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当前位置:首页 > 亲子家教 > 家教方法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1
ISBN:9787802115279
作者:[美]阿黛尔•法伯 伊莱恩•玛兹丽施
页数:274页

章节摘录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在真正有了自己的三个孩子以前,我一直自认为是一位好妈妈,一位在子女教育问题方面的专家。然而,当和自己的孩子朝夕相处的时候,才又让我重新开始虚心地学习如何做父母。每天清晨,我都会鼓励自己说:“今天将会有所不同。”但每一天都只不过是前一天的翻版。“你给他的比给我的多!” “这是粉杯子,我要的是蓝色的。”“这麦片真恶心,像呕吐出来的”“他推我。”“我根本没碰他!”“我不回房间,你别管我!”  我被他们折腾得精疲力尽,想到了去加入了一个父母小组(这是我以前没想到的)。我参加了这个小组在“地方儿童辅导中心”的一次讲座。主讲人是年轻的心理学家汉姆?吉诺特(Ham Ginott)博士。他讲的主题是“孩子的感受”,内容非常有趣。两个小时的课程很快结束了。当我回到家的时候,脑子里充满了新的想法,笔记本上也密密麻麻地记满了还没完全理解的新理念:  孩子的感受和他们的行为有直接的联系;  孩子有好的感受,就会有好的行为;  怎样让孩子感受好?那就是接受他们的感受!  常见问题:父母常常不认同孩子的感受。例如:  “你并不是真的那样觉得。”  “你是因为累了,才这么说。”  “你没必要这么难过。”  当孩子的感受被不断地否定时,会感到困惑和愤怒。这也是在暗示孩子不要去了解自己的感受,不要相信自己的感受。  听完讲座以后,我在想:“也许别的父母那样做,我不会是这样的。”后来,我开始留意自己的言行,发现事实上我也和他们一样的。下面是仅一天之内发生在我家里的对话。  孩子:妈妈,我累了。  妈妈:你刚睡过午觉,不可能累。  孩子:(大声)我就是累了!  妈妈:你不累,就是有点爱犯困,赶快换衣服吧!  孩子:(哭闹)不,我累了!  孩子:妈妈,这儿好热。  妈妈:这儿冷,穿上毛衣。  孩子:不,我热。  妈妈:我说过了“穿上毛衣!”  孩子:不,我热。  孩子:这个电视节目真无聊。  妈妈:不会吧,多有意思啊。  孩子:这个节目真傻。  妈妈:不对,这多有教育意义。  孩子:这个节目真烂!  妈妈:不许你这么说话!  大家看出问题来了吗?我们所有的对话最终都演变成了争吵,并且,我在一遍又一遍地告诉我的孩子不要相信他们自己的感受,而要依靠我的判断。  意识到自己的做法后,我决心改变自己。但并不知道该怎样开始。后来对我最有帮助的做法就是:站在孩子的立场,理解他们。我问自己:“假设我就是那个感觉累或者热或者无聊的孩子,希望让那个对我的生活至关重要的成人理解我的感受,会是什么样?……”  随后的几个星期里,当我试着了解孩子可能会有的感受时,我说话的方式也随之改变了。我并没有刻意使用一种说话技巧,而是发自内心地体会孩子的感受:“虽说你刚睡过午觉,但你仍感觉累。”或者“我觉得冷,但你觉得这里很热。”又或者“你好像对这个节目不感兴趣。”不管怎么说,我们和孩子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感知系统,都有各自真实的感受,没有对错之分。  我的新方法在开始的那段时间内非常见效。我和孩子们的争吵也明显少了。直到有一天,女儿说:“我讨厌外婆!”我脱口而出:“这样说外婆,太不象话了!其实你也不是故意的。我不想再听到你这样说。”  这件事情让我重新反省自己。孩子的大部分感受我已经可以接受,但如果孩子们说的话让我生气或者焦虑时,我立刻恢复到了从前的自己。  如果我们能倾听孩子,与他产生共情,那么就能有助于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但是,我们不是天生就会说产生共情的语言的,因为它不属于我们“母语”的一部分。我们大部分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有感受被否定的经历。为了能流利地说出这种接纳他人的“新语言”,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操练。孩子需要他们的感受被接纳和尊重。  下面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1.安静专心地倾听  2.用简单的词语回应他们的感受。  “哦……嗯……原来是这样……”  3.说出他们的感受。  “这件事让你很灰心!”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真希望我能立刻把香蕉变熟了给你吃!”  所有的感受都是被接纳的,但某些行为必须受到限制。“我看出你很生弟弟的气。用嘴巴告诉他你将怎么做,而不是用拳头。”  其实,比语言的技巧更关键的是我们的态度。如果我们没有真正和孩子产生共情,无论我们说什么,在孩子眼里都是虚伪的,都是想对他们进行操控。只有我们真正与孩子有共情,才会打动孩子的内心。  在所描述的四个技巧当中,最难的恐怕是倾听孩子情绪的宣泄,并说出他们的感受。这需要我们不断地演练,才能看到孩子的内心,从孩子的叙述中确定他/她的真实感受。  说出孩子的内心感受非常重要。一旦孩子知道他们正在经历什么样的感受,便能开始着手帮助自己。  ……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一本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圣经。  ——《波斯顿环球报》Boston Globe  一本十分优秀的图书,其理念和方法甚至适用于任何关系的相处。  ——《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  这本书会让成人俯下身和孩子一样,然后把孩子上升到成人的水平,一旦成功,这种快乐的交流平台就能真正创造家庭的和睦。               ——《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  这本书使父母停止对孩子的大声嚷叫和训斥,取而代之的是与孩子更多的合作。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操作性强,非常睿智,思路清晰,法伯和玛兹丽施所设计的方法是如此地有逻辑,以致读着读着就会爆炸般地有很多意外的发现。  ——美国《家庭》杂志Family Journal  《如何说…》不是一本空中楼阁一样的理论书,它完完全全基于作者和父母们一起做出来的实验结果,而且这些父母用自身的实践证明它是有效的。”  ——《费城询问报》  一本和孩子有效沟通的超级指导,作者清晰简洁创造了一套操作方法,使做家长变得更高效和更快乐。  ——美国幼儿协会前主席:罗伯特 M.赫文瑞奇  这本书太可爱了!法伯和玛兹丽施给读者提供了一种魔幻般的机会,让父母们能在行动中看清自己,并且在犯那种可能是毁灭性的错误之前就预先修正自己的行为。  ——《母性的选择》作者:西尔维亚?费德马  一本和孩子有效沟通的超级指导,我推荐着本书给几乎每一个人和每一个父母,不论她的孩子多大年龄或是她的孙子孙女多大年龄。  ——美国《女性新方向》  “无论我走到哪,我都向人们推荐《如何说…》这本书,它真正地释放了父母,释放了孩子。”  ——Nathaniel Branden 《自尊心理学》的作者

内容概要

阿黛尔•法伯(Adele Faber)和伊莱恩•玛兹丽施(Elaine Mazlish),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美国最畅销亲子教育书系作者。
她们是纽约市社会研究新校和长岛大学家庭生活研究所的创建者。本书是她们在创办的学校和研究所长期与父母们一起进行实验的研究总结。如今世界上数以千万的父母用自身的实践证明这些方法非常有效。她们除了在美国和加拿大各地频繁演讲外,还经常出现在《早安美国》(Good Morning America)和《欧普拉》(Oprah)等热门电视节目里。
法伯与玛兹丽施都是三位孩子的母亲,她们已被收录于美国名人录。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言
英文版序言
谢辞
如何阅读本书
第1章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如何面对孩子的负面感受?很简单,接受他们的感受。
⊙我们和孩子是完全不同的个体,不能用我们的感受代替孩子感受。
⊙感受没有对错之分,所有的感受都是被接纳的,但某些行为必须受到限制。
⊙孩子的感受被接纳了,他们才能开始集中精力改变自己的情绪。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
1. 全神贯注地倾听
2. 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3. 说出他们的感受
4. 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第2章 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孩子不愿意合作,是因为他们和我们在需求上存在矛盾。
⊙家长如何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
⊙尊重孩子是合作的开始。
⊙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的五个技巧:
1. 描述你所看见的,或者描述问题
2. 提示
3. 用简单的词语表达
4. 说出你的感受
5. 写便条
第3章 代替惩罚的方法
⊙惩罚孩子,实际上剥夺了他从内心深处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
⊙不要把孩子看做麻烦的制造者,要把他们当做解决问题的积极参与者。
⊙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
1. 请孩子帮忙
2. 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
3. 表明你的期望
4. 提供选择
5. 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
6. 采取行动
7. 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
⊙当孩子屡教不改时,家长解决问题的五个步骤。
第4章 鼓励孩子自立
⊙家长培养孩子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帮助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让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亲自经历各种问题带来的挣扎,在自己的错误中得到成长。
⊙让孩子依赖感降到最少,让孩子成为有责任感的人。
⊙鼓励孩子自立的六个技巧:
1. 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2. 尊重孩子的努力
3. 不要问太多问题
4. 别急着告诉答案
5. 鼓励孩子善用外部资源
6. 不要毁掉孩子的希望
第5章 学会赞赏孩子
⊙在家里得到赞赏的孩子,更愿意为自己设立较高的目标。
⊙赞赏需要谨慎,善意的赞赏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拒绝。
⊙做父母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学会如何及时称赞孩子做对的事情。
⊙赞赏孩子的三个技巧:
1. 描述你所看见的
2. 描述你的感受
3. 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
第6章 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
⊙父母如何看待孩子,会影响到孩子们的行为。
⊙做一个真实的自己比做一个“妈妈的乖女儿”更重要。
⊙永远都不要低估了你的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
⊙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的六个技巧:
1. 寻找机会让孩子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
2. 创造机会,让孩子另眼看待自己
3. 让孩子无意中听到你对他的正面评价
4. 以身作则
5. 记住孩子那些特别的时刻
6. 当孩子又按照原来的方式行事时,表达你的感觉和期望。
第7章 融会贯通
⊙改变孩子,需要将所有的技巧都用上。
⊙这一切是为了什么?
附 录
20周年纪念版感言
I.是这样,但是……如果……会怎么样?
II.孩子们的“母语”
III.读者来信

编辑推荐

  ★美国家庭教育十大畅销书之一,销售300多万册,被译为30多种文字风靡全球。长踞美国畅销书排行榜,出版20多年长销不衰。  ★美国最著名的亲子教育书系作者,送给中国父母的最好礼物——爱的技巧和训练。  “你这孩子怎么那么不听话?”面对孩子的行为做父母的常常忍不住脱口而出。是的,天凉了让加衣服就是不加,地板凉可就是要打光脚,就是不要刷牙,就是要把饭弄得满桌子都是,就是不叫叔叔阿姨,就是要把屋子弄得乱七八糟,到吃饭的点了可就是还要看电视,就是不愿意做作业……等等,全是怎么说都不听。  无数家长为此烦恼,家里充满呵斥和吵嚷声,可是没用,火药味越发浓烈,问题却解决不了。  要是有《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能让你学会一种语言,说出话来孩子就会听,你会吃惊吗?  不必惊奇,《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将帮助你学会一种让孩子听话的神奇语言,这种爱的语言使孩子很容易接受您的要求和忠告。世界上数以千万的父母用自身的亲身实践证明了书中提供的方法非常有效。该书在美国畅销300多万册,并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风靡全球。世界各地的父母和专家热情洋溢地赞誉两位作者,她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的这套语言是那样行之有效,的的确确能缓解所有年龄段的孩子与父母的紧张关系,结束父母与孩子的冲突对抗,带来父母和孩子的合作。  如何阅读《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每个人的阅读习惯各有不同,有人喜欢从中间读起,有人愿意从后面开始看。但我们建议你先通过浏览漫  画对本书大致有一个了解后,从第一章慢慢读起,并且一边读,一边认真做书中的练习。不要跳过练习直接阅读你认为精彩的章节。如果有朋友和你一起做练习,效果会更好,你们可以充分地交流和讨论。  此外,我们还建议做练习的时候,写下你的答案,使本书变成你的一份个人记录。不必介意你的书写是不是工整,是否有涂改,只管把它记下来就好。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适合慢慢去读。我们花了十年的时间来学习书中的理念。当你认同书中的观点的时候,可能心里就会想有一些改变,但是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从一点一滴开始做起。可以尝试这样的方法:每读完一章后,把书放在一边,给自己留出一周的时间来演练,然后再接着读。你也许会说:“我有很多事情要做,哪有时间做练习?”但是,经验告诉我们,父母必须通过练习把理论变成行动,并且记录下结果,才能使学到的技巧真正内化。  最后,是关于在人称方面的一个解释。为了避免造成性别歧视的误会,以及繁琐的“他/她”或者“他的/她的”的表达方式,我们在书中随机地使用“他”或者“她”,来泛指一个人。  另外,《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出自两位作者,书中的观点来自我们共同的感悟和经验。为了方便阅读,我们统一采用第一人称“我”来阐述观点,而免去了用“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这样繁冗的表达方式。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所提供的沟通方法和技巧,让我们无论与家人沟通还是外界形形色色的人交流都受益匪浅,所以在这里非常愿意与各位读者一起分享。

