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白》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青春文学 > 悬疑/惊悚 > 告白章节试读

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6月
ISBN:9787548401087
作者:[日]凑佳苗,湊かなえ
页数:181页

《告白》的笔记-第15页

小孩是纯真的,这不知道是哪个时代的神话。

《告白》的笔记-第2页

这世上多的是只要看的角度不同,同一件事就会完全不一样的情况。

《告白》的笔记-第75页 - 慈爱者

人脑虽然可以努力什么都试图记住,但写下来就可以安心忘记了。脑子里只要记得愉快的事,伤心事写了忘掉就好。

《告白》的笔记-第16页 - 神职者

小孩是纯真的,这不知道是哪个时代的神话。

《告白》的笔记-第57页

第二章:殉教者(北原美月)
老师的那番话里一再提到道德观。这样的话,反复强调“道德”的老师自己的道德观如何呢?我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想象老师的痛苦和悲伤,但不可能完全理解。我虽然有喜欢的人,但那人还活着不说,就算假装他死了也想象不出来是什么感觉。但是我觉得老师无论怎么憎恨小直跟修哉,心里还是有“道德观”存在的吧。

第二章,第69页:
悠子老师,最后可以问你一件事吗?
老师现在对自己直接制裁两个少年的决定有什么想法呢?

《告白》的笔记-第96页

人并不是孤独的。世道虽然险恶,但还是幸福地活下去吧。要有信心。NEVER GIVE UP !每句第一个字的发音拼起来不就是“杀人凶手去死”吗?
中文看不出来这句话的微妙,所以将日文原文摘抄下来并分享。
人(hito)はみな、
孤独(ko-doku)じゃない、
ロク(ro-ku)でもない世の中だけど、
幸(shi-awa)せになろうよ。
信(shi-n)じよう、
ネ(ne)バーギブアップ!
人(hito)
殺(koro)
し(shi)

死(shi)
ね(ne)

《告白》的笔记-第28页

只要去做就会有成果,有了自信就会更加努力。对自己的能力过于自信的人也很多。但是就像有名的运动选手也有低潮期一样,才能发挥到一个地步一定会碰到瓶颈。其实从这时开始才是真正胜负的关键。会分出:认为到头来自己只有这种程度,就这样直线下降的人;就算没结果也不焦急,继续努力维持现状的人;以及,现在正是加把劲的时候,更加努力突破瓶颈往上爬的人。

《告白》的笔记-第7页 - 第一章

当时发短信的人当时真的觉得想死,真的觉得活着没意义,真的觉得走投无路也说不定。可能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觉得世界上只剩下自己孤单一人。就算这样也无妨,但至少顾虑一下你发短信的对象可能在做什么,稍微替别人着想吧。即便如此,会发来短信可能还是好事。真的抱着黑暗负面想法的学生是不会发短信给老师的。

《告白》的笔记-第83页

人在社会上过着团体生活,附属于某处,有某种称谓而获得安全感。不属于任何地方、没有任何称谓的话,就等于不存在于社会上。要是这样的话,大部分人应该都会感到不安焦虑,想尽快努力确保自己安身立命的地方吧。

《告白》的笔记-第73页

原文里这段话是直树母亲一直念叨着话,现在想想过份只愿意接受好的一面的理想之人,也是病态的一厢情愿
人脑虽然可以努力什么都试图记住,但写下来就可以安心忘记了。脑子里只要记得愉快的事,伤心的事写了忘掉就好

