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

当前位置:首页 > 亲子家教 > 家教方法 > 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

出版社:华中师大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4-1
ISBN:9787562231509
作者:关承华
页数:180页

章节摘录

是好父母,不一定是好家长“现在的孩子,只知道索取,不知道付出;只知道享受,不知道感恩;只知道让别人为他着想,不知道该为他人着想;只知道爱他是天经地义的,不知道爱父母也是应该的。”——现代教育报《我们的下一代最缺什么》读完上面一段文字,让人觉得今天的孩子简直就是大逆不道,甚至不可救药了,尤其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在父母和老师们的眼里就是一群危险分子,急需我们这些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师的成年人去拯救。于是家长们困惑:“这些孩子都怎么了?”老师们叹息:“孩子越来越难管,老师越来越难当了!”教育专家们呼吁:“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而作为从教近30年,和成千上万学生、家长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老师,我却要发自肺腑地大声疾呼:这不都是孩子的错!唯物史观不是告诉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吗?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今天的社会环境对孩子们的影响已经超出了我们的预料和想象,而作为社会大环境的细胞——家庭,更直接一点说——父母,对孩子们成长中的缺憾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一   是好父母,不一定是好家长父母和家长还有区别吗?有,这是我在多年教育实践中逐渐意识到的。我的一个学生,父母在国外,对孩子只在经济上保障供给,其他一切都由姨妈和姨夫负责,显然在承担家长责任的是她姨妈,而非父母。我的另一个学生,父母离异,母亲在监狱服刑,他的一切由姥爷管理。显然,姥爷是他的家长。在北京火烧蓝极速网吧,造成24人死亡的犯罪少年,父母离异后无人管教,任孩子在社会闯荡,显然他有父母而无家长。从一个个真实的个案中我们不难看出:父母只是生育了子女的人,只体现了与子女的血缘关系,我们甚至可以说动物也是有父母的。而家长则要承担养育、监护、教育的责任。做父母易,做家长难,做个好家长更难,能够在孩子青春期时做个合格的家长那可就是孩子的福气了。谁不想做个好家长啊?好家长有可操作性的标准吗?——这是许多父母给我提出的问题。要说标准,确实没有一个权威性的统一标准,但在多年的实践中我按自己的经验把它大概划分了一下,不一定很科学,请您阅读下面的表格,看看能否对号入座:我说了,我的这个评价标准不一定科学,也不一定准确,但是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十分真切地感受到孩子有一个理智的、善解人意的、多少懂点儿教育的家长该有多么的幸运。中国一直流传着一个“爱子杀子”的故事,说的是一位母亲对儿子百般疼爱,娇生惯养,在这位母亲的庇护下,孩子最初的不良习惯发展为不良习气,再从恶习发展到恶行乃至犯罪。在临刑之时,即将失去生命的儿子对母亲提出了最后一个要求:“再吃妈妈一口奶。”就在母亲再一次献出“爱心”之际,儿子却残忍地咬掉了母亲的乳头,表达了对母亲“养不教”的愤恨。我无从考证这个故事的真假,只是想说明父母对孩子的爱代替不了正确的教育,而正确的教育才是对孩子最深沉的爱。如果说做父母是一种幸福,那么做家长就是一种责任。每一个孩子都会走进青春期,做青春期孩子的合格家长就是一门学问了。……

