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看懂小孩子

当前位置:首页 > 亲子家教 > 家教理论 > 一眼看懂小孩子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2
ISBN:9787115273390
作者:王勇
页数:264页

章节摘录

【前言】这本书讲的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小时候”,但不是我们共同的记忆,而是“我们共同的遗忘”。因为成长是一个神奇的过程,我们就好像是蝴蝶,已经不理解毛毛虫的困惑与喜悦了。这本书首先是写给我们自己的,然后才是献给我们孩子的礼物。认识和发现我们自己的童年,是认识和抵达孩子的最佳路径。而且我以为,当我们理解了我们自己的小时候,才会和这个世界达成一种真正的和解。这是一本问“为什么”的书。“为什么”是一句非常有力的话,它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么无知。它低下头盯着“最简单的”事情,还有习以为常的事情。为什么孩子开口说话的第一个词是“爸爸”,而非很多人以为的是“妈妈”?为什么幼儿园老师拿着一颗糖,就能把全班的孩子哄得团团转?——这难道不值得问个为什么吗?为什么,它是一种对道听途说的不满足,是对所有权威的不盲从,是一种不愿受骗的意志!你是一个听从自我意志的人吗?那么你应当比别人多问一个为什么。有太多的事情恰恰因为我们“熟视”,所以“无睹”。所谓“成长”,这个词的含义是什么呢?一条蛇一生要蜕七、八次皮,每一次都让它感到力量的增长、世界的扩大,还有心态的变化。我以为每一次蜕皮前后的蛇其实都有“代沟”,——它们的生命主题是不同的,各自关心的事情也不一样。我们很容易把成长理解为“增长”,但更重要的,(也是更容易被我们忽视的),成长其实意味着变化。昆虫的一生要经历卵虫蛹蝶的四个变形,幼儿的变形没有这么明显,但我以为实质是一样的。本书讲述的就是这样一部0—6岁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变形记。有很多种幼儿心理学,其中最坏的一种就是专家嘴里那一堆我们听不懂的词汇。对于这些专家,我们这些善良的人们真是太纵容他们了;他们享受着我们的崇敬,却不打算告诉我们关于孩子的真相。读这些人的书,只会让我们感到自卑,因为完全看不懂。在他们和我们之间,隔着一道专业词汇筑起的高墙,——他们根本就不打算和我们分享他们的知识成果。那么,反过来,我以为最好的幼儿心理学,就是生动翔实地记录幼儿的各种行为,然后分析这些行为背后的含义。我以为,最好的心理学就是一套富于启发的观察笔记。重要的是观察。所谓观察,就应该像法布尔观察他的甲壳虫和蜗牛那样。有时我会想,幸亏法布尔观察的是甲壳虫和蜗牛,如果他观察的是幼儿园里的孩子,我就没饭吃了。这本书是献给聪明人的礼物。我知道有些人看我的书会生气,究其原因是:这本书挑战了许多人的常识,也挑战了市面上常见的“育儿科学”,比如这本书里谈到了很多幼儿的性(其实不只是性,还有好多问题都会刺激你的神经)。我知道你为什么生气:是因为自己对习俗的固执和人云亦云。你可能不同意这本书里的观点,这没关系,这本书可以等待。【第一眼看到我的孩子】我总觉得男人对生孩子这件事有很大的误解。所有人都会对他说,生孩子非常疼,每次生产都意味着母亲的受难。这种观点把产房外的丈夫弄的像一个傻瓜,不知道是该心怀喜悦地期待,还是为自己做过的那件事而内疚。医院会让丈夫签字,意思是如果发生意外院方是不负责的。我就曾经像一个傻瓜一样在产房外等待我儿子毛毛的降生。上周我看到一篇文章,有个产妇说,产痛是个很奇妙的东西。疼的时候身体仿佛要被撕裂,阵痛过去又跟没事人一样。Sara(她是一个四岁女孩的妈妈)跟我说,产痛和身体别处的疼法一点也不一样,生完孩子的第二天,居然完全想不起来那是怎么个疼法了。