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家书

当前位置:首页 > 亲子家教 > 家教理论 > 梁启超家书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1-6
ISBN:9787561354605
作者:梁启超
页数:301页

章节摘录

  致梁思顺书1912年12月顷电汇四千,想先此书达。书言二千者,恐祖父见家费多,或生恼怒也。当告汝母切切不可再投机,若更失败,吾力亦实不逮也。本年不再寄家费,可否?老吴手法实不高妙,汝叔辈不放心用外人,牵率吾夫仍食初九下等之馆子菜,可谓冤极。然权在彼手,吾无如何也。我若反对,将并下等菜亦不给吃矣。我依然不名一钱,财权在汝叔手,吾独奈何!一笑。局面稍定,风波稍平,吾必易名厨,以偿口腹耳。昨书言今日电四千,因荷丈终日会客,款未取得,明日当电,惟电二千,其二千则票寄也。北江处吾前月曾寄与二百,彼入东京或适得此款时亦未可知,不必深怪彼。故者无失其为故,凡事须为我留地步也(切嘱,切嘱)。岂可令人诮我凉旧者。吾若稍自贬损,月入万金不难,然吾不欲尔。今汝叔主意除两处家用外,欲为我每日储蓄二千,不知究能办到否。听汝叔为之,可也。此间自费有限,一切房租、食用、工钱等,皆报馆数,吾所用惟添置衣物及车马、请客等费耳。可以此告慰汝母。但宜力谏汝母,勿再投机,倘再失败,汝叔不允救济,吾亦无法也。藻孙陕款已交。此纸不必呈祖父。来禀称汝母为投机失败,忧心如焚,殊可怪。汝母何至不达如是(吾前书所言凡以戒再举耳)。凭吾之力,必可令家中无忧饥寒,汝母但专用力教诲汝辈足矣,何必更驰念及此耶,但此后必当戒断(切勿再贪此区区者),不可更为冯妇耳。此数日内先后电汇票汇共四千,可敷本年用否,来禀可详言之(究竟现在未偿之债尚几何,所需总数可详禀汝叔),此间尚随时可寄。顷汝叔以思成名义存万金于正金(定期预金防我滥用,汝叔专制极矣),汝叔之意,总欲稍积储以备不虞也,可持此慰汝母(汝母生日,吾本欲买些物奉寄,前日亲自出门一次即为此,乃徒为汝买金器、衣料等,竟不得一物与汝母,汝却借此荫得许多物矣。汝母所要之物,必为不值钱者,如火锅也,棉烟也,我却无法带来。王姑娘亦未得一物,汝可问彼所欲,吾明年开河时赏之)。十三号书悉,两次票汇顷想已到。目前当可敷衍过去,己与汝叔商,日间再汇千元,本年(指阳历也)当不至匮乏耶。此间因已存定期一万,不能取出,不然尚可稍多也。告汝母勿着急,为盼。子楷带去金器各物已收否?金价贱,吾尚欲为汝置办,可并问汝母欲何物。来喜有所欲,亦可给之。此纸可勿呈重堂。致思顺书1912年12月16日十四、十五号禀均收。吾前为汝计学科,竟忘却财政学,可笑之至。且法学一面亦诚不欲太简略(国际法实须一学),似此非再延数月不可,每来复十四小时大不可,吾决不许汝如此。来复日必须休息,且须多游戏运动。(可与诸师商,每来复最多勿过十时。因自修尚费多时也,可述吾意告之,必须听言,切勿着急。)从前在大同学校以功课多致病,吾至今犹以为戚。万不容再蹈覆辙,吾在此已习安,绝无不便。汝叔沪行亦未定(此事须俟荷丈一到沪乃定),即行后吾亦能自了,得汝成学,吾愿大慰,诸师既如此相厚,尤不可负。且归后决无从得此良师,今但当以汝卒业为度,不必计。此间请商诸师,若能缩短数月固佳,否则迳如前议至明年九月亦无不可,一言蔽之,则归期以诸师之意定之。汝必须顺承我意,若固欲速以致病是大不孝也。汝须知汝乃吾之命根。吾断不许汝病也。前已合寄四千谓夙逋可耳,何尚需尔许耶?此间已无存(有万金存定期不能取出),本月收入须月杪乃到手,明日只得设法向人挪借,若得当电汇以救急耳。子楷带去各物已收否?祖父想已旋南耶。  ……

前言

1928年8月22日给孩子们书新人到家以来,全家真是喜气洋溢。初到那天看见思成那种风尘憔悴之色,面庞黑瘦,头筋涨起,我很有几分不高兴。这几天将养转来,很是雄姿英发的样子,令我越看越爱。看来他们夫妇体子都不算弱,几年来的忧虑,现在算放心了。新娘子非常大方,又非常亲热,不解作从前旧家庭虚伪的神容,又没有新时髦的讨厌习气,和我们家的孩子像同一个模型铸出来。所以全家人的高兴,就和庄庄回家来一般,连老白鼻也是一天挨着二嫂不肯离去。我辞了图书馆长以后,本来还带着一件未了的事业,是编纂《中国图书大辞典》,每年受美国庚款项下津贴五千元。这件事我本来做得津津有味,但近来廷灿屡次力谏我,说我拖着一件有责任的职业,常常工作过度,于养病不相宜。我的病态据这大半年来的经验,养得好便真好,比许多同年辈的人都健康,但一个不提防,却会大发一次,发起来虽无妨碍,但经两三天的苦痛,元气总不免损伤。所以我再三思维,已决意容纳廷灿的忠告,连这一点首尾,也斩钉截铁地辞掉。本年分所领津贴已经退还了(七月起),去年用过的五千元(因为已交去相当的成绩),论理原可以不还,但为省却葛藤起见,打算也还却。现在定从下月起,每月还二百元,有余力时便一口气还清。你们那边营业若有余利时,可替我预备这笔款,但不忙在一时,尽年内陆续寄些来便得。

