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孩子想想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亲子家教 > 家教理论 > 看看孩子想想自己

出版社:甘肃人民(甘肃教育)
出版日期:2006-3
ISBN:9787542314932
作者:沈举卓,沈加红著
页数:249页

章节摘录

书摘我这样说“真正的父亲最多只有10年”,这样强调最初伦理建设的重要性,并不是在否定学前教育、0岁教育、胎教,因为一方面这些教育对于8岁以前的孩子不能发生伦理作用,而人只有拥有优良的伦理道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完整的人。另一方面这些教育实在太容易被遗忘和改变了,这些作为基础的“面粉”会被今后太多的“酵母菌”“白砂糖”“奶粉”“鸡蛋”“食用盐” “柠檬酸”“氢化植物油”“乳化剂”“香精”“色素”等添加剂,以各种烘焙时间和方式,左右成各种“产品”。况且我们的孩子不是爱迪生、牛顿、米丘林、六龄童、围棋九段棋手、瓦特、爱因斯坦、詹天佑,我们也不是爱迪生、牛顿、米丘林、六龄童、围棋九段棋手、瓦特、爱因斯坦、詹天佑的父母,我们绝大部分的父母心态已经或者应该回归到“平常心”。    语言乃思想文化之容器。([英]托伦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神学的科学》第1页)对孩子独立思想的强化建设,真正的开始是孩子对事物用文字方式(也就是书面语言)来表达的时候。因为,使用文字需要对感受的内化,需要推敲,这就是思考的过程,这就是强化的过程,这就是道德和价值取向的过程。最早使用文字表达思想是在小学二年级,也就是8岁,一年级是学习字、词、句,二年级开始“看图写话”和写日记活动。    8岁的孩子由于身体的日夜长大,感觉能力日益增强,特别是有了专业老师指导下的、经过内化的、通过强化的感觉以后,孩子开始写作,思维就有了起飞的起点,思想就有了形成的开端。用中国语文教改第三浪潮引领者王尚文教授的话说就是:“感觉是思维的起点。没有感觉也就没有思维,因而感觉是知识之母。”他还说:“人的心灵、人的关系、人的活动、人的社会从一开始就是和语言交织在一块、渗透在一起的。人在语言中思考、生活,人在语言中沟通、交往,人在语言中劳动、创造,人在语言中展望、前行,人的所有能力无不以语言能力为其前提和核心,语言最能表现人之为人的特点。”(王尚文,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语感论》(修订本)第1、2页)因此,孩子写作的开始,也就是真正的、内在的思想的开始,两代人之间,以及孩子与身边的社会环境之间的思想联系也就开始建立。人的情感、人的体验、人的实践在这个时候显得特别重要、特别深刻,孩子的灵感、欲望、快感在这个时候会被特别地激发出来、诱导出来、感染出来。所以,写作已经不是纯粹的写作了,而是自己独立思想的开始。    18岁是法定成人年龄,法律要求18岁的人必须独立并承担民事行为的责任,法律将两代人分开了。18岁以后“风筝”已经上天,飞了,父亲主要是社会性的。事实上,无论是从时间占有还是从影响力大小的角度讲,高三(18岁)以后的父亲只是社会成员之一,大学的老师或同学、单位里的领导、社会上的朋友、公共关系上的要人、爱好中的明星、信仰上或崇拜中的精神偶像、各个领域中的重量级角色或风云人物……会从各个方面洪水般冲淡父亲的作用。作为18岁孩子的父亲,从主观上、能力上、出发点上也有退出或者淡化父子家庭关系的意愿了。典型的例子就是,有一位我国恢复高考后第一批教育学硕士,曾经当过大学老师的家长写了一本叫(俄只养你到18岁》的书,书中用谎言般的文字讲述了一段真实的教育故事:在儿子13岁时,把他领出校门;在儿子18岁时,把他赶出家门。振聋发聩,发人深省,展现了一位父亲对孩子的教育、前途和人生的期望、忧虑和迷惘,为这个时代的教育留下了一笔无法抹去的见证(参见2004年4月24日《中国青年报)。他对自己的孩子说:“我只养你到18岁,18岁以后你应该独立了。”    如果孩子没有进入普通高中,没有一个大专院校继续理论性学习的方向,而是进入了实践性较强的职校技校,或者直接进入了农工商贸机关银行等工作岗位,甚至飘荡在社会上,那么,社会的实际性影响还要多,上述冲淡父亲作用的“洪水”来得还要早,父亲对孩子的主导作用将会提前结束,真正的父亲也就会少于10年。    一个18岁以后的成年人,已经是一个有一定特性“功能”的“成品”了。一个具有某些特性功能的威品,其“原材料”(出身的天资和环境)和“制造过程”(成长经历)可以是干差万别的。比如,我们看到的是一件衣服,但是它可以是用许多原料和很多方法来做成的:棉、麻、羊毛、羊绒、莫代尔、氨纶、粘胶、涤纶、锦纶、腈纶、经纶、胺纶、丙纶、醋脂纤维、树脂、蚕丝、开司米羊毛、毛竹纤维等,经过各种加工工艺而成的。     所以,“面粉”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加工手法”变成各种不同的“产品”,“衣服”可以由各种不同的“原料”经由备种不同的“纺织工艺”而来。人的真正成长成才是没有规律的。如果有规律,那么人就变成了面粉和衣服了。但是,社会、学校、家庭对人的影响还是有的,而且是很重要的。    在孩子8~18岁的这10年中,父亲是在放飞“风筝”,在真正的起作用,这也是监护人的义务和责任。既然孩子成年前的这1 0年正是真正的父亲起最重要影响的10年,那么,.我们就一定要讨论在这10年中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时期知道了什么?已经有了什么?可以接受什么?父亲在孩子的言行中看到了什么?与自己的估计差距有多大?已经有社会经历的父亲应该想到什么?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抓住孩子这个未成年的10年?父亲除了应该购买“精饲料”给孩子补身体之外还应该将哪些人类文明的“营养品”加工、咀嚼给孩子作为养分?在对于社会存在的感受中,父亲应该如何总结经验,在提高自身生存能力的同时也提高孩子今后的生存能力?    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说大了,这直接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说小了,这直接关系到家庭两代人未来的幸福和生活的质量。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对国家和人民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态度,于2004年2月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P12-14