我们的习俗不鼓励探望产妇,我们视产妇为禁忌,这是很遗憾的。人们爱说女人做新娘的时候是最漂亮的,这其实是句假话。女人最漂亮的时候就是在自然顺产之后那一天,或许这是上帝对产痛这件事的补偿吧。她们刚刚替上帝创造了人,脸上正洋溢着天国的光彩呢。我就曾去医院看过我大姐刚刚生完孩子,那天我完全震撼,我看到她皮肤水润光洁,透着健康祥和的美好气息。Sara也跟我说,她妈妈来看她的时候说了一句话让她记忆犹新,那天一进门她妈妈就说,“我闺女真漂亮!”拉斐尔画的圣母,就是一个刚生完孩子的产妇。即使在有的圣母像里,她膝下的婴儿已经会走路,拉斐尔依然会让圣母玛利亚的脸上放射着产妇特有的那种光芒。新生儿和黑猩猩一样也是浑身裹着一层胎毛,两三天后这层胎毛迅速脱落。老实说,新生儿更像是猴而不是人。第一胎做妈妈的人在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婴儿时往往总是会惊慌和失望:天哪,它怎么这么难看?怎么一点也不像我。我怎么会生出这么难看的孩子?难道出了什么事故?有个当妈妈的说第一眼看到她的婴儿差点晕过去。婴儿的小屁屁上有一团明显的乌青,这和她心目中那个粉嘟嘟的宝宝一点也不一样。她给老公打电话,说“我生了个丑丫头”,那家伙居然惊慌失措地说“那怎么办那怎么办?”她差点没气死,难道扔了不成?“产后忧郁症”是一种男人很难理解的东西。男人们嘴上不说,但心里会想,这大概是女人们编造出来的病。随着新生儿出生,母婴成为全家的中心,做爸爸的难免会产生一股难言的失落感(极少有人关注新爸爸的感受)。不过最近我和好几个妈妈闲聊,突然理解了所谓产后忧郁症的真正原因。产妇在生完孩子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会感到委屈、软弱、挑剔,经常想哭。最典型的是从医院回到家里就开始忧郁,短的一周,长的几个月,个别的甚至长期忧郁不止。我发现,造成产妇忧郁的根源是一种对婴儿的亏欠心理。很多产妇都承认,她们曾经担心婴儿的手指头是不是十个,所以抱着新生儿第一件事情就是数数手指头。任何地方的“异常”都会让她方寸大乱,随后陷入忧郁状态。比如分量不足6斤4两(这是书上提供的标准体重)、头发不够浓密、屁屁上的淤青。产妇的这种消极情绪会蔓延到整个家庭。她相信一定是她自己的某个失误,或者家庭中某位成员的过错,再或者是因为环境污染,造成了孩子的这个缺陷。陷入抑郁的产妇会深深地自责,比如“怀孕的时候我太任性了,没有好好补充营养”;更多的时候是因为外部原因,比如怀孕期间在单位里的不顺心,曾经和丈夫大吵过一架,这让她感到某种有害的东西现在在婴儿身上应验了。——产后的这些“忧郁”总是建立在某些真实客观的事实之上,这就加深了这些担忧的理由,并让那些安慰的空话失去效果。另外,产后忧郁症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第一胎妈妈对自己即将面对的育儿这件艰巨的事情信心不足。这种担心当然是真实的,但对于婴儿来说,妈妈患上产后忧郁症绝对是好事。这种深深的负疚感结果就是对婴儿的无微不至。——这就是这种病的心理学奥秘。产后忧郁症不仅把妈妈牢牢地绑定在婴儿身上,还会有效地调动全家资源,服务于婴儿的成长。第一胎妈妈在怀孕的时候都有一个“如何恢复到以前生活”的产后计划,可是当她第一眼看到自己的孩子,那些计划就烟消云散了。所以,产后忧郁症就是把一个女孩变成母亲的一次强力扭转。我是不信上帝的,不过女人的生命被安排进来这样一种病实在令人惊叹。它有效地把一个没有经验的新妈妈的全部精力转向婴儿。流产过的高龄产妇更容易产后忧郁。所谓优生优育,其实最主要的是态度和情感,如果一个妈妈没有这样的情感,又没有育儿经验,她的婴儿存活几率会大大降低。为什么每个产妇都会产后忧郁,因为我们都是有这种病的妈妈的后代。你在单位里见过那种“儿子迷”吗,这种妈妈把婴儿第一次拉屎放屁都当做巨大的喜讯拿到办公室来说。在她眼中,她的第一个孩子简直是令人着魔的玩物,而这一点,外人很难有同感。