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

当前位置:首页 > 亲子家教 > 家教方法 > 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8
ISBN:9787540748463
作者:蔡真妮
页数:234页

章节摘录

孩子对于真诚的有内容的夸奖是来者不拒的,具体的表扬会让孩子明确知道自己哪里做得好,产生真正的满足感。原则二:表扬孩子付出的努力、取得的进步而不是表扬结果。如果孩子考试取得了好成绩,夸奖孩子“你真聪明”是不合适的,应该夸孩子用心看书、很用功、考前做了充分准备。因为一个人聪明与否是天生的,孩子自己无法改变,而努力认真却是孩子可以通过自律做到的,表扬强化了他认真准备的行为,下一次他会再接再厉。过多强调孩子的聪明,孩子会自忖聪明,而不去努力,甚至以卖弄聪明的方式来讨大人的喜欢。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自大浮躁,进而看不上不聪明的同学,而当遇到比自己更聪明的人时,又会产生自卑感。如果大人的着重点放在奖赏孩子认真努力的行为上,他会意识到好成绩是由踏踏实实的准备而来。看到一个漂亮的小女孩,夸她漂亮就不如说“你笑得真甜,你很有礼貌”。因为外表不是她能决定的,大人过多地在意外表,会让孩子以为天生的漂亮是值得骄傲的资本,进而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会使孩子在观念上产生混淆,对她的成长不利。而微笑有礼貌这都是她能够通过努力做到的,外界的表扬强化她的礼貌行为,她就会成长为一个总是面带笑容的有礼貌的孩子。一个小孩数学不及格,父母要鼓励他下一次考及格,如果他真的及格了,父母要和孩子讨论的是成绩为什么提高了,从中找到他努力学习的痕迹进行表扬,对孩子付出的心血进行赞赏,不能单单去强调“及格了”这个结果。父母尤其应该注意的是给孩子设立目标不能超出孩子的能力之外。每个孩子的能力都不尽相同,表扬能够让孩子做一件事更有热情更有兴趣更加努力,但是最终结果却不会超出他的能力之外,父母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如果你设立的目标孩子无论怎么努力都难以达到,最终会使孩子陷入沮丧和自我贬低之中,到最后破罐子破摔,什么表扬还是批评都不会管用了。夸奖、赞赏最适合用在培养孩子好的习惯、好的性格特点上,在学业上专长上,要看到孩子的长项在哪里,因势利导,鼓励孩子在他擅长的方面做得最好。原则三:在孩子失败后鼓励。很多父母的习惯定式是孩子取得了成绩给予表扬鼓励,失败了要批评责难。实际上当孩子失败了的时候,更需要父母的支持和肯定,这是培养孩子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关键时刻。有一个孩子参加一场很重要的柔道比赛,他竭尽了全力还是在最后关头以微小差距输了,孩子下来累得都要虚脱了一样。这时候,他爸爸没有露出丝毫失望之色,上来使劲搂住他说:“儿子,好样的!和对手拼到了最后一秒钟,我为你勇敢顽强的精神而自豪!”这个孩子因为爸爸的鼓励在比赛场上变得越来越敢打敢拼,后来得了州少年比赛的冠军,而最大的收获是他在做其他事情时也是充满了不畏失败、坚韧不拔的精神。父母要鼓励孩子不害怕失败,不追求完美,敢于尝试直至成功。从失败体验中建立起来的成功会让孩子变得自信强大。研究显示,在竞赛中后来居上者一般比一路领先者更体现出一份自信来。原则四:公开场合表扬孩子好的行为。中国父母常常喜欢在人前夸别人孩子,贬低自己孩子,这是最损伤孩子自尊心的做法。想让孩子有自信,一定要在人前表扬他,诚心诚意地把孩子性格中的闪光点,行为上、习惯上让人欣赏的地方提出来,让孩子感到你为他骄傲。人前表扬,即使是很小的一点点小事,比如孩子很贴心,出门会帮妈妈拎东西,对强化孩子良性行为的效果都极大。要注意的是,在公开场合表扬的一定是孩子好的性格与行为,不是孩子取得的任何成绩或者荣誉。若是后者,性质就变了,成了炫耀,同时也违背了原则二,夸奖孩子的努力而不是结果。同时,“人前表扬”和“人前表演”也绝不能混为一谈,有的母亲喜欢让孩子在人前把“特长”表演一番,这有作秀及与人攀比的嫌疑,容易让孩子变得虚荣。原则五:不要事先赞扬。有的父母在孩子考试前对孩子说:“我相信你,你肯定能考好,爸爸妈妈等着听你的好消息。”这样表面看似鼓励赞扬的话实际上会给孩子增加压力。经常听到某某考生临场发挥不好,都是孩子心理承受了太大压力所致。父母的态度应该是告诉孩子:考试就像平时做作业一样,要有平常心,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即可。原则六:少用物质奖励。不少家长喜欢采取物质奖赏的办法,许诺孩子如果考试得了高分,或者弹钢琴考过了级,便给孩子买贵重的物品或者领孩子去旅游等,可结果却往往不令人满意。为什么呢?有一个心理学实验,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心理学家挑选了一些喜欢绘画的孩子,将他们分为两组。老师对A组的孩子们许诺,“只要画得好,就给你们奖品”,而对B组的孩子们只是告诉他们“我想看看你们自己创作的画”。两个组的孩子们都画了画,但是心理学家通过暗中观察,可以看到A组的孩子们大多都是被动地画着什么,他们绘画的兴趣明显地被降低了,而B组的孩子们却都是兴致勃勃地在创作。最后检验画作,B组孩子的画充满了创意,平均水平明显高于A组。这个实验,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年龄组里都进行过,得到的结论完全一样。

前言

很少有文章能让我如此畅快地一气呵成,从决定给宾妮作推荐序的那一刻起,脑海中一下子涌现出太多太多想说的话,争着抢着见诸笔端。所以,请原谅我的语无伦次,我想,换作任何一位她的“粉丝”,都可能会像我这般激动吧。作为一位6岁孩子的妈妈,我曾经把真妮博客的链接,一次次发给同样做了妈妈的亲朋好友;作为一个育儿版面的编辑,我曾经把真妮的文章,一篇篇地登在报纸上让更多的读者能够有所收益;乐此不疲的原因,是因为喜欢真妮的文章和她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智慧。身为女人,羡慕真妮的成熟之魅;身为人妻,羡慕真妮的持家之道;身为人母,更是羡慕她的育儿有方。羡慕之下,也深知这些可不都是白来的,所以我非常愿意推荐真妮的这本书给各位,相信定会让你有所悟、有所得。今年夏天有机会在北京见到了真妮,相聚短暂,却让我受益匪浅。很喜欢她在我问出每一个唐突的问题后,略微沉吟,一字一顿慢慢地说出她的答案。从那份谨慎中感受到她的用心思考,远比滔滔不绝的说教,更让人记忆深刻。文如其人,真妮的文字,不华丽但让人觉得舒服、踏实,是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其中更不乏让人会心一笑的幽默。很多人通过博客,向真妮咨询家庭育儿中的问题,一直做健康媒体报道的我,客观地说一句,真妮“答疑解惑”的水平绝不亚于一个心理科的医生。我看过很多相关方面的文章,文笔精不精彩暂且不表,关键是要看能不能说到咨询者的心里去,真正让人有所触动,进而帮助调整心境,真妮的文字,是有这个能力的。最该说说的,自然是真妮的育儿心得,大儿子阳光又懂事,小儿子活泼又可爱,中间还有一个漂亮聪慧古灵精怪的小女儿……让人羡慕得简直都要嫉妒了。现在年轻的妈妈们,很容易就陷入焦虑中,对孩子的期望也不仅仅是学习好,成绩高了,甚至连孩子的性格都要按照自己理想的模式改造,也因此受着一轮又一轮的煎熬:孩子淘气,发愁他不听话注意力不集中,孩子挺乖,又担心他会吃亏不能适应社会……真妮的三个孩子,三种性格,换作以上那种爱焦虑的妈妈,不得愁死了,但是她乐在其中。她对我说:孩子的性格是天生的,不要去妄图改变它,但是你可以引导他,重要的是让他快乐。她的三个孩子都很快乐。说起自己的女儿,真妮忍俊不禁——她就是那么风风火火,现在为了防止她冲过来打翻我的咖啡,我在电脑前工作时干脆戒掉一切吃喝。朋友们都替我发愁,女儿家应该淑女些。但是,她很快乐。我相信如果我硬是去给她扳,一定可以把她扳成一个所谓的“淑女”,但是这样做的恶果一定会在未来某个时间等着你。父母该本着什么样的心态去引导孩子呢?如何让我们的孩子快乐长大,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相信,你会在这本书中,找到不一样的感悟和启发,让我们都来好好读一读吧。

媒体关注与评论

蔡真妮在书中所讲述的她在美国的育儿经历,以及发生在美国家庭和学校里的真实故事,可以被称作是一种体验活动的比较教育,能够体现描述美国教育现象和教育事实的可靠性与真实性。从比较教育多样性价值的角度而言,这本书会带给教育工作者和广大父母们很好的启示和参考作用。  ——北师范大学教授 朱迅东蔡真妮是新浪网亲子频道的知名博主,她的博文一直深受网友喜爱。真妮的文字源于她的亲身经历,她的文章真实生动、幽默风趣。充满真情实感,非常能够引起妈妈们的共鸣,并在轻松阅读的同时,带来深刻的启发和思考。  ——新郎网亲子频道主编 艾樱蔡真妮大学念的是师范,在国内当过老师,教育孩子有自己的一套想法。但至《美国生活后,异质文化的冲击,使她的育儿方法不得不改变。经历过用国外方式管教孩子的“痛苦”后,蔡真妮真切地领悟到了中美教育观念上的差异。  ——《中国青年报》冰点栏目资深记者 董月玲蔡真妮总是一语切中本质,像心理专家一样把手中十八般武艺使得出神入化又不着痕迹。她是百分百的母亲,能够体察每一个孩童的心,温润中解人、化人、育人。她是百分百的朋友,体谅天下父母和女人心事,循循善诱、娓娓道来。  ——新郎网友 摸鱼儿

