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德彪西

当前位置:首页 > 青春文学 > 悬疑/惊悚 > 再见了,德彪西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11-4
ISBN:9787546348902
作者:[日] 中山七里
页数:325页

章节摘录

   “既然被保送进了音乐系,怎么能这么马虎呢?如果不好好练习,马上就会被大家甩到后面去。”   老师花了三分钟说我练习不够,又花了三分钟说我对曲子理解不足,一番申斥之后,我终于获得了解放。   接下来轮到露西亚。她犹如一个被带上刑场的犯人,可怜巴巴地蜷缩着身子。她要弹的曲目是《车尔尼练习曲》,这曲子比《波罗乃兹》简单,但如我所料,露西亚一开始就弹错了音。鬼冢老师并没有逐一指出她的错误,仅仅是支着一只胳膊肘儿,满脸不悦。本来她们就不是正式的师生关系,露西亚只是个由我招待的客人,鬼冢老师当然不会斥责她。然而,无声的压力让露西亚越发紧张,错音接踵而来,她已经不是在跑动手指,而是在键盘上滑动手指,妄图蒙混过关。   节奏完全失控,强音弱音也弹得乱七八糟,鬼冢老师板着脸一声不吭,使屋里的气氛更趋紧张。这本是首轻快的曲子,阴沉的现场氛围却让人如坐针毡。   不过,为了本人的名誉,我还是要说露西亚的技艺其实不差。她在家里和我一起练习钢琴,有时候我甚至觉得她弹得比我好。只是露西亚这女孩儿超级怕生,在不好对付的陌生人面前,她连招呼也打不出来。当然,鬼冢老师恰恰就是个不好对付的陌生人。   我不禁开始自问自答,演奏乐器本该更加快乐才对,为何竟会如此痛苦?难道音乐是一种让人难受的东西吗?当然,“快乐”的反义词并不是“痛苦”,我知道有的事情虽很痛苦,却也很快乐;有的事情虽很快乐,却也很无聊。而这件事既痛苦又无聊,说是练习,其实更像是“苦行”。我们又不是寺庙里的修行僧,只是喜欢弹钢琴的十六岁女孩儿,难道非得每天都坚持这样的苦行不成?   但鬼冢老师完全不理会我的这些想法,在演奏途中,她再一次拍了拍手。   “抱歉,有客人来了,稍微中断一下。”   露西亚仿佛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一般,如释重负地长长一叹,丝毫不掩饰心中的欢喜。不知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培养的,这位表妹什么事儿都表现得过于直白,以后我得好好说说她。   “对不起,打扰你们上课了……”   突然来访的人一脸歉意地站在门口,也不知道他是何时走进来的。只见三十八岁依然独身的鬼冢老师把脸上的般若面具往天花板上一扔,满脸堆笑地迎上了这位男子。   “跟我还客气呀!好久没见,有三年了吧?”   “看到你这么有精神,我就放心了。”   “我听说了呢,你被音乐大学聘请去当讲师了是吧?”   “聘请什么的太夸张了。有一位讲师休产假了,他们只是临时雇用我。”   “反正,又是户部先生之类的人哭着央求你的吧?那种事情明明可以拒绝的。你又不是找不到饭碗,况且你父亲在广播界有门路。算了,也只有你才会做出这种事情来呀。”   刚才还不苟言笑的钢琴老师现在完全变成了一个惺惺作态的女人。我对鬼冢老师的骤变大为惊异,但当看到客人的容貌时,我就什么都明白了。   真是一位美男子。   他大概有二十岁,身材高瘦,脸蛋精致。并非是尊尼偶像类型,与出演战斗英雄片的男演员或者妖冶的牛郎也全然不同。那种良家出身的聪慧少年的英俊,是没经历过挫折而顺利成长的小少爷身上所独有的。   王子殿下的登场瞬间把屋里浑浊的空气一扫而空。   “给你们介绍一下吧。这位是钢琴演奏界的新星——岬洋介,他就跟我的弟弟一样。这两位是我的学生香月遥和片桐露西亚。”   岬洋介——听到这个名字时,我终于知道为什么会觉得王子殿下的脸看起来眼熟了,因为定期订阅的钢琴杂志多次刊登过他的照片。身为被国内各大著名钢琴比赛所瞩目的新秀,照片上的他一脸禁欲的表情,难怪刚才我没能立刻认出他来。虽然侧脸威风凛凛,但他那认真而又温柔的笑脸,让我这个非三十八岁独身者也一阵眩晕。   真棒!完全就是我喜欢的类型!   “初次见面。”我和露西亚慌慌张张地低头说道。我扫了露西亚一眼,只见她脸颊竞微微泛红。我说,你表现得也太直白了吧!   ……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是一部明朗怡人的音乐青春小说,而且有着出人意料的大结局,极易畅销。   ——大森望(翻译家、评论家)   我被作者的构思技巧所折服,看得如痴如醉。   ——香山二三郎(专栏作家)   关于钢琴比赛场面的描写充分烘托出钢琴声似乎萦绕耳畔的紧迫感,值得欣赏。   ——茶木则雄(书评家)   这个少女钢琴师的感人故事,带给我的是无限的惊异!   ——吉野仁(书评家)

内容概要

中山七里(1961- )
日本岐阜县人,京都府花园大学文学部毕业,自幼喜读推理小说,读高中时曾几次投稿,惜无结果。2009年,他的两部小说同时打进了“这本推理小说真厉害!”大奖决赛,结果以青春音乐题材的《再见了,德彪西》赢得大奖,成为时下颇受关注的一位新晋作家。其笔名“中山七里”是日本岐阜县下吕市的一处溪谷之名。