我发现,背地里对这些儿子迷最反感的正是那些尚未生子的年轻女性。她们在背地里明确地声称:我绝不要那样庸俗悲哀的人生。不过我以为,两个人群心理状态的这个差距,正好说明了产后忧郁症是多么必要。【屎尿屁血怪】4岁的孩子开始说脏话。把这些脏话总结一下,不外乎屎、尿、屁、血、怪5个字。比如,她会突然跳到你面前说:“你是一个大屁屁!”这确实很讨厌,因为如果你假装没听见,过一会儿她又跑出来,嬉皮笑脸地说:“你是一个臭尿尿。”有时,明明说的是别的,他非要把屎啊、屁啊这几个字加进来,就像蹩脚的造句练习一样。4岁的孩子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这件事让他们感到快乐?0到6岁会有很多事情到了一定年龄就会发生,这件事情就像换牙一样不可避免,与其压制它还不如干脆接受。让我们看看孩子们嘴里脏话的含义。这5个字可以分成两组,第一组包括“屎尿屁”,第二组是“血怪”。先看第一组:其实不难发现,“屎尿屁”这三个东西都和一个洞洞有关。我们已经知道,孩子说到洞洞,都表明他想探寻小孩出生的秘密。“你是一个大屁屁”,意思是:我是如何从大人屁屁的那个洞洞里生出来的呢?便便期的经验让他们推测,小孩就是从大人的肛门里拉出来的,但这个想法他也不确定,他要把这个想法说出来印证一下。所以这绝不是对你的冒犯,4岁的孩子不会冒犯大人,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敬畏大人的权威,孩子才会采用说脏话的方式继续他们的性探究。所以,你干脆直接问他:“你是不是想知道你是怎么从你妈肚子里生出来的?”或者问问他:“你猜你是怎么生出来的?”你还可以提议“咱们一起看一个小孩出生的专题片好不好?”如此看来,孩子们说脏话包含两个内容:性和排泄。对他而言,这两件事如此密切相关。有一位妈妈告诉我一段我的故事:我妈妈来帮我带孩子时,我对她的很多事都不以为然。不过有一件事她做的对。她一向不苟言笑,可是有一天,我听见她给她的外孙女讲了一个又一个关于“屁”的故事,那都是她的妈妈在她小时候给她讲的。我闺女一听就笑个不停,然后就是祖孙一起大笑。那真是幸福的一刻。  再看“血”和“怪”。男孩爱说这两个字。生殖器期的男孩用反复说这个两字的方式消解他心头的那个恶魔权威。那个恶魔还在他心里兴妖作怪,他觉的不安宁,他正在跟它战斗。体会一下我们自己说脏话的心情,就会发现说脏话确实有种快感。我想那就是挑战、触犯权威感到的兴奋。说脏话的孩子浑身上下都洋溢着一种难以言表的兴奋劲儿。而且,从积极的角度去看,说脏话是孩子最初的幽默感训练。而幽默,正是弱者面对强权的最佳武器。如果我们根本没有力量反抗,最好幽默一把消解一下权威在我们心头制造的压抑。一味顺服在权威之下的人,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也太可怜了。我发现并非只有“坏孩子”才说脏话,而且女孩不比男孩少。只有在受到压抑的地方,你才听不到脏话。我曾经问赵老师,他们班的孩子是怎么说脏话的,赵老师告诉我说:“不,我们班的孩子都很懂礼貌,从不说脏话。”然后她想了一下,又说:“他们见到别的班孩子的时候说。”如果没有受到压制,大概每个孩子都会在4岁多的某个时段说脏话。如果我们成功压制了这种冲动,也许情况更糟。被压制的孩子表面上很有教养,但压抑很容易把儿童的某种冲动压入一种潜意识状态。谁也不知道受到压抑的冲动在那个黑暗的角落里聚集和发酵出什么怪物。为什么每个城市里有那么多的电动游戏厅?对于那些乖孩子而言,游戏厅是个极为重要的宣泄通道。游戏厅一直名声不佳,其实那不是游戏厅的错,有一次马海柠在玩游戏,我问她“你们班有多少人玩植物大战僵尸?”她说“所有人”。夏山学校有个很好的校规:在学校里所有人都可以说脏话,但不能在学校外面说。因为这个社会不宽容说脏话的孩子。也不能对来访的客人说。有一次,校长的女儿做坏了一件陶器,突然转身对一位客人说:“你是客人吗?”客人说:“应该不算客人了。”那个女孩说:“好吧,他妈的。”