内容概要

蔡真妮,旅美作家,三个孩子的母亲。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曾于国内某大学执教,现居美国。自由撰稿人,在北美的《世界周刊》《世界日报》《世界华人周刊》及国内的《青年文摘》《青年参考》《家庭育儿》《海外文摘》《留学生》《爱人》等报刊上发表文章数百篇,还在《世界日

书籍目录

推荐序 让孩子快乐长大
第一部分 尊重是美国教育的核心
1.1 “尊重”比成绩更重要
1.2 “一百零一句”表扬孩子的话
1.3 表扬和夸奖孩子的几项原则
1.4 孩子的独立来自父母的培养
1.5 美国老师重建孩子的自信
1.6 数学测验我只错了两道题
1.7 父母是否该为孩子选择职业?
1.8 在美国参加孩子的家长会
1.9 在美国学校做义工的见闻
1.10 女儿的乐器选择
1.11 为什么美国孩子个个自信?
第二部分 知识与能力
2.1 美国幼儿园的教学活动
2.2 幼儿园的人身安全演练
2.3 给孩子插上隐形翅膀——培养阅读能力
2.4 为什么美国儿童阅读量是中国儿童的六倍?
2.5 美国小学的数学教学
2.6 高中生当义工
2.7 美国高中的选课
2.8 高中平时成绩对于申请大学是否重要?
2.9 华裔中学生为地震灾区募捐记
2.10 早上学与晚上学
2.11 中美教育理念的根本差异
第三部分 美国人这样当父母
3.1 为什么很多美国女性选择做家庭妇女?
3.2 无所不能的家庭主妇凯丽
3.3 孩子偷了别人的钱之后
3.4 是否该管教来家里做客的孩子?
3.5 孩子沉迷玩游戏怎么办?
3.6 世界上最好吃的花生米
3.7 “领养”女儿的男朋友
3.8 父母尊重孩子的选择
3.9 劳顿夫妇的育儿经
3.10 教授女儿的暑期工作
第四部分 他山之石
4.1 比较美国人和华人对“名校”的取舍
4.2 一件小事看中美父母的不同
4.3 活学活用“孔融让梨”
4.4 在美国教“弟子规”
4.5 美国孩子如此评价穷人和富人
4.6 差生变成了优秀生
4.7 优秀生为何被记过
4.8 和“性”有关的作业
4.9 “早恋”与“早练”
4.10 留学美国应注意的文化差异
第五部分 教育反思
5.1 什么是真正的“不输在起跑线”?
5.2 孩子的心理健康忽视不得
5.3 用闪卡教两岁孩子识字有隐患
5.4 吃饭拉锯战
5.5 打破的盘子
5.6 “富养女儿”与做家务
5.7 再谈“穷养儿子富养女”
5.8 一个名校毕业生对自己成长的反思
5.9 尖子生缘何自卑胆小?
5.10 放手,让孩子独立
5.11 一个逼孩子学琴妈妈的悔悟
5.12 我们是合格的父母吗?
第六部分 家有儿女长在国外
6.1 儿子和圣诞老人
6.2 儿子养猫记
6.3 用国外方式管教孩子的“痛苦经历”
6.4 女儿不吃饭,亲娘有恶招
6.5 女儿当了“明星学生”
6.6 女儿参加学校的音乐会表演
6.7 女儿“当法官”
6.8 “长工”培养秘籍
6.9 凯丽变成了小财迷
6.10 打点行装
6.11 谁做早饭?
6.12 教儿子开车
6.13 儿子打工记
6.14 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
6.15 三猪拿幼儿园的东西
6.16 三猪玩游戏
6.17 挑战与忽视
6.18 身教重于言教
6.19 性别意识
6.20 小“长工”在成长
6.21 三猪自己学会了认字
6.22 一盒无价的巧克力
美国初中对家长的要求(代后记)

编辑推荐

《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向美国父母学习不一样的教育》:作者海内外博客火爆点击累计近2000万次,连续128周蝉联新浪网亲子热门排行榜! 美国版“好妈妈”育儿经验全球同步首发,许多父母看过后,恨不得把孩子重新再养一次。 朱旭东教授、黄全愈博士、艾樱主编联袂真诚推荐

作者简介

《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向美国父母学习不一样的教育》内容简介:为什么很多在美国长大的孩子总是充满自信与快乐?独立、有主见又坚强?为什么他们健康、阳光又富于创造力?……旅美作家蔡真妮深入美国社会并在美国生活多年,养育了三个从学龄前到高中生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她结合自己三个孩子的养育经历,以及发生在身边的美国家庭和学校里感人有趣的故事,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向我们揭示出美国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尊重、接纳与爱,同时,也令我们深刻领悟到家庭教育的真谛——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
作者出国前曾经在中国从事教育工作,对国内的教育现状和父母在培养孩子问题上的迷茫有较深的感受和理解。书中在介绍美国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的同时,也从比较教育的角度,深入浅出地探讨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教育体制带给中美教育的差异,从家长的角度提出了弥补不足、缩小差距的方法与措施,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和可借鉴性。书中的理念和经验能满足各年龄段、不同性别孩子的家庭需要,尤其适合0—18岁孩子的父母和教育工作者阅读。

