解释,然后匆匆忙忙进入下一章。干货太少,不过既然是休闲类读物,洪水滔滔是正常的,但是还是失望。寓教于乐也说不上,笑话很冷,一本设计成一口气读完的书,我中间因为无聊和没有槽点停了不下5次。两次直接读的睡着。感觉作者是一个可爱的女孩子,写的也算是有诚意。也许很多人喜欢,但是不符合我的胃口,给一个两星。一般来说不写书评,为什么在这里喷纯粹是因为分数一般但是书评都很好,觉得很奇怪。恩,就这样,飘走。
  •     开始看这本书,是被其中多重人格的病例吸引的。抱着猎奇的心理继续看下去,发现这本书也就剩下猎奇了。书里举了不少精神病的病例,试图阐述各种精神病的表现形式,也通过使用大家都熟悉的人物名(比如说三国、水浒的人物名)作为病患名来让读者产生更多的代入感。但是我想说的是,心理学还是一门严肃的科学,我期待的心理学著作是深入浅出的。比如说,真实的案例,而不是虚构的故事。具备深入的病理的剖析,以及背后科学理论对其的支撑。这本书里基本上病理的剖析还停留在主观臆断上,或者说作者写作的随意性让人觉得像是主观臆断,缺乏客观证据。其次作者提到了一些心理学的派别和论点,比如佛洛伊德等,但都是轻描淡写,感觉理论基础相当不扎实。最后的总结就是,不是一本严肃的心理学书,作者积累不够。充其量是一本博人眼球的书,所以也难怪能成为畅销书。
  •     昨天买的书,今天就读完了。之前就有买心理学方面的书的想法,看到这本书没多想就买了。其实书中所涉及的大部分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离我们还是比较远的,所以不必那么担心,而且不要傻到看到自己符合书中的一些条件就认为自己有这些心理问题,你还差得远呢。但是了解这些心理问题有助于防止自己无意识的恶化,比如我就有一些轻微的社交恐惧症,比如在宿舍打电话感觉不自在,说话会很含糊一定要到外面接电话,而且平时很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怕打扰到别人,但是这些并没有给我的生活带来困扰,但是自己完全可以不必要那么在意。书中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我们总是在宽容别人,但是也要学会宽容自己。接下来还会买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因为我感觉自己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我平常经常处于比较平和的状态,但是和我女朋友在一起的时候经常会特别愤怒生气,为一点小事也能吵架,特别受不了她挂我电话,每次都气得想摔手机,希望 能通过看书缓解自己的这种不稳定的情绪,改善和女朋友的关系。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你的身边是否有些人看起来怪怪的?   是不是总有一种事物让你没来由地害怕?   你的大脑是否经常不受意识控制地涌入一些想法、影像或冲动?   你身边是否有些人会突然性情大变,几乎变成了另一个人?   你听说过有的男性有着“害羞的膀胱”吗?他们在公共卫生间小便时一定要等到旁边没人,或者到一个单独的小隔间,否则便尿不出来”这只是本书所要讲述内容的冰山一角。。。重口味心理学,谢娜追捧的案头书,心理学最后一块隐私,教你一眼看穿身边人的秘密和怪癖。。。
  •     首先书的质量不错,内容上来说,讲了好多古怪行为,就是通常所说的重口味的一些行为的解释。语言幽默,引用好多电影,导致我想看好多关于心理学的电影了。哈哈。。。看完了这本书,觉得原来不能理解的一些怪像,现在可以从心理层面理解了。
  •     #每周一书#《重口味心理学》读完重口味后,对心理学更想深入了解,每种情绪,每种事情的看法,其实都可以发现和看出1个人的心理情况,1人的性格。最近听了几期巨婴,看了重口味后突然人变得平静了许多,看淡了一些事物。一切从自律平和开始
  •     言简意赅,把很多平时在影视上看到的一些心理疾病问题解释得很通俗,比较好理解,深入浅出。语言也活泼生动,令我比较印象深刻的就是解释酗酒,吸大麻和吃可卡因的比较那里,估计下次如果我见到了,就知道他们吃了什么了233333
  •     确实很多漏洞 然而不妨碍看点不那么常见的所谓重口味
  •     还好吧,不过精神病和心理学没啥大关系吧
  •     好吧,承认自己是冲着名字就买下书的那类人。然后做好一切心理准备翻开了这本书。在研究重口味在何处的同时,慢慢被书的内容引领进了心理学这个领域。一口气就看了三章。嗯,作者的写法很喜欢。
  •     作为入门书籍还是不错的,不过想了解更深层次的知识就不够了~
  •     写得这么幼稚也行??!!
  •     故事都很有趣 不管真假 我很喜欢那个能看见别人头顶圈圈颜色的技能 这样我就能马上知道你喜不喜欢我啦 也很想获得不睡觉的技能 这样我一定有多一倍的时间玩啦哈哈哈
  •     扯
  •     太无聊了可
  •     其实还挺好看的,口味一点也不重,题目是哗众取宠。有点简单,普及性读物。就是有时候叙述方式有点烦。
  •     姚尧《重口味心理学》谢娜追捧的案头书,心理学最后一块隐私,教你一眼看穿身边人的秘密和怪癖。2014年重磅新书《宅腐控心理学》,国内首部绝对颠覆。这本书真不错!作者姚尧不是大师级的心理学家,但她有一点非常可爱的品质是什么呢?就像纳兰性德的那句诗,“人生若只如初见”,她保持着一种对心理学的新鲜感,刺激、兴奋,充满好奇,她的书就是在跟大家分享这种感觉!类似的,读谷园的“中国式励志”系列书也有这个感觉,他不是国学大师,但对经典保持一种新鲜感,保持着思考与发现的乐趣,所以他的书就能带给我们很多感染和共鸣,《吃透曾国藩》和《人生四书》都有这种感觉。言归正传,姚尧的这本《重口味心理学》本身就是一个心理学的成功实验,她抓住了人们对精神病理的好奇心。我注意到,网友们最为推崇的很多好莱坞大片都是心理学方面的,同样也是我很喜欢的,她在这本书里也经常引用的,比如美丽心灵,搏击俱乐部,致命ID,等等。她很会讲故事,这些故事都很诡异动人,啊不行了,又来事了,写不了了,有时间给我看看吧,也分裂了,哈哈。。。。。。。。。。。。姚尧,女,应用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九型人格中的第五种——观察者。生活在自己的内心城堡中,喜欢站在城堡的窗口观察周围世界,带着出世的心入世。一个能从自己的精神生活中找到巨大乐趣的简单主义者。
      同时,也是一个重口味爱好者,看过无数的cult片和恐怖电影。2011年7月在天涯社区『八卦江湖』发帖《图文解析重口味的一千种死法》,10月在『娱乐八卦』发帖《八一八那些离你或近或远的重重重口味心理学》,即成本书。《重口味心理学》内容简介:你的身边是否有些人看起来怪怪的?是不是总有一种事物让你没来由地害怕?你的大脑是否经常不受意识控制地涌入一些想法、影像或冲动?你身边是否有些人会突然性情大变,几乎变成了另一个人?你听说过有的男性有着“害羞的膀胱”吗?他们在公共卫生间小便时一定要等到旁边没人,或者到一个单独的小隔间,否则便尿不出来。