《告白》的笔记-第49页 - 第二章 殉教者

有时候明明知道是诡辩的道理,但就是找不出纰漏,以至于自己真心觉得有理。这时候就需要同伴以正理说服我这个容易被影响的家伙。我每次看见都想其实不需要审判。把犯人交给被害者的家属,爱怎样处置就怎样处置,就像老师自己制裁小直和修哉一样,被害者的家属应该有制裁犯人的权利。没人制裁的时候再审判好了。突然觉得古希腊“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习惯法很有道理。总有一些犯人会以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譬如众所周知的“未成年”和“精神病”。有时候法律完全没办法惩治真正的罪恶,因为总有空子可钻。它不能为受害者拔除胸中积怨的恶气,没办法做到完全的公正和可靠。
可是,这世界本就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只能用一个折中的规则的加以约束。
至于为什么“盗墓要判10年以上,而砍人有时候只判三年”,也许我该去看看法理是怎么解释的。大概和国家文化有关。
无论怎样残忍的罪犯,审判果然还是有必要的吧。这并不是为了犯人。我认为审判是为了阻止世人误会和失控的必要方式。大部分的人都希望收到别人的赞赏。但是做好事做大事太困难了。那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呢?谴责做坏事的人就好了。话虽如此,率先纠举的人,站在纠举最前线的人还是需要相当勇气的。但是跟着打落水狗就简单了,不需要自己的理念,只要附和就好。这么做除了当好人,还能发泄日常的压力,岂不是一举数得的乐事吗?而且一旦尝到甜头,一次制裁结束后为了获得新的快感就会寻找下一个制裁对象吧。一开始的目的是要纠举坏人,渐渐就变成强行创造出制裁对象了。
这样一来就跟中世纪的女巫审判没有两样。愚蠢的凡人忘记了最重要的失去,那就是自己并没有制裁他人的权利。

《告白》的笔记-第3页

借口说找不到想做的事,年级不小了还赖在家里浑噩度日的人很多;但立刻就找到想做的事,并且真正能去做的人很少。既然如此,全力去做眼前的事不就好了嘛

《告白》的笔记-第48页


我每次看见都想其实不需要审判。把犯人交给被害者的家属,爱怎样处置就怎样处置,就像老师自己制裁小直跟修哉一样,被害者的家属应该有制裁犯人的权利。没人制裁的时候再审判就好了。我是这么想的。
令人不爽的不只是少年犯,过分庇护犯人、若无其事地提出任何人听起来都觉得牵强的理由来辩护的律师也让人生气。那种人或许也有自己崇高的理想,即便如此,在电视上看到那个律师,还是每次都觉得这人要是走在我前面我想推他一把,要是知道这人住在哪儿我想去他家丢石头。
原告、被告两方面我可以都不认识,从报纸和电视新闻报道得知在遥远的城市发生的案件而已。既然我都这么想,全日本有这种念头的人应该很多吧?
但是现在我写这封信的时候,想法有点儿改变了。
无论怎样残忍的犯罪,审判果然还是必要的吧。这并不是为了犯人,我认为审判是为了阻止世人误会和失控的必要方式。
大部分的人多少都希望受到别人的赞赏。但是做好事做大事太困难了。那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呢?谴责做坏事的人就好了。话虽如此,率先纠举的人,站在纠举最前线得人还是需要相当勇气的。但是跟着打落水狗就简单了,不需要自己的理念,只要附和就好。这么做除了当好人,还能发泄日常的压力,岂不是一举数得的乐事吗?而且一旦尝到甜头,一次制裁结束后为了获得新的快感就会寻找下一个制裁对象吧。一开始的目的是要纠举坏人,渐渐就变成强行创造出制裁对象了。
这样一来就跟中世纪欧洲的女巫审判没有两样。愚蠢的凡人忘记了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自己并没有制裁他人的权力……

《告白》的笔记-第5页

但是有时候我会想,这世上没有完美的人。老师要对着学生热切说教,是不是有点儿离谱呢?把自己的人生观强行灌输给学生,只是自我满足而已。说穿了不就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小看孩子们吗?也有不少老师觉得被学生起绰号,或者使用随便的言辞交谈就是受学生欢迎的证据。因为电视上演的热血老师几乎都是这样。大家在看校园剧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呢?热血教师跟问题学生都是在发生事情的时候建立起深厚的信赖关系。这样最后在演员表上只注明几年几班的全体学生,那大多数的人立场又如何呢?热血教师就算在上正课的时候也热血沸腾地诉说自己的经验或者问题学生的心情。但这是大家想听的吗?别扯这些有的没的快点儿上课吧。要是有认真的学生这么说,就会得到人这个字的机构必须互相扶持……之类更多的废话。到头来反而成了认真的学生对问题学生道歉,说刚才不好意思啦。演戏的话或许不错,但是现实中真的这样代入会如何呢?话说回来,真的有非得打断上课也要对平常谨守本分的学生说教的必要吗?跟误入歧途后回归正道的人相比,一直都循规蹈矩的人绝对比较伟大。可惜的是这种人是不会成为聚光灯焦点的。在学校也是一样。于是认真过日子的人对自己的存在价值产生疑问,导致负面思考的原因不正在于此吗?