图书封面


 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一直对这样的教育书籍感兴趣,今天在逛知乎的时候看到这本书节选,很受启发,便找来整本书,花了一个中午的时间看完。从书中我看到在教育子女上中美两国的巨大差异。如果美国人的教育真如书中讲的,那么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真的太欠缺耐性和尊重了。昨天和同学在学一吃晚饭排队买饺子的时候,就看到一个年轻的妈妈带着两个子女吃饭,年轻妈妈和小男孩已经吃完了,妈妈吃完了玩着手机,不时训斥正在边玩边慢吞吞的吃饺子小女孩,小男孩在一旁玩着自己的。小女孩因为妈妈的训斥吃得更慢,情绪也慢慢变得不开心。这样的场景,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父母为了要去做自己的事情,经常大声斥责孩子的行动缓慢。说父母不爱孩子,肯定不会,但是说教育过孩子,肯定值得商榷。父母认为,生下了孩子,打拼为孩子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还在生活上细无巨细的照顾,这样已经是对孩子最大的爱了。可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他需要宽敞的房子,奔驰的汽车吗?很多关系不是靠物质维持,也不是物质能解决的。应该怎么样教育小孩,或者,我们这些在传统教育下成长的成年人如何重新自我教育,以更好的状态教育下一代?
  •     作为一名二十一世纪的家长,我很希望自己可以用非传统型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作为过来人的我并不很是赞同中国的传统教育方式。中国的教育实在是太强调于家长作为主导,孩子则作为听从者。古代的“三从四德”,今日中国传统教育的“棍棒教育”很是磨灭孩子的天性,抹杀她们原本有灵性的个性成才。当看到这本《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一书是,求知若渴,找寻育儿妙招的我眼前瞬时一亮。在这本书中,它不就是通过一种独特的文字形式介绍这来自于异国的教育理念。突破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却又基于中国自身教育的特色,中西结合,告知着想要教育孩子的家长如何带领孩子接受教育。作为一本没过版本的“好妈妈”教子笔记,它的内容着实让我们目前中国的诸多家长为之而值得深思。一如此书封面题目所标识的:向没过父母学习不一样的教育。而方法合在呢?那就是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相信很多的家长在最初也可能和我刚接触到这本书般极其难以置信。孩子毕竟是孩子。家长很多的时候其实有着太多的缘由来教育和管教孩子。那么,在管教的过程中家长的权威是至关重要的。一旦父母做出尊重的态度,很有可能会让孩子得寸进尺而无法无天。但是,既然作者敢于以此为议题展开讨论和推荐。所以,我们值得来看一看,想一想,论一论这个异国特殊的教育理念。“尊重”教育学,它并非是一个神话。相反的,它却更是一个真实的没过家庭和学校核心教育理念。家长都希望可以给予一个快乐,健康的童年。然而,我们也许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茫然无措。现在到处充斥着竞争。假如放松了管教,那么孩子很可能会落后于他人。当然,这只是中国传统的思路。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集中了很多的笔墨来解释和删除“尊重”这个教育核心的重要性所在。当然,这里的尊重并菲盲目的娇惯。它更需要的是相关的原则。父母给予孩子应有的尊重,而与此同时的则是孩子更为独立,自信地面对人生之中的问题。介绍完了”尊重”的重要性之后,我们更可以透过随后的章节见证到”尊重“的形象实例,类似于介绍没过幼儿园的教学活动,类似于美国儿童阅读量的庞大,类似于没过高中生当义工的现象,类似于没过告终的选课问题等等。随后,作者又进行了中西方教学理念的比对,告知着我们如何选取值得推荐的教育理念。看着美国教育的成功处,我们同样也需要进行自我教育的反思。只有思考了,我们才知道今后的教育之路应该如何前行,如何突破。读完这本《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后,我不仅领略到了“尊重”教育学重要价值和意义所在,我更深刻地反省着自我教育方面的不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毋容置疑的是尊重教育学非常值得在育儿方面得到推广和应用。
  •     尊重与爱。这是我从书中学到的。但是我还需要慢慢的学习、慢慢改善自己。人都是需要被尊重的,当你对别人怎么样时,想想你有没有尊重他。如果是否定的,那你碰到的困惑就有答案了。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是对的。进而,我们自己也需要别人的尊重,当别人尊重我们时,我们是高兴的。但是,问题是,当出现别人不尊重我们时,我们该怎么办?这个是最难的。你可以温和的指出你没有被尊重。你也可以生气的跟他大吵。你也可以一笑了之。你也忍气吞声。你觉得哪种的结果最好,你就使用哪种吧。我的想法:先温和指出你没有被尊重;如果对方听懂并改善,很好。如果对方仍无法改观,一笑了之。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书中所述就像一个个故事,基本上都是美国父母和孩子之间发生的事,没有说教味,很有意思。书拿回来后,女儿就抢着看,看得津津有味,她从书中看到了和中国不一样的家庭,也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教育。
    有一天和女儿的老师讲起一件事,需要看我的手机中的录相,女儿恰好看到,当时没作声就走开了,后来在回家的路上,女儿说,在美国不经过孩子的允许就把录相给别人看是违法的。我向她解释了并没有把手机中她的录相给老师看,而是别的。同时也表扬她,知道应自己应享有的权利,懂得保护自己的权益了。
  •     这本书虽然是根据美国社会的形式写的;但是其中用尊重的方式值得我们好好的借鉴;因为中国文化中历来是家长权威教育;孩子的教育要尊重孩子的选择;我很有感触;为我以后规划我们家宝贝的未来有一个参考。
  •     不仅孩子需要尊重 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尊重 作者写到的美国教育方式处处体现了 孩子不仅在家庭得到民生与尊重 在学校更是如此 在这样环境长大的孩子怎么能会不自信呢 我国什么时候才能有这样的民主 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平等什么时候才能到来
  •     这本书是我买给我爸爸妈妈的。世道都反了啊,有木有,孩子给家长买书了。
  •     更像是日常生活的一些小札记,记录了一些不同和有价值的部分。如果没有看过薛涌那本,会觉得这本真的很赞,相比之下少些思考的深度。
  •     现在的学校和家长都“疯”在起跑线上了,想当然地“折磨”孩子。一个亲戚的孩子(女孩),读小学二年级,从一年级起就上午4节课加课间餐,上到近12点;下午3节课,上到5点,放学先去琴行弹1小时钢琴,回到家6点半。吃完饭洗澡,开始做作业时已经是8点了。作业多如山,什么小状元、倍速、一课三练、语文报数学报、画画写日记,一直忙到10点半或11点,上床睡觉时已经11点了。日复一日,这孩子真是可怜,中午又很少午睡(睡不着),一天就睡8小时,怎一个“惨”字了得。这还是普通的,有的学校还把周六、周日都安排了,语、数、英各半天,孩子就只剩周日下午了。平时还要上补习班,二年级开始补数学,三年级开始补作文、英语,还要学才艺,绘画、钢琴、围棋、书法等等。这样的学习生活,生生把“孩子气”给磨没了,一个个从二、三年级起就神态如老人了,懒洋洋的,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连“玩”都不会了,实在可怜。
    前段时间读了蔡真妮的《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解开了很多困惑。自己的孩子也读小学二年级,男孩子比较活泼、调皮,学校也抓得不是很紧,基本上每天做作业的时间在40分钟内,还是比较幸运的。孩子成绩一般,喜欢读课外书(最喜欢《山居岁月》、《波普先生的企鹅》、《吹小号的天鹅》等),马马虎虎写完作业就玩个不停。孩子的特点是活泼外向,心态较成熟,与人交往游刃有余;性格有点倔,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喜欢自己处理事情,喜欢“讲理”。有时也替他心急,怕长此以往以后学习会跟不上,但又觉得应该顺其自然,多让他与人交流、多玩、多运动、多读课外书,心里有时挺纠结的。读了《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收获颇大,和孩子商量好基本的睡觉、吃饭、起床时间,对孩子提出基本的要求,让孩子自己安排写作业时间。孩子真的有了改变,回家后先玩,写部分作业,洗澡后吃完饭,再写一会作业。其他时间他就自己安排自己喜欢的事,通常是做手工、玩纸牌、玩打仗游戏、读课外书,不用父母大声催促(有时轻声提醒一下),没有冲突,孩子也心平气和了。
    孩子小时候我是按照《朗读手册》大声朗读绘本、小说给他听,他自然而然学会了很多字,情商也不错,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现在每天还给孩子朗读15分钟左右小说,准备一直保持到初二。孩子读小学自主意识、独立意识强了,我读《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受益匪浅,既要帮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适应学习,又要尊重、接纳孩子使之健康成长,《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帮助了我。
  •     看了那么多育儿书籍,最喜欢的就是真妮的这本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我一直不大赞成“虎爸”“虎妈”,因为从小爸妈就很尊重我,所以我没有青春叛逆期,我没有受过父母的打骂,我一直很庆幸自己出生在这样的一个家庭,我也希望能给自己的孩子提供这个的成长环境。我觉得想“放养”孩子的人,都可以看一看这本书。
  •     好书!
  •     这本书,看起来轻松有趣。一方面是作者切中要害,点出了美式教育的核心——尊重孩子,和中国家长关心的问题。另一方面是作者本身是个轻松有趣的人,生活中充满了乐事,就像作者书中所说,“养孩子也很轻松嘛”,信手写下,乐趣跃然纸上。

    中国教育和美式教育存在很大的差别,不能全盘否定中国教育。但每个中国的家长,对照着自己小时候的教育经历和成长体验,扪心自问,你愿意你的孩子还如你一样,受教育、长大吗?恐怕绝大多数家长的答案是否的。

    现在的中国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我们已经有很多机会睁大双眼、开放大脑,学习、研究、吸收国外教育的先进经验。有这样的机会,又面对大多数家庭唯一的一个孩子,请为你的孩子多学习、多吸收、也多应用有益的育儿知识和经验吧。

    试举书中两例。一是从小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在学校里让小孩演练不受骗**,保护自身安全,这其实是十分重要的。也许现在的幼儿园也有(反正我小时候是懵懵懂懂的),但我觉得无论家庭还是学校、幼儿园,要强调重视此点。二是关于孩子的早恋,美国人的处理方式与中国截然不同。虽然不一定适合中国国情能在中国照搬,但吸取其中的核心思想,不生硬、死板处理孩子的早恋,是应该的。

    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是真理,现在也适用。
  •     这本书的作者在深入美国家庭及社会、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细微之处用大量的实例,描述了美国整个社会如何尊重孩子,教育处自尊、自爱、独立、奋斗的孩子。

    对当下我们国内苦于只围着“应试教育”,而忽略了孩子健康个性、品格培养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有益的借鉴。