媒体关注与评论

(梁启超)最辉煌的时期是办《时务报》和《清议报》的几年。那时他同康有为力主维新变法。他写的《变法通议》在《时务报》上连载,立论锋利,条理分明,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加上他的文章一反骈体、桐城、八股之弊,清新平易,传诵一时。他是当时最有号召力的政论家。  ——毛泽东梁任公为吾国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  ——胡适(梁启超的思想言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虽铁石人亦应感动。从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无过于此者矣。  ——黄遵宪梁启超是中国精神之父。  ——埃德加•斯诺梁启超是中国珍贵的灵魂。  ——伊藤博文

内容概要

《孙子兵法》孙武,字长卿,后人尊称为孙子、孙武子。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县)人。生卒年代不详。孙武是齐国贵族和名将的后裔。公元前532年,齐国发生内乱,孙武便离开齐国,在吴国的都城姑苏过起了隐届生活,潜心研究兵法。《孙子兵法》被称为“武经”。《五轮书》宫本武藏(1584—1645),日本家喻户晓的一代剑圣,有“不可战胜的武士”之称。他出生于日本冈山县英田郡,年少时跟父亲学习兵法。从十三岁到二十八岁期间,与其他流派比武十六余次,每战必胜。二十九岁时在岩流岛跟当时名满天下的剑士佐佐木小次郎决斗,一战成名。三十岁后,武藏继续修业,终于在自己五十岁左右练成了使用大小两刀的“二天一流”的剑术。晚年的武藏致力于教授剑术、传播兵法、完成了多部著作,其中以《五轮书》最为著名。《战争论》卡尔•冯•克劳塞维茨,普鲁士军事理论家,西方近代军事理论奠基者。参加过欧洲反法联盟对拿破仑的战争。历任骑兵军参谋长、军团参谋长、柏林军官学校校长等职,获少将军衔。他先后研究了1566—1815年间所发生的130多个战例,总结了自己所经历的几次战争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写出了一部体系庞大、内容丰富的军事理论著作《战争论》。克劳塞维茨本人也因此被视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鼻祖”。

书籍目录

第一篇(1898) 致李蕙仙书1898年9月15日 致李蕙仙书1898年9月23日第二篇(1912—1919) 致思顺书1912年12月5日 致梁思顺书1912年12月 致思顺书1912年12月16日 致梁思顺书1912年12月18日 致思顺书1912年12月20日 致梁思顺书1913年4月18日 致梁思顺书1913年4月29日 致梁思顺书1915年4月15日 致梁思顺书1915年8月23日 致思顺书1916年1月2日 致思顺书1916年1月7日 致思顺书1916年2月8日 致梁思顺书1916年2月28日 致思顺书1916年3月18日 致梁思顺书1916年3月20日—21日 致思顺书1916年3月26日 致梁思顺书1916年4月3日 致思顺书1916年5月3日 致思成思永书1916年6月22日 致思顺书1916年10月11日 致思顺书1919年12月2日第三篇(1920—1928) 致思顺书1920年4月20日 致梁思顺书1920年7月20日 致思顺书1921年5月16日 致思顺书1921年5月30日 致思顺书1921年7月22日 致成、永、忠书1922年11月23日 致思顺书1922年11月26日—29日 致思顺书1922年12月25日 致思顺书1923年1月7日 致思顺书1923年1月15日 致思顺书1923年1月21日 致梁思顺书1923年1月24日 致思顺书1923年5月8日 致思顺书1923年5月11日 致思成书1923年5月 致思成书1923年7月26日 致思顺书1923年7月26日 致思顺书1923年8月1日 致思顺书1923年11月5日 致梁思顺书1924年4月2日 致思顺、思庄书1925年4月17日 致思顺书1925年5月1日 致顺、成、永、庄书1925年5月9日 致思顺书1925年5月11日 致梁思顺等书1925年约5月 给孩子们书1925年7月10日 给孩子们书1925年8月3日 致思顺书1925年8月12日 致思顺书1925年8月16日 致思顺书1925年9月3日 给孩子们书1925年9月13日 给孩子们书1925年9月14日 致顺、成、永、庄书1925年9月20日 致思顺思成书1925年 致梁思顺书1925年9月24日 致顺、成、永、庄书1925年9月29日 致顺、成、永、庄书1925年10月3日 致孩子们书1925年11月9日 致思成书1925年12月27日 致思成书1926年1月5日 给孩子们书1926年2月9日 给孩子们书1926年2月18日 给孩子们书1926年2月27日 给大小孩子们书1926年3月10日 给孩子们书1926年4月19日 致思顺书1926年6月5日 致梁思顺书1926年6月11日 致思忠书1926年8月16日 给大小孩子们书1926年8月22日 给孩子们书1926年9月4日 给孩子们书1926年9月14日 致思顺书1926年9月17日 给孩子们书1926年9月27日 给孩子们书1926年9月29日 给孩子们书1926年10月4日 致孩子们书1926年10月14日 给孩子们书1926年10月19日 给孩子们书1926年10月22日 致思永书1926年12月10日 给孩子们书1926年12月20日 给孩子们书1927年1月2日 致思永书1927年1月10日 给孩子们书1927年1月18日—26日 给孩子们书1927年1月27日 致思顺书1927年1月30日 致孩子们书1927年2月6日—16日 致孩子们书1927年2月23日 给孩子们书1927年2月28日 给孩子们书1927年3月9日 给孩子们书1927年3月10日 给孩子们书1927年3月21日 给孩子们书1927年3月29日 给孩子们书1927年3月30日 致思顺书1927年4月2日 致孩子们书1927年4月19日—20日 致梁思永书1927年4月21日 致梁思永书1927年4月25日 致梁思永书1927年4月27日 致思顺书1927年5月4日 致孩子们书1927年5月5日 致思顺书1927年5月11日 致思顺书1927年5月13日 致孩子们书1927年5月26日 给孩子们书1927年5月31日 给孩子们书1927年6月15日 致思顺书1927年6月23日 致思顺书1927年7月3日 给孩子们书1927年8月29日 给孩子们书1927年10月11日 致孩子们书1927年10月29日—11月15日 给孩子们书1927年11月23日 给孩子们书1927年12月12日 致思顺书1927年12月21日 致思成书1927年12月18日 致思顺书1927年12月24日 致思达书1928年1月12日 致思成书1928年2月12日 致孩子们书1928年2月13日 致思成夫妇书1928年4月26日 致思顺书1928年4月28日 致思顺书1928年5月4日 致梁思成书1928年5月4日 致思顺书1928年5月8日 致梁思成书1928年5月8日 致思顺书1928年5月13日 致梁思成、林徽音书1928年5月14日 致思成书1928年6月10日 致思顺书1928年6月19日 致梁思顺书1928年6月23日 给孩子们书1928年8月22日 致梁思顺书1928年9月2日 致思顺书1928年10月12日 致思成书1928年10月17日