《告白》的笔记-第3页 - 神职者

借口说找不到想做的事,年纪不小了还赖在家里浑噩度日的人很多;但立刻就找到想做的事,并且真正能去做的人很少。既然如此,全力去做眼前的事不就好了嘛。在哪天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之前,这应该是有利无弊的。

《告白》的笔记-第48页

大部分的人多少都希望受到别人的赞赏。但是做好事做大事太困难了。那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呢?谴责做坏事的人就好了。话虽如此,率先纠举的人,站在纠举最前线的人还是需要相当勇气的。但是跟着打落水狗就简单了,不需要自己的理念,只要附和就好。这么做除了当好人,还能发泄日常的压力,岂不是一举数得的乐事吗?而且一旦尝到甜头,一次制裁结束后为了获得新的快感就会找寻下一个制裁对象吧。一开始的目的是要纠举坏人,渐渐就变成强行创造出制裁对象了。
这样一来就跟中世纪欧洲的女巫审判没有两样。愚蠢的凡人忘记了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自己并没有制裁他人的权力。

《告白》的笔记-第3页

借口说找不到想做的事,年纪不小了还赖在家里浑噩度日的人很多;但立刻就找到想做的事,并且真正能去做的人很少。既然如此,全力去做眼前的事不就好了嘛。

《告白》的笔记-第137页

幸福就像虚无缥缈的肥皂泡泡。
稀释了一无所有的空壳中仅存的幸福残骸,变成慢慢的小泡沫。即使知道这是空洞的幻象,但总比一无所有要好。

《告白》的笔记-第66页

请不要介意......这是最后审判终了的信号而己。
刚看完慈爱者,告白里不同的自述人们,无论是神职者、殉教者还是慈爱者,都给自己安放了审判他人的资格,所以森口用虚有隐性的HIV让凶手精神压迫得无处遁逃,维特用自我满足自以为是且华而不实的热心陡增了他人的烦恼,小直的母亲用其深谙的生活之道度森口的小人之心,却摸不透儿子的内心,带着理想的挣扎最终走向不归路...听故事的人,会同情森口的失女之痛,会鄙夷维特虚假的人格,为小值母亲感到可悲。但在种种事实与道德面前,人都是肤浅的,孰是孰非,或者交由修哉的'测谎器'来评断,才显得直观一些...

《告白》的笔记-第95页

【“不是哦。”
直树满面笑容地说。
“我看见那个小孩醒来,然后才把她丢进游泳池里。”】
因为看过电影,对这个情节印象很深刻,再看一遍书上的表述,仍是觉得有种说不出的浑身发毛的感觉。
从一个一向温柔的孩子口中说出这种话,母亲的感受可想而知吧。电影里似乎这时候直树母亲就失控了。会是怎样的恐惧和绝望呢,自己日夜照顾,无比疼爱的儿子,竟是做出了这种事…
不是只是帮助同学的么…直树,那个听话的、优秀的孩子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如若不是听他亲口说出,我怎么也不会相信啊…小直,小直……

《告白》的笔记-第48页 - 第二章 殉教者

大部分的人多少都希望受到别人的赞赏。但是做好事做大事太困难了。那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呢?谴责做坏事的人就好了。话虽如此,率先纠举的人,站在纠举最前线的人还是需要相当勇气的。但是跟着打落水狗就简单了,不需要自己的理念,只要附和就好。这么做除了当好人,还能发泄日常的压力,岂不是一举数得的乐事吗?而且一旦尝到甜头,一次制裁结束后为了获得新的快感就会寻找下一个制裁对象吧。一开始的目的是要纠举坏人,渐渐就变成强行创造出制裁对象了。

《告白》的笔记-第3页

借口说找不到想做的事,年纪不小了还赖在家里浑噩度日的人很多;但立刻就找到想做的事,并且真正能去做的人很少。既然如此,权利去做眼前的事不就好了嘛。在哪天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之前,这应该是有利无弊的。

