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边界的教室

当前位置:首页 > 亲子家教 > 家教理论 > 没有边界的教室

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9
ISBN:9787534951565
作者:沈佳慧
页数:219页

章节摘录

  你没看错,德国小孩七点就上床睡觉  生活习惯是影响一个人一生很重要的环节,而在德国教育里,早早上床睡觉,是德国孩子的义务与正常习惯。  我记得自己小的时候,父母亲通常规定我们九点上床,但是德国小孩的“法定睡觉时间”,不可思议的竟是|晚上七点!!  “什么?七点?我没听错吧?爸妈都还没下班!”  “饭都还没吃完!”  “才刚回家,就要睡觉啊?”  “作业都还没写完!”  “天都还没黑,怎么睡?”  ……  当听到德国小孩的睡觉时间时,许多人都满脸狐疑,并发出了一连串的疑问。  没错没错,你没听错,德国小孩,除了婴儿以外,都是七点钟上床,而且一般的父母亲都执行得蛮彻底。这是怎么办到的呢?通常我们要求小孩早点上床,总是拖拖拉拉,没有拖个一、两个小时以上,很难让小孩乖乖“就范”。为什么德国小孩可以七点就可以上床呢?  这与德国人正常的作息惯性有很大的关连。  一般有小孩的家庭,若没有特别重要的事,像是聚餐、足球赛……,大约九点到十点半之间就上床睡觉,因此小孩自然也就必须更早睡。  再者,德国人的晚餐大多是简便的冷食,有基本的面包、火腿、生菜色拉就可以了,不必因为准备晚餐而大费周章,通常孩子放学后就吃点心,甚至直接将放学后的点心当成晚餐,所以吃晚餐的部分很快就解决了。一般晚餐后要洗澡,但是德国人不是天天洗澡的,因为天气干燥,在德国如果天天洗澡,皮肤很容易出毛病,因此一般小朋友大多洗洗手,两、三天才洗一次澡,冬天还有一周洗一次的呢!因此节省了很多琐碎的时间。  而小孩最爱的卡通节目,每天也只放映到七点半就收播,大一点的孩子八点钟看完儿童新闻,也算是比较晚的上床时间了。  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孩子早睡早起的习惯。  很难想象,在欧洲日照偏长的夏天花园里,最晚到七点半,就没有小孩的踪影了。  本来七点上床,习惯了也就不觉得十分特别,但是没想到德国人对此执行得如此彻底。  来说说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例子。  有位朋友一家三口从台湾来拜访我们,孩子和我们家小K年纪一样大,那天不是周末,但因为行程的缘故,朋友只能停留一天,于是我们一起到意大利餐厅聚餐,一直到晚上八点。  晚上八点了,全餐厅只有这两个“违规”——也就是还没上床的小孩。  进餐厅之前,朋友本来说晚上想要看一个表演,于是我们一起进到旅游中心去买票。  朋友问:“请问有今天晚上这个表演的票吗?”  “有的,八点半开始,你要几张呢?”售票小姐问。  “三张,两个大人、一个小孩。”  此时售票的小姐看了一下站在我们后面的孩子,说:“小朋友几岁呢?”  “八岁。”  “对不起,我们无法卖给小朋友票,你们要不要找保姆帮你们带小孩,然后你们买两张票呢?”来旅行的家庭上哪儿去找保姆呀?  我们当场愣在那儿,朋友随即问道:“这个秀小孩不能看吗?表演单上面并没有年龄的限制呀。”  …… ……  (知床摘自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没有边界的教室》)  ……

前言

  别让“起跑线”的神话夺走孩子的幸福  国内著名学者汪丁丁先生曾说过:“正确的教育方法是开发孩子的符号能力,必须同时开发:右脑--情感和道德,左脑--语言和逻辑。而且不要忽视顺序,先有情感,后有道德;先有语言,后有逻辑……早期教育的内容和顺序,不能随意改变。”沈佳慧女士在书中所讲的德国儿童教育方法,为汪先生的观点提供了具体而生动的例证。读读这本十分有趣的书,家长们也许会领悟到,那句我们耳熟能详的“教育格言”--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正是把我们引入泥潭的一种似是而非的成见:在这个世界上,值得追求的东西有千万种,人生也可以有无数条起跑线,而绝非只有语、数、外这三条。 

