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楚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0
ISBN:9787506052924
作者:陈禹安
页数:302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要知道,这样亵玩掌控楚国的第一人,风险也是很大的。如果楚平王不为所动,费无忌的脑袋就要搬家。 到底是什么样的心理能量推动费无忌去这样冒险一搏呢? 说白了,费无忌曾经有过一次成功忽悠楚平王的重大经历。 原来,在楚国边上,有两个小诸侯国陈国和蔡国。楚国在前一任国君楚灵王当政时,吞并了这两个小国(楚灵王偏爱细腰美女,“楚王好细腰,一国皆饿死”,说的就是他)。楚灵王随后封大将穿封成为陈公、弟弟公子弃疾为蔡公(所谓的三楚,说法之一就是指楚国本土加上陈蔡二地)。原蔡国大夫归生之子朝吴因此侍奉公子弃疾。朝吴心怀故国,朝思暮想要复国。他趁楚灵王远征徐国,滞留不归之际,挑动蔡公弃疾叛乱。弃疾遂继位为王,这就是楚平王。楚平王得位之后,应朝吴之请,寻访陈蔡两国国君后裔,恢复了两家的封国,分别为陈惠公和蔡平公。当然,这两个小国,仍然是楚国的属国。这件事为楚平王赢得了很好的名声。 后来,蔡平公立嫡子朱为世子,但其庶子东国觊觎继承权,想要取而代之。东国知道费无忌正是楚平王跟前的大红人,于是私下里用厚礼贿赂费无忌。等到蔡平公死后,费无忌就假传楚平王的命令,让蔡国人将世子朱驱逐出境,改立东国为君。 费无忌插手这件事,真可以说是利令智昏。他不过是一个佞臣,竟敢假传楚平王之命,干涉属国国君的废立之事,一旦泄露,必然是死无葬身之地! 当楚平王后来得知蔡国人将原世子朱驱逐出境之事,并就此询问费无忌时,费无忌一开始以为大祸临头了,慌乱中捏造了一个并不太充分的理由,说:“朱将要背叛楚国,所以蔡国人对其不满,这才将其驱逐。”