    《重口味心理学》是心理学的最后一块隐秘,幽默另类、通俗易懂地讲述了各种重口味心理现象,如多重人格障碍、特定精神分裂、恋童癖、恋物癖、露阴癖、性欲倒错、特定对象恐惧症等,配有大量生动真实的案例,并附作者独到的分析,教你如何一眼看穿身边人的所有秘密和怪癖。第一篇:一个肉体能装下几个“灵魂”?——多重人格障碍
    多重人格患者,换了“灵魂”后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改变。一项研究表明,37%的病例发生了优势手的改变,一下子就变成了左撇子或右撇子。还有人之前有眼睛斜视的问题,变成另一个人格后这个问题也神奇地消失了。
    第二篇:有多少种物体,就会有多少种特殊情结——恋物癖
    以后的日子里,只要发发小姐一摘去假发,她在丈夫眼里的吸引力就立刻变为零。没办法,深爱着对方的发发小姐选择了屈服,整晚戴着发套,并且还要时刻关注流行趋势,因为一套假发只在两个或是三个星期内才具魔力。颜色什么的倒无所谓,重要的是头发必须又密又长。
    这段婚姻的结果是,此后的 5年时间里,他们有了两个孩子和 72套假发。
    第三篇:“害羞的膀胱”——社交恐惧
    脸红,颤抖,冒汗,口干,心悸……普通群体中有高达 13.3%的人在一生中会有某种程度的社交恐惧症。有的男性在公共卫生间小便时一定要等到旁边没人,或者到一个单独的小隔间,否则便尿不出来,他们有着“害羞的膀胱”。
    第四篇:没来由的怕——稀奇古怪的特定对象恐惧
    幽闭空间恐惧症(电梯、地铁),对身体损害的恐惧症(如流血、打针、治牙),动物恐惧症(特别是对狗、蛇、老鼠和昆虫),尖锋恐惧(锋利尖锐的物体,小刀等),切割恐惧(割破,抓破,划伤),男性恐惧(男人,或与男人发生性关系),无限恐惧(无穷大),接触恐惧(身体接触,被触摸),废墟恐惧(废墟)……
    第五篇:沙盘里的内心世界——关于焦虑
    以我的“泡脚哲学 ”来看,人生来不是“受苦 ”,而是“享苦 ”的……
    第六篇:迈不出去的腿——广场恐惧
    “我一出门,心就突突跳得厉害,胸口像被大石压住似的喘不上气来,全身也像针扎一样,挠心抓肝刺痛得不行,大股虚汗顺着后脊梁就淌了下来。
    真的,我觉得快要不行了。”
    第七篇:饕餮——神经性贪食
    神经性贪食症患者会因为经常性的呕吐造成唾液腺肥大,使她们有了张大饼子脸!
    第八篇:正在消失的身体——神经性厌食
    在所有心理障碍中死亡率最高的不是抑郁症,而是看似不起眼的神经性厌食症!
    第九篇:危险的凌晨 4∶48——关于自杀
    据统计,绝大多数的自杀事件都发生在凌晨 4点 48分,因为人们在这一时刻精神错乱达到极致,是最容易自杀的时刻。
    第十篇:我本是男儿身,又不是女娇娥——性别认定障碍
    上帝不仅创造了亚当和夏娃,其实还创造了当娃、亚当当和夏娃娃。怎么回事呢?事实上世间存在着 5种性别:亚当(男性)、夏娃(女性)、当娃(雌雄同体)、亚当当(男两性人)、夏娃娃(女两性人)。
    第十一篇:困在躯体内的痛苦灵魂——精神分裂(上篇)
    “我注视同事的时候,感觉他们的脸是扭曲的。他们的牙齿就像随时会吞食我的獠牙。大部分时间里,我不敢去看其他人,唯恐自己被吞食掉。疾病的折磨从来没有停止过。不管是在清醒的时候,还是在熟睡的时候,我都感觉自己正被吞吃,被魔鬼吞吃。后来我终于捉住了它们,触摸了它们,发现那些家伙竟然是扁的,是一个个平面……”
    第十二篇:精神毁灭者——精神分裂(下篇)
    除了基因、遗传、养育方式等因素外,孕妇在分娩时的难产和怀孕时的病毒感染也会造成精神分裂症。比如,在分娩的过程中缺氧,大约
    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都曾经历过分娩缺氧;怀孕 6~9个月时是胎儿中枢神经发育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感染病毒的话会使大脑发育受损,可能引起精神疾病。
    第十三篇:失控的身体——强迫症
    你的大脑中是否总是不受意识控制地涌入一些想法、影像、观念或冲动,并因此感到严重的焦虑或精神紧张?你是否总是觉得自己必须完成某些重复的举动或心理活动,并一遍一遍做个不停?
    第十四篇:看不懂的身边人——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会注意到老板面部微小的扭曲,或自己配偶舌头的轻微滑动。正常人谁会注意到这些呢?但是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不仅对这些细节洞若观火,他们还认为这些东西是非常有研究价值的,值得花精力去解开这些线索,弄清他人背后的真正意图。
    第十五篇:梦之安魂曲——物质成瘾
    很多酒精成瘾者解释说,自己酗酒的原因是来自生活中的烦恼和种种困难,然而这只不过是一种遁词。实际上,酒精成瘾者自己也不清楚酗酒的原因。他们能做的只有盲目和无助地被一种可怕的力量所驱使,用酒精来进行自我毁灭。用酗酒的痛苦掩盖另一种痛苦,就像自然界中,有些倒霉的野兽误食了毒药或被火烧伤,因而不顾一切地冲入海中淹死,为逃避一种死亡却招致了另一种死亡一样。
    第十六篇:大蜀黍和小正太的那些事——恋童癖
    家长们还是多多关心留意孩子的状态吧,宝宝在受到性侵犯后害怕责备,常常不会告诉父母,但是身体却会说话,如:睡眠变得不好,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爱发脾气或者身体上有特殊的伤痕等等,还有一些只有你们之间才熟悉的微妙的东西发生了变化……
    第十七篇:来,给你瞧瞧!——露阴癖
    早期的研究表明,大多数的露阴癖者是非常害羞、温顺、不成熟的男
  •     较浅
  •     从网上抄抄小故事就可以出书了
  •     这本书让人自觉地与咪蒙的《历史就是重口味》联系起来,根据文人相轻,同性文人尤其相轻的原理,在一开始大啖了几口这两本入口即化的书籍之后,我不禁开始寻思这作者的性别来,而且自觉地往“male”方向找例证,所以在看到第22页最后一句“你说我一个大老爷们儿看到自己心爱的女人正常bo起了……”时,我不禁吁出长长一口气,说:“原来果真是男的!”但是人家作者可冤啦,我怎么就偏偏跳过了书的封里的简介:“姚尧,女女女女女……”咪蒙就更不用说了,这个只有猫猫和breast才会用到的“咪”字,即使有那学识那人脉,让我上哪儿找她是男儿身的证据啊!然后在得知我的意图破产之后,我就干脆下意识地屏蔽对作者性别的注意,或者说把作者当作是一个“无性人”了。医生医生,我是不是有点什么心理障碍啊?看书时非得崇洋媚外,即便看国内的,也只认为爷们的作品才能俘虏我?我是不是自小被我家那搬是弄非的妈妈给性别角色刻板印象了呢?……坐等回复耶~
      
