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秘密

当前位置:首页 > 亲子家教 > 家教理论 > 童年的秘密

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5
ISBN:9787510701528
作者:[意] 玛利亚·蒙台梭利
页数:262页

章节摘录

第一部分 精神的胚胎   第一章 今日的儿童  儿童的世纪  近年来,在儿童的照管和教育方面所取得如此令人惊奇的进展,部分归功于一种普遍提高的生活,但更多的应该归功于人们对儿童发展和教育的意识的觉醒。从19世纪最后十年开始,人们越来越关心儿童的健康;但与此同时,人们也更清楚地看到了儿童个性发展的重要性。今天,研究医学、哲学或社会学的任何一个分支,如果不从研究有关儿童的生活的知识出发,那么,要想取得成果已经是不可能的。例如,对有关儿童生活知识的研究,远比胚胎学对理解生物进化的第一阶段所给予的帮助要重要得多。虽然这些知识取自于儿童的生活,但它对人类所有问题却有着更广泛和更深远的影响。儿童研究不仅把儿童作为一种肉体的存在,更作为一种精神的存在,从而给人类的发展提供一种强有力的刺激。在儿童心灵中,我们也许可以发现人类进步的秘密,也许它还可能引导人类进入一种新的文明。  ……

内容概要

玛利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 1870~1952):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她创立的蒙台梭利教育体系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今以她名字命名的蒙台梭利学校遍及世界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蒙台梭利出生于意大利安科纳省,就读于罗马大学,是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她精通医学、哲学、教育学、实验心理学和人类学。1907 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创办了第一所“儿童之家”,招收 3~6 岁的儿童,她运用自己独创的方法进行教学,结果出现了惊人的效果。这些普通的贫寒儿童,几年后,心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被培养成了一个个聪明自信、有教养、生机勃勃的少年英才。蒙台梭利崭新的具有巨大教育魅力的教学方法,轰动了整个欧洲,关于这些奇妙儿童的报道,像野火一样迅速蔓延,人们仿照蒙台梭利的模式建立了许多新的“儿童之家”。
1912 年,蒙台梭利所著的《蒙台梭利方法》一书在美国出版,旋即被译成 20 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100 多个国家先后引进了蒙台梭利的方法,欧洲美国还出现了“蒙台梭利运动”。1913 年~1915 年,蒙台梭利学校已遍布世界各大洲。1929年8月,国际蒙台梭利协会(Association Montessori Internationale)在荷兰成立,蒙台梭利教育理论和方法进一步迅速传播,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场幼儿教育的革命。上世纪40年代,仅美国就有 2000 多所蒙特梭利学校。蒙台梭利的著作《高级蒙台梭利方法》、《蒙台梭利手册》、《童年的秘密》、《童年的发现》,《有吸收力的心灵》等,也都翻译成大约40种语言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英国教育家称她为“20世纪赢得世界公认的推进科学和人类进步的最伟大科学家之一”;美国教育家赞誉道:“当代讨论学前教育问题,如果没有论及蒙台梭利体系,便不能算完全”;德国教育家这样评论:“在教育史上,能像蒙台梭利教育法如此举世瞩目的并不多见”。蒙台梭利毕其一生献身儿童教育事业,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生获得了很多荣誉,如:法国军团荣誉骑士二等勋章、荷兰奥兰治•拿骚亲王二等奖章、佩鲁贾大学教授、安科纳市荣誉市民等。蒙台梭利于1949、1950和1951年曾三次获诺贝尔和平奖提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教育和世界和平的伟大象征”。

书籍目录

序言:对幼儿之谜的探索
导言: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
第一部分 精神的胚胎
第一章 今日的儿童
儿童的世纪
心理分析
童年的秘密
对成人的控告
第二章 精神的胚胎
生物学序曲
新生儿
天赋本能
实体化
第三章 形成中的心理
敏感期
心理生活
外部秩序
内部定向
智力发展
第四章 成人对儿童的阻碍
爱的冲突
睡眠
行走
手与脑
有目的的活动
节奏
人格的替换
运动
爱的智慧
第二部分 新教育
第一章 教师的任务
认识儿童
精神准备
第二章 教育的方法
方法的起源
第一所“儿童之家”
儿童的表现
重复练习
秩序感
自由选择
奖励与惩罚
安静练习
尊严感
自发的纪律
书写与阅读
身体的发展
第三章 正常化
教育的原则
遭受不幸的儿童
富裕家庭的儿童
儿童的皈依
第四章 儿童的心理畸变
心理畸变的原因
心理畸变的表现
神游
障碍
依附
占有欲
权力欲
自卑
恐惧
说谎
心理畸变对身体的影响
第三部分 儿童与社会
第一章 人的工作
儿童与成人的冲突
两种本能
主导本能
工作本能
两种不同的工作
成人的工作
儿童的工作
两种工作的比较
活动与儿童的发展
第二章 儿童的权利与社会的职责
成人的自我认识
儿童的权利
父母的使命

编辑推荐

蒙氏教育——唯一超越国家、种族、宗教差异并在全球普及推广的教育理念和系统教育方法。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影响了整个20世纪,蒙氏教育法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最优秀的教育方法,对中国父母的传统教育观念而言尤其具有颠覆性和启发性,正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中国父母。蒙台梭利在自己实践的基础上,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对幼儿之谜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提供了科学的解释和有效的方法,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实用价值。  在众多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和方法的介绍中,只有阅读蒙氏原著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蒙台梭利教育法,并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灵活运用。本书是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单中惠教授的权威译本,准确传递原著精髓。《童年的秘密》是对儿童行为与心灵成长规律的全新发现,揭示了震撼中国父母的教育理念。所有的父母和教师都会从这本书的许多具体事例和理论阐述中得到深刻的启迪。更值得注意的是,蒙台梭利在书中所列举的许多例子,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就可以看到。  一个人的个性特征是在他童年心灵的敏感和秘密时期形成的。在成人和儿童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潜意识的冲突,一个热爱儿童但又潜意识伤害他们的成人,将会给儿童留下一种内在的悲哀,这种悲哀其实正是成人自己错误的反映。有些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发育和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成年人的忽视和压抑。正因为如此,父母和教师必须努力去了解尚未被自己认识的儿童,并把他从所有的障碍物中解放出来。  阅读《童年的秘密》,将带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人生!  图书装祯精美典雅,完美阐释,家教名著之经典。 蒙台梭利是世界最伟大的教育专家,蒙氏教育法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最优秀的教育方法。 《童年的秘密》是蒙台梭利最为著名和流传最广的一部教育名著,在家庭教育领域具有较高的声望和较好的口碑。 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单中惠教授权威译本,准确传递原著精髓。 本书被译为37种文字出版,至今畅销70余年。  蒙台梭利名言:  (1)儿童的一切教育都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即帮助孩子身心自然的发展。  (2)儿童的进步不是取决于年龄,而是取决于能够自由地观看他周围的一切。  (3)激发生命,让生命自由发展,这是教育者的首要任务。  (4)建立在规则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5)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食物的需要更为强烈。  (6)谁若不能独立,谁就谈不上自由。  (7)教育所要求的只有一项:通过孩子的内在力量来达到自我的学习。  (8)儿童应该得到成人的爱,而不是成人忙于生活所残余的爱。  (9)儿童心灵上的许多烙印,都是成人无意间烙下的。  (10)我们对儿童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不仅影响他一生,也决定他一生。