《告白》的笔记-第73页

人脑虽然可以努力什么都试图记住,但写下来就可以安心忘记了。脑子里只要记得愉快的事,伤心事写了忘掉就好。

《告白》的笔记-第115页

其实完全被嫌弃了呢。哈哈,你不知道吧。我来告诉你吧,在我眼里你就是个一无是处的废物。仅此而已。伙伴?哈哈,别做梦了。你被我利用了,傻瓜。

《告白》的笔记-第45页

五月初举行的全县新人赛中,棒球社打败私立学校的强队,进入前四名。……其中最活跃的是四号王牌佑介。结合P46“维特”所说的棒球是团体运动,不管有多厉害的投手,一个人也没办法打棒球。所以佑介应该不是四号,而是背号一号的王牌投手,P45页所谓的四号应该是指佑介的打击顺序排在第四棒,是球队的第一强棒而已。
说起来,本书的翻译应该是台湾人吧,不应该搞不懂这样简单的棒球常识,难道是原文本身就比较含混?

《告白》的笔记-第15页 - 第一章 神职者

小孩是纯真的,这不知道是哪个时代的神话。

《告白》的笔记-第50页

我认为审判是为了阻止世人误会和失控的必要方式。
......
但是跟着打落水狗就简单了,不需要自己的信念,只要附和就好
......
愚蠢的凡人忘记了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自己并没有制裁他人的权力......

《告白》的笔记-第106页 - 求道者

从那时起每次妈妈夸耀我有多"善良",我就觉得好悲惨。悲惨、悲惨、悲惨......

《告白》的笔记-第1页

出了一趟莫名其妙的差,在机场书店闲逛,看到这本告白。电影我是看过的,就买本书看看吧。毕竟读书和看电影是两种不同的体验。再说了,电影看得早,都忘的差不多了。没想到很快就读完了,而且读后很有一些感触在心里,不吐不快。小说的情节很简单。主线是一名单亲妈妈教师的女儿,被两个初中生杀害了。她认为由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存在,把两个罪犯交给法律并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复仇。因此,她开始自己动手来给两个学生惩罚。整个故事就此展开。书的最开始引了书中的一句话:“对于同一件事,因角度不同,看法天差地别的情况在这世上比比皆是。”这些年来,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的经历使我对这句话深感认同。人们常常说,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从对方的角度考虑,往往才能够理解其感受。但是,人们各自有不同的人生经历,兴趣爱好,教育背景,思维方式等等,简单的设身处地,而不去考虑这许多的不同之处的话,很有可能造成误解。比如你觉得某件工作任务的安排可能对你的朋友不利,于是急匆匆地去据理力争,想要推辞-然而可能在她看来,你给她出了个难题:她在这里根基尚浅,你这样以她的名义顶撞领导会让她在领导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再比如,你找过领导抱怨他不怎么愿意给你一些对外交流的机会,他答应你会考虑。然而你遇到的是一个悲观主义的领导-他相信事情进展再大,没到最终拍板,都还存在失败的可能。他联系了外面,这次给你机会去对外交流。最终只差别人走个流程。然而焦急等待的你早已按捺不住,觉得这个老大真是不靠谱,气冲冲找他大发脾气。他很委屈,向你解释我这边已经帮你安排,只差例行流程。你觉得他是缓兵之计,无非是想拖延时间……人心是最难揣测的,“长恨人心不似水,无故平地起波澜” 上一秒可能还觉得你很强无敌,可能你说了什么话就觉得你不过是个菜鸡;上一秒可能觉得你温柔体贴,下一秒就觉得你冷酷无情;上一秒还觉得“他对我真好”,下一秒就觉得“这个臭傻逼,赶紧滚的远远的”。就像小说中修哉把自己的带电钱包拿给森口老师看之前,还觉得自己对她“稍有好感”,然而森口的评语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他又立刻觉得“我对她只有两个字,'失望'”了。凑佳苗通过不同的人各自告白,给大家演示了同一件事,如何在不同的人眼中有着不同的看法。妈妈和直树,修哉和直树,修哉和美月等等,都可以对照着来看。比如直树吃最中饼,妈妈眼中是这样的:“我猜想直树一定是一边想着森口死了的女儿,一边吃点心的。他之所以流泪,是因为可怜那个再也吃不到世上好吃的东西的孩子吧。直树就是这么个善良的孩子啊。”直树自述,则是:“…我每天都在以泪洗面,但并非因为难过而流泪…就连以前讨厌的最中饼,为了纪念我诞生到这个世界上而吃了一口,竟然好吃的眼泪流了出来。”凑佳苗这本书还探讨了青少年犯罪的问题。书中的两个少年犯,都是深受母亲影响的。在直树那里,母亲是他的守护者,是他生命的意义。他为自己达不到母亲的要求而苦恼。通过参与修哉的杀人计划-他参与时只当作一场恶作剧-他得到了某种认同,认同他存在的意义。这种意义,随着修哉的一句“失败的作品”而烟消云散。他不甘心,所以当他的目光对上了睁开眼睛的小女孩时,为了证明自己的意义,他放手了。修哉的情况则有点复杂。他视作偶像的母亲和一个普通人结了婚,婚后的她本打算平凡下去,把希望寄托在修哉身上。然而一篇高水平的论文让她的导师找上门来,说服她重新投入科研的怀抱。不甘庸碌的她,身为母亲的她在撕扯。她开始虐待修哉,但又旋即感到愧疚。最终被人发现虐待,她离婚走人,并且保证不见自己的儿子。修哉的偶像的离去,对他造成了极大的打击。本来他的继母他也深感认同,从她那里也感受到了幸福,直到继母和他的父亲又有了小弟弟。他被赶到河边一幢独立的房子,被家庭抛弃了。于是自命不凡的他,想要得到自己唯一佩服的母亲的关注,于是想到了杀人。两个悲剧的家庭,两个悲剧的孩子。一个是过度的保护,期盼和溺爱;一个是忽视,虐待和不被需要。作者可能觉得两个母亲罪孽深重吧,最后一个死在了自己儿子的刀下,一个被自己教的儿子制作的炸弹炸飞。她们的儿子,倒都可以重新开始人生。世界真的是这样运转的么?我希望它不是。