前言

这本书讲的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小时候”,但不是我们共同的记忆,而是“我们共同的遗忘”。因为成长是一个神奇的过程,我们就好像是蝴蝶,已经不理解毛毛虫的困惑与喜悦了。    这本书首先是写给我们自己的,然后才是献给我们孩子的礼物。认识和发现我们自己的童年,是认识和抵达孩子的最佳路径。而且我以为,当我们理解了我们自己的小时候,才会和这个世界达成一种真正的和解。    这是一本问“为什么”的书。    “为什么”是一句非常有力的话,它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么无知。它低下头盯着“最简单的”事情,还有习以为常的事情。为什么孩子开口说话的第一个词是“爸爸”,而非很多人以为的是“妈妈”?为什么幼儿园老师拿着一颗糖,就能把全班的孩子哄得团团转?——这难道不值得问个为什么吗?    为什么,它是一种对道听途说的不满足,是对所有权威的不盲从,是一种不愿受骗的意志!你是一个听从自我意志的人吗?那么你应当比别人多问一个为什么。    有太多的事情恰恰因为我们“熟视”,所以“无睹”。    所谓“成长”,这个词的含义是什么呢?    一条蛇一生要蜕七、八次皮,每一次都让它感到力量的增长、世界的扩大,还有心态的变化。我以为每一次蜕皮前后的蛇其实都有“代沟”,——它们的生命主题是不同的,各自关心的事情也不一样。我们很容易把成长理解为“增长”,但更重要的,(也是更容易被我们忽视的),成长其实意味着变化。    昆虫的一生要经历卵虫蛹蝶的四个变形,幼儿的变形没有这么明显,但我以为实质是一样的。本书讲述的就是这样一部0—6岁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变形记。    有很多种幼儿心理学,其中最坏的一种就是专家嘴里那一堆我们听不懂的词汇。对于这些专家,我们这些善良的人们真是太纵容他们了;他们享受着我们的崇敬,却不打算告诉我们关于孩子的真相。读这些人的书,只会让我们感到自卑,因为完全看不懂。在他们和我们之间,隔着一道专业词汇筑起的高墙,——他们根本就不打算和我们分享他们的知识成果。    那么,反过来,我以为最好的幼儿心理学,就是生动翔实地记录幼儿的各种行为,然后分析这些行为背后的含义。我以为,最好的心理学就是一套富于启发的观察笔记。    重要的是观察。    所谓观察,就应该像法布尔观察他的甲壳虫和蜗牛那样。有时我会想,幸亏法布尔观察的是甲壳虫和蜗牛,如果他观察的是幼儿园里的孩子,我就没饭吃了。    这本书是献给聪明人的礼物。我知道有些人看我的书会生气,究其原因是:这本书挑战了许多人的常识,也挑战了市面上常见的“育儿科学”,比如这本书里谈到了很多幼儿的性(其实不只是性,还有好多问题都会刺激你的神经)。我知道你为什么生气:是因为自己对习俗的固执和人云亦云。    你可能不同意这本书里的观点,这没关系,这本书可以等待。

媒体关注与评论

“读书的时候,时常会有那种会心一笑的感觉,读完此书,当我抬眼重新看待这个世界,感觉眼光都不再一样了……”    ——刘歆(一位妈妈读者)

内容概要

王勇,一个8岁男孩的父亲,也是一位幼儿心理专家。曾创办少儿科普杂志《小哥白尼》,后专门从事幼儿心理研究。
在写作本书之前,曾担任北京首钢金顶街幼儿园心理老师,积累了大量的案例。本书既是一位父亲的育儿手记,也是一位幼儿心理专家的观察笔记。

书籍目录

前言
Part 1 口唇期:本能的飞速发育
第一眼看到我的孩子
吃手和吃奶的含义
完美的自私
婴儿奶粉为什么越来越贵
断奶后遗症
吃手根本不是问题,问题是把吃手当成问题
吮吸拇指的女孩
学步
口唇期
Part 2 便便期:自我的苏醒与表达
大小便训练之罪
便便期
嗯的沉思
买不买还是爱不爱
便便、小偷、购物狂
便便与性之间微妙的关系
为什么性格决定命运
尿床心理学
除了不,你能说点别的吗?
孩子们为何热衷于躲猫猫
Part 3 生殖器期:超我的最初嵌入
生殖器期开始的信号
生殖器期
幼儿心理学的第三个变形
最好的性教育
过家家的含义
再论性格如何决定命运
男孩是怎样进化出来的
女孩是怎样进化出来的
年龄不同,游戏也不一样
必须打破权威
奥特曼真的很暴力吗
看全人类如何反复杀死巨人
孩子是怎样运用想象力的
数数孩子都害怕什么
屎尿屁血怪
孩子是怎么看待死亡的
跟谁睡觉?这是个问题
Part 4 观察笔记:狂躁与想象
推洞洞
埋秘密
开火车
鞋——《小人国》里爱扔鞋的小孩是怎么一回事?
朱星宇:“我是小猴子”
断奶之后为什么孩子突然不爱理人了
皮肤饥饿症的起因
爸爸有外遇——重新发现“晨晨等南德”的秘密
Part 5 在幼儿园:环境与自我
为什么要送孩子上幼儿园
和幼儿园老师的最佳沟通技巧
三角关系
惩罚时我们惩罚了什么
该怎么表扬
拥抱你!
假如我来当园长
附录:
幼儿心理学三个阶段理论
感谢