作者简介

蒙氏教育——唯一超越国家、种族、宗教差异并在全球普及推广的教育理念和系统教育方法。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影响了整个20世纪,蒙氏教育法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最优秀的教育方法,对中国父母的传统教育观念而言尤其具有颠覆性和启发性。蒙台梭利在自己实践的基础上,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对幼儿之谜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提供了科学的解释和有效的方法,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实用价值。
在众多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和方法的介绍中,只有阅读蒙氏原著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蒙台梭利教育法,并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灵活运用。本书是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单中惠教授的权威译本,准确传递原著精髓。《童年的秘密》是对儿童行为与心灵成长规律的全新发现,揭示了震撼中国父母的教育理念。所有的父母和教师都会从这本书的许多具体事例和理论阐述中得到深刻的启迪。更值得注意的是,蒙台梭利在书中所列举的许多例子,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就可以看到。
一个人的个性特征是在他童年心灵的敏感和秘密时期形成的。在成人和儿童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潜意识的冲突,一个热爱儿童但又潜意识伤害他们的成人,将会给儿童留下一种内在的悲哀,这种悲哀其实正是成人自己错误的反映。有些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发育和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成年人的忽视和压抑。正因为如此,父母和教师必须努力去了解尚未被自己认识的儿童,并把他从所有的障碍物中解放出来。
《童年的秘密》详尽地告诉父母,儿童的成长有着其内在的精神驱动和规律,儿童的成长需要依靠他们自身不断的有意识的、自主的、独立的与外界环境进行活动(书中称为工作)来获得。成人如果想促进儿童成长,最重要的是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安全的环境,尊重并理解孩子的行为,对他们的行为尽量做最少的限制和“指导”。儿童自然会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该如何做。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他会逐渐成长起来。
书中还讲到许多具体的观念,比如,儿童充满精力乐此不疲地去工作(活动),只是一种内在的心理驱动,并没有任何目的。在这种工作中其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儿童对“秩序”有一种天然的敏感性,如果这种秩序被打乱,会引起他心理上的不安,甚至会引起生理上的疾病。更换保姆、脱穿衣服、移动一些物品的摆放位置等这些秩序的打乱,儿童都能敏感的感知,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儿童还喜欢重复性的活动,对于喜欢的活动,他会十分专注的、安静的反复操作进行,并在这种重复的活动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成人绝不应该去取笑或打断孩子的工作。
本书从1936年出版迄今已历经七十余年,但在今天的中国,探究“童年的秘密”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因为成人对待儿童的错误态度依然普遍存在。童年是人类生存的根基,儿童是“成人之父”,只有发现和解放儿童,我们才能拥有更好的未来。