前言

老调重弹说历史    以今人的身份再说历史,本身就是件老调重弹的事情。现今坊间有关历史的书又再热兴,其间鱼龙混杂,不乏精心编纂之作,也不乏粗制滥造之作。有些书言之凿凿地说自己绝非戏说,而是取材于史实,百分百地还原了真实的历史。令我疑惑的是,历史有可能百分百真实吗?    即以治史者最可依赖的正史而言,后世的专家学者也有不同意见。比如,史学大家吕思勉在谈到三国时代的官渡之战时,就几乎把《三国志》的说法全部推翻。他甚至说:“《三国志》上所说的兵谋,大都是靠不住的。”    为什么连史书都靠不住呢?    第一个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历代的统治者出于为自己粉饰美化的需要,不可避免地会利用自己的权力对史书的编撰施加影响,甚至明一目张胆地加以篡改。这样的例子不可胜数,对历史稍有了解者均知晓一二,故而不再赘举实例。    第二个原因则是修史者个人的价值取向及情感偏好的影响。人总是不能做到百分百客观的,修史者又焉能置身事外、独善其身?    比如,史家鼻祖司马迁在修撰《史记》时,就将项羽列入本纪,且次序排在汉高祖刘邦之前。而本纪是专为帝王而设。项羽并未一统天下而称帝,严格来说,是不能列入本纪的。这是因为司马迁彼时正对汉武帝刘彻心怀不满,却又无处宣泄,只好借此浇心中块垒。司马迁还把孔子列入专为诸侯所设的世家之中,而孔子又何尝身列诸侯?只不过是司马迁个人对其推行礼义十分景仰罢了。    又比如,司马光在主持编撰《资治通鉴》时也有其明显的个人倾向。他抑曹扬刘,一些有利于曹操,或不利于刘备的史料,就被删去。可见修史者的个人好恶对于史实的可信度也颇有影响。    其他诸如年月迁延、资料散失,也可能影响史书的真实性。    所以,我们处在千年之后,遥究先人往事,实在是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真实的。这是我的第一点看法。    当然,这一个看法却不等于说,我们尽可在历史的真实性上放松要求,甚至是应需而取,随意诠释。    但尽管我们坚持认真负责的高标准严要求,也还是会在诠释历史上犯以上两个错误,从而不自觉地更加偏离历史真实。这普遍存在于在坊间诸多谈古说史的书中。    首先,是忽略了历史人物本身在历史进程及其生命历程中的发展变化,总是以一个标签式的定义来涵盖、推理其整个一生的言行举止。    比如,易中天在《品三国》中论及孙权的心理时就犯了这样的错误。鲁肃投奔孙权后,为他分析天下形势时说,“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将军应该“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伺机“建号帝王以图天下”。但孙权反应冷淡,说,我只能“尽力一方”,你讲的那些话“非所及也”。二十二年后,孙权称帝,又再提起这个话头说,当初鲁子敬就想到了今天,真可谓是“明于事势”了。    易先生由此评论道:“可见‘非所及也’是言不由衷,‘明于事势’才是心里话。”我认为不是这样的。二十二年前,孙权初立,曹操势大,能否保住父兄基业尚是未知之数。孙权何敢觊觎天下?所以,“非所及也”应该是心里话。而二十二年后,时移世易,孙权本人也在多年的斗争生涯中走向成熟,而天下的形势时机也已经发生变化,孙权也就有底气和雄心来称帝了。但这并不等于说他早在二十二年前就想称帝了。    我们亦可再来看看曹操的心路演变过程。就算曹操真的是一个逆篡之人,他也不是从一开始就有逆篡之心的。我在《心理曹操》(“心理三国三部曲”之三)中专门分析过这一段。曹操最初的梦想不过是死的时候能够在墓碑上刻着“汉故征西大将军曹侯之墓”。他何尝想过有一天风云际会,他能够官至大汉丞相,成为汉朝的实际掌控者,并最终在儿子曹丕手中实现代汉而立呢?    其次,是忽略了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大背景,而全部以今日之道德标准、社会规范来加以理解。殊不知,即便某一概念在年月流转后依然存在,但其内涵却早已随着时代的推演而流变。这样的理解,只能是误解。    比如,《说春秋》一书中说到伍子胥逃亡途中幸得一位渔丈人相救。伍子胥提醒他不要泄露自己的行藏,渔丈人立即覆舟自杀,以杜子胥之疑。作者以为这绝不可信。故而在其笔下,渔丈人不过是假装自杀,待伍子胥走后,又再现身。