编辑推荐

《一眼看懂小孩子》不是在书房里写出来的,它来自幼儿园第一线。作者是一位8岁男孩的父亲,也是一位学养精深的幼儿心理学家。本书饱含着一位父亲的柔情、一位作家的热情和真诚、和一位学者的精细态度。“法布尔怎么观察甲壳虫,我们就怎么观察孩子!”——全书用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为我们打开了通往幼儿心理世界的全部入口。这本书把晦涩、读不懂的弗洛依德写成了有用、有趣的心理学知识!如果你喜欢《夏山学校》和《窗边的小豆豆》,你一定也喜欢这本书!“读书的时候,时常会有那种会心一笑的感觉,读完此书,当我抬眼重新看待这个世界,感觉眼光都不再一样了……”

作者简介

本书讲的是0到6岁幼儿生理和心理发育的故事。和世面上流行的家教育儿图书相比,这本书显得很特别。它不侧重传播爱心和技巧,而是带领读者走入幼儿的内心世界。
在这本书里,作者讲述的其实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小时候”,但不是我们共同的记忆,而是“我们共同的遗忘”。因为成长 是一个神奇的过程,我们就好像是蝴蝶,已经不理解毛毛虫的困惑与喜悦了。
认识和发现我们自己的童年,是认识和抵达孩子的最佳路径。而且,当我们理解了自己的小时候,才会和这个世界达成一种真正的和解。

