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爷爷奶奶带不好孩子

当前位置:首页 > 亲子家教 > 家教方法 > 谁说爷爷奶奶带不好孩子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7
ISBN:9787514118599
作者:勾红娟
页数:227页

章节摘录

  一、隔代亲, 断了骨头连着筋  在当今家庭,有不少儿童与祖辈即祖父母、外祖父母关系密切,而与父母相对要疏远一些,甚至有些祖辈与孙辈们,在某种程度上还成了互相间的精神寄托。而且,老人对孙辈的疼爱,大大超过父母对子女的疼爱。这种祖辈对孙辈超乎对子辈的感情,俗称“隔代亲”。  春暖花开,我抱着小外孙女到广场上看风筝,她的脖子才刚刚能够抬起,我抱着她走在广场两侧的街心花园,观看桃花盛开的树枝上唧唧喳喳不停地鸣叫、欢乐地飞来飞去的小鸟,她伸出小手不停地摇摆。到了广场,看到漫天五彩缤纷的风筝,更是转头旋颈,手舞足蹈,并不时地抬起头来向我微笑,这时一种莫名的感动就会从我的心底流向每个毛孔,使我情不自禁地亲亲她的小脸蛋。  现在,每当她听到我从外边回来,先是抢着为我开门,然后一边为我找拖鞋一边说:“姥爷,换鞋呦。”然后说:“姥爷,我给你摘帽子。”我只得赶紧把腰哈下让她摘。之后,又帮我拉上衣的拉链脱衣服,拽裤脚帮我脱裤子,嘴里不停地“姥爷、姥爷”地叫着。每当此时,一种无以言表的幸福感便油然而生。尤其是我打乒乓球回来,她会接过我手中的球拍说:“姥爷,我帮你洗球拍吧。”看着她那稚嫩的小手在球拍上仔细地抹来抹去,更使我由衷地感动和骄傲。每每想起我那漂亮乖巧、听话懂事的外孙女,就深深地体会到了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  一位姥爷在博客里这样写下自己带外孙女的心情。  一天工作下来,无论怎样疲乏、劳累,回到家里,见到我的孙子、孙女,所有的疲乏、所有的烦恼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孙子和孙女聪明伶俐,非常可爱。每次下班回家快到家门口的时候,他们俩都会争前恐后地跑过来,这个拉着我的胳膊、那个拽着我的衣服“爷爷、爷爷”地叫着,孩子那甜甜的、带有稚气的声音让人感到心花怒放。进到屋里,这个让你给他讲故事,那个让你陪她玩。这个问长,那个问短,我都有点招架不住了。有时俩人还会为了争爷爷打起来,这个说是我爷爷那个说是她爷爷,大有把我一分为二的气势。我被孩子的天真、稚气所感染,仿佛自己也年轻了许多。  每天伴随着孩子成长,心中有一种特别的幸福感。再加上每天与两个可爱的孩子一起玩耍,用孩子般的语言一起沟通,一种童心、一种纯洁、一种无忧无虑、一种不知世上还有烦恼的感觉油然而生。这就是我的天伦之乐。  一位“与你同醉”爷爷也是如此陶醉在天伦之乐中。  人之所以有“隔代亲”,并不是说老人对自己的子女就不亲,而是他们做父母时,年纪尚轻,还不大会亲;刚刚走上社会,忙于工作、事业(过去人因贫穷还得忙着想办法弄饭吃),也没时间亲。到了老年,因人生经历,对亲情的认识愈加深刻;加之,人老了,儿女也大了,不好惯了,惯惯孙辈,正是时机,也是一种乐趣;再者,亲孙辈也是对儿女小时“亲得不够”的一种补偿,是间接对儿女亲。这也是血脉交融,家庭和睦的基石。  然而现在,许多老人和孩子已经不只是隔代“亲”了,而是格外的“宠”、“溺爱”、“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隔代亲随之而来的便是隔代教育,正如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心理研究所教授辛淘所言:大比例的隔代教育是中国特有的国情。无数的老人在“亲”孩子的同时自觉或不自觉地承担起了教育孩子的重任,而隔代教育的产生既有社会方面的原因,也有孩子父母、祖父母自身的原因。  第一,社会原因。  (1)中国传统的家庭模式中几代同堂的大家庭较多,历来有祖辈帮忙照顾孩子的习惯。  (2)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年轻人肩负着成家立业的双重压力。  他们大多初为父母,主要的精力往往都集中在事业上,被工作所困,即使有一点空闲时间,也忙于各种各样的社交活动。  (3)日益壮大的农村留守部落,对隔代教育的蔓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与城市中日渐普遍的因子女长大离家而形成的“空巢”家庭不同,农村家庭的“空心化”主要表现为年轻父母外出打工而留下老人、孩子成为留守部落,正缘于此,在广大农村,隔代教育已经成为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  第二,孩子父母自身原因。  (1)社会竞争加剧,工作节奏加快。  许多年轻父母们将更多的精力集中于事业。尤其许多白领夫妇,根本无暇照顾孩子。  (2)大多数年轻父母为第一代独生子女,其生活环境、成长经历往往使得他们中的不少人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  很多年轻父母缺乏“为人父母、照顾孩子”的意识,而且怕费神、图省事、无经验、希望保留二人世界。不少年轻妈妈甚至怕影响自己的身材而在产后拒绝给孩子喂奶。  (3)因患病、伤残等身体状况或因下岗而导致的经济能力不济。  (4)离婚、丧偶、再婚或夫妻两地分居,住房紧张。  (5)出国工作、读书或到外地工作。  第三,祖辈自身原因。  (1)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一大批老年人退休在家,有时间、有精力照顾孩子。  (2)祖辈丰富的生活知识和深厚的人生阅历为教育孩子提供了资本,具有权威性。  (3)祖辈心疼自己的儿女,看到自己的孩子没有时间照顾好下一代,再加之祖孙的血缘关系,老人会本能地对孙辈产生慈爱之心,就自己承担起照顾孙辈的责任和义务。  二、隔代教育,为什么  爷爷奶奶费力却不讨好  现今的“四二一”家庭结构,决定了四位祖辈在孩子的养育问题上必然会有很多的介入,他们的“加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家教的内涵,巩固了家教的效果。但由于生活经历、文化水平等的限制,他们在教育孙辈上出现了很多误区。  强强的父母从国外回来了,3年不见,夫妻俩见到5岁的儿子那个亲热劲就甭提了。  这天,夫妻俩带着儿子去看朋友,回家后强强的爸爸便跟自己的母亲吵了起来:“妈!强强现在怎么成这样了,看见人一句话都不会说,总是躲在我们身后,一点儿也不活泼。”儿子刚说完,儿媳也跟着嘟囔:“当初还不如带强强去美国呢!”  强强奶奶听到儿子儿媳声声的埋怨,心里很委屈:“我都60多岁了,身体也不太好,但我非常爱孙子,强强3岁时送他去幼儿园,他那个哭哟,我只能把他接回家,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你们走的时候,强强病怏怏的,瘦得跟猴一样,现在长得白白胖胖的,多结实呀!却落得个费力不讨好!”  由于祖辈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方式与现代社会或多或少会有差别,而且他们在生理与心理上必然也带有老年人的特点。因此,隔代教育对孩子的发展难免会有一些负面影响。而且从整体上来说,其负面影响是大于正面影响的。  溺爱、护短是其中最典型、最突出的表现,抱在怀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唯恐孩子受一点委屈。不少人有一种“爱的补偿”心理,认为过去没能为子女创造好的条件,现在生活好了,要在孙辈身上把这“欠缺”补上。很多孩子面对祖辈的“红脸”和父辈的“白脸”,往往无所适从,导致他们养成了见风使舵、阳奉阴违等不良品格。还有部分老人,观念非常陈旧、保守,会有意无意给孩子灌输迷信等不良思想,还一味要孙辈“听话”,做“乖孩子”,这大大挫伤了孩子好奇、创新的天性。对孩子的问题的答复是:“小小年纪,要懂这些干什么,读你的书去!”这使得不少隔代教育下的孩子出现了很多问题。  从某些方面来讲,隔代教孙,对老人自身、对孩子父母、对整个家庭都有一定的影响。  第一,对于孩子而言。  (1)溺爱当道,阻碍孩子自我成长。  一些老人对孩子过于溺爱,而较少理会这种满足是否对孩子有益。不少隔代家长看不得孩子被批评、训斥,更别说挨打了,他们会像老母鸡一样把孩子护在羽翼下。受到过分宽容和保护的孩子,更容易养成刁蛮任性的性格。许多老人会存在一种补偿心理,将自己年轻时无法给予子女的优越生活和照顾,全部转移投射在孙子孙女身上,而这种宠爱往往很容易变成毫无原则的迁就和溺爱,什么事都一手包办代劳,以致造成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的结果,这样也必然阻碍孩子独立意识的形成和独立行为的发展。  (2)袒护不当,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  有的祖父母因过度疼爱孩子而护短,致使孩子的缺点因长期得不到矫正,最终养成不良的行为和性格。在祖父母庇护下的孩子,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胆小怕事、不合群、寡言少语、应变能力差、性格内向,过分保护遏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增强了孩子的依赖性,容易使孩子变得更加娇气,导致童化心理的延长;另一个极端则是放纵欲强、专横跋扈、难以管理、性格外向,这类孩子容易产生“自我中心”意识,形成自我、任性等不良个性。在家里是个小霸王,到了外面却毫无独立能力,碰到问题,只知道躲到大人的身后寻求保护。过分的溺爱和保护,造成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差,处处依赖家长,事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好奇心、冒险性和创新精神。  (3)喂养方法陈旧,不利于孩子身体发育。  儿童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期,饮食卫生、膳食合理科学、营养平衡尤其重要。而由传统时代过来的老一辈,懂得这些道理的却没有多少。在喂养方式上,往往按照自己的经验行事,不太注意各种营养成分的合理搭配。在隔代教育家庭中,由于祖辈的纵容,无限制地满足他们的零食偏好,而忽略主食,导致他们发育不正常。在农村家庭,爷爷奶奶很难给儿童提供全面的营养,有时由于农忙或者是劳动后的疲劳,而不能及时给儿童准备每一顿饭,特别是早餐,许多孩子早上总是饥肠辘辘地去上学。