前言

青春期,不都是孩子的错《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出版发行至今,整整过去了4年的时间,受到全国各地家长和教师的喜爱。入选《中国教育报》“2009年影响教师的100本书”。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很知足,因为我的教育理念已经传达给了全国的家长和教师。还有新浪网近一年的连载,我由衷地感谢。这次委托中国青年出版社重新再版,首先是因为市场脱销,而“家长”这个读者群还有需求,毕竟“青春期”与“家庭教育”是个永恒的话题,每年都会有许多家长“突然”发现自己的儿子或者女儿进入青春期了,不再像小时候那么听话了,于是在措手不及中到处“寻医问药”——试图找到解决“亲子关系问题”、“孩子青春期逆反问题”、“厌学、早恋、任性、心理异常”等等一系列问题的良方,用以缓解两代人之间的摩擦甚至是冲突。我这本书就是积多年的教育经历、教育案例、教育理念为一体,帮助处在困惑当中的家长们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提醒父母们“不都是孩子的错”,“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并为家长们提供了些许建设性意见。时至今日,我书中的教育观点,我在实践中摸索出的一系列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并没有过时,仍旧对家长们有一定的启示或指导作用。其次,4年来广大家长和教师对我的信任与鞭策,是再版本书的更充分的理由。我,一个普通的一线教师,第一次把自己积淀多年的教育“心语”编纂成书,想法本就简单,当时能够考虑到的,就是有没有读者?读者能不能接受我的观点?销量如何?至于后续还会有什么事情,是我根本不可能想到的。于是,一个状况的出现让我始料不及:全国各地的众多家长和教师对本书给予了热烈的回应和反馈,有通过114查号台查到我学校电话的;有通过出版社责编要到我手机号码的;每日打开邮箱几乎都会收到名为“求助”或“求教”的E-mail;更有家长带着孩子千里迢迢从湖北、山东、河南等地来到北京,请求我和孩子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他们几乎都表达了一个相同的意思:“看了您的书很受启发,您书中的例子好像说的就是我家孩子。”无论是北京的还是外地的家长,对于我来说都是陌生的,但是每每听到家长那焦虑的倾诉,看到因无措、无奈而企盼帮助的目光,我在心中感慨“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家长们对我的极大信任,因此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还有很多年轻教师在教学中面对90后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表达了相当多的苦恼。青春期问题,涉及从学习、心理到人际交往的各个方面。很多学生出现青春期问题,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和同学关系紧张不融洽,甚至在课堂上与老师发生冲突。我非常理解这些老师的不容易。很多老师读了我的书后,写信或打电话和我交流,自己是如何借鉴我书中所讲去运用实践的,以及实践后的体会和感受,感谢我的书让他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他们更加理解学生,也更有信心去帮助学生平稳度过这一特殊时期。此外,他们还告诉我,将我的书推荐给了更多的教师和家长,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我要感谢他们对我的信任和支持。面对这一切,我耐心地倾听,细致地分析,找出原因,提供一些建议或办法。尽管占用了我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手机费,但相对于自己内心深处的成就感而言,这一切都不重要,也都值得了。经常有家长感言:“我要是早认识您就好了!”有教师感慨:“要是早点儿看到您的书就好了”。网上也总有人在询问“哪里能买到这本书”,还有家长告诉我“在国家图书馆借到了”。