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白

当前位置:首页 > 青春文学 > 悬疑/惊悚 > 告白

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6月
ISBN:9787548401087
作者:[日]凑佳苗,湊かなえ
页数:181页

章节摘录

  大家常用“信赖”这个词来描述师生之间的关系。从国中生也人人都有手机的时候开始,我就常常收到想死啦、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啦之类的短信。大概都是在半夜两三点的时候。我也想过对在这种不像话的时间发来的短信无视就好了,但却不能真的不予理会。的确也有恶意的例子。女学生发短信给年轻的男老师说:“老师救命啊,我朋友危险了。”要老师去宾馆。既然是那种地点,当老师的自然也有点儿警觉,但还是十万火急地赶去了。结果在那里被偷拍了照片。第二天家长就找到学校来,还报了警闹得不可开交。但是我们这些同事立刻知道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因为该老师外在的性别跟他内在的性向并不相符。没有必要为了这种胡说八道公开自己有性别认知障碍的私事,大家是这么劝他的。但该老师为了维护教师的尊严,跟家长和学生说了真相。这个女生因为老师告诫她上课的时候不要聊天,觉得怎么就只针对我呢?真让人不爽。原因就是这么无聊的事。“处分?”没有。这所学校怎么让人妖跟单亲妈妈担任情绪不稳定的青少年的导师啊!家长只字不提自己女儿做的错事,反过来指责校方,结果算是学校败给了这种家长吧。教育场所也扯到胜负是有点儿可笑啦……“是那个老师吗?”他去年转到了别的学校,现在以女老师的身份在那里任教哦。  虽然这个例子有点儿极端,但要是别的男老师碰上这种事我想就是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了。从那时开始,s中学的做法是,就算是自己班上的学生来找,只要是异性的话,就联络别的同性老师去。一年级有四个班,男女导师各两位,这样安排就比较容易处理了。本班的男同学要找我出去的话,我就联络一班的户仓老师,让他代替我去。反过来要是一班的女同学有什么事情的话就由我出面。“根本不知道?”那是因为没有告诉你们。“来的是户仓老师的话,真的有紧急情况联络你也没用?”长谷川同学,你上体育课的时候是不是不守规矩?刚才长谷川同学说真的有紧急情况,我想其中的确也有那样的短信。但不好意思,根据我的判断一年里大概也没几次。当然发短信的人当时真的觉得想死,真的觉得活着没意义,真的觉得走投无路也说不定。可能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觉得世界上只剩下自己孤单一人。就算这样也无妨,但至少顾虑一下你发短信的对象可能在做什么,稍微替别人着想吧。即便如此,会发来短信可能还是好事。真的抱着黑暗负面想法的学生是不会发短信给老师的。  仰赖短信的人不如说是我呢。  就算身为老师,也不可能成天只想着学生的事。我有更重要的人。大家都知道我是单亲妈妈,未婚母亲。我本来要跟四岁女儿爱美的爸爸结婚的。他是我打心底尊敬的人,拥有我所没有的特质。婚礼之前我发现怀孕了。这下子是奉子成婚啊,我们一面这么说,一面觉得真是喜上加喜。因为我怀孕,他也一起作了健康检查。其实只是顺便而已,没想到却发现他身染重病,于是取消了婚礼。“因为生病的缘故吗?”当然。“他很可怜?”是啊,井同学。的确,对方突然生了重病但仍旧结婚,夫妇一起渡过难关的人很多。但要是你的话会怎么办呢?自己的男朋友或女朋友染上了HIV的话……HIV就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也就是艾滋病的病毒。这种说明没有必要吧?暑假的读书心得,班上大部分同学都选了同一本小说。大家都说“好感动”、“泪流不止”等等。既然大家都这么说我便也看了。是讲援交的女孩子感染了HIV,最后病发身亡的故事。“内容没这么简单吧?”好像有人不满呢。但是就算被故事感动,碰到跟HIV带原者性交过的人还是会退避三舍吧?滨崎同学,坐在第一排也用不着屏住呼吸。空气不会传染的。虽然现在的气氛好像是我周同半径数米内都没人想靠近,但其实握手、打喷嚏、洗澡,或是游泳、共享餐具等是不会传染的;也不会通过蚊虫叮咬或是宠物传播。轻微接吻也不会感染。就算身边有带原者,也不会因为日常生活传染,班上有带原者也不会传染给同班同学。这些那本书里都没有提到。我该早点儿说的,我并没有感染。大家的表情都难以置信呢。的确性交是HIV传染的途径之一,但也并非百分之百一定会感染。我作产检的时候结果是阴性,但是因为很难相信没有感染,还再度检查过。后来知道性交的感染率才恍然大悟。各位很容易被数字影响,所以感染率到底是多少我就不说了。想知道的人自己去查吧。  他是在海外过着自暴自弃的生活时染上HIV的。当然我没法子无动于衷地接受这个事实。知道他有艾滋的时候,我的检查结果虽然是阴性,但还是非常震惊。要是接受健检的顺序反过来,我绝对会担心自己会不会感染而吓得半死。我虽然没感染,但肚子里的孩子要是感染了可怎么办呢?每天都夜不成眠。我再怎么尊敬他都还是有憎恨的时候。他对我道歉过不知多少次,一面道歉一面恳求我把孩子生下来。我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要堕胎。堕胎是谋杀。他知道自己染上了艾滋也没有自暴自弃。所谓自作自受就是这样了。也有很多像血友病患者等等,并非由于自己的过失而感染了艾滋的例子啊。P6-9