媒体关注与评论

  原来学校也可以如此上课!我尤其羡慕他们将阅读习惯的培养结合“读书之夜”的有趣活动,同时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意见,并且有能力好好表达自己的想法。我总是觉得,沟通与倾听的能力将会是孩子长大后在未来社会中存活的最重要能力,也是合作与民主的基础。可惜这点在台湾的教育现场,也往往是较弱的一环。  ——李伟文,台湾荒野保护协会荣誉理事长  德国基础教育的丰富内涵,绝不是仅仅培养出“会读书”的孩子而已。但是,假如,我们称赞在德国教育下成长的孩子,真的不错,或许读者理所当然会认为——这是德国教育体制好、学校办得好,或德国学校的老师会教书。其实,在这背后绝对不是只有“学校教育”,还有许多父母的用心与真正花时间与小孩相处的“家庭教育”,佳慧就极为称职地扮演了家庭教育中妈妈这一角色。  ——郑伊雯,旅德作家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面对生命的复杂性,面对教育理念的多元化,我们常常会充满孰是孰非的迷茫,常常会在传统和现代、东方和西方间徘徊。我们总是不愿简单地不负责任地说“是”或“不是”,我们的育儿过程不可避免地伴随着犹疑和纠结。正因为我们的选择是如此慎重,所以书中那些相同的选择注定会让我们惊喜。  ——王云玲,8岁男孩的母亲,成都,公务员  去年我家朝朝暮暮上小学了。前几天看他俩日记,应该是如实记录了课堂上的一个片段。自然课上老师提问:“什么是无边无际的?”大家都说了许多“错”的答案,老师说:“只有宇宙是无边无际的。”如果我们的老师、我们的教育以为“无边无际”都只有唯一的答案,不如都来读一读这本《没有边界的教室》。  ——饶敏,7岁龙凤胎的母亲,武汉,杂志主编  家庭教育没有中西方之分,不管虎妈猫爸,尊重孩子,和孩子共同成长,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家庭教育价值在哪里?学校教育要体现的是普世性教育,达到培养通才、社会人的目的,家庭个性化教育,则要体现在因材施教上。  ——常智韬,中国“猫爸”,资深媒体人士

内容概要

沈佳慧(MonicaShen),念过淡江大学日文系与中文系、是个将旅行与生活结合的旅人,旅居欧洲五年,喜欢体验各种不同文化的旅行与生活。结婚之后才开始旅行,生完小孩后才开始写书,无论在哪里,皆乐于与孩子一同成长。曾任广播节目企划、执行制作、记者、主持人。目前专职写作。已出版著作:《幸福鸡汤》、《恋恋奥地利》、《大手牵小手,世界玩透透》。

书籍目录

Chapter 1 我们全家都是空中飞人
缘起 开始漫步天涯的旅程──苏格兰新生活
苏格兰幼儿园历险
带着苏格兰腔到德勒斯登
说英文的国际学校
找寻新学校
进入德国幼儿园
Chapter 2 没有边界的教室
森林里的毕业典礼
入学前都会收到的红单
成绩单上没有分数的一年级
不管是不是第一名,每个人都需要生活能力
“玩”就是德国小学生的主修
留级生
如铁般的纪律,来自柔软的心
不必苦读的读书之夜
德国的“公立”安亲班
每个人都要有“说故事的能力”
可爱足球队
台湾妈妈的母语教学课
德国小孩的福利
可以不必念大学,但不能没有专长
四季音乐会
Chapter 3 玩出生活大道理
你没看错,德国小孩七点就上床睡觉
德国小孩也提灯笼
带着三岁小孩到博物馆去
拥有一个空白的暑假
乌尔劳不(Urlaub)从小开始
德国小孩看电视
狗狗陪读计划
孩子的适应力是培养出来的