       其实,撇掉了羡慕嫉妒恨的情愫,当得知我们女同胞们涌现出如此优秀的重口味派的时候,心里应该是欣慰的。用女儿家的语言去述说文化,既是重塑,又是颠覆。真正将history变成“herstory”,将psychologist,变成“psychologert”(这词儿是我原创的!你看男性意识形态的渗透多隐晦啊!),我们还任重而道远呢~不过,咪蒙和姚尧,两女学识是够了,但这种重口味就代表了女性语言,还待商榷。正如本书所说,腐女的产生是由于对两性关系的渴望同时又觉得羞涩,因而投射到BL关系上,那么,这种重口味的语言会不会也只是因为在男人化的文化范式中,因找不到悬崖下的落脚点而暴露出的癫狂?《历史就是重口味》尤其让我有这种感觉,而这本《重口味心理学》则好一点,可读性与理论性相结合,但引用案例时,却有点刻意的耸人听闻,让人感觉作者有点抽离了自己,失却了对读者的关怀。
      
       这本书应该是“变态心理学”的通俗性读物,行文流畅,案例充分(这对于心理学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对于入门者也是大饱眼福),思路非常清晰,在介绍重口味概念的同时不忘进行心理学基础知识的普及。思路清晰,丝丝入扣,能及时解决在阅读过程中涌现的问题。
      
       不过有一个地方我认为未必妥,第258页至第259页,举了一个例子:“让一个1岁的小男孩将一篮樱桃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另一个孩子,……第二天早晨,这个小男孩说:‘我梦见我已经吃完了樱桃’。”首先,表征的出现要到1.5~2岁,也就是说,梦也是在1岁后期才出现;另外,1岁的孩子语言表达绝对不可能有这么好,孩子在1.5~2岁的时候才刚开始说“电报句”,而这已经是一个复杂句了。所以从这个端倪上,我怀疑很多的例证未必是可靠的。
      
       不过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很可口的书,值得一看吧。
  •     “怎样证明你不是神经病”--标题党
  •     你的身边是否有些人看起来怪怪的?
      是不是总有一种事物让你没来由地害怕?
      你的大脑是否经常不受意识控制地涌入一些想法、影像或冲动?
      你身边是否有些人会突然性情大变,几乎变成了另一个人?
      你听说过有的男性有着“害羞的膀胱”吗?他们在公共卫生间小便时一定要等到旁边没人,或者到一个单独的小隔间,否则便尿不出来。
      本书是心理学的最后一块隐秘,幽默另类、通俗易懂地讲述了各种重口味心理现象,如多重人格障碍、特定精神分裂、恋童癖、恋物癖、露阴癖、性欲倒错、特定对象恐惧症等,配有大量生动真实的案例,并附作者独到的分析,教你如何一眼看穿身边人的所有秘密和怪癖。
  •     乏善可陈。系统学过心理学之后发觉的这书实在是太空了,连入门级都算不上了,不知道当时为什么那么多人推荐还买了,就当厕所读物吧。看来书架上的书倒是要换一批了。
  •     口味心理学:谢娜追捧的案头书,心理学最后一块隐私,教你一眼看穿身边人的秘密和怪癖。很好哦
  •     17年读的第二本书吧,之前的呼兰河因为要还了也是看着没意思就没看下去。因为对心理学很感兴趣,所以选了一本入门级的,几年前在快乐大本营看到谢娜在读的书。整整三月都在努力的看完这本书,很基础,容易理解,对我这样的新手来说很好接受,思维导图会写一份在纸上。
  •     呵呵呵呵呵,一副猎奇于心理学,取悦于猎奇者的德性,厕所读物,一星不谢。
  •     别浪费时间
  •     重口味倒谈不上,倒是举例足够充足,例子足够形象。看书的时候让我想起了很多同类型的电影啊剧集啊还有书,不过阅读的兴趣倒是一直都很浓。作者的文笔很幽默浅显,如果作为心理学入门读物,完全可以考虑下的。
  •     谢娜追捧的案头书,心理学最后一块隐私,教你一眼看穿身边人的秘密和怪癖。同一系列图书《欲望心理学》《盲目心理学》《怪异性格心理学》《自我疗愈心理学》……
  •     没想到评分这么低,看了一下大多都是说内容太过浅显,逻辑有些混乱。但作为我读的第一本心理学的书籍,我认为作为科普读物,已经足够了。
  •     哈哈哈……很喜欢这本书啊……本来就对心理学很感兴趣……平时看书看电影有很重口味……所以……这本书相当对我的胃口哈……作者对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和术语的解释都很简洁……语言也很幽默诙谐……很喜欢哈……相较一些比较正统的心理学书……这本……很有意思……很好理解哈……喜欢的童鞋就买吧……
  •     你的身边是否有些人看起来怪怪的?   是不是总有一种事物让你没来由地害怕?   你的大脑是否经常不受意识控制地涌入一些想法、影像或冲动?   你身边是否有些人会突然性情大变,几乎变成了另一个人?   你听说过有的男性有着“害羞的膀胱”吗?他们在公共卫生间小便时一定要等到旁边没人,或者到一个单独的小隔间,否则便尿不出来。   本书是心理学的最后一块隐秘,幽默另类、通俗易懂地讲述了各种重口味心理现象,如多重人格障碍、特定精神分裂、恋童癖、恋物癖、露阴癖、性欲倒错、特定对象恐惧症等,配有大量生动真实的案例,并附作者独到的分析,教你如何一眼看穿身边人的所有秘密和怪癖。
  •     还真是有点重口味呀,我现在都看了将近一半了。不得不说里面的内容确实重口味,但也吸引人。我也是一个对心理学感兴趣的人,当初是因为谢娜才决定买来看看。
  •     我之所以会喜欢心理学,百分之百是源于钟爱TVB警匪剧。第一次听说多重人格这个词是在《陀枪师姐》,杀手的身体里有好几个不同的人格,在人格转换时,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可以从懦弱变得强大,可以从善良变得暴力;第一次听说自杀还有特别时间是在《谈判专家》,学警们上课时有学到凌晨5点左右人们的意志最消沉混乱,也是自杀最容易发生的时刻,必须特别当心;至于性别认定障碍那就太多了,很多剧里都有所表现。有的是因爱生恨,利用自身特殊形象进行伪装去杀人,有的是为爱牺牲,用生命去保护自己生命中的致爱;还有著名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被绑架者因为同情绑架者且得到了绑架者的照顾而选择在有机会逃生的情况下也不逃跑,并帮助绑架者一起对抗警察等等。看警匪剧看得多了,自然会对其中心理学的相关分析感兴趣,比警察早一些分析出谁是罪犯是我看警匪剧的最大乐趣。