图书封面


 童年的秘密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由于这本书在说理方面比较难以理解,很多时候都会有点没有理解到其中的内涵,也许是因为一方面是译者并非从原著即意大利文直译而是从英文版中翻译过来的,另一个原因便是我自己本身的阅历不够,故领悟得不太深刻。但是总而言之,阅读完一本书或多或少都会有所收获,只是这本书没有我想象中收获的大。在这本书上我觉得收获了以下几点:1、关爱婴儿,不要过分的抚摸他。另外要认真对婴儿说话,虽然他不会说但是却听得懂。2、给儿童一个适宜的环境成长,包括物质的环境与精神的环境。首先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提供给孩童一些属于他自己的物品;其次是精神上给予帮助与支持,大人不要打乱孩童的生活秩序,放慢自己的脚步与孩童一起前进。不要过分的阻碍他的成长发展,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大人要给与他支持与关爱。3、劳动即所谓的工作。这一点在《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也一再强调儿童必须在劳动中获得成长。不同的是蒙台梭利这里讲工作会给儿童一个发展其内在自身规律的台阶,引导儿童按着其最初的规律成长。总之,劳动在成长中至关重要。4、我们当前国家与社会给予儿童的关注与帮助还太少,从而让儿童无处可去。尤其是学校与家庭之间。家庭把孩子赶往学校把教育工作交给儿童,而学校又一再强调家庭的教育地位,从而使儿童遭受着来自两方面的进攻。让原来的教育目的使儿童更好的发展与现实更加背道而驰了。这本书上讲了很多有关生理,尤其是关于生物进化的一些知识,在这些方面阅读起来就先得没那么有趣了。另外,在一些问题上并没有实用的方法,它主要的一个作用是给我们读者一个提示,至于确切的方法与论断貌似还有待进一步去延伸。无论如何,作为中国少有的一些关于幼儿心理学的专著之一,还是很值得一读的。
  •     一个真正关心和热爱儿童的教育学家的作品,让人觉得儿童的教育是那么的关键和有用。作者用实际行动让她的理念付诸实施,文章多处举出实例。人的成长是从儿童开始的,人首先应该让儿童接受最自然及最好的教育,以及尊重儿童成长的规律。本书适合所有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工作者。理解儿童,热爱儿童,关心儿童!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看了《童年的秘密》,我才明白自己孩子许多行为背后的秘密。比如,孩子充满精力乐此不疲地去工作(活动),只是一种内在的心理驱动,并没有任何目的。在这种工作中其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孩子对“秩序”有一种天然的敏感性,如果这种秩序被打乱,会引起他心理上的不安,甚至会引起生理上的疾病。更换保姆、脱穿衣服、移动一些物品的摆放位置等这些秩序的打乱,孩子都能敏感的感知,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儿童还喜欢重复性的活动,对于喜欢的活动,他会十分专注的、安静的反复操作进行,并在这种重复的活动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成人绝不应该去取笑或打断孩子的工作。
    这些简直就是说我们家的小孩,感谢蒙特梭利,感谢《童年的秘密》,让我明白了怎么科学的教育孩子。
  •     我先是买了《捕捉儿童的敏感期》,看了之后大受启发,对蒙氏教育产生了急切的向往,于是又买了本册书。我一口气全部看完,又细细地反复看了多遍,深受启发。没想到儿童竟是这样的,尤其里面的育儿理念与传统的中国教育有着完全不同的概念。
    我们为了让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于是规距大于一切,不能干这,也不能干那。制止了一切孩子探索世界的可能。原来我们打扰了孩子的学习,无情地斩断了孩子发展的纽带,真是太可怕了。
    当然我在教育宝宝的时候,还常常在孩子的是否任性与自由发展之间摇摆不定,无法正确判断。但我常常让步于蒙氏教育,于是给周围人带来很惊奇,认为我的教育方式不对。我也是接受着周围人的压力,来坚持自己的蒙氏教育。现在宝宝两岁了,我觉得宝贝各方面发展都很快,尤其在专注方面发展特别好。与书中介绍得一模一样,孩子也在遵循着成长的规律慢慢成长,给我们带来很多可喜的消息,比如:宝宝爱读书,宝宝特别喜欢独自长久地玩耍,宝贝语言能力发展非常好,会背很多的儿歌。当然,也有很多迷惑之处,比如孩子过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与别人交往。我也不知是喜还是忧。
  •     蒙台梭利里面举的孩子的例子...让我觉得孩子也是一个群体,很有意思。如果把自己当权威,那么孩子那个领域的东西就永远无法真实的了解。
  •     1、儿童的可塑性远超成人想象,可惜的是它们在敏感期所展示的多样性与可塑性往往被无知的成人粗暴的打断,或者被无意识的压抑。儿童是成人之父,从这点来说,想了解自己,你必须要先了解童年的那个自己。 2、儿童行动多为大人所控制,自己并无选择权。由此衍生出成年人对自己进行“再教育”的超级必要性。换言之,你可以通过自我再教育,突破曾经的父母老师认知的局限性,突破影响过你成长的简陋乏味的环境的局限性,突破你甚至“无意识”的习惯带来的局限性。
  •     儿童心理学必读
  •     虽然是老书了 但第一次读还是觉得观点挺新颖的 很有启发性
  •     这是一本幼儿教育的经典著作,不论你是教师、父母、还是有意了解儿童教育和心理的人,都值得拥有一本蒙氏的《童年的秘密》!
  •     不知是不是翻译的问题,总给人一种在看教育学教科书的感觉。
  •     甭管你做不做父母,读读它。
  •     有些看不懂,语言很抽象。。。
  •     一本充满了感性的理论书,许多比喻很贴切。
  •     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对于初为人父的我触动很大,我们的父母没有那么多的教育经验希望我们这一代能渐进些。
  •     看书的时候,觉得这里理念都很好。但是依旧不放心把危险物品交给小孩子去玩弄。对于传统的中国人,只有一个孩子的爸妈,完全按照蒙氏去做,是个非常大的挑战。
  •     《童年的秘密》详尽地告诉父母,儿童的成长有着其内在的精神驱动和规律,儿童的成长需要依靠他们自身不断的有意识的、自主的、独立的与外界环境进行活动(书中称为工作)来获得。成人如果想促进儿童成长,最重要的是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安全的环境,尊重并理解孩子的行为,对他们的行为尽量做最少的限制和“指导”。儿童自然会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该如何做。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他会逐渐成长起来。
      书中还讲到许多具体的观念,比如,儿童充满精力乐此不疲地去工作(活动),只是一种内在的心理驱动,并没有任何目的。在这种工作中其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儿童对“秩序”有一种天然的敏感性,如果这种秩序被打乱,会引起他心理上的不安,甚至会引起生理上的疾病。更换保姆、脱穿衣服、移动一些物品的摆放位置等这些秩序的打乱,儿童都能敏感的感知,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儿童还喜欢重复性的活动,对于喜欢的活动,他会十分专注的、安静的反复操作进行,并在这种重复的活动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成人绝不应该去取笑或打断孩子的工作。
      本书从1936年出版迄今已历经七十余年,但在今天的中国,探究“童年的秘密”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因为成人对待儿童的错误态度依然普遍存在。童年是人类生存的根基,儿童是“成人之父”,只有发现和解放儿童,我们才能拥有更好的未来。
  •     媲美弗洛伊德,深刻影响世界观。
  •     翻译得实在太差了~颤三倒四,受不了了。
  •     成人或教师是影响儿童心理发育甚至导致其畸变的一个重要因素,即使是一个真诚地热爱儿童的成人,他在儿童的内心依然是一个需要发挥强有力防御本能的对象,因为“成人始终像一个拥有惊人力量的巨人站在边上,等待着猛扑过去并把他压垮”。成人与儿童的冲突是由于成人没有真正理解儿童导致的。蒙台梭利认为,“要真正消除儿童跟成人的冲突,促使儿童心理发展正常,就必须在成人中进行一次剧烈的变革”。成人必须从自己身上找到导致儿童压抑的那些无意的错误,并对儿童采取一种新的态度,成人应该认识到:“儿童是成人之父”。而对教师而言,他应该永远不能忘记他的使命。
  •     翻译不畅
  •     看了这本书,我才明白:一个人的个性特征是在他童年心灵的敏感和秘密时期形成的。在成人和儿童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潜意识的冲突,一个热爱儿童但又潜意识伤害他们的成人,将会给儿童留下一种内在的悲哀,这种悲哀其实正是成人自己错误的反映。有些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发育和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成年人的忽视和压抑。正因为如此,父母和教师必须努力去了解尚未被自己认识的儿童,并把他从所有的障碍物中解放出来。
    看了这本书,我才意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中的偏见和错误,以后一定努力改正!感谢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挽救了我,挽救了我的孩子。
  •     伟大的书 重新塑造了我的儿童观
  •     儿童对“秩序”具有天然的敏感,如果打乱这种秩序,比如移动一些物品的摆放位置,把放在门边的鞋子忽然移到床前,就可能会引起他心理上的不安,甚至会引起生理上的疾病。我印象很深的是去年家里因为别人送了一副画要挂起来,就把挂历挪到另一面墙上了,那时孩子还不太会说话,但那天他就一直指着挂历“嗯嗯”的叫,我们以为他想要挂历玩,怕他弄坏也没有给他,结果他那个急啊,哭啊,闹啊,折腾了一晚上,读了《童年的秘密》,猛然醒悟那应该是破坏了孩子天然的秩序感,他认为那面墙就是应该挂挂历的。有条理、东西放在固定的地方,这些都被认为是成人的美德,而事实上,在童年时期,是有着这样的天性的。如果我们让自己的孩子一直保持这种天性,那他将受益终生。而孩子也会因为成人尊重他的敏感性而找到安宁。
  •     七成道理,三成臆断,表述方式太烂。
  •     长大的过程中原来伴随着那么多不自知的秘密,如果不知,秘密就将周而复始下去……
  •     标记一下,2010@苏州。这本书影响了我的人生观——说的够吓人的……成年不是儿童的目的;敏感期——这两个观念已经深深植入我体内。单中惠从英文转译,记得读的时候有些句子不通,后来在图书馆看到更早的意文译过来的版本,有机会找来看看。
  •     如果说《爱与自由》是打开我认同了蒙台梭利的大门,那么蒙台梭利的原著《童年的秘密》就是打开我了解舒畅精神世界的一把钥匙。
    要坚持读,里面有很多不错的教育理念。
  •     《童年的秘密》从1936年出版迄今已历经七十余年,但在今天的中国,探究“童年的秘密”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因为成人对待儿童的错误态度依然普遍存在。童年是人类生存的根基,儿童是“成人之父”,只有发现和解放儿童,我们才能拥有更好的未来。
    作为一个研究儿童教育的工作者,强烈推荐各位家长看看这本书,你将会有出人意料的收获。
  •     老师推荐读的书,对于儿童有一种全新的认识,值得阅读。读了一遍,很多内容还不能消化,需再读
  •     尊重孩子贯穿了全文,蒙台梭利也始终在强调这一点:尊重孩子,敬畏孩子,孩子是成人之父。所谓童年的秘密,是蒙台梭利在向我们介绍孩子的敏感期即强烈的智力渴求,利用好这些敏感期,有助于我们培养出真正有生命力、有能力的成人。
    非常喜欢这本书。
  •     上周送到的,非常精致的一本书,有名著的手感。

