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波克教子宝典

当前位置:首页 > 亲子家教 > 家教理论 > 斯波克教子宝典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4
ISBN:9787506472807
作者:本杰明•斯波克
页数:224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孩子的价值观教育 教孩子给予和分享真正的慷慨是不能像教乘法表一样通过口授和训练来教会孩子的,因为比起朋友之间出于礼貌的慷慨,或是给亲朋好友赠送生日礼物来说,慷慨是更为根本的东西。真正的分享来源于爱,那种最深刻、最强烈和最持久的感情。如果孩子们心里没有爱,那么教会他们分享和给予就很有限。即使那些内心拥有许多爱的孩子们,在表达慷慨时也是需要一些帮助的。父母们应该知道,在童年某些特定的阶段和特定的情境下,他们会更容易学会慷慨大方。孩子们生来就准备好了学习爱,并在适当的时候回馈给父母。当父母们没有爱可以给予的时候,他们的孩子也绝不会变得有爱心。我们知道这一点是因为我们对两类孩子的成长做了比较,一类孩子是由有责任感、有爱心的父母抚养大,另一类孩子是由不可靠的、没有同情心的父母抚养大。爱,是通过父母在孩子不同年龄、用不同方式来表达并被孩子们所理解的。对于小婴儿来说,当他们不舒服、不开心的时候,比如饿了、冷了、累了或是肚子疼,这时,父母的爱是通过随时准备给予他们安慰来表达的,你的宝宝因此学会信任和理解这种信任。 随着孩子的长大,父母让他们沐浴在微笑、拥抱、夸张的赞美和亲昵的耳语之中,结果是你可以看到宝宝喜悦的回应。在2~3岁的时候,孩子表现出对独立的渴望,他们坚持自己做决定的权利和说“不”的权利。也是在这个时候,他们开始更多地感受到他们需要依赖自己的父母。他们害怕与父母分离,对陌生人保持警惕。有爱心的父母会很巧妙地表现出他们理解这两种相反的需要,他们一方面不让孩子觉得自己是毫无约束的,另一方面让孩子体会在一些争执中获胜,这样反而避免了更多争执。3~6岁的孩子通常自己感觉足够独立了,像个小大人,他们变得不再那么喜欢争辩,更为友善,更喜欢合作,更容易相处。这个时期,因为崇拜父母,所以他们极力模仿,像父母那样说话,像父母那样穿衣服,尽其所能地扮演父母的角色,假装像父母一样结婚并有自己的孩子。这个年龄孩子的友善和多情使他们准备好了去学习分享和给予,并且享受这份情感。6岁之后,孩子们会感受到内心重新燃烧起来的对于独立的渴望,他们不再心甘情愿地对父母言听计从,转而观察与自己年龄、性别相仿的孩子,像他们一样说话,像他们一样穿衣打扮,拥有同样的游戏内容、爱好和理想,他们开始了一个关键的转折——从做一个家庭中的孩子转变为做一个外部世界的人。现在,让我们更深入地看一看不同年龄的孩子对于慷慨的准备程度。即使是在1岁以前,当宝宝啃一片面包时,他也会笑着把被口水湿透的吃剩的面包递给妈妈,这笑容中既有爱也有自豪。我想,他的自豪是来自于对成人行为的模仿。妈妈可以通过咂着嘴巴有滋有味地品尝这片小小的面包,来鼓励宝宝的慷慨行为。在1岁刚过的时候,宝宝刚会走,他会与妈妈的客人保持距离,并仔细地观察她大约15~30分钟,好像在看着接近她是否安全。他现在既害怕又渴望交朋友,他确认自己喜欢她时,会慢慢地走到她跟前,给她一个自己喜爱的玩具,甚至也许是他最喜欢的安慰物。她伸手去接,他允许她拿着,但是不能拿走。我想说的是,他有慷慨的冲动,但是让他放弃自己的宝贝还是超过了他能够接受的方式。这对成人来说可能觉得有点困惑,因为成人会认为给予和放手这两个动作是连贯的,给予之后就应该放手。两岁的时候,孩子们观察他们的父母,并模仿任何他们能做到的,特别是他们认为能帮忙的,比如,给小宝宝拿一片尿裤,或者把刀子、叉子、勺子摆在餐桌上。我认识一个2岁的孩子甚至能把他的安慰奶嘴送给比自己更小的宝宝,这个行为简直太慷慨了!但是,当宝宝长大到足以开始抢夺大孩子的东西时,这种行为会突然终结。这种对父母和幼小婴儿自发的帮助,相对于与其他同龄孩子分享玩具或与他们合作游戏,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情况。事实上,在这个年龄阶段,当另一个孩子试图用他的东西,并跟在他后面猛地抢走他的东西时,他还是会愤怒地哭喊:“那是我的!”或者他会用玩具打那个孩子或咬他。两岁的孩子喜欢看其他孩子玩并且模仿他们,有时这被称为平行游戏,但是这不能与合作游戏和分享相混淆。现在让我们聊聊怎样帮助孩子成为给予者。不言而喻,孩子们从出生到成年需要一直感觉到是被疼爱的,父母的爱不仅仅是拥抱和亲昵耳语。父母的爱要满足孩子合乎情理的需要:亲密接触,赞赏他们的成绩,当他们身心受伤的时候给予抚慰。父母还应该知道,弟弟或妹妹的降生会让他们嫉妒,要怀着理解之情和他们谈一谈这种复杂的感情。父母的爱也包括当孩子长大遇到麻烦或是损害了别人的财物时,要理智地控制形势。但是控制并不一定意味着惩罚或让孩子厌烦,而是坚定而通情达理地理解他们。