图书封面


 一眼看懂小孩子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这是之前老板出的书,他带我走上少儿传媒这条路,一晃五六年。听说老板要出书,本以为是尼采神马的大作,没想到竟然他蹲守幼儿园一年半的心血之作。本来只是想说说好话,捧捧销量,结果真被内容吸引了。那么,我所说的,就不全是恭维的话语了。首先,现在的社会浮躁,幼儿心理、教育方面的图书汗牛充栋,数不胜数。但是,有些作者和编辑甚至没有最起码的职业素养和文字功底,因而让书本读起来空洞、无趣,甚至不乏语法和文字的错误。那么这本书呢,会让你从文字中感觉到作者和编辑的认真,语句通畅,有娓娓道来的舒服感。这是最基本的,也是必须的。第二,从装帧就能知道这本书不是经文般的假正经、大部头,而是轻松、清新的亲近之文。不摆臭架子,让家长觉得亲,就有读下去的意愿。第三,说到内容,我们有孩子一族现在基本上是“照着书本养孩子”,可专家学者甚多,其文章多以艰涩、专业和繁冗为特点。这是我最不喜欢的专业类著作。而本书不然,把那些所谓的理论就像肉松拌米饭一样,让读者在大肆咀嚼的时候,轻松获取营养。看看孩子在幼儿园、家庭中的具体表现,听听别的爸妈在遇到具体问题时的不同想法、办法,就把养孩子这件事情具体化了,具体到吃喝拉撒睡的每一个环节中。第四,能从文章中看到我们自己。比如说到宝宝的口唇期,作者会说“为什么喜欢打人喜欢亲吻?因为这能带来仅次于嘿咻的快感。”人生的每一个环节都是连续的,因此从小孩子看到成人,从成人的现状去反观小孩子,都能相互照应,看到不一样的孩子和自己。最不擅长写评论,但是真心想说这本书真的不错,适合爸妈轻松看、轻松读,就算对养孩子没有帮助,也能得到些许开心。
  •     明显作者是用了心写的。用人类进化学的理论来解释幼儿心理,挺有新意的,看起来也很自然。也较为符合敏感期理论所观察到的一系列孩童的行为特征。但是,就像文中提到的:“其实心理学永远都不会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心理学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描述”、“分析”和“观察”。最好的心理学可以带给我们启发,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孩子,理解这个世界,但不能规定和揭示某种必然性的心理规律。”最近看了一系列幼儿心理学的书,发现几个关键词通用的。基本均遵循要沟通、交流、爱的贯注、倾听、平等、自由~~~而从基础科研的对比看,有看过几篇文章都在提,爱与自由的美国的数学基础教育比中国有多差,而且因此越来越差。因为幼儿,特别是3岁以前的幼儿,正如作者所写,她关注的仅仅是家庭。即我和爸爸妈妈。等到了基础教育阶段,就到了社会阶段。我看到一个分类。在孩子3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一个无为的放任型父母。在孩子9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一个积极的权威型父母。在孩子,13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个消极的民主型父母。有效的教育是先严后松,无效的教育是先松后严。而如何从3岁前,爱的贯注过渡到小学阶段,逐步建立社会秩序的权威型父母,我觉得是一个比目前汗牛充栋的只强调爱的哲学的幼儿心理更有意义的课题。
  •     在幼儿园蹲点,实地观察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充满爱心的对待孩子们、善意的看待孩子们的各种行为......这些方面都非常好,看了后我自己也深受启发。因为之前我都是一个人带孩子,所以特别渴望能看到如何读懂婴幼儿行为方面的指导书。这本书在幼儿心理方面还是做得很不错的。因为这本书,还特地去找来了纪录片《小人国》观摩,非常敬佩片中的教育实践者大李老师。可惜这样的教育工作真的少之又少,哪怕她的追随者也做不到她那么优秀。十分担忧自己的娃儿将来能不能适应幼儿园...........关于作者的理论部分个人觉得尚不成熟,大概有超过三分之一的部分涉及到作者的理论研究。但作为一个三十多岁的人,即便我不是学者,也觉得这样就发表出来有点粗糙。总体来说,这本书还是值得一买,幼儿生活方面的章节引人深思。衷心祝愿作者早日修成正果,为幼儿教育领域做出杰出贡献。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以白话的方式,分析了孩子的每个看似不合理行为的合理心理原因,我个人非常喜欢这本书,推荐有孩子的家长看看。
  •     超感谢有这样一本好书,如饥似渴的读完了
  •     本人刚有孩子,虽然我的父母帮着带,一些小问题他们知道怎么解决,但却给不了解释,如孩子为什么吃手,怎么才能不让他吃,男孩为什么爱当警察,女孩为什么爱洋娃娃,此书适合半岁到一三岁孩子家长看,此书帮我们理解孩子,更懂孩子,此书很有用
  •     标签和关键词的感觉。
  •     很有意思的一本书。sparked my interest in child psychology!
  •     搁置
  •     还没有看,应该不会让我失望
  •     没什么太出彩的地方
  •     成长是一个神奇的过程,我们就好像蝴蝶,已经不理解毛毛虫的困惑与喜悦了
  •     真实的吓人,非常吻合俺最暗黒的猜想,,,可怜的 XY 先天不完美的生物,,,