书籍目录

狂暴·疾风静谧·柔版痛苦·哀叹跃然·奏鸣热情·祷告

编辑推荐

   第八回“这本推理小说真厉害!”大奖获奖作品!   日本亚马逊四星半高分推荐!   《再见了德彪西》(作者中山七里)是一部让所有评委眼前一亮继而深受打动的感人作品!   字里行间流露出德彪西的月光曲和肖邦的练习曲之优美旋律!   钢琴少女+杀人事件+跌破眼镜的大结局!   16岁的遥,立志要成为一名钢琴家。原本被父母、祖父、海龟堂妹包围着的幸福人生,却迎来了让人措手不及的结局……海报:

作者简介

第八回“这本推理小说真厉害!”大奖作品
日本亚马逊四星半高分推荐
这是一部让所有评委眼前一亮,继而深受打动的优秀作品
字里行间洋溢着德彪西的月光曲和肖邦的练习曲之优美旋律
钢琴少女+杀人事件+跌破眼镜的大结局!
◎        ◎        ◎         ◎        ◎         ◎
评委意见:
这是一部明朗怡人的音乐青春小说,而且有着出人意料的大结局,极易畅销。
——大森望(翻译家、评论家)
我被作者的构思技巧所折服,看得如痴如醉。
——香山二三郎(作家)
关于钢琴比赛场面的描写充分烘托出钢琴声似乎萦绕耳畔的紧迫感,值得欣赏。
——茶木则雄(书评家)
这个少女钢琴师的感人故事,带给我的是无限的惊异!
——吉野仁(书评家)
◎        ◎        ◎        ◎        ◎         ◎
每个演奏家都会有中意而且擅长的曲目,而最合我口味的就是德彪西。尽管莫扎特的华丽与贝多芬的雄壮也令人难以舍弃,但我还是为德彪西的抒情性所倾倒。那旋律总能唤起影像,一颗又一颗的乐音都是那么美丽动人,多层构造的和弦宛如宝石般明亮闪耀。
仅仅是聆听就已经被魅惑了,如果是亲自弹奏不知会有多么快乐。充分使用低音的饱满和声,由全音阶构成的悦耳浊音,一触碰琴键浑身就会有一种身体被尽情解放的快感袭来。弹奏结束的瞬间,伴随着快感的无力感包裹全身。

图书封面


 再见了,德彪西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6条)

