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亲子成长法则

当前位置:首页 > 亲子家教 > 家教理论 > 蒙台梭利亲子成长法则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2-6
ISBN:9787510045899
作者:相良敦子
页数:194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过了一岁后,孩子们开始能够咿咿呀呀地用只言片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时,他们开始想要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身边的事情。“让我来!”“我要自己做!”——他们开始发出自己的主张,即使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仍然会拼命地努力着。 当孩子们出现这样的倾向后,我们首先要满怀敬意,默默地观察孩子们“靠自己”努力的身影。因为他们虽然还很幼小,却已经开始努力想靠“自己的力量活下去”。他们一边在脑子里回忆着大人们之前做事的模样,一边看着自己的手指;一边思考着“应该这样做吧”,一边竭尽全力伸出小手尝试着。这正是人类开始迈出自立的第一步时的努力身影。 “人类是什么时候开始自立的?”——当我在大学提出这个问题时,学生们给我的答案中,最多的是“中学的时候”、“完成成人仪式,开始工作的时候”。诚然,摆脱父母想法的控制,开始贯彻自我意志是在中学时代。我们也许可以说,这是人类的心理自立的时期。然后开始工作,从经济上自立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说这是“开始自立的时候”。但其实自立的种子早在孩子们一岁半的时候,早在他们呼喊着“让我来!”“我要自己做!”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悄然萌芽了。 所以,当孩子们喊着“让我来!”“我要自己做!”的时候,大人们应该做的是,收回自以为是的援手,满怀敬意地看着孩子们是“怎么做”的。 孩子们虽然扬言“我要自己做!”,却完全不知道怎么做,浪费了很多时间却毫无进展。这时,大人们总会忍不住伸出援手,换来的却是孩子们的反感和不满。

前言

“家庭教育的水平越来越低”——现在,这句话的使用频度越来越高。究其原因,我想我们应该从当今家长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去寻找。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可供孩子们嬉闹玩耍的场所越来越少。随着核心家庭的增多,要想找到能帮助我们带孩子或提供育儿建议的人也越来越难。生活变得高度机械化。洗衣机只需轻轻一按便可清洗衣物,水龙头更是无需触碰就有清水流出。需要教给孩子们的技能也越来越少。工作第一、职场优先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家长不再有足够的精力去认真思考养儿育女的事情。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成长于独生子女社会的年轻爸爸妈妈,他们缺乏照顾弟弟妹妹的经验,他们茫然无助,根本不知道怎么与孩子相处。    在幼儿期,孩子们本应当遵从“自然法则”充分地使用自己的五官,磨炼出众的感官。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只能待在屋里,眼里看到的只有电子画面,耳朵听到的只有电子声音。他们几乎没有充分调动五官接收信息的机会。用尽吃奶的力气活动身体,像耍杂技似的努力保持平衡、迈开步子,满头大汗地搬起重物,左右开弓挖掘土里的“宝藏”,灵活地使用稚嫩的手指完成自己的小发明——这些经历将成为孩子们一辈子身心发展的基石。然而,现在很多孩子逐渐失去了能够体验这种经历的机会。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在“成长·育儿”变得愈发困难的现在,很多年轻的爸爸妈妈甚至都不知道该给予孩子们些什么。    也正因为处于这样的时代,我们才更应该重视不受时代和文化潮流左右的“生命法则”和“自然程序”,让孩子们能顺应这种自然的法则和程序生长。我们才更需要了解基于这种法则的“对待和帮助孩子的方法”。    过了一岁以后,孩引门开始表达自己“让我来l”  “我要自己做!”的愿望。从这时候开始,孩子们便在人类自然之力的促使下,产生了“想自立”的强烈愿望,开始全心全意地努力实现这个愿望。真希望爸爸妈妈们能够听到孩子们的声音,帮助幼小的他们学会靠自己的力量全力以赴,然后去体会“我能自己做了!”的无限喜悦。因为人类“生命的喜悦”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想让孩子们的人生充满生命的喜悦!”——我想,这应该是所有家长的心愿。然而,如果我们无视幼儿期的“生命法则”,自作主张地施以援手,或是勉强拔苗助长,这些做法无疑会在孩子们的心灵埋下定时炸弹,为心理疾病的发生埋下隐患。孩子们长大后可能变得或消极阴郁,或蛮横无理。最终父母只能苦不堪言,却无力回天。    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曾经是一名自然科学者(医生)。她仔细观察孩子们顺应“自然程序”不断成长的过程,同时捕捉到了孩子们无声的呼喊:孩子们向大人撒娇的时候,无言地重复同一件事情的时候,全神贯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蒙台梭利正确地解读出这时在孩子们心中的愿望和想法,并最终找到了一种环境构造和应对方法,学会了如何妥善应对这些愿望和想法。    本书共介绍了21条建议。每条建议所在的页面右边是孩子们心中无声的呼喊和愿望,我们用文字将其表述了出来;左边是蒙台梭利给我们的信息——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正确地接受孩子们发出的信息并妥善应对。    仔细倾听孩子们心中无声的呼喊,其实也可以说是从庄严的自然规律中获取信息。蒙台梭利以谦虚的态度,认真倾听来自这种自然规律的声音,最终找到了正确的方法,使孩子们能够顺应生命的法则茁壮成长。    在每个建议之后的部分我们都会解答父母的疑问,诸如“应该怎样保护孩子”、  “家庭应教给孩子些什么”。如果我们对此有所了解,原本恼人的育儿工作就会立刻变成轻松无比,我们也肯定能看到孩子们本身所拥有的生命的光辉。