  •     讲的比较多,但是没每一点都不是特别深入,有些点挺有趣的。
  •     佛洛依德+进化心理学分析幼儿的心理发展,清晰明了。
  •     用心和教育观可赞,但部分理论和观点还有待考量
  •     喜欢研究小孩子的心理和行为的人一定喜欢这本书!亮点是:作者独创的儿童进化论、作者亲笔记录的大量案例。很好玩,也很有收获。推荐新爸爸新妈妈看。
  •     很有趣的一本幼儿心理学,每个有小孩子,或是即将有小孩子的人都应该看一看。
  •     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因为作者是个比较有趣的人
  •     说到心坎上
  •     有很敏锐的直觉,非常诚恳,但是论证不够严谨。
  •     作者以一个观察的角度 探索的心态写作此书 内容独特 很喜欢 绝对推荐
  •     可能是最好的一本了解孩子,了解自己的心理学启蒙书了。包含了作者自身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探索。
  •     我妈要的。帮她拿到后看了点。感觉蛮好的
  •     初为人母,学习ing。。。
  •     理论大于实践的书,其实家长们真的不知道怎么做,那些哪怕带着经验和错误信息的书籍因为直观告诉人们怎么做而获得追捧,这本书虽然更贴近为什么,加点怎么办会更好
  •     每个人心里都有个地方是小孩子
  •     家庭教育,值得一看
  •     这本书不仅在写孩子,更在写以前曾经的我们。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也在和他们一起成长。
    看了之后很有启发,给单位有孩子都送了一本,大家觉得光看封皮就很阳光!
  •     “小时候不让吃奶就吃手,长大了不让吃手就抽烟。”曾经被压抑的欲望,会在重见天日之时畸形地繁荣。
  •     生动翔实的记录幼儿的行为,然后分析其中蕴含的心理含义。本书是一套富于启发的观察笔记。
  •     本书最大特点是专业人士实例讲解,不枯燥。幼儿园实例部分给我很大启发,宝贝正好是这个时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还推荐给许多朋友,给好朋友买了一本。为什么有的小孩都4岁还要舔脏东西?为什么孩子在幼儿园总尿床?在书中都有答案.
  •     还算不错从佛洛伊德的性学三论开讲的。
  •     关于小孩子的行为本书描述得非常好,简单易懂,让我能更好地了解我家宝宝
  •     这不是一本“从书本到书本”的书,它来自幼儿园第一线。作者曾担任幼儿园心理老师,积累了大量案例和观察笔记。——这是一本十分有趣的幼儿观察手记,也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幼儿心理入门书!
  •     “讲述的其实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小时候’,但不是我们共同的记忆,而是我们‘共同的遗忘’。因为成长是一个神奇的过程,我们就好像蝴蝶,已经不理解毛毛虫的困惑与喜悦了。认识和发现自己的童年,是认识和抵达孩子的最佳路径。而且,当我们理解了自己的小时候,才会和这个世界达成一种真的和解。”
  •     : B844.12/1114
  •     书本身倒是很便宜,加了邮费后和原价差不多了,下次还是到书城买好了
  •     亚马逊买的电子版,8块,去年看的时候还是16呢,赚了哈哈。作者在这本书里将人类进化史和弗洛伊德心理学同幼儿生长发育联系在一起,加上自身的幼儿教学经验,形成了系列特别的育儿理论。这本书不是告诉你该怎么办,而侧重于告诉你为什么,对于喜欢寻根问底的家长很合适。
  •     花了一下午全部看完。作者观点很有意思,不管认不认同,至少能给家长们很大启发。
  •     颠覆以往的一些理论,基于对孩子细致观察的一部育儿之作。
  •     同事推荐的,真在看中,还未看完,感觉还不错
  •     确受启发,我觉得挺好。当然也必须承认,人类对幼儿心理的认识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成人能做的尽是观察和猜测,合理的猜测构成我们对幼儿心理的共识乃至幼儿心理学。没准什么时候,现在我们认定合理的推断,就又变了呢!!
  •     在连载上看到的,感觉跟其他的书有些不一样,我还是蛮想了解儿子心理的想法,所以买来研究
  •     王勇何许人,神仙吧!书好人也好!
  •     说到底自己的宝宝还要靠自己观察自己带,什么样的家长还是要出什么样的孩子,但多学习一些育儿知识总是没错,总之尽信书不如无书。
  •     好,还没读。
  •     看完这本了解到其实没所谓科学育儿一说。
  •     挺有用的书,通俗易懂,目前学习中
  •     还看 被人介绍的说是好书
  •     对书没的说,希望我们合作愉快,我还会来的
  •     作者某些观点我持保留态度,不置可否,但重要的或许不是观点,而是观念,我赞同作者的育儿观。这本书对我们了解进而理解孩子非常有帮助。
  •     好玩儿,虽然有些观点有点牵强...
  •     令人耳目一新的书。大致是用进化心理学的思路来分析小孩子,逻辑很容易懂,也能自圆其说,非常靠谱。有孩子的人会知道他说的都是事实,虽然并不严谨,大多都是个例。另个别观点值得商榷。总体来讲是一本很符合国情,也很值得阅读的书。
