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有爱还不够

出版日期:2012-2
作者:克洛德·阿尔莫
页数:197页

内容概要

克洛德•阿尔莫(Claude Halmos),法国当代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儿童问题专家,在诊所和公共领域从事对成人和儿童的服务工作已愈20年,著有《光有爱还不够》《童年重要的一步》《成长》《交谈就是生活》等。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爱的神话及其危害:现状说明
第1章 关于父母之爱的错误观念
爱是永恒存在的
爱总是有益的
被精神分析实践所推翻的错误观念
爱不是永恒存在的
爱并不总是有益的
第2章 父母之爱: 未被鉴别之物
父母之爱与“一般意义上的”爱的区别
第3章 父母—孩子:知道爱意味着什么
第4章 感情借口
对爱的迷信产生的家庭影响
对爱的迷信产生的社会影响
第二部分 儿童: 爱的牺牲品
第1章 爱:从缺失到膨胀
爱的缺失
爱的产生
儿童的新地位
儿童的新形象
爱的膨胀
传统家庭结构的动摇
父亲作用的衰落
“自恋文化”及其影响
一种倒退?
第2章 司法面前的儿童
旧王朝时代
1810年刑法典
“小火箭”监狱
日常生活
1850年8月5日法律
1912年7月22日法律
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未成年人司法: 1945年条例
未成年罪犯的受审过程
第3章 未成年人司法被推翻: 受欺骗的儿童
1945年条例的内在矛盾
司法判例
对1945年条例的否定
佩尔邦法律——未成年人司法的倒退
对镇压的无限眷恋
佩尔邦法的影响
这一切有爱吗?
当人们惩罚孩子、为父母开脱的时候
一部倒错的法律
第三部分 教育: 孩子成长的驱动力
第1章 被当今社会遗忘的角落: 教育
对教育的歪曲认识
镇压式教育的幽灵
“心理成长”
教育: 儿童成长的主要载体
成长游戏的规则
人们对教育准则的恐惧
“心理学”的误区
教育是对孩子与父母的保护
谁能提出准则?
精神分析学能给人们的教诲
讨论的重要性
第2章 弗洛伊德之后的教育及其教育观
唯乐原则
唯实原则
过渡的结果
思维的诞生
教育的作用
第3章 弗朗索瓦兹•多尔多: 婴儿是怎样来到人世间的
成长阶段的跨越
“象征性阉割”
第4章 当治疗与聆听不再合拍
症状是儿童所遇困难的表现
发生了什么事情?谁是怎么想的?谁在承受痛苦?
谁是谁?
治疗的可能性
父母: 精神治疗的有关一方
父母,治疗医师的合作者
父母与孩子承受同样的痛苦
有问题的“心理”工作
非“心理”治疗过程
对治疗方法进行反思
康复……但以怎样的代价?
爱的理论与心理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
新的儿童疾病
结 语
谢 辞
参考书目
附录 父母之爱不能简化为单纯的感情

作者简介

《光有爱还不够》父母之爱不能简化为单纯的感情,没有教育意蕴的爱,不是真正的父母之爱,法国当代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儿童问题专家克洛德•阿尔莫在这本重要的著作中告诉我们:儿童并非“天生”就拥有与其他人共同生活的能力,也无法独自发现人类生活的法则。成长的过程即构建自我的过程,为此需要成人的帮助,而教育正是构建自我的主要支柱。因此,爱孩子决不能只限于舔犊情深。用感情来涵盖父母之爱的观念对孩子、家长乃至整个社会都产生了严重后果。阿尔莫用自己一贯擅长的清晰语言,让所有的父母明白:爱孩子究竟意味着什么?对一名儿童而言什么更重要?儿童最需要什么?


 光有爱还不够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当了妈妈才知道身为家长的不易,有些感慨,不单单是想明白了为什么要孝顺父母,同时想的更多的也在于对孩子的教导上,现在的家庭中独生子女的很多,从而衍生了许多关于溺爱的问题,我们身为家长,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还是做得不够,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觉得很有用,也分享给大家!
  •     这本书对家长的帮助很大。
  •     在网上搜些关于教育孩子的书,就发现了这本书,是这本书的命题吸引了我,用精神分析来看待孩子的问题,这种方式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书到手看了看,觉得很有意思。
    这是本很好的学习教育孩子的书,推荐父母,准父母们看看。
  •     对于父母,最大的幸福莫过于看到孩子幸福,快乐,事业有成。怎么让孩子幸福快乐,又能事业有成呢?是不是光把爱挂在嘴边就行吗?或者把你深怀的爱意全部表达出来就够了?这就完全错了。仅有这种最基本的爱是不够的,父母之爱必须包含教育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光有爱还不够》这本来自法国的书为我们提供了转变“爱”的方式,这一转变不仅带给孩子真正幸福,也是带给父母幸福的“钥匙”。
  •     写得较浅!