编辑推荐

《素质教育经典读本:梁启超家书》编辑推荐:一门三院士的教育佳话,子女悉数成才的励志传奇,一言一行,言传身教娓娓道来;一点一滴,情系家国丝丝入扣,立身、处世、为学的家教典范,自信、勇敢、智慧的人生教诲。

作者简介

《素质教育经典读本:梁启超家书》选摘了1898—1928年间梁启超先生写给子女的上百封书信。先生的家书打破了中国家书的传统,在“规劝”、“励志”之外,树立了“谈心”、“抒怀”和“思念”的新典型。这些书信中,没有疾言厉色的训斥,也没有居高临下的口气,更没有顽固不化的面孔,有的只是一位慈祥可爱的父亲在和孩子们作亲切的交谈,谈对国家大事和人生的看法,对未来人生的规划。
通过这些家书,读者可以走近梁启超,走近他的家庭,去了解梁启超家庭教育成功的真谛。《素质教育经典读本:梁启超家书》传达出的很多教育思想,教育方式,对今天的父母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图书封面


 梁启超家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很早就听说梁公教子有方,通过书信就把子女们调教得个个都有出息。后来看梁思成第二位妻子林夕写的《我与梁思成、林徽因》一书,屡次提到梁公的书信,感觉梁公很是开明,对子女很用心,是个好爸爸!虽然我至今对梁启超也所知了了,只知道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至于了不起在哪,还真不知道,有待了解。好吧,从《梁启超家书》开始。。。关于梁公,有几句名人评语:梁任公为吾国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胡适梁启超是中国精神之父。——埃德加斯诺梁启超是中国珍贵的灵魂。——伊藤博文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吴宓四人,并称原配李惠仙家书第一篇就是梁公写给李惠仙的。大概是梁太表示想去日本,梁启超极力劝说她不要来,原因写得清晰、恳切、委婉,可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后面两大段我看是忽悠夫人,说夫人您深明大义,既聪明又贤惠又好学(“卿本达人,志气不同凡女子”),总之,他的目的就是不想让李惠仙来日本。他还不忘谆谆教诲夫人,你若有空,不妨多读读书(“惟有读书穷理,是最快乐事。有时忽有心得,其乐费寻常所可及也”)。不过很显然梁夫人根本就不理他这一套。后来有一封写得很长的信,很有意思。包含的内容很丰富,既写出了梁为一大家子的衣食温饱、事无巨细地操碎了心;又写出了梁公内心虽然非常想敬重太太,但其做出来的事情却又很摆不上台面,活脱脱显示出一个很挠头的梁公形象。大概原因是因为大太太好赌,输了很多钱,梁启超赶紧筹钱寄回去,梁寄钱后,很严肃地跟大女儿写信道“当告汝母且不可再投机,若更失败,吾力亦实不逮也。”接着写了寄了多少钱、这些钱要用在什么地方、由谁负责安排等等,可见梁很细心。可太太毕竟是太太,梁虽然对她所作所为甚为不满,但还是处处体现尊重,他跟大女儿说“可以此告慰汝母”,但紧接着又说“但宜力谏汝母,勿再投机,倘再失败,汝叔不允救济,吾亦无法也。”这样写后,又怕父亲老大人操心,便告诫女儿这封信不要给祖父看。接着继续对女儿发泄:“汝母为投机失败,忧心如焚,殊可怪。汝母何至不达如是。凭吾之力,必可令家中无忧饥寒,汝母但专用力教诲汝辈足矣,何必更驰念及此耶,但此后必当戒断(切勿再贪此区区者),不可更为冯妇耳。”我开始对这个梁太太心生疑惑,到底是怎样一个女人啊?嫁了梁启超,生了几个成龙成凤的儿女,不至于这么不济吧?翻了翻《我和梁思成、林徽因》一书,疑惑得到了答案:当年梁启超进京赶考,李惠仙的哥哥官至一品,非常欣赏梁启超的文章,不但让梁榜上有名,还把亲妹妹许配给了他,可见,李是下嫁了梁是高攀了,所以,梁对太太敬畏三分就好理解了。不止梁对其敬畏,连黎元洪都怕这位李惠仙小姐。话说有一天,梁思成、梁思永两兄弟的车,被黎元洪(民国大总统)亲信金永炎(南京军官学校校长)的车撞了。这个金永炎当时大概以为撞的是普通人家,一溜烟就跑掉了。这可把李惠仙气坏了,跑到总统府,大闹一通,要黎元洪狠狠惩罚金永炎。金当时肠子都悔青了,撞谁也不要撞梁家公子啊,于是跑去医院看望二公子,正好李惠仙在,当场大大地教训了其一场。金后来又到梁府上去问候,结果又被梁启超结结实实地教斥一番。李惠仙还不解气,再次去总统府找黎元洪,黎“极力替陪一番不是,汝母气亦平了”—— 李大小姐的能量有多大,此事足可见一斑!家书中李惠仙出现的场合不多,不过通过梁对其欲言又止、礼让三分,以及嗜赌、大闹总统府这两桩事情,足可见虎门无犬女啊!