作者简介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将帮助你学会一种让孩子听话的神奇语言,这种爱的语言使孩子很容易接受您的要求和忠告。世界上数以千万的父母用自身的亲身实践证明了书中提供的方法非常有效。该书在美国畅销300多万册,并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风靡全球。世界各地的父母和专家热情洋溢地赞誉两位作者,她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的这套语言是那样行之有效,的的确确能缓解所有年龄段的孩子与父母的紧张关系,结束父母与孩子的冲突对抗,带来父母和孩子的合作。
阅读本书的经历,将是一次学习爱的技巧与接受爱的训练的过程, 它给了你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指引你切身体会孩子内心的感受。通过一系列实用有效的方法,帮助你和孩子建立起一个能够快乐交流的平台,使孩子变得不同寻常地愿意与父母配合。掌握了“如何说?”“怎么听?”的技巧,就能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与孩子达成美妙的交流沟通,让孩子在您的引导下身心健康发展。
为了建立这个快乐沟通的平台,围绕“如何说”“怎么听”,作者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1、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2、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3、代替惩罚的方法;4、鼓励孩子自立;5、恰当地赞赏孩子;6、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尤为可贵的是作者清晰简洁地创造了一套操作方法,给出了实现这六个方面的30种技巧, 辅以大量的常见场景和问题加以说明,并配有相应的练习题,让父母可以把这些技巧烂熟于心,灵活运用,随时应付各种情况,做到游刃有余。

图书封面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6条)

  •     我们原本想,当我们有了孩子的时候,我们会更爱我们的孩子,我们希望孩子比我们成长得更好,但我们做到了吗?爱是什么?爱使人独立,独立使精神发展,爱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有了爱,才谈得上独立。爱孩子首先意味着不能忽视孩子,爱不是偶尔关心,不是心血来潮,更不是偶尔的恨,一种用“打”来发泄的恨,尽管你说这是因为爱他,恨他不争气。得到充分爱的人,是平静的、体谅人的、想帮助人的。很多大人口中的工作忙,生意忙,现在多赚钱也是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其实都是借口,是自己的选择。殊不知“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孩子带给你什么?且行且珍惜!
  •     这本书前半部分看得很慢,好象所写的,都是我的问题,一开始看得有些难受,断断续续地看,但能坚持做练习。经过11月份的大量交流之后,看书的速度一下子提高了。在12初完成。最后的读者来信,归纳总结很精彩,如何运用,与运用后所出现的效果,写出来分享,相当好。增强信心。写收获吧。最大的收获是接纳感受,这一点不仅运用在孩子身上,运用在大人身上,也相当有用。在任何时候,尝试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出来。综合的技巧运用。“等她准备好”。一个万能的短语。
  •     因为陶吧的关系,会接触到很多小孩子,这些孩子的个性都不相同,家长们的教育方式也是都不一样。从中看到很多失败的教育例子,也看到很多很好的教育瞬间。对如何跟孩子沟通心中也有了很深的疑问。买了这本《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会说》的书,读完一遍,也有些感慨。所有的父母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吧。而作为尚未成为父母的年轻人,回想自己并不太遥远的童年,也能发现书中所列出的或对或错的场景。我对书中关于给孩子贴标签的说法深有感触,小时候,上学比一般的孩子都早,据说有些小聪明。小学,孩子们争双百的时候,我却总与这个荣誉无缘,那个时候父母老师给我贴的标签就是粗心,这个标签一直贴到高中,我也总是拿粗心当挡箭牌去面对有时不那么理想的成绩。一旦被贴上标签,自己也会按照标签去做,不用很认真啊,只要说是粗心,总会被原谅的。而父母也会觉得,粗心总会比头脑不行来得好吧,比我更放不下这个标签。其实很多时候跟粗心不粗心没有关系,能力有限而已,从初中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对父母的粗心说开始沉默面对,因为自己知道原因,粗心这个理由已经不能挡住自己意识里的真相了。高中时就开始跟父母说,其实不是粗心啊,有一次也借机说明了自己对这个标签的看法。粗心这个标签再也不用去粉饰我的成绩单了。但是这个标签至今还是没有从我身上除掉,生活在继续,面对的场合越来越多,犯了错误的时候,无论是我还是我的父母,都还是习惯找个什么挡箭牌吧……。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这本书给了我一种真实并实用的感受。从网络上的为人父母者评价中了解到是一本好书。这本书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方法来和孩子建立友谊平台,是为人父母的必读书。我虽未为人父母,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我确实感受到看书后的效果,它就像给我走向学生内心世界的钥匙,指引我切身感受学生的内心感受。  

    我们作为老师,天天和孩子打交道,文中的沟通技巧对我们也很有启发。书中用了大量的图片来说明做老师的在平常不知自觉的一些不好的习惯,也教了我们很多好的处理方式,让学生能接受的好方式。翻着书中的漫画部分,一边看一边禁不住地感叹:怎么会这样呀?我也这么做过。书中的很多案例,每一个细节,都是我们生活中所看到的,完全就是好像我们生活中在指导我们,一步一步跟孩子怎么样交往,中间配有一些漫画,漫画特别生动,漫画中的一个页面告诉我们常用的一些错误方法;还有一面就是她建议的一些好的方法。  

    其实书中告诉我们的技巧更关键的是我们的态度。如果我们没有真正和孩子产生共情,无论我们说什么,在孩子眼里都是虚伪的,都是想对他们进行操控。只有真正与孩子有情,才会打动孩子的内心。书中讲到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那么,在我们的教学生涯中,如果我们能好好倾听学生,与他产生共情,那么就能有助于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把学生当作成人来尊重,换位感受,体验学生心情。学生更容易和一个接纳他们感受的成人沟通,而不是逼着他们作出解释。学生并不需要我们认同他们的感受,而是需要我们回应和了解他们的感受。老师厌恶的眼神、轻蔑的语调能很深地伤害到学生,语言也是具有杀伤力的,也有时间延续性。所以我们作为老师应该很注意自己对小孩的一言一行。这些技巧,都是在教我们如何对别人表示尊重。相信绝大多数学生最终都会有反应的。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与学生沟通上,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使用一定的技巧,既把问题处理好,又能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那将是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信这本书会为我们老师提供有力的支撑,帮助我们以各种策略来应对在培养学生过程中产生的挫折感;让我们用充满爱心的语言来管教学生,和学生一同成长。我们不可能要求自己每次都能对他人的感受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去理解学生的感受。虽然不一定每次都成功,但学生能体会到我们的努力。  