多数农村孩子喜好下课后买零食充饥,这影响学习效率不说,更重要的是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  (4)观念落后,不利于孩子接受新知识、新事物。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祖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已很难跟上时代的脚步,却仍沿用老观念要求孩子、教育孩子,再加上对孩子的教育能力和教育水平也有限,常会不知不觉地灌输给孩子一些陈旧的观念,也无形中增加了孩子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难度。例如:有的祖辈常给孩子灌输这样的思想:要绝对服从老师,不与老师争辩,老师错了也不要指出来。这实际上是向孩子灌输盲从观念,时间长了,影响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本来不是什么缺点,比如用左手写字、拿筷子,可在祖辈眼里却当成是缺点,非要纠正过来不可。而有些真正的缺点,比如孩子撒谎、偷家里的钱买零食,他们却不以为然。所以对孩子正确的引导上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行为上的偏差,会形成教育的“脱代”。  (5)重静轻动,使孩子活动空间封闭、视野狭小。  祖辈人在年龄上步入晚年,容易表现为:脾气急躁,不稳定,并伴有抑郁忧愁、焦虑等负面心理倾向;同时老年人自己的精力有限,对体育活动、户外锻炼兴趣较少;再加上中国的老年人通常认为,孩子小,关在家里是最安全的,所以严格控制孩子的行动,不让孩子跑、跳,只允许他们在家玩一些玩具和简单的游戏。  孩子长期处于老人的生活空间和氛围中,耳濡目染,模仿的都是老人的言行,张口闭口说的是成人的话,容易失去天真幼稚的本性。另外,外出活动少,一方面运动量小,身体缺乏锻炼,会造成体质柔弱多病;另一方面关在家里见识少,接触新鲜事物也少,可能导致孩子视野狭小,缺乏活力,不敢面对生人,不会自己处理事务。严重的还会造成孩子心胸狭隘、固执、社交退缩、心理老年化等。  (6)重养轻教、重物质轻精神,错失教育孩子的良机。  在培养第三代时,老人们往往“重养轻教”,只顾孩子吃好、穿暖而忽略教育。尤其是在农村,祖辈们“临危受命”,唯恐在生活上照料不周亏待了孙辈不好交代,从而忽略了教育问题,再加上他们大多数人文化水平较低甚至没有文化,就更谈不上对孩子的教育。  另外,老人常从补偿心理出发,尽心尽力的给予孙辈较高的物质生活待遇,使孙辈们的吃、穿、玩、用,无一不超过自己的子女,以弥补自己对子女培育中的缺失。他们不曾想到对孙辈这样的物质欲望的放纵,会随着其年龄的增长和社会攀比心理的影响,使孙辈们产生难以满足的“虚荣心”,而对于他们的精神世界,如引导孙辈求知、阅读、关心他人、热爱自然等却很少关注。这样的生活,使有些祖辈在物质条件和生活照顾上花费了过多的时间精力,影响了与孙辈们沟通及与孙辈们同观察同游戏的机会,又错失了对孩子教育的良好机会,最终导致孩子不良习惯的形成。  第二,对于老人自身而言。  (1)容易使老人身心俱疲。  祖辈抚养孙辈,刚开始孩子的需求不多时,或许还可以满足他的需求,但随着孙辈年龄的增长,知识面的扩展,探索能力的提高和自主性的增强,他的需求越来越多,心理变化会越来越复杂。要解决这些问题,这对于一些身体机能逐渐下降的祖辈来说是强人所难或难以为继的。同时,这也给祖辈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如果将孙辈照顾得很好,能使其健健康康的成长,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但如果在其监管的过程中,孙辈一旦出现了什么问题,他们会觉得难以向子女交代。  (2)增加祖辈的经济负担。  有些孩子父母经济实力较弱,在孩子的养育上经常需要祖辈资助,对于没有退休金或退休金很少的老人来说无疑是一种负担。  而且,现在社会上流行着一句口号:“女人和孩子的钱最好赚”,从孩子出生开始的吃穿用,无一不大大超过成人的标准,再加上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一致认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将来要上最好的大学。而要想上最好的大学就要上最好的中学,要想上最好的中学就要从小上最好的小学、最好的幼儿园。于是,课外辅导班、业余兴趣班,班班必上;节日、假日、双休日,日日不能少。父母没时间陪孩子,老人陪;风里来雨里去,不怕;父母每月要还房贷没那么多钱,老人给,养老金退休金,通通用上。  (3)完全占用老人的时间。  没有哪位老人不喜欢膝下儿孙满堂,享受天伦之乐,然而为了带孙子,一些老人已经不是在享受天伦之乐,而是完全丧失了自我,充当着孙辈的“全职保姆”。  乔乔奶奶自从乔乔出生后就提前退休,做起了“全职奶奶”,乔乔妈妈休完产假就“丢下”她去上班了。上幼儿园以前,奶奶白天带她玩,晚上带她睡觉;上幼儿园后,早上吃完饭奶奶送乔乔去幼儿园,回家后又是洗衣、做饭,中午接乔乔回来吃完饭再送过去,下午又是买菜、做饭、接孩子。一年365天,奶奶没有一点自己的个人时间和空间,早先,奶奶爱好书法,现在笔墨纸砚都已经收到地下室去了。  乔乔奶奶就是为了带孙女而完全牺牲自己的典型案例。  第三,对于孩子父母而言。  (1)容易造成父母和孩子的亲子隔阂。  