    其实从心理学的层面上来看,我们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有一种或几种精神问题,只是口味比较轻,自己给自己找了点儿小麻烦,没危害到其他人而已。比如从事财务等细致工作的人大都会有轻微的强迫症,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里做特定的事都必须检查上好几遍才能放心,而且别人还不能说,一问又要重新检查一次;比如医生、护士天天接触病菌,他们之中有轻微洁癖的人就比较多,什么都喜欢彻底消毒,什么都喜欢干干净净。

    而本书所讨论的重口味心理学就与以上所述的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有一些的轻微精神问题有着天壤之别了,那些重口味心理应该算是一种精神疾病,它们已经严重到不但危害病者自身的身体和精神健康,更可怕的是,很多时候它们还会让病者在精神疾病的控制下去伤害其他无辜的人。这些重口味心理疾病大多也是我们平时耳熟能详的,比如多重人格障碍、恋物癖、广场恐惧、神经性厌食、精神分裂、强迫症、恋童癖、露阴癖等等。作者在本书中对这些心理疾病运用了丰富的实例进行分析讲述,使我们对这些心理学问题有了比较直观细致的了解,也知道了很多如何减轻和治疗心理疾病的方法和遇到心理疾病者如何从容应对的措施。

    其实这些重口味心理疾病都不是凭空就会得的,我们在知道了这些疾病的根源后,就要尽量在面对特殊事件时努力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让自己不会那么容易成为精神疾病的俘虏,而且对待身边的人也应该尽可能的关心、照顾和帮助,至少从自身来讲不给他人制造精神压力和困扰。对待孩子也要更加耐心,很多心理疾病都是从小受到不同程度的压抑才得的,家长一定要摆正教育孩子的态度,要让孩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     大杂烩
  •     虽说易懂,但作者过分注重通俗,通俗过头味道就容易变了,看了之后没什么重的印象,感觉废话太多了
  •     講的太膚淺,讀得不過癮,讀了三章讀不下去了
  •     老早就想买这两本书了,收到很是开心!稍稍翻看两本书,首先《香蕉哲学》给人感觉很是放松,的确适合睡前阅读,《重口味心理学》内容很充实,比较适合细细阅读。总之,两本书都很喜欢!!!
  •     通俗易懂,读起来比较轻松,门外汉科普一下已经可以对外忽悠了,没什么重口味心理学,就是普通心理问题
  •     重口味心理学。。《欲望心理学》《盲目心理学》《怪异性格心理学》《自我疗愈心理学》
  •     重口味心理学:谢娜追捧的案头书,心理学最后一块隐私,教你一眼看穿身边人的秘密和怪癖。2014年重磅新书《宅腐控心理学》,国
  •     重口味心理学:怎样证明你不是神经病?(教你一眼看穿身边人的所有秘密和怪癖。
  •     感觉作者真的。。。 开头拿致命id说事儿我就觉得。。。嗯 不咋地
  •     谢娜追捧的案头书,心理学最后一块隐私,教你一眼看穿身边人的秘密和怪癖
  •     语言生动,叙事有趣,适合不想看太深奥的心理学的年轻人看!但是,书本第一页写的那些重口味现象显然更吸引人,不过内容没有提及真是可惜
  •     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让历史成为人人可读的有趣故事,中里巴人的《求医不如求己》让中医成为人可践行的保健必修,而姚尧的《重口味心理学》也让那些颇具重口味的心理学揭开一层神秘面纱,让人明白“原来做一个神经病”也很难。

    我们县城靠近医院有一条路,路的两侧摆满了算卦的小摊子,每次经过时我总要慨叹下算名人的经济头脑和选址之科学。最近几天我看到又多了一个牌子,而且比别人的都要大一些,上面写着四个大字——“心理咨询”。原来,心理学也可以与算命相提并论的。仔细想想确实如此,所谓“算命”其实不过就是算“心理”,人的命就是心理的病。

    姚尧是天涯八卦的热门发帖人,而我则是每天不去八卦就感到不舒服的看帖人,而《重口味心理学》就是其《八一八那些离你或近或远的重重重口味心理学》的纸制品,或许有增删,我没去考证。

    现在爱好“重口味”的读者是越来越多啦,我也是其中之一。本书的重口味包括如下几种:“多重人格障碍”、“恋物癖”、“性别认定障碍”、“精神分裂”、“物质成瘾”还有“恋童癖”和“露阴癖”等等。瞧瞧这些,确实够重口味吧?而且其中一些我们甚至亲眼见过,因受刺激过大所以至今难以忘怀?!其实你奔着“重口味”三字而来,就说明你的心理也有那么一点儿窥私,当然如果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是不能称之为“癖”的——姚尧教导我们,一般人是没资格用这个字的!

    《重口味心理学》不愧是网络上走下来的实体书,姚尧作为一个资深且备受涯友欢迎的挖坑者是非常懂得适当互动的。其文风幽默风趣,有来有往,浅入深出地讲解一个个晦涩心理学名词。为了让效果达到最好,甚至不惜请出史上有名的一百单八将来进行客串表演,名人就是不一样,其演技自然是好的没话说!让人在欣赏之余,轻松愉快地了解到了各种“癖”的具体表现和炼成方式。不过,在真正面对读者提问的时候,姚尧还是非常具有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风范的,回答客观而冷静,甚至一反作品的调侃,而是严肃而严谨的姿态。

    总之,这是一部可供闲暇阅读的非常轻松可爱的心理学读物,微笑之余还能了解多种重口味心理学,一石两鸟,一箭双雕!
  •     列举的事例分析得很到位。重口味心理学对人们日常行为中的“怪癖和秘密”进行了整理和归类,并通过具体案例来生动展现出来,让读者找到问题的源头,再通过心理学的角度加以分析,试图帮助读者消除心理障碍。因此,你可以把它看成一本治愈系读物,也可以把它当成一本角度比较刁钻的冷门心理学教材。 读完之后,脑海里总是可以浮现书中的症状与生活点滴印证着。现代生活中,我们都是病态的,太多压力,太多束缚,太多传统,压的我们无法生活,我们开始扭曲,开始精神分裂,渐渐呈现病态。无论是阳性的精神分裂 抑或阴性的精神分裂 我们总可以在自己身上察觉到,我想,是生活点滴,它在影射着我们的病态。
  •     我觉得自己对心理学很感兴趣,但实际上这是我完整看完的第一本关于心理学的书。作者语言轻松有趣,浅显易懂。喜欢了!
  •     《重口味》这本书基本上是已最通俗的语言像读者介绍常见,或者常人最好奇的各种心理问题。书本身没有太多的深入探讨,也不要指望看了这本书就能对心理疾病有多少了解。大致是对心理疾病的各种科普。闲来无聊读读还是很有趣的,书中的东西也不必深究,毕竟作者也只是初涉心理学。个人感觉来说,读这本书总有个错觉,就是作者是写个自己看的,很多描述总觉得像是硬茬进来的。很好的一点是,作者在书中引用了很多有心理学疾病的电影的例子,有空可以把这些电影找来看看,再慢慢对照还是不错的~~
  •     口味确实很重,生活中未必就能用到,但是确实激起了我对心理学的兴趣。作为心理学的书,很生动,很通俗。
  •     之前同事就有买过这本书,也推荐我看,但一直没有太大兴趣。最近因为迷上心理学方面的书和电影,所以决定买来看看。看完之后让我在之前看电影时留下的很多疑问都得到了解答。书的前半部分相对轻松有趣,讲了一些生活中的怪癖和重口味症状。后半部分则是讲了一些更真实更社会性的心理疾病。与其说这是一本心理学的科普读物,不如说它是更有趣更易懂的心理学教科书。让我们更能理解自己,也更能理解他人。
  •     纯粹当猎奇读物
  •     作为外行,看看挺好的,趣味性还可以。虽然严谨性可能还欠缺。
  •     不错,以前一直以为自己人格分裂或者有抑郁症,看完觉得一身轻松,找到平衡感,比太多深陷痛苦的人来说,我还是小巫见大巫了。
  •     了解点心理学不错,但是有点矫情,不够吸引人,没有怪诞心理学好看。
  •     不看小清新,就看重口味。 电影有cult片和恐怖片,心理学有重口味!
    重口味是生活方式,是发泄,也是寄托,是所有人的潜在欲望。
    想要重口味,就看《重口味心理学》吧,这是心理学的最后一块隐私了!
  •     重口味心理学:谢娜追捧的案头书,心理学最后一块隐私,教你一眼看穿身边人的秘密和怪癖。很好哦,看了第一章讲了双重人格......
  •     后半部分...完全不想看
  •     有意思。浅浅的了解了点弗洛伊德。
  •     学心理咨询时课外读物,对书本所学增加了一些案例经验,但里面有些知识体系有一些出入。
  •     一般吧,比较容易懂,但是很多没解释清楚
  •     一般。
  •     妹妹背着洋娃娃/走到花园去看花/娃娃哭了叫妈妈/树上的小鸟在笑哈哈/娃娃啊娃娃为什么哭呢/是不是想起了妈妈的话/娃娃啊娃娃不要再哭啦/有什么心事就对我说吧
      