    与孩子沟通,处理孩子的感受是一门艺术,作为父母或老师除了跟孩子沟通之外还要善于总结。应该去了解哪些是对孩子有帮助的,哪些不是,哪些能激怒孩子,哪些能让孩子得到安慰……没有什么更能代替你自已的亲身体会。我们总想给孩子一片蓝天,心中却总会腾起阴云,阅读《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这本书,会慢慢稀释你的情绪,洗涤你的心灵,这本书适合慢慢地去看,慢慢地去体会。在阅读中我用心品味,细细琢磨,在工作中我也将慢慢地学习,在学习中运用
  •     看到这本书我首先被书中的漫画所吸引,先看了几页漫画,然后看到《如何阅读本书》时我笑了,竟然跟作者推荐的方法一样,先浏览漫画对本书大致有个了解后,从第一章慢慢读起,并且一边读,一边认真做书中的练习。边学习边实践。
    看书中的漫画时候我就在想,真的需要从书中学习如何做父母,如何倾听孩子的陈述了,我们的父辈们在教育我们的时候有时也会像书中错误的做法那样去教育我们,我们不能照搬照抄父辈们的模板,我们该正确引导孩子,毕竟孩子在一天天长大,过去了时光就不会倒流,所以我们要尽快学习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才会减少遗憾。中国的教育教我们语数外,政史地生,就是没有教我们如何正确与人沟通,与孩子沟通。还要我们需要这一课程的时候自学这一课吧!
  •     倾听孩子,与孩子沟通,我们都是平等的个体,尊重孩子,尊重自己
  •     真的是一本很薄,但是超级实用、funny 并且适用很多关系的书。
  •     这本书非常好的地方就是例子多,可操作性强。
  •     20170107,只是翻了大概,就觉得很有用了。身为父母,不只是让孩子吃饱穿暖少生病,更重要的是怎么在言行上和孩子很好的交流。 20170108,不光和子女交流有用,和成人的交流也有用。很好的一本书。
  •     书里面举了很多不正确沟通对话的例子,也告诉了如何说如何听才会最佳。书中所提供的技巧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还提供了大量的实例。国外人写的,唯一遗憾就是在语言表达理解上有点费劲,但只要你用心多读几遍就可以了。但是书中采用了很多漫画和对话表格,这样会让我们更好的理解吸收。
    按照书中方法做,你会慢慢发现孩子的转变,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这次孩子同学妈妈推荐了另外一本家庭教育书《快教孩子学理财》也相当不错,是引导家长怎样培养孩子财商和理财能力的,按照书中知识和方法,应用到孩子身上,孩子现在变得勤快节俭,花钱记账,还承担了一些家务劳动。好的家教书的确让我们受益匪浅。
  •     通过了解孩子你会更了解自己以及自己的情绪。有时候人们所需要的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为他们寻找到一个能够安心的情感宣泄口,静静地陪伴他们成长。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适用于怎样处理与孩子之间的情感,很多内容也适用于平时人与人之间,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交流。又是一本教你如何说话更动听的好书,推荐给做爸妈的你们,以及教青春期孩子们的老师们。
  •     樊登读书会
  •     亲子之爱的技巧的练习册!很实用!
  •     要做个温和,感恩为别人着想的人,才能更好的和孩子,和整个世界相处。 此外,这本书要等孩子大一些了当做工具书来查着用。
  •     做一个“好”父母真的很难。和孩子沟通的技巧看起来并不难,可要做到总能保持冷静和耐心,摆脱惯性思维需要不断练习。考验才要开始~
  •     这不是一本理论书籍,更像是实操手册,分享了许多实际案例,让希望尽快实践的父母能够更快的行动起来。知易行难,条条框框在那里,如果套出自己的行动指南,还需要自己来尝试总结。
  •     首先声明,我不是托!在当当购书多年,买了不少好书,也买过一些自我感觉“上当”的书。但这一本,的的确确是多年未曾见过的好书!书中的实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还有针对父母教子过程中常见问题的练习。还未来得及读完,便试着按照书本改变一下与儿子的沟通方式,儿子相当配合,让我心中窃喜......真是太棒了!我觉得,为人父母的,都应该看一看,而且最好是认认真真地反复阅读,书中所提供的沟通方法和技巧,让我们无论与家人沟通还是外界形形色色的人交流都受益匪浅!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本书适合慢慢地,反复地读。当你认同书中的观点的时候,可能心里就会想有一些改变,但是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从一点一滴开始做起。根据书中的建议,可以每读完一章后,把书放在一边,给自己留出一周的时间来演练,然后再接着读。这样逐渐地通过练习把理论变成行动,才能使学到的技巧真正内化。此书将教你学会这种让孩子听话的、行之有效的神奇语言,这种爱的语言使孩子很容易接受您的要求和忠告。我已把此书推荐给几位好友,他们都迫不及待地买了一本.......
  •     倾听-理解-尊重-平等。把孩子是一个独立的有思想的个体,不是父母的附属物。
  •     好书,说话的艺术,如何和孩子沟通,读后才发现原来我并不会说话。如果融会贯通的对待周围的人,你会发现意想不到的变化
  •     4岁的女儿有个很让人头疼的习惯,无论春夏秋冬都喜欢光着脚在家里到处晃悠。这天,她又光着脚站在板凳上玩,我十分平静却不失严厉地说道:“郭雨彤,你现在有两个选择:第一,立刻穿上拖鞋;第二,以后再也不用穿拖鞋了,我马上扔掉它。”女儿听后,赶紧跑过来穿上了鞋子,嘴里还嘀咕着,“两个选择……”半个多小时以后,我发现她把一堆书丢在地上,自己却去玩玩具了。我叫了女儿的名字,在她“恩”地回应我并回过头望着我时,我从她的书上踩过去,她惨叫了一声,但人还在玩具旁,于是我一边告诉她,“宝贝,你把书扔到过道上,妈妈走路时就会踩到它们,等踩坏了,你就没书看了”一边又在书上踩回来。女儿丢下玩具发疯般地跑去抱走了她的书,把它们放回了整理箱里!我曾经对我的女儿用过几乎所有父母都用过的手段:责备、谩骂、威胁、命令、说教、警告、控诉、讽刺挖苦、比较,但心理学家和教育研究工作者让我们明白这些是非常没有效果的管教的方式,常常会让孩子的行为朝着与我们预期相反的方向发展。管教可能会让人感到无奈,但必须强调的是,管教的意图是“教育”。它是一整套的指导方针,目的在于培养孩子内在的自制力、自我激励以及主观能动性。可爱的父母们都来学习一下怎样和孩子沟通吧,《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是本十分有效的书,它让世界上少了对孩子大声的嚷叫和训斥,带来的是父母和孩子更多的合作!
  •     很具有实践操作意义的一本书 实实在在的帮助我在和儿子沟通的过程中 下意识的讲求一些方式方法 从积极的方面加以引导 尽可能多给予肯定鼓励 同时也真真切切的帮助我在想要发脾气的一刹那 多用几秒钟思考和冷静一下 转而已严厉的语气但平和的态度对儿子进行说理教育 很推荐的一本书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将帮助你学会一种让孩子听话的神奇语言,这种爱的语言使孩子很容易接受您的要求和忠告。世界上数以千万的父母用自身的亲身实践证明了书中提供的方法非常有效。该书在美国畅销300多万册,并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风靡全球。世界各地的父母和专家热情洋溢地赞誉两位作者,她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的这套语言是那样行之有效,的的确确能缓解所有年龄段的孩子与父母的紧张关系,结束父母与孩子的冲突对抗,带来父母和孩子的合作。
  •     与孩子沟通的技巧,主要分6章
  •     作者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1、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2、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3、代替惩罚的方法;4、鼓励孩子自立;5、恰当地赞赏孩子;6、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尤为可贵的是作者清晰简洁地创造了一套操作方法,给出了实现这六个方面的30种技巧,辅以大量的常见场景和问题加以说明,并配有相应的练习题,让父母可以把这些技巧烂熟于心,灵活运用,随时应付各种情况,做到游刃有余。
  •     读过发展心理学专业书,对眼前这类畅销书也只能呵呵了:缺点是注重细节、教条而缺乏整体把握,另外意图创造过于理想化的父母模型。发展心理学中,亲子关系及儿童成长的几个要点:理解与沟通,环境多样性刺激,安全依恋类型与权威型教养模式,家庭完整性与权利调节,父母心理健康与情绪管理,其他还包括学校、同侪、大众传媒、文化结构等诸多因素。
  •     换个角度换个思维,书中提到的观念都非常好。我本人也是受益者,免费赠送哦!每天只赠送前100位,我不仅有电子版,还有新编未删减版。
  •     kindle读了一个精华版 感觉道理都懂 执行起来不容易 还是喜欢国内人写的书
  •     我才刚刚看了一章,可已经被它深深吸引了。现在的家庭里,都是只有一个宝宝,我们做父母的都想尽自己所能把他们培养成一个优秀的孩子。所以自从儿子出生后,我买了很多的育儿书籍,由于工作比较忙,我总是看了一半都放弃了,或者是看归看,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并没有把书上的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一方面很多的道理我相信大家都懂,可具体该怎么用我们不知该如何把握;另一方面很多书籍理论性太强,枯燥无味。直到有一天我无意中看到一位母亲在当当中的评论,她只推荐两本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是其中之一,本身这个书名是很吸引我的,我就找到了此书的介绍,我觉得它的漫画非常好,还教你怎么读这本书最有效。我买了,它的确是这样的,它真的是一本十分有效的图书,让我们能够更好的把握孩子们的心理,用他们们乐意的方式交流。我想随着儿子年龄的增长,这本书将会起到更大的作用。所以我也向所有的父母们推荐此书!
  •     孩子说累了你是不是说:不会吧?孩子说不喜欢跟某个小朋友玩,你是不是说:我觉得他不错。这些话好象没什么,我们想都不想就这样说出口的。但你看了这本书你会发现该怎么说。听起来好象是处理亲子关系的一本好书,但事实上却绝不仅限于此,它甚至为你处理现代社会中各种复杂的关系指明道路。我按照前言如何读这本书的提示先浏览了书中特意配备的卡通漫画,后按章节边阅读边做题,练习充分以后再进入下一环节,到现在还只处在第二章节。以前遇到一本好书都要一气呵成,难道这本书不吸引人吗?不,因为这本书就好比一套体操,不操练难以真正起到作用。它的独到之处还在于作者收集到了太多真实生活里的情节和语言,让你不自觉的就联想到了自己曾经是怎样做的,怎么说的,与书中的方法一对比发觉自己无意识的伤到了孩子,导致他不爱用语言来表达,而是选择默默哭泣或发脾气。我在房间里几处张贴了那些技巧和心得体会,每每忍不住要发火,孩子把我拉到小纸片跟前,说你再读一遍好吗?爱人以前不注意教育孩子的方式,也不去阅读有关书籍。这本书他开始也不想看,我央求他浏览一遍漫画,他现在很配合我们的改造。
  •     平等的地位和孩子交流。
  •     当父母可以自己决定,但如何当一名好的父母就必须自己选择了。不是一生下孩子我们就成为合格的父母了,也不是说告诉了孩子不要做什么,要怎么做就可以了,三岁前也许孩子会听你的,三岁后呢,你就会发现原来听你话的小家伙不知从何时起已经开始不听话了,为什么?是她变了吗,不,其实我想应该是我们缺失了一课,那就是如何与孩子沟通。这本书就是教我们如何说,怎么听的一本书。可以说是一个心理学的书,也可以说是一种育儿技巧的书。
    教育孩子本身就是一种说教,说与教都是主要靠说,看你如何说,说的好,孩子才会听,教的对,孩子才会去做。
    没看此书前我并不认为育儿有何难,看了此书后我才发现,育儿的确可以是门学问,因为包括如何说,怎么听,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并且,很多时候我无意间的话居然可能会引出很多问题。一句话的N种说法其实都会产生不同效果,只是我们没有总结与反思,所以不觉的。所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说话也是要用心的,尤其对孩子更要注意。这本书的大量实例(包括漫画)都很好的帮我们做了释解,有空就看看吧。
  •     随着宝宝长大,我不随和的脾气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壮壮越来越有主意,稍有不顺心就大哭小叫,怎么应对他,怎么在坚持原则的过程中减少母子的冲突,我手足无措,只能用冷暴力、大喊来表达自己的愤怒,可是,效果并不好。有一天,我在书架上找到了这本买回来以后就没翻开过的书,终于,一页一页翻下去,无法释手,书里强调的不是如何育儿,而是西方人强调的--技巧,可能听上去有点不舒服,在亲子的默契和亲情中间,插入看上去冷冰冰的技巧,怎么感觉有点不尽人情?说到这儿,我想起来那天在幼儿园接壮壮时在门口听到的一段对话:一位老人(以下简称“老”):什么叫“蒙班”?一位年轻人(以下简称“小”):就是蒙台梭利教育法。老:什么叫蒙台梭利。小:就是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减少干涉,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但是上蒙班的小孩到了大班的时候,还是要跟普通班混在一起。老:那不行,把孩子都弄“独”了,上大班跟人家不合群怎么办?可能岁数大一点的叔叔阿姨们听了这段话并不会在意,但是年轻的妈妈们不知道“蒙台梭利教育法”应该算是少数吧,从“独立”引申出“独”的意思,我心里是颇不赞同的,当然了,这是资源和信息的不对等造成的观念不同,但是我要说的是其实深入了解后,我发现“技巧”也并不是那么不尽人情的一件事,相反,它能让你通过更合适的管道去表现你对孩子的“爱”,世上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有很多孩子对父母的“爱”不以为然,为什么,因为表达的方式,一句深情厚爱的话,很有可能因为一个轻蔑的眼神或一个抱怨的后缀而让人感觉沮丧,对,是沮丧,这个词在这二十多年中很少在我脑海中出现过,最近一次就是从这本书里看到的了,上一次,嗯,根本记不起来是什么时候了,回想在我的成长,我才发现,很多时候,我都沉浸在“沮丧”的情绪之中,但是我从没有意识到过,如果减少一点这类情绪的影响,也许我会比现在更有自信、更宽容。书的内容其实很简单,怎么进行有效沟通:一是全神贯注的倾听,现在有一个流行句式叫“被。。。”,用在这里,想必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真的“被倾听”,而不是在倾听的过程中被打断,被强迫接受他人的意见,被劝说甚至被嘲讽。我们小的时候,家长们都忙于工作,很少有家长会静下来倾听一个不太会表达的小孩磕磕绊绊的说话,如果在外面被人欺负了,回家来跟家长说,得到的不是“那你怎么不打回去啊,真笨”,就是“唉呀我的乖宝宝啊,哪被人打了,快让妈妈来看看,谁打的啊,妈妈找他家长去”,看了这本书,对于将来如果发生类似的事,我该怎么回复壮壮,心里有了底。二是用简单的话语“描述”事实,描述,可能大家都会,但是怎么用简单的话语描述,可能好多人无法做到,记得在网上看到过:当你说到第三句话的时候,大多数的宝宝就已经开始分心了。所以简单,是描述的重点,而且在描述的过程中,尽量避免掺杂个人的感情,不发牢骚,不抱怨,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其实并不容易,最近几天我试着开始运用这个技巧,真的很难,需要不断的去尝试、改进、固化,进而形成习惯。其实这个技巧用在成人之间的沟通上也是一样奏效,从一句话里提炼中心要比从三句话里提炼中心简单得多,因此,沟通也有效的多。三是说出你的感受,赛尔玛·富兰伯格(SelmaFraiberg)博士在她的《奇妙岁月》一书中写到:“孩子需要在一定的阶段感受我们的拒绝。但如果我们的反应过于强烈的话,他会感到所犯的错误让他不再被爱,或者被蔑视,那么我们就在滥用做家长的权利,并有可能让孩子在人格发展中掺杂了过多的负疚感和嫌弃自我的成分。”这里举个例子:现在有很多宝宝在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因此显得骄慢任性,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打人”,这里的打人不是专指的打小朋友,主要指的是打家里人,自己生气的时候,或者特别开心的时候,用打人来发泄自己的情绪,我在壮壮很小的时候就嘱咐过家里人,壮壮如果打人的话,要严厉的告诉他这样做不可以,我很生气,我不愿意让你这样做,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的做法起效果,壮壮现在没有打人的毛病,但是反过来设想一下,如果小宝宝打你的时候,你很平静,或者像有的老人一样哈哈大笑,会给宝宝传达一个什么样的信息?因此,跟上一条结合一下,说出你的感受,但是,请只是描述你的感受,而不是掺杂牢骚和抱怨。四是说出他的感受,这里有一个词“共情”,就是说认同孩子的感受,而不是否定孩子的感受,看过这本书的人很容易理解这句话,没看过这本书的人通过例子也很容易能理解:比如说壮壮吧,前一段时间每天早晨他都会大哭小叫的说:“我不去幼儿园,不要去幼儿园”,我是怎么做的呢?没读过这本书的时候,我努力的去劝说壮壮:“幼儿园多好啊,有好多玩具,能跟那么多小朋友一起玩儿,还有老师,还有香喷喷的饭菜”,如果壮壮继续闹,我就会对他说:“我们必须要上幼儿园,就像爸爸妈妈上班一样,壮壮也要去幼儿园啊,壮壮长大了,都能去幼儿园了,真棒”,这样哄到最后,也能把壮壮哄好,然后乖乖的去上幼儿园,但是他的心里会怎么想,如果他真的有思想,他一定会想:妈妈一点都不理解我,我都说了我不想去上幼儿园了,她还说一堆乱七八糟的,无非就是想让我去幼儿园呗。那一天早晨,我试着用“技巧”与壮壮沟通,壮壮大叫:“我不要去幼儿园”。我说:“哦,壮壮不想去幼儿园啊”。壮壮又说:“我不想去幼儿园,我不愿意去幼儿园”。我说:“嗯,妈妈知道,壮壮不想去幼儿园,去幼儿园让壮壮有点难过”。壮壮停了下说:“我不想去幼儿园睡觉”。我说:“哦,原来壮壮不想去幼儿园是因为不想去幼儿园睡觉啊”。壮壮说:“我不困,我不想睡”。我说:“要是不困还非得睡觉是挺难受的”。壮壮又停了下说:“哭闹”。我犹豫了下,明白了壮壮的意思,壮壮是想说,因为他睡觉的时候,有别的小朋友哭闹,所以他没有办法好好睡觉,睡不好觉让他很难受。如果我没有试图用技巧去与壮壮沟通,我就没有办法听到壮壮真正的心里话,也就不能真正的体谅壮壮,也就找不到壮壮闹着“不要去幼儿园”的真正的原因,是“技巧”让我走进了壮壮的内心。
  •     爱是需要技巧的。初为人母,虽然深深爱着自己的孩子,却不知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很多时候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为了尽可能地减少育儿过程中的可能犯的错误,多看些育儿书,借鉴一下别人的经验,还是很有必要的。这本书是迄今我看过的育儿书中最有用的一本。