  •     个人非常喜欢《再见了,德彪西》这本小说,它不但能让我轻快流畅地阅读,享受优美的文字奏乐,伴随着故事营造的悬疑谜团与恶意漩涡,角色心境呈现黑白交错,时而沮丧时而坚毅,为梦想挣扎为重生疯魔。小说用了第一章点缀埋伏笔,就推理层面来说很老套,毕竟是缺花巧无惊喜的温情动机犯罪。它的优秀,更多在于作者文笔乃至对音乐学识的表述,以洒脱洋溢的文字敲出一段段动感演奏画面。因此,我不自觉地边看小说边听对应乐曲感受气氛。直到结尾,才明白书名“再见了,德彪西”的用意以及封面“两个女孩”的缘故。故事以富家小姐香月遥作烟幕,真正的主角却是历经灾难的片桐露西亚:印尼大海啸幸存并失去双亲,香月家附屋火灾全身烧伤致残,最后又即将被逮捕收容。露西亚的人生一路充满悲剧,但从她的内心写照感受不到需要怜悯之意,不依靠复仇社会去进取,而要将失去的慢慢拾回,通过入魔成狂成就自我。取代香月遥的身份并非本意但那是难得的活路,然而当这条道路走到尽头,华丽的忏悔舞台下或许才是真正的重生开始。小说内不少亮点独白,有对人性尖刻描写,也对角色成长层层推动。* 卑怯的内心“人类往往在哀叹了自身的不幸之后,就去寻找比自己更加不幸的人,然后比较其不幸的程度。这么说比较可耻,却是事实,我自己也深知这一点,但还是不自觉地寻找着缠绕绷带与坐着轮椅的人。我的动机很卑下,并不是什么同病相怜,只是想让自己安心罢了。” 第121页“他明明与我有同样的烦恼,同样的畏惧,比起他人的危险,我却选择了自己的体面。因为是旁观者,这真是最好的借口。决定成为旁观者的人,从那一刻起就成了不会受罚的罪人。虽然没有责任,但有时候旁观者比加害者更加卑劣。我真无能,而且卑怯。” 第123页“杀人不需要用刀刃,只要夺去希望,人就从内部开始慢慢死去了。” 第276页* 与恶意斗争“从今以后,永远不要被不幸给拖着走,要站直了,向前看。悲伤的时候可以号啕大哭,懊恼的时候可以咬牙切齿,但不可以把自己的不幸与周围的环境当做借口。不能输给不幸,不能输给世间的恶意,要把这些东西通通弹回去。”第033页“只要你拒绝作秀,就决不会有人觉得你在作秀。只要不扔掉自己的尊严,人就不会堕落。” 第130页“这是一个不讲宽容的时代,每个人对自己以外的人不会宽容。对罪人采取私刑,对污秽之人饱含恶意,抹杀那些无法融入大环境的异类分子。现在我们就身处在这样的国家里,不知从何时开始社会和个人都失去了希望,大家都觉得不安。不安产生了闭塞感,闭塞感使大家变得明哲保身。明哲保身就是卑鄙的元凶,卑鄙腐蚀人的内心,在这之间抑郁的感情就会指向异类与少数派,然后对他们进行攻击与排斥,在这过程之中也不会感觉到自己的卑鄙,所以歧视虐待弱小之人大多数也是出于这个道理。面对没有抵抗能力的人,就无限度地恶意相加,不过,如果任由别人嘲弄、任由别人欺负的话就令人窝火了。应该与恶意进行斗争,应该颠覆那些没有道理的事情。如果感到悲痛,就不要顾及别人的眼光而放声大哭,如果感到悔恨,就应该发泄出自己的愤怒。” 第272页* 求胜的方法“我教你一个好东西,可以战胜世界上任何困难的独一无二的方法,你知道吗?那就是,不到胜利决不放弃!” 第033页“在做事之前就先找借口的人不是认真的人。只是想确认自己的实力而去参加比赛,有这个想法的话已经败退了。明确的目标不是为了激励,而是为了逼迫自己。比赛不是试胆量的场所,而是真正的战场。所以我不能让我的学生什么武器也不拿就上战场,要上战场就一定要胜利。当然,之后的练习会更加严酷,问题是你的战斗欲望,如果本人没有一定要赢的贪欲,一切都毫无意义。”第130页“走一条与他人不同的路,的确可以看到不同的景色,但是这是一条曲折的路。泥泞会让你步履维艰,路上也没有告知方向的路标。虽说大多人会走同一条路,但并不是一条大道,而是一人一条路。所以每条路重叠在一起,从远处看就好像是一条大道。不管走什么路,长途跋涉的终点都是一口棺材,即使有些人走着令人羡慕之路也罢,重要的不是走什么路,而是怎么去走。”第196页* 取胜的武器“神明给予另外的方式,给予音符代替文章吐露愤恨,给予旋律来替代声音哀叹无情。就像(贝多芬的)《皇帝》讴歌人类内心的力量,(肖邦的)《革命》攻击侵略的残虐,他们都被给予了名为音乐的卓越武器,而你现在正在手握这件武器”。第273页“一个人的仪表与灵魂是不同的,贵妇人可能也有下贱的内心,外表凶横的罪犯可能也心怀宝石。音乐与绘画就是表达灵魂的形式,表达者为了自己不断地弹奏,不断地描绘。”第294页* 真正的重生“这只是结束了一个小小的开始,所以,就让它结束吧,我要终结那个虚假的自我,要开始全新的自我!这就是我的海利根施塔特遗书” 第324页作品算不上完美,对于还在为梦想奋斗的读者应该会有启发,所以值得推荐。附小说描写演奏对应页码:第004页,肖邦,《英雄波罗乃兹》第005页,车尔尼,《车尔尼练习曲》第074页,布尔格弥勒,《阿拉伯风格曲》第088页,李斯特,《李斯特超凡技巧练习曲》第四首《马捷帕》第124页,里姆斯基柯萨科夫,《野蜂飞舞》第161页,肖邦,《肖邦练习曲第十号》第一首第203页,贝多芬,《英雄交响曲》第216页,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218页,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220页,贝多芬,《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简称《皇帝》第245页,肖邦,《肖邦练习曲第十号》第二首第246页,肖邦,《肖邦练习曲第十号》第四首第264页,肖邦,《肖邦练习曲第十号》第五首《黑键》第265页,肖邦,《肖邦练习曲第十号》第十二首《革命》第273页,肖邦,《肖邦练习曲第十号》第三首《离别曲》第276页,肖邦,《肖邦练习曲第十号》第二首第277页,肖邦,《肖邦练习曲第十号》第四首第293页,李斯特,《帕格尼尼大练习曲》第三首《钟》第296页,德彪西,《月光》第300页,德彪西,《阿拉伯风格曲第一首》
  •     如果以一本推理小说来看,这本书只是中档,会在十年左右消失。毕竟,身份替换这种手法在黄金时代就有出现。让死去的人作为凶手,抹杀一切不在场证据的必要性,这的确是几乎各种推理中目前已经很是惯用的手段。比如《无人生还》,近一点的,比如《白夜行》。而本书的最明显一点,不算是推理则可得出真凶的结论的线索在于,人称的变换。第一章火灾以前,第一人称可以确信是遥,同时也可以确信,火灾时,遥离火场更近,而进入火场,看到了燃烧的爷爷。而接下来的章节,我的人称由母亲叙述明显有的是,爷爷与死去的“露西亚”的尸体在爷爷的工作室内,两者更为接近。对比可知,此时的我只能是实际上的露西亚。同时作为推理难以言明的是,更多的细节处理。按照中山的意思,母亲的去世只是意外,但是,这个意外过于的巧合。首先,需要合理的在阶梯高处遇到妈妈,并且没有目击者注意到拄着拐杖的露西亚,其次必须是妈妈撞死,最后来救护的巫女必须没有注意到露西亚(毕竟拐杖有些明显)。没有任何目击者的一点使得这次意外的调查过于“意外”。过于意外的推理,不得不说不算是好推理。而前期对于杀人的三次铺垫则是有些像劣质恐怖片,仅仅制造气氛却没有实质内容或结果。毕竟,让有着严谨作风顽固性格的女仆爱上同样顽固,有毅力的爷爷,然后在不明不白的情况下用劣质手段杀人是有些不明不白的。但《再》让我无法忘怀的一点是人格的自杀。整个过程,露西亚自身主动愿意去进行的自我人格的抹杀。首先醒来,发现自己被当成是遥。由于有了前期家庭的失去,此时的露西亚已经有了心理准备,所以叙述中,医生负责的态度也被叙述成“看一件自己的成果”的发自己方内心的自私的缘由,而非为了帮助自己恢复。此时的露西亚,小心翼翼,叙述也都生硬防御。而音乐在治愈她,找到合适的发力方法后,回到自己原来的水平。想象此时露西亚的生活,只有在音乐里,她是露西亚,而不是遥。只有音乐,还可以包容她的人格。所以,岬对于身体残疾的讨论,我认为不仅仅在于此,包括岬告诉她自己放弃律师而去选择音乐。让自己的梦想,保存自己的人格。如果现实必须将其抹杀。岬对于这个世界的说法如此冷酷,——这个世界,本身就是恶意,不会有人在意你原本的人格,不会有人同情你,所有人都等着看你的笑话,等着看你放弃,被打败。对于露西亚,就是等着自己在学校被欺负,在比赛中被打败,被夺去名字,被夺去身份,永远的消失,直到自己都不再记得有露西亚这个人。——因为,已经不会有人在乎有没有露西亚了。如果活下来的是遥,应该大家都会比较幸福吧。露西亚最深处不是为了生存而抹杀自己,而是为了让这个世界的人都幸福而代替遥活着,她心理的悲凉,不仅仅是生存,而是耕耘这个世界的荒芜。《再》的背景,我认为是情节发展的实质原因,日本长达十年的经济泡沫,印尼海啸。所有人的眼里,只有这个世界的苍凉。露西亚,也只能被这点苍凉,慢慢吞没。
  •     本人已经读过很多推理小说,对诡计的种类都大概有了一个明确的概念,而且更有那些复杂的案件曾都半猜半推理成功过,所以在阅读到3/4时,就已经知道了案件的真实情况和女主公的真实身份,说实话,看到最后,并没有那种看卡尔或者艾勒里奎恩等人的惊艳感。但是我能理解第一次看到这本书,了解了其中真相的新鲜读者的兴奋之情。因为我在阅读戏言系列的vol.1之《斩首循环》时,也曾有过这样的感觉。如果剥离一切细枝末节,一切人物情感,一切所要传达的思想,那么,我可以说,这两本书的构造是一样的,都是来自于经典推理诡计之身份替换,我个人认为这个题材上,对这一陈旧诡计的包装,也就是说,是利用新鲜的事物来拉拢读者,还是西尾的作品《斩首循环》比较出众。在戏言中,诡计虽然简单,但是,其语言的运用,伏笔的设置一波三折,人物个性的突出,阅读趣味性更强(本人强烈推荐此书)。但是,《再见了,德彪西》却仅只用钢琴这一单纯的工具来美化这个诡计,并且整个过程,我只是在见证一个少女的成长经历。一些简单的案件加入了整个故事,使人的感觉是,推理只是用来点缀这个故事的,这使得我这个古典推理小说控情何以堪!当然,我也是对此书有认同的,是对这个侦探角色的认同,本人觉得作者可以一次为原型创作出系列小说,个人比较欣赏他。而且,在他对主人公说关于梦想时,他的定义和我相同:理想必须要有侵略性!不能说是我想,而是我要,我夺取!不理会他人如何。为此我深表赞同。我认同聪明的书。因为,我喜欢作者卖弄他的知识,特别是炫耀他的知识,他的阅历,但是,本作虽加入了钢琴,但是其实也是作为推动剧情发展的工具,相较戏言中,各类奇特的事物陈杂其中,但是你又能看出其中神奇的联系,注意神奇这个用词,看完《斩首循环》你会深有体会。当然,我使用西尾的作品来对比并不是为了给戏言做广告,而是为了说明,这类作品该是如何走向(因为个人不喜欢东野圭吾式作品)。当然,其中蕴含的作者本人的气质(借助侦探之名说出),我还是很欣赏的。