儿童时期是教育的最佳时期,也是孩子与父母培养感情的最佳时期。孩子若从小就被丢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亲子之间缺乏经常性的交流,彼此之间很容易形成隔膜,无法融洽相处。  另外,对于父母长期在外的家庭而言,父母的角色缺位,在孩子心中仅存的就是两个空洞的代名词——“爸爸”和“妈妈”,但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他们感受不到父母的爱抚,无法像其他的孩子一样享受父母的悉心照料;而孩子的父母尽管为了孩子,为了整个家庭付出了很多艰辛。但他们长期在外,根本无法真正的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而往往简单地以充足的物质来补偿对孩子的愧疚。然而,金钱弥补不了感情的缝隙,亲子关系会逐渐淡化。  (2) 丧失父母权威。  平时和祖辈生活在一起,孩子已经习惯了祖父母的袒护和迁就,因此当父母看到孩子的缺点和不足,严格要求或惩罚孩子时,祖父母往往会出面干预,孩子有了庇护便会肆无忌惮,这使得年轻父母的权威丧失而无法及时矫正子女的缺点,对孩子的教育也难以实施。  第四,对于整个家庭而言。  隔代教育处理不当就会出现一系列分歧:父母与祖父母的教育分歧、父母与外祖父母的教育分歧、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的分歧,然而任何一项处理不好既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良的影响,又会破坏整个家庭的和睦。  但即使如此,我们也不可否定祖辈的教育作用,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教育能力,以更好地发挥祖辈这一重要的教育资源。因此,祖辈、父辈要齐心协力,共同为孩子的教育多多交流,共同提高。  三、谁说爷爷奶奶带不好孩子  隔代教育20年后、50年后都是会有的。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弥补不足,取其长处。能够利用老年人的资源,让老年人安度晚年,是非常好的,对老年人的身心发展是有好处的。所以,家庭中充分利用好隔代教育,对晚辈和长辈都是很好的。  ——著名心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王极盛  由于各种原因,隔代教育产生的弊端越来越明显,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不一定父母带孩子就都能带好,而祖辈带孩子就一定有各种弊端,也有不少爷爷奶奶抚育的孩子成就了大业。只要教育方式得当,爷爷奶奶一样能够带好孩子,关键是如何擅用其长,以避其短。一些教育界人士指出,隔代教育若能与亲子教育有效结合,就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祖辈要逐步培养科学育儿观,能够与时俱进地接受新观念、新事物,不溺爱和娇惯孩子,并能细心观察孩子,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父辈和祖辈在教育孩子的态度上应达成共识,相互吸取经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亲子教育是隔代教育无法取代的。工作再忙,父母也应努力创造教育孩子的机会。要充分利用隔代抚养与父母抚育的各自优势,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开放的家庭环境。  第一,隔代亲也能带出好孩子。  (1)“隔代亲”让孩子有爱心、有家庭责任心。  如果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你必须使她(他)从小就有责任感,在个人发展空间和个人责任之间达到平衡。  ——丹尼斯?韦特利  薇薇外公家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太姥姥天天恨不得把她捧在手心里,姥姥姥爷照顾她的吃喝拉撒,小姨小舅舅也会经常给她买礼物,一大家子其乐融融。在这种和睦的气氛下,薇薇很有爱心很有家庭观念。就是有一块饼干也念叨着留给太姥姥和姥姥姥爷、小姨、小舅舅……总之只要是家族成员都是在她惦记之列。  生长在大家庭中的孩子,更容易感受并感染上浓浓亲情,这种家庭氛围之中,孩子会模仿大人的孝顺、谦爱,从而更有爱心和责任心。  (2)“隔代亲”让孩子的动手能力飞速提高。  体力劳动对于小孩子来说,不仅是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而且还是一个广阔无垠的惊人的丰富的思想世界。这个世界激发着儿童的道德的、智力的、审美的情感,如果没有这些情感,那么认识世界(包括学习)就是不可能的。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育的建议》  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最爱做的事情就是与子涵做游戏。他们欢快的指使着这个小童工:涵涵给爷爷捶捶背;涵涵给奶奶揉揉肩;涵涵把遥控器拿给妈妈;涵涵给爸爸剥个橘子……每每此时,涵涵就屁颠屁颠的忙前忙后为大家服务,大有地球离了他就转不动的架势!