    读这个的原因是因为听了很多老师和家长的推荐,还在网上搜罗的一遍,网上这个书的版本挺多的,最后我选这本一是因为这本书是新上市,我有对新事物的偏好,心想新出的一般肯定能有新东西,二是因为比较了一下翻译的人,这个翻译是研究幼儿教育的博导教授,应该比较权威,毕竟人见多识广,三是我觉得这里的介绍最详细最有想读的欲望。

    好,讲讲我目前读的一点心得,我梳理一下,书中讲到许多具体的观念,比如,儿童充满精力乐此不疲地去活动,只是一种内在的心理驱动,并没有任何目的。在这种活动中其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儿童对“秩序”有一种天然的敏感性,如果这种秩序被打乱,会引起他心理上的不安,甚至会引起生理上的疾病。更换保姆、脱穿衣服、移动一些物品的摆放位置等这些秩序的打乱,儿童都能敏感的感知,并做出相应的反应。此外,儿童还喜欢重复性的活动,对于感兴趣的活动,他会十分专注的、安静的反复操作进行,并在这种重复的活动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成人绝不应该去取笑或打断孩子的工作。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在成人和儿童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潜意识的冲突,一个热爱儿童但又潜意识伤害他们的成人,将会给儿童留下一种内在的悲哀,这种悲哀其实正是成人自己错误的反映。有些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发育和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成年人的忽视和压抑。正因为如此,父母和教师必须努力去了解尚未被自己认识的儿童,并把他从所有的障碍物中解放出来。