二房王姨孩子们称李惠仙为妈妈,称王姨为娘娘,但对娘的感情胜过妈。李惠仙是典型的大家阔小姐,王姨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劳动妇女。如果知道王姨,是当年李惠仙从娘家带过来的侍女,就好理解王姨在梁家的角色了。书信中梁倒是常常提到二房,不过大抵都是生活上的琐事,比如:“王姨今晨已安抵沪”、“一切饮食起居皆王姨一人料理”、“王姨即遣来沪,在沪待我归,已租定住宅”、“即当遣王姨来港,候我找招之”。。。。。。正因如此,更显露了梁对大房是敬重,对二房是患难真情。 梁有一封写给大女儿的信,最后提到:“王姑娘近来体气大坏,因为你那两个殇弟产后缺保养,我很担心,她也是我们家庭极重要的人物。她很能伺候我,分你们许多责任,你不妨常常写写信给她,令她欢喜。”这信写得真好,表露出一个父亲对子女、女婿、媳妇的关切之情,得意之情,享受之情。。。。。。极爱大女儿思顺梁启超对这个大女儿真是很宝贝,这本书中90%的信都是写给大女儿的,对其称呼是“我的宝贝思顺”,当然,很大原因是大女儿确实能在感情上、思想上、以及能力上帮助爸爸。梁启超在信中,毫不掩饰地流露其珍爱之情,苦闷的时候,他说“呜呼,吾此时深望吾爱女,安得汝飞侍我旁耶?”然后在纸上写满“我想我的思顺”、“思顺回来看我”等话。梁也承认自己宠爱大女儿(“吾爱女之名举国皆知,故交相见者,无不问汝,却无人问思成以下”)。梁是个好父亲,虽然很思念女儿,但处处为其考虑。在欧洲游历,从马赛乘船,经过安南(现在的越南一带)回国,大女儿思顺和夫婿正在那任职,本想赶来见父亲一面,但说“船在安南停泊,约一两日,但汝切勿来迎,费数日之程,挈带小孩,图十数点钟欢聚,甚无谓也。但望汝一年或必归耳。”思顺再次怀孕时,梁叮嘱其注意身体:“须知你是我第一个宝贝,你的健康和我的幸福关系大着哩,好孩子,切须听爹爹的话。”这种充满爱恋的话语,只对大女儿说,对其他子女却从没有过,说这个女儿是他上一世的情人,大概也没错吧?梁有一封信写明了为什么这么珍视大女儿:“你虽是受父母特别的爱,但你的报答也算很够了。妈妈几次的病,都是你一个人服侍,最后半年多衣不解带地送妈妈寿终正寝。对于我呢,你几十年来常常给我精神上无限的安慰喜悦,这几年来把几个弟弟妹妹交给你,省我多少操劳,最近更把家里经济基础由你们夫妇手确立,这样女孩儿,真是比别人家的男孩儿还得力十倍。”教孩子们为人处世他教导孩子们“这个当口儿要做到“不改其乐”的工夫才不愧为爹爹最心爱的孩子。”好一个“不改其乐”,是啊,不管什么时候,都要不改其乐!他说:“人生在世,常要思报社会之恩,因自己地位做得一分是一分,便人人都有事可做了。”他说:“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士大夫救济天下和农夫善治其十亩之田所成就一样。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去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当梁思成车祸发生后,他写信宽慰儿子:“人生之旅历途甚长,所争绝不在一年半月,万不可因此着急失望,招精神上只萎畏,汝生平处境太顺,小挫折正磨练德性之好机会”。梁常常在信中安排子女读书、就业等事宜,读完后可发现,他真是一个拳拳中国人。当时中国战事连连、政府无能、自己三天两头要搬家,梁作为当时中国举足轻重之人,常常流露出对政局的悲观之情,但他给子女的信从来没有说诸如“这个国家没希望了”,“你们还是留在国外不要回来”等话,哪怕是这样的意思也从来没有,反而是自始至终都在考虑孩子们学成回来,要做什么才能学以致用。最典型的是对一个学考古的儿子、一个学建筑的梁思成,他真正是从学以致用、珍惜人才、为国家做点事情的角度去考虑,而不是利用自己的关系,帮他们找不干活还拿高薪坐享其成的工作。学考古的梁思礼去敦煌(殷墟?记不得了)当时正在发掘的一块考古地方,虽然因为战火连连,路途艰辛,他却认为这样更能锻炼儿子。学建筑的梁思成可以在清华和东北大学中选择,最后他帮儿子选了东北大学,原因是清华太安逸,不适合刚出来工作梁思成,而筹建中东北大学,更能锻炼人。锻炼身体、享受人生乐趣梁启超向来认为自己性格开朗,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做什么都开开心心,不要死读书,要劳逸结合。他说“来复日(即周末)必须休息,且须多游戏运动”,并且叮嘱“必须听言,切勿着急”。梁公说:“思成所学太专向了,我愿意你趁毕业后一两年,分出点光阴多学些常识,尤其是文学或人文学科中之某部门,稍为多用点工夫。