作者简介

《没有边界的教室》内容简介:生活就是教育,爱因斯坦、歌德、贝多芬等知名人物所成长的国度,窥探德国成功背后的启蒙教育秘密,帮孩子找到最匹配的竞争力、幸福力,不管是不是第一名,每个人都需要生活能力,人生长得很,没有输在起跑线这回事。

图书封面


 没有边界的教室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3条)

  •     教育方式的不同,决定着受教育者的生活态度不同。一个国家能成就爱因斯坦、歌德、贝多芬等知名人物,很说明问题,《没有边界的教室》能帮助我们了解德国成功背后的启蒙教育秘密,为了孩子得到更好的全面的教育,书中推崇的成功经验是必须要借鉴的。
  •     从小就被大人强调要好好学习,一定要考高分,那时候流传着一句话:分分分,老师的法宝,学生的命根。应试教育,对分数的强调扼杀了多少孩子的童真和天性。看着青涩的孩童鼻梁上架上一副副眼镜,镜片的度数变的比瓶底还厚,把一个个天真浪漫的小孩培养成只会读死书,死读书的书呆子,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没有边界的教室》小K的妈妈通过全家在欧洲各地辗转生活和小K在不同的学校上学的经历,讲述一些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虽然教育体制和方法不同,但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有一些坎坎坷坷,当碰到这些棘手的问题时,家长应该如何的去引导孩子,并和孩子一起面对。德国的教育,不光是在知识文化上的传承,还是教你如何面对生活的一种态度。或许,身为父母的我们也可以借鉴一下。教育不应该是以分数来衡量,我们应该重视孩子的特质,培养孩子的专长,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塑造出属于自己的个性,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拥有自己的人生,而不是被强迫着成为别人的所谓成功的人生复制品。
  •     中国的教育一直是当代国人的一块心病,与西方国家相比,我们落后了很多。什么样的教育环境,能够孕育出这么多优秀的人才、发展出这么精采的国度?什么才是孩子长大进入社会后,最需具备的素质与能力?《没有边界的教育》向我们展示了许多西方国家与我们不同的教育方式,开扩我们的眼见。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虽然具体内容也没多大,具体的方法也没谈及,但是多少可以对比一下国内的教育方式。
  •     有兴趣的话题,待学习
  •     给弟弟买的,分享一下国外的启蒙教育,希望他有所悟
  •     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孩子课本上带有局限性的知识,而是应该教会怎么做人,怎么做好人,好孩子并不能以成绩好来判定。
  •     教师教育
  •     看了此书,非常欣赏德国的教育。在我国硬式教育下,家长只能自己多看此书,综合考虑应对硬式教育。
  •     教会大人,才能教好小孩
  •     这部书对我很有教育意义,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我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改变!
  •     书中的内容,全是作者的经历,作者以敏感细腻的心,客观地介绍了一个有鲜明特色国家——德国的教育,我喜欢德国的严谨务实,所以在书中很容易与作者共鸣;作者详细介绍德国的基础教育,为我现在及以后教育孩子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     一个妈妈写的,文字功底确实一般,但是非常值得一看,从妈妈的角度了解一下他儿子在国外所受教育,和中国有很大不同哦。我已经看完,借给其他妈妈看了,呵。。。。
  •     帮孩子找到最匹配的竞争力、幸福力,不管是不是第一名,每个人都需要生活能力