作者还评论道:“……于情于理,老渔夫都没有为一个陌生人自杀的理由。从技术角度来说,一个老渔夫投水自尽恐怕不是一件容易完成的事情。所以,老渔夫只是担心伍子胥杀人灭口,因此做了一个自杀现场保护自己而已。”这样的观点实在是因为没有真正理解春秋时代的大背景以及这个大背景下的人们的社会认知束缚(或局限)所导致的。    我们暂且先不就此展开详细论述,而是转而看一下新渡户稻造所著的《武士道》这本书。《武士道》里写道:“武士重诺,这诺并不写在纸上,而是口头承诺。倘若写了契约来保证诺的实行,那么不啻对武士身份的侮辱。”实际上,日本武士道的这种精神,不过是我们的春秋遗风罢了。伍子胥之所以要嘱托渔丈人,多少是对他有些不放心。而渔丈人觉察到了这微妙的怀疑,觉得不被信任真是一种巨大的侮辱。与这种侮辱相比,性命又值得什么呢?所以,渔丈人要自杀以明自己之高洁,亦以坚子胥之信任。这才是符合时代背景的历史真相。至于渔丈人对待生命的态度,也正好反映了春秋时代人们的生死观。这也正是“心理吴越”全书所要重点铺叙分析的,在这里就不赘言了。    总之,上述文字可要之如下:    1.立足今天,回望历史,我们不能苛求历史是百分百真实的。    2.诠释历史,必须考虑到历史人物本身的成长演变过程。    3.诠释历史,必须考虑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以及当时社会曲主流准则。    以上三点,和历史本身一样,其实也早已是众人耳熟能详的“老调”了。之所以我要在这里“重弹”一下,就是因为,尽管此乃“老调”,但后来的说史者还是会不可避免地忘乎所以,连名家巨子也难以幸免(例子前已详述)。为了避免自己也重蹈覆辙,特在此一一列明,以作为我写作这套“心理吴越三部曲”(《鞭楚》、《辱越》、《吞吴》)时的警示。    后两点将作为全书正文的基本标尺。而第一点,在这里要再多哕唆几句。    既然是以心理学为工具来说史,大家的第一个疑问就是我们此前说过.的历史是不是足够真实(因为确实是不可能百分百真实的)?    我所依据的主要蓝本是明冯梦龙编辑,余图、常功校点的《新列国志》(此书后由清乾隆年间南京文人蔡元放略加润色,订正某些错误,并添加大量评语后,易名《东周列国志》刊行于世)。    《新列国志》显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正史。以这样的一个底本来进行心理说史,是否可靠?这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冯梦龙的《新列国志》是在明余邵鱼《春秋列国志传》的基础上重订和改编的。余邵鱼原著在篇章架构、叙事详略先后、人名地名等方面颇多疏漏。而冯梦龙以《左传》、《国语》、《史记》为主,旁参《孔子家语》、《公羊传》、《谷梁传》、晋史《乘》、楚史《祷杌》、《管子》、《晏子》、《韩非子》、《孙武子》、《燕丹子》、《越绝书》、《吴越春秋》、《吕氏春秋》、《韩诗外传》、刘向《说苑》等经、史、子、集著作(这其中很多部都是唯正史论者言必称的正史),对原书进行了重大修整,并对旧时地名、名物制度等,依《一统志》一一查明。可见冯梦龙的创作态度(或者说是治学态度)是严谨的,从而,《新列国志》是基本符合史实的,也是可以用作心理说史的基础蓝本的。当然,在以冯梦龙的作品为叙述脉络的同时,我也参考了他所参考过的主要书目,并佐以吕思勉的《中国通史》、《秦汉史》,钱穆的《国史大纲》、《秦汉史》以及柏杨的《中国历史年表》等著述,以力求准确。少数莫衷一是的地方,则依符合基本心理规律为标准予以取舍。    行文至此,应该告一段落了。但又想起另一个和历史似乎相关的话题,即《新列国志》和《三国演义》一样,是应该列入演义范畴的。这样的历史演义还有很多部。那么,为什么中国历史上会出现如此之多以戏曲、评书、小说等面目出现的历史演义呢?    事实上,演义正是老百姓所写的史书。    因为,正史的话语权始终是掌握在统治者手中的,民间的草根一族并不能在正史上参与自己的意见。但他们同样会将自己的道德偏好、价值判断投注于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上,这就形成了为数众多的历史演义。而忠奸善恶、抑扬褒贬,正好反映了老百姓的心理认知与抉择。我们的这一部心理说史,以基本符合史实的演义为蓝本,正可以说是共百姓欢与悲,为百姓鼓与呼,又何必去苦苦追寻遥不可及的“百分百真实”呢?