后记

对于玛利亚·蒙台梭利来说,研究室就是“儿童之家”。在那里,观察孩子们自由自在地活动,发现种种特点,尤其是可以发现隐藏在孩子们身上的资质和神奇的自然状态。她称之为“未知的儿童”。她相信,如果有合适的环境和帮助,无论何时何地孩子们内在潜藏着的优秀本性都将流露出来,并且可以让我们摸索出使之成为可能的环境创设方式和帮助技巧。    因此,蒙台梭利的著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来自一线的报告,而不是理论性的教育学专著。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前,才从理论角度将蒙台梭利教育体系化,这堪称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当时,我写的第一本书《蒙台梭利教育理论概说》(学习研究社,1978年)就阐述了这一以“生命”概念为主轴的理论体系。    后来,我又写了多本从理论上论证蒙台梭利教育实践的书。但本书与以前的写作目的和风格截然不同。在这本书里,我从蒙台梭利教育的原理和方法中抽取了信息性很强的元素,将蒙台梭利的这些信息传递给大家,目的是为了告诉大家这些谁都能理解的育儿要点。河出书房新社的编辑东傺律子女士和我在多次讨论的基础上,确定了现在的风格。在此,我由衷地感谢东僚编辑。    玛利亚·蒙台梭利这名女性发现并传达的理念,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传遍了全世界,日本也有很多进行过实践的人经历了与蒙台梭利相同的体验。本书中收录的各位母亲的文章,是在日本蒙台梭利教育综合研究所主办的函授讲座中,听过我的课程之后提交给我的。在此,我衷心地感谢允许本书收录这些文章的研究所以及各位执笔的母亲。    相良敦子

内容概要

完成日本九州大学研究生部教育学研究系博士课程。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法国学习蒙台梭利教育技术原理。曾任清泉女学院大学教授,现任伊丽莎白音乐大学教授。日本天主教教育学会全国理事,日本蒙台梭利协会(学会)理事,东京国际蒙台梭利教师培训中心教师,同时担任九州幼儿教育中心·信望爱学院蒙台梭利教师培训课程、日本蒙台梭利教育综合研究所·教师培训中心教师。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你客当着孩子的面“示范”怎么做吗?
建议1
建议2
建议3
建议4
建议5
第二章 了解幼儿特有的“敏感期”后,养孩子也蛮得别有乐趣
建议6
建议7
建议8
建议9
建议10
建议11
第三章 孩子们是在“做”中“学”的
建议12
建议13
建议14
第四章 幼儿拥有让自己威长的“活动周期”
建议15
建议16
建议17
建议18
第五章 狗孩子们创设“可以自己动手”的环境
建议19
建议20
建议21
后记