《告白》的笔记-第6页

跟误入歧途后回归正道的人相比,一直都循规蹈矩的人绝对比较伟大

《告白》的笔记-第3页

借口说找不到想做的事,年纪不小了还赖在家里浑噩度日的人很多;但立刻就找到想做的事,并且真正能去做的人很少。既然如此,全力去做眼前的事不就好了嘛。在哪天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之前,这应该是有利无弊的。

《告白》的笔记-第49页

愚蠢的凡人忘记了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自己并没有制裁他人的权力。

《告白》的笔记-第1页 - 1

满足于现状的人也不行, 那种家伙全部在看到似乎比别人不幸的人的时候同情人家: 为什么想杀人呢, 有什么不愉快吗, 跟我说说吧
-------你只是想爽一下而已吧

《告白》的笔记-第98页 - 慈爱者

为了大姐、为了父亲、为了我自己,同时也是为了母亲,我想要让弟弟无罪释放
我想起了看过的《剑持警部杀人事件》(金少),又想起在我身边发生过的那起跳楼案,顿时觉得现在这个社会给予青少年过多的宽容。很期待《彷徨之刃》。

《告白》的笔记-第1页 - 1

什么都一无是处, 只有自尊高人一等的人最恶心
她说的话并不无聊。虽然有太夸张很烦人的时候,但她的人生还真算得上有起有伏
我毫不
同情下村同学。对他母亲我也只觉得这是她养出这种儿子的报应