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之根源,再者,一个人想要交友取益,或读书取益,也要方面稍多,才有接谈交换,或开卷引进的机会。不独朋友而已,即如在家庭里头,像你有我这样一位爹爹,也属人生难逢的幸福,若你的学问兴味太过单调,将来也会和我相对词竭,不能领着我的教训,你全生活中本来应享的乐趣也削减不少了。我是学问趣味方面极多的人,我之所以不能专积有成者在此。然而我的生活内容,异常丰富,能够永久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亦未始不在此。我每历若干时候,趣味转过新方面,便觉得像换个新生命,如朝旭升天,如新荷出水,我自觉这种生活是极可爱的,极有价值的,,我虽不愿你们学我那泛滥无归的短处,但最少也想你们参采我那烂漫向荣的长处。”写得多好啊,一位父亲不愿孩子专业单一,希望孩子们兴趣广泛,出发点很简单:享受。梁公的因人施教梁公的教育方法因人而异,虽子女众多,但他很清楚自己孩子们不同的个性,给予不同的指引,有的是直接要求,有的是批评,有的是反复宽慰和叮咛,有的是叫大女儿去帮他指导。。。总之,这方面确实是大有可学之处。1)对大女儿女婿:直接要求,不用拐弯抹角他指导大女儿的学习:“欲汝稍学宪法行政法,知其大意(宪法所讲比较尤妙),经济学亦必须毕业。。。”因为大女和女婿是从事外交工作,“国际法实须一学”。梁启超把钱也交给大女婿经营,常常安排他们干这干那,也努力为他们铺路,对那大女婿也是爱屋及乌。2)对小女儿思庄:小心呵护,不给半点压力 梁启超自觉此小女儿性格内向、勤俭、刻苦(可能天资不够其他孩子高),每次提到思庄,他都极尽宽慰,比如得知女儿考试不及格,他立刻写信道:“思庄英语不及格,绝不要紧,万不可以此气馁。学问求其在我而已。汝等都会自己用功,我所深信。将来计算总成绩不在区区一时一事也。”怕思庄担心自己考不上大学,思想压力大,他写信问:“思庄考得怎样,能进大学故甚好,即不能也不必着急,日子多着哩。”他要孩子们不要太节省:“庄庄功课样样及格,而且副校长很夸奖他,我听见真高兴。。。你独自一人在那边,好在你已成大孩子了,我一切都放心,你去年的钱用得很省俭,也足见你十分谨慎。但我不愿意你们太过刻苦,你们既已都是很规矩的孩子,不会乱花钱,那么便不必太苦,反变成寒酸。你赶紧把你预算开来罢!一切不妨预备松动些。。。”庄庄功课比以前多了,爹爹告诉她:“每天要拿出几点钟来,没礼拜天拿出天把来玩玩,因为做学问,有点休息,从容点,所得还会深点,所以你不要只埋头埋脑做去。”“庄庄今年考试,纵使不及格,也不要紧,千万别要着急,因为他本勉强进大学,实际上是提高(特别)了一年,功课赶不上,也是应该的。你们弟兄姊妹个个都能勤学向上,我对于你们功课绝不责备,却是因为赶课太过,闹出病来,倒令我不放心了。”梁启超对这个小女儿,可谓呵护备至,非常小心地期待她成长,唯恐给她微小的压力,读来令人感动!3)对梁思成、梁思礼梁兄弟这两兄弟出车祸躺在医院,大家都在为他们担心时,他们自己就开始相互取闹,吹拉弹唱起来了。梁公觉得两位儿子天资聪颖,性格开朗,思想活跃,喜好较多,故不怕对其进行说教施压,直接把自己对其的期待、安排,以及担心都直说出来,和委婉教导思庄的方法完全不同。梁启超对他们的要求明显高一点、管教明显严格一点、探讨的问题的层次也更高一些,比如:梁思成提出一个问题:“有用无用之别?”梁公回答道:“这个问题很容易解答,试问唐开元、天宝间李白、杜甫与姚崇、宋璟比较,其贡献于国家者孰多?为中国文化史及全人类文化史起见,姚、宋之有无,算不得什么事,若没有了李、杜,试问历史减色多少?我也并不是要人人都做李、杜,不做姚、宋,要之,要各人自审其性之所近何如,人人发挥其个性之特长,以靖献于社会,人才经济莫过于此。”谈到为孩子们择业时,他说:“你们既已学成,组织新家庭,立刻须找职业,求自立,自是正办,但以现在时局之混乱,职业能否找到,也很是问题。。。若专为生计独立之一目的,勉强去就那不合适或不乐意的职业,以致或贬损人格,或引起精神上苦痛,倒不值得。。。你们算是天幸,纵今一时得不着职业,便在家里跟着我再当一两年学生(在别人或正是求之不得的),也没什么要紧。。。纵令回国一时未能得相当职业,也不必失望沮丧。失望沮丧,是我们生命上最可怖之敌,我们须终身不许他侵入。”4)梁公也偏心梁公对孩子的喜爱,也有高低不同。比如,极爱大女儿思顺,这不用说了;对思成、思永两个儿子也是颇为器重,望子成龙;对思庄就是以宽慰引导为主,一板一眼的教育为辅。不过,对还是顽童的老白鼻和小白鼻,就不太一样了。老白鼻正处于好玩的年龄,能陪梁启超在工作之余逗乐,所以,梁对老白鼻及其喜爱,而小白鼻因为刚出生,尚处于襁褓阶段,梁直言道:“但我到底没有什么特别喜欢他,直到今天还没有抱过一会哩!