内容概要

  心理说史首创者,心理经管专家,宁波大学兼职教授,曾游历美国、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及地区考察讲学。代表作品有“心理三国三部曲“(《心理关羽》、《心理诸葛》、《心理曹操》)、《心理乔布斯》、、《巧辩不如攻心——三国的说服智慧》、史上最伟大的说服系列之一《向子贡学说服》等二十余部,其中多部作品已被引入港澳台地区出版。
在他看来:“所谓历史,其实是一间巨大的心理实验室,一打开门,看到的却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书籍目录

平王诈媳
01 小人才是大导演
02 “色”字的巨大威力
03 胆子是练出来的
04 好色背后的大秘密
05 偷天换日也寻常
06 一个可怕的“园丁”
07 一道要命的选择题
08 君子并不是傻子
09 甘心当个男“护士”
10 父亲寄来的“迷信”
11 看着陷阱往里跳
子胥出奔
12 给儿子添点麻烦
13 两个“空对空”导弹
14 君子变成白眼狼
15 不求回报的回报
16 头发白了好出关
17 就不告诉你名字
18 名声比生命更重要
19 帅哥迷倒老处女
20 叫声兄弟跟我走
21 梅里三弄断人肠
姬光夺位
22 衣装一件胜千言
23 上了贼车下不来
24 厚颜才是真无敌
25 心病也会害死人
26 比死了爹还难过
27 兄弟不过是件工具
28 爱好是最危险的东西
29 真仁义还是真自私
30 天上掉个“大馅饼”
31 一首歌谣的威力
32 投入是个大陷阱
33 “病人”喜欢帮“病人”
要离刺忌
34 要傍就傍正义之神
35 胆大原来是种病
36 长得丑等于没本事
37 伤害自己等于伤害对手
38 死了也不责怪你
39 死亡才是最好的奖赏
40 来历决定你的忠诚
孙武出山
41 撒了两个弥天大谎
42 一个不够自信的天才
43 只听到自己想听的
44 拿宫女做个试验
45 错把王宫当战场
46 一个剽窃来的创意
47 初生牛犊敢杀人
48 又一个剽窃来的创意
子胥复仇
49 最亲密的人伤你最深
50 一把宝剑的颠沛流离
51 自由与财宝谁为重
52 小人大玩接力赛
53 三个小人演大戏
54 今夜你会不会来
55 乌鸦不见自身黑
56 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57 大难临头我先逃
58 把郢都变成淫都
59 一生中最大的败笔
60 仇恨是个无底洞
心理学精要索引

编辑推荐

《鞭楚》编辑推荐:在陈禹安先生的“心理说史”系列中,由《鞭楚》、《辱越》、《吞吴》组成的“心理吴越三部曲”是其倾注心力最多、解说历史最细致、心理分析最深刻的新作。《鞭楚》以春秋末期的历史为蓝本,以社会心理学为主要工具,对吴越争霸的故事进行深入剖析。春秋战国这段时期,是中国人的价值体系、道德观念得以成型的一个重要基底期。而吴越争霸又是其中最为波澜壮阔、惊心动魄,且极具样本意义的一段历史。纵使历史无情流逝,但人心千古未变,终归有迹可循。作者之所以要创作这个心理说史系列,也无非是想以古鉴今,借历史之名,为世人心中燃一盏灯,使之利用古人的智慧应对现世的生活。

作者简介

《鞭楚》叙述了在佞臣费无忌的“怂恿”下,楚平王诈娶儿媳孟嬴,残害忠良伍奢一家,伍奢次子伍员(伍子胥)逃到吴国后借助公子光(吴王阖闾)的力量坚忍十六年对整个楚国展开报复的故事。费无忌因“过度自信”不断蛊惑楚平王以满足一已私利;楚平王因“男人好色的本性”抢夺儿媳,因“情感距离”而日渐疏远太子建并最终决定杀他;太子建因遭父亲背叛、驱逐产生“反事实思维”而转变心性,由君子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伍子胥因着相貌奇伟(巴特•辛普森效应)而得以在出逃途中得到众人相助,并在漫长的等待中硬起心肠借助吴王阖闾的力量最终使父亲临终前的“自我实现预言”得以实现……各色人等在春秋末期这一独特的文化情境中本色“出演”,他们用生命经历的心灵抉择与命运煎熬,值得我们感同身受,更值得我们引以为镜。