我认为最有用的培养慷慨的方法,就是要充分利用不同年龄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助人和给予的行为特点。当1岁的孩子把玩具递到你手上,可看起来却是似递非递时,你应该微笑着并说三遍:“谢谢你!”但是不要试图把玩具从他手里拿走,那会激起他的占有欲。当两岁的孩子希望帮你把餐具摆上桌子,你要表示欢迎,不要对他或对你自己说,你自己做会更快,那不重要,让孩子帮助你也是帮助他们自己,对他们来说是令人激动的时刻(当然,只要没有危险)。如果此时你拒绝他们的帮忙,等到他们动作更为熟练时,他们帮忙的激情就已经过去了,你会不得不劝说他们或者要求他们去帮忙,而这将不再是一件对他们有吸引力的事了。要对孩子做得好的事情表示感谢,对于有朝一日他们能承担更复杂的任务保持一份期待,比如,把盘子放在桌子上。不要劝两岁的孩子和别人分享他们的玩具,他们这个时期的占有欲太强,很难接受这种做法。当别的孩子看到或者拿起他们的玩具时,他们可能已经怀疑别的孩子想要得到他们的玩具,如果父母强迫他们分享时,他们甚至会觉得每个人都要来抢他们的东西,这只会让他们的独占欲比原来更强。当孩子进入3~5岁阶段时,他们会变得友善,他们喜欢其他伙伴的参与,更愿意合作游戏,他们一起搭积木,或是一起过家家,或者扮演医生和病人,或者假装公交车上的司机和乘客,或者轮流推拉儿童车和坐在车上。要帮助他们从“自我”过渡到与人分享,父母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到合作游戏当中来示范其中的乐趣。这个建议对于3岁孩子比对两岁孩子更为适用,这个时候要通过发自内心地、诚挚地表达感谢、提出建议来鼓励孩子们,更广泛地、更有规律地参与到家务劳动和庭院工作中来。当你和孩子一起劳动时,把它当做类似于愉快聊天的休闲时间,就像你和一个成年朋友所做的那样。如果孩子某一天忘了帮忙,要克制住你责备他的冲动,你可以提醒他曾帮助你做了多少事,而今天你是多么需要他的帮助。如果这样不管用,那你就再多一点点坚持,切莫生气。别忘了,在日托中心老师们也整天要求孩子们回家帮忙做家务。所以稍微等一下,他会想起老师的教导,过来帮一把的。6岁以后,孩子们的兴趣从热衷于玩“过家家”、玩“结婚和照料孩子”的游戏中转移,他们现在的兴趣是科学、自然、学校生活、个人爱好。他们不再把自己和父母视为一体,而是在语言、服装、餐桌礼仪和所有物方面模仿他们的同龄人,他们关注怎样在学习和社团中受到欢迎。他们对朋友的忠诚可能体现在组织俱乐部或小团体,其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排斥那些看上去和他们不一样的人。因此,他们通常无法宽容别人,而这会让别人感到相当痛苦。另一方面,孩子们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如果他们拥有自己所尊敬的智慧而善良的父母和老师,就能很容易被引导并学会理解和感受那些来自不同背景、不同地方的人。我深有感触,那些有爱心、有社会意识的老师们,是怎样让我的两个孩子在经历这个阶段的时候,逐渐变得对他人能够宽容和欣赏。这种精神对于他们成年以后的生活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我把宽容看做是慷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这是可以被老师和父母教会的,而且这会帮助孩子们在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涯中与人融洽和睦地相处。从6岁以后到十几岁时,可以鼓励孩子们以慷慨之心去对待他们圈子以外的人。在父母的帮助下,他们可以修整好那些已经不适合他们的玩具,通过地方组织收集起来分发给贫困家庭的孩子;他们可以把自己的零用钱或收入捐赠给学校或慈善机构;青少年可以做社区服务的志愿者,比如向医院的成年患者提供书籍或组织起来为他们唱歌,在医院里或其他社会公共机构里和孩子们做游戏或者给他们读书,或者为学校里的小学生做家教辅导。我对圣诞节、光明节(犹太人的纪念日)还有生日有一个特别的呼吁,这些都是孩子们容易沉迷于贪欲的日子,他们想的、说的都只是关于他们自己想要什么,我想他们中的很多人也得到了过多的礼物。父母有机会要把重点转移一下,鼓励孩子们自己动手为父母和祖父母做节日贺卡和简单的礼物。圣诞节和光明节的时候,让他们自己考虑和选择为朋友和亲戚家的小孩子送什么礼物,并自己支付费用。孩子们从付出中得到的快乐和成人没有什么两样。我还清楚地记得,我三年级的时候,做了一小套吸墨纸(在我小时候,所有成人都必须用到吸墨纸,因为钢笔写出的墨水干得很慢),用丝带扎好,最上面是一张极小的日历,并用蜡笔画了一个雪地里的房子。我把它带回家,小心翼翼地藏起来,好像那是钻石戒指一样的宝贝。圣诞节早上我迫不及待地希望父母打开它。给予并不仅仅意味着得到更多祝福,但更令人兴奋。如果父母强调这一观点,并且亲身示范他们在给予中获得的快乐,这一点会表现得尤为真切。……