    读了这本书,才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地说错了一些话。这些话我们听自己的父母说过,听别的孩子的爸爸妈妈说过,便不自觉地也对自己孩子说了。其实我们没有顾及孩子的感受和真实的想法。虽然我们很爱我们的孩子,但却不知道为什么孩子不愿和我们交流。这本书不仅告诉我们正确的理念,还有切实的事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践。我试着做了,很有效。如果你只有时间读一本如何和孩子相处的书,那就选它好了。
  •     在网上看了这本书的电子版本,觉得很好啊,看了一遍,觉得不够过瘾,我又在当当网上购买了这本书,这是一本值得收藏的具有实践意义的书。我小孩虽然还不到两岁,但是我觉得教育书籍需要早些看,多了解,关键是不要再让传统的教育思想制约自己,多用适合小孩、鼓励小孩的教育方法教育小孩,关键是训练小孩能有责任感,能独立思考,能独立自主。给孩子更宽广的空间,在合理的范围内让他自己作决定。但是孩子经常会做出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我们要怎么说,孩子才会接受我们,心甘情愿地沿着我们希望的路线走呢,这本书给了我们启发,让我们多感受孩子,体验孩子的感受,多以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多肯定、接纳孩子。首先要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及对人性的基本看法,然后再学习不加价值及判断地倾听孩子说话、真诚的沟通,相信必能成为没有输家的父母。不论大人或小孩都期盼被肯定、接纳,当被如此对待时,他就能破茧而出,改变自己,塑造全新的自我,使自己更有作为。孩子就像有无限潜力的种子,而父母的接纳就是开启孩子潜能之门的钥匙!学会倾听,首先要端正父母的态度,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孩子心里少了设防,就会对父母说出自己的心里话,父母了解孩子的想法,也才能更好地教育好小孩。这本书教会我们如何做一个好父母。谢谢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也谢谢译者,让我们学会民主、尊重小孩。
  •     完全实操手册
  •     拿到小宝身上实验,他的反应总和书上的背道而驰,不知是我表达的方式不对,还是不会活学活用
  •     喜马拉雅 PDF
  •     这是一本比较纯粹的育儿理念的书,里面个例和生活例子很多,谈思想谈概念比较深邃旷远,与其他的育儿书比较读起来不费劲,有些内容让我思索半天不舍得翻页,有些内容又让人含着咽下去又回吐回来,仔细品味。总体来说,这本书就我个人而言比较不错。

    一遍看完,我感触四点比较深。

    第一点就是,孩子是一个精神体的存在,并不是我们常人所认为的,孩子就是一张白纸。孩子的存在是就是他自己,他这个精神体有内在的力量,就是成长,他和我们,和世上其他芸芸众生一样要遵循自然法则。以前我们的教育都认为孩子就是空瓶子,你填什么他就是什么,其实是错误的。我更相信他就是独立的个体,他具有成长的力量。所以我们要给他提供环境和条件帮助他成为他自己,而不是按照我们的意志让他扭曲的成为我们对他的期望的样子。感谢作者让我明白了人生命成长的规律。

    第二点,我从书中反思到自己,对比书中给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自由,我以前一直以为自己做的很好,我鼓励孩子多探索多尝试,他可以任意到处爬行到处翻箱倒柜,他可以随心所欲玩儿土、和尿泥、玩水玩沙,他摔倒我从来都是鼓励他自己爬起来,所以我一直很骄傲,认为我是彻底的“蒙氏教育”。但昨天在书中,我才发觉,原来对孩子,我在对待他吃东西的事情上太过分了。在他五个月八个月的时候分别拉过肚子,当时医生忠告我们,应严格坚守4个小时一次进食的制度。由于从我和他爸爸这里继承了脾胃差的基因,所以我对医生的话很恪守,对孩子一直严格要求。所以孩子每次看到吃的都会表现得不一样,我无视他对食物的热切和期盼,总是“不能不能”。我一直以为这样是对他好,就坚定的执行下去,并总是引以为万幸,因为他基本上很少生病。昨天我才发觉自己太残忍了,一个孩子连随时吃东西满足嘴的权利都没有,他是何其的悲惨,哪里谈得上自由和被尊重?我太过分了!真是对不起,我的孩子。

    第三点,就是关于“爱”,颠覆了我关于“爱”的理解,不管是圣经还是佛经都是教给人爱的能力的,我是从书中才知道爱其实是学来的,不是生来就具有的,“爱同我们掌握其他艺术一样,它是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好比学医,你不可能生下来就是一个医生,你必须通过学习而成为一个医生,他的看法是:每一个人也必须通过学习并付出努力才会懂得‘爱’”,只有爱才具有永恒的力量,只有拥有爱的能力才会感到幸福。我反思自己,有时候对家人对老公过于苛求,心无大爱,看来还要努力学习才能掌握爱的能力。