我想他若是个女孩子,也许我便格外爱他。”后来,小白鼻因流行病死了,梁启超写给大孩子们的信竟然是这样:“有件小小不幸事情报告你们,那小同同已经死了。。。我倒没什么伤感。。。”我有点愕然,也许那时候医疗条件差,死个小孩很常见,不值得太伤心吧。其它八卦:证婚人、生病梁启超居然是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征婚人。证完婚回来,梁便开始给儿女们写信,说“今天做了一件极不愿意做之事,去替徐志摩证婚。。。我在礼堂演说一篇训词,大大教训一番,新人及满堂宾客无一不失色,此恐是中外古今所未闻之婚礼矣。”这封信也写得极好玩,表明了几点:1. 梁启超不看好徐志摩、陆小曼的婚姻,事实证明确实如此;2. 胡适为徐志摩说情,我觉得胡适这做得就有点不对了,自己倡导新运动,却不敢休掉原配,迎娶新女性倒也罢了,但却又赞成徐志摩休妻,迎娶离异妇女,唉。。。;3. 林徽因跟徐志摩绝无可能是曾经恋人关系,因为凭梁启超的地位和才智,当事人不敢不告诉他,他自己更不可能不感觉到,所以,读完这封信,我很明确那些电视剧、小说等都是好事者编撰的罗曼史罢了;4. 梁公书信中常说到其演讲很受欢迎,到处演讲,我挺疑惑,广东新会出生,国语水平如何,真很好奇啊。梁启超在家书的后半段,几乎每封信都会提到自己的肾病血尿,大概是不愿意孩子们为其身体担忧,他总是写得很乐观,表示“半年后可以完全复原。。。你们放一万个心罢”,但最后他死于肾病(实际上是该死的医生切错了肾),说明他的病确实不轻。想想梁公,生了一大堆孩子,都送去国外求学,没有一个懂事的孩子在身边为自己排解,虽然他自诩学问兴趣广泛,但身体有病、时势糟糕、年纪变大等等,苦闷也是难免的。他说“思成他们在家十几天真快乐,除了陪我闲谈外,大抵他们总是和十来年惯例一样,以王姨的卧房当俱乐部,在那里瞎谈家常。。。” 生病时想到大女儿:“我平常想你还自可,每到病发时便特别想得厉害,觉得像是若顺儿在旁边,我想她撒一撒娇,苦痛便减少许多。但因为你事实上既为能回家,我总不愿意说这种话。”大概确实是病很重了吧。梁启超,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我没有从他的学问和江湖事迹开始,反而是从一封封普通家书入手,窥视了一个大人物的家庭,看到一群活泼可爱、接受良好教育的孩子,更看到一位乐观开放、循循善诱、没有端着架子的爹爹,还隐隐约约看到了梁对当时中国人极其大大影响力。。。。。。
  •     梁启超之下,一门数杰,人才辈出,文学、建筑、考古、经济、科技等多个领域皆有杰出人才和成就,如此令人瞠目结舌的教育成就,是我看这本书的最大兴趣,企盼能窥得任公秘诀一二。几百封信逐一看完,感受比较深的几点:1、信中有颇多言及详尽钱财之语,怎么来的,怎么分配,怎么花,和几个子女都常提及;2、在日常絮叨中常不经意的体现爱书言书,日积月累,上行下效,是种强大的熏陶和感染;3、常将之心境、感悟和困惑悉数寄于书信,与子女分享和互勉;4、与长女思顺常商议家事财物及文章,并付诸教育和照看诸弟;5、于家人工作事宜,多以建议之口吻协商牵引,加以多种方式辅助,如希哲从仕或商,皆言无不尽;6、常会适时布置一点读书和书写任务,待再见面时交流考量,方式上极为温和;7、工作职业上的指引,多结合每个孩子的品性喜好加以点拨,但仅是建议,绝不专议;8、仙逝之前的三年,乱世当道,思想颇为清明,对孩子们的开导上,军阀、党人、团体略有论及,观点上更多倾向娃们持积极精神做实业实事报效国社;9、对孩子们经济上放得很松,但持寒士家风,挚爱但绝不溺爱,倾向通过困难锻炼心志,给思忠点拨的那一长段很能凸显这点;10、鼓励在专业之余,再辅助文学或人文等趣味,以免生活单调至独朋友,并提及“优游涵饮,使自得之”;11、所有书信,无一不传递着一种乐观豁达的笃定心态,思顺希哲的工作问题、思永思忠的考古计划、思成的就业、家人离世、身体状况、家庭经济问题、时局动荡变迁,各种困难,在书信中皆以平常心谈论得失,随遇而安。最后,任公一大家子国内国外聚少离多,但一直频繁书信来往,每封信均情意拳拳,事无巨细絮叨间彼此其乐融融,几十年风风雨雨成员之间关怀备至,每时每刻情感交融心灵沟通,片言只语间温情脉脉,令人感动。
  •     装帧不错,印刷不错。内容全是家书,或长或短,不如《傅雷家书》深,或许与梁启超和傅雷的性格生活状态有关。梁透露着生活的温暖和家长里短。本书有些书信内容有附件,比如梁给孩子们看的讲演稿,但出版社都没有,只是单纯的书信,读着这样的信,总觉得缺点什么。另信中涉及n多人员,没有梁的家庭介绍,前后读来总有疑惑。增加梁的家庭介绍是很必要的。151页,给徐志摩证婚的信,于今人也引起思考。