前言

前言本杰明・斯波克博士是一位儿科医生,从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末,大约70年间,父母们都在向他请教各种各样的儿童养育问题。他的第一本书《斯波克育儿经》深受欢迎,他在书中表达的教育观念、实用的建议和亲切的文风,在美国内外都得到了认可。这本书成为史上育儿书中拥有读者最多的一本。今天,几十年过去了,《斯波克育儿经》仍然是世界上最受尊崇的育儿书,而且斯波克博士的其他著作也同样受到人们的欢迎。虽然他已经去世,但是数以百万的父母还是在通过他的著作来向他“请教”。他为什么如此受欢迎和获得成功呢?我想有三个主要原因:第一,他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包含许多父母所关心的孩子身体健康(例如,营养、安全、免疫、疾病早期信号和家庭疗法)和心理健康问题(例如,了解儿童正常发育发展的知识、与父母和兄弟姐妹的关系、父母们不同的教养经验、家庭以外的工作对家庭生活的影响,以及许多其他话题)。第二,斯波克博士著作的一大特点是,他是在和父母“说话”。妈妈爸爸们经常会这样写信给他,“读你的书时,就好像你正坐在我们家的厨房餐桌旁,和我聊天,听我诉说”。他的关注焦点通常在父母身上。他的写作以这样的假设为前提:父母都是有能力的,是有智慧的,并且能够以开放的心态来理解孩子们的成长和需要。“相信你自己”是他给父母们的所有指导中的核心主题。第三,我相信,斯波克博士最卓越之处在于,他始终在与父母的交流中坚守他对时间、空间等不同变化和孩子个体差异的尊重。他认识到我们教养孩子的方式反映出某种文化价值观,我们对孩子和家庭的一些价值观和视角也在随着时代变迁而发生变化。很典型的表现在于,他并不告诉我们“正确的方法”,他认识到家庭与社会多样性差异的内在价值,主要的是在任何情况下他都尊重这种差异。这本书来源于两本已出版的杂志《Redbook》(1985~1992)和《Parents》(1992~1998),这些文章已经被编辑出版为两卷本。本书探讨了当今对儿童教养有影响的一些社会趋势,这本书与它的姐妹篇《斯波克育儿经:精华版》一起出版。斯波克博士最先讨论的一个话题是,要教会孩子给予与分享,教给他们义务与责任的价值,他相信这些价值观,并且认为在孩子小的时候,慢慢灌输给他们这些价值观是最重要的事。他提出一个问题:“孩子们是不是拥有的太多了?”以此来探讨我们当前对物质享受的重视,并提出在儿童新兴价值体系中精神生活的重要性。斯波克博士对精神生活的定义是: “就精神价值而言,我指的是慷慨、友善、合作、诚实、创造和欣赏美的能力、理想主义和爱……我首先来写关于精神生活方面的事情并不是基于宗教信仰,而是因为精神生活可以处理人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们与自己的关系,不论他们是不是笃信宗教。”这本书的第二部分是从家庭的变化谈起,斯波克博士深深尊重所有关爱孩子的人,而不只是核心家庭中的父母、单亲父母、离异父母、再婚家庭和继父母,只要他们对抚养孩子作出了贡献,都是应该被感谢的,这里也包括祖父母。在“为孩子准备一份美满婚姻”一章中,斯波克博士指出,孩子是通过观察他们的父母来学习尊重、爱和得体的行为。当代文化部分探讨了许多当今父母关注的话题,包括双职工父母面临的巨大挑战、过多安排孩子的活动、电视的影响,以及青少年不当性行为等。在他的著作中,始终在讨论培养孩子自己作决定的必要性,特别是在这个部分。接下来的两个部分是关于纪律和社会性发展,适用于拥有不同年龄多个孩子的父母。如果你期待孩子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纪律可以让你的期待成为一种可能,这种可能可从婴儿期开始一直到整个青春期。斯波克博士认为,父母的优柔寡断是影响纪律执行的一个主要障碍,他帮助父母了解导致优柔寡断的许多因素,并提出了改善的建议。其他话题还包括说谎、游戏的重要性、受人欢迎、同辈压力和兄弟姐妹间的竞争等。教育的重要性,是斯波克博士著作中另一个贯穿始终的重要关注点,他对教育定义延伸到了课堂之外,包括与家庭成员及同龄人之间的活动,即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这本书最后一部分,他特别强调了师生之间温暖、相互尊重关系的价值,以及把人与人的关系作为所有教育核心部分的重要性。作为总结,他对于如何改进公共教育以满足孩子们的需要,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建议。在斯波克博士去世前的一年中,我和他每周会面几次。当时他的健康状况慢慢下降,他和妻子玛丽・摩根从他心爱的、气候比较寒冷的缅因州,搬到了南方气候更为温和的加利福尼亚。坐在他的庭院中,周围环绕着植物、各色鲜花、一个大养鱼池和被茂密绿色丛林覆盖的峡谷风光,我们谈论孩子。我们一起回顾了《斯波克育儿经》的七个章节,我惊讶于他的巨大热情。在94岁高龄而且身体虚弱的情况下,他发现用智慧和情感的力量参与一些关于育儿理念的探讨,对他来说仍然非常重要。用新方法鼓励和维持母乳喂养、消除传统爽身粉不当用法引起的尿布疹、在素食方面的最新建议,以及重新审核新出现的防止尿床的方法,这些都是我们讨论话题中的一小部分。斯波克博士体贴周到的回应始终融汇了他的临床经验,以及从许多写信给他的父母那里收集来的想法和建议。当我读到这本书中收录的文章时,我听到一个声音,那声音来自一个学识渊博、慈爱关切的心灵,那声音对父母们说,他相信你们能够做一个好父母,他相信并尊重你们的智慧和良好的本意。我希望用这本书记录下这位为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奉献了一生的儿科医生的学识和智慧。