  •     作为我们这些出生在70年代的成年人来说,由于时代的原因,小时候很少有机会接受父母们过多地爱护,甚至也很少有机会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对于我们的子女这一辈,说起来真是幸福得多!不仅能得到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和父母的爱,而且还有机会和条件去接受各种各样的教育培训。可是,为什么人们总说现在的孩子一代不如一代了呢?是否我们在教育的问题上过于关注孩子,反而给他们带来了更多地压力呢?看看《光有爱还不够》这本书吧!或许你能从里面找到答案!
  •     挺专业的书,慢慢看,总会有帮助
  •     “没有一个孩子生下来就是全副武装好的。没有一个孩子是带着一个健全的心理结构来到世间的。孩子的成长要靠后天的构建。在这个构建过程中父母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不能把这个作用局限于一个“爱”字上,除非对它进行缩减。这一点其实人人都知道。”可是,当家长们面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自立、男女关系、欲望等问题的时候,根本无所适从。这就是《光有爱还不够》这本书试图与我们探讨的。即使是对孩子抱有无限爱意的父母,如果因自身经历而无法了解孩子需要他们了解的东西,也会给孩子带来痛苦。
  •     “对一个人来说,如果上辈人没有向他进行解释、为他做出榜样,而且自身经历又没有使他意识到这种缺失的话,他就会漂泊不定,悬浮在一个与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无法建立关联、注定处于静止状态的时间中。”这句话说得太对了,我们总说孩子应该这样、应该那样。但是,当真的需要引导他们的时候我们却不知该如何去做。而这种榜样的传承是需要父母从一开始就要意识到的。《光有爱还不够》的作者切入主题,客观地与我们探寻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法学的角度对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爱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     一开始听名字还以为是本讲爱情观的书,看了书才知道是关于父母如何爱孩子的一本书。如果说名字让我在预料之外,那么内容更是让我预料之外,之前看的国内关于亲子的书,都是给人介绍行为,行为产生的结果,而这本书却是从心理层面分析,当我们把自己置于孩子的心理状态时,我们才会眼前一亮,发现我们之前少思考了很多东西。
    你真的明白孩子吗?你真的理解他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吗?
    这本书给我们带来了很新颖的东西。
  •     家长们总是认为,不体罚孩子、给他/她吃好的喝好的、让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就是最大的爱,其实这只是一厢情愿地把父母的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他们并没有真正能够了解什么才是孩子需要的,也不曾真正用心去体会孩子的感受。这样的爱迟早会变成父母与孩子的痛苦之源。
    《光有爱海不够》是一本美国人写的精神分析著作,它从多个视角为我们分析和阐述了爱的重要性和区别。让我们了解由于爱的处理不当,所造成青少年犯罪和自杀所带给家庭与社会的重重困难!
  •     原来很多父母都错了。读过这本书,我才知道——光有爱还不够。真正的父母之爱,是帮助孩子构建自我。
  •     真正的父母之爱,是帮助孩子构建自我。我们要尊重孩子内心的想法
  •     尽管《光有爱还不够》的作者是西方人,他所研究的问题也都是国外孩子遇到的问题展开的。但是,这本书所研讨的话题同样适用于地球上任何国家的孩子与家长。从人类的角度看,人的生命延续是不分国别与教育方式的。对于孩子的爱,我们都有着同样的情绪与感受。但是很多家长都避而不谈,他们的爱有可能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些问题尽管很苦涩,确实我们不得不正面面对的。本书的作者仿佛是一位“医生”,抱着救死扶伤的精神挖掘着“病人”身上的痛处。只有根治了“疾病”,才可能得到健康的身心。
    这本书就是一剂良药,虽然苦口,但是却能治病
  •        对于子女的爱似乎从古至今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几乎所有的人都相信孩子自一出生父母就会对他产生爱,身心这种舔犊之爱都是发自父母内心的。此外,人们还相信这种被认为永远存在的爱对孩子总是有益的。但是上面的观点经过精神分析的鉴定是不准确的,因为爱并不总是永恒存在的,而且也并非总是有益的。这样的观点是不是很惊人?为什么会这样?父母之爱和普通意义上的爱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如果你想了解其中的缘由,请看看《光有爱还不够》这本书吧!它从多个角度,全面地为我们剖析了爱的本源与意义!