    有意思的内容还有很多,我也把这本书推荐给很多和我一样的父母阅读,我自己感觉这本书越早看越好,它会给出一种理念上的提升。
  •     有过学医经历的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详细介绍了儿童自身的主导本能以及儿童心理畸变方面的内容,根据这些医学依据,科学的制定出指导儿童成长的守则。有些规律,是由不得你不信的,因为那是客观的。
  •     在众多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和方法的介绍中,只有阅读蒙氏原著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蒙台梭利教育法,并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灵活运用。这本书是蒙台梭利对儿童行为与心灵成长规律的全新发现,揭示了震撼中国父母的教育理念。所有的父母和教师都会从这本书的许多具体事例和理论阐述中得到深刻的启迪。更值得注意的是,蒙台梭利在书中所列举的许多例子,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就可以看到。
    教育无国度,人性都是相通的。
  •     对儿童心理的探索
  •     比较学术。
  •     粗略地看了一遍,捡着自己感兴趣的读着,里面的例子都很生动,是自己或者身边的小孩子会出现的现象,读的途中还会产生一些感谢父母的情愫,能回忆起自己的幼年幸福时光,是一本看着会平静,小幸福,在育儿方面值得参考的书
  •     对于这个问题,《童年的秘密》这本书里给了我们答案。
    首先要把孩子置身于一个愉快的环境,在那里,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他们自己的。小桌子、小凳子、小拖把等都是为他们所特别制的,这些对孩子很有吸引力。
    其次是教育者的沉静。它是一种更深沉的平静、一种空白,即我们所说的客观的心理,无需过多的语言和暗示。
    最后是要给儿童特殊的作业材料,使孩子能被材料所吸引,促使其分析和运动,从而使他们聚精会神,精力集中。儿童就会获得一种满足感和快乐感。
    这样,儿童就向正常化迈进。即学会克制自我、平静地生活及喜欢工作。
  •     很多理论都成为现在的“主流”了。
  •     “儿童应该得到成人的爱,而不是成人忙于生活所残余的爱。”这句话太精辟了。为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为了让孩子生活得更体面更有尊严,我们要拼命工作、努力升职、大把挣钱。这需要我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牺牲或减少和孩子相处的时间,甚至完全让其他人代管孩子。以至于很多人愿意为孩子付出宝贵的生命,却不肯为孩子花费时间和心思。
    蒙台梭利告诉我们:孩子其实最需要的是我们完整的爱,教育孩子的最好方法,就是用心、用情、花时间陪孩子一起欢笑、一起哭泣、一起成长!只有你,才能成为自己孩子最好的教育专家!
  •     理解万岁,这个词很老土,但很重要。全书是让我们这些成年人去理解儿童,理解他们的行为和心理,其核心思想就是:儿童的成长有着其内在的精神驱动和规律,儿童的成长需要依靠他们自身的不断的有意识的、自主的、独立的与外界环境进行活动(书中称为工作)来获得。成人如果想促进儿童成长,最重要的是要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安全的环境,尊重并理解孩子的行为,对他们的行为尽量做最少的限制和“指导”。儿童自然会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该如何做。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他会逐渐成长起来。
    我个人非常喜欢这本书。
  •     在育儿网上发现了有关这本书的一个对孩子心理了解程度的测试,很有兴趣,于是就买来读读,每次我到有关儿童精神哲学与教育的论述时,总有一种景仰的心态,景仰于大家们对儿童精神的理解,对儿童秘密的揭示,对儿童人格的发现。
    读到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这种景仰心态尤胜。因为只有真正接近儿童本质的人,才能实施真正的教育。
    非常不错~~~
  •     读书会听书。
  •     对于教育大师我始终是满怀崇敬之情的,这本书字里行间都体现出蒙台梭利的善良、真诚、耐心和细致。虽然有一些东西显得有点陈旧,但教育孩子的原则是不会变的,她对于儿童心理状态的描述使我对儿童世界的认识有了新的认识。书专业性确实挺强,需要静下心来阅读
  •     《童年的秘密》这本书,对我的思想触动极大。以前我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常常是大人和孩子之间产生冲突。读完这本书使我深刻认识到儿童的生长有其自然的规律,儿童的发展有其自然的进程。这就好比孩子是一颗幼苗,幼苗是需要自己成长的,而我们所做的工作只需静待观之,需浇水时浇水,须施肥时施肥,而不能拔苗助长。
  •     《童年的秘密》中,经典的语录几乎比比皆是。如:
    儿童是成人之父。
    儿童的一切教育都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即帮助孩子身心自然的发展。
    儿童的进步不是取决于年龄,而是取决于能够自由地观看他周围的一切。
    激发生命,让生命自由发展,这是教育者的首要任务。
    建立在规则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食物的需要更为强烈。
    谁若不能独立,谁就谈不上自由。
    教育所要求的只有一项:通过孩子的内在力量来达到自我的学习。
    儿童应该得到成人的爱,而不是成人忙于生活所残余的爱。
    儿童心灵上的许多烙印,都是成人无意间烙下的。
    我们对儿童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不仅影响他一生,也决定他一生。
    ……
  •     童年的秘密是什么?蒙台梭利认为体现在:儿童是一个“精神(心理)的胚胎”,只有通过人的教育,这种胚胎才能发育成一个健全健康的“精神世界”。儿童心理的发展有各种“敏感期”,包括秩序的敏感期、细节的敏感期、行走的敏感期、手的敏感期、语言的敏感期等。而导致儿童心理变异的表现,主要是心灵的神游、心理障碍、依附、占有欲、权力欲、自卑感、恐惧和说谎。
  •     儿童是成人之父,甚好
  •     这是蒙台梭利在书中的一句名言,也是我想借用的一句话。成人无法理解儿童对感兴趣事物的热爱,他们对一切都习以为常,并认为自己了解这些事物。所以他们感到乏味和疲倦,他们对工作不再热爱,开始被动行事,儿童的那种专注、探索、发现和创造也自然随之消失。蒙台梭利认为:“成人需要一个新人去唤醒他们,用他们早已失去的那种富有的活力的勃勃生机再次激发他们,成人需要一个以不同方式行事的人给他们以更好的生活启发。”
    的确如此!
  •     第一次看蒙台梭利的原著,很震撼。一个充满爱的智者告诉了我们童年的秘密,带领我们更科学的爱自己的孩子
  •     大凡真正发现了儿童秘密的人,都应受到人们的景仰。尽管卢梭曾经遗弃过自己的孩子,但他发现了儿童的天性,人们永远记住了他。蒙台梭利可以说是一位全方面理解与发现儿童的教育家,她的贡献不仅仅在于创造了“蒙台梭利教学法”,而在于她的儿童“精神教育”、她的“儿童的发现”和“童年的秘密”。她说:“儿童并不是一个可以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为儿童的利益所作的孜孜不倦和真诚的努力将使我们能够发现人类的秘密”。正因为如此,当蒙台梭利1949年春访问巴基斯坦结束时,人们送给她一只大蛋糕,上面用奶油浇成一本书的形状,写着“感谢您发现了童年的秘密”。
  •     纯理论结合少量的实例,有点晦涩难懂却引人深思。
  •     虽然是很多年之前的著作,但看了还是能学到很多东西。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敏感期”、“对秩序的追求”、“自我发展的天性”相关的内容。希望能看比较近的关于“幼儿心理学”的集大成书籍,有人有好推荐吗?
  •     秩序于儿童的重要性,例子好典型,真应该给所有教育工作者和准父母都发一本。
  •     成人總是以關愛孩子的名義扼殺孩子的敏感期、手腦行走等等天性釋放,很可惜,但是看完這本書后會有不一樣的重啟思路。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在孩子的教育與關愛上,第一位是母親,第二位是父親,第三位是老師,三者要有效結合起來,才可以幫助孩子真正成長起來。
  •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的最生动的著作。在书中,蒙台梭利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开儿童成长奥秘的革命性观念。它让世人了解到,儿童具有丰富的潜能,但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应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地发展,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而有些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发育和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成年人的忽视和压抑。因此,我感受最深的是: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应是理解、尊重儿童,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为儿童实现自身的潜能提供所需的帮助。
  •     非常优秀的一本书。感谢蒙台梭利,她用了一生的时间投入到儿童教育事业,告诉我们孩子们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孩子们外在的行为是他们自然成长的过程。孩子一天天长大,自然的力量会促使孩子们从各种各样的游戏、重复练习中获得经验、习得技巧。而所谓的教育,其实就是通过孩子们内在的力量来达到自我的学习。内在的力量强大而动力澎湃,外在表现就是大人们不可思议的各种不乖的行为。尊重孩子就是尊重自然,尊重他们的天性。应该说中国的父母都很爱孩子,但是没有多少父母能真正理解孩子们的行为,如果我们不尊重自然的天性,逆其道而行,自以为是,人为地硬性将孩子们自然的行为贴上各类坏标签,无异于扭曲了一棵棵小树苗。只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去想,去思考还是远远不够的,从这本书开始,一起洞悉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     大人真的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吗?用大人的想发研究孩子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吗?
  •     非读不可的一本书了,给你的启发很多,给你的力量也很大,很难读出她所表达的含义~