媒体关注与评论

推荐理由:怎样塑造孩子的好性格?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价值观?怎样帮助孩子制订规则?怎样让孩子更受欢迎?怎样让孩子学习好?怎样对孩子性教育?怎样让孩子有独立的人格?……如果你想知道这些,就翻开这本书吧!

内容概要

本杰明·斯波克(1903-1998),20世纪最可信和最受爱戴的“育儿之父”,美国儿科权威,医学博士。

他先后在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医学。1933-1947年担任儿科医生。他还长期研究心理分析学。1947年之后,他在国际顶尖的临床医学中心——梅约医学中心,以及匹兹堡大学、凯斯西储大学担任医学教师和学者。

他在世界各地演讲,著有11本书。
刘莹,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国家认证二级心理咨询师,14岁男孩的妈妈,从事学校教育及亲子教育传媒工作十余年,期间担任摇篮网主编7年。近年来专注于心灵成长与教育智慧的潜修与实践,并致力于从事家庭教育咨询及心理辅导等相关工作。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孩子的价值观教育 教孩子给予和分享 义务与责任 孩子们拥有太多了吗 渐增的压力和疲惫的心灵 一切为了孩子 如何教育孩子理解看到的暴力行为第二章  家庭 家庭重要还是工作重要 早育还是晚育 排行老二的孩子 为何孩子觉得你不爱他 婚姻美满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 怎样做好单亲父母 怎样做继父继母 祖父祖母有多重要 怎样和干涉过多的祖母相处 度假要不要带孩子 如何让孩子轻松度过节假日第三章  当代文化 对儿童和老人照料方式的变化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主性 在外工作时心中的内疚感 孩子坦言日程安排 对父母直呼其名 青少年偶像、朋克风格和性发育的早期阶段 如何对孩子谈性第四章  纪律:培养孩子好习惯 亲子教育中的优柔寡断 纪律的一贯性原则 父亲在纪律中的角色 说谎问题第五章  孩子交往能力的发展 游戏是儿童的“工作” 兄弟姐妹互相竞争怎么办 怎样帮助不受欢迎的孩子 同龄人会对孩子造成压力吗 别拿自己孩子跟别人比较 孩子怎样与人相处第六章  关于教育 什么是教育 孩子如何潜移默化地学习 如何让孩子参与竞争 如何评判孩子的老师 怎样让孩子参加兴趣班

编辑推荐

《斯波克教子宝典》:全球育儿之父决定孩子一生的沉思录、斯波克博士针对父母、孩子、老师推出的最具影响力的教育著作!

作者简介

《斯波克教子宝典》简介:为什么你整日辛苦为孩子赚钱,他却不领情?为什么你给孩子买这买那,他却说你不爱他?为什么在家很乖的孩子出门却撒泼耍赖,让你在朋友面前颜面扫地?你费尽心机将孩子送进重点学校的金牌班级,他还嫌老师不好?其他父母都在给自己孩子报兴趣班,你是不是也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父母每时每刻都在艰难地做出各种抉择,但又不得不面临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解决了孩子的吃喝拉撒之后,你们不得不面临孩子的教养问题,有些问题虽然小,但不解决还是不行。
所幸的是,不仅你会想这些问题,斯波克博士也想过并且也面临过类似的问题。读这本书,你会发现其实做父母的感觉都是一样的,都会有心急如焚的感觉,都会有如释重负的感觉,所不同的是有人在经历问题后获得了解决的方案,而有人还在苦苦追寻,《斯波克教子宝典》就是帮你减少追寻历程的,让你在教子问题上少走弯路。