  •     《光有爱还不够》的作者从客观的角度,让我们更加理性地看待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我们总听到家长们在说“我就是不明白,我爱孩子,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但到头来却是一场空。”到底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有爱还不够吗?当然,这当然不够!因为他们一直没有搞懂到底要如何去爱孩子!爱不仅仅是一种感情的表达,同样需要方式方法。这本书恰如其分地告诉我们如何去用爱的方式进行教育,教育方法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     帮助孩子建立健康心智
  •     总觉得在三四分之间……为什么我还是没把儿童的利益读掉,因为太厚了咩 TVT
  •     拿来就看了,文章主要说的是光有爱不够,对于孩子还需要教育。这方面,我倒是觉得中国人因为孔老夫子,一般还是有深刻认识的。最终害怕的是我们所看不到的自我的缺陷最终无意中影响并留给孩子,但是哪个孩子又不是这样呢?人的形成,往往带有偶然性。
  •     对于教育的缺失是当今时代越来越出现的问题。这种教育往往是指孩子基本生存能力、社会融入能力的缺失。尽管教育缺失不是我们这个时代才有的产物,但是在这个时代却变得越来越显著。比如:现在独生子女是社会的大多数,很多家庭都是“独苗”,难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父母对孩子集体“溺爱”,这样造成孩子在很多最基本的生活能力上变得很低能。这也是造成未来他们面向社会的时候,无法找到合适的生存位置的主要原因。难道家长们不爱孩子吗?绝对不是,恐怕是他们对于爱的理解和方式的错误才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光有爱还不够》这本书为我们详细分析、认真总结了各种“爱”的教育方式给家庭和孩子所产生的不同结果,人们对于教育模式各式各样的理解与误解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问题。
  •     买回来很快就看完了,很吸引人,对自己教育孩子的观念有所颠覆,比如干家务不能付钱等等,
  •     孩子是自己的历史
  •     极具洞察力,对我教益很大的一本书。
  •     如何爱孩子?只是为人父母的家长必须思考的话题。相信为人父母的,就算再艰辛,付出再对给孩子也是值得的,但是真的这样就是对孩子好吗?爱他就是把最好的东西给他,让他穿好的,吃好的,玩好的。是这样的吗?很多家长都会自以为是的认为这是对的,来自法国的克洛德•阿尔莫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爱,怎样爱孩子才对,家长们不要自以为是了。
  •     还没来得及看,想了解性格方面的知识,就买来看看了。
  •     书不错,做父母的都应该看一看
  •     算得上还可以的启蒙书。但既不够深刻也不够严谨,只能算的上是普通读物,没能给出富有建设性的结构。很多论点都没能给出足以信服的原因就戛然而止了。
  •     光看题目就不错的,家长必备书
  •     总觉的生孩子是最自然的定律,把孩子抚养成人也是很自然的,可是最近孩子跟孩子的沟通总是很不顺利,自己生气,孩子生气,不明白这是为什么?我爱你,还有错了吗?偶然间看到这本《光有爱还不够》,读完,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我们自以为的爱孩子,孩子真的会感觉到吗?我们教育孩子,以为是为他们好,孩子真的可以感觉到吗?社会阅历不同,生活圈子不同的我们慢慢在疏离,我们错了,光有爱是不够的,我们之间怎么沟通?怎么去爱?全新的体会,希望能够给其他的爸爸妈妈们有所帮助,这本书早看到是幸运的!!!
  •     简单了一点,还需要慢慢细读!
  •     内容很不错,正在认真的读,教育孩子真是件非常劳心劳力的漫长工程,需要每位父母认真研究和思考
  •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精神分析学家,本书的作者克洛德•阿尔莫用他的精神分析方法运用到孩子身上,分析孩子的精神状态,把孩子当作一个成人来平等对待,让我们明白孩子真正在想什么,怎么跟孩子沟通,怎么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     什么是父母之爱?在父母的能力范围内,把最好的东西都给子女?不是的,我发现给问题,就是父母只会考虑孩子们的物质需求,而从没有考虑过孩子的精神层面的需求,其实孩子在精神层面的需求更大。父母不可能一辈子都能供给孩子的物质需求,因为毕竟岁月不饶人,但是精神层面的,却可以让孩子受用一辈子。父母之爱的真谛,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完整的、有自我能力的人。这就是《光有爱还不够》要告诉我们的。
  •     这个问题恐怕很好回答:对于孩子而言,最需要的就是——爱。但是,当大人们口口声声说着要给孩子爱的时候,其实往往是在无意识地为了满足自己曾经缺少的爱或是为了重新温习自己小时候曾经千辛万苦才获得的温情。《光有爱还不够》这本书客观甚至尖锐地指出了爱在孩子身上所经历的种种变化,以及父母对于孩子教育的缺失。对于那些爱着孩子,又不知道如何去教育他们的父母而言,这本书是直击心灵的良作!
  •     对于一位妈妈,这是值得看的,这本书不错!