精彩短评 (总计86条)

  •     打开书的时候,还没有什么期待,但读了第一页,却欲罢不能地一直读到最后一行字为止,超级棒的一本小说,强烈推荐!紧张的剧情之间有机地介绍了钢琴演奏方面的许多知识与技巧,太好了!为了保证阅读者的兴趣,就不在这里剧透了,总之,购买并阅读的人不会失望的!
  •     小萝莉的成长史
  •     推理剧的外壳 励志剧的芯儿
  •     前几页就猜到核心诡计了,心疼,但是文笔还算不错。应该很适合影视剧化。但是现在整容技术真的能把烧伤的脸修复好么?
  •     我读的推理小说不算少,但这本书真是给了我一种久违的舒适感。 很多推理小说一开始提出个谜题,然后在阅读过程你会觉得整个过程都很无趣,只想早点看解谜结果。这本书的阅读过程就很舒服,甚至让你觉得结果怎样根本不重要(当然谜题的设置也很出色啦)。 这点就非常难得。 此外,本书对古典音乐的描写也特别出色,不说了我去按书索乐去了
  •     冲着德彪西读的这本书,如果是非古典音乐的推理迷大概会觉得这本书很扯吧,还是那句话:第一人称必有鬼。不过封面泄底也的确是……可以确定的是把音乐描写都囫囵吞枣,太过于执着推理轨迹的人肯定是体会不到被耍的乐趣了。最后给个中肯的建议:本书要是能配个ost原声碟一起读,会更有质感!
  •     一个轻小说讲什么推理。。。
  •     如果喜欢音乐的人应该会感冒吧,可惜我不是。至于推理部分,看到“面目全非”就可以了。
  •     还可以吧,剧情很简单的样子。但是还算有点新意。
  •     該如何給這本書定位?作為推理小說太過簡單,勵志小說也不夠深刻,人物刻畫不形象,不能打動人心,目標人群應該是14到16歲中二青少年。
  •     感动。
  •     作为推理小说,可以说从开头两个少女到火灾就可以猜出来结局了,但是,看到最后,可以说作者对于古典音乐的刻画远大于推理小说,虽然喜欢听李云迪的演奏,但对于古典音乐还是白痴一个,看着作者洋洋洒洒在写指尖的灵动,那一刻,钢琴可以消弭最后的痛苦
  •      正如小说的名字所展示的那样,本部小说的内容更多地也像是德彪西的音乐,鲜少有案件的阴郁之气,相反倒是有如清新空气般扑面而来
      