海报:

图书封面


 斯波克教子宝典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品评斯波克的育儿观点 评《斯波克教子宝典》 第一次认识斯波克是在书架上看到的《斯波克育儿经》,一看厚厚的书我就头疼,放弃了阅读。这次看看他的教子宝典,也算是对他的一些观点的学习。本书更多的是斯波克关于育儿观点的一个集合,并不是一个很系统的理论和对教育问题的终极思考,所以称之为“沉思录”可能会言过其实。 这本书是斯波克先生晚年对多年育儿教育时间的一个总结,也是对育儿教育的反思,书中紧扣儿童发展和心理变化提出了教育的方案和生活中的对策,大多育儿观点到现在依然适用。书中提及的很多育儿现象仍然在中国也很流行,比如说现在父母强加给孩子的众多课后作业、兴趣特长项目,比如说父母只顾着自己的想法,要求孩子做他们要求做的事情。不知道这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还是我们的社会都陷入了这种恶性竞争意识传播的怪圈。还有很多育儿过程的普遍问题,比如说如何教育孩子分享,如何和孩子谈论性问题等,都值得我们参考借鉴。 孩子身体的成长,会伴随着心理上的变化和性格的形成,做父母的要是能多了解一些孩子的心理,并根据他们的需要及时提出引导和帮助,相信对孩子有很大的助益。这本书中提到了孩子成长的一些心理现象,并提供了相应的教育案例以供理解,可以说将作者毕生的一些心得和观点都表达出来了,是一本不错的育儿参考资料。 父母是孩子的模范,言传身教影响深远;孩子是父母的镜子,日久天长潜移默化。父母教育孩子,其中的教育内容固然重要,但父母教育的行为方式和态度更为重要;孩子表达一些愤怒、甚至是发脾气的行为固然可恼,但是父母给予的正面反馈对孩子来说更加重要。若干年之后孩子可能已经忘记了当时的内容,但很可能对父母当时的态度和表达方式记忆犹新。 看书是一方面,我们更要紧的是修正我们的教育理念,保证我们教育过程中的原则性、一贯性,同时注重和孩子的沟通,关心孩子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为我们孩子的成长提供一个健康、良好的环境。
  •     之前以为外国人写的东西,特别是关于教育孩子的不太适合我们。看过这本书后感觉确实自己错了,斯波克博士从很多角度出发写怎么样去关心教育孩子。他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许多父母关心的孩子的身体健康(例如,营养、安全、免疫、疾病早期信号和家庭疗法)和心理健康问题(例如,了解儿童正常发育发展的知识、与父母和兄弟姐妹的关系、父母们不同的教养经验、家庭以外的工作对家庭生活的影响,以及许多其他话题)。斯波克博士著作的特点是,他是在和父母“说话”。很值得看一下的!
  •     教育孩子,也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役,尽管没有你死我亡的流血,却总有着摩擦和心伤,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既焦虑又忐忑。但不可否认的是,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雕刻品,是否能出杰作还要看父母的功力如何,俗话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养育孩子亦是如此。然而在今天的年轻人中,养育孩子前最关注的就是营养搭配等的注意事项,悲剧的是他们只将目光和钱盯在了物质条件的准备上,实则并没有做好当父母的心理精神准备,换句话说,他们还不知道该怎么做父母,尤其初为人父母的家长会感到手足无措,甚至已经有几个孩子的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还会感到力不从心,他们抱怨最多的是孩子的不听话和 不争气,却忽略了要从自身教育的根本上打开问题的死结。实际上,父母教育理念的缺失,方法的不当都是导致孩子不成材的影响因素,好孩子都是好家长教出来的,这本书就是在手把手的教你怎么为人父母,才能有出色的孩子,它架起的是家长与孩子之间无形的沟通桥梁,用第三者的专业眼光来和解两者之间的问题和矛盾。与其他的同类亲子书籍不同之处就在于,他梳理的是一种思路,灌输的是一种概念,而并非是硬性的教你的孩子应该怎么做,采用的是一种迂回方式,告诉家长应该做什么,从而对孩子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从性格到人生价值观等各方面进行深度的塑造,从而达到完善孩子健全人格,成就孩子一生的目的,尽管声称是“决定孩子一生的沉思录”,其实读起来很轻松,只是带给家长更多的关于教育孩子方式和沟通技巧的深度思考,是从对孩子的心理层次的特点进行探索挖掘,提出的因材施教的教育忠告,这恐怕与作者的人生经历和知识背景有着直接必然的联系,与中国家长们的单一教育模式形成鲜明对比,很值得借鉴,这本书中的父母包括很多的类型,有完整幸福的家庭,也有单亲家庭,甚至涉及到了在国内生存压力较大的因素下,一度盛行并走热的祖孙影响教育问题,在个性教育中凸显了一种共性,甚至还谈到了中国式教育中最避讳的性,这是中国家长所不敢面对的。此外,关于拿自家孩子与别人比较的例子更是应该深思的问题,尽管书中文字并不很多,却是作者一生研究凝聚的精华,是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最好的了解,相信其中具体的每一个针对性的教育方式也都会对每一个困惑其中的家长有所帮助,教育观念分东西差异,而孩子成长大抵相同,部分肤色,不分家庭,只要教育得当,每一个孩子其实都可以很出色。