    第四点,书中对“三十而立”的解释,过了今天我也要“三十而立”了,而我还是不能独立,我在过去育儿的一年中,在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中,我觉察到了自己的成长,从原来的家庭琐事就斤斤计较到现在的雷霆万钧淡淡一笑,从原来的离开老公就心生畏惧到现在,我也在慢慢的学会独立,慢慢的远离孩子般的思维,尽管有时候还是会怨天尤人还是会悲观沮丧,但我有信心,也有勇气构建自己的独立。感谢书中的观点,让我对自我的发展有了清晰的脉络和想法。
  •     往返美国的路上读完了,很好
  •     家长不容错过的一本非常适用的好书。书里描述的场景可谓每个家庭的孩子和父母都会有的。我一字一句,非常认真的去读完了这本书。也按照笔者的引导,用心地去用在我的两个孩子身上,渐渐发现一个人管教两个孩子也并不那么艰难,孩子们改变了许多,最满意的是我轻轻的说,他们就能听得进,并照着做。我也一改常态,不那么爱大呼小叫了。脾气好了很多,确实受益匪浅。这完全要归功于这本书。在此要感谢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写了如此好的书给我们。家长们不仅要认真看,还要认真去学,认真去做,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     我是一个五岁男孩的妈妈.我觉得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令我很头痛,虽然我觉得我做的还可以.我喜欢采用和儿子讲道理的方法.但儿子思维敏捷,口才特好,我经常被他说得哑口无言,但儿子确实错了.这本书只看了一部分,我就恍然大悟,我一直认为我很尊重儿子,但其实不然,我没有尊重孩子的内心感受.这本书没有太多的大道理,大量的案例让我很容易掌握和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而且非常管用,我感觉儿子不再是那么叛逆了,也更愿意和我交流了,这让我惊讶.我突然发现原来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可以如此轻松.这本书的精华在于父母应该如何倾听孩子,理解并接纳孩子的内心感受,无论高兴、生气、难过还是愤怒,让孩子愿意和家长合作。书中还讲述了赞赏孩子和代替惩罚的技巧,鼓励孩子自立的技巧。我相信所有的父母都能从本书中受益,就如书中所说:你可以结束和孩子的冲突了。强烈推荐本书。
  •     虽然是外国人写的,但道不相同理相同,很有借鉴意义。本书适合慢慢去读。作者花了十年的时间来学习书中的理念。当你认同书中的观点的时候,可能心里就会想有一些改变,但是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从一点一滴开始做起。可以尝试这样的方法:每读完一章后,把书放在一边,给自己留出一周的时间来演练,然后再接着读。你也许会说:“我有很多事情要做,哪有时间做练习?”但是,经验告诉我们,父母必须通过练习把理论变成行动,并且记录下结果,才能使学到的技巧真正内化。
  •     2017.3.14--22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阿黛尔法伯,伊莱恩马兹丽施,安燕玲译,15万字 这本书教给父母用全新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在对孩子教育最困惑的时候学到了这种教练式的方法,初步尝试,效果很好。倾听、描述问题……都在实际中验证是切实可行的方法,学以致用虽然还很生疏,不能知行合一,但充分坚定了自己的信心,做个好家长,培养个好宝宝。 主要章节:1、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倾听、哦嗯这样啊回应、说出他们的感受。2、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描述问题、提示、简单表达、说出你的感受,写便条。3、代替惩罚的方法,请孩子帮忙、表达不同立场、表明你的期望、提供选择、怎样弥补失误、采取行动。4、鼓励孩子自立,自己选择、尊重努力。5、学会赞赏,描述所见、描述感受、总结词语。6、角色适放
  •     儿子这个月满四岁,我越来越感到要缴尽脑汁才能更好的和他交流,有时碰到解决不好的问题真的好迷茫、好无助。我深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里妈妈教育的重要性,我也感觉自己做的还很不够好,多希望有人能帮帮我。庆幸的是我在当当网上及时找到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我边看边反省自己,平常总是要求、命令孩子做这个不做那个,认为自己都是对的,其实我们和孩子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感知系统,都有各自真实的感受,没有对错之分。我们要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接受他们的感受,说出他们的感受才能解决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要想教好孩子首先要改变自己,每次与孩子交流前先问问自己是否心情平静,试想如果我们自己都火气冲天,孩子怎么会听你的?这是我读完第一章后的体会。还有很精彩的是这本书把漫画运用得很奇妙,我最喜欢通过看漫画让我身临其境来强化自己的感知,没有停留在文字的粗象概念上,好象自己就是里面的角色。很感谢当当网和本书作者给了我这样认真学习和冷静思考的机会,我一定努力做个好妈妈!
  •     身为父母,多少会掌握一些教育孩子的技巧,但题目中的后半部分"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让我对此书充满了期待,买了读了,觉得确实受益很多.以前有很多外国书中的理论与方法不太适合中国孩子,这本书让我觉得真正有用,尤其是一些观念上的让我们有了新的认识.从孩子小时候开始,我们就要把他/她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对待,去尊重,这是很多中国家长没有做到的.还有就是常常被人认为是惯孩子的做法,在书中得到了肯定,那恰恰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我也有意地采用了一些书中的建议,发现真的很灵.其实没有不听说的孩子,关键在家长会不会教育,这本书给我们很好的指导.推荐给了周围的同事,公认此书有价值.
  •     不得不说,这是我看过家庭教育书籍当中最值得推荐的一本。没有空洞得让人拒绝,也没有纯粹地一通大道理让人厌恶,更没有人云亦云的东施效颦,所有的,只是你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所碰到的各种问题,以及怎么处理它。我记得看到第一章节时,对书中关于体会孩子的感受映象非常深刻。很多时候,我们没没有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更没有真心理解孩子的感受。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走进孩子的内心,是多么的重要。曾经,女儿养了几年的乌龟因为08年的大冰冻死了,女儿伤心地对我说这件事情时,我是多么地漠然处之。在大人的心中,不说是一只小乌龟,动物死亡也是很正常不过的,有什么值得大哭呢。起初也安慰了孩子,可当女儿眼泪不住地往下流哭个不停时,我终于神经质了。现在想起来,真的一点儿都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那不是一个普通的动物,就象朋友一样相处。现在朋大友走了,孩子抑制不住内心的伤悲。我总在想,如果早点读到这本书,作为家长,是不是在很多方面可以做得更好呢。认真地一章一章地读完了这本书时,我真真实实地感到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育读本。对比其它的家庭教育书本。我觉得有几点不得不提:一是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对孩子的心理有准确的把握。非常熟悉孩子年龄段成长的特点。而不是象有的书那样东拼西凑,毫无理论依据,写出来的东东只能望而生厌。二是语言轻松简练,插入的漫画生动有趣。说实在的,很多教育书让我读了以后,除了有深深的犯罪感外,没有收到任何一点作用。通篇只是大道理,没有具体实用的操作方法。让我看完书后,仿佛只看到作者举旗呐喊口号,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只能让我对于教育的不到位产生深深的内疚心理。但对于教育的实际却没有一点儿效果。这本书,通篇没有大道理,只能轻轻松松的语言,就连小测验题,也预先说明,只有真实与否,没有对错之分。让我们家长能心平气和地认真检验,发现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以。三、对各个年年龄段都适用,包括社会上的相处。其实,说穿了,说和听就是人在社会上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也是必不可少的交流方式。这里的说和听教会了我们很多技巧。读读这本书吧,当孩子告诉你,他一直很喜欢的小动物死了,不要无动于衷吧,设身处理地为孩子想想他悲伤的心情。当你的孩子愿意和你交流时,请耐下心认真倾听吧,那怕在你看来是多么无聊的事情。读读这本书吧,你会成为孩子眼中值得与你说和听的父母。
  •     对心理学有一点研究,也听过很多父母的抱怨,其中最关注的一点是“我该如何和孩子交流,他们能听我的?”其实你和孩子交流的方式可以用和对待别人同样的方法——相互尊重,相互理解。许多家长不允许他们的孩子去表达他们自己真实的情感,或者是当孩子表达他们的感觉是,做父母的会抵触这些感觉。如果孩子说“我很害怕。”父母就会说“不要显得如此愚蠢,”这将传递给孩子们一个信号是,他们的感觉是如此的愚蠢和微不足道。花些时间去想想是什么使孩子感到害怕,去发现你能做什么以便使孩子觉得有安全感从而不再害怕。这个听上去好象有点傻,但事实上对孩子而言是非常非常关键的一件事。如果到了孩子10多岁的时候,你还在犹豫的话,那你就彻底地失去了沟通的机会。只是去听一个孩子说话是远远不够的,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他们才是相当重要的。不管你的孩子多大,这本书都是一本非常优秀的讲述如何改善沟通技巧的书。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那些在寻找填补和孩子沟通代沟的家长。就象生命中的任何一件事一样,奇迹不可能明天就发生,如果你有较强的自治能力去执行你所读到的内容和你所承诺的事情,我相信一定会有好结果的。
  •     20161231,樊登解读版,拆书帮现场by翁豆,训练营选书
  •     是朋友介绍后买的,朋友也借给我看了,但是看后觉得一定要有一本可以长期放在家里。这本书让我这个3岁孩子的妈妈真正了解到沟通中语言的功效,换一种说法,孩子领会到的信息就大大不同。我们做父母的如果没有很好地思考每句话,就会常常祸从口出,说出来的话如同泼出去的水无法收回,所以本书教会了我很多非常实用的理念和实践方法。非常值得做爸妈的拥有。不管你的孩子几岁了,都可以从当中学到很多。当然,孩子越小,你的收效就越大。另外这里还极力推荐父母阅读《爱和自由》这本书。这本书给我的帮助不单纯是了解如何做,而是为何这样做,先读这本《爱和自由》领会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的作用,孩子成长的几个关键点需要怎样的教导和帮助后,才能真正把第一本书里的技巧发挥出来,否则只是依样画葫芦,没有意识上的改变是无用的。摇篮网上有这本书的电子版:http://www.yaolan.com/book/aiyuziyou.shtml读懂了就去做吧,你马上会发现不同。
  •     真的是很好很实用的一本家教书!自从有了女儿之后,对家庭教育方面一直是空白的我可为是紧急恶补(没孩子之前对于别人说的孩子不好带很是不屑),读了不少家教书,但最后还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读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之后,除了感动还有感激!虽说现在女儿刚两岁,还不会做很多让我棘手的事情为难我,但我感觉现在读也不早,先让自己好好学学怎么当好父母!一向不爱读书的先生,在我的怂恿下也认真地开始读这本让我怦然心动的好书了!

    谢谢当当能让我们有这样一个购书平台,好让我们不用花费很多宝贵的时间去跑书城!
  •     我的孩子4岁。在现实生活中,与孩子沟通的问题时刻困扰着我。几乎每天都又让我发火或是发疯的事情。其实我不是一个爱发脾气的人,但是我的脾气却越来越坏。结果往往是孩子与我很对立,但是又非常依赖我,希望我的拥抱。我觉得这样对孩子的性格和心理成长很不利。但是找不到具体的解决办法。看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以后,发现,这本书用很具体的实例告诉我们与孩子沟通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手把手的,一个事例一个事例的告诉我们应该怎让做,如何对孩子说,甚至还用一些漫画进行讲解。我认为很实用。我边看书边进行尝试,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例如,我的孩子对不同意见往往只说一个字:“不”,我现在是强压住心头的怒火要求她换句话说,之后,孩子往往会用比较平和的口气说话,而且能够说出问什么不同意及希望怎么办。我确实感觉发火只会让自己与孩子互相伤害,沉下心来指出问题,发表感受,探讨措施才是最重要的。这样也让孩子进行自醒和动脑,而不是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和父母对立上。这本书还介绍了一些鼓励孩子、欣赏孩子的具体做法,真的很实用。
  •     很短小,公交车时间就看完了,和非暴力沟通有些相似,只是这个是针对小孩纸的!
  •     非常实用的工具书,适合爸爸们
  •     非常好的书,尤其是接纳情绪。会反复读。
  •     正是我目前最需要的工具书,简单的语言但却达成我和儿子的沟通目的,他乐于接受了,我不再啰嗦
  •     我的宝贝现在18个月了,看着小家伙一天天长大心里有说不尽的喜悦,我们的生活因儿子的到来而增添了无数的欢乐。可随之而来的幼儿教育问题也常常令我焦头烂额,我是个教师,所以比其它的家长更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问题,从得知有了这个小生命后,我就开始订阅各种育儿杂志、报刊,并且还经常记录一些育儿妙招,(同事们经常逗我说:这么早就开始给孩子备“课”了),自我感觉为这个小生命的诞生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可当小家伙一天天长大,还是出现了很多令我始料未及的问题,我准备的那些妙招也不怎么奏效了,有时气极了也忍不住打孩子的小屁股,可每次打完之后,看着孩子的可怜样,心理也很难过,有一次孩子挨完打,哭了一个小时,他爸怎么哄也哄不好,气得他在他爸爸脸上又拍又打,这一次对我冲击很大,没想到这么小的孩子(那时候儿子才16个月)会有如此强烈的反映,我下决心今后一定不在轻易打他,(尽管以前我也不赞成打孩子的教育方式,但还是总管不住自己的脾气,这一次让我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孩子在也不能这样管了),那段时间我一直在寻找一套可行的育儿方法,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圣经”,并在网上阅读了几页,看后感觉非常好,它就是我一直在找寻的好方法,对是马上下了订单,现在我正按书上的方法来做,效果非常好,建议所有与我一样关心孩子成长的父母,所有爱孩子的家长都要买一本回去好好看看,定会让你受益非浅,一本值得看的好书!
  •     这是我看到的最好的一本有关教育的书。我在看书十分钟后就发生了变化,儿子对我的变化感到吃惊。我们以前没法交流,他通常回家是不和我说学校呀,小朋友之间发生的任何事。以前我总以为是他太内向的原因,后来才发现原来是我的态度,总是不听他说完就发表看法,常打击他的态度让他不想对我说任何话了。看了这本书后,我采用书上的方法,认真地听,表示理解,在安抚他的情绪后再表达我的看法,结果取得了惊人的效果。在书中最后一章中我学到了给儿子释放角色,我不再象以前那样说他笨,说他慢,而是重新树立他的形象,我一再坚定地对他说,你很聪明,你做事很快,并且不断例举他曾有的光辉时刻来点醒他,也慢慢让他有了信心。是主要的收获是我们现在吵架次数比以前少,遇到事情能心平气和地讨论办法,加以解决。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我总以为我一辈子也不可能和儿子讨论事情。我总是怪儿子脾气不好,不听话,却不知是我的强硬态度把他造就成这样,一旦父母改变了,孩子的变化就会非常快。还有很多的心得,我都在我自已的空间中做了读书笔记,我相信这本书是值得我多读几遍的。
  •     详见导图
  •     非常好
  •     获益良多,我觉得这些办法适用于所有沟通。
  •     这是一本有些年头的书了,讲与孩子的沟通技巧,里面有很多方法可以立即用起来。当孩子哭闹时,首先要理解他的感受,说出他的感受,安抚他,讲事实,不评论。其实与孩子沟通和与大人沟通殊途同归,这本就是孩子版的《非暴力沟通》
  •     这本书不仅适用于亲子沟通,同样也适用于普遍的人际关系。
  •     孩子进入青春期,父母与之沟通越来越难,随着孩子的渐长,行为习惯、学习上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好言相劝、批评呵斥,种种招数似乎都不太见效,有时甚至还会引起矛盾和争执,孩子逆反,父母心焦,处于一种急于改善又无计可施的状态,这时我发现一本好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刚开始还有些怀疑,这本书是不是只适合小孩子,对十几岁的孩子还管用吗?看了第一章之后,马上就不再怀疑了,这本书岂止是对孩子,就是成人也可以应用啊。如果我们都遵循书上的方法去说和听,那么我们的人际关系会更和谐,问题也会更容易解决。恰逢孩子刚考完期中考,成绩不太理想,本想狠狠批评,发一通火的,好在刚好看了这本书,就按照书上的方法和孩子交流,并作了切实可行的计划,结果效果非常好,孩子开始一点点努力,我们之间也没发生冲突,关键是我们的心都放平和了,大家忽然觉得轻松愉快的就能解决问题,和睦又回到我们身边。现在我已经开始向周围的父母们强烈推荐这本书,希望更多的人能从中受益。
  •     读本书的经历,将是一次学习爱的技巧与接受爱的训练的过程,它给了你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指引你切身体会孩子内心的感受。通过一系列实用有效的方法,帮助你和孩子建立起一个能够快乐交流的平台,使孩子变得不同寻常地愿意与父母配合。虽然我们很爱我们的孩子,但却不知道为什么孩子不愿和我们交流。读了这本书,才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地说错了一些话。这些话我们听自己的父母说过,听别的孩子的爸爸妈妈说过,便不自觉地也对自己孩子说了。其实我们没有顾及孩子的感受和真实的想法。
    这本书不仅告诉我们正确的理念,还有切实的事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践。我试着做了,很有效。
    这本书对于改善同事关系也很有帮助。
  •     漫画特别生动,即便是没有阅读习惯的也能很好接受,这本书是每个父母必读的那一本。
  •     说实话,家教类的书我已经买了不少了,卢勤、小巫、卡尔威特、蒙台梭利,都是一系列一系列的往家里搬,但书看多了,道理一大堆,基本都相似,现在我跟人聊也都是一套套的理论。但究竟应该怎样做,还是很茫然。所以别人推荐这本书的时候,有点不以为然,想还不是那些东西,但为了孩子,什么老师也得往家请啊。但没想到,这本书真的与众不同,它的理论跟《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差不多,但里面条分缕析地讲了各种情况下家长应该怎样应对孩子的感受,达到和孩子的良好沟通。而且用漫画的形式对比再现了正确和错误的做法的区别,给我很深的印象。书里不但给出了应对情况的几种正确的反应,还假设了一些场景,要求父母做练习。想想也是,我们买了许多书学习,想着把孩子教育好,却从来不去做怎样把孩子教育好的练习,怎么能成为一个好的家长呢?这本书的另外一个优点是它的尺度把握的比较好,一方面要求家长和孩子产生共情,接纳孩子的感受,不要在孩子跌倒了,痛的哭的时候说“不疼”,另一方面告诉父母不是任何时候都要和孩子产生共情——接纳孩子的感受,并不代表他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对的,家长应该为孩子设立界限。读完这本书,我觉得以前的那些理论都内化了。突然发现,教育孩子,其乐无穷啊!
  •     我很懒于写评论,觉得即使同一本书对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但这次却很强烈地要推荐,因为它实在是一本很优秀很实用的和孩子沟通很见效的超级指导书,每一位父母都不应该错过它。这本书是同事向我推荐的。当时我婉拒了,因为我已看了不少这类的书,书中道理大同小异,我明白也尝试着运用,没收到什么效果。何况外国国情特别是教育方面与中国的差异实在很大。没想到这次同事却异常的坚持,让我浏览全书后再决定要不要仔细读。很勉强的接过了书,翻了前几页觉得没什么惊喜,但对其中的角色练习产生了好奇,就试着做了,猛然发现这些场景都曾出现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没想到当时自己的反应却并不明智。把全书漫画部分看完后,我毫不犹豫地上当当网订了这本书还有《如何说孩子才肯学》。这本书已读了两次,越读越受启发,文字简要却犹如当头棒喝让人警醒,我觉得书里的理论和技巧对任何关系协调和人际交往都很有启发,很值得所有人特别是父母们读一读。它让我慨叹相逢恨晚。
  •     拿到书,我就大概的翻了翻,书很吸引我,其实我是个不是太爱看书的人,看到书中有漫画,还有一些需要做的练习,感觉书和自己有互动,不是那么枯燥无味!
    我按书上的阅读指南的要求(以前看书从来没这么认直过,因为是关系孩子),没有很急的一下子全部看完,而是看了第一章,就开始对孩子进行书上的教育!书上说,要这样做!
    我家孩子三岁多了,是由奶奶带大的,特别任性,耍赖,因为老人一般都比较惯孩子!
    现在越大越没法沟通,她要怎么样就必须怎么样,要买什么就必须买,做错事情也不认错,让我真是很头疼,真的头疼!
    看了这本书第一章的内容,我试着用这个方法和她沟通!
    比如,那天她早上起来就要穿新的袜子,而且用这种方法想达到不起床的目的,奶奶一边哄一边吼,但并没有效果,而且她越来越闹。后来我去问她,你为什么想穿新的袜子,(其实知道她是不想起床上幼儿园),她说旧的袜子里有毛毛(就是线头),后来我认真的听她说,(书上说要认真听孩子说完,哪怕是没道理的),听完后,我说,这样吧,我们把这些毛毛剪掉,你自己来剪,她一听,非常乐意,于是事情就这样解决了!
    后来有几次,她也是无理取闹,我都试着听完她的想法,再想办法解决!书上说,如果你愿意认真听孩子说她的想法,她就会更好妥协一些!
    我想这个方法是有用的!
    之后我会慢慢的看以后的内容,慢慢的和孩子沟通,希望她能有进步!
  •     我是一个有10个月宝宝的妈妈。我希望自己成长为宝宝所需要的妈妈。刚刚阅读完《我在美国当妈妈》的书,内心的压抑与困惑,在阅读这本书中得到了释放。尽管我是中国妈妈,我更愿意给宝宝更多的“爱和自由”。
    现在我已经阅读到“描述性赞赏”这一章,我就迫不及待上来分享我的读书心得。这是一本每位希望和孩子有良性沟通和交流的父母必须抽时间来阅读的实用工具书,它将有助于你改善家庭成员关系,甚至你的职场社会关系。
    看看我过去是怎么做的吧:
    夜幕降临,老公加班回到家,吃完饭,要出门一趟。这时,我才发现宝宝第二天白天用的尿片不够了。
    我:老公,宝宝明天白天用尿片不够了。你出门顺便去超市买一包回来吧?
    他:不好。你明天下班的时候带回来不就好了么?
    我:那明天白天宝宝用什么呢?(说着,我就把宝宝用的尿片的外包装袋递给老公。他不接。)
    我(生气了):你如果不买,待会儿我就把门反锁,不让你进门。(开始威胁。)
    尽管老公没有说什么,后来也买回了尿片。但我现在意识到,这种沟通方式是有问题的。
    这类有问题的沟通对话,我静下心来会发现很多。