图书封面


 鞭楚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文 | 刘军元本文为《新智囊》约稿,转载请联系作者本人新浪微博:http://weibo.com/31109113一、寻章摘句老雕虫  身为书蠹,家中最珍贵的藏书,就是爷爷在世时候留给自己的一部民国时期上海广益书局出品的《东周列国志》,封底是爷爷的亲笔手书:魂魄恨千秋,公真国才名累士;风云横四塞,我为苍生涕四流。冥冥中的缘分总是不期而至,近日收到收到东方出版社出品,陈禹安老师心理吴越三部曲之一《鞭楚》,记忆的墙仿佛一下子被推开,似是故人来。  如陈禹安老师所说:“我所依据的主要蓝本是明冯梦龙编辑,余图、常功校点的《新列国志》,此书后由清乾隆年间蔡元修订点评,易名《东周列国志》刊行于世。”也就是说,陈老师的这本《鞭楚》,和自己手中的蔡元点评版《东周列国志》师出同门,书归同源。  翻看发黄的旧卷,陈禹安老师的创作源泉便出自于此。从《东周列国志》全书第七十一回:晏平冲二桃杀三士,楚平王娶媳逐世子,到第八十三回:诛芈胜叶公定楚,灭夫差越王称霸。全书一百零八回,此部分短短十三章回,却成就了陈禹安老师的心理吴越三部曲:鞭楚,辱越,吞吴。  突然间想起来上中学的时候所学名句: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年少时对遥远历史的接触总是浅尝辄止,但囫囵吞枣的过程中也逐渐明了:这是一份华夏古老民族的共同记忆。  柴静的新书《看见》发售会上,崔永元讲:我觉得柴静刚才说的好,这可能不光是个人记忆,可能是群体的记忆,甚至有可能成为民族记忆的一部分。实际上《鞭楚》恰恰选中一个最“讨巧”的部分,从人性本真出发,触动我们每个人,每个群体,甚至是全民族的记忆,哪怕只是一点点。  很认同陈禹安老师的观点,如此戏说历史,同时依据的是演义范畴的内容,似乎有些不大“妥当”。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演艺正是老百姓所写的史书,其中的忠奸善恶、抑恶扬善,正好反映了老百姓的心理认知与抉择。  看《鞭楚》,心游万仞,世情纷乱,人心迷惘。现代心理学与古老历史的创新式结构组合,也许正好说明人性心理千年如一。已有的事,将来必有。太阳底下本无新事。这也应了大文豪马克吐温的观点:历史不可以重复,但偶尔押韵。二、当年明月昨日风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当另一个角度解析,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竞相崛起衰亡的过程,同时也是华夏民族空前创造创新力形成的阶段。特别在这个时期,中国人的集体人格指向重构,立公灭私与社会整合需要内外吸收文化酵素,如《鞭楚》中描述的极具样本意义的一段历史,是慢慢渗透进那个时代,继而重组价值观,最终绵延数千年,香火不断。  从这层意义上说,那段历史,那些人,那些事,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祖先,让我们顶礼膜拜。  说到底,这本书终归是本讲故事的书,一如莫言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的讲话:讲故事的人。陈禹安老师很会讲故事,庖丁解牛般剖析和诠释我们心中早已熟悉的人物,一时间,诸多个个性鲜活的形象踊跃而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这份神气和自如来自于心中的“倚天屠龙”,也就是《鞭楚》正文的两把基本标尺:一是诠释历史,必须考虑到历史人物本身的成长演变过程;二是诠释历史,必须考虑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以及当时社会的主流准则。  通观全书,《鞭楚》叙述了在佞臣费无忌的“怂恿”下,楚平王诈娶儿媳孟嬴,残害忠良伍奢一家,伍奢次子伍员(伍子胥)逃到吴国后借助公子光(吴王阖闾)的力量坚忍十 六年对整个楚国展开报复的故事。费无忌因“过度自信”不断蛊惑楚平王以满足一已私利;楚平王因“男人好色本性”抢夺儿媳,因“情感距离”而日渐疏远太子建并最终决定杀他;太子建因遭父亲背叛、驱逐产生“反事实思维”而转变心性,由君子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伍子胥因着相貌奇伟(巴特•辛普森效应)而 得以在出逃途中得到众人相助,并在漫长的等待中硬起心肠借助吴王阖闾的力量最终使父亲临终前的“自我实现预言”得以实现……  网友阿懒讲,伍子胥的故事,值得大书特书, 放在世界史范围来看,也是空前绝后的。 尤其是还和夫差、西施、范蠡、勾践、孙武,放在一起,更牛了。伍子胥是很好的励志故事。 一个手无寸铁、毫无权势的穷人, 如何挑战一个世界超级大国的君主,并最终让其亡国,鞭尸三百。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讲,伍子胥就是中国的基督山伯爵。