至此,我坚信《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在更多的家长和教师中还有需求。最后,也是更重要的,就是我要通过这本书传递给为人父母者一个重要的理念,即: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这是今天的社会条件下亲子关系的一个重要逻辑。4年来,我接待了那么多无助的家长,虽然每个家庭的情况各不相同,每个孩子的问题也各有差异,但是归结起来却有一个致命的共同点,就是孩子身上的问题都出在家长身上。这进一步验证了我书中的观点:不都是孩子的错!一位江苏的高三男孩的父亲四次打电话找我,诉说孩子的“罪行”:不学习、辍学、要钱出去吃饭、打游戏,当说到“快19岁了,自己连脚都不会洗”时,我只能反问:“这怪谁呢?”一次数学单元测验,一个学生考了60多分,家长看到成绩后给老师写了一句话:“问问你们老师怎么教的?”还让孩子直接带来交给班主任。这种做法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家长考虑了吗?一对忧心忡忡的父母找到我,第二天就要进行中考体检了,孩子突然提出不去体检,不参加中考了,理由是“想玩儿”,一追溯父母的教育经历,原来是一贯迁就造成的;一个原本学习十分优秀的女孩子,15岁时突然早恋并离家出走了,这时候妈妈才意识到,孩子6岁时父母离异,9年来父爱的缺失,使得孩子特别珍惜一个大男孩对自己的怜爱与呵护……太多太多了,凡是找我来咨询、求助的家长,凡是面对自己的“问题”孩子束手无策的父母,只要引导他们稍作反思,就会发现许多问题的根儿,其实在他们自己身上。在不断地接待、倾听、协助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仅仅提倡“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还不够,因为对孩子的教育是有时效性的,机不可失,否则就有可能错过了教育的最佳时机。于是,“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的观点作为一种逻辑关系,逐渐浮现在脑海中。在今天的社会环境、社会条件下,家庭教育仅靠一代一代的传承是绝对不行的,今天中国“关于70后的讨论”,“80后现象”,“90后现象”,最近又在讨论“00后的孩子怎么教”,就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所以我的态度是:想要孩子吗?准备当父母吗?对你的孩子有期望值吗?如果是肯定的回答,就请好好学习,学习怎么做父母,学习怎么爱孩子,学习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虽然中国古话说“有苗不愁长”,但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长成“歪瓜裂枣”不是?《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一书中,我想传达给读者的理念就是,一要会做表率,就是以身作则,这是最最重要的,是孩子学会做人的必要条件。二要学会爱,知道什么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爱的方式一旦错了,就变成了害。三要学会把握,把握孩子成长的大方向,事无巨细唠唠叨叨,就会引起孩子的逆反情绪。四要学会沟通,既不居高临下,也不委曲求全,朋友式的交流孩子最能够接受。五要学会引导,孩子没有不犯错的,正视不忽视,宽容不纵容,做孩子的导师。而我所归纳的这“五要”又必须以“一要”做前提,那就是“要学习”,因为会做父母未必会做家长,家长是“职称”——称职父母才有资格称家长;家长是责任——不仅对孩子、对家庭,还对社会;家长是技师——教育孩子是一门高超的技术;家长是艺术家——教育需要有一定的艺术性。总之,家长好好学习,提高了自身素质,孩子才可能在您的影响和教导下,天天向上。谨希望我的经验之谈能够对更多的家长、更多的教师有所帮助。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的就是这“非常时期”的“非常状况”,  ——家长该怎么做?  ——老师该怎么做?作为一个成功的老师和成功的母亲,我为你们支招。  ——关承华