  •     童年的秘密
  •     苍天啊!读过本书的那一百号人你们都是搞学术的吗?能感受到蒙台梭利对儿童心理有很深邃的洞见和理解,但是这个翻译是什么鬼?如此繁复的长句,如此晦涩的词汇,就不能用通俗一些的语句?
  •     幼儿教育历程中最有影响力的书之一。主要是讲要把儿童当人,给予他们适当的环境,然后让其自己完成一些敏感期必须要做的事从而获得发展。
  •     《童年的秘密》出版于1936年,那个时候的蒙台梭利就很睿智的指出“儿童并不是一个只可以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更确切的说,童年构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一个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这句话表达的那种对“儿童时期”的敬畏,对现在从事教育事业的我来说,是那么警醒。我想,也正是这种最基本但也是最神圣的态度,让蒙台梭利放下了成年人的“可能会阻碍我们理解儿童的那种成年人所特有的思想观念”,让她能够“进入”到儿童的世界中去,探索到“童年的秘密”。
  •     侄子今年上小学,其顽皮程度非我可以想象,不是从楼上摔下去,就是被桌子磕破鼻子。每每面对他,我总是手足无措。想我平时也算是伶俐的主儿,可是面对他的时候,我竟然不知道该如何开口说话。因为我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不知道他为什么总是那么爱闹,无一刻可以安静;不知道他为什么拿着遥控器可以那么专注,即便播放的是广告;不知道他为什么总是蹦上窜下的,特别喜欢爬高;不知道他的言行举止背后,究竟隐藏了怎样的心理活动。最最关键的是,我越不知道如何面对他,他越喜欢缠着我。
    为了对付他,我询问了很多家中有孩子的朋友,好几个姐妹都跟我推荐蒙台梭利,让我多看看她的书,特别是原著,因为她对于儿童的心理研究,是目前为止无人能及的。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订购了这本《童年的秘密》,这一次,当当的发货速度有所提高。因为之前,因为当当的发货,我曾一度打算放弃使用当当了。
    蒙台梭利果然是一位值得尊重的儿童心理专家,即便这么多年以后,她的理论仍然具有开拓性的作用。在《童年的秘密》中,她从医学和心理学的角度,专业分析了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状体,分析他们言行举止背后的真正秘密,从而让成人对儿童有一个客观和感性的认识,并在真正意义上重新认识儿童。
    通过理论的学习,我明白侄子的行为有一些是来源于他的本能反应,来源于他的生长需求;而有一些,则是因为环境对其造成的心理畸变,让他产生了恐慌的心态,其表现出来的行为之一便是缠人。
    于是我想起自己的童年时期。我在儿童时期,是所有成人眼中的乖宝宝,我会按照成人和这个社会规定的规范准则去完成我的任务,不会逾规一丝半点。然而成为成人以后回想起我的童年,又有几多乐趣可供我追溯呢?而我现在的一些令我自己讨厌的性格,比如孤僻和自闭,大抵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形成的吧!
    因为侄子而看《童年的秘密》,在书中发现的,却是我自己丢失的童年。我在哀悼的同时,亦庆幸及时的发现。因为基于这次的发现,我重新认识了自己,也让我更加下定决心,如何对待自己今后的孩子。
  •     书是好书,扣掉的一星,仅仅因为翻译。翻译极其让人失望,诸多不知所云,另外阉割了许多和宗教思想有关的文字,未能翻译思想原貌。对照一下霍力岩版本差距很大。这个版本慎买!!!
  •     往往,我们成人都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去看待孩子的世界的,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评价儿童的言行举止,盲目武断的进行简单的对错判断。而当这个时候,所谓的帮助就成了“压制”,不但不利于孩子的长久发展,久而久之,也会影响到我们和儿童的关系。《童年的秘密》专门开辟章节,详细论述了这种成人与儿童间的矛盾,虽然是几十年前的理论,今天看来,仍然是那么的新颖、触动人的心扉。
  •     蒙台梭利告诉我们:“儿童心灵上的许多烙印,都是成人无意间烙下的。”于我心戚戚焉。我也特别相信言传身教的作用和力量,我觉得耳濡目染学到的东西是会内化到血液里,会影响到日常习惯的,可能自己都浑然不觉,也是最难改变的。从一个孩子身上绝对能够看到父母的影子,父母的确是孩子无言的榜样。
    蒙台梭利真是位了不起的人,一位有伟大的人文情怀的人。通过对儿童的观察,思考人类的教育问题。 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在书中几乎都能找到理论解释,有恍然大悟之感。
  •     蒙台梭利告诉我们:小孩从第二年开始,不再被一些漂亮的物体和鲜艳的色彩搞得异常兴奋。我们注意到,这种欣喜若狂正是敏感期的特征。与此同时,他对我们不注意的小物体感兴趣了。可以说,他对不显眼的东西或者至少是意识边缘的东西感兴趣了。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家的一岁半的小孩经常对一些不起眼的东西感兴趣,比如路边的小石子、小树枝、甚至草丛里的鸟屎。专门给他买的玩具,他常常是玩一下子就扔到一边去了。这可能就是蒙台梭利所讲的“儿童的敏感性”。
    在这本书里,让我发现了太多的“童年的秘密”:儿童的个性与成人的个性是截然不同的。这是一种性质上的差异,而不仅仅是程度上的差异。
  •     开卷有益,此言不虚。蒙氏教育是将孩子当成一个个独立而各具魅力的个体,饱含着爱心去探察这一个个小家伙都在想些什么,为他们创造一个能够自由发展的空间。
    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可能是每一个家长的愿望,但知易行难,有时候可能还会南辕北辙。成人总是容易按照自己的经验或者愿望来塑造孩子,却不知孩子有自己的秩序感和心理感受,由此便会产生种种矛盾,甚至造成阻碍。
    作为成人,我们不能要求孩子马上拥有和我们一样的能力,只能我们努力地去真正理解孩子,用宽容和理解的心态来探索童年的秘密。蒙台梭利正是这样做的,这无疑是正确的,这也正是蒙氏教育跨越时空,来到中国能够受到追捧的原因。
    我们对孩子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影响他的一生。蒙台梭利如是说。《童年的秘密》是值得用心阅读和探索的。
  •     蒙台梭利教育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过分强调工作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而轻视游戏的作用,把游戏仅视为闲暇时的一种快乐的消遣;过分强调教具的价值,而贬低玩具的价值;具有神秘主义和宗教色彩等等。
    所以没有任何一种理论是无敌的,我们要辨证地看。
  •     蒙台梭利在“儿童之家”发现:“一个大约3岁的小女孩不停地把一系列的圆柱体放进孔中,然后又从孔中取出。这些圆柱体大小不同,正好与木板上的大小不一的孔相应,就像软木塞盖住瓶口一样。我惊讶地看到,那么年幼的儿童能如此聚精会神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进行这项练习。这个小女孩在速度上或技能上并没有显示出进步,而是一种重复不停的运动。由于我自己的计数习惯,我开始数她重复这项练习的次数。另外,我决定要看看她排除干扰而在这种工作中专心到何种程度。我告诉教师让其他儿童唱歌和到处走动,但这丝毫也没有干扰她的工作。然后,我轻轻地抬起她正坐着的椅子同她一起,把它放在小桌子上。当我抬起小椅子时,她一把抓起正在操作的圆柱体,把它们放在自己的膝盖上,仍然继续她的工作。这时我开始计数,她重复这项练习42遍,然后才停下来,仿佛从梦中醒来并愉快地微笑着。她的眼睛炯炯有神并环顾四周。她似乎还没注意到我们的各种花招。这些花招在干扰她的工作上是不成功的。至此,这个小女孩的工作无疑已完成了。”
    我们家小孩也经常有这种行为,比如,他把水从一个杯子倒到另一个杯子,再从另一个杯子倒到这个杯子,反反复复能做几十次。看了《童年的秘密》,我才明白:这是一种所有儿童都会有的奇怪行为,而且在他们所有的活动中经常不断地表现出来。这是儿童工作的专门特征,蒙台梭利称之为“重复练习”。
  •     沒有全部看完,翻譯的不好
  •     我们家小孩现在才一岁多,家里的东西有了变化,或者放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他就火眼金星,一下子就能发现。他的喜羊羊气球,一直在门口鞋柜子上放着,有天收拾拿下来了,立即被他发现,“嗯嗯”个不停,指指气球,指指鞋柜。直到我们放上去才行;毛绒玩具原来在他的小床上放着,有天放在了沙发上,被他发现,还必须物归原位。
    特别是前天中午家里来了客人,孩子想跟我们一块吃饭,可是到了他午休的时间了,我就把他抱到床上,把罩衣给他脱了,结果他嚎啕大哭悲痛欲绝,我怎么安慰都不是,甚至连母乳都不管用了。最后我又把罩衣给他穿上了,他马上就平静下来了。
    看了《童年的秘密》,我才知道:这就是儿童对秩序的热爱,自然界赋予儿童对秩序的敏感性,一旦秩序被破坏,孩子会感到不安,就强烈要求恢复原状。大人在这一点比孩子的敏感性差远了,根本注意不到什么东西移位了。孩子认为气球就应该是在鞋柜上的,毛绒玩具就应该在他小床上的,可能孩子认为到吃饭的时候了,罩衣就应该穿在身上。孩子就是通过这些外部秩序而认识她周围的环境,并理解他自身与环境的关系。 如果孩子的这种秩序感经常被破坏,孩子会通过叫喊来表达自己的痛苦,甚至会采取生病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焦虑。
    这本书真的让我受益匪浅!
  •     朋友给我推荐了这本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看了之后,我才恍然大悟:儿童的成长有着其内在的精神驱动和规律,儿童的成长需要依靠他们自身不断的有意识的、自主的、独立的与外界环境进行活动(书中称为工作)来获得。成人如果想促进儿童成长,最重要的是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安全的环境,尊重并理解孩子的行为,对他们的行为尽量做最少的限制和“指导”。儿童自然会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该如何做。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他会逐渐成长起来。
    看了这本书,我终于知道了该怎么对待孩子怎么教育孩子。不愧为家教经典!
  •     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值得学幼教的娃儿们深思。。。儿童都有着承认无法窥探的秘密世界。
  •     久闻蒙台梭利大名,专著里的一些思想确实很有启发性。她是真正关心儿童、了解儿童的学者。美中不足的是这个译本并不优美流畅,语句生硬,有些句子甚至读不通。
  •     蒙台梭利主张3~7岁儿童的教育不是以填鸭式的灌输知识为主,而是以活动为主,儿童在教师指导、关心、鼓励、启发诱导和帮助下,从活动中获得知识和经验,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这点我觉得很新颖,做父母的我们可能都只是将活动和孩子身体健康想到一块了,但其实是与孩子心理发育也是有关的。