精彩短评 (总计57条)

  •     纯理论的教材
  •     我决的翻来看看是可以的。但叫宝典,似乎有点过,因为涉及的育儿范围不是特别广。
  •     还是很有启发的 以后育儿就靠他啦
  •     为了解决在教育孩子时遇到的问题,在当当网买下了《斯波克教子宝典》。这本书封面设计新颖,质量也不错,而且书中斯波克博士的教育理念也值得我们做父母的去学习。斯波克博士把教育定义延及到课堂之外: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分享告诉我们“怎样让孩子学习好?”、“怎样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等,能为家长和孩子考虑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意见,实践性很强,值得借鉴学习。花很少的钱能收获无价的教子秘方,超值哈~
  •     买这本书已经有一周啦,读了一读,挺好的。初为人父人母,对怎样育儿教子还是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心里很着急,看看这本书,斯波克用他的多年实践经历告诉我们可以解决的方案,减少了自我摸索的麻烦,让咱在教子问题上少走弯路。建议大家看看。。。
  •     很不错,对于没有经验的年轻父母尤其适用
  •     刚刚开始看,觉得还不错,应该还是比较好的
  •     是我们很久的教育孩子的好帮手,用心去做,去体会!!
  •     书内容不错,有很多收获,不懂如何教育小孩子的,又想教育好孩子的,应该购买学习下
  •     孩子的教育真要讲究方法,书本给了方法,但还需要我们更加切合实际操作。
  •     教育孩子,也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役,尽管没有你死我亡的流血,却总有着摩擦和心伤,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既焦虑又忐忑。但不可否认的是,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雕刻品,是否能出杰作还要看父母的功力如何,俗话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养育孩子亦是如此。

    然而在今天的年轻人中,养育孩子前最关注的就是营养搭配等的注意事项,悲剧的是他们只将目光和钱盯在了物质条件的准备上,实则并没有做好当父母的心理精神准备,换句话说,他们还不知道该怎么做父母,尤其初为人父母的家长会感到手足无措,甚至已经有几个孩子的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还会感到力不从心,他们抱怨最多的是孩子的不听话和 不争气,却忽略了要从自身教育的根本上打开问题的死结。

    实际上,父母教育理念的缺失,方法的不当都是导致孩子不成材的影响因素,好孩子都是好家长教出来的,这本书就是在手把手的教你怎么为人父母,才能有出色的孩子,它架起的是家长与孩子之间无形的沟通桥梁,用第三者的专业眼光来和解两者之间的问题和矛盾。与其他的同类亲子书籍不同之处就在于,他梳理的是一种思路,灌输的是一种概念,而并非是硬性的教你的孩子应该怎么做,采用的是一种迂回方式,告诉家长应该做什么,从而对孩子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从性格到人生价值观等各方面进行深度的塑造,从而达到完善孩子健全人格,成就孩子一生的目的,尽管声称是“决定孩子一生的沉思录”,其实读起来很轻松,只是带给家长更多的关于教育孩子方式和沟通技巧的深度思考,是从对孩子的心理层次的特点进行探索挖掘,提出的因材施教的教育忠告,

    这恐怕与作者的人生经历和知识背景有着直接必然的联系,与中国家长们的单一教育模式形成鲜明对比,很值得借鉴,这本书中的父母包括很多的类型,有完整幸福的家庭,也有单亲家庭,甚至涉及到了在国内生存压力较大的因素下,一度盛行并走热的祖孙影响教育问题,在个性教育中凸显了一种共性,甚至还谈到了中国式教育中最避讳的性,这是中国家长所不敢面对的。