媒体关注与评论

  “播下一粒思想的种子,就会收获行为的果实;播下一粒行为的种子,就会收获习惯的果实:播下一粒惯的种子,就会收获性格的果实;播下一粒性格的种子,就会收获命运的果实。”  ——团中央少年部部长、全国少工委副主任 高洪    “如果我们没有对20年后的预测,我们的教育就是失败的,因为我们不是在办职业补习班。--复旦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中文系主任陈思和教授 真正的父亲最多只有10年,即在孩子8~18岁之间!”  ——本书作者 沈加红

内容概要

沈举卓,1989年11月9日生于杭州。毕业于杭州胜利小学(1599年崇文书院、浙江省实验小学)、杭州第十中学(1806年宗文中学、浙江省重点中学)现就读于杭州学军中学(浙江首批一级重点中学),二家二级运动员(航海)《人生无草稿——我的跑道》一书作者。

书籍目录

上卷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越来越大的困惑    父亲的反思    真正的父亲  第二章  人脑与电脑    孩子的生长突增    人的“认知规律”    8岁、13岁、16岁    中学的风险    信息冲击顽固的大脑    电脑的杀入    教育是孩子的第二次生命    价值多变独立思考不能变  第三章  人格与性格    成功才有幸福    人才及人格三要素    性格及个性    沃尔玛与IS09000的启示  第四章  理性与信仰    “玛希洛·乔治”和“福荫土”    舍利赴港供奉与祭孔大典    正确对待科学    整合与会通  第五章  道德与幸福    “我的爱”与“车”    道德高于幸福不审幸福高于道德    偶像的另一面    幸福在于父爱与母爱之间  第六章  对学校教育的感悟    ……  第七章  社会教育中的思考  第八章  结束语下卷  初一年级  第二年级  第三年级

编辑推荐

本书结合著者的《人生无草稿》一书,对人的思想跟踪记录从“零”开始,完整地、详细地、真实地展示与分析了一个人的思想成长发展全过程。    本书可作为学生、家长、教育和心理工作者的参考书。本书的内容也是未成年教育、中学生写作、东部沿海文化与西部内陆文化比较、城市文化和农村文化比较等方面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本书通过一位事业成功的父亲对孩子未成年的养育过程的思考,以全新的视角,对孩子的生活经历、家庭环境、社会实践等进行全面、详细、真实地介绍和分析,并由父亲通过自己的人生旅程、社会经验、理论探索、哲理反思,从而得出了一个独特的、可以广泛争论的结论:
真正的父亲最多只有10年,即在孩子8-18岁之间!8岁之前的父亲主要是动物性的,18岁以后的父亲主要是社会性的。
本书主要讨论了:在这10年的不同年龄时期孩子已经有了什么?父亲在孩子的言行中看到了什么?已经有社会经历的父亲应该如何全面地看待社会事物?从中想到了什么?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抓住孩子这个未成年的10年?对于各种价值的取向、对于各种哲理的思辨中,作为一位真正的父亲,应该自己如何定位?应该告诉孩子哪些真实的话?在对于大量的社会生存在感受和大量的社会事实、经历面前,作为一位真正的父亲自己应该如何看清、看全问题,继续如何提高孩子今后的生存能力和获得整体人生幸福?

图书封面


 看看孩子想想自己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