    提供选择。
    前段时间,我和同事午休去散步。看到一个在超市工作的促销员,手推一辆自行车,接宝宝回家吃饭。
    宝宝:妈妈,我想坐在车后座上。
    妈妈:可以啊。可是前面的路在修,路面坑坑洼洼的,待会儿会把你颠下来的。
    宝宝:这样啊,那我还是自己走吧。

    当时我就很感触这位妈妈高水平的口才,不愧是从事营销服务工作的。现在看来,这是尊重宝宝,提示他,并给他来做决定的机会。比简单、粗暴的拒绝宝宝,高明有效得多。

    我会继续好好阅读这本书,并好好演练,就从我身边的亲人开始吧~

    每个人都会变得可爱,每一天都会变得精彩~
  •     做父母的过程,也是不断成长,不断修炼自身的过程。儿子6岁半,关于他的教育,我也经常碰到各种困难。有时,我会反思自己小时候,父母的打骂,争执。。。 中国式的“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是我赞同的方法。或许有些人做一辈子父母,也未必懂教育,而我只想尽量让自己能做的好一些,少一些遗憾和愧疚。
    书读的虽不多,也不算少。至少也算不上一个没修养的人。可是当儿子调皮捣蛋,屡教不改时,仍然会抓狂,会骂,会打,事后又为自己的失控而愧疚。买过一些教育方面的书,却觉得受益不多。特别是对于一些所谓的畅销书,或许是我的偏见罢了,非常感冒,觉得不过是打着时髦的口号,投一些人所好而已,并无实质性的内容。
    然而这本书,的确觉得开卷有益。许多的实例,让人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纠正自己的一些陋习。这不仅适用于子女教育,其实也适用于成人之间。如果学会了倾听,肯定别人的感受,不武断强加自己的观点在别人身上,对于孩子来说,将会是好父母;对于配偶来说,是好夫妻;对于同事来说,是好伙伴。。。
    读完第一遍,这几天就开始实习了。儿子犯错误时,尽量从正面引导:先肯定他的感受(这样大概很舒服很好玩),描述我看到的情形(如在外面吃饭时躺在椅子上,鞋子放上去),说出我的感受(后面来坐的人如果知道了大概有些不开心吧),表明期望(你知道该怎么做的)。。。
    冲突少了很多。老公说以前天天会听到我和儿子的争执,这几天没怎么听到,儿子合作多了。
    非常感谢这本书,值得看几遍。
  •     我是下载某教育论坛上一位妈妈提供的台湾版的这本书的PDF文件,看了以后,感同身受,到当当网一查,竟然有简体版的,真是太棒了!不知道读这本书的人有没有注意到,这本书的两个作者都是师从海姆.吉诺特,而吉诺特正是另一本值得推崇的图书《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的作者。如果说《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以转变家长的观点、理念为重点,那么《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就更具有可操作性,大量我们在生活中可能遇到或者已经遇到的和孩子之间沟通的实例,一边阅读,常会一边感叹“我就是这么说的”,“我的孩子就是这样”,并且提供了很具体的办法,我尝试了一下真的很有效!真是想建议父母都学习一下这本书!
  •     这书对我来说还是早了点
  •     我的儿子3岁4个月了,身体很好但叛逆,在外人面前表现羞涩,擅长用哭闹的方式让奶奶妥协,我与他爸深知长期如此,于其成长不利,因此对他的教育成了我头疼的问题,我也常常有些失落,却又无从突破。我平时上网会寻找一些比如亲子游戏,适合他这年龄听读的故事,小游戏等相关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我也记不清是哪一次、那个网站我搜索到了这本书的标题,觉得,嗨,这个适合我,于是我就搜索到当当网有卖,而且打折,主要是看了大家的评论都很高,就毫不犹豫的买了。我迫不及待的看完了这本书,并尝试着使用其中的理念与技巧,结果孩子的变化着实令我和我的家人意外和振奋。这本书适合学生家长是显然的,其实于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又何尝不适合?不,应该说适合一切想要改善沟通方式、改善人际关系的人阅读。我平时不喜欢加入评论,但这次我抑制不住感激,也期望更多的家庭和谐、更多的孩子快乐而健康的成长,从书中获益。我觉得有必要甚至有责任向大家推荐。谢谢!
  •     我因为工作的关系而看这本书,没想到拿起来就放不下,很多章节让我非常感动。这本书不光适用于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其实适用于所有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我们何曾用对待孩子的耐心去对待其他我们爱的人?
      
      曾经有个很困扰我的问题。在我心情不好的时候,AG跟我聊一会儿,我的心情就能很快平复、恢复自信和快乐心态。可是如果他情绪不好了,我仿佛很难对他有什么作用,往往会让事情更糟,结果就是我们俩一起闷闷不乐很多天。这让我很沮丧,觉得自己很失败。甚至有一次,AG实在忍不住了,说,我来教你:第一你要认真听我说;你要肯定我的感受,不要简单说不要难过之类的话;等等,等等。尤其是,不能趁机“反攻倒算”,将自己的情绪又反射到我身上。与书中所说的方法如出一辙。
      
      AG从来没有读过类似的书,但他天生似乎就有一种与人沟通的能力。找他倾诉的人有男有女,甚至还有大妈。每个人跟他聊完都很高兴,仿佛有心理治疗的效果。我也曾经问他,秘诀在哪里,他说,其实只是认真的倾听,让人把话说完,就已经好了大半了。
      
      我要做的功课主要是如何抚慰人,看了书才发现,简单说“不要难过”,真是最没用的话;还有我比较着急做评论、提很多问题,这都是在别人倾诉的时候的大忌。还有,逻辑上的解释也是没用的,“幻想解决”反而是专家推荐的一招。现在想想我每次都试图很快提出理性建议,即便对AG这样理性的人,也觉得我太不能共情了。怪不得每次都越抚慰越失败。(尤其是我心情也变糟之后还要他反过来抚慰我。)
      
      马上做实验。AG假装说,唉,我好苦闷。我说,呃,众人皆醉你独醒,当然会很苦闷。AG大惊,半天没说话,终于憋不住扑哧一下笑出来了:你进步还真神速。
      
      书的好处在于富于细节(我真是太喜欢富于细节的书啦!)这样听和那样听,只有细微差别,效果却完全不同。比如很多家长会反馈,这样做了也不管用。那么一定是哪里出了差错。这些都是要练习的,失去耐心的时候也容易忘掉,又变得简单粗暴了。当然,如果能不断试图去做,相信对方,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都会感觉到那种努力。
      