      网上甚少德彪西的音乐,苦寻不获。看来终究要去专卖店搜购,方可领会书中所描绘的妙处
      
      作为推理迷,甫一看到封面,对分割及比例便已有所怀疑,而且作者几乎是毫不吝啬地给出各种提示和线索,猜出真相,实非难事(在此决非吹嘘,两个真相我都有猜中,但并不是说我有多聪明,而是作者给的线索过太明显;想得深的人难免会以为是误导,不过若直接接受提示,马上就会推出谜底)。而在真相被揭露的同时,凶手却是极度令人同情的人,甚至它的行为也是一种随机性质的加害——那种下手时的犹豫和听天由命的加害方式,不得不令人对杀人动机起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本部小说若从推理的角度来说,可以认为有相当成功的悬疑布局和合理解答(小漏洞也有,后面剧透处会说);而它同时又可以作为对西洋音乐的扫盲之作(似我这等最多了解到海顿的人就大开了眼界)。推理是连绵而缜密的思维过程,而演奏亦然,或者说,所有专业的行为都需要高度地全神贯注——而把音乐与推理结合起来,虽说有森雅裕的《莫扎特不唱摇篮曲》专美于前,但本作因为描述的是一个完全发生在日本本土的故事,所以更有一种与纯粹的遥想国外的凶杀案迥然不同的魅力
      
      钢琴对女主就意味着一切,在读者眼中看来,这种狂热支配着整个故事,但却是合乎逻辑的——当一个16岁的花季少女失去了亲人、失去了美貌、甚至险些失去了惟一引以为傲的技能时,她的行为不管多么古怪或出格,都是值得原谅的
      
      具备不自知的神奇魔力的少女,能令人沉浸在美妙的乐曲中乐而忘忧,就像海上的旅行者听到塞壬的歌声会迷醉一样。弹钢琴的塞壬,心地纯洁的塞壬……但塞壬的本质并不是善良的,少女也会暴躁、也会狭隘、也会作出不可思议的行为——即使是纯洁的塞壬,即使她能弹出美妙的钢琴曲,可她仍然有魔女的属性
      
      弹钢琴的纯洁塞壬,她的美,如是矛盾,如是惊心
      
      小说中有大量的文字描绘钢琴及乐曲,并有一位几乎像天使长般的男主岬洋介,无论从视觉还是其它感官的角度,都极易获得满足(至于被专业术语搞得头昏脑胀导致忘记推理,恐怕在所难免,忽略不计)
      
      很好的一本小说,不管从哪一方面判断,都值得收藏
      
      
      ★★★★★以下内容涉及对本作及阿婆作品的剧透,慎入
      
      本作伏笔较多,而线索可说是给得相当慷慨,如糖醋里脊和左右手之分等等,几乎等于从开始就昭示了结局
      
      可以确信的是,作者受阿婆影响较深,无论是在设拉子隐居的从灾难中逃生的少女之身份调换(所不同的是那里死亡的少女是疯子),还是在葬礼之后的女人小鸟头般晃动的头颅的左右位置颠倒(话说对着镜子练习这一点简直一模一样,绝对是在向阿婆致敬),都能看到阿婆的魅影
      
      不过本作也有一个小漏洞:露西亚杀害母亲时的出门理由稍嫌牵强,而且后面并未给出相应结果:少女没能买到卫生用品,就这样在失手推落母亲后回家,那么她的麻烦是怎么解决的?势必会有蛛丝马迹,至少帮她洗衣服的美智子会有所觉察,那么美智子非但不会罢手,相反会更加积极地再度加害露西亚。这是本书中解释不通的一处(绫辻行人的某本书中也有类似缺陷,以女子的生理期来大作文章,总难免出现不合理的现象),其实只要带过一句便可以解释,但可惜没有。奇怪的是作出此类描写的往往是男性作者,女性作者大约是深知其中原由,所以才极少随意利用。本作倒算是例外了,可能只是疏忽了吧!
      