  •     基本上是对自家孩子在德国上三年小学的全记录,感兴趣的是其中“生活常识课程”的部分,老师会带着孩子一起探寻食物是怎样来的,要如何珍惜食物,学会烹饪简单的食物,出门在外要遵循哪些规则,去森林漫步学会辨识哪些植物可以食用哪些有毒……还有“中古世纪周”集自然、历史、艺术、文学于一身。
  •     刚刚看了一些,德国的幼儿园教育给我留下的印象挺深刻。
  •     一本教育孩子的新课程,值得作参考...
  •     值得一读,了解一下德国的优质教育。
  •       这本书我开始就是冲着名字来的,没有边界的教室,因为自己是教师,所以特别喜欢读关于教育的书,书到之后,同事争抢着阅读,都说这本书值得看。
  •     很有收获 慢慢吸收
  •     书只要有兴趣便看,不必问能带来什么好处,知识是相同的知识能带来更多的知识,使吸收新知识更加容易。--台湾心理学者洪兰
  •     一直想了解外国的教育,这本书以一个家长的视角向我们介绍德、英等国的小学教育,刚收到,还没有看完。翻看了一下,内容不错,图文并茂,字体比较大,看起来很舒服。
  •     我要去德国,不为自己也为娃。。。
  •     具体到中国 还需要很多实践与总结……
  •     更多的看到世界的教育,也更多让我了解真正的教育。
  •     一般吧,值不了9分,不过书中的教育方法还是值得称赞的,德国的福利也足以令中国人叹为观止。
  •     台湾妈妈娓娓道来,就想跟着她一口气看完。教育其实是相通的,了解一下德国教育,好取长补短。只是看一圈国外教育下来,总觉得中国的教育一定要改革,非常迫切啊。尤其是家长,要跟随孩子一同学习成长,改变一些老旧观念,不要在孩子学习上过于焦虑了。从要求幼儿园教语数外起,就觉得是跟孩子在一起熬,这样的心态那怎么行啊。
  •     主要是介绍德国幼儿园与小学情况的书。优点:彩页,看起来还是很舒服; 缺点:内容较少,配了很多图片。这是一位母亲在德国的见闻,能引起思考的深度不够。
  •     帮朋友购买,他说内容不错
  •     教育,本来就应该没有边界……条条框框教导出来的,只是生产线的流水作业,孩子们真正学到了什么?又思考了什么?……这本书也许不是最好的,但是它开拓了我们的思维,给了我们很好的提示和警醒。买来送朋友,相信是一份不错的礼物,对于我们自己也是一份很好的读物。
  •     不算是专业的教育书籍,但从一位妈妈的视角向我们描述了德国的生活教育,我觉得不错。另一方面是,让我对德国的主流教育有个概念,并不一味觉得源于德国的华德福教育是其独创且独一无二,看了这本书后,发现原来华德福的教育理念和德国的主流教育理念还是非常接近,我反而觉得德国的主流教育相对于华德福更适合、更生活化。
  •     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写的很好,也给了我一种进取向上的力量。以后争取多带儿子出去走走
  •     挺好的,有些观念挺震撼自己的,我也在反思自己以前做的早教
  •     比起中国的教育,令人羡慕、向往
  •     孩子父母多了解和探究一下教育的真谛,作为现在学校教育的补充。传统文化教育加上这种类似蒙氏的教育应该是比较完美的。
  •     让我们了解了一个中国孩子在德国的经历,了解了德国的教育。很好。
  •     每个家长都为了孩子付出了很多,但是,哪些是孩子需要的?哪些是孩子不需要的?这是一个家长们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书中的父母因为工作到来国外,一家人为了要适应新的国度还要适应新的环境,看家长是如何帮助孩子度过这一时期的
  •     我们一直对下一代的教育充满忧虑,担心输在起跑线上,可是却很少考虑教育的最终目的到底是什么,借鉴别国的经验也许对我们会有些许帮助。
  •     现在的教育类图书非常多,但大多数都是讲美国、加拿大等的教育理念的。这类书我也看了不少,但此书是唯一一本讲德国教育的。
    我们经常一说教育就想到美国的开放式教育,把它想的有多好多好,但实际上,每一种教育制度下都能早就人才,有都有它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看了这本书,感觉德国还是相对于比较传统的国家,在教育中更能体现出德国人重视家庭、民族传统的教育理念,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特别是在读到,孩子们跟着老师春天出门踏青、夏天去游泳, 秋天采集果实,冬天在雪地玩耍,让人无比的羡慕。中国这一代的孩子何时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大自然呢???