《告白》的笔记-第1页

P2:这世上多的是只要看的角度不同,同一件事就会完全不一样的情况。
P6:跟误入歧途后回归正道的人相比,一直都循规蹈矩的人绝对比较伟大。可惜的是这种人是不会成为聚光灯焦点的。在学校也是一样。于是认真过日子的人对自己的存在价值产生疑问,导致负面思考的原因不正在于此吗?
P48 我每次看见都想其实不需要审判。把犯人交给被害者的家属,爱怎样处置就怎样处置,就像老师自己制裁小直跟修哉一样,被害者的家属应该有制裁犯人的权利。没人制裁的时候再审判就好了。我是这么想的。 令人不爽的不只是少年犯,过分庇护犯人、若无其事地提出任何人听起来都觉得牵强的理由来辩护的律师也让人生气。那种人或许也有自己崇高的理想,即便如此,在电视上看到那个律师,还是每次都觉得这人要是走在我前面我想推他一把,要是知道这人住在哪儿我想去他家丢石头。 原告、被告两方面我可以都不认识,从报纸和电视新闻报道得知在遥远的城市发生的案件而已。既然我都这么想,全日本有这种念头的人应该很多吧? 但是现在我写这封信的时候,想法有点儿改变了。 无论怎样残忍的犯罪,审判果然还是必要的吧。这并不是为了犯人,我认为审判是为了阻止世人误会和失控的必要方式。 大部分的人多少都希望受到别人的赞赏。但是做好事做大事太困难了。那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呢?谴责做坏事的人就好了。话虽如此,率先纠举的人,站在纠举最前线得人还是需要相当勇气的。但是跟着打落水狗就简单了,不需要自己的理念,只要附和就好。这么做除了当好人,还能发泄日常的压力,岂不是一举数得的乐事吗?而且一旦尝到甜头,一次制裁结束后为了获得新的快感就会寻找下一个制裁对象吧。一开始的目的是要纠举坏人,渐渐就变成强行创造出制裁对象了。 这样一来就跟中世纪欧洲的女巫审判没有两样。愚蠢的凡人忘记了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自己并没有制裁他人的权力……
P37大家都对窥探别人家扭曲的隐私有兴趣。
P83人在社会上过着团体生活,附属于某处,有某种称谓而获得安全感。不属于任何地方、没有任何称谓的话,就等于不存在于社会上。要是这样的话,大部分人应该都会感到不安焦虑,想尽快努力确保自己安身立命的地方吧。
P124“内心软弱的人会伤害比自己更软弱的人。那被伤害的人除了忍耐或寻死之外就别无选择了吗?”
P175不管是怎样残忍的小孩,都会遵守大人制定的游戏规则去玩。
P180这种我行我素的地方真是母子一模一样。为了报复母亲而装置了炸弹。是这样没错吧?杀害那么多无辜的人就是你的复仇方式吗?爱美也是一样。你的对象一只都只有你母亲,但被害的人一直都是母亲以外的人。 如果你的世界里只有你挚爱的母亲的话,那就杀了你母亲吧。连这都做不到的胆小鬼,还要继续得意洋洋的大放厥词、胡作非为,我无法允许。

《告白》的笔记-第97页

“直树把胜于常人的善良之心跟肮脏铠甲一起洗掉了。我所爱的直树已经不在了。儿子失去了人性,变成坦然自若的杀人犯,我身为母亲的能替他做的只剩下一件事。
……
我要带着直树先走一步,到我最爱的父母身边了。”
最后才了解真相,真是可悲呢。“我所爱的直树已经不在了”只是借口吧,你只是无法接受自己对小直的悉心教育备至关怀的最终失败。你说,“就算导火线是学校或社会,小孩的基本人格是在家里形成的。原因不可能跟家庭无关。”这正宣告了你的彻底失败。不知道被小直亲手杀死的你死前有何感想呢。你最终还是没能带走小直。自己上天堂吧。
然而更可悲的是,你到死都没明白小直为何会杀那个孩子。你始终没明白为什么小直会从那个听话懂事优秀的好孩子变成这样一个坦然自若的杀人犯。我想你自己说过的话才是答案吧。

《告白》的笔记-第11页 - 告白

告白 (湊かなえ)
人脑虽然可以努力什么都试图记住,但写下来就可以安心忘记了。脑子里只要记得愉快的事,伤心事写了忘掉就好。”
==========
“内心软弱的人会伤害比自己更软弱的人。那被伤害的人除了忍耐或寻死之外就别无选择了吗?没有这种事。你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并没有如此狭隘。现在这个地方活不下去的话,到别处避难不就好了吗?我是这么想的。逃到安全场所并不丢脸。我希望你们相信这广阔的世界绝对有自己的安身之处。”
==========
幸福就像虚无缥缈的肥皂泡泡。——国中二年级男生的遗书用这句破题会不会太恶心了点?
==========
一个人的价值观跟标准是由成长环境决定的。而判断他人的标准是依据自己最初接触的人物而定,我想这个人通常都是母亲。比方说同一个人物A,由严格的母亲养出来的人会觉得A很温和;但由温柔的母亲养出来的人就会觉得A很严格。
==========
生命虽然轻于泡沫,尸体却重如铁块。我放弃把她搬到学校。
注:页码不正确。