      个人喜欢香月遥要远胜于片桐露西亚。也不是不同情后者,但她到最后还说口中叫着爸爸妈妈时心里并没有相应的情感,未免觉得她太冷酷无情。香月遥是很光明活泼的,她的心理活动和片桐露西亚的完全不同,后者始终相对阴郁沉重,虽说是遭遇使然,但总觉得如果是香月遥遇到这样的事故,就会有和她截然相反的过程和结果
  •     小说的布局不够巧妙,诡计太早露陷了。看很多书评都说音乐描写怎么怎么好,但本作明明是推理小说啊,300多页里扯200页钢琴演奏来炫技不觉得太过了吗?而且中山七里的文笔说实话不算很好,啰嗦而不得要领。试想如果诡计能融入到钢琴演奏里去的话……还是实力问题啊。
  •     诡计嘛嘛布局嘛嘛,然后水了大半本的古典音乐。之前看的推理sp也是这种类型,比起写推理写古典音乐不是更好
  •     从开始我就猜到了结尾,写得还是很稚嫩的
  •     如果不作为推理小说看,光看它对音乐的描写还是可以做一个歌单的,挺有意思的。三星半。
  •     很精彩的推理小说,结局很意外很震撼。
  •     最开始的时候想到这个梗,后来渐渐就放弃这个想法了,到最后小小的惊了一下。嗯,一边看一边带入会长和东出的人设,感觉侦探应该比东出更纤细啊。会长嗯…虽然人家是冲绳少女可是并不黑啊!演菲律宾还是印尼的妹纸实在是(ÒωÓױ)感觉真是难以想象w
  •     也许是语言上的差异,总觉得国外的书不及国内的好看(也不是全部都那么觉得),这本也是,如果不是花钱买的,肯定不想看下去,看到后面已经差不多猜到结局了……
  •     诡计确实略显简单,但是关于音乐的部分还是让人舒服地看下去,所以算是一本比较好读的书。
  •     大段大段的演奏描写实在读不下去,诡计比较普通吧。
  •     鸡汤灌太多了
  •     难得的励志,难得的悲伤,难得的惊奇,难得的好书!
  •     这也太简单了…加之对古典音乐没有共鸣,这本小说于我实在无趣…
  •     很喜欢故事里的人,香月遥,露西亚,岬洋介,还有爷爷。
    与其说推理,我更在意里面的人的成长,有着感动和那么些震撼。
  •     作者的角色扮演能力实在是太厉害了!还有音乐的部分描写得十分细腻。
  •     粗劣的叙诡差评。
  •     日系推理质感糟起来不太像给正常成年人看的。
  •     #1月书单#钢琴少女+杀人事件+一开始就被我猜到的结局。。。。。。。原本可以给4星,但是因为结局被我妥妥的猜到了,于是降一星!
  •     中居文库第一本~一口气一天半就看完,很过瘾。感情描写非常细腻震撼,那种站在悬崖上的痛苦与绝望、而又不愿屈服的顽强与抗争,都很有代入感。至于悬疑,一开始就猜出了主要的诡叙所以后面几乎所有伏笔都看出来了,残念…书中提到的古典曲目意外大半都听过,描绘曲子时脑内还会自动播放乐章~听说要真人化连了,看书时岬洋介的形象代入的是东出昌大,形象还挺合适~但女主内心戏太丰富了,感觉很难完美演绎啊
  •     《再见了,德彪西》,日本作家中山七里斩获2009年度“这本推理小说真厉害”大奖的作品,同时也是该作家的第一本汉化作品。乍一看,“再见了,德彪西”,一个直接而又独具特色的题目。查了一下资料后,我这个音乐门外汉才知道,德彪西是一位法国著名的作曲家。再加上本作那淡蓝、唯美的封面上,一个美少女在安静地弹着钢琴,使我马上猜到本作一定跟音乐有关。但本作具体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一时还不得而知。带着这些疑问,我翻开了这本装帧精美的小说。

    通篇读下来,本书的总体脉络十分清晰,故事也并不复杂,讲述的是一个热爱钢琴的十六岁少女——香月遥,因为一次家族的火灾而失去了祖父和堂姐妹,她自己也被火烧伤。在接受了整形手术之后,在钢琴教师岬洋介的指导下,克服重重难关,最终实现了自己的音乐梦想。

    首先,本作可以看成是一本青春音乐励志小说。说到某一特定领域的青春励志类小说,我不由想起了不久前刚看过的《牺牲》一书。尽管同属青春励志,本作和《牺牲》比起来,既有类似的地方,又有其独特、新颖之处。年轻的少女、美妙的音符……作者中山七里运用十分清新的文笔,为读者讲述了一个少女追逐音乐梦想的故事。在“萌文化”盛行的日本,如此的人物和情节设定,势必会赢得广大青少年读者的喜爱。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本作也具有某些轻小说的属性。这一点,无疑是《牺牲》所不具备的。

    而从励志的角度来看,这两本书始终都洋溢着积极向上的基调,让人读完后不禁为之感动。本作中的女主角,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不仅失去了挚爱的亲人,自己的身心也遭到了巨大的创伤。然而她非但没有自暴自弃,反而更加发奋努力,不断挑战自我、战胜自我,最后终于得以圆梦。在书中,作者详尽地介绍了大量关于钢琴方面的知识,同时运用许多细节描写来刻画出女孩那种不服输、坚忍不拔的精神。作为音乐门外汉的我读起来虽然略感枯燥,但一个追求音乐梦想,永不言败的少女形象不禁跃然纸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本书也是一本不折不扣的推理小说。神秘的家庭大火、大家族的遗产继承、母亲的意外死亡以及发生在“我”身上的三次杀人未遂事件……在描写女主角追逐音乐梦想的同时,作者加入了许多推理小说的典型桥段和元素,使得本书在青春励志的基调上,也充满着悬疑的氛围。最后,作者借钢琴教师岬洋介之口,解开了所有的谜团。说实话,真相让我有些始料未及。本作的诡计虽然已并不新鲜,但推理却也是合情合理,无可辩驳。总之,作为推理小说来看的话,本作也是不会令推理迷们失望的。