  •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成长需要足够的营养、健康的身体和充分的睡眠。我们父辈的时候很少会考虑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现在的年轻家长们越来越开始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这本书的出现恐怕是他们的福音了。《光有爱还不够》的作者非常客观地反映了西方国家父母在爱孩子的问题上遇到的种种问题,真实地揭示了西方对于儿童教育存在的诸多困难。其中确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     好书,帮助孩子成长,自己也不断成长
  •     另方面,爱就是全部.
    光给钱,不给力,也不是真正的爱!
  •     对孩子光有爱真的不够。每天还得和他斗智斗勇。一不留神就被抓小辫了。
  •     剖析爱的理论著作
  •     好 非常好的书 真的 一定要来学
  •     类似的书看过不少,每一本书都或多或少能给人带来一点感悟。
  •     我们一直都在学习西方的先进教育方式,当然他们的教育方式也不是一尘不变的,他们也在不断的追求探讨新的教育方式,《光有爱还不够》这本书就是他们对新教育方式的诠释。它在心理层面告诉我们该怎么教育孩子,不光光靠爱就够了,你必须要学会为孩子以后的身心健康,成长轨迹作打算。
  •     这样的书,值得细细地阅读,然后去思考,去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     父母,对于孩子的期待无非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自己的儿女无论是还是将来的事业生活都顺顺利利,因此操了一辈子心的父母们把所有的爱心都倾注到了孩子身上,但是问题来了,我们的爱就只是爱就可以了吗?我们的爱只要付出就是对的吗?这本书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正如书名《光有爱还不够》一样,我们给孩子的爱,或许不能给孩子带来真正的幸福,从今天开始,学会爱孩子,相信她们的未来会更茁壮。
  •     书很好,有帮助,值得拥有
  •     这本书非常好看,非常满意您。
  •     一开始是被这个题目所吸引,等书到了才发现内容也是我的大爱。
  •     父母都以为凭着一腔对孩子的爱,就觉得对孩子已经足够了,其实光有爱是不够的,父母必须要掌握爱的方法,爱的方式。只有以孩子将来成长有利的才是真的爱。《光有爱还不够》这本书就是告诉你这个看似浅显的道理,但是作为父母的人却不一定明了的道理。
  •     《光有爱还不够》,顾名思义这本书是为爱而写的。它讲述了父母与孩子、孩子与社会等多个行为关系与精神关系。作者写这本书的侧重点主要是围绕爱所带给家庭、父母、子女的诸多结果,以及对于教育的众多理解与分析。就我看来,这本书写得很深刻,特别是针对司法中关于儿童问题的历史发展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这本书不仅适合那些需要了解如何爱孩子的父母们阅读,同样适用于从事儿童犯罪及儿童犯罪心理学的读者们阅读。
  •     相信在当今社会,大多数父母已经懂得了无条件地爱自己的孩子是多么重要的事情,但是在这本《光有爱还不够》中,我们会醒悟过来,如果一味强调爱的突出作用,那么教育势必被弱化,越来越多的父母已经迷失在没有教育的爱中,他们误以为“爱总是有益的”,其实这是对爱的曲解,是对儿童之爱在历史进程中的一种巨大倒退。

    在历史中,儿童一直没有被当成一个有想法有个人主张的人来对待,而只是被做为“微型成人”而独自成长,孩子被从小受到了虐待与粗暴的对待,而人类一直没有意识到孩子在童年时的重要性,而如今人类开始关注孩子的幼年童年,但是却又走进了另一个怪圈,那就是过分强调爱,而这是一种不健康的爱,是对孩子无益的爱。

    父母总是尽力保护孩子,怕他受到伤害,高调膨胀的爱强调“孩子也是人”,但是作者指出,父母们忘记了,他只一个“构建”中的人,其成长离不开成人的权威作用以及他们的教育准则。人们要么忘记了任何欲望都受到禁忌的约束,都有限度,意即什么都可以想,却并非什么都可以做,要么因害怕孩子受伤害而拒绝对其设限。由于难以听到有利于其成长的教诲,他们将为此付出一生的代价。

    就像我们在网上时常看到的让人气愤的事件,孩子们成功地踏入了高等学府,可是良知反而越来越泯灭,对父母的薄情,对路人的冷漠,对世界的悲观,这些都是因为一直以来孩子得到的爱太多,于是不懂得珍惜不懂得照顾他们不懂得回报他人的现实写照。当孩子们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时,社会舆论与道德准则又开始一边倒地将孩子们想要置于死地,只有微弱的几个声音在抗议,那就是在这样的事件里,孩子的父母应该承担难以推缷的责任。

    在孩子年幼时,要什么给什么,从不肯拒绝孩子,怕孩子受到伤害,给予最大能力的保护,导致孩子误以为社会就是这样,所以当他们学有所成却找不到工作时会一味责怪父母的无能而不是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孩子在外胡作非为时,不加以制止反而觉得那是孩子的天真活泼,而当他踏入社会时,社会却不允许他如此,他就会怨恨社会。爱成为了扭曲的爱,教育越来越淡漠,无数的早教班二课班催促着孩子成长,可是这些知识代替不了孩子人格上的缺失,父母以为这是教育,其实教育的真实意义早已被过多的父母所忽略。