说得确切些,基督山伯爵应该是法国的伍子胥。  不同于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的体例,《鞭楚》一书在描述和演绎历史的同时,更多加入了对人性本身的反思与总结。如上所说,春秋战国时期,本身就是中国人的价值体系、道德观念得以成型的一个重要基底期。而吴越争霸又是其中最为波澜壮阔、惊心动魄,且极具样本意义的一段历史。其间道德的坚守和唾弃,人性的扭曲与挣扎,承诺与背叛的博弈,忠孝与仁义的抉择,汇成万千情丝,心海狂澜。三、人生自是有情痴  从《鞭楚》一书中,我们更多读到的是价值观点,或另辟蹊径,或反向思考,或正面价值引导,,总结一句话: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攸关风与月。此间种种,不一 一论之,用微博体选其精要,以飨书友。  关于小人:历史往往是由小人推动向前的,小人才是大导演。费无忌私利驱使,个体行为的外部性,蝴蝶效应,不经意间影响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存亡,乃至成为春秋末期的历史拐点。从这一点看,小人真“可贵”,小人就是切糕。  关于美色:楚平王的故事如同现代版《雷雨》,只不过背叛的对象换成了父亲。与其说是费无忌处心积虑,不如说是恰好逢迎。如王石“离婚门”,抛开道义不讲,这倒是印证了人类千百年进化后沉淀固化下来的种种心理机制:女性总是偏好选择有社会地位和较多财富的年长男性,而男性则总是偏好年轻貌美的女性。  关于君子:奋扬的一心赴死,有所为有所不为,忠义抉择,置于死地而后生;伍奢的慷慨就死,明知不可为而为,君为臣纲,赴汤蹈火赴大义。这就是先秦时期的“中国人的精神”。这不是简单的愚钝和精明所能表述清楚的,更多是春秋时代的大背景以及大背景下人们的社会认知束缚(局限)所导致的。  关于巴特.辛普森效应:大多数人认为,那些长相一般的孩子,他们的才干和社交技能都不如那些长得漂亮的同龄人。具体事例就是老父对伍子胥的推崇:状貌奇伟。从这一点来讲,才华和相貌在日后伍子胥的逃亡复仇路上,加分项显然更倾向于后者。永远不要低估外表吸引力。  关于选择性认知:伍子胥的占卜,所谓心诚则灵。实质上是说明人的认知机制中存在着一种选择性的认知,即倾向于看到自己愿意看到的东西,而忽略不愿意看到的东西,导致认知不客观。天意,其实尽是人意,与乱力神怪者无关。  关于自杀:自杀是进化心理学中尚不能完美解释的少数几个命题。实际上,自杀是一种文化行为,如日本武士道,是为了后天的教化而形成的一种主动选择。从这个角度来讲,自杀是文化对基因的为数不多的重大胜利。  关于皮格马利翁效应:伍奢临终前一句话,伍子胥的复仇大计。更多昭示的是希腊神话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期望会让期望成为现实。赏识教育,外部高预期带来的高绩效。这也是七个习惯里面所讲的以终为始,确立目标。  关于楚风:伍子胥父兄为楚平王所杀,对好友申包胥说;“我要复仇覆楚。”申说:“你能覆楚,我就一定能复楚。”伍投吴伐楚,五战陷郢都。掘墓鞭楚平王尸。申包胥立秦庭大哭七日求救,得秦助出兵复国。后秦亡楚,楚南公悲愤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后亡秦的项羽、刘邦皆楚人。  关于互惠效应:东皋公的天人互惠观,人在做天在看,多行善举,必有福报。而这个福报,则不必与来自于直接的受惠者。进一步说,不图回报实质上是贪图另外一种形式的更大回报。  还有更多,如伍子胥的“孝道”说事,“兄弟姐妹”的称谓是打开非血缘者心门的重要密码;再比如“梅里三弄-不情愿卖家策略”;还有公子光的“厚颜效应”:内心十分强大,不动声色地提出无理要求;“权威病毒”,模仿的成败关键在于变通;我最深爱的人伤我最深等等。  古人说,知其然,更要其所以然。非常喜欢陈禹安老师解读故事的方式,确实令人耳目一新。一本好书如一个好友,首先要厚实有料,内容为王;其次要延展有型,纵横捭阖;最后要自然有趣,笑谈人生。实际上,《鞭楚》就属于这样一本色香味俱全的大餐,由远及近,能渐渐感受到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的千般“诱惑”,让人欲罢不能。  《鞭楚》中所写的一幕幕已经成为过去,仿佛是一个个活色生香的心理学实验,不可复盘。历史的门一打开,我们看到的是正在发生的现实。各色人等在春秋末期这一独特文化情境中本色“出演”,他们用生命经历的心灵抉择与命运煎熬,值得我们感同身受,更值得我们引以为鉴。  最后要给陈禹安老师提个“意见”,《鞭楚》的出版颠倒了自己的生物钟,一如当年看《基督山伯爵》的投入与快意,由衷的期待《辱越》、《吞吴》两本及全系列尽早出版,尽管会再次打乱生活,但确实是一个有意义的阅读体验,一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温故而知新,用心理说史,让不朽的人性贯穿始终,这才是终极正道。(作者系组织及人本管理专家,资深职业培训师,独立书评人)