    愿更多的父母来读它
  •     家长以及准家长都应该看一看。
  •     平等而没有控制欲的爱是多么可贵啊~
  •     中国人,一直以来喜欢倾听权威以及专家的引导。教育类书籍的作者,往往都是那些已经教养出一个上北大、清华等著名高等学府的“优秀”子女的家长。如果,作者本人的子女只是一位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即使他出书立传,读者家长们恐怕也不会买帐。
    本书中,蔡真妮的三个孩子,分别经历了幼儿园、小学和高中。在三个孩子的成长中,母亲培养他们学会烧饭、做菜,支持他们割草赚零花钱,到餐馆当服务员,到水族馆当义工。。。。。唯独没有,刻意地要求他们学习文化课。
    因为,蔡真妮认为,如果学校和父母从小就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让他们除了学习之外,还能学会最基本的生活处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等等能力。学习成绩好只是在学生阶段显得比较重要,而心理健康是人一辈子生活幸福的基石。
    当我们打开冰箱,会想起孩子,他还需要苹果奶酪;当我们打开衣柜,会想到孩子,他缺少秋衣冬袄;当我们打开成绩单,会想起孩子,一定要给他报个课外辅导班。做为父母,我们更应该打开孩子的心扉,问问孩子,他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一个人格得到尊重,能力得到锻炼,心灵经受成长的孩子,无论他将来,是一个潜心专研的科学家,还是一个辛勤耕耘的农民,他的内心都会是平静安宁。
  •     看过则会深刻的思考我国特别是我所在城市的教育是不是已经走入到一个误区中了。我很向往美国的教育可以给孩子一个宽松、人性、却能展现自我价值,从学生自身发展、培养出独立自主却极富头脑和创造精神的孩子。我本身就是一名教师,也是一名母亲,看过很多的育儿书,从中学到很多的知识,无论每本书它的中心都是让孩子能有一个自我发展自我反思的空间,让我们家长和老师用爱来营造出孩子健康的未来。可是每看过一本书之后我都纠结不已,我想用自己的方法去带给孩子最真实的知识环境,带给他们一个健康的未来,可是每每有一个好的想法和憧憬都会和现实的“分数”所谓的“素质教育”有很大的冲突。眼睁睁的看着一批又一批的孩子重复着这种心灵上的摧残,却又无能为力。每每看到新闻中有学生杀人、自杀等等,我的内心又都是伤感一片,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考上清华北大,还是身心健康用能力来充实生活? 看到一些大学生的所作所为,有的分析是自身调节能力不行,但是归根结底是不是应该反思我们的教育体制,教育观念,扭转教育在家长在孩子心目中“北大清华”至上的思想呀!
  •     非常仔细认真地看完了这本书,并且马上过来评论了。
    虽然讲的是如何养育孩子,但是对于成年人思考自己的成长经历以及对自身的反省也有着相当好的作用,这本书对于成年人本身也能起到一定的教育和引导作用。
    虽然我离成为一个母亲还很遥远,但是我认为既然以后是要为人母的,那就要事先打一些基础做一些准备。这本书让我对养育孩子不那么恐惧了,让养育孩子变成了一个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让我觉得养育孩子不再是一个艰辛的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我是一个心理学爱好者,从前就非常认同要用无条件的爱、尊重、信任和鼓励来教育孩子。也一直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这将是他们一生都受益匪浅的东西。在“教育反思”一章中我多次看到了自己和同龄朋友的影子,所以作者对于教育的反思确实写得非常正确。这本书最可贵的一点是,作者并没有一味的批判中国传统教育,宣扬美国式的教育,而是一方面从理论的角度去分析中国教育和美国教育的区别和各自的优缺点,然后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大家感性地理解。
    书里有很多作者孩子们的故事,我经常看着看着就一个人自顾自地在那里笑,孩子们非常可爱,并且还提供了很多教育孩子很好的方法。
    总之,这是一本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都相当强的一本书。
  •     我每天都会拿出她的书躺在床上仔细研究,以前看过伊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觉得也不错,里面有很多是她对女儿园园的教育和心得。我觉得,这些对于我们作妈妈的很适用,也来得及纠正自己的不妥的行为。伊老师的书,主要从国内的孩子中存在的问题和现象来看待和解决,作妈妈的不同的处理方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以后的成长,语言通俗易懂, 范例也很典型,让人看了就知道该怎么做,其中她提畅孩子从小要大量阅读,提高阅读的好处。今天看了蔡真妮书,体会到中西方的教育和文化的差异,中国人老百姓做父母的都巴望着子女一个个成龙成凤,做得人上人就是一生的追求。哪怕牺牲自己的幸福和钱途,也要贡养子女受最好的教育。但放在西方的教育理论里,完全不同,西文的文化推畅自信自立自强,18岁就放任自己挣钱养活自己。他们认为这是磨炼,不磨哪能明白人生的价值与真谛。不去亲身感受社会,怎么能自强自立。中国的教育讲究的是技能,美国由讲究创新开拓。正如蔡老师说的,中国的高中生和美国的高中生都很累,只是累的方式不同。中国的高中生每天都忙于题海战术,很会考试的孩子就能占有优势。美国的高中生,整天忙于去查资料做课题,搞团队协作,还要做社会贡献,让社会感觉你是有爱心的人是。中国的孩子忙得很累,晕晕沉沉,一个个载上的小眼镜,看起来象个老学究。美国的孩子忙得很充实。一个个活泼开朗,阳光四射。这就是教育的不同理念传导给孩子的结果。有悲有无奈。

    看着自己的孩子才刚上二年级,小书包掂着沉甸的,我不能不帮她提一提,心里很担心,这么小的孩子是长骨架长身体的时候呀。照样这下,、不变成驼子也会拉坏了颈椎,不能健康的成长。
  •     美国的民主首先基于在尊重的基础之上。对他人的尊重,父母对孩子的尊重。尊重,成就了孩子成为他自己,这是?中国父母最欠缺的。
    唯有懂得去尊重孩子,把他们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当做父母的附庸,唯有如此才能让他们能勇敢地去做自己,勇敢地选择走自己的路。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就自己精彩的一生。
  •     每个父母都应多多学习 其中有些段落在网上或杂志上读过 有一些零散措施 自己和大头以前就这样做 但还是要系统学习并坚持下去 平等和耐心 不容易啊
  •     看看美国人的教育思路。有一些启发。尊重孩子,培养孩子的习惯,性格应该比分数考试更重要。我们都生活在中国,考制得国家,不过也常常要自我反思一下,在家庭教育中多提供一些自由开放的环境。会常常不断地看看这本书,提醒自己。
  •     后1/3写的不错,有点收获
  •     孩子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伟大的一项工程,教育孩子更是每个做父母的需要不断学习的课题,西方教育对孩子的成长相较本土而言,更注重孩子的个性、独立和创造力,在东西方的不同理念中寻找更适合孩子的沟通教育方式尤为重要,这是本值得阅读的书!
  •     有很多很好的观点
  •     11
  •     作为一名二十一世纪的家长,我很希望自己可以用非传统型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作为过来人的我并不很是赞同中国的传统教育方式。中国的教育实在是太强调于家长作为主导,孩子则作为听从者。古代的“三从四德”,今日中国传统教育的“棍棒教育”很是磨灭孩子的天性,抹杀她们原本有灵性的个性成才。

    当看到这本《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一书是,求知若渴,找寻育儿妙招的我眼前瞬时一亮。在这本书中,它不就是通过一种独特的文字形式介绍这来自于异国的教育理念。突破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却又基于中国自身教育的特色,中西结合,告知着想要教育孩子的家长如何带领孩子接受教育。作为一本没过版本的“好妈妈”教子笔记,它的内容着实让我们目前中国的诸多家长为之而值得深思。一如此书封面题目所标识的:向没过父母学习不一样的教育。而方法合在呢?那就是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

    相信很多的家长在最初也可能和我刚接触到这本书般极其难以置信。孩子毕竟是孩子。家长很多的时候其实有着太多的缘由来教育和管教孩子。那么,在管教的过程中家长的权威是至关重要的。一旦父母做出尊重的态度,很有可能会让孩子得寸进尺而无法无天。

    但是,既然作者敢于以此为议题展开讨论和推荐。所以,我们值得来看一看,想一想,论一论这个异国特殊的教育理念。“尊重”教育学,它并非是一个神话。相反的,它却更是一个真实的没过家庭和学校核心教育理念。家长都希望可以给予一个快乐,健康的童年。然而,我们也许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茫然无措。现在到处充斥着竞争。假如放松了管教,那么孩子很可能会落后于他人。当然,这只是中国传统的思路。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集中了很多的笔墨来解释和删除“尊重”这个教育核心的重要性所在。当然,这里的尊重并菲盲目的娇惯。它更需要的是相关的原则。父母给予孩子应有的尊重,而与此同时的则是孩子更为独立,自信地面对人生之中的问题。介绍完了”尊重”的重要性之后,我们更可以透过随后的章节见证到”尊重“的形象实例,类似于介绍没过幼儿园的教学活动,类似于美国儿童阅读量的庞大,类似于没过高中生当义工的现象,类似于没过告终的选课问题等等。随后,作者又进行了中西方教学理念的比对,告知着我们如何选取值得推荐的教育理念。看着美国教育的成功处,我们同样也需要进行自我教育的反思。只有思考了,我们才知道今后的教育之路应该如何前行,如何突破。