作者简介

《蒙台梭利亲子成长法则:倾听3-6岁孩子的心声》共介绍了21条关于亲自教育的建议。每条建议所在的页面右边是孩子们心中无声的呼喊和愿望,我们用文字将其表述了出来;左边是蒙台梭利给我们的信息——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正确地接受孩子们发出的信息并妥善应对。

图书封面


 蒙台梭利亲子成长法则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曾奇峰:一个人的母亲就是他的命运。这就是我们爱母亲的原因,因为她们如此重要;这也可能变成我们恨母亲的原因,因为她们对我们过于重要,重要到我们经常无力成为自己。通过这本书,让母亲了解幼儿特有的“敏感期”,让亲子关系变得别有乐趣。这样,我们就可以为孩子创设“可以自己动手”的环境,与孩子共度一个闪耀的童年。蒙台梭利的育儿法则的精髓,即爱与自由!
  •     当我们不再担忧物质上的匮乏时,“让爱的流动更顺畅”便成了年轻父母在亲子教养中的新目标。也正是这种“让孩子更自由,让童年更美好”的向往,使得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在当今大放异彩。“爱与自由”是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核心思想,也有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在教养中尝试给予孩子更大的活动空间,但其中“度”的掌握并不尽如人意。比如:多大的自由空间是合适的?什么样的自由度才不会产生危险隐患?怎样的引导才能真正有效?我们一直在尝试着去“做一个好父母”,费尽心力地去揣摩“如何给予孩子自由”,从未脱离开自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其实,我们有点南辕北辙了。我们不可能凭着头脑想出来“怎样才能做一个好父母”,一个好父母的标准只能由孩子来评判,这就好像评判一个妻子的贤惠程度只有其丈夫有资格一样。要做真正的好父母,我们必须首先带自己回到童年的真心里,我们首先需要知道的,是“孩子现在怎么想”。只有了解了孩子的想法,我们才能有的放矢的地思考;只有掌握了了解孩子思想的方法,我们才能知道如何有效地引导。《蒙台梭利亲子成长法则》就是一本教家长倾听3-6岁孩子心声的书。书中将模糊的“爱与自由”思想细化为21种孩子不同成长时期的心声,并在每个孩子的“敏感期”指导家长如何应对。这就像给了家长一个全面、有效的工具箱,可以有方法、有“度”去“成长为一个好父母”。书中的21种方法,是日本蒙台梭利协会理事相良敦子在自身多年教育培训与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完全建立在对孩子的观察与沟通基础上,切实反映了孩子的真实心声。例如,父母们可能会误认为孩子对于游戏的兴趣是第一位的,但作者却开创性地提出:相比于“游戏”,孩子们更喜欢“工作”。他们会想要认真地去完成某项“工作”,以昭示自己可以独立“做事”了。这在孩子的内心会对自信的建立和独立性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不管是做孩子还是做父母,其实我们都在面临着“第一次”,我们没有做过父母,因此在“做”父母这件事上我们也是个孩子。好父母也是慢慢成长的,这也是蒙台梭利的又一理念。国内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代表人物孙瑞雪老师曾经在她的书《完整的成长》中有这样一段描述:“真正的教育应当是协助孩子,由孩子自己来完成创造自己的教育过程。”埃里希•弗洛姆说:“我希望我所爱者能按其自我的意愿,以其自我的方式生长、发展,而不是服务于我的目的。”于是,我们有了理论,又有了书中的方法。

精彩短评 (总计11条)

  •     内容不知道,因为是帮人买的。
  •     这个商品不错,一口气读完了,挺受益的。
  •     还没有来得及读,感觉不错
  •     耐心谦虚的听,合适的帮
  •     很不错,有收获,已经快看完了
  •     朋友推荐,看书名就很好。法则,原则性的书。
  •     怪我自己没看清楚,本来以为是蒙台梭利写的书,拿到手后才发现不是,内容空洞,本来可以一句话说完的事情却啰嗦了一大篇,还重复的说!
  •     这套书不错。我可以对接触这个蒙台梭利的思想进行有目的的实践
  •     刚开始看觉得说的都知道了,可是看到后来慢慢觉得还有很多自己不知道的,对照自己的孩子做个比较,有帮助
  •     2016.6.8
  •     很实用的书,宝宝现在快4周岁了,再早些看到这本书就更好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