    此外,关于拿自家孩子与别人比较的例子更是应该深思的问题,尽管书中文字并不很多,却是作者一生研究凝聚的精华,是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最好的了解,相信其中具体的每一个针对性的教育方式也都会对每一个困惑其中的家长有所帮助,教育观念分东西差异,而孩子成长大抵相同,部分肤色,不分家庭,只要教育得当,每一个孩子其实都可以很出色。(其实可以四星半,我觉得)
  •     主要是成书时间太早了,跟现在有点脱节,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好
    但还不错
  •     之前有接触早教,对我这个中级育婴师来讲,让我更确定了 我的观念,不过内容好像过于简单了,不怎么适合专业人看
  •     刚收到粗略的看了一下,觉得非常受益,很值得好好看
  •     就是因为看了特级评论员的评论才买的这本书,真佩服这些特级评论员的功力啊,可以一次写出这么多东东来。《斯波克教子宝典》很适合我这个阶段的家长,孩子正处在择校的阶段(小学校)。看他还是那样的天真可爱,无忧无虑啊,可苦了我这做家长的了。《斯波克教子宝典》内容感觉很前卫,可能是因为是国外的东西吧,读起来感觉有些点怪怪的,但是仔细想想也确实挺对的。可能里面的翻译会有那么一点点与原著对不上的,但是感觉还可以,并没有妨碍整体理解,书不算厚,但是价格也不算贵,正好赶**当的促销,赶赶紧拿下啦。做一个思想前卫的家长,教一个性格活泼的好儿子,哈哈,《斯波克教子宝典》可以助我一臂之力,过几天再看看有没有其他活动,再来淘几本好书,嘿嘿。。
  •     还没看,印刷还可以。
  •     看了一半,感觉还不错,很适用
  •     斯波克育儿书都是那么经典,这本书也不例外里面的内容更加经典简练,讲到了很多重点的育儿精髓,书中都标明的很是细致明了看起来非常方便容易,是本现在父母很值得学习的育儿经典。
  •     斯波克育儿书都是经典这本也不例外,书中让我们懂得从小就要灌输孩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孩子的思想观念都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受到家庭的影响,所以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思想观念这本书写到了很多重要的地方,非常值得我们来阅读。
  •     一本书的好坏不在于它到底有多厚,而在于它的内容能不能时刻牵动着阅读者的灵魂。这本书就有这样的魅力。
  •     和看过的很多育儿教育书相比,本书更深入的剖析也更加的体贴父母,更明确的提出面对问题的解决态度。-------“我相信大部分孩子能遵守那些父母真诚明确地认为正确的事情,让他们吵闹和纠缠不休得是他们发现父母的迟疑不决和优柔寡断。”翻译的真到位,看来全世界的妈妈都会犯同样的错啊!-------“父母必须记住,孩子与他们在一起时时刻刻都在观察他们,父母应该努力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彼此尊重,并尊重他们的孩子,不再有更多的惩罚,而要有更多的尊重。”人在做,天在看可以改为你在做,孩子在看了:)惩罚与责备有的时候更是表达了自己的愤怒,而得不到孩子的回应。甚至引起对立。而尊重何其重要?我的一个孩子悄悄告诉我:妹妹在写日记,妈妈要不要看看?我当时回复说:我不看,我小时候也写过呀,就当她是练习写作吧。孩子笑着抱抱我。孩子很会试探父母会的态度,尊重他们总会让紧张变得轻松。
    还有让孩子懂得期待并且付出后得到礼物,珍惜由此而发。
    感谢译者给我们带来这样的好书,值得推荐!
  •     还没看完,有一定的作用。
  •     值得参考,但是外国的情况和国内不同,所以只能说借鉴
  •     还没有看完 不过挺好的
  •     这本书从教育孩子的方方面面进行了讲解,如孩子的价值观、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怎样教育好孩子等,对于父母在养孩子过程中出现的疑问和误区,都一一解答指正。。。。
  •     专家的观点,美国的教育方式,值得参考
  •     “一个好爸爸既能和儿子做朋友,也能做一个有管理能力的爸爸,在必要的情况下,毫不犹豫的提供指导意见。”《斯波克教子宝典》第155页。本来是要买来给老婆看的,因为平时自己没时间看管5岁的儿子,所以很多时候都是老婆在教育。自己帮不上忙,也只好买点书给老婆看看,希望能帮他减轻一些负担。昨天中午收到货,因为下午难得的清闲,所以拿起这书看来几页。茅塞顿开啊,并不是没有时间就可以不用教育孩子了或者全部交给老婆。有些事情和教育方法是生活中处处存在的,也是可以时刻影响孩子的。这本书让我彻底领悟了家教的重点和家教的方法。啥也不说了,学习吧。
  •     很不错,值得细读!
  •     看了目录,还是比较实用
  •     亲子教育,还在读
  •     家教宝典,外国人的教育观念值得借鉴。
  •     这是一本能指导育儿的好书,值得一读
  •     有点做法我已经用过,启发不大,也许我应该再仔细读读
  •     看了下目录,感觉还行
  •     看到好评如潮,才买下的。我作为一个读者,作为一个新妈妈,很专注于学习育儿知识。但是对于这本书,我并不能给与5星,也不是很推荐给中国妈妈。可能书中是有一些可用性,但是不知是中外语言有差异还是我不敢苟同翻译者的翻译水平,外国人说话让人觉得有些啰嗦,一个简单的知识点,他需要大量的篇幅去叙述,让人觉得很繁琐,而且实用性并不是很强,文字性的理论操作起来有困难,而实际案例可能更有说服力。
    同时,作者是美国人,他从美国宝宝出发,以美国教育和情况谈起,我个人觉得不一定适合中国式的家庭和教育。
    所以,个人觉得本书称不上是宝典
  •     非常值得家长们读的一本书,不仅可以新手父母看,家里的老人,爷爷奶奶,都可以看看,书上都写了,是斯波克博士针对父母、孩子、老师推出的最具影响力的教育著作,还是很有针对性的。养好孩子,还要教好孩子。虽然刚拿到书还没怎么看,但是大概翻啦一下目录和里面的内容,已经发现很多的亮点啦。简单的目录概括了很多大的方面,有一些是一直想知道的,但是国内的图书并不当做重点去写的内容,但是这部分内容又恰恰是现代社会培养孩子所必须的。这一点还是西方文化更成熟一点,一定得好好学习一下。书里面的内容很贴心,几乎每一页都有一些重点段落和语句的提示,都拿下划线标注了,仔细回味一下这些话,有时候觉得不光是能教育孩子,还能影响到自己的心理,真的是很神奇,很受用。
  •     孩子的教育问题我放在首位
  •     感谢斯波克,将他一生儿科医生的丰富经验总结并传承给广大读者,正如其他书评的一样,斯波克就象你隔壁的大叔,坐在厨房里,和你慢慢地聊这些让平时让你手足无措的事情,而你的思路有时会突然开拓起来……教子的思想是非常先进而且科学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每一个角色中应该承载的东西,不过创作的背景是西方的文化,因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本身东方教育文化里的独特色彩,有很多内容需要读者自己来解读,如果“按步就班”,就变成了“矫枉过正”。
  •     这本书,大概翻了一下,不错的
  •     小男孩会通过尽可能地模仿他所崇拜的父亲,来建立自己在未来婚姻中以及其他活动中的理想行为模式;他们通过爱自己的妈妈、观察妈妈,来塑造心目中理想女性的形象。女孩则会认真观察她们的妈妈,学习她们将来要成为的女人、妻子和母亲的角色,并计划要与像她们爸爸一样的男人结婚。认识到父母有这么大影响力,这真是挺让人害怕的。
  •     内容根本就用不上,非常的空洞,照别的育儿书差远了,白花钱。
  •     没想到老美写的书能到咱的心里去,不错的教子书!
  •     印象最深的竟然是,作者说他真的见过不打孩子的国家,中国。风中凌乱。。。
  •     很简单易读的一本书,适用于孩子,也适用于大人;适用于曾经的美国,也适用于今天的中国。90岁老人的智慧总结。
  •     个人认为,这本书的观点和内容是正确的但大多数观点是我们已知的没什么新意缺少和孩子沟通方法的介绍 有点失望
  •     育儿大师的著作,很不错。谢谢。
  •     书还不错,价格也公道,内容大概看了下,足够用了。
  •     很全面的介绍,但不够详细
  •     一买回来就迫不及待地看了,实用。
  •     还可以吧,没事的时候可以翻翻,还是能学到一些道理的,只是不能全部认同而已
  •     看过N多本老外的育儿书,感觉都很好
  •     自从有了孩子以后,一直在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以前读过DR.SPOCK的著名育儿书籍《斯波克育儿经》,书中的观点非常实用,情真意切。今天又有幸拜读了这本教子宝典,对如何更好的教育我的孩子,有了更具体的认识。推荐大家读读。。。
  •     斯波克教子宝典
  •     看这本书,让我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断地纠正自己的错误,我发觉效果很好!
  •     品评斯波克的育儿观点
    评《斯波克教子宝典》