    读完这本《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后,我不仅领略到了“尊重”教育学重要价值和意义所在,我更深刻地反省着自我教育方面的不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毋容置疑的是尊重教育学非常值得在育儿方面得到推广和应用。
  •     从来没有在拿到一本书后这么津津有味的看了好多篇,这本书对我来说魅力好大~
    写的很实际,很有启发作用,虽然中国 美国的两种文化差异真的不少,但对于我们这些对育儿经验缺乏的年轻妈妈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思考,从婴幼儿开始就尊重孩子,发展孩子的创造力 思维等。
    大力推荐本书,因为有很多精华的方面值得我们去吸收 去应用在我们自己的孩子身上~
  •     正如书名《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所言,真的是一种与我们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成才经验,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思考,并能真正地培养我们的孩子,让他有尊严地成长,自主成才!
  •     一个从事教育工作的妈妈,从中国来到米国,通过细心观察结合自己的育儿心得,各种故事娓娓道来。可借鉴不可照搬,毕竟人家孩子已经在米国这个环境了。
  •     理解孩子最重要,教育孩子不是为了考上好大学,而是为了孩子未来一生的幸福.让孩子充满自信,学会坚强,勇敢说出自己的观点,善待自身,父母培养这样的孩子才是目的.
  •     一本没有太多宣传色彩,一本认认真真写出来的好书,让你清醒地看到了中国的教育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没有输在起跑线上,却输在了终点,为什么,因为我们的教育让孩子缺失了太多太多成功的特质。我们有的可能只是知识,而不是能力。这本书不仅让你看到了做到尊重对于美国的父母如同习惯般的简单,对于中国的父母即使我们意识到了尊重的重要性,做起来却有多难。
    那些生动鲜活的实例,让我们看到的是个个有爱心的美国老师,而在中国老师的努力好似背负的也是种教育背后的巨大压力,显现在孩子们面前的不是希望,而是悲哀。而我们的中国父母呢,怕是有太多,亲手把孩子本应有的美好未来给断送了,为什么,因为我们不懂得如果尊重平等的去对待我们的孩子,因为我们这一辈就没体会过真正的被尊重。我们已经悄然的丧失了尊重和爱的能力,我们尚需修复,又何况孩子们。
    太多的早教方案充斥着中国的市场,甚至把用于治疗智残儿童的闪卡,拿来开发我们正常儿童的右脑,难道不痛心么?
    记忆力,记忆力,还是记忆力,把字典背会,还要字典做什么,运算心算口算,还要计算器干吗,这本书告诉我们什么,太多我们应该反思的...
    从个人角度,我是真妮的粉丝,喜欢真妮的睿智,理性和淡定的生活态度,作为人妻人母的那份智慧,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     看到身旁很多孩子教育方面都多少有欠缺,也担忧自己教育孩子分寸把握不好,所以在孩子出生前先恶补一下育儿方面的知识。前后买了真不少的书。这本书是第一个看完的,很受益。虽然作者的孩子很幸运生长在一个注重“尊重”的大环境中,能享受到很多国内孩子只能耳闻的待遇。至少一些观念还是值得国内的家长思考借鉴的。想象现在的家长也的确不容易,为了孩子要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自身观念、做法方面通过努力可以改变,身外的大环境不论是否合理,却很难改变。能让孩子心理健健康康、快快乐乐成长的家长还是很让人佩服的。
  •     作者用自己的生活感悟写出了父母的心声,有少量是关于美国教育方面的问题在中国不太适用,但总体还是不错的,读完后让我在思想上有了很大转变。尊重孩子比给他更多物质需求重要太多,但大多数家长确忽略了这一点。
  •     书到手后翻看几页后就无法停下来,非常好的书,作者用很多实际的例子来对比美国教育和中国教育的差异,尤其是尊重孩子方面,中国的父母太需要改善了.推荐家有孩童的家长们都认真的看看此书,真的受益匪浅
  •     两口气读完的这本书,让我感触颇多。这个世界上竟然还有这样有自尊的学生,还有这样即使父母也完全做不到如此的老师,而在美国这样的老师却比比皆是,太让人震惊了!我们做父母的不会尊重孩子,因为我们从来没有被真正尊重过,没有人给我们示范过。打是亲骂是爱,在父母那儿如此,在老师那儿也是如此。几岁的孩子就该有几岁的生活,用父母的耐心,让他们自己感悟世界,而不是每件事拿起他们的手直接告诉他们,还有就是让孩子学会有生活的热情,学会生活技能,这些都比学习成绩重要,美国家长如此认为学校也如此认为,在初中,老师只是要求孩子们做社区合格的一员,有责任有爱心,而从不提学习成绩,在中国这简直不可思议。书中好多育儿观念我都认为是科学的,和中国的急功近利完全不同。中国的教育已进入一个误区,上名校才有好前程才算成功,而从不看孩子的心理感受。这本书让我感触良多,我还应坚持我的育儿理念,让孩子通过努力将来有一份他经过努力得来的而且喜欢的工作,有独立的生活能力,和相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孩子能有这样的人生就算相当成功了。我现在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留在美国,不只是因为那富裕,而是有我们很多想也不想到的好的地方,就如老师如此的鼓励学生,看了本书,我才觉得为了孩子,到美国的第一代移民再苦也值了!
  •     将要为了母亲,先了很多孩子教育方面的书,这本书本来觉得买得太早了,但是以前看过蔡真妮的书,觉得不错,于是还是买了。书是围绕蔡真妮的三个小孩子在美国学样成长的故事,并结合了许多相应年龄的案件,很实用。这些年自己有时候性格某些方面应该改,但是却根深蒂固的很难改,读了这本书,发现自己性格形成的很多原因的来自小时候父母的教育。个人感觉现在社会发展很快,很浮躁,竞争激烈,我们作家长不可能再象父辈一样,尽可能的为孩子安排好生活,不现实。将来我们的孩子为什么活着呢?一定要建立起孩子们独立的人格,善良,自信,乐观,有责任等等。看了这本书启发很大,其实中国的老祖宗也是一直倡导先培养品性,可是我们现在都只注重技能,应该改变一下了。
  •     虽然此时的一些理念还是存在中西方文化差异,但还是值得我们中国家长一看的,因为尊重是每个人都应享有的权利,包括未成年人,但我们很多家长从心里还不懂得怎么尊重孩子,以致产生了很多教育问题,还不明白和孩子的问题在哪
  •     书收到后看过前3篇就产生了一种迫不急待要一气呵成的冲动,可是家庭琐事还有我9个月大的孩子实在是很消耗我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在孩子入睡了就赶紧的开读,家务事儿就先撂一边儿了。本书所讲的内容比我在购买之前想象的要丰富的多,而且内容是相当的受用。4天抽空闲时间读完后,心里特别的感谢这位作者:蔡真妮。她把自己生活在加拿大和美国所遇见的很多东西方文化和教育差异一一写了出来,鲜明的对比,让读者很清晰的了解到了尊重孩子在教育当中起到多么重要的作用。我在北京的那几年时间里接触过很多西方人士,与他们相处中遇到过很多不解的问题,一直不得其解,终于在本书里找到了答案。我个人觉得这本书的内容不仅仅是告诉我们用尊重能够成就孩子的一生,也让如今为人母的我更加清晰的从新认识了一下自己,明白了当年父母对我的教育理念如果替换成本书所说的教育理念,那么我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书中有很多案例都能让我回忆起小时候所受的委屈,不禁黯然伤神,总是在幻想如果当初父母能够把尊重和理解时常用在对我的教育上,我也不会形成如今的一些心理问题。想当初在刚参加工作的头几年里因为无法适应社会而患有中度抑郁,我把一切都讲给心理医生听,心理医生分析出的根本原因还是源于小时候家庭教育的缺陷,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总是用否定的态度来打击我,目的是想让我通过打击来奋发图强,他们确不晓得处处否定和打击给我心理造成了永远都无法扭转过来的心灵伤害,还有永远的不自信。所以我特别的感谢本书作者,她让我很清晰的认识到了在家庭教育的道路上什么可取什么不可取,给予了我非常明确的指导。所以我的孩子会因为她的妈妈阅读了这本书而受益,尽管我的心理和性格上带有了很多缺陷,但是我会尽可能的在我教育孩子的同时也重新来塑造自己。很多很多的读后感是文字无法传达尽的,很真诚的推荐有孩子的父母来阅读本书。作者的博客里也有大量的好文章,一起关注一下吧,绝对的受益。
  •     喜欢书中所阐述的美国教育体制中老师及家长所遵循的原则——尊重、保护孩子的兴趣,孩子在看似轻松的环境中生活,实际上孩子的综合能力却得到了更全面更系统的进步与提高。
    由衷的感叹美国孩子与中国孩子的生活确实不是在一个层面上,可惜,这里还是中国,我们的孩子受到的还是中国式教育,所以有点悲哀。
  •     尊重鼓励,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与孩子,不要‘我是你老子,你就得听我的’,‘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书在讲向美国父母学习好的教育,还是很尊重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和好的传统的
  •     很受启发。书里介绍了很多美国儿童教育方面的观点,很有启发。虽然不是都适合我国国情,但是给家长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应该如何与孩子相处,怎样尊重孩子。
  •     如何用细节成就一个国家的个体。
  •     这本书看了一大半,做为现代的父母很多我们都懂,但在这个环境里不可能与美国一样,作者也是中国人能两方面看问题,有些方法处事值得我们学习与思考,很多时候我们自认为是很尊重孩子了,看书后才知道我们并没有真正做到,多多少少都会干涉其中,真正做到单靠一个人的力量还不够。不过自己看后是有启发的,至少我明白我的不足之处
  •     尊重孩子这是我们很多家长都应学习的一个内容.就说我自己吧.虽然看了这本书,但是我要学会这一点还是很有难度的.中国的家长总是容易当父母当的太累.我自己就是这样,总是担心这个问题,担心那个问题.就象作者说的一个,为什么中国的家长总是认为孩子有这样的缺点有那样的问题.而在美国他们常常看的是孩子的优点.为什么孩子就是有问题的呢?或者是家长不注意就会出问题.我们总是把眼光对准问题,没问题也要给她找问题.比如孩子爱动一点我们会担心她以后不专心,坐不住.太静会认为她不受运动,不活泼或者不爱交际.为什么我的注意不是,哦我的孩子很活泼,我的孩子很稳重.
      因为看到问题多,所以我们做父母压力很多.好象一不小心,一没注意就会把孩子养成有很多问题与缺点的孩子一样.对孩子不放心,不相信.所以就不放手,不尊重.
  •     美国父母的宽容教育、以身教育对孩子确是很好的!自己感觉受益匪浅,对孩子的特性了解不够,所用的办法就时感无效,气则来了,焦虑情绪下所用的办法就更糟糕了。通过学习用尊重成就跟孩子的沟通,相互了解、相互帮助、相互尊重,使得孩子更早建立起责任心和荣誉感。
  •     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一生的付出,其实都是为了得到尊重;这本书我觉得既是美国教育的成功,也是中国家长应该学习的,尊重孩子,鼓励孩子,比严格要求孩子,居高临下地教育孩子的效果好得多。强烈推荐!
  •     有了宝宝后对育儿方面的书较关注,此书让我了解了美国的育儿观念,也放过来审视国内的现状。说实话对国内的教育现状还是很不看好的,看到很多孩子进了大学都没了学习的激情,这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现在的教育就象批量化生产,生产出了太多的合格产品,却磨灭了青春本该有的激情,生在这个国度,我没有办法为孩子选择国家,但是我可以让自己尽量地理解他、尊重他,用尊重成就他的一生。也觉得更多的父母应该读读这本书,至少我们可以从内心认可孩子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是唯一的,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今天的学习成绩代表不了孩子未来的成就。
  •     趣味性和理论性实践性结合的非常好的一本书,让人在非常轻松的氛围中了解了美国的教育理念,书中作者家里三个可爱的孩子的事迹常常让我捧腹大笑,当然美国的教育理念不一定全部适合中国国情,但是看看人家怎么做,至少开阔了思路,此书不仅对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大有裨益,而且我认为书中的很多观点对于成年人之间的相处也有很大帮助!总之推荐!
  •     这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教育的书籍看的多了,像这本如此有趣但是有令人深思的好书的确不多见。尤其是作者和她的三个孩子的斗智斗勇,妙趣横生,但看后,却多多少少会让读者产生共鸣和会意地一笑,这都是我们家庭里多么熟悉的环境和情景,多看这样的好书,会让天下的很多父母的心平静下来,陪着孩子慢慢成长。
  •     很喜欢这本书,对我有很多启发。我自己从事多年小学教育工作,但是对当小学生的妈妈来说,觉得做的还不够好,不是很自信。认真读了这本书,里面的许多事例让我有很深的感悟。孩子,无论他年龄多小,家长要始终记得,他是一个独立的人,今日获得尊重,才能身心健康、快乐自由的成长为明日爱自己尊重他人的人。
  •     书的内容还不错,美国的教育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尊重,而我们中国式教育则更多的是讲究服从父母,讲究孝道。我觉得将书中介绍的尊重孩子的感受,平等的对待孩子和中国传统的孝道相结合教育孩子比较好,给孩子更丰富的人格对他一生都受益匪浅。
  •     source: 真妮博客
  •     只因孩子要来到身边,一直自认为是一个懂点心理学的妈妈,可是随着孩子到来的日益临近,心中不免还是有些焦虑,学习如何做妈妈,这本书真的很棒,力荐,如何尊重孩子,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和独立精神,如何接纳孩子。。。陪孩子长大是一生的课程
  •     蔡真妮《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是迄今为止,我认为教育理念最好的家庭教育书藉,里面的观念我深以为然。有句话说的一针见血:“中国父母更爱孩子的优异成绩和突出表现,爱他们希望孩子所要成为的样子。美国父母爱子女,爱的比较超然,他们爱孩子本身,无论他表现出来的是个什么样子,无论他的学业成绩如何。”这本书我和先生一起看的,因为只有一本,我读给他听。他说真是本好好。这本书给我们启迪很多。在孩成长的路上,很多我们做对了,但有些也说不出道理来,看这本书,我找到了理论的依据。有些做的还不够,继续学习做真爱孩子的好父母。我只想说:美国人的教育理念太好了。我们中国人真该好好向人家学习,差的不是一点点,而是太多太多。
  •     收到这本书后,两天内就看完了。真是是很好的一本书,对于美国和中国的教育做了很好的比较。我希望可以做一对好父母,给予孩子尊重,让孩子有个愉快幸福的童年,尊重孩子的选择,放手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志去成长。而不要以一句“我是为了你好”来让孩子做他不喜欢的事。也希望中国的教育体制以后可以慢慢改善,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真是一本好书!!
  •     这本书从中美儿童教育来探讨其中的差异。我非常认同,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应尊重他/她的选择和决定,而父母只有引导和提供信息的义务。这也正是美式教育的基础。