精彩短评 (总计67条)

  •     印刷精良,内容很生动
  •     书很可以 打折的时候买的 很可以 推荐 正版
  •     有活力有趣的慈父。三星是因为出版社的问题,无序,注也不够,缺乏对信中人物背景的了解。
  •     “现在好了,我的顺儿最少总有三五年依着我膝下,还带着一群可爱的孩子——小小白鼻接上老白鼻——常常跟我玩。我想起八个月以后家里的新生活,已经眉飞色舞了。”此封信距梁任公辞世仅有三月了,承欢膝下已是绝无可能,但是否最后一面也未见着?这始终让我耿耿于怀
  •     收藏很久了的书,授道解惑的好书,一门九子三院士,改革派的启蒙家梁启超着实让人敬佩。
  •     可做查找资料
  •     任公的书读得太少了,可惜可恨。下面该多找来些,不知去哪里淘得来书单。
  •     梁启超
  •     能将九个子女都培养成才,且在不同的领域卓有成就,伟大的父亲~~~
  •     家书比较出名的是曾国藩家书和傅雷家书。但是梁任公家书写的也很不错。梁任公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有德行,对九个子女教导有方,大多数都很有成就。最出名的大概就是建筑学家梁思成了。
  •     每次看都能体会到梁启超对子女的关心,生活,工作,人生
  •     真的是国学大师,好
  •     梁任公作为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我想作为中国人都不陌生。这样一位大家,一生坚持以家书育人。也许他那些出色的孩子都在大洋彼岸学习,他们用家书的来沟通彼此的感情和思想。在梁启超家书中,我们看到的不是在乱世中奔走救国的爱国者,而且只言片语中浓浓的父爱,有趣的思想,顽童般的爸爸形象,跃然纸上。值得每一个中国人读的家书。
  •     此书应该搭配着历史年鉴一起看:) 看的差不多了,感觉应该仔细看看梁任公的其他作品,此人应该有不少可学可敬之思想。
  •     一位父亲的舐犊情深!
  •     好书 值得一看看!
  •     好个真性情的父亲!
  •     如何当一个称职的好爸爸
  •     一位温暖的父亲。
  •     好爹爹!
  •     最高家教。
  •     价格很便宜内容很全其他没什么
  •     还没细看,初翻阅之下,感觉梁氏之父爱家教不同一般,之前只了解政治历史上之梁启超,从今也知家教领域近代一丰碑!
  •     买回来由于时间原因只翻了一下,这本书对于我这水平来说有点深,如果有白话文的就好了。不过慢慢看还是很不错的。
  •     大部分都在讲钱和“卫生”……大概不太适合普通读者看?不过确实感觉和梁启超的距离一下子就近了,家书就是这么神奇
  •     梁任公在中国历史和思想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也是一个天才和通才,天才型的任务研究什么都可以做出突出成就的,读梁任公的文章尤其是家书可以看到梁任公是如何立世的,读后的收获是大大的
  •     人生就是一堂自习课。旁听也是很好的。谢谢有书这种东西,能让世间智慧施与时间万人。
  •     有少量错字和注释错误
  •     喜欢作者本身,也喜欢此书的装帧
  •     一本家书集锦,让我们看见历史价值序列之外的一个人。在写给孩子们的书信中,得以看见教育是如何透过父亲的人格、智慧以及对孩子的深挚感情而真正实现的。梁启超学养深厚,所写文字亦温良逊雅。非常值得一读的好书!
  •     记住这句话:优秀的孩子往往他们的父母也是优秀的。
  •     最智慧又慈祥的父亲
  •     1900年5月24日致李惠仙家书
  •     娓娓道来,深情款款
  •     梁在写给儿女的信里,还用小儿子的口吻在信尾加一段。初看半天没看明白。这也是这个家族里至爱至情的有趣一面?
  •     专家推荐要读的书读了版本,感受不是很深
  •     很惊讶为什么他家能出那么多的名人,看着看着明白了,他对孩子像多年的老友,什么都交流,他也很善于表达自己对孩子的感情,他很关注对孩子各方面的培养。父母要有知识和见地,还要有和孩子平等交流的心。
  •     非常好的一本书!值得一看
  •     父亲慈爱 宽容 也疼惜子女 子女都按照自己的喜好发展 个个成才 长大成人精神上却仍然和父亲亲近 理想人生啊
  •     以此书得到梁启超“家教”。梁家老小在生活、治学上的进取精神,很值得学习。而得以从内部一窥一个中国家族的运作,对我这个缺乏家族观念的人,也是有所裨益的。只是梁家人丁兴旺,给各个孩子的信件交错着,初读有点懵,习惯后就好。对此书的几篇评论里,觉得这篇比较好:http://book.douban.com/review/5635747/