    读这本《光有爱还不够》,不仅悟到许多自己尚未思索过的境地,同时也心情无比沉重。看来在儿童的问题上,不止是我们的国家,这已是全球的社会问题。我们面临的对于儿童的重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认真,但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迷失。所以做为父母,千万不要以为生下孩子就万事大吉,你担负的是前所未有的沉重,如何在迷失的世界里找到自己教育的方向,只有在无数浩如烟海的书籍里,努力寻找那点亮我们人生道路的智慧,多读书,读好书,无论孩子现在是哪个阶段,你都要努力使自己成长,让自己的思想跟得上这个快速前进的时代。
  •     我是一名法律工作者。一开始我只是以一名母亲的身份来看《光有爱还不够》这本书的,但是看到目录的时候,发现作者用大量的篇幅介绍了非成年人犯罪和青少年犯罪等方面的法律问题,不禁渐渐地开始从自身所学专业的角度来阅读这本书了!说实话,这本书写得非常好,它融汇贯通地将心理学、法学、教育学和历史学多个方面的知识结合起来。客观而真实地反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紧密的关系以及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这本书写得很专业,不同于以往那些类似普及读物的通俗易懂的著作,能够让人不断地反思!
  •     学习儿童心理的必收。做父母的也可以适当了解下。
  •     是的,光有爱不够,有时候很多问题需要我们从自身诸多方面能进步和提升自己。。。
  •     当今时代快速发展,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错综复杂。看到电视上的法制节目里介绍各种未成年人盗窃、抢劫、强奸案例的时候,我们都不难从犯罪人的话语中感受到他们的童年不幸或父母的溺爱对他们走上歧途造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什么他们会变成这样呢?是父母的错误还是孩子的错误呢?《光有爱还不够》对于美国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     孩子自杀的新闻,现在也不再少见。或许有些父母们不理解,感慨现在的孩子太脆弱了。但如果他们能够把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感受他们的感受,也许就不会这样说了。父母是要爱孩子,但光有爱,是不够的。《光有爱还不够》这本书,帮助那些苦苦寻找答案的父母们。希望不要再出现孩子自杀这样的悲剧。
  •     手打一遍读完。。。2015-2-6
  •     好治愈……还有法兰西心理医生吐槽美式DSM标准的入侵,哈哈哈
  •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先意识到问题,本书打破了根本性观点,虽说没有太深入地进一步论证,但是对于长期关注孩子成长的教育者来说,值得学习的地方非常多。中間關於法律的部份感興趣可以看不感興趣可以先行掠過。
  •     书很好,值得做父母的看。
  •     很震撼的一本书。
    很想多读几遍。
    教育理念很新,正好今天的“今日说法”里撒贝宁说到了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很符合这本书的教育理念。
    才看了开头,感觉很好!书中强调教育孩子,应该以孩子的立场为出发点!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阐述什么是合格的给孩子的爱:
    一是,和孩子一起开心;
    二是,家长时刻有和孩子渐行渐远的思想准备。
    很发人深思!
    家长不要把抚养孩子的义务,看成是换取孩子将来孝顺的砝码,因为那是家长应尽的义务。
  •     我读过不少写儿童与父母关系的心理学方面的图书,但是这本是难得的理论性很强的著作。作者对于“爱”这个话题论述的非常透彻,并且一针见血地指出父母在对于子女的教育中所存在的种种误区和错误指导。如何在为孩子付出爱的同时,又让他们能够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始终是家长们在教育中面临的不知所措的原因。《光有爱还不够》的作者非常客观地分析和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由于很多理论来源于具体的实践分析,所以很具有说服力。看后让人有顿悟之感!
  •     挺专业的,需要用心去读
  •     书名吸引我,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如何做一名父母。
  •     浅易心理学类书籍,不像一般教育、心理学书籍,拉拉杂杂,这本书有系统性,言之有理,好!
  •     光有爱还不够,如果孩子只是学会被爱那还不够,想要爱人首先有个完善的自我才行
  •     上学的时候学幼儿心理学,因为没有现实的惨遭,好枯燥。做了妈妈不一样,我觉得只有做了妈妈,才更适合幼师这个职业,而且也更不敢担当这份职业了。
  •     父母深入学习育儿之道的好书!很有深度!