精彩短评 (总计19条)

  •     之前买过陈老师的心理三国系列,这次出新书当然迫不及待,《鞭楚》不仅在春秋战国历史这块补了一课,而且心理学分析历史的方法和乐嘉的性格色彩学很相似,值得弘扬,看得出作者做了大量资料整理,推荐!
  •     历史和心理两门学科的知识都学到了,陈老师的书很棒
  •     故事情节很紧凑,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值得一看
  •     非常喜欢这本书,好级了
  •     前面比较好看,但是后面就很一般了
  •     灰常好。。。。。。。。。。。
  •     书不错,就是还没看
  •     各方面都不错,值得购买。
  •     总体还不错,稍微有点旧。第一次买书,没有评论经验。
  •     隆重的说下,昨晚本来要按时下班的,结果看了#鞭楚#,就错过了家里的饭点.有种当初看#鬼吹灯#系列的感觉。@潘石屹 不看#鞭楚#,被小三了;鸟哥不看#鞭楚#,被style了;政富哥不看#鞭楚#,直12秒了;脖友不看#鞭楚#,被切糕了;@秋叶语录 不看#鞭楚#,被PPT了,@琢磨先生
  •     过去只是在戏剧里,比如:文昭关,看到这部分内容。现在有本书能带着你从头到底走一遍,不错,也算补了课了!
  •     看过之后才买的书,很好!
  •     原来历史只是不同时间的party,古人和今人身上流着相同的血液,同样的dna带来同样的爱恨情仇,同样的纠结决心坚强软弱,作者笔下的文字好神奇,向读者展开人物的内心世界,一览无余爽彻心扉
  •     角度很独特,毕竟伍子胥太过传奇了。但再看后面同序列的书就感觉有些雷同了
  •      从心里学的角度来解读历史,与单纯的讲故事不同,书中分析人物在不同时刻的心里路程细致入微,仿佛历史就在眼前重演,历史中的人物鲜明生动,引人入胜,笔风别具一格。
  •     本书所讲的吴越争霸很是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给人的感觉很震撼,可以让人更深入的了解历史,值得购买
  •     我是一个历史白痴,这本书是闺蜜推荐的,试读了几页发现分析的很到位,很容易理解
  •     陈豫安的心理读史真的很棒,赞赞赞
  •     很好的一本书,写的很深入,使自己更好的去认识历史,不断学习来充实自己!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