在赢得了大家的一片赞叹和掌声后,涵涵干的更加卖力。现在只要家里来客人,他就忙着招呼人家:坐坐。然后就搬出自己的零食热情地往人怀里猛塞,嘴里叨叨着:“打开尝尝,打开尝尝!不要客气!”看人家无动于衷,他一着急,便会手脚嘴并用的打开各类食品包装,拿出零食往人家嘴里塞。  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一方面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会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  (3)“隔代亲”有利于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每年寒暑假芊芊都要去农村的爷爷奶奶家住一段时间,由于爷爷奶奶家家族庞大,所以经常走亲访友。今天去三爷爷家吃饭,明天去姨奶奶家聚餐。每去一个地方总会碰到许多陌生人来逗她玩。久而久之,芊芊的交际能力渐有提高。小嘴倍儿甜,问好、飞吻、跳舞、唱歌忙得不亦乐乎!  孩子和成人一样,也需要和他人进行良好的交往,只有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才能让他们取得好的发展。孩子若能与人良好的交往,对他们的个性、情绪情感、智力能力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  (4)“隔代亲”让家里充满欢声笑语。  自从有了小外孙,外公外婆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儿,一会儿做好吃的,一会儿陪孩子看书讲故事,一会儿陪孩子玩积木,一会儿陪孩子一起到外面踢球……孩子成了老人的精神寄托,他们再也不会闲下来就以睡觉看电视的形式来消遣时间,而是忙的充实而有意义。在他们看来虽然自己老了,却可以帮女儿带带孩子,证明自己还是有价值的。再者,从孩子身上他们获得了更多的乐趣,真是两全其美!  有了孙辈的陪伴,可以缓解老人的孤寂心理。老人从孩子的快乐成长中获得了生命力,每天像个老顽童似的陪孩子玩乐,尽享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对老人保持健康的心态大有裨益。  总而言之,相对于现代双职工的父母来说,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孩子也有其不可比拟的优势。  第二,对于孙辈来说:有利于其成长。  (1)祖辈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  不少祖辈家长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愿意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生活。他们不仅照顾孩子的生活,提供学习的条件,进行适当的指导而且能够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叙述。一般来说,祖辈与孙辈之间更容易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  (2)祖辈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更多的生活经验。  祖辈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他们普遍认为孩子应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下学习和生活,这样的想法有利于孩子的自由成长。  (3)祖辈自身有一种童心。  祖辈家长自身有一种童心,极易与孙子孙女建立融洽的感情,为教育孩子创造了良好的感情基础,利于祖孙两辈身心健康。  (4)对传统美德的言传身教。  在日常生活中老人会通过言传身教,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例如勤劳朴实、尊老爱幼、勤俭持家、遵纪守法等一些美德,潜移默化地传给子孙,有的甚至能形成家风,为儿童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这些无论是对儿童的德育发展,还是对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5)弥补性别角色缺失。  现代社会中居高不下的离婚率,造成一些孩子成长在单亲家庭里,隔代家长能很好地弥补这类家庭中的性别角色缺失,这对孩子健康的性别认知有着积极的作用。  第三,对于年轻父母来说:解除其后顾之忧。  (1)隔代家长对孙辈所具有的亲情和关爱,是任何育儿机构或保姆都无法比拟的。  他们乐于为孩子奉献,生活上对孩子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这有利于孩子获得心理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安定,而且祖辈还不计经济回报,为父母解除心理上及经济上的后顾之忧。  (2)孩子由祖辈教养,孩子父母可以专心致力于事业,可以为其解除工作上的后顾之忧。  (3)老人有足够时间陪伴孩子,也更容易发现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跟年轻父母沟通,提高了年轻父母教育孩子的效率。  第四,对于祖辈自身来说:缓解了老年人的孤独感。  老年人常常害怕孤独,儿女都在外忙工作,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伴老人,隔代教育刚好缓解了老人的孤独感,使其从孙辈的成长中获得生命力,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享受。  第五,对于家庭来说:有利于家庭和睦。  共同养育第三代这一目的,能让一家人紧密地团结起来,有利于家庭各方面教育力量形成教育的合力,共同促进孩子的进步。年轻父母孝敬老人的方式,也为孩子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隔代教育是把“双刃剑”,要正确看待其中的利弊。无论是父辈还是祖辈,都是发自内心的爱孩子、想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了这一共同目标,一定要在孩子的教育上协调沟通、达成一致,使隔代教育扬长避短,最大地发挥其优势作用。  四、如何正确对待“隔代教育”  现实生活中,祖辈带孩子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而且往往祖辈与孙辈特别亲,感情特别深。我们如何正确对待“隔代抚养”的现象,充分的扬长避短呢?  首先,要正确理解“隔代亲”的情感基础。  (1)自我价值再现的心理。  老人在含辛茹苦地带大自己的孩子时,是一种自我价值实现。可当孩子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后,他们不再依赖父母,老人们就会有一种强烈的失落感。第三代的出现,使年轻的父母手忙脚乱,而老人们却能凭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指导自己的子女养育下一代。而且第三代又是那么依赖老人,使老人的价值又有了再次体现的机会,老人们便不遗余力地投入到照顾孩子的工作中去。  (2)老人对孩子的依恋情结。  老人与孩子间有一种天然的亲密感,就像有一条解不开的纽带,连接着老人和孩子的心。有人说,“老人就像孩子一样”。老人和孩子在一起时,总是那么开心、亲密、和谐。这种依恋之情使老人一旦离开孩子,便会怅然若失,不知所措。一位奶奶曾经说:“小孙孙不在家时,我心里空空的,不知道该干什么,真是想死我了。”孩子成了老人生活的中心。  (3)老人有宽容、平和的心态。经历了无数的风雨,老人对人生有了较深刻的理解,生活的磨炼也使老人们拥有了一颗慈爱、宽容的心,他们希望孙辈健康、平安、快乐地成长。孩子在老人身边感受不到压力,这使隔代情显得更加自然、和谐。  其次,要充分尊重祖辈的心理需求和劳动价值。  (1)珍惜老人的劳动价值。  老人们精心呵护着孩子的生活,为年轻父母解决了实际困难,这是老人们对子女工作的支持与帮助,因此,要珍惜老人的劳动,对他们的真心付出应心存感激。  (2)尊重老人的情感需求。  不要因为老人的一些教育方式不妥或溺爱孩子而剥夺老人享受这份快乐的权利。老人与孩子间有一份默契,他们在一起,老人会觉得开心、充实,孩子则会更放松、自由。应让老人和孩子在欢乐、祥和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愉快地生活。  (3)尊重祖辈的价值观念与教育经验。  祖辈们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及教育经验。我们在坚持自己正确的教育观的同时,也要耐心听取老人的一些经验和意见,要尊重他们的价值观念。  最后,应主动与祖辈沟通,取得教育上的协调一致。  (1)父母应明确自己的教育责任。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天职,祖辈可以协助照料孩子的生活,但不能代替父母的作用。因此,父母再忙,也要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当祖辈照看孩子时,父母万万不可“扔下”孩子不闻不问,而应主动与祖辈沟通,经常了解、关心孩子的成长、发展情况,与老人探讨育儿的方法,尽父母应尽之责。  (2)掌握方法,侧面提醒。  要经常站在老人的角度来看待他们的一些言行 ,尊敬、体谅他们,并且善于用恰当的方式加强与长辈的沟通,以取得教育的协调一致。当发现祖辈对孩子有溺爱现象或不妥当的教育方法时,我们应从侧面提醒老人,可以通过与老人讨论别人的育儿经验使老人意识到自己教育方式的不妥,促使老人改变教育方法。切不可当众驳斥老人,那样只会伤老人的心。  (3)给老人提供学习的机会,开拓老人的视野。  我们应鼓励老人参加社会活动,携老人一同参加现代教育知识讲座,经常向老人介绍一些教育实例及书刊杂志,以丰富老人的家庭知识,转变家教观念,从而在家庭中形成目标一致的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4)有分有合,注重情感交流。  不要长时间地把孩子扔给老人而只顾忙自己的事,要多过问孩子的情况,多进行情感交流,还要经常把孩子接到自己身边交替管教,以免造成亲子之间的隔阂。