  •      不知道作者到底有没有教育背景,我是学教育学的,虽不是学前教育专业,但其中一些基础理论还是学过。书读起来是很轻松,作者的观点主要来自弗洛伊德,有些观点说的太绝对,让我无法苟同。
  •     还未看完,但感觉好.
  •     感觉有点点浮夸 说的道理还是很值得借鉴!没有外国人写的容易明白 有点绕
  •     当然这不是一本完美的书,但常常庆幸自己看了,以免在孩子成长中犯下不可弥补的错误。
  •     我喜欢《床边的小豆豆》,最近下载了音频,每晚必听,现在有了《一眼看懂小孩子》,相信我同样会爱不释手!
  •     这本书有可取的,但是写的真的烂。作者学过学前教育么?还不如看我的专业书。真心写的烂。
  •     很多现象不错,但是推论值得推敲。三角关系那一章让我耳目一新,不错
  •     有些观点还是能引发点思考的,但是有的说的太主观了没有科学依据。
  •     解释我一直想不明白的一些疑问,小孩子的行为有的时候确实不好理解
  •     这本书最先是在大众书局里看到的,价格是30多,在当当购入价为19元,很划算。书的内容用一个个小例子来讲述,通过经常会遇到的一些现像,分析此现象折射出的孩子的真实想法,向大家推荐。
  •     一口气就看完了,很有意思的书。正好最近也在看《进化心理学》、《自我与本我》,而且还在怀孕,真不是一般的对我胃口了。
  •     看了报纸连载后买的,不错,用心的家长,学习了。
  •     跟我的想法很多相像的,只是不喜欢作者牛气的感觉
  •     很好,不错。指的认真看看
  •     一起买了很多书,但是这一本是最快看完的。里面的理论很多新奇之处。原来男人和女人,男孩和女孩之间的区别是有原始社会原因的。呃,看了太久了,都记不清了,得复习啊
  •     这本书我个人认为很好。
  •     通过小孩子的一些行为来分析小孩子为什么有这样的行为,从根源挖起,很好的书。
  •     浅显易懂,非常有启发性 但论证的推理逻辑略感牵强
  •     这本书真的让大人能静下心来去观察小孩子的一切动向,你观察他,其实他也在下意识的观察着你呐,人小鬼大就是这个道理。此书有益。
  •     很好,特别适合初为人父母的年轻爸妈
  •     http://book.qq.com/s/book/0/26/26723/index.shtml 存一下这个网址,看了一部分,很有意思,窗边的豆豆语气类似,看起来也是很可爱。 我觉得小时候呆的幼儿园还不错,虽然那时候年轻的女老师都是红小兵出身怪厉害的,可是园长都是有学识上岁数的,气质也不同,有个园长还是个美女,她很少出现来班里会特意夸我的画儿。我初中时候正好路过进去看小孩儿比赛,她好像记得我似的还聊了几句。我那个不顺利波折的便便期要不是幼儿园的规章谁知道还能多波折
  •     没有想象中的有用,不过还是值得一读。
  •     买来送人的,还不错!!!
  •     包装很好,快递很快,方便实惠。
  •     第38本 不错
  •     作者写的很认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有道理,但有些观点可能不好接受
  •     作者有点偏执,满屏的便便期。很多经验也是来自其他书籍
  •     以人类进化史来必须儿童长大的过程,角度很新颖,但例子很牵强。
  •     了解孩子,理解他们,这本书里有很多新奇的理论,值得一读。
  •     朋友介绍的,确实不错
  •     如果你家有小孩,一定要看这本书哦。我是看了报纸连载来买的。就是价格有点贵。
  •     本来是在扬子晚报上的连载,后来买了赎回来看,了解了原来孩子的某些表现是正常的,特别这本书是一位爸爸写的,真的很佩服这样的家长
  •     爱的反面不是恨,是冷漠……
  •     这本书是我个人认为非常有价值很受用的读物,对于了解小孩子有非常好的启发
  •     作者作为心理学家很好的分析幼儿的成长心里特征及给于很好的建议和暗示。
  •     很不错,又丰富了我的知识,值得看一看
  •     封面設計+編輯校稿謝謝= =
  •     对于没有经验的我很实用
  •     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描述的多一些。
  •     还没看完,看了一半,觉得观点确实跟大多糼儿书有所不同,可以借签。
  •     儿童心理学
  •     纠正了很多传统中式育儿的方法,从心理层面探索幼儿的内在。
  •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
  •     实在太差,充满臆断,还翻译腔
  •     了解孩子,理解孩子,讲得深入浅出,不错。
  •     可作为《好妈妈》《夏山学校》的补充书
  •     这套书的适龄度还是蛮大的,孩子、大人都均可。我非常喜欢这类实用的书籍,在阅读的同时,交给家长们了解每个时期孩子的心理反应。虽然是家长们都希望也都以为了解孩子的常识,但是,这个本书以分段叙述故事的形式的让这一概念更加的有趣和深刻,相信每一个读过的人看完后都会仔细的重新思考这一问题。
  •     幼儿心理分析学,不知道有没有道理
  •     好友王勇2011-2012年蝉蜕出来的杰作。个人还是很喜欢,他在写书时的书名——令人恍然大悟的幼儿心理学
  •     买给妹妹的书,一买书本,留着她慢慢研究。我自己倒是先看了看,觉得不错,提供了不少新视角。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