  •     收藏很久的书,还没看买回来先排队。需要看的书太多了!!!有了当当网就没去书店买过书。
  •     没说的,为了孩子,咱们既要努力挣钱,又要拓宽视野。
  •     类似的书很多了,这本也在其中。但仍然值得一看。可惜我们是在中国啊,距离还太远太远了,可望不可及呀!
  •     教育是一种情感的唤醒。德国的教育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     记录了作者自己孩子在德国上幼儿园的经历 能让读者了解到外国教育的制度设计和教学内容 不过整本书看完有了了解后 就没有再读一遍的欲望了
  •     可以逐渐了解国外教育制度,美国与德国又有较大区别,徳国小学生七点上床入睡,但中国孩子七点还没写完作业,没上完课外班,从参与孩子的成长一书来看,美国孩子课外班也很多
  •     一直想研究学前教育,但一直没有系统性。这书可以借鉴。
  •     书里还有图画,内容页挺不错的
  •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德国的教育,看一看还是蛮有感触的,有很多插图让阅读很轻松,我觉得对我有帮助,
  •     It's really a nice book for parent.
  •     是得换种模式教育孩子让让自己和孩子都是快乐的。
  •     自己买来学习的,已经看完了,对学习观念会有碰撞,以后会经常翻看的
  •     教育本身就没有边界,学习更是随时随地。
  •     想去德國當小學生....
  •     这本书很不错,我家女儿五岁了,在她的教育问题上,全家人都尽可能地不要让她输在起跑线上,给她各方面提供优越的条件,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看了这本书后觉得,起跑线的神话夺走了全家的幸福,力荐当家长的都来看看这本书,收获不小。
  •     让人从一个孩子家长的角度看看德国的启蒙教育,了解德国的教育体系。
  •     借鉴教育方法吧
  •     好书,推荐!台版的引进版,亲子教养书,感兴趣的可以入手。
  •     一口气看完,很多地方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当外部环境无法给孩子一定的尊重和安全感时,
    我们做母亲的就应该挺身而出为孩子营造这种环境
    至少是“逃离”或“远离”
  •     太羡慕那一家人的生活了 满世界感受适应生活多好啊 小k真幸福 没看完呢
  •     这本书只能说这位家长更着重是介绍全世界各地的教育区别,还有就是其找学校的方式方法,实质上的教育内容较少,还有和小朋友相处之间的描述都是少之又少
  •     如果能从图书馆借的话,那就翻下,一个台湾妈妈带着儿子历经爱尔兰?德国,主要写下他儿子在德国的教育,我实在是被书名诱惑。
  •     就像序言里写到的那样,大部分人看到国外那样的教育福利时总是会强调中国的现实,但分享这样的经历的目的不是要过上同样的生活,而是从他人的观察中发现生活教育的精髓,尤其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和意义。实操性和目标非常明确的德国教育方式,强化孩子的动手能力与感悟生活与生命的意义,让孩子在学习中找到自己存在和幸福的根源。
  •     作者的理念值得让父母反思。
  •     看了发现有很多好的教育理念可以学,但大部分不适应中国,反而会为我国的而教育模式生气
  •     处在中国教育的大环境的孩子的家长,时间久了,往往会随之走入教育的误区。这本书给我们打开视野,看一看德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让我们至少反思一下,我们的孩子需要什么,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我们是不是还要一味追求分数。别再鼠目寸光啦,给孩子们不一样的教育。