      后面的我就省略了,因为现在大家都知道暗黑版的《妹妹背着洋娃娃》是一名有才的网友编造出来的,但是每当听到阿牛那轻快的歌声,我还是忍不住汗毛直立。实在是毁童年啊,如果那个暗黑版的曲子唱给小朋友听,不知道要引发多少噩梦,影响多久的人生。
      
      近期发生的云南晋宁少年连环失踪案引起不小的震动,在此背景下看本书,更多了几分现实意义,本来以为变态杀人狂都是舶来品,是资本主义腐朽的产物,现在看来,其实人性的阴暗面是不分种族阶级皆会产生和存在的,在这点上看,众生平等还真不虚妄,希望在该案侦破之后能有心理学家对案犯做个详细的心理分析和记录,再与本书做对比性阅读。
      
      书中刃刃讨论了很多我们常见的或者说耳熟能详的心理障碍,例如各种类型的恐惧症、强迫症、厌食症、暴露癖、人格障碍等,有的问题是比较严重的,例如精神分裂、恋童癖等等,另一些则是普通人或多或少都具有的一些心理问题,例如恋物癖(藏书癖可以纳入此列,买了三千五百双鞋子的马科斯夫人则当之无愧是代言人)、强迫症(最常见的强迫症应该是洁癖,例如我就是洗完手一定要立刻抹上手霜否则就坐立不安感觉手上的皮肤都绷紧了,脾气一下子变得很暴躁)等等。很多严重的心理疾病一开始都没有明显的表征,有的人一辈子都会处于轻微的心理问题阶段,基本不会影响正常生活,但是有些不幸的人,由于各种诱因使心理问题爆发出来,变得越来越严重,最终演变成精神疾病,导致不可控的悲剧性事件的发生。
      
      心理问题乃至心理疾病都不是天上掉下的林妹妹,就算是遗传那也可以追溯家族病史了,所以我觉得用原罪说来解释都是不靠谱的,刃刃在每个病例里也分析了这些心理疾病的成因,绝大多数的心理问题来源都和童年的经历有关,有些病例中病人虽然完全不记得童年时发生的事情,但是这些童年的心理创伤会像背阴处的藤蔓一样无声无息地滋养壮大,甚至使受害者变成施害者,尤其令人叹息的是,遭受到性侵害或者虐待的孩子,长大之后往往也会使用相同的手段去残害孩子,这难道就是逃脱不了的循环怪圈么。
      
      从古至今,儿童的成长环境可以说实在很恶劣,除了可以明显被发现的身体的伤害,儿童们的成长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很多隐性的因素往往被人们所忽略。对于儿童心理成因的研究,对于西方来说也不过是近百年来的事情,而真正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更是近五十年来的事情,对于我国,则更是要晚很多。所以我们小时候还被老一辈的人用各种鬼故事进行恐吓,然后电视电影又没有分级制度,小时候被《聊斋》的片头和《黑太阳731》里的热水里剥人皮吓个半死,至今铭记,要不是我皮糙肉厚神经大条,没准儿也成为港式cult大片《维多利亚壹号》的女主角一样的彪悍人物了。
      
      而欧美的孩子们就更悲惨一些,每天睡前都要被惊吓一次,像尼尔·盖曼、斯蒂芬·金等大神级人物就从不讳言睡前读物对他们的影响,著名的童谣集《鹅妈妈童谣》有很多出名的段子,例如大家耳熟能详《伦敦大桥垮下来》、《玛丽有只小绵羊》,更有后世的许多文学作品从中汲取营养,例如《杀死一只知更鸟》、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捕鼠器》、《黑麦奇案》等。但是仔细读来,鹅妈妈的童谣让人有种颤栗的惊悚感,血腥意味弥漫在那些看似天真可爱的语句中,例如:
      
      《妈妈杀了我》(在中世纪孩子被父母杀死甚至饥荒之时拿来充饥都是屡见不鲜的)
      
      妈妈杀了我,
      爸爸吃了我,
      兄弟姐妹坐在餐桌底下,
      拣起我的骨头,
      埋在冰冷的石墓里。
      
      《里兹·波顿》(这是一个真实存在的案件,1893年美国的麻萨诸塞州,32岁的里兹·波顿在家中拿起斧头杀害了自己的父亲和继母,手段残忍。)
      
      里兹·波顿拿起斧头
      打了她爸爸四十下
      当她看见自己所做的一切
      她又打了她妈妈四十一下
      
      其实在中世纪,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儿童都是早熟的,无论是暴力还是性离他们都很近,他们自懂事开始一直是被当做成人对待的(所以被判个死刑什么的都是家常便饭),所以鹅妈妈童谣里的很多歌谣其实都是现实社会的写照,当时的社会也真是……够乱的,所以什么连环杀手之类的也是层出不穷。现在孩童之所以能将青春期延长,不得不感谢日渐发达理智的社会。
      
      读毕本书,也许你从开始的轻松愉悦陷入到思考中去,也许你会考虑如何对自己加强控制,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更好地享受生活而不是无限放大自己的缺憾和社会的阴暗面。而你也许会意识到,如果想让更多的人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除了在目前要尽可能营造开放宽容的环境来对待有心理问题的人,还要考虑如何让下一代避免伤害,要保护他们,更要教会他们如何保护自己的能力,更要避免他们的精神世界在一早就变得重口味。(不过,我们可能会因此损失几个文学界的大神级人物,额,还真是两难啊)。
      