    第一次认识斯波克是在书架上看到的《斯波克育儿经》,一看厚厚的书我就头疼,放弃了阅读。这次看看他的教子宝典,也算是对他的一些观点的学习。本书更多的是斯波克关于育儿观点的一个集合,并不是一个很系统的理论和对教育问题的终极思考,所以称之为“沉思录”可能会言过其实。

    这本书是斯波克先生晚年对多年育儿教育时间的一个总结,也是对育儿教育的反思,书中紧扣儿童发展和心理变化提出了教育的方案和生活中的对策,大多育儿观点到现在依然适用。书中提及的很多育儿现象仍然在中国也很流行,比如说现在父母强加给孩子的众多课后作业、兴趣特长项目,比如说父母只顾着自己的想法,要求孩子做他们要求做的事情。不知道这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还是我们的社会都陷入了这种恶性竞争意识传播的怪圈。还有很多育儿过程的普遍问题,比如说如何教育孩子分享,如何和孩子谈论性问题等,都值得我们参考借鉴。

    孩子身体的成长,会伴随着心理上的变化和性格的形成,做父母的要是能多了解一些孩子的心理,并根据他们的需要及时提出引导和帮助,相信对孩子有很大的助益。这本书中提到了孩子成长的一些心理现象,并提供了相应的教育案例以供理解,可以说将作者毕生的一些心得和观点都表达出来了,是一本不错的育儿参考资料。

    父母是孩子的模范,言传身教影响深远;孩子是父母的镜子,日久天长潜移默化。父母教育孩子,其中的教育内容固然重要,但父母教育的行为方式和态度更为重要;孩子表达一些愤怒、甚至是发脾气的行为固然可恼,但是父母给予的正面反馈对孩子来说更加重要。若干年之后孩子可能已经忘记了当时的内容,但很可能对父母当时的态度和表达方式记忆犹新。

    看书是一方面,我们更要紧的是修正我们的教育理念,保证我们教育过程中的原则性、一贯性,同时注重和孩子的沟通,关心孩子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为我们孩子的成长提供一个健康、良好的环境。

  •     我想一个年近90岁的世界级权威的书,一定有价值,果然没失望
  •     非常用心的一本书。观点也很有启发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