      不光如此,一个在读心理学的朋友告诉我,读这些书,也能够找到自己何以成为自己的童年往事,梳理自己与父母的关系,从而也能更好的“安放”自己,找到心理的平衡。这两年因为对父母更多了解,我与父母的沟通已经改善了很多,但仍然不尽如人意。每每看这些教育孩子的书,也会回想自己小时候,对照爸爸妈妈都做错了哪些。还好他们也做对了很多!下一次我想试试用对孩子说话般的耐心跟他们说话,并且不怕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我想应该会有不同。
      
      如果所有我们爱的人都值得我们像爱自己孩子一样去爱,那么这些细节就值得我去练习。我正打算这么做。
  •     好好说话真的需要修炼,而且并不仅限于父母孩子之间呢
  •     必须五颗星!完全方法论,确是那么实用,孩子小的时候不想过于讲究招数,长大以后发现不讲究方式是不可以的,所谓“斗智斗勇”,真的一点不夸张,好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强烈推荐家长阅读!
  •     首先,我认为这本书被称为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圣经并不为过,此书非常有系统地分析了父母应该如何与孩子更好地沟通这个问题,同时也给出了很多非常好的建议。个人觉得是一本非常实用,非常有帮助的书,而且它的内容并不深奥,可操作性强,所以我相信有小孩的父母阅毕都会有很多收获。另外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用了不少漫画来辅助说明,很有意思,读起来非常轻松明快。

    那么,是不是只有父母才能阅读此书呢?我个人认为答案是否定的,任何人阅读它都会受益。因为书中内容虽然是围绕着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展开,它背后所蕴含的沟通原则,却普遍适用于很多其它的场景。譬如它说父母要有同理心,要能体会到孩子的感受并且做出恰当的回应,我想如果把父母跟孩子的沟通换成其它任何两个人的沟通,以同理心为出发点,尝试着去认可和接纳对方的感受,都是非常有益的。

    书中有不少内容,我认为尤其值得国人注意,譬如不要用你的感受代替孩子的感受“你不应该感到生气”,“你不能够有…..的感觉”;又如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要孩子一有任何问题,就立马给出答案,而要鼓励孩子自己寻找答案。不要孩子一有点什么事情,就立刻帮他做完了etc. 我所能列举的只是很小的一些片段,要想知道更多,还是去看这本书吧。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过的最好的父母与孩子沟通方法的书,确实称得上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圣经”。我的儿子也看了书中的漫画,认为那些方法非常好,要我好好学,他呢会很配合,还不时提醒我有些话是“反例”哦,书才到了三天,这几天我们相处非常愉快和轻松。强烈推荐!
  •     很棒的育儿书
  •     最近在看两本书,《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和《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心里感慨良多。

    现在的很多父母都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从出生到上学,德智体美恨不得样样优秀,可结果怎么总是事与愿违呢?付出那么多,怎么没有成绩呢?原因是出在孩子身上吗?不是,关键还是在于家长。功利心太强,愿望很美好,可是不是孩子想要的,如果不理解孩子,怎么能让他听你的话呢?

    或许很多家长要说了,我知道怎么教育他,不打不骂讲道理,可怎么感觉还是不成功啊?关键还是没找到技巧,这两本书就教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方法,只要照着做就肯定会有效果。

    没看过的妈妈肯定不信了,那我问个问题,如果你的宝宝从外面回来,哭着对你说:“妈妈,小强把我打了!”你会怎么做?百分之八十的妈妈第一反应是问“为什么?”剩余的百分之二十可能就直接拿家伙出去找人算帐了,可这样是宝宝想要的吗?不是,你最应该做的是蹲下身来,拥抱着说:“你一定很生气吧?”或许,这样的关心更是解决问题的开始。

    书里还讲了很多其他方面遇到的问题,都是我们平时很难解决的,看完以后,会给人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当家长可以很轻松很成功。