  •     最后几章不错
  •     这是一本专业的书,对于我来说要话时间慢慢去看才行。边看边思考
  •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刚踏入社会,对于很多都还不是很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非常重要,对于这一方面,一直希望能够完善自己,对待每个孩子都像自己的孩子,这本书对于父母很不错,同样对于老师也很有启发。
  •     儿童是脆弱的,弱小的,需要父母的帮助才能构建自我,他们并非“天生”就拥有与其他人共同生活的能力,父母需要帮孩子建立起跟其他人共同生活的能力。
    这本书就是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去帮助孩子构建自我。
  •     ”五六十年前,每家的孩子都很多,大人每天想着法子弄吃的,有时候有孩子一天没回来吃饭也不知道。前些年,有人说再养个孩子就是锅里多加把米,极言养孩子之易也。现在有些家长头疼孩子的调皮:你要吃的有吃的,要喝的有喝的,还不好好学习,整天调皮捣蛋?“上述几个现象有个共同点就是家长比较忽视孩子的心理成长。
  •     这本书已经是多年前的大作了,有个朋友在法国是看到这本书,曾经跟我聊天时提到,说如果准备宝贝计划了,提前看看这书。很有用处的。
    这是国内的译本,如果法语牛的推荐看看法语版的,很遗憾不懂法语,就只能看看译本了。
  •     非常非常非常值得推荐的一本书。
  •     这本书觉得直接逃过前面看后面几章就可以了!
  •     实实在在地教育了我。。。
  •     谈到教育孩子的问题,中国的教育学者都对现在的教育心有诟病,这是个教育体制的根本问题,是个很深的体制问题,所以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有成效的,但是这不妨碍我们作为父母的用自己的方式教育孩子。《光有爱还不够》告诉你怎么学习在心理层面,了解孩子,体贴孩子,从而学会教育孩子。
  •     书我看得很慢,对于读者来说,一本理论性强的书比起一本通俗小说阅读起来是要费时的多,因为我们需要用自己的经验和自己的理解去消化它的理论。克洛德•阿尔莫的这本《光有爱还不够》,虽然副标题是“帮助孩子构建自我”并且分类于“家庭教育”类,但是在我看来,它并不仅仅适用于亲子教育,它适用于所有的自我教育,这其中包括了身为父母的人,也囊括了像我这样的不是父母的人。
    每一次我看到这样的书就不由自主的想到成立于2008年的“父母皆祸害”豆瓣小组,在21世纪走过了近十年的光景之后,国人中才有人敢于勇敢的喊出“父母皆祸害”的这样的大逆不道的话语。是的,正如作者——作者是个法国人,在欧洲的场也好,亚洲也好,“父母一定是爱孩子的”这是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不容置疑的真理,可是,真的是这样的吗?
    在书的一开篇作者就给出我们俩条关于爱的“真理”——爱是永恒存在的,爱总是有益的。即便我们有时会质疑父母给予的爱,也会加上“我知道,父母是爱我的”的这样的前提。不是传统太强大了,而是动物的天性中根本不存在“虎毒食子”这样的悖论。克洛德•阿尔莫紧接着发问:我们的爱是否和爱巧克力一样呢?
    不错,你爱吃巧克力,你可以毫不犹豫的对别人表达这样的情感,它称之为“爱”,那么爱孩子和爱某种物品的“爱”是不是同一种爱?爱,的确是一种让人混淆是非的概念。怪不得张德芬在她的作品中写道:爱啊爱,多少的罪恶假汝之名?太多的占有太多的辖制太多的痛苦来源都是爱,那是因为我们从来就没有明白一件事,父母的爱到底是不是和爱某一样物品的爱是一样的?他们的爱是永恒的吗?是无条件的吗?他们言之凿凿的爱我们,是想要占有我们,用爱来辖制我们去听从他们的安排,用爱来弥补他们心里的缺失,还是,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让我们在懵懂未知的时候,就明白了自己的价值?
    说“价值”,太虚无缥缈,有些家长有些人,一辈子也不会明白,自己所谓的“爱”会带给别人怎么样的痛苦。或许,我们在爱之前,应该看清楚自己,像克洛德•阿尔莫在书中所说的,先追溯自己童年的缺失,只有拥有爱的人才能够给予。如果你未曾被爱过,你又如何爱你的孩子呢?如果你认为自己的麻痹冷漠是正常,难道你生养孩子仅仅是让他长大就是爱吗?
    或许,从这本书中,一个未做家长将做家长的人应该去思考——孩子没有要求你给予生命,你是否决定为他负责,不仅仅是你言“爱”就足够。你的缺失和痛苦其实与这个未曾谋面的孩子毫无关系,你是否有资格占有他的全部?