  •     原来是中国人带着孩子在德国生活的见闻,神马揭秘德国成功背后的启蒙教育说的太夸张了,看了有点失望。
  •     我们都说爱孩子,给予怎样的爱才是孩子需要想要必要的爱,本书给予很好的诠释。
  •     这本书瞄了一段时间了,终于有货了,果断入
  •     学习中,看了感触很多,希望对于自己教育宝宝有用
  •     很快就读完了,之后就没有再想去读了!说实话,还是觉得华德福系列的书比较经典,值得一再去回味,一再去读,同样是教育类的书!不过这位妈妈也很让人佩服,家人一直在一起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吧!
  •     书里面的内容我喜欢,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
  •     我在想是不是對這本書的期望太高(當初有很多教育類的推薦),所以實際看完後覺得沒內容? 整本書引用「教育」相關的論點只有洪蘭。我知道洪蘭教授在台灣是有名的教育學者,但這本書提到四段關於教育的論點,有三段是出自洪蘭,讓人覺得立場薄弱。對東方的教育批判和西方的教育不外乎是那幾種:西方童年都在玩東方小孩各種功課功課功課。so what? 陳年的論點大家都知道,後來呢? 深深覺得還不如去看嚴長壽的教育類書更能得到東西。
  •     读过后,对德国教育有所了解。也明白了一些教育孩子的真谛。让孩子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发现孩子的优点。让孩子快乐成长。
  •     虽然现在还没有条件创造这样的成长环境 但是也算有所长识 很喜欢
  •     很羡慕,希望自己的小孩有一天也能接受那种教育,快乐学习、在玩中学、学中玩。学会生活、学会担当、学会爱人。同时对自己BB今后要面临的应试教育环境非常忧虑。
  •     孩子远比你想象中懂得适应环境的道理。我很欣赏父母在关键时候敢于做出为子换校和听从孩子意见让孩子慢慢学会独立思考的做法。我也特别佩服国外的幼儿教育能够从生活和自然入手,老师和学校都是孩子和家长认识自我的良好导师。家校合一。这其实挺像一本游记,孩子和家长如何相处到时没有多说。
  •     非常好,收到就开始一本一本得看。
  •     冲着吸引我的书名买的此书,内心非常希望了解异国的孩子学校生活情况,书写的还是挺好的,只是看后更感慨。看完书中的描述,内心更觉得中国的孩子们在学校里的生活实在是枯燥无彩,越来越为小学生所处的学校环境和课业负担现状叹气。
  •     四年级前,看似宽松,实则是给孩子展现天赋的机会,刻上家庭背景的烙印。在国内,其实四年级也是一个分水岭。但国内过于僵化的早期教育体制,让大多数孩子失去了认识自我的机会。
  •     挺好,开拓眼界
  •     以前看过的小孩子出国的书关于美国的比较多,小学以上的比较多,这本书重点讲德国,从幼儿园到小学,很新鲜。
  •     很不错
  •     好书值得推荐,尤其是教师,家长值得一看
  •     图文并茂,内容比较生活化,但不太符合我们国家的学习状况。
  •     看完了,感触很深
  •     对国外的教育打开眼界。国内能做到多少啊。
  •     这本书非常好,尤其对于中国的教育与德国教育的比较!
    我们的家长功利性太强了,孩子的童年快乐根本不够!
    让孩子做回自己,让孩子有快乐的童年!
    刚刚看了几十页,我就迫不及待的向大家推荐了!
  •     还不错,希望给我一些和孩子沟通的新思路
  •     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减负,可减负不是一纸文件说不留作业了、不补课这么简单,对很多家长来说,减负让人诚惶诚恐,而实际上减负也不应该仅仅是做减法,还应该有加法,这本书里的实际教育环境也许离平常人似乎遥远,可对孩子教育的初衷以及追求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而且这本书里家长的理念是所有家长都可以参考或者反思自身的~喜欢书的内容和板式~偶尔会饥渴得觉得文字量小、图多,希望内容更厚实些~!不过细想想贪多嚼不烂,这些已经够自己学习消化的了~所以推荐给觉得自己在教育子女上还想懂些脑筋的家长哈
  •     生活就是教育
    评《没有边界的教室》