    建议大家都看看这两本书,学会做孩子的朋友,也学会怎样做父母。
  •     看过这么多家庭教育的书籍,觉得这本是操作性最强的!
  •     不仅仅是跟孩子之间 人与人之间也是如此
  •     我买这本书的时候我小侄子还刚刚出生,现在他已经一岁零十个月.他的成长速度也比中国通货膨胀速度更加惊人,我是在上周一随便浏览书架的时候才深刻意识到这个问题,我看到早前买的这本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想起来拿到书以后觉得不急学习这个,就一直没有阅读.可是现在,小孩子几乎天天都有一些让大人意想不到言语和举动.还会在要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唧唧歪歪,打滚撒泼.沟通是一门技巧,一门学问.我发现,再不学习~~~~就来不及了.三天读了159页,周末的晚上,我去小广场上接他回家,他正和他爸爸在一起玩.当我们走到小桥的另一边时,他张开手臂,开始耍赖"爸爸抱抱",他最近总是这样,动不动就让人抱,如果不能如愿,他很快就开始急噪,哭闹,一副事在必得的样子,他爸爸见招拆招说:天天自己走多好.小孩显然不买帐,他爸爸又说"天天,你看爸爸累了,爸爸累,所以抱不动天天"小孩开始发作,蹬腿,哭闹,他爸爸只好抱起儿子,如果碰到大人也失去耐心会怎样?他爸爸也许会说"闭嘴,再哭就打你"或者"你哭好了"然后自己干自己的事情,在一边的小孩子由于被冷落和不满加上委屈,愤怒,一直会哭到面红耳赤,满头大汗.但是如何矫正孩子的这种不好的行为呢?我忽然想起刚刚看到书中第2部分:鼓励孩子独立的第一条:让孩子自己做选择,于是我指着岸边的两栈道(上面的小路靠近草坪,下面的小路靠近河流)对小孩说:天天,你要走上面的路还是下面的路?你来选一选.他爸爸白了我一眼,说,"他跟本听不懂."让人惊奇的事情发生了,小家伙马上看看我比画的方向,然后说"下面!"他爸爸惊讶的眼睛瞪得溜圆!!他把儿子放下来,小家伙自己顺着台阶跑去靠近河的栈道,然后,我们一直在玩,跑来跑去,他并没有再非让大人抱抱他不可!其实孩子明白的比我们认为他能明白的多很多.也许他只是不知道如何才能表达?如果大人不善于和孩子沟通,以自己的感知为孩子的感知,草率的做决定,娇纵,威胁,冷漠,这样对孩子性格成长是多么大的打击哦.我向大家推荐这本书,里面的案例确实给人很大启发.认真阅读,积极思考,收益良多哈!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会说》和《如何说孩子才肯学》是同一对作者在同一理念下创作的两本相似的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会说》更适合家长,而《如何说孩子才肯学》更加针对的是老师,两本书一起读可以加深理解。这两本书的理念其实都很简单易懂,作者并没有长篇大论地讲道理,而是用故事举例、漫画讲解、个案分析、听众/读者反馈的方式来说明理念,操作起来也不难。真正困难的是:1.有意愿做出改变。做老师和家长的首先要认识到我们平时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有许多观念其实都需要调整,而且愿意尝试新的理念与方法。2.有恒心付诸实践。在看了书、了解了新的思维、行为、以及说话方式之后,要时时在与孩子的互动中去尝试、实践新的方法,并且根据孩子的反应来做出调整。希望这种融感性和理性于一体的实用教育理念能影响更多的家长和老师,嘉惠更多的孩子,并慢慢成为一种新的文化和语言习惯(一种新的“母语”),改变我们自己以及我们的下一代,以致于下下下……一代。
  •     我们每一位做父母的都很爱自己的孩子,爱是一种责任更是一门艺术,但我们的“爱”往往是不被孩子接受的,很容易就产生了矛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和孩子便有了代沟,无法也不可能去心灵沟通..........(真是越想越糟)我是80代的"年轻"妈妈,在教育这方面可谓是空如白纸,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在当当也买了很多这方面的书籍,非常有幸遇到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一拿到我就如饥似渴的读了起来,分两天看完了,非常受益也非常实用,和其他的书比起来{《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慢养》等}更细致,讲了够细节,思路也非常清晰,看了一目了然,很快就记在脑海里了,现在里面的很多方法我都实践过了,非常见效。其实我们眼前的孩子,并非是“孩子”,最重要的是他们需要被理解,被尊重,被爱戴!这正是我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的一门艺术
  •     “还不去洗澡!我开始数了,一!二!……三!”,孩子一边生气,一边跑去浴室。“快点,再不起床就来不及啦,要迟到了!!!”“怎么一句话要我重复这么多次你们都还是不理睬?烦死了,我好讨厌你们!!”“你再这样我就不喜欢你了,都不想要你这样的孩子了……”这是我以前在家里经常说的话。看这本书之前,有朋友借给我一本《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心里开始慢慢改变,然后,在开学前3天,有朋友又借了《如何说,孩子才肯听》,请作者原谅,我实在没办法一个星期读一章,我是一口气读完了,然后又重新拜读了一遍,开始为自己懊恼,我原来是这样的伤害了孩子的心,是这样打消了孩子的积极性,是这样地和孩子没完没了地争吵,然后,我看到这本姊妹篇,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三本书,饱含3位作者对孩子深沉的爱,激发做父母的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行深刻反省,受益太大!这是我在买这本书的姊妹篇的时候写的,现在,我已经把这本书推荐给了我所认识的很多朋友,希望她们能像我一样,对平时一筹莫展的育儿方式有好的参照,能与孩子真正沟通起来,能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事情,而不是要孩子从大人的角度去考虑事情,真的很有用!现在的我,对付两个调皮捣蛋的家伙,也还能应付了,因为从此开始,我会开始从她们的角度去思考,会去认同她们的感受,看起来,我好像是输家,但实际上,这是个双赢的局面。谁愿意与自己的孩子成为敌人呢?让我们一起感受书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     不止适用与家庭教育,是一些很好的方法,而且设置了一些练习,使读者对 方法你灵活使用但是有些部分过于武断。
  •     作了妈妈觉得困扰很多,每当迷茫之际,就忍不住开始寻找亲子类的书籍,几年来已经看过十余本,从最经典的《卡尔威特的教育》到日韩潮流的亲子图书,每本书都为我带来开卷有益的收获,在这样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我在女儿眼里的形象也逐渐由“发脾气妈妈”转变为“聪明妈妈”了。最近偶然看到这本《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下被这个题目吸引住,书一到手就迫不及待地一口气读完了,觉得很佩服几位美国作者的悉心钻研,他们建立在大量案例基础上的理论是相当科学和实用的,尤其很赞同书中认为教育孩子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许多解决方案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的是父母灵活分析理解孩子的现实状况与情绪,再进行灵活处理。尤其书中对于每个章节的解决方案均举出了反例,并进行分析说明,不仅言之有物而且毫不牵强,更加体现出作者们力求完美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我觉得这是自己几年来度过的众多亲子书中最佳的一本,其实践意义相当高,可以作为现代教育经典与《卡尔威特的教育》相提并论。
  •     非常好看的书 里面的题我也都做了 如果豆瓣有十分 我会给它十分
  •     好好说话,是一生的功课
  •     第一次是在图书馆看到的,感觉不错,就买了一本!因为思维的差异,所以对孩子说话、倾听的方式与国内的父母有很大差异,不过真的很好,值得我们借鉴,有很强的操作性,虽然方法很简单,但很实用,就看家长有没有这个耐心这样做。因为平时比较忙,特意弄了电子版放手机里,方便外出时坐地铁上看一看,也打发时间。有爱学习的妈妈们需要的话,可以发你一份。
  •     如果说父母是一门学问,那么沟通就是其中非常重要课题。这本书可爱之处在于,没有任何大道理,也没有理论的枯燥,所介绍的沟通方法与其说是技巧,倒不如说是一种跟孩子交流的态度。只要你肯倾听,只要你能产生共情,只要你愿意理解孩子的困境与感受,并以简短的语言沟通,就会发生你想也想不到的奇迹,孩子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解决方案。顺便跟新手父母们分享一下淘书心得,有几个小小技巧:1)在当当育儿频道上按销量搜索,然后读评论;2)看作者的背景,我个人偏爱国外的作者,而且作者最好有教育或心理学或儿科医生背景,儿科医生日本的《育儿百科》不错,美国西尔斯的《亲密育儿百科》也不错,这种类型的书有一本就行了;教育或心理学背景的,建议买作者年龄在三十至四十岁的,保持与时俱进,这种书可以多买,比如小巫的系列育儿手记,还有本书等;3)但凡国内谁谁编著的书,慎买,既无理论严谨,又无实践心得。
  •     适合听书
  •     亲子问题实际上很大部分都是交流沟通的问题,有了正确的沟通方法,很多问题就不再是问题。这本书给家长们展示了这样一种全新的、实用的沟通方式,将我们固有的自以为是的沟通方式全部推翻,不断练习并且内化,你会发现一个崭新的孩子和亲子关系。书中很多的交流技巧非常简单而且实用,但我们以前却从未想过这么做,比如我们都知道称赞孩子的重要性,但很少知道简单地称赞“你画得真棒!”的效果却没有说“你这画很漂亮,画面干净,线条流畅,比例协调”这种描述性的语言来得好。当我们每天心急火燎地一遍一遍地催促孩子做某事的时候,经常为了他们的拖拖拉拉不听话而火冒三丈,我们却从未想到一个简单的选择句而非命令句就可以让你的孩子乖乖听话,关于这些,本书都给出了实用的解决方案。我看了并且实践了,效果非常好,这就是我喜欢并且希望所有的家长都能看到并且喜欢这本书的原因。
  •     赠依雯。好用。然后,我三十年的习惯很难改。
  •     如果你正为如何教育孩子,读读此书吧?如果你心中郁结难解,读读此书吧?如果你不知如何与人有效沟通,那么读读此书吧?
    这本书买了很久一直没读,主要是自己购书的速度大大超出了读书的速度,所以买回来一直搁在书架上。直到有一天儿子英语补习班的老师发给每位家长一份打印的{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上面提到了此书,在家长会上老师也极力推荐此书,希望家长能抽时间看看,或许对孩子的教育有帮助。
    于是,我抽出书架上这本蒙尘的书籍开始读起来,里面的观点和【倾听孩子——家庭中的心理调适】很相似,但却更深入也更具操作性。里面很多做法也是我平时生活中所采用的,但尺度把握我拿捏的并不是很到位。学会倾听孩子,我用了很长的时间才做到,现在和孩子产生共情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克制自己不要给孩子提建议,而让孩子自己想办法去解决,给时间让他自己去反省。
    我们总是说要赏识教育,但并非所有的赞美和鼓励都能得到孩子的认同,那么如何适度的去鼓励去赞美,用什么方式和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此书里作者以六个章节告诉人们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又该如何正确有效地去解读对方的感受,构建融洽的关系。
    当我阅读时,我也认真地做了书上的习题,孩子偷偷看了这书,他笑着说:妈妈,我看到了,知道如何来对付你了,哈哈!当第二天他不高兴时,我运用了书中的做法,他很快明白过来,笑了,妈妈你在用书中的方法,我不会**的。但显然他的心情突然间变得非常好。我们现在已经能用幽默的语言解决生活中一些棘手的问题,彼此在有困难时依然感觉开心,仔细想想我们好久没争吵了,同时我也发现了自己的变化,从容而内心充满愉悦,而孩子每天早上都会看见他的笑脸。
    我想说此书并不仅仅适用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它适用于任何人群,它可以让你明白对方的感受,同时也了解到自己真实的感受,这对自我的成长非常有帮助,对人际关系的改善更是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能解决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很多烦心事。
    极力推荐哦,希望大家在看完此书后都能看到自己和周围人的变化。
  •     《怎么说孩子才会听》这本书我已经推荐给了不下二十个爸爸或者妈妈读。可惜只有寥寥几位仔细读了(可能有的读得不错只不过没有给我反馈而已)!最杰出的读者是小翟爸爸,他不但读得很认真也很有收益,竟然自己掏腰包给他身边的十多位有宝宝的同事赠送了此书!此书实用性指导性极强,性价比极高,值得一买!下面是我学以致用的一个成功例子,和大家分享一下!哈!这是发生在大概几个月前的事情了,刚刚买了一本叫做《怎么说孩子才会听》的书,才看了个大概。让我觉得有点得意的是,这是我第一次成功地在4岁半的女儿身上运用了书里讲的理论——要对孩子的感受表示理解和接受。这句话说起来容易,真正要做到还是有很大难度的!晚上,我照例带着宝贝洗澡。宝贝自己刷牙的时候,牙刷不小心掉抽水马桶里了。我赶紧拣了起来扔到垃圾筐里(下水道堵了可就麻烦了)。结果没想到宝贝“哇”地一声哭了,大声哭喊着:“我要我的牙刷!”下面是我们俩当时的对话。妈妈:“掉马桶里就不能用了,妈妈给你买个新的。”宝贝:“我不要新的,就要这个。”妈妈:“马桶里面有拉的屎、撒的尿,可是牙刷是要放到嘴巴里的,你觉得这样卫生吗?”宝贝:“洗一洗嘛!”妈妈:“再洗也不会干净的。”宝贝:“我不要新的,就要这个嘛!”我觉得一向懂事乖巧的女儿有点不可理喻,怒火直往脑门上撞,就差脱口而出那种及其粗暴的话啦!老公听到了宝贝的哭声,忍不住凑到门口问。问明情况以后同样的甩了一句:“有什么了不起的,再买一个新的不就完了?”确实是,在我们大人看来,扔掉一个旧的牙刷再买一个新的,这反而是一件好事,这有什么值得哭得呢?越是这样想就越觉得孩子不懂事情,可是孩子的心理和大人的心理是不一样的,因为我看到了宝贝仰着头看着我的大眼睛,那里面的内容有妈妈读懂的,更多的读不懂。——有自责(可能是因为自己不小心),有不舍甚至恐惧(好像是失去了一个很重要的朋友似的),有祈求(希望妈妈把牙刷从垃圾筐里拣出来),有抱怨(妈妈不理解)……还有很多我读不懂或者根本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正在僵持中,我突然想到了前不久买的书——《怎么说孩子才会听》,里面说过,要对孩子的感受表示理解,也要真正明白孩子的感受。这时候,也洗完澡了,于是我调整了一下情绪,一边蹲下来给宝贝穿浴袍,一边同宝贝进行了下面的一番对话。妈妈:“宝贝,妈妈知道,你很难过,是吧!”宝贝:“是啊!”——情绪稍有缓和。妈妈:“噢,对不起,妈妈刚才没有明白。咱们现在聊一会儿,好吗?”——我把女儿抱到床上,搂着她。宝贝点头:“你学小牙刷说话!”——这是妈妈和宝贝经常玩的游戏。妈妈:“好啊!”我把声音包装得像一个孩子:“噢,亲爱的好朋友,你好啊!我知道你很喜欢我,我也喜欢你啊!我要告诉你一个我们牙刷的秘密!”宝贝基本上不哭了,支棱着耳朵听。妈妈:“我们牙刷啊,最好只工作三个月,这三个月我们最有力气啦!你的牙齿上有什么脏东西都能刷下来。”妈妈的手指在宝宝的手指缝儿中间做刷牙状!宝贝:“上次去‘水上人家’玩,刷出好多肉丝来。”妈妈:“对啊!可是,三个月以后,我们就变得没有力气了,你的牙齿就不太喜欢我了!”妈妈的手指在宝宝的手指缝儿中间做刷牙状!妈妈手指打弯。妈妈:“所以,我们牙刷工作三个月以后就应该退休了。”宝贝:“可是我喜欢你啊。”妈妈:“我会变成另外一支牙刷,明天你和妈妈去商场找我吧,你最喜欢的那只牙刷就是我。”宝贝高兴地
  •     不管是和孩子还是成人相处,书中的建议都很中肯有用。要做个有高情商的人不容易。。。
  •     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很有效。许多家长高兴地告诉她们,通过学习她们的经验,他们已经能够在家庭中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但是,更多的家长提出了一个共同的期待,就是想看到这样一本书:最好能包含理论讲解、实践操作、原则、小贴示之类的内容,能帮助家长们循序渐进地学习。
       于是有了这本帮助很多家长解决了很多问题的好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书中提供给家长们经验和方法,让他们能够自学这些技巧;给父母一个机会,让他们(或者和朋友一起)按照自己的进度去实践,同时提供给家长们可以借鉴的众多事例,以便他们能从中找出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另外,书中还配上了卡通漫画,生动展现每个技巧,好让性急的父母们可以看一眼漫画就能很快复习一遍。
  •     这是美国的家庭教育方面的书,274页,作者好像开设了家庭教育方面的讲座。看本书能看出来作者乐于与我们分享他的一些好的教育经验和与孩子交流沟通的好的方式,作者善意的提醒我们改变需要过程,需要我们不断的连续和修正,挺好的建议,这本书越看越觉得挺实际的。书挺有特点的:1、目录清晰,基本上是书的主要观点之浓缩。2、共七章的内容,每章提出一些问题,给一些练习(为了让你理解体会孩子的感受),教给你一些沟通技巧。提供一些例子共享。章章似乎是渐进的。3、书中有一些插图是漫画,给你一些例子,正反两方面入手,让人一目了然(可以看出我们平日的霸道与蛮横)。即使没时间看全书,都可以直接看漫画了解一下书的观点,挺方便的。当然还是建议家长看看全书。4、书中的章节有很多提出的我们操作中的问题,提供了很多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和实例,还有练习供我们体会和反思。书中不少内容让我看到仿佛就是看到一个缺乏耐心的自己,别看是美国人写的,供我们借鉴参考的不少,可见孩子教育问题是世界普遍存在的,也是很多发达国家极为重视的,幸好教育无国界,而且在育儿过程中我们在与孩子一同成长,祝各位家长做好家庭教育!
  •     我是在面对猫的调皮而崩溃时意识到我可能特别不适合做家长。虽然近几年也并没有打算做家长,但这本书所讲述的思维模式和沟通方式并不仅限于父母和孩子。看得我冷汗之下!顺便说,总得来说我爹妈还是非常不错的。
  •     实用性书籍,主打“接纳感受,一起寻找解决方案”,并且教了许多方法,真的很实用。这是一本需要慢慢仔细品味,并且付诸练习的书籍。思维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不断强化练习的,也不会随着人的意志而轻易转移的,是需要时刻不断提醒自己的,但是当孩子们接受了这样的思维方式,他们也会养成这样的思维习惯。虽然这本书再讲教育,也不单单在讲教育,对教学,人际等各方便都可以有所帮助。
  •     我读的是2012年全新修订的版本,一开始喜欢这本书是因为太熟悉了——对那些反例太熟悉了,不管是我曾经经历的,还是现在出门在外看到家长们对孩子的言语。当看完之后,我准备把它推荐给我妈妈读了,即使她的女儿已经26岁了。 虽然现在还没有小孩,甚至没结婚(恋爱也没有233),但是这本书传达的尊重我认为适用于所有沟通,甚至是自我交流:接受和倾听感受,表达自己,关注问题,落实到行动。
  •     最近一周,总听宝宝的爸爸说“不让她干什么偏干什么,总跟我对着干”,不下于三次了。这在孩子三周岁之前是很少见的,宝宝爸爸脾气较好,容忍度也很大的,结果一周之内听他说了好几次类似的话,我突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必须要让老公也意识到,对孩子发火或者是采用武力,都不是可取的。与三岁的孩子沟通肯定是有技巧的,于是就**当网搜书,果然被我找到了。

    找到这本书之后,又去网上下载了电子版的,先仔细看了前边两章节的内容,感觉非常实用,尤其是作者的育儿经验非常丰富,还提供了父母与孩子的对话,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仿佛那个孩子就是自己的宝宝,而家长运用不同的交流方式,孩子的对话也截然不同,太神奇了!一定要好好看一下!为了让老公也跟着一起看,以后也要重视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决定与老公一起边读边交流!既增长育儿知识,又增进夫妻感情,一举两得!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