      PS 姚尧这本书千呼万唤始出来,原先在天涯追帖子的众人都是引颈期盼甚久了,还是叫她刃刃更亲切一些吧,刃刃讲故事,举重若轻事例穿插得当,学术性强但是妙趣横生,比科学松鼠会的文章读起来更好玩儿一些,尤其是因为刃刃身处大连的缘故,看到她讲大菜市啥的就充满了亲切感啊有木有!
  •     我要坦诚我的想法,我很喜欢这本心理学的普及读本。吸引我的还有“重口味”。也许是因为人的心理这个东西真的很奇怪。我想起一些很现象。我印象中就是有个男人跑到女生的宿舍去偷晾晒的内衣,被抓住了。这算是丑事吧。他为什么要这么干?不知道这样干很丑吗?还有看过一个电视里吧,是一个少爷是备受宠爱,但他的家人不经意间发现,少爷偷偷的穿上了全套女人的衣服。一个男人爱穿女人的衣服,这算心理异常吧?再比如,是某位名人吧,猥亵儿童。这算声名扫地吧。还有同性恋,你说看着像妖怪吧。还有,有成年人猥亵未成年少女,这算禽兽吧。有些心理现象不是像禁止就禁止得了的。为什么会有这样千奇百怪的事情?翻了下目录:多重人格障碍、恋物癖、神经性厌食症、性别认定障碍……多么值得去了解的内容啊。上面提到的心理疾病不是一句神经病就可以解决的,并且,有这些心理疾病的人不是一个两个。每听到一个异常的事情,总是感到惋惜,怎么会这样呢?所以,这本书的内容固然重口味,为“正人君子”或者说“非礼勿视”之人所不屑,但客观存在的心里现象毕竟需要我们承认他们的存在。正如,李银河认为要承认同性恋行为一样,事实上,一些国家对同性恋歧视减少,允许Ta 们结婚。这算是社会的进步,文明的进步吧。

    作为普及读本,写作成功与否有一个判断标准就是是否通俗易懂,是否深入浅出。我认为,这本书做到了这点。我想,这个要归功于本书是作者在天涯上的网帖整理而成,在写作过程中,作者为了吸引网友读者,必须写的生动活泼,语言有趣,内容好懂。在写作的过程中,作者在很大程度上考虑了,怎样讲解网友读者更好懂,更有互动的语气。作者为我们介绍的这些怪癖,都通过具体的例子来揭示怪癖之所在。并对容易混淆的心理疾病做出比较。

    相信在你的周围甚至是你自己,可能也有一些怪癖。比如,有些《非诚勿扰》的嘉宾就介绍自己说有些强迫症,比如洁癖,非要将卫生间搞得干干净净,还有的说,同事到他家去玩,走后,他就会清晰同事们坐过的沙发。当然,这个并不严重影响生活。还有一些重口味的心理问题确实严重干扰生活甚至危害他人,了解一下,是比较好的。毕竟,人的社会,多一点心理知识,能更好的知己知彼。
  •     作为本科应用心理学的学生来说,这本书真的是太臭了。
  •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小秘密,重口味心理学,让你明白自己与他人!
  •     重口味心理学:谢娜追捧的案头书,心理学最后一块隐私,教你一眼看穿身边人的秘密和怪癖。2014年重磅新书《宅腐控心理学》,国...
  •     娜姐的推荐很不错,这本心理学的书很通俗易懂,能真实解决日常的心理学问题。对多种多样的心理问题进行了系统详实的介绍。也有很多的实例及解决方式,将理论与现实良好的结合,很有实际意义。很有特点的一本心理学通俗书籍,我们的生活需要重口味,需要心理学,需要解决我们的深层内在心理问题。以最通俗的语言向读者介绍常见或常人最好奇的各种心理问题。书并不深。是对心理疾病的科普。另外,作者在书中引用大量心理电影的例子。
  •     谢娜追捧的案头书,心理学最后一块隐私,教你一眼看穿身边人的秘密和怪癖。但是看完之后还是有点现代的感觉,重口味的感觉,主要是生活的调节啦,不一定说要求是什么太多的书,太丰富的知识,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开心就好。
  •     这本书跟我之前看过的一本《天灾在左,疯子在右》很像,不过这本书的语言更通俗一点,文字也不会深涩难懂。看了这本书才发现原来生活之中,重口味的的确确是存在的。我以前对于心理学就很感到兴趣,这本书也介绍了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总之,重口味是有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也兼备,是一本好书。我看了一天就看完了,之前经常梦见的一些现象,真的分析得蛮有道理的。呵呵。书的质量也不错,经常在当当买书。非常好。
  •     第一次写书评的时候居然有了落笔满是矛盾的感觉。因为这是一本我在重重好评当中仍然坚持打了两颗星但是却会推荐给周围的小伙伴的书。只有两颗星,是意在评价我自己的阅读体验,之所以会推荐,是因为我由衷认为这是一本能够在变态心理学的知识门槛前起到一个初步的入门作用的科普读物。
      因此,不得不感叹一下,遇到一本书是需要时机的,然后再矫情一把,瞬间慕容四少和尹静琬附体,对这本书深情说一句,“我遇见你,是这样迟。”迟到了,已经不是读它的好时机,从一开始就有了觉得不够劲儿的遗憾。
      之所以觉得这本书对变态心理学的一些基本问题讨论得还不够深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各种我们看来重口味的心理现象,甚至是已经确诊为精神疾病的案例,都是正常的心理现象,因为人脑以及人的精神世界是如此的复杂,只是这样的现象在人群中分布比例很低,在某一个维度上偏执到了极端,与通常的认知不符,才显得如此独特且呈现出病态。但若是以“重口味”一言以蔽之,则有种揭不开非正常这层面纱的感觉,硬生生地隔离出来一个名叫“重口味”的地带,仿佛里面是正常人应该敬而远之的地方,仿佛我们只能通过单向玻璃来观察了。容我用这样一种吹毛求疵的方式来形容阅读过程中的这种不亲近感吧。
      2.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远不是万能的,虽然它们是无处不在的。采用条件反射相关概念对这些非常规心理现象进行解释,是一个浅显明了的路径,但却不是最精确的。
      3.对变态心理学的生物学机制探讨太少,是制约这本书把问题进一步讲清楚的一个重要因素。至少我现在认为,对心理学问题的观察和解释,不往上追溯生物机制或者病理机制的话,则会造成理解的瓶颈,这也是使得科学严谨的心理学陷入一堆伪心理学解释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4.既然是像讲段子与说书,语言上的插科打诨使得这本书变得有趣易读,相应的代价便是单位容量内信息量的不足。当然,这一点仅限于我自己的阅读感受,无论如何,对这本书流畅而认真讲案例讲故事的布局表示肯定。这也是我乐意将它推荐给小伙伴作为科普读物的原因,因为它平易近人,且并非全然食之无味。
      