    先想想,我们是不是对爱的定义都搞错了?
  •     想要教育好孩子,光有爱还远远不够。这本书给人很大的启发,同时也很实用,很耐读。
  •     喜欢这种内容的书 帮助孩子帮助自己
  •     每次看到女儿身上的问题,都有感觉的小时候的影子,而我就是在扮演我小时候的妈妈,这遗产也太奇妙了,所以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我不能让我的女儿跟我一样去打洞。
    哎呀,有很多行为都要特意去改变了,都是有我妈的烙印。还是要多看点这类的书,每看一次都有新的体会。
  •     这是之前从未听说的关于爱的理念,读的时候虽然有些晦涩,但是细细想想内容还是很深刻的。我们从未怀疑过的父母之爱,如果没有掌握好火候和尺度,那么都不能冠以爱之名。
  •     曾经跟朋友聊过,你觉的父母亏欠你吗?大家都是一致的回答,没有,虽然可能方式可能不对,但是大家都能感受到父母的那份爱。是的,大家可以感受到爱,但是方式上,父母们对了吗?可以肯定的说,很多父母表达爱的方式都是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什么是爱,孩子有很长的一段路来走,真正的爱是让孩子认识自我,构建自我,为以后他自己单独的社会生活铺平道,不是父母帮他(她)修好道路,而是教会他们修路的方法。
    这才是真正的爱。
  •     很好的心理普及书籍,浅显适合父母阅读。
  •     “真正的母亲不是为了得到孩子甘愿付出任何代价而不管孩子是死是活的那个女人,而是只要孩子能够活着就不惜与孩子永远分别、不惜把孩子送给别人的那一位。真正爱孩子的母亲宁肯孩子远离自己好好活着,也不想看到他在自己怀中死去。”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母亲真是太少了。我们活在当下的父母们总是只强调给孩子感情上的爱,但是对于如何才能将他们培养成对独立自主、勇于担当的成人却知之甚少!《光有爱还不够》这本书从理论的角度详细地阐述了作者的调查与分析,让我们重新审视什么才是给子女的爱!
  •     在读《光有爱还不够》之前,对精神分析学有过一点了解,但这本书却是我读到的第一本儿童精神分析的伟大的作品。这确实是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式的作品,是当代儿童教育的另一朵奇葩。它让父母更多地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推荐!
  •     这本书写得很有意思!作者探讨了生活中我们这些父母常会遇到的各式各样的问题,特别是如何去爱孩子。我们的父母总是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但是,他们很少会关心我们对这些事情的感受,但是作者就告诉我们,孩子也是人。他们也是有感知的动物,了解彼此的感受,才能更好地增进彼此的感情!作者说得太对了!尽管我们也想了解孩子的感受,也试图进入他们的内心,但是我们很少能知道如何去做,如何真的深入他们的内心。作者很明确地给我们以答案。
  •     专家写的,值得一读
  •     我想大致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吧?但是爱是什么?爱是无微不至的呵护?爱是不求回报的付出?爱是画地为牢的保护?很多时候中国的父母爱孩子,很多是为了老了孩子的回报,有人能够养老,而克洛德.阿尔莫的这本书,让我开阔了眼界,对于爱孩子的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本书首先提出“爱是永恒存在于父母与孩子之间”这个观念是错误的,爱不是总是有益的,爱不是永恒存在的,想想也是,要给予孩子爱,就要求父母本身有爱,如果做父母的自己在童年时就没有感受到爱的滋味,那怎样能爱下一代呢?今天在新闻上看到一个父亲,把女儿绑起来用烟头烫、用布塞住嘴打她,差点把她搞窒息了,法庭审判他的时候,他说他自己小时候就是受到这样的对待,他觉得自己做的除了小孩太小之外没啥太大的错误,这样的父亲对孩子有爱吗?有算有也是变态的爱,就象他父亲对他的感情一样。很多时候,即使存在爱,爱也并不是总是有益的。因为爱的性质很复杂,并同样取决于父母自身的生活经历。
    对于一名孩童来说,父母对她的感情很重要,,如果孩子知道或者感受到她给父母带来快乐,没有她父母就不会这么幸福的话,这将是她进行自我欣赏的基础,甚至可以说正是这件事建立了她的自我欣赏。我曾经和先生一起对女儿说:“如果没有你,爸爸妈妈好寂寞,有你在,我们好开心啊!”虽然这只是简单的话语,但是看得出女儿幸福的笑容,感受到她的感动,她会特别满足。
    爱孩子,就应该给孩子自由,这是新一代的父母和旧一代的父母的区别吧?!爱孩子,一方面要提供孩子所需要的物质,另一方面我们做父母的要清楚的意识到给予孩子物质是为了她能获得未来独立的能力,付出只是为了孩子随着岁月的流逝能够减少对父母的依赖,能够依靠自己飞向自己想去的地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是为了把孩子变成自己想要的模样---成为另一个自己,做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实现自我,让孩子自由飞翔。爱孩子就应该为她制定人生计划,教她人情世故和处世之道,支持她的学业,关心她的社会生活、关心她的感受,这才是真正的爱吧。
    爱不是一味的呵护和宠溺,还是帮助孩子健康的身心成长。
  •     这本书非常不错,很有指导意义。
  •     我认为好的地方作者都没有细挖掘
  •     看后会让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历程中更加轻松自信,需要反复阅读学习的书,非常喜欢。
  •     一直以来不是很喜欢翻译过来的书籍,同事推荐给我后,带着怀疑我看了目录,让我觉得一亮,想要继续读下去,这本书来自法国,我想说翻译的很不错,语言描写的很到位,作为孩子的母亲,看完书受益匪浅,觉得有一种新的思想在我的脑海中成长起来,很喜欢,推荐给大家!