    励志感人的青春故事,精彩细致的推理解谜,这两种看似互不相容的元素不仅让本作从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大奖,同时也似乎预示着今后推理小说发展的某种趋势。喜欢音乐和推理的朋友们都不妨来读一下这本书!
  •     结尾出乎意料
  •     日本作家对人物描写挺到位,眼光也独到,不错!
  •     毫无意义
  •     这本书的读后感最后在学校获奖了,意思是,这本书能给人带来共鸣。
  •     觉得蛮一般的,可能是类似的小说看多了,没什么太大的感觉了
    不过要是米有看过类似的小说应该觉得还不错
  •     作为推理小说 推理部分太弱了 就和闹着玩似的 叙述性诡计算一点吧 有些小悬念还做的比较有趣 不过其中对德彪西的描述真是戳中我这个装逼の钢琴少女的点 非常贴切 主角比赛用的两首曲子也是我最常常弹的两首 感觉很投缘 给四星
  •     七曜文库
  •     可以看吧 还不错
  •     可惜诡计是老梗
  •     作为推理小说来看也就还好 不怎么吸引我,作为少女成长的励志鸡汤来看又不是我喜欢的鸡汤口味。人设也不觉得萌。三颗星给音乐吧~~
  •     文笔不错,故事没有任何新意,几乎所有的我都猜到了,心塞!
  •     嗯……
  •     儿子听书评后让我给他订的,说是集励志、推理、音乐与一体,于是就买给他了,当作六一礼物吧
  •     里面页码乱了,黏在一起打电话给当当要求换货很快就换了=v=给了一本新的里面纸张都不错
  •     其实是一本言情小说吧!
  •     意外地很好看……
  •     音乐东野hhh我倒觉得推理还不错啦
  •     现在想来看封面也可以猜到诡计,这么明显我还是没往那方面想,换睡衣什么的也太强行了吧,不过诡计也不是重点。热门评论里那个《为什么是德彪西》值得一看。我去看电影去了,虽然不懂钢琴希望真能像书里写的一样让普通人震撼。
  •     并没有当作推理看,书中处处可窥见作者看待事物的观点,私货很多,包括音乐。
  •     还没看,应该不会失望。
  •     再见了,多多猫!
  •     古典音乐的描写比推理部分精彩~
  •     以前看过了,觉得很好看就买来收藏了,包装不错。
  •     新人获奖作
  •     很多一样,很多又不一样,是【我】是【她】,可是坚持弹钢琴是不变得目的!
  •     正如小说的名字所展示的那样,本部小说的内容更多地也像是德彪西的音乐,鲜少有案件的阴郁之气,相反倒是有如清新空气般扑面而来

    网上甚少德彪西的音乐,苦寻不获。看来终究要去专卖店搜购,方可领会书中所描绘的妙处

    作为推理迷,甫一看到封面,对分割及比例便已有所怀疑,而且作者几乎是毫不吝啬地给出各种提示和线索,猜出真相,实非难事(在此决非吹嘘,两个真相我都有猜中,但并不是说我有多聪明,而是作者给的线索过太明显;想得深的人难免会以为是误导,不过若直接接受提示,马上就会推出谜底)。而在真相被揭露的同时,凶手却是极度令人同情的人,甚至它的行为也是一种随机性质的加害——那种下手时的犹豫和听天由命的加害方式,不得不令人对杀人动机起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本部小说若从推理的角度来说,可以认为有相当成功的悬疑布局和合理解答(小漏洞也有,后面剧透处会说);而它同时又可以作为对西洋音乐的扫盲之作(似我这等最多了解到海顿的人就大开了眼界)。推理是连绵而缜密的思维过程,而演奏亦然,或者说,所有专业的行为都需要高度地全神贯注——而把音乐与推理结合起来,虽说有森雅裕的《莫扎特不唱摇篮曲》专美于前,但本作因为描述的是一个完全发生在日本本土的故事,所以更有一种与纯粹的遥想国外的凶杀案迥然不同的魅力

    钢琴对女主就意味着一切,在读者眼中看来,这种狂热支配着整个故事,但却是合乎逻辑的——当一个16岁的花季少女失去了亲人、失去了美貌、甚至险些失去了惟一引以为傲的技能时,她的行为不管多么古怪或出格,都是值得原谅的

    具备不自知的神奇魔力的少女,能令人沉浸在美妙的乐曲中乐而忘忧,就像海上的旅行者听到塞壬的歌声会迷醉一样。弹钢琴的塞壬,心地纯洁的塞壬……但塞壬的本质并不是善良的,少女也会暴躁、也会狭隘、也会作出不可思议的行为——即使是纯洁的塞壬,即使她能弹出美妙的钢琴曲,可她仍然有魔女的属性

    弹钢琴的纯洁塞壬,她的美,如是矛盾,如是惊心

    小说中有大量的文字描绘钢琴及乐曲,并有一位几乎像天使长般的男主岬洋介,无论从视觉还是其它感官的角度,都极易获得满足(至于被专业术语搞得头昏脑胀导致忘记推理,恐怕在所难免,忽略不计)