    作者说“教室没有边界”,也就是想说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室,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孩子成长的每时每刻,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始终是围绕着孩子开展的。这本《没有边界的教室》主要是作者围绕自己在苏格兰和德国两个国家生活期间,对儿子小K接受国外教育(主要是德国教育)的回忆和感悟,让我们随着作者的笔尖,到苏格兰和德国的一些地方去感受一些国外的生活境况和教育状况。当然,作者更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和中国教育的一种对比,让我们更加深刻地去体会生活的意义、教育的方式以及我们如何为孩子创造一个较好的成长空间。

    由于工作的原因,小K从小有机会到别的国家感受生活、接受教育,这大大提高了他的环境适应力和对于文化的感知能力;而在中国,更多的孩子只能在自己单纯的生存空间中成长和受教育,这一点当然不是我们想比较的。在德国那种低人口出生率的国家里,政府对于教育的高度重视、教师们的细心和宽容和整个对于孩子来说是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会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虽然具有人口、文化、地域等和德国不一样的国情因素,对于实施标准化教育的中国来说,但仍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

    兴趣和专业,是德国人培养人才的重点,而不是要求每个人都要读书,或是认为读书才有出息。因此,以务实的专职教育,重视每个孩子的特质,让他们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是德国人教育培养人才的重点和方式。在《没有边界的教室》一书中,我们可以经常在作者的描述中感受到中德两种教育有多么大的差别,即使是对于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这些我们看起来并不是很关键的时候。比如说我们经常会听到很多父母信誓旦旦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但德国人却认为孩子首先要有健康的身体,然后再谈及其他。再比如说两个孩子争吵的时候,我们很多父母或者老师会凭借自己的权威做决断,最公平的做法就是“各打五十大板”,而德国老师鼓励孩子们从小就自己处理纷争。父母们可能有很多这方面的感悟,甚至是自己的学习历程中充满了辛酸:在学校机械式的学习,致使很多人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以至于毕业后就很难再拿起书本。

    诸如此类的优秀教育方式有很多:鼓励孩子们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独处和思考,严格的作息时间,学会规划自己的时间,甚至是自己的未来:并不一定要读大学才是有出息,能有一份满意的工作、一个舒适的生活空间就是幸福了。在这些方面,中国的教育,乃至中国的整体环境上,都是相对匮乏的。

    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培养出不同生活态度的孩子。在这个高度关注学前教育的时期,我觉得有必要看看德国人的教育,反省一下我们的教育,最关键的是给孩子一个足够大的成长空间,让他们成为自己。
  •     中国的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是应该学习下欧洲的教育方式、方法了,迫切!
  •     比较浅显,浮光掠影的介绍德国幼儿教育。很羡慕德国的贴近生活,走进自然的教育方式。中国教育不能达到,不是理念问题,是环境使然。
  •     童年,就应该有个童年的样子!坝特...很多应该的是都没能应该………………
  •     教育在于生活的点点滴滴,在于现象背后的真实心理反应。
  •     对于重视教育和人格,给与机会的国家的小屁孩。。。我表示羡慕嫉妒不恨。。。教育平等和人性化,简直是国家文明的标志
  •     非常有收获的一本书教育书
  •     这本书的作者的文笔真的很是一般,可是这很一般的文笔写出来的东西真的是让我羡慕嫉妒恨,特别是那个在森林里举行的毕业典礼,感觉就像童话一样,看了这本书我所想的就是尽我所能让我的孩子能够快乐地长大。
  •     现在的孩子都有良好的教育,家长拼命的让孩子在城市出生、成长、接受教育。父母很累孩子也很累,父母没有多余的时间陪孩子。只是一味的用自己的方式灌输给孩子,现在父母生活压力大孩子们收到的负面影响也多,更应该给孩子们一幸福的生活空间,现在全球都在流行慢生活,孩子们接受能力低,更应该慢慢来。慢慢来
  •     值得看的一本书,会学习到很多。
  •     看了这本书,初步了解了德国教育,不是很全,没有职业教育这一块,针对的是年龄比较小的孩子。
  •     看到这本书的简介,马上引起了我购买的欲望,因为想了解其他不同的启蒙教育方式。
  •     为什么德国的孩子在全世界备受羡慕?为什么德国的教育模式在全世界备受推崇?为什么中国古人提出的“因材施教”却在德国得到近乎完美的体现?作者以中国人的眼光,来审视中西教育的差异,借助对本国教育已有的认知以及对德国教育的切身体会,来判断德国教育究竟优越在哪些地方,有比较才有深思,有深思才更有启发,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     让我们了解了德国的基础教育。有感而发:德国强大是有原因的。通过这本书也引发我很多的思考,以前真的会认为“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没什么问题,很对啊,现在有所怀疑了。可能这句话适用于不同的孩子吧。
  •     是一本好书,我一下子就读了几十页!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