《告白》的笔记-第51页 - 殉教者

愚蠢的凡人忘记了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自己并没有制裁他人的权力。

《告白》的笔记-第69页

所谓正义一直都是相对的。森口老师说牛奶总放入了HIV病人的血液是想让两位凶手孤立起来吧。日本的孩子都这么可怕吗?美月居然如此冷静地策划谋杀,虽然我也不喜欢维特,可是不是说没有人有审判他人的资格吗?。维特实在是个虚伪的人,可以说是他间接害死了小直的妈妈。

《告白》的笔记-第48页

无论怎样残忍的罪犯,审判果然还是必要的吧。这并不是为了犯人,我认为审判是为了阻止世人误会和失控的必要方式。
大部分的人多少都希望受到别人的赞赏。但是做好事做大事太困难了。那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呢?谴责做坏事的人就好了。话虽如此,率先纠举的人,站在纠举最前线的人还是需要相当勇气的。但是跟着打落水狗就简单了,不需要自己的理念,只要附和就好。这么做除了当好人,还能发泄日常的压力,岂不是一举数得的乐事吗?而且一旦尝到甜头,一次制裁结束后为了获得新的快感就会找寻下一个制裁对象吧。一开始的目的是要纠举坏人,渐渐就变成强行创造出制裁对象了。
这样一来就跟中世纪欧洲的女巫审判没有两样。愚蠢的凡人忘记了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自己并没有制裁他人的权力……

《告白》的笔记-第124页

“内心软弱的人会伤害比自己更软弱的人。那被伤害的人除了忍耐或寻死之外别无选择了吗?没有这种事。你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并没有如此狭隘。现在这个地方活不下去的话,到别处避难不就好了吗?我是这么想的。逃到安全场所并不丢脸。我希望你们相信这广阔的世界绝对有自己的安身之处。”

《告白》的笔记-第9页

我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要堕胎。堕胎是谋杀。

《告白》的笔记-第2页 - 神职者

这世上多的是只要看的角度不同,同一件事就会完全不一样的情况。

《告白》的笔记-第8页

fs'g

《告白》的笔记-第137页

唯一爱的人弃我而去的那天晚上,要洗澡的时候发现连沐浴精的瓶子都空了。人生就是这样。我没办法只好在沐浴精的瓶子里灌了足够洗一次分量的水,用力摇晃,半透明的瓶子里充满了小小的泡沫。那个时候我就想,这就是我。稀释了一无所有的空壳中仅存的幸福残骸,变成满满的小泡沫。即使知道这全是空洞的幻象,但总比一无所有要好。

《告白》的笔记-第28页 - 神职者

只要去做就会有成果,有了自信就会更加努力。对自己的能力过于自信的人也很多。但是就像有名的运动选手也有低潮期一样,才能发挥到一个地步一定会碰到瓶颈。其实从这时开始才是真正胜负的关键。会分出:认为到头来自己只有这种程度,就这样直线下降的人;就算没结果也不焦急,继续努力维持现状的人;以及,现在正是加把劲的时候,更加努力突破瓶颈往上爬的人。

《告白》的笔记-第48页 - 第二章 殉教者

无论怎样残忍的罪犯,审判果然还是必要的吧。这并不是为了犯人,我认为审判是为了阻止世人误会和失控的必要方式。
  
  大部分的人多少都希望受到别人的赞赏。但是做好事做大事太困难了。那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呢?谴责做坏事的人就好了。话虽如此,率先纠举的人,站在纠举最前线的人还是需要相当勇气的。但是跟着打落水狗就简单了。不需要自己的理念,只要附和就好。这么做除了当好人,还能发泄日常的压力,岂不是一举数得的乐事么?而且一旦尝过甜头,一次制裁结束后为了获得新的快感就会找寻下一个制裁对象吧。一开始的目的是要纠举坏人,渐渐就变成强行创造出制裁对象了。
  
  这样一来就跟中世纪欧洲的女巫审判没有两样。愚蠢的凡人忘记了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自己并没有制裁他人的权力……


 告白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