    很好的一本小说,不管从哪一方面判断,都值得收藏


    ★★★★★以下内容涉及对本作及阿婆作品的剧透,慎入

    本作伏笔较多,而线索可说是给得相当慷慨,如糖醋里脊和左右手之分等等,几乎等于从开始就昭示了结局

    可以确信的是,作者受阿婆影响较深,无论是在设拉子隐居的从灾难中逃生的少女之身份调换(所不同的是那里死亡的少女是疯子),还是在葬礼之后的女人小鸟头般晃动的头颅的左右位置颠倒(话说对着镜子练习这一点简直一模一样,绝对是在向阿婆致敬),都能看到阿婆的魅影

    不过本作也有一个小漏洞:露西亚杀害母亲时的出门理由稍嫌牵强,而且后面并未给出相应结果:少女没能买到卫生用品,就这样在失手推落母亲后回家,那么她的麻烦是怎么解决的?势必会有蛛丝马迹,至少帮她洗衣服的美智子会有所觉察,那么美智子非但不会罢手,相反会更加积极地再度加害露西亚。这是本书中解释不通的一处(绫辻行人的某本书中也有类似缺陷,以女子的生理期来大作文章,总难免出现不合理的现象),其实只要带过一句便可以解释,但可惜没有。奇怪的是作出此类描写的往往是男性作者,女性作者大约是深知其中原由,所以才极少随意利用。本作倒算是例外了,可能只是疏忽了吧!

    个人喜欢香月遥要远胜于片桐露西亚。也不是不同情后者,但她到最后还说口中叫着爸爸妈妈时心里并没有相应的情感,未免觉得她太冷酷无情。香月遥是很光明活泼的,她的心理活动和片桐露西亚的完全不同,后者始终相对阴郁沉重,虽说是遭遇使然,但总觉得如果是香月遥遇到这样的事故,就会有和她截然相反的过程和结果
  •     完全因为德彪西看的。。。
  •     强烈推荐这本好书,绝对意外的结局
  •     以本格看最多三星,但是文笔流畅,对于高中的我影响巨大,可以说改变了我的人生。
  •     音乐和推理,还蛮有意思的,不过音乐相关的东西,果然光靠文字描述表现力还是大打折扣的。
  •     再见了,德彪西
  •     關於古典樂的地方真的描述的超級棒!最後一句話,你是想當天使還是惡魔?!╮(╯▽╰)╭
  •     青春悬疑
  •     早期的七曜文库从封面到内文都堪称业界良心啊
  •     文笔一般 对音乐作品的描写好烂,还好结局算有惊喜
  •     情节设置精巧,人物描写尚可。
  •     适合配乐看的一本小说
  •     整本书就看见大片大片的女主角对钢琴教师的赞美之词,这女主角也太花痴了...解答也很弱,母亲的事故这段这也算欺骗读者吧,女主角身份打从一开始就猜到了,这真的能算推理小说吗?作者不如去写钢琴教程
  •     作者关于钢琴乐曲弹奏的描写,让人身临其境,似乎亲眼所见钢琴弹奏者的手指在琴键上舞动,亲耳所听乐曲的奏响。结尾有点意外,也很顺理成章。
  •     一首先最初很受不了主角的腔调,大概是我没把她看做一个萝莉。二里面的那位钢琴老师全程开挂就不说了,是他对钢琴的一些理解,对遥的一些讲解让我恍恍惚惚有点感动,我想起了我的钢琴老师,我不是一个学钢琴的料,但是我的老师曾经就是这样边教导我的钢琴边讲的是音乐之于人生的一些道理,有点想他,不知道他现在在哪里。三,我没有猜到结局= =边看我只是在边疑惑露西亚就这样打了酱油?那镜头不是很少吗。四,没看电影,生肉也没看,按照书中描述,弹的曲子都不简单,希望电影里弹钢琴的片段的手可以足以还原“热情而狂暴,无法抑制的感情承载于音符至上”等描写。五,这不算推理小说吧?
  •     内容也很喜欢
  •     很不错的书,同样身为琴者的我很有感触,有些时候我们好像就是要拼搏一下才行。看得出作者在古典音乐领域也有一定的研究,但是推理实在有欠缺,这本书的诡计实在太简单了,,看到50页的时候就知道了手法。
  •     很失望的书 主题不清晰 感觉想表达两个层面的东西结果两方面都没有写好 最后不是遥而是露西亚一点也不好啊 倒是里面有一贯日本式的乐观和激励在里面
  •     很好看,倒不是故事多么的精巧,而是作者通过香月瑶或者说是露琪亚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不屈的向命运抗争的精神。
  •     最多中篇的故事硬生生扯成了长篇 大段大段的乐理实在是令人发指。。。
  •     三星半吧……说是推理小说,感觉还不到位吧……但是人物的心理挣扎变化表述的很好
  •     我也应该是“标题党”。看到书名时,就很想拜读,加之有个学了一年半钢琴的六岁的女儿,更是喜爱备至!!虽然看过后有些伤感,但是那份伤感不同于东野圭吾笔下的“新野美东”,后者处心积虑而阴险狡诈,而此书的女主角,感觉只是对音乐、对钢琴的一种挚爱而已!真情表露~~
  •     一本立意新颖的小说,因音乐构思,带着些神秘感,这也是中国小说所不具有的。很喜欢。
  •     钢琴情绪的部分占的篇幅很大,稍有些乏味,结局很精彩,杀手不止一个的设定突破藩篱。
  •     想不到呀
  •     再见意味着重逢。结局有点唏嘘,故事很好看,很励志。
  •     三星半,很简单的叙诡,故事走向有些别扭,与书名相合的收尾还好
  •     推理部分也是在情理之中,作品的选材和主题不错,作者文笔要加分~
  •     难得的惊奇,难得的好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