    记得,当我的孩子还是1.5岁的时候,带她去超市都由她来决定选择的零食和玩具。我也因此被很多的中年妇女报以异样的目光。现在,我的孩子已经4岁了,她已经养成的慎重做决定,并且做决定就不后悔的习惯,包括选择他的幼儿园和兴趣课。这完全是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的。

    中国的很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完全包办所有的事情,小到生活起居,大到考试升学。但极少有父母问问孩子,你确定你喜欢吗,你确定这是你想要的。。。而等到孩子一旦成年,就把他往社会上一推。其实,孩子很无奈因为根本就没有经过做决定的练习,小的时候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等大了选工作选婚姻了不是没有选择的权利就是根本就不会选择。因此,现在很多社会问题正是中国教育的悲哀。

    所以,中国的父母,读读这本书吧,也许会有启发的。
  •     如果说要推荐当下好的育儿书,有两本,一本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另一本是《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前者注重对孩子行为道德的塑造,目标就是把孩子塑造成一个优秀的人,有很多处理的技巧看完后能借鉴到自己孩子身上;后者则是注重孩子的天性,顺应孩子的兴趣爱好,并用尊重去灌溉,目标是使孩子成为一个快乐有自信的人,这种宽容和尊重的态度值得很多中国父母学习。两本书的立足点不同,中美的国庆和教育制度也不同,各有优点,兼收并蓄
  •     非常非常好的育儿书!!
    能详细的比较中西文化教育方面的差距,非常值得借鉴!
    一直很不喜欢国内的应试教育,觉得有很多的弊端,自己是过来人,看到下一代也厌烦学习真的很痛心!学习本来是很快乐的,但在我国靠成绩吃饭根本没法让人感到快乐。现在学校也在提倡素质教育,可惜只是形而上学,首先教师的素质就没有达到,学校也没有提供一个孩子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许多父母在未生孩子前思想比较开放,认为只要孩子健康快乐就好,可一旦孩子上学后,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家长的观点180°的大转弯,全部按照老师的要求的思维走。否则老师和家长就认为孩子成不了才,以后竞争不过别人。实际上素质教育是最难的,要求老师和家长的素质比较全面才行,单单只应付考试,教师这个职业有点多余,电学化教育就可以了,教师乃传道授业也,他们要教的知识往往比书本里的东西还多!
    这本书经作者实践而著,不空洞,不泛泛而谈,她把理论融入实际中。最难能可贵的是把中西教育认真的对照比较,取长补短,很认真负责!
    书面有则广告词:许多父母看后,恨不得把孩子重新再养一次。 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幸好我的宝宝才9个月,窃喜一下*^^*
  •     有见解,不够深;有实例,实践性低。有见解的人随手一写的文章。
  •     关于尊重孩子的个性成长的具体方法,比较认同这个妈妈的做法。
  •     细细研究,值得借鉴。
  •     非常喜欢的一本书,作者的孩子都非常可爱,有时候看着看着会不自觉的笑出来,但最使我收益的是美国的素质教育,我本来也非常赞同美国的教育方式,也觉得自己被中国的应试教育深深束缚,但是孩子上了一年级后,对他要求还是挺严格的,(还是应试教育的结果吧),自从看了这本书以后,我对孩子不在像从前那么严格,但是孩子似乎比以前更好了,所以我认为,父母要放手,要相信孩子,尊重孩子,孩子完全可以处理好自己的事情。
  •     在没有看这篇文章之前,我想我会延续父辈教育孩子的方法教育我的下一代。认为这才是为孩子好,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其实,这是中国父母教育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管的过多,关心的过多,总是过于小心翼翼。孩子对父母的依赖程度与日俱增,他或她可能不会珍惜父母为他们提供的一切,而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父母应该给的。不懂得感恩,没有自己的主见,是很多孩子会存在的问题。不要等到他们成年之后再去抱怨,养了这么多年的孩子如何如何,想想当初也许是父母管束的太多造成了今天的结果。虽然我现在还没有孩子,我坚信,有了下一代之后,会吸取这本书中美国父母教育孩子的合理之处,加以改进,用在对自己孩子的培养上。
  •     作为中国孩子的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总是觉得孩子小,什么也不懂;父母是过来人,让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好,所以什么都要求孩子听从家长的,没有从孩子的年龄阶段的能力表现考虑问题,也很少从锻炼能力的角度对待孩子遇到的问题,常把一些个人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孩子在此过程中缺失了应有的尊重。孩子在强制的“命令”之下,学到的不只是听从,还有对道理的缺失和理解。
    尊重别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尊重,是伴随人成长一生的学习课题。
    看到此书名中的“尊重”一词,恍然初醒,我的严厉教子中,是否已经缺失了很多对孩子的尊重呢?带着对教育中的“尊重”的思考阅读此书,不急不紧的读,慢点味更浓吧。
    通过阅读此书,才了解到,蔡真妮,曾经的中国教育者,现多年住在美国,有三个不同年龄的孩子,在家庭教育上有自己独特的教子理论。书中对比了中美教育的很多不同之处。值得一读的家庭教育参考书。
    教育要遵循人的成长规律,注重人的能力培养,注意教育的实际意义,注重人的终身发展。
    阅读此书,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他的教育智慧。
    尊重绝对不是让孩子任性,不合情理地随他的意愿,怎样让孩子朝健康的方向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说服、引导绝对是一门学问。蔡真妮能做到,而且很巧妙。
  •     看了不止一遍。每当遇到困惑时,都会拿起来翻翻,心情也会随之平静下来。时下,每个母亲在育儿问题上不仅需要知识,还需要运用智慧。多了解孩子的想法,站在他们的角度看看这个世界。你会发现与他们的心灵就更接近了些。作者以娓娓到来自己亲身经历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家庭生活画面。特别喜欢作者从容的心态,和对待孩子宽容、理解、尊重的交流方式。
  •     看了1/3,给我的感觉就是美国的学前/幼儿教育完全是以孩子的自由、兴趣为主,从各方面尊重孩子,而相比较国内的教育,完全是家长“一言九鼎”。
  •     美国的一些教育理念值得学习.在中国就是高分低能的孩子太多了.我本身就是被父母照顾的太好了.我理解父母都想无微不至的照顾孩子的感觉,现在自己也当母亲了.但因有被照顾的太无微不至了的反感,所以打算借见本书中的一些好理念.我母亲就很喜欢偷看我的手机短信,从小睡觉不准关门(说是关门就代表把父母拒之门外),我都30岁了什么事都得管一把.唉.天下父母心啊.
  •     怎样去真正的去尊重孩子?美国的教育真正是做到了这一点。看了本书,你也就会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去美国留学了。我们的国家教育体制很难做到,对老师的考核什么时候不再是看孩子的分数,才能做到尊重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分数又能真正代表孩子的成长?自信乐观等能用分数很衡量吗?
    强烈推荐每位教育者和所有的父母读一读。