  •     很多年前,我就听说过这样的事例:一位妈妈无限制溺爱自己的儿子,即使明知孩子犯错偷东西了也不制止,反而称赞其聪明能干。于是当孩子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犯了大罪被判死刑。临刑前这个孩子说最恨的是他的妈妈,怪他妈妈溺爱害了他。当然,这个案例令人印象深刻,但是有点极端。不过我从小到大看到过周围太多太多家长溺爱孩子的事情了,我有一女同学,初中了还要妈妈帮她洗头,洗澡要先帮找好换洗衣服,更别提连袜子都不会洗了。我当时和我妈妈说起这事,我妈妈却说:你以为这是她妈妈在爱她吗?养出一个什么都不会做的懒女儿,这是害了她!等到我自己做了妈妈,也读了很多育儿类书籍,非常明白父母要好好地养育孩子,给他吃喝,和他玩乐,提供教育,培养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性格,等等等等。当然父母要爱自己的孩子,但是怎么爱?除了爱,还需要什么?这些就是爱吗?

    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现在我能够接触到的大部分育儿书,都是告诉你做什么,怎么做,很少有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的。可能这也和我没有看过关于儿童教育理论方面的书有关吧。法国当代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儿童问题专家阿尔莫写的这本《光有爱还不够――帮助孩子构建自我》非常恰当地帮助我弥补了这方面的缺憾,这本写儿童养育理论的书,写得轻松易懂,翻译得也很流畅,阅读起来非常愉悦。而且从父母对孩子的爱,提出截然不同的设问之后,一步一步地从现状开始分析,然后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提出“教育是儿童称赞的主要载体”的观点,非常有可读性。

    蒙特梭利说过,当一个人在树林里散步的时候,他能够长久的沉思,他能够浪漫的联想,在这个时候如果远处钟声传来的话,那么他这种感觉会更好的加深,像诗一样。那么,一个优秀的教师,她的杰出点就在于,当这个孩子正好在森林里散步的时候,老师就是那个钟声,能够把这种美好的感觉加深。

    “光有爱是不够的,真正的父母之爱,是帮助孩子构建自我。”这本书的这个主题,仿佛就是那个钟声,也让我感觉受到启迪的感觉那么美好。
  •     为人父人母前先把自己教育好,本书可以为你导航
  •     让我从中学习怎样育儿
  •     对于孩子来说,确实是光有爱还不够,父母爱的给与方式才是最最重要和核心的,作为父母大家一起努力吧
  •     光有爱还不够——帮助孩子构建自我(法国最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父母之爱不能简化为单纯的感情)
  •     童年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这时候也往往会遇到他们人生的转折点。如果处理得当孩子就能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下成长,他们的人生也会精彩不断。但是,如果孩子在这个“岔路口”没有得到正确、健康的引导或是受到父母关系等问题的干扰,而没有转对方向,则他们的一生很有可能会走向歧途!《光有爱还不够》这本书包括三个部分:1. 爱的神话及其危害;2. 儿童:爱的牺牲品;3. 教育:孩子成长的驱动力。
    作者对于爱这个问题的探讨选择的视角很独特,他花了大量的篇幅讨论了由于错误的爱导致儿童走上人生歧途的种种现象,以及未成年人犯罪和各类侵犯儿童犯罪的司法发展史。同样,他还详细介绍了教育理论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尽管这本书写得并非通俗易懂,但是却很有理论水平。是众多研究儿童问题的读者必看之作!
  •     很值得好好研究的一本书,很喜欢,对我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