前言

  “宝贝,乖,吃完这口让你爷爷学马叫!”  “孩子这么小能干什么,等她长大了,你让我管我都不管!”  “你不喂就算了,还不让我喂孙子,有你这么当妈的吗?”  “都是你妈不好,你妈不要你了!”  “就算你是我儿子,也不能跟我孙子比!”  ……  我们经常会听到以上这样的话,看到以下这样的场景。  在接送孩子上幼儿园的家长中,有不少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平日,老人对待隔代人那真是关怀备至、疼爱有加。热天怕晒着,冷天怕冻着,刮风怕吹着,下雨怕淋着,玩耍时怕摔着,甚至平时怕饿着、渴着……疼不完的爱,操不完的心!  当今社会,随着生活压力的不断加大,许多年轻父母由于种种原因而无暇照顾自己的孩子,这时,照料孙辈的重任责无旁贷地就落在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身上。对于许多老人来说,带孙辈确实很辛苦,但是从抱着到推着,从背着到追着,看着孩子一天天长高,一天天长大,他们心里甭说有多高兴了。真是可怜天下隔代亲!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隔代教育无疑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隔代教育减轻了年轻父母的负担,使他们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同时带孙的过程中也缓解了老人的孤独感;另一方面,隔代带孙,祖辈对孩子的爱把握不好就容易成为溺爱、娇惯、袒护,等等,同时也容易造成亲子关系的隔阂。  那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国的隔代教育?  长远看隔代教育弊大于利,但也不能全盘否定。家庭教育专家李洪曾说,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隔代教育的利与弊,在发挥其教育优势的同时,认真克服种种负面影响,才能使孩子现有的家庭教育状况得以改进,使我们的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  本书从“隔代亲”入手,以案例的方式讲述了隔代教育和亲子教育之间的矛盾及解决办法、祖辈隔代带孙应该从哪几方面入手以及特殊家庭的隔代教育需要注意的问题。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本书的宗旨在于给广大带孙的祖辈们以及把孩子交给祖辈来带的父母们一面用文字铸就的镜子,以反观隔代教育中的得与失。  愿天下所有带孙的祖辈们更加健康、长寿,愿天下所有的小朋友们在祖辈和父母的共同呵护下快乐成长!  编者

内容概要

勾红娟,拥有一个美满的三口之家,多年从事儿童教育。生活中也与公婆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频频过招,在专业理论和亲身体验的支持下,用科学方法和技巧解决了出现上孩子身上的各种状况,获得了长辈和学生家长的首肯和赞许。现将多年的生活、工作经验总结以飨读者。