  •     真妮的博客一直在看,非常受益。这次看到真妮编辑出书,马上订了一本。很赞同真妮的观点。尤其在中国的家庭,以前的父母比较家长制,也比较少的时间关注孩子,容易忽略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现在的父母是比较关注孩子了,但更多的是关注孩子的生活、学习成绩,而对孩子本身了解甚少。尊重是了解开始。很多家庭问题,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出了问题有关。其实,不仅是与孩子之间,夫妻之间相互尊重,也是和谐生活的基础。
  •     作者虽然写的是在美国的教育方法,但在国内同样适用,读了觉得受益匪浅,每天晚上睡觉前都翻一翻,反复读其中的篇章,真的我们家长尊重孩子、宽容孩子,给孩子自己的空间
  •     负责仁的说,基本市面上教育孩子的书都和这本书的中心思想都是一致的。但是你发现没有,整个教育过程老师也是参与者,这本书并不仅仅是给父母看的,老师,特别是启蒙的所有老师应该细读。并且里头介绍的例子都是那些优秀的孩子,而且整本书给我的引导就是你只要出国念书,你孩子就会各方面棒棒哒。
  •     我是作者博客的好友,这本书没有枯燥说教,看起来很轻松。很支持珍妮的观点,但是我唯一困惑的是,如何借鉴美国家庭和学校一些好的做法,同时又能让孩子适应国内目前还不是那么尊重个性的大环境。
  •     虽然还有2个月才会和我们见面,但是似乎现在就开始想给TA更多更好的爱。我们都是中国的第一批独生子女,虽然享受了得天独厚的宠爱,但是现在回想,在教育、成长这方面,中国似乎做得远远不够。
    素质教育,从我们上中学开始就一直叫嚣着,可是直到现在,还是有那么多的学生被进行填鸭,可怜的宝宝在上幼儿园就要学这学那,生怕输在了“起跑线”;小学的孩子除了语数还要学外语,参加奥数等等其他的课外辅导,因为要面临“小升中”的选拔,家长一门心思地想把孩子往重点送,而在这方面教育部门所能控制监管的又太少;中学的孩子天天晚自习,拖着沉重的书包、身体,千军万马地过独木桥。
    看过一个漫画,讽刺中国教育的,这边是不同性格、身材的孩子,经过“中国式教育机器”以后,全部都是一个模子一个样子了。我们总以为孩子学习好,工作好,他就一生好,殊不知,其实孩子也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自己的选择。何必强人所难呢?所以我们必须尊重他们。我们总以为供他吃饱穿暖,除了学习,其他的都由我们承担就够了,可这样,当他们离开我们的襁褓后,他会怎样呢?
    中国式的教学、中国式的溺爱,太需要我们反思和警醒了!
    这本书很受用,正反映了我们这些当父母无奈而又需要改进的思维,真希望教育界和出版社多出版这样的图书!
  •     因为这本书是接着《管一辈子的教育》后看的,那本书读着有些象教科书,有些累,这本一下变得很轻松。应该说还是有些借鉴意义,但是也觉得作者看国内的家庭教育还停留在十年以前的印象中,实际上我周围的许多家长都有着和作者一致的观念和做法,我们这一代的父母应该说还是比较主动和积极地接受新的思维与方法。书中更感兴趣的是美国的学校教育,国内的学校教育,似乎总是听到批评的声音,种种的不尽如人意,但从儿子读书这四年,还是感觉到了变化,虽然不是很显著。有时书读来象散文,一个幸福的家庭三个可爱的孩子历历在目,会禁不住地笑出来,这是最让我羡慕的。有时间还是想去看看作者的博客。
  •     仅仅比较了美国教育的长处和中国教育的弊端,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内容丰富,发人深省,对于接触文化环境单一的群体来说,有很大的尝试意义。
  •     对于教育孩子,我们做家长的一直有很多误区,却常常还不自觉。读了蔡真妮的这本书后,受到很大启发。孩子不是家长们的私有财产,也不是我们家里豢养的小动物,想怎么使用就怎么使用,想怎么着就怎么着,他们是独立的个体,是和我们大人一样平等的生命,要想教育好孩子,尊重孩子应当放在第一位。
  •     这本书的理念我很喜欢,作者曾是中国的教育者,所以剖析起中美差别,非常中肯。看得我恨不得把孩子送到美国去读书。
    在这本书里,学到不少对待孩子的态度,有很多是针对中国的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写的,我觉得非常适合我。
  •     大部分观点感觉都很科学,很多观点很给人启发,值得一看。
  •     当三年级的儿子说班主任威胁他们班的调皮的同学退学、罚他们班的学生抄课文、甚至用透明胶封学生嘴巴等等时,我就想起了这本书,在中国,可能只有极少数的老师会尊重学生,大多数都是威胁、恐吓、打骂。老师对家长也不尊重。真希望儿子能生在美国,能健康成长。这本书写得非常好,家长看后能起点帮助。我说的一点帮助是指在中国这种应试教育中,当你面对孩子可怜的成绩单、面对学校把学习任务大部份推给了家长、面对孩子超重的学习任务时控制不住的冒火会压下一些。
  •       因为经常关心真妮的博客,关于女儿的教育问题过咨询几次,真妮每次都是很真挚的教我一些育儿方法,让我很是受益。
      当然了,有人说,她的书里的教育理念都是美国西方的,不适合我们中国国情,但我觉得先进的理念完全可以借鉴和学习,甚至连我最纠结的9月份出生的女儿到底该几岁上学的问题,在看了书以后豁然开朗,找到了心中的答案。
      书到手以后,我每天中午都不在单位上网了,专门回家坐在阳台上晒着太阳看着书,感觉很棒。  我看完后又借给小姑子了,希望更多的父母能看到这本书,这样就会有更多的孩子在“被尊重”的氛围中成长!
      推荐!
  •     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和孩子的关系。看完书后和之前的自己判若两人,对孩子影响巨大。有些东西是需要时间来检验的,人总是在自我否定中不断进步的。
  •     用尊重、理解与宽容对待孩子,这才是家庭教育的真谛。我和国内其他家长一样,也是天天给女儿报班学琴,无奈啊,真的很迷茫
  •     我认为很好的一本书,同事曾经说过,现在的书都是怎么教育子女,为什么没有如何教育家长的呢,这是一本如何让我们家长做得非常好的书,很受启发,虽然美国式教育与中国教育在学校非常不一样,这是事实,改变不了,可是家庭的教育观却可以改变,多尊重孩子,多给他自由!
  •     收到书第一时间开始阅读了,一下子就被吸引了,用了两个白天的时间读完本书,受益非浅。我的孩子快4岁了,看完此书,我开始反思自己对儿子的教育,缺乏尊重,总是认为他还小,什么都不懂,总是从自己的角度把自己认为好的事情强加于他,而从来没有考虑过他的感受。很高兴能在儿子还小的时候读到这本书,让我在今后对儿子的教育上能注意更尊重他,更能以他的感受为先,多让他自己去选择,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活得更快乐,更自信。
  •     在女儿刚好五个月的时候收到当当网发给的《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此书真的是一颗及时雨,滋润我们的心田,刚刚有了女儿,对于孩子的教育方面可以说经验相当不足,知道要跟孩子做朋友,多去交流等,但是潜意识里真正遇到一些生活中琐碎的事时,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处理,真妮的书给我们指明了方向,知道该如何去做,谢谢真妮的付出,也谢谢当当,会继续支持!
    这几天还有买真妮的《懂爱的女人最幸福》盼望快快收到。
  •     初看这本书时,是一种想把书中的每一个字都吃进去的感觉,个人认为实在是写得太好了。书中引用了无数个美国家庭、学校有关教育的趣闻轶事。一个个小小片段,让我们更深切、更真切地体会到中美教育的差异在哪里、是什么,引导我们如何更好地用“尊重、接纳与爱”的理念,在现有的中国教育体制环境下,培养我们的孩子独立、自信!

    他山之石可以功玉吗?建议每一位有子女的父母都看一下吧,这是一本难得的、非常值得一读的有关教育的好书。
  •     我是个懒人,在当当**买书很少写评论,我买的育儿方面的书最少有60.70本,现在如果让我来说说感受,我觉得我心中的必买书籍排名是这样的,1.《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 2.《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3.《窗边的小豆豆》 4.《捕捉儿童敏感期》 5《爱和自由》,这也就是我给自己朋友推荐的书单。

    如果,妈妈们还有关注灵修的,也就是从根本上思考问题的,那就可以看1《一念之转》 2《零极限》, 3《救救孩子,还是救救你自己》,阅读顺序也是先看前两本,然后看最后的一本,因为最后一本用到了 前两本里面的理念,方法,看前两本,能让后一本看的更流畅。