  •     青年出版社那个钱有多好赚,除了删去几篇谈论家用比较多的书信,连注释都原封不动搬来,加个精装加篇薄薄手书,定价就到了46,真不会有版权问题吗?我对内容当然没有任何意见,愿意一读再读,越发烦起解玺璋来_(:зゝ∠)_
  •     著名人物的家书,就像一面历史的镜子,折射出了当时的政治、文化和普通的生活。伟大人物亦有和普通人一样的感情。梁任公对家人的亲情和爱,在家书中一览无遗。但遗憾的是,这个版本的家书不是全集,遗漏了好几份信件。且在全书之前未交待梁任公的家庭成员和相关历史背景,不了解的读者可能会一头雾水。
  •     这样的父亲教出来的孩子不可能不成功
  •     刚开始看不就,受益
  •     价格便宜,装帧精美,包装完好。喜欢的要趁早!可以作为教育子女的一种参考阅读。
  •     真是一位可爱的人!
  •     喜欢半文半白的文字,受益匪浅!
  •     父母是最好的老师,一言一行都是教材,好好利用我们父母这本优越的教材,教会孩子做人在做事。往往我们看事物只是一个面或者2个面,往往看不到全面,利润的秘密,教你解析利润的全面。
  •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想来家庭教育也大抵如此吧;殷殷期盼、谆谆教诲,让人感动。
  •     梁启超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和文学家,通过阅读这部《梁启超家书》,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史上最强老爸”…梁先生在忧国忧民、勤奋著书、匡国济世的同时,十分注重对下一代的教育,凭以一己之力培育了梁氏一家满门俊秀,九个子女个个皆是某一领域专家,成就了“一门三院士,满门皆才俊”的佳话…梁启超一生给子女写了400多封家书,其中有的只十几字,报平安或叙家事,有的则长达几千字,论时事或谈心得。从政局艰难到个人烦忧,无不备述。读罢此书有两点印象特别深刻,一是梁先生的信里多是安慰、劝诫的话,很少给孩子制定具体的目标,最看中品行的养成;二是自始至终和孩子做朋友,坦诚的表达爱意和关怀,没有丝毫家长作风…每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作为家长,百年前梁启超教育的秘诀仍然值得我们现代人反思
  •     读历史当背景参考再好不过了;家书是写给他的儿女的,都是肺腑之言,值得细品。
  •     开心
  •     经典值得收藏阅读
  •     从梁启超的很多书中选了这一本 从这本书的很多歌版本中选了这一版
  •     啊啊..应该是重复读很多次的那种书
  •     16开,封面装订还好,大气。但每页内容较少,空白处多,没有用心设计页内。
  •     在教科书中我们只能看到梁启超扮演的一个保皇派的历史角色。其实这大大掩没了一个大教育家大思想家以及一个好父亲的光辉形象。
    在课外我了解到他的儿女们非凡的成就。通过他与儿女们零星的对话片段,我也深深的被一位优秀的父亲人格魅力所吸引。
    所以我一定要买一本《梁启超家书》来仔细地看。于是在当当网上找到了几个版本。对比之下,这个内容比较全面也比较系统,就定下了。
    这个版本还不错,是硬壳的封面。虽然排版上空白出较多,但是由于他不是纯白话文所以这样的安排看起来不至于让人有畏难情绪。
  •     伟大的人,伟大的父亲。榜样之重要,家庭教育之重要,可见于此。
  •     看完《梁实秋与林徽因》以后,一直想看梁实秋与父亲的通信。可惜这本收录的好像不全。
  •     一门九子三院士。
  •     有朝一日, 愿成为任公这样的父亲。 可是 未来的孩儿们, 你们的母亲, 为父还未遇到啊!!! 啊啊啊啊啊啊啊!!!
  •     家书的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任公深沉细腻的父爱,展现了大学者在家庭中温情的一面,非常感动!如此父爱,如此家教,不怪一门三院士~
  •     看了这本书,深深的为梁氏父子父女之间的那种深情所打动,一门皆是能人不是偶然的!
  •     人之生也,与忧患俱来,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立身第一要诀。
  •     期待很久了……这本书……
  •     好人品的爹才能教出好孩子
  •     教我怎么生活,观念太超前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