后记

今天是2004年10月1日,祖国55岁生日,一个大喜的E1子。就在今天,我的首部书稿完成了,了却了我多年的一个心愿。记得在2001年我做完胆囊摘除手术,从麻醉中醒来时,我tY-在教的高三学生们来看我,在病床前,孩子们动情地提出:"老师,我们想抱抱您。"于是,一个个1米8左右的大男孩们,每人都俯下身来,轻轻地搂着我,贴贴我的脸,不等孩子们离去,我已经是热泪盈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如果此时两眼一闭,离开这个世界,我心足矣。"因为我的付出得到了人世间最真情的回报。三年后的今天,当我做了大半辈子老师,把用心血积累起来的教育箴言编写成书,让家长们、孩子们以及年轻一代的老师们能够从中受到些许启发时,我脑海里又浮现出了这样的想法:现在我更没有遗憾了。从教近30年,我不仅桃李芬芳(不敢说"满天下"),而且把我多年来的经验、教训、感想、理念以及大量实例个案——回顾、整理出来,不但是对自己教育生涯的一次很好的总结,更主要的是当我离开我所热爱的这份工作时,我对教育事业的贡献是毫无保留的。我曾力图用我的教育经验和教育思想帮助尽可能多的学生、家长和老师,学校领导和老师们都知道我的"来者不拒",有问必答(我自知有好为人师之嫌,但我做的是一种奉献,所以乐此不疲),但能得到我帮助的人毕竞范围太窄,人数太少了。这回可好了,看到我这本书的人要比接受我面传口授的人多多了。而且我相信,对于想教育好孩子的家长和培养好学生的老师来说,我或多或少都会对你们有所启发和帮助。书稿完成后,我对自己这本书的评价是两个字:一是浅。我不是专家学者,不是专门从事教育研究的,因此没有高深的理论,只限于我多年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真实案例和自己肤浅的认识。但我想,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可能更易于接受。二是俗。我不是学中文的,文学修养一般,不会运用华丽的词藻和优美的语言打动读者,我用的都是大实话、冬白话、大俗话。我一边写一边念给我的学生、他们的家长还有年轻的老师们听,有人说我写的像报告文学——这是高抬我;有人说我写的更像聊天、拉家常——这恰恰是我的风格。我在公众场合讲话、讲座都不愿照着发言稿念,我更愿意用口语化的方式与受众交流,这样更亲切。在10月1日国庆节这天完成这本书,这里面还有一层特殊的意义。我要用它感谢一个人——我的好朋友、望年交彭彭。10月1日是她的生日,我用这本书的完成作为送给她的生日礼物,因为是她促成了我的成功。出书的想法早就有,但只不过是想一想、念叨一下而已.总觉得我一个小人物,一个普通老师想出书简直是异想天开。今年4月由于过度劳累大病一场,出院后在家休息时,儿子怕我寂寞首先提出:"您不是一直想写书吗?那就做您最想做的事吧。"我嘴里答应着,心里犹豫着,还是缺少勇气。这时候彭彭十分坚定地支持我:"关老师,您写吧!凭我对您的了解,您一定能写得很好。"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她真是雷厉风行,转天就给我找来了出版社的人,这一下把我逼上了"绝路"。反悔?退缩?这不是我的性格,于是我鼓起勇气拿起了笔。从构思到完稿大约4个多月的时间里,还在学校担任着年级组长、班主任,每周12节课,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忙里偷闲。为了便于修改和保存,一边写还要用我不快的速度敲进电脑。好在要写的东西都在脑子里,不用现编,再加上彭彭隔三岔五就要打电话问上一句:"关老师,写多少了?""关老师,快写完了吧?"让我不敢懈怠。今天当我写完最后一个字,画上最后一个句号时,我给彭彭发了个短信:"全部完稿,作为送给你的生日礼物。"彭彭用短信回答:"祝贺您!!!"再一次感谢彭彭。也许写书会上瘾,完成这本书后,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因为这本书是围绕家庭教育写的,而我的长项应该是学校教育。所以我的"贼"心不死,又在开始构思我的下一本书——以"札记"的形式,把我多年积累下来的资料奉献给热心教育事业的人们。

内容概要

关承华  北京市海淀区育英中学(分校)高级教师。从教32年,担任班主任25年,海淀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海淀区班主任学科带头人。2003年荣获“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一等奖”。多年致力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青春期教育等方面的实践与研究,形成了受学生欢迎、被家长认可的一系列有特色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

书籍目录

代序――让每一个孩子成才
序――告诉读者
初衷
第一章 不都是孩子的错
第二章 了解孩子是教育成功的首要条件
第三章 非智力因素是孩子成功的重要条件
第四章 家校合作是教育的重要环节
第五章 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
附录
后记

编辑推荐

《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新版)》:青春期,不都是孩子的错当青春期PK更年期,最细致最有效的解决方案教师与叛逆期学生过招,最靠谱最实用的教育攻略。

作者简介

《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内容简介:孩子们处于青春期前后,思维活跃,渴望独立,逆反心理极强。而家长人到中年,或事业有成,希望孩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或由于种种原因自己碌碌无为,更是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于是两代人之间的矛盾接踵而至;父母们绞尽脑汁,按照自己的愿望,采取各种自认为应该有效的方法在教育自己的孩子,陪读、请家教、特技奖励、唠叨、责骂、收电脑、掐电话等等均不奏效后则发出无奈的叹息“这会儿的孩子怎么了?”而孩子们却以不屑的口气一言以蔽之:“青春期遇上了更年期”!表面自似两个不同生理时期的碰撞,其实包含了两代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困惑与无奈。作者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的就是这“非常时期”的“非常状况”。家长该怎么做。作为一个成功的老师和成功的母亲,作者来为你们支招。

图书封面


 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买来自己看的,有空的时候就看看,书中案倒很多,且写得不错,值得家长一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