书籍目录

第一篇  教育隔代不隔心——血脉连通隔代亲
一、隔代亲,断了骨头连着筋/3
二、隔代教育,为什么爷爷奶奶费力却不讨好/7
三、谁说爷爷奶奶带不好孩子/14
四、如何正确对待“隔代教育”/19
第二篇 隔代教育VS亲子教育
一、处理好隔代亲,才能婆媳亲/25
1.吃饭——妈妈的烦恼,奶奶的怨气/25
2.春捂秋冻——奶奶说“捂”,妈妈说“冻”/27
3.你要奶奶,还是妈妈/31
4.妈妈不好,还是奶奶好/33
5.这么小的孩子能学什么,纯粹就是浪费钱/36
附:洋媳妇教育孩子,让中国婆婆大开眼界/41
二、孩子是“润滑剂”,还是“导火索”/47
1.小孩的乳牙反正是要掉的,再长新的不一样白白净净吗/47
2.老少三代过招/50
3.别听你妈的,我们不练了/54
4.互相争宠的奶奶和姥姥/56
5.儿子是我生的,但不是我的/58
三、别让隔代教育“隔断”亲子之情/62
1.爷爷奶奶面前的“小麻雀”变成爸爸妈妈面前的“小哑巴”/62
2.她又不管我,我为什么要叫她啊/63
3.等他们老了,我也把他们送到敬老院/64
4.我最喜欢外婆,我怕妈妈,我不喜欢爸爸/67
5.怕啥,我爷爷帮我兜着呢/70
四、“大权”交父母,祖辈要辅助/73
1.我们家有三个孩子/73
2.羊肉串引发的家庭大战/76
3.戒零食大战/78
4.奶奶就是我的脚/81
5.察言观色,看人下菜的天天/83
6.老少两代互相学习的隔代教育/85
第三篇 爷爷奶奶,孙子应该这样带
一、爷爷奶奶,有一种爱叫手放开/91
1.我不会/91
2.幼儿园里的乖乖女变成家里的娇娇女/92
3.你傻呀,送我上学不知道拿书包/95
4.替孩子玩玩具的姥姥/96
5.被扼杀掉的“我自己来”/98
6.谁剥夺了孩子发现的自由/99
7.爷爷的鼓励是成长的动力/101
8.奶奶的榜样力量是最真挚的爱/102
二、爷爷奶奶,不要成为孩子坏习惯的“帮凶”/108
1.我就是要边看电视边吃饭/108
2.家有小对头/111
3.家有骄傲小公主/114
4.当街耍赖的楠楠/117
5.我家有个“人来疯”/119
6.小气鬼桐桐/124
7.活在电视中的孩子/127
附:测测你家孩子有没有“电视瘾”/132
三、爷爷奶奶,隔代亲别忘了隔代教/133
1.坚强勇敢的好性格会伴随孩子一生/133
2.鼓励孩子和责任感牵手/138
3.文明礼貌从小教起/141
4.学会宽容,孩子的路才会越走越宽/144
5.给孩子一个乐观的童年,等于给了他一生快乐的源泉/148
6.菲菲的睡前小计划/151
7.我们家的车没他们家的好,真没面子/154
四、爷爷奶奶也要与时俱进/158
1.E时代的潮流奶奶/159
2.我要给奶奶申请一个“唠叨”专利/161
3.不要总拿我和别的孩子比/164
4.虽然我小,我也有自己的隐私/167
5.打开家门,让孩子呼吸自由的空气/169
6.奶奶说我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173
7.姗姗的表扬团/175
附:隔代家长的10个资格标准/179
第四篇 爷爷奶奶,特殊孩子需要特殊的爱
一、单亲是谁的错/183
1.都是你妈妈不好,你妈妈不要你了/184
2.“妈妈还是自己的亲”——家有后妈/188
3.可怜的孩子,怎么就你没有爸爸妈妈的疼爱/190
4.“变色龙”小雨燕/192
5.“胸无大志”的小磊/195
6.逆反不等于我不是好孩子/196
7.谁在纵容孩子撒谎/200
8.爷爷奶奶一样能带出单亲阳光男孩/203
二、留守儿童——什么时候才能把爸爸妈妈留下/205
1.奶奶说我妈妈不想我/206
2.谁打你,你就打他,不能让别人欺负你/208
3.我不是要当小霸王,我只想要爸爸妈妈/212
4.孩子堕落是谁的错/215
5.我是留守儿童——我的安全谁做主/217

编辑推荐

  1)当今社会,随着生活压力的不断加大,许多年轻的父母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暇照顾自己的孩子,于是爷爷乃奶奶(外公外婆)就成了照顾孙儿的首选之人。然而“隔代教育”有利有弊,怎么才能化弊为利就成了很多家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相信本书可以给你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2)本书采用案例故事、理论分析等多种方法从多个方面入手解决隔代教育问题。海报:

作者简介

《谁说爷爷奶奶带不好孩子:爷爷奶奶育孙经》从“隔代亲”入手,以案例的方式讲述了隔代教育和亲子教育之间的矛盾及解决办法、祖辈隔代带孙应该从哪几方面入手以及特殊家庭的隔代教育需要注意的问题。《谁说爷爷奶奶带不好孩子:爷爷奶奶育孙经》的宗旨在于给广大带孙的祖辈们以及把孩子交给祖辈的父母们一面用文字铸成的镜子,以反观隔代教育中的得与失。

海报:

图书封面


 谁说爷爷奶奶带不好孩子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书的质量很好,看了下内容适合爸妈来看看学习学习,挺好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