    如果,妈妈们还有关心孩子身体照顾方面的,我推荐罗大伦博士的博客,里面对孩子感冒,咳嗽的认识,会让你有新的思考。还可以关注小儿推拿的方法。
  •     偶然间从新浪上看到了作者的博客,看到了很不错的博文和博又的提问、回复,于是购买了目前所知道的作者的写的三本书《水深火热在美国——真妮的北美生活故事》、《懂爱的女人最“幸”感》、《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向美国父母学习不一样的教育》,昨天晚上一鼓作气看完了《水深火热在美国——真妮的北美生活故事》这本书,感觉到书的内容和博文一样,非常智慧、睿智,轻松中不自觉能领悟到很多生活的哲理,相信作者的其他两本书也应该很好看!
  •     了解国外的教育理念,不是说全盘推翻中国的教育,因为每种教育理念都有其利弊,要辩证地看待。多了解一些国外的教育理念,是想在中国现有教育体制下,留一份清醒,适当改变培养孩子的思路,保护孩子,尽量减少对他们的伤害,至少不做错误教育的帮凶。何况,生活在中国,要想照搬美国式教育是不切实际的,因为没有美国学校那样的多元智能教育机制和教育环境,他们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没有机制和环境的配合,因材施教在中国只是一句空话),看看美国高中提供那么多有特色的选修课,真是羡慕不已。 书中,有篇文章提到了中国古代的《弟子规》,教孩子做人的道理,学习为人处事的规矩。让我恍然大悟,原来中国古代教育是很先进的。可惜,现在中国教育太过功利,只重成绩,而忽视了道德教育。 本书作者蔡真妮,结合自己三个孩子的养育经历,以及发生在身边的美国家庭和学校里感人有趣的故事,揭示出美国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尊重、接纳与爱,得出家庭教育的真谛是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作者出国前曾经在中国从事教育工作,对国内的教育现状和父母在培养孩子问题上的迷茫有较深的感受和理解。书中在介绍美国教育的先进理念和经验的同时,也从比较教育的角度,探讨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教育体制带给中美教育的差异,从家长的角度提出了弥补不足、缩小差距的方法与措施。 “通过比较中美两国的基础教育,加德纳认为,中国学校重视知识的掌握,但这种教育方式扼杀了孩子的创造性和个性;美国教育非常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个性,可是却忽略了一些基本技能的训练。” “中国的应试教育,重点培养孩子的考试能力。因为中国学校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孩子的创造性和个性,所以父母在家里要多给孩子独立思考和探索发明的机会,要花时间观察挖掘自己孩子特有的高智能领域并加以引导和开发。 因材施教、扬长避短才是让孩子走向成功的关键。”
  •     本书用尊重、信任、建立父母和孩子的和谐关系,用成人角度去对待孩子,让他们在生活中体验,要尊重他们的想法,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很好比较中国教育和美国教育的区别,让我意识到孩子最重要的是孩子的品质,孩子的独立,而且在书中鼓励孩子的语言让你在生活中幸福感增加!
  •     本书适合所有已为人父母和即将成为父母的人。
    读完此书,我发现中国家庭里的传统教育存在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正严重影响一代又一代中国孩子的心智成长。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仅是衣食无忧,更重要的是孩子拥有一个正确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而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在我还没有做妈妈之前就能读到这本书,非常庆幸。这本书不仅让我明白应该如何因材施教,同时,也能帮助我修正心态面对自己的未来人生。可谓是,一举多得了。
    一本好书,即使只看一眼,也是会有帮助的,何况是完整的读完整本书呢。
    我会将此书推荐给我周围做爸妈的朋友们,一起为宝宝们创造正真意义上的美好明天。
  •     尊重 1. 永远看到孩子的进步和努力,并给予真诚鼓励; 2. 只总结和表扬孩子的进步,不总结和强调缺点; 3. 不要给孩子压力,压力往往适得其反; 4. 表扬过程,表扬努力和进步,而不表扬结果; 5. 不断指出孩子的点滴进步; 6. 孩子的自信来源于:无条件的爱、尊重、赞赏、信任。 知识和能力 1. 父母要努力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2. 去图书馆,每年借阅上千本书;阅读不要超前; 3. 不要急于帮助孩子,让他自己尝试和探索; 美国人这样做父母 1. 让孩子艰苦奋斗,得到自己想要的。 2. 锻炼孩子做家务; 3. 无论教孩子做什么,都要孩子得到乐趣,得到成就感,引发主观能动性;
  •     这是一个很不错的书,我看了真还想看一遍,也推荐给同事看了。有很多育儿观点值得我们借鉴。在小孩的童年时代,良好的品性和习惯培养是最最重要的,乐观自信的性格特征,将是其以后人生克服各种困难的能量保障。顺其自然的育儿理念也非常科学的。孔夫子早在几千年前就提出要因材施教,目前中国的教育做不到这点,我们做父母的就应该对自己的孩子多点了解,以促其个性特长有最好的挖掘和培养。
  •     改变观念的书
  •     生活中的例子让人觉得更贴近实际,感觉到了尊重是美国教育的核心,看到了一个睿智妈妈的教育心得,从中知道了很多,像越是孩子喜欢的东西父母越要细水长流维持他的兴趣,可平时我们是挑着孩子刚兴趣的东西,一下子都的塞给孩子,觉得只要是她喜欢的,都要达成她的愿望,可这样导致孩子做什么都不能保持长期兴趣,够了就不在乎了,也让我们很头疼,太多时候都是呵斥她,看完书觉得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     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美国教育
  •     值得一看和参考学习....也被这书给感动到了
  •     一本没有太多宣传色彩,一本认认真真写出来的好书,让你清醒地看到了中国的教育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没有输在起跑线上,却输在了终点,为什么,因为我们的教育让孩子缺失了太多太多成功的特质。我们有的可能只是知识,而不是能力。这本书不仅让你看到了做到尊重对于美国的父母如同习惯般的简单,对于中国的父母即使我们意识到了尊重的重要性,做起来却有多难。
  •     这本书许多章节都会给中国的爸妈以启示。比如父母是否应该为自己的孩子择业中指出:“父母可以提出建议,但是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关键在于他会乐在其中,享受自己的成就”,“家长不要以自己的经历和见识去约束孩子”,“家长如果有意引导孩子向某个方面发展,从小就要创造些这方面的条件,给孩子提供认识这一领域的机会,而绝不是到了考大学时才来横加干涉”,“当然,如果孩子自己对未来所学没有明确的喜好,那么父母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以及对孩子的了解,帮孩子做个合适的选择是应尽的责任”。
  •     感叹美国父母教育孩子的理念——学会放手、培养孩子独立能力、幽默风趣、尊重孩子。更加感叹美国父母的潇洒——自己获得轻松愉快,教育孩子两不误,这是值得中国为人父母好好学习的。
  •     美国式的教育的确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越来越理解一句话:妈妈们成就祖国的未来,只有妈妈们学习到了骨髓里,孩子们才有快乐有价值的一生。
  •     作为一名二十一世纪的家长,我很希望自己可以用非传统型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作为过来人的我并不很是赞同中国的传统教育方式。中国的教育实在是太强调于家长作为主导,孩子则作为听从者。古代的“三从四德”,今日中国传统教育的“棍棒教育”很是磨灭孩子的天性,抹杀她们原本有灵性的个性成才。
    当看到这本《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一书是,求知若渴,找寻育儿妙招的我眼前瞬时一亮。在这本书中,它不就是通过一种独特的文字形式介绍这来自于异国的教育理念。突破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却又基于中国自身教育的特色,中西结合,告知着想要教育孩子的家长如何带领孩子接受教育。作为一本没过版本的“好妈妈”教子笔记,它的内容着实让我们目前中国的诸多家长为之而值得深思。一如此书封面题目所标识的:向没过父母学习不一样的教育。而方法合在呢?那就是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
    相信很多的家长在最初也可能和我刚接触到这本书般极其难以置信。孩子毕竟是孩子。家长很多的时候其实有着太多的缘由来教育和管教孩子。那么,在管教的过程中家长的权威是至关重要的。一旦父母做出尊重的态度,很有可能会让孩子得寸进尺而无法无天。
    但是,既然作者敢于以此为议题展开讨论和推荐。所以,我们值得来看一看,想一想,论一论这个异国特殊的教育理念。“尊重”教育学,它并非是一个神话。相反的,它却更是一个真实的没过家庭和学校核心教育理念。家长都希望可以给予一个快乐,健康的童年。然而,我们也许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茫然无措。现在到处充斥着竞争。假如放松了管教,那么孩子很可能会落后于他人。当然,这只是中国传统的思路。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集中了很多的笔墨来解释和删除“尊重”这个教育核心的重要性所在。当然,这里的尊重并菲盲目的娇惯。它更需要的是相关的原则。父母给予孩子应有的尊重,而与此同时的则是孩子更为独立,自信地面对人生之中的问题。介绍完了”尊重”的重要性之后,我们更可以透过随后的章节见证到”尊重“的形象实例,类似于介绍没过幼儿园的教学活动,类似于美国儿童阅读量的庞大,类似于没过高中生当义工的现象,类似于没过告终的选课问题等等。随后,作者又进行了中西方教学理念的比对,告知着我们如何选取值得推荐的教育理念。看着美国教育的成功处,我们同样也需要进行自我教育的反思。只有思考了,我们才知道今后的教育之路应该如何前行,如何突破。
    读完这本《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后,我不仅领略到了“尊重”教育学重要价值和意义所在,我更深刻地反省着自我教育方面的不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毋容置疑的是尊重教育学非常值得在育儿方面得到推广和应用。
  •     此书跟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很多观点一致,但此书写得很幽默,同时也感慨美国孩子的幸福,我们的孩子生在中国受着应试教育的影响,已经背负很沉重的包袱,所以家长更应该好好对待孩子,不能一味的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更要多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这本书看过之后希望能有更多的家长意识到这个问题,给孩子自由想象的空间,给孩子自信的空间,让孩子不要从小就背负学习的重担,每位当妈妈的都要多看看关于这方面的书,才能让自己跟孩子相处融洽,孩子幸福快乐家长才会快乐!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