      关于变态心理学这个话题,结合本书内容,我有话要说。
      1.关于遗传因素和生物学因素的重要性。遗传因素的重要自不必说,因此我认为本书的一个亮点就是在“性别认同障碍”一章对双生子实验的介绍,这是一种相当重要的心理学实验范式,也是心理学具有其科学严谨性的一个证明。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为什么生物学因素是重要的,那便是,为什么精神分裂症多发于青年时期?具有家族病史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相当的比例?因此,对于心理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探究其易感人群的特点,是相当有必要的。
      2.一切都可以追溯到童年,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这样的时间上向上回溯的方法,虽不是理解问题的终极手段,但却是分析问题的一个强有力的信息来源。想起来曾经做的关于“童年经历以及父母教养方式对自信水平的影响”这样一个访谈作业,我的两个被试走了两个极端:一个是拥有极其阳光和健康的童年,她在谈起自己小时候的事情和父母的时候,眼睛里都在笑,后来我在录入访谈记录的时候,不自觉地嘴角都带有了笑意,这种深刻的影响让我极其难忘;而另一个则带给我了更加深刻的震撼,他伴随着父母的争吵以及在家中父母之间地位不平等和由争吵演变成的赤裸裸的暴力长大,这些都像是一道一道深深的伤痕,我在录入访谈记录的时候,甚至觉得自己引导别人将伤疤再次显露,是如此的残忍,那青年的男子疑惑和叹息的声音,那提及现状和未来时带有倦怠的声音,和那随之而来的如果童年能再来一次的无奈,像深深的阴霾笼罩在我的心上。不管是在正常的范围内,还是病理的情境下,童年经历甚至是小到0-1岁的时候的依恋关系的发展,都是今后心理发展的伏笔。不要忘了,小孩还在娘胎里、在羊水里静静蜷缩着的时候,其实就可以分辨并记起生母的声音了呢,还不会说话不会走路的小孩,就能具有对人的表情、意图判断的能力了呢。
      3.心理治疗,离我们并不远。在这里,推荐一部美剧《人人都爱雷蒙德》,其编剧和心理顾问绝对是业界良心,是可以作为心理治疗的初级教学范例拿出来展示的。提高在心理学方面的科学素养,不妨从初步的对自己的心理治疗开始,比如对强迫心理的治疗,对某些不愿提及的囧事的创伤心理的治疗等等。
      
      最后,借机说下伪心理学这件事。
      为什么心理学的伪学说是最多的?次之的还有进化论,如果逼格更高,甚至还能听到一些关于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伪学说。作为对比,可曾听说过什么伪化学么?
      原因很简单,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和实验方法远不被大众所了解,所以这些不能轻而易举给出确凿实验证据的学科领域,因为围绕它们瞎掰的门槛太低,所以人人都能讲出来自以为正确的道理一二,只要自己在一个自洽的逻辑体系内提出看似说得通的观点,然后其中流传甚广的,就被当做了心理学的知识。关于相对论的讨论也是如此,因此,导致伪学说的原因在于:
      1.没有实验研究的概念,人们用旧的知识去企图解释新的现象,过低的解释门槛使得总有一些说法听上去道理讲得一套一套,毫无违和感。
      2.统计上的规律≠相关≠因果。这是伪学说产生的基本逻辑问题,归根结底是不正确的归因,误用一个现象去解释另一个现象了。
      关于伪学说,对待它们的态度真真是“认真你就输了”。比如星座心理学,大家茶余饭后有个谈资图一乐就好,虽然我在这里大张旗鼓反对伪心理学,但是还是会和姑娘们聚在一起八卦的时候谈论星座,且一脸认真执着地说,“我是XX星座一生黑”。但是如果认了真,日常相处甚至是择偶的时候都偏执地对某个或者某些星座敬而远之毫不留情的话,那岂不是因噎废食了。有些玩笑话,说说而已,认真你就输了。
      