    看了以后真的很有收获。
  •     对不了解的事情不做是非评价,这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最基本原则。其实,在对待儿童、教育孩子方面,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只有真正的“进入”儿童的世界中去,了解孩子的心理、行为和他们的成长处境,才能真正的给予他们成长的帮助,因为我们要做的是“发现和解放儿童”,而不是“代替”孩子成长。在理解的基础之上,为儿童的发展提供最大的空间,这才是科学的教育观。
  •     文字不是很好读,其中敏感期的概念很受启发
  •     理解幼儿的世界,是儿童教育的前提。我们对孩子了解太少,正如蒙台梭利在书中所说的那样,“人们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他们并没有认识到儿童有一种积极的心理生活。因为儿童当时并不能把它表现出来,而且只有经过一个漫长的时期,儿童才能秘密地完善这种心理生活。”
  •     是本幼教的好书,虽然由于时代限制,有些罗嗦。然而就算现代还是干扰重重
  •     提升点儿专业度
  •     “儿童是成人之父”,这是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一书中提出,乍一看来,有些别扭,但仔细一想这的确是一个富有哲理的观点。这个观点看起来似乎是有点矛盾的,但实际上是充满睿智的。如果成人忘记自己曾经是一个儿童,那么,他就不能给幼儿提供一个适宜发展的环境,就不会去克服他自己与幼儿之间的冲突,幼儿的心理就会产生畸变,并将伴随其终生。
    蒙台梭利让我明白了,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提供一个适宜其自由成长的环境,把孩子从一切障碍中解放出来。
  •     因为想给小孩选一家早教机构,想了解所谓的蒙氏教育为何事,所以定了这本书,观点很引人入胜,看到我欲罢不能,可值得思考的却是,现在的早教机构都打着蒙台梭利的名字,我认为,真正应该掌握的不单是蒙氏理论,更重要的是蒙氏洞察儿童内心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学了理论就具备了的。将来,孩子间的差距,也许就是他们遇到的 启蒙者能力的差别。
  •     比如说,儿童对“秩序”具有天然的敏感。如果这种秩序被打乱,可能会引起他心理上的不安。这一点很有意义。比如说你想让孩子认识一个什么东西,就要固定的放在一个地方,而不是随处让丢,有条理、东西放在固定的地方,这些都被认为是成人的美德,其原因是因为这样有助于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和谐,而许多成人并不具有这样的习惯,他们更喜欢随意丢弃物品。而事实上,在我们童年时期,是有着这样的天性的。如果我们让自己的孩子一直保持这种天性,那他将受益终生。而孩子也会因为成人尊重他的敏感性而找到安宁。
    我每次读家教书籍的时候,都感觉自己要重新生活一遍,可能是怕对孩子造成太多的遗憾。
  •     童年的秘密》是蒙台梭利对幼儿之谜的探索和解答,记录了她在学前儿童方面的研究和教育工作,阐述了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在“导论”中,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并不是一个只可以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更确切地说,童年构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一个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为儿童的利益所作的孜孜不倦和真诚的努力将使我们能够发现人类的秘密,正如科学的调查研究能使我们洞察众多的自然秘密一样。”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的最生动的著作。在书中,蒙台梭利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开儿童成长奥秘的革命性观念。它让世人了解到,儿童具有丰富的潜能,但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应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地发展,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而有些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发育和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成年人的忽视和压抑。
  •     纯洁的理智
  •     《童年的秘密》这本书带给大家最颠覆传统的一句话,就是是“婴儿是一个精神胚胎”。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内在的天性指引他的行为和学习,作为我们成人,应该保护甚至要对这种天性加以呵护。另外一个就是:“跟生长的现象紧密相联的所谓‘敏感期’的发现,是特别重要的发现。”是的,蒙台梭利发现了孩子的敏感期、秩序感,等等。所以孩子任性或者你认为调皮的背后,应该还有原因。请不要对他们发火,先了解他们吧!
  •     非常经典的一本书,让我们每个人都去找到童年的秘密吧 学会去尊重他们,爱他们
  •     这个译本非常棒,可以译者没再译蒙台梭利的其他几本
  •     比较晦涩难懂,很多段都需要重复读,但是对于如何启发和教育孩子还是有帮助的
  •     自己早就想拜读蒙特梭利的大作,但一直没有行动,这回看新浪亲子上推荐,就买来读读,狠狠心花大力潜心研究一下,但没想到这本书如此的值得借鉴,非常非常好读,我几乎是一口气地读了大半部分(正巧孩子去奶奶家了),我觉得对自己的收获非常的大。