      最后的最后,强调一下,这本书确实起到了科普的作用,帮助我们跟伪心理学分手,因此也是功德一件了。
  •     入门心理学幼儿版科普读物
  •     多多少少伴有一些专业的词在解说。就写得有些白话。所谓重口味心理学。其实也就是精神病上的一些和大家常见的一些综合在一起。其实这些都是可以理解都是可以被接受的,他就在我们常见的生活里。【估计作者写这本书也是这个意思吧。希望大家不要用异样眼光,而是去接纳】
  •     本书是心理学的最后一块隐秘,幽默另类、通俗易懂地讲述了各种重口味心理现象,如多重人格障碍、特定精神分裂、恋童癖、恋物癖、露阴癖、性欲倒错、特定对象恐惧症等,配有大量生动真实的案例,并附作者独到的分析,教你如何一眼看穿身边人的所有秘密和怪癖。
  •     简单的科普了一些常见的心理疾病,还不错
  •     无聊的时候看看
  •     想要重口味,就看《重口味心理学》吧,这是心理学的最后一块隐私了!
  •     这本重口味心理学很不错,适合不喜欢长篇理论的人读。
  •     作为了解读读还行
  •     在当当网买书都是做活动时购入的,希望当当网多办点活动,能多点优惠,我才能多多的入手我喜欢的书。这本重口味心理学虽然是国内的作者写的,但是一点也不逊色与怪诞心理学,欲望心理学这几本很相似的读物,当然我这几本也有买也有看完才会这么说的啊哈哈。内容真的很有趣,不过很好奇怎么现在书也有明星代言呢哈哈
  •     2017.21 真的很重口味~文字略混乱,整体有趣多于实用,我自己都不确定自己是不是患有某种精神类疾病了,第二本,第三本缓缓~~
  •     看到一半有点看不下去 期待不同 不明白 作者一本书变换了几种写作类型是为何 有对话 假定小剧场什么的 感觉不够严谨 还有点无聊
  •     重口味心理学:谢娜追捧的案头书,心理学最后一块隐私,教你一眼看穿身边人的秘密和怪癖。2014年重磅新书《宅腐控心理学》,国.
  •     《重口味心理学》展示的心理疾病的类型自称“重口味”,其实这些疾病都源于生活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可能大多数人都知道,但大多数人都没有细致认识,或者不愿正确面对,这本书倒是给了一些启示,不指望大伙集体冲向精神病院或是心理诊所,但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对于帮助认识自己还是比较有益的。
  •     特别有意思,希望把整套《欲望心理学》《盲目心理学》买齐,哦,重口味心理学出了第二部了,春节后购买。
  •     这纯属是宣传先行始作俑者,“怎样证明你不是神经病”,就是这句话,让我被这本书吊足了胃口。事实上,这本书里根本就没有我想象的几千道题,做完之后,你是不是“神经病”就一目了然——当然我这个想法也是很吊诡的,如果一个人真的能安心做完几千道题去证明自己不是神经病,那他离神经病还有多远啊?
    有时候,恰恰就是这么一句略带调侃的话语,就给一本学术性的书籍去了学究气多了欢乐的阅读欲望,在我看来《重口味心理学》就是这样的一本书。任何书籍只要打上”心理学“的烙印就想不复杂也很难,没听说过么,人是最复杂的,没有第二。人的心理那就更难捉摸了,姚尧的这本书,源起本来就是天涯上的一个帖子,帖子比较接地气,没有那么多深奥的道理。在这本书里,她还是给我们例举了很多实例,当然心理学的知识不是没有,但是一些轻松的论述甚至能让人笑出声来。
    意识、潜意识,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开始,心理学走过了一个又一个难以逾越的尖峰,可是,回过头来,才发现,还是在意识和潜意识中打转转。姚尧在分析黑人兄弟的多重人格的时候,我想到了我自己,虽非多重人格在头疼之后去扮演暴徒扮演圣者,但是小的时候,是不是当自己感觉无助感觉愤怒的时候幻想过自己成为一个很强大的人,把那些让自己委屈的人狠狠惩罚?每个人的心底都隐藏着另一个人,也许我们能看的见她,也许终其一生和她无缘相见。超我会压制着本我,让自我不得见。每一个天使的心中还是会有一个狡黠的小魔鬼的,所以,你说”’重口味“?谁不”重口味“啊,我就不相信这个世界上哪怕就是有一个道德上的超人,从未愤怒从未不满从未有负面情绪,如果真有,我倒觉得这才是真的精神病呢。人都需要宣泄,当你跟着姚尧去体会下”重口味“的患者的时候,从某一个侧面,也是充满了理解和同情的。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心理疾病,最终,还是会回到原点,看清楚未被释放的潜意识。
    每章最后都有一些作者解答网友问题的互动,其实大家都一样,再在别人眼中多么幸福的人,或许都曾经被心理上的痼疾所困扰。抑郁的时候,还是宣泄吧,做梦也好骂人也好哭泣也好,难不成,你就”重口味“一把,只要能将负面的情绪都宣泄出去,每天不还是个美丽的艳阳天嘛,千万别所有的东西都积压在自己的潜意识里,那样,您不得神经病谁得啊?
  •     买来只是想看看自己到底是不是个神经病
  •     重口味心理学:谢娜追捧的案头书,心理学最后一块隐私,教你一眼看穿身边人的秘密和怪癖。2014年重磅新书《宅腐控心理学》,国内首部绝对颠覆
  •     非常基础
  •     补。当年读得滋滋有味,尤其是谈到弗洛伊德的时候。
  •     前面一点还挺好看的,整本书好像猜测、大概的成分更多,好吧,我看不懂
  •     读了之后发现自己还是很正常的,书中有些真是重口味的,作者用幽默诙谐的语气,讲述了心理学的种种案例,让理论不再难懂。从中也发现了生活的痕迹,顿时感觉自己学识渊博了呢。
  •     阅读过程是,没意思,翻啊翻,有点意思,最后又觉得无聊了。
  •     之前在朋友那儿看见了一本盗版的重口味心理学,看了一分钟,就爱上这本书了,于是马上在当当上买一本正版的,正版的书到了,于是迫不及待的再看一遍,恩,比我同学的盗版版面清晰,也没有错别字,而且,也重了很多呢!书的内容更不消说,真是有趣又易懂,轻松的就让我知道了好多好多真正的心理学知识,绝对推荐大家都看看,真正的精神类疾病是什么样的,别咬一下吸管就说自己有强迫症,强迫症什么的,哪有那么简单啊
  •     哗众取宠,不如去看变态心理学
  •     物流是六天。。才到货,也快了。拿到书还是很高兴。我之所以会喜欢心理学,百分之百是源于钟爱TVB警匪剧。第一次听说多重人格这个词是在《陀枪师姐》,杀手的身体里有好几个不同的人格,在人格转换时,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可以从懦弱变得强大,可以从善良变得暴力;第一次听说自杀还有特别时间是在《谈判专家》,学警们上课时有学到凌晨5点左右人们的意志最消沉混乱,也是自杀最容易发生的时刻,必须特别当心;至于性别认定障碍那就太多了,很多剧里都有所表现。有的是因爱生恨,利用自身特殊形象进行伪装去杀人,有的是为爱牺牲,用生命去保护自己生命中的致爱;还有著名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被绑架者因为同情绑架者且得到了绑架者的照顾而选择在有机会逃生的情况下也不逃跑,并帮助绑架者一起对抗警察等等。看警匪剧看得多了,自然会对其中心理学的相关分析感兴趣,比警察早一些分析出谁是罪犯是我看警匪剧的最大乐趣。
    其实从心理学的层面上来看,我们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有一种或几种精神问题,只是口味比较轻,自己给自己找了点儿小麻烦,没危害到其他人而已。比如从事财务等细致工作的人大都会有轻微的强迫症,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里做特定的事都必须检查上好几遍才能放心,而且别人还不能说,一问又要重新检查一次;比如医生、护士天天接触病菌,他们之中有轻微洁癖的人就比较多,什么都喜欢彻底消毒,什么都喜欢干干净净。
    而本书所讨论的重口味心理学就与以上所述的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有一些的轻微精神问题有着天壤之别了,那些重口味心理应该算是一种精神疾病,它们已经严重到不但危害病者自身的身体和精神健康,更可怕的是,很多时候它们还会让病者在精神疾病的控制下去伤害其他无辜的人。这些重口味心理疾病大多也是我们平时耳熟能详的,比如多重人格障碍、恋物癖、广场恐惧、神经性厌食、精神分裂、强迫症、恋童癖、露阴癖等等。作者在本书中对这些心理疾病运用了丰富的实例进行分析讲述,使我们对这些心理学问题有了比较直观细致的了解,也知道了很多如何减轻和治疗心理疾病的方法和遇到心理疾病者如何从容应对的措施。
    其实这些重口味心理疾病都不是凭空就会得的,我们在知道了这些疾病的根源后,就要尽量在面对特殊事件时努力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让自己不会那么容易成为精神疾病的俘虏,而且对待身边的人也应该尽可能的关心、照顾和帮助,至少从自身来讲不给他人制造精神压力和困扰。对待孩子也要更加耐心,很多心理疾病都是从小受到不同程度的压抑才得的,家长一定要摆正教育孩子的态度,要让孩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     重口味心理学:谢娜追捧的案头书,心理学最后一块隐私,教你一眼看穿身边人的秘密和怪癖
  •     通俗易懂的介绍了一些心理学怪癖,比较有意思的书,让人能读下去。
  •     之前只是对重口味这几个字感兴趣,买来后,发现内容很不错,虽然其中有些案例是稍稍重口了一点,但整体很好,让我对心理学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对心理学有了探索的欲望,所以现在开始看枯燥的心理学教材了,尽管枯燥,但里面蕴含很多有意思的东西。
  •     谢娜追捧的案头书,心理学最后一块隐私,教你一眼看穿身边人的秘密和怪癖。真的好看!!
  •     深入浅出,寓教于乐,作为入门读物不错
  •     我有病
  •     猎奇看的,讲得比较浅,看完无感。专业人士肯定不会看,非专业的看了好像也没有更多有用的
  •     做为一本消遣类型的心理学读物,此书很好的找到了消遣休闲和专业知识的契合点。使人闲暇读起来轻松又能学到相当专业的知识。其语言风趣又不失严谨,是一本很好的休闲读物。当然,以我的观点看来,里面的内容并不怎么“重口味”,当然,也可能是我口味太重的缘故~总之,对心理学感兴趣的非心理专业的读者,我推荐这本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