    里面有一个很深的感触就是,大人和孩子永远在矛盾的冲突中成长,孩子喜欢用自己的方式行事,成年人也喜欢按照自己的节奏行事,教导小孩也是一样。于是这样就有矛盾了。孩子小,拗不过大人,于是只能在这样的“教育”和“指导”下成长,于是就又长成了一个急噪的成人。。。。。我在读《童年的秘密》的时候,我似乎明白了一些我自己成长的原因,这本书蛮权威,讲了很多我让自己更明白的事,只有明白了,才能让自己先平静下来,然后心平气和地面对孩子出现各种让我急噪不堪的行为。

    另外这本书也很适合给孩子爸爸阅读。
  •     有敏感期的赞同,也有完全相信儿童的不赞同
  •     首先感谢著者,为我们诠释了一个新的教育理念;其次感谢译者,翻译的如此精彩。这是一本值得每一位父母,教育工作者,儿童早期教育人员读一读的书。我是一名儿童保健医生,接触过很多有行为问题的儿童,比如:啃咬指甲,吸吮手指,异食癖,厌学。。。在这些行为问题中,除去一些生物学的因素,有很多与家长或是教师的一些教育方法有关,比如过分严厉,过分溺爱,过度忽视等等。我从这本书中感受到的是:对孩子的爱和尊重。我们很多家长和早教人员对一些开发智商提高情商的方法非常推崇,可是我们想过吗?每一个儿童都是与众不同的,我们奉为宝典的方法适合他(她)吗?掌握一千种方法不如树立一种理念。仁者见仁吧,只是我个人的拙见,谢谢。
  •     刚有了宝宝 把教育宝宝这件事从现在开始学习 还是蛮有意义的
  •     蒙氏教育——唯一超越国家、种族、宗教差异并在全球普及推广的教育理念和系统教育方法。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影响了整个20世纪,蒙氏教育法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最优秀的教育方法,对中国父母的传统教育观念而言尤其具有颠覆性和启发性。
    看了这本书,我才真正明白蒙氏教育的核心内容及其精髓。《童年的秘密》是蒙台梭利在自己实践的基础上,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对幼儿之谜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提供了科学的解释和有效的方法,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实用价值。
  •     在网上看到有人推荐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于是在当当上找到了这本最近出版的版本。
    想要看这本书,主要是因为蒙台梭利的生平和儿童教育观吸引了我,因为我自己也是一个儿童教育工作者。但这本书并不是蒙氏的生平传记,而是其教育理念的一个精髓。
    蒙台梭利在中学毕业选择职业说:“除了教师,任何一个职业都可以。”这句话现在想来还是那么决绝,但后来的职业生涯中,她创办“儿童之家”,从事儿童的心理和教育研究,撰写教育著作,促进了儿童教育事业的发展,被评价为“20世纪赢得欧洲和世界承认的最伟大的科学的和进步的教育家之一”,这似乎让人觉得她的人生很具有戏剧性。而正因为有了这样戏剧性的人生,才有了这本经典的《童年的秘密》。
  •     减去的一星是因为翻译,内容还是非常经典的,值得好好看看
  •     在《童年的秘密》里的敏感期一节中,蒙台梭利说道,“人们对儿童心理上的创伤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这些创伤,几乎全部都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儿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们要“去了解这个尚未被认识的儿童,发现儿童真正的本性,进而帮助他正常发展”。
  •     以下纯属个人看法
    我认为“童年的秘密”比好老师胜过好妈妈要更精辟,此书作者经历过无数儿童,具有实践经验,既有理论又有生活实例对照。而好老师胜过好妈妈的作者,只是经历了教育自己的女儿,而书中给人的感觉她女儿又是个不错的小孩,当然不错啦,凡是在父母关爱下成长的小孩性格都不会差到哪里。
    而当当的快递实在不敢恭维,我们办公室的人都在愤愤不平,而当当的评论“小贴士”却回避这个问题,似乎物流服务不属于自己经营范围。当今网购竞争激烈,这样只会赶走客户。希望当当高层可以重视。
  •     当我们还是儿童的时候,对成人有诸多希望,但是这些希望都一一破灭;当我们成年之后,我们的孩子对我们也有诸多希望,他们的希望会一一破灭吗?如果看了这本书并且付诸行动,那就不会。
  •     本书其实是一本专著,不能简单的当做一本育儿手册。作为普通父母,我更感兴趣的是第一部分“形成中的心理”包括敏感期、心理生活、外部秩序、内部定向和智力发展;以及第四部分儿童心理畸变的部分。当然,书中只是概念性地介绍,若要了解更多的敏感期的知识以及避免儿童心理畸变(疾病)的内容,那就需要找其他书籍来补课啦~
  •     在那个年代,有蒙台梭利这样的人物,是时代的幸运。
  •     蒙氏的孩子应该是有尊严而守纪律,礼貌,举止得体,有自发性,热爱学习,喜欢做有意义的事,良好的控制行为和情感的能力,自信地面对环境,有信念,对自己有把握。用谨慎代替恐惧,没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善于思考并问有价值的问题……
    这是蒙台梭利在本书中给我们描绘的“正常”儿童。不管我付出多大的努力,我和孩子的爸爸都很渴望把孩子培养成这样的孩子。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