内容概要

湊佳苗  1973年出生于日本广岛。毕业于武库川女子大学家政学部。其作品于2005年第二次入选第二届BS-i新人脚本奖佳作。2007年获得第35届创作广播剧大奖。同年,以《神职者》获得第29届推理小说新人奖,并初次以收录有该短篇小说的《告白》登上文坛。2008年入选周刊文春推理佳作前十名,2009年在本屋大赏中获得第一名。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神职者
第二章 殉教者
第三章 慈爱者
第四章 求道者
第五章 信奉者
第六章 传道者

编辑推荐

  当伦理和正义出现分歧,你该选哪边?  令人震惊的校园犯罪,教师、家长、学生,谁是罪魁祸首?  杀人者的与复仇者的心理演进,轮番敲击著我们内心的道德尺度。  一位中学女老师在校园游泳池内发现自己的四岁女儿意外溺毙,後来经她私下调查,原来是班上两位学生谋杀的,但杀人动机实在荒唐。痛失爱女的老师辞职,不向警方申请重新调查,而在结业式那天向全班学生告白真相,并透露了她的复仇计画,在学生们的心底种下恐惧的因子……

作者简介

森口是日本一所中学的教师,她经常将4岁的女儿爱美带到学校照看。一天,爱美被发现死在校游泳池内,全校哗然。痛失爱女的森口辞职。她没有向警方报案,申请重新调查,而是在学生结业当天向全班同学告白,并宣告了自己的复仇计划。原来,爱美并不是死于意外。面对老师冷酷疯狂的复仇,同学们惊恐万状,惶惶不可终日……

图书封面


 告白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23条)

  •     日本人似乎很喜欢少年犯罪或校园暴力这些题材,我第一次接触的就是日剧《人间·失格》(不是太宰治的那本),后来就一直不太感涉足这类题材。所谓的《青春残酷三部曲》也就只止步于这一部。剧种的压抑气氛让我郁闷了一星期,现在仍然不太敢再看一遍。但人常说好奇心杀死猫,我就是这种不敢看还一直惦记着的白痴,看日剧的时候CM里介绍《告白》的预告片我就有点在意,后来看微博有人推了一下就受不了诱惑找来看了。    在看到第二章的时候,发现这本书采用了多人视角对一个事件展开叙述,这一点让我觉得很好,弥补了我看到第二章时以为这又是成了传统校园暴力小说的失望,让我继续把它看完。    我懒得评价书中人物的好坏,其实每个人都很可怜,人都是自私的。 有人指责老师的疯狂报复有违师德。呵呵,如果这一切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话,我也难保能够控制自己。更何况大家都从两个少年的自诉中看到,他们并没有对自己犯下的罪行表现出一点点忏悔。    有人觉得小直可怜,我觉得他更属于可悲,在母亲的溺爱中长大,但心中缺少正常的伦理道德观,性格懦弱的他加上道德观的不完整注定不会是个有出息的人。    不过他的最大的悲哀是在遇到修哉这个BT男,这个男孩不是道德观完不完整的问题,而是完全的冷血动物,只有动物类自私本性的他还是个恋母狂,更可悲的是他的母亲抛弃了他,他整天沉静在自我怜悯及对母亲的极度崇拜中,无视周围一切人,认为除了自己和母亲以外都是一无是处的笨蛋,可以成为自己向母亲报复时用来随意杀掉的物品。而他母亲对他的不理不睬更是他最大的悲痛处。    日本人那么喜欢写这类题材让我觉得很有意思,也许是少年人生观的不成熟以及少年法对他们的保护让他们在干这些事情的时候显得更残忍,各种折磨人的手法都能想出来让我觉得也忙不容易的。日本人写了那么多的残酷文学经常让我周围的同事表示日本就是个BT的民族。不过敢于揭露这些腐臭面的他们其实比不敢面对这些东西的我们要勇敢吧。有人敢说我们周围肯定没有这些东西吗,大概就只是你不知道罢了。
  •     命运多舛的人,摇身一变成了最终大boss!凑佳苗简直在描写犯罪传奇!犯罪不需要犯罪能力的吗?制作炸弹是容易的事情吗?最后,那个死掉的小女孩的妈妈,这人是个化学老师就一定会制作炸药吗?居然神奇的把炸弹放到宿敌A的妈妈的实验室里,还炸死了对方,还是略施小计把遥控炸弹的遥控器塞到宿敌的手中!这真是,只要想复仇,好人就一定能成功!另外一个情节也很有趣,人人都说宿敌B的妈妈宠溺孩子,这种行为导致了宿敌B杀害了小女孩!我倒觉得是宿敌B的妈妈种种行为中展露出的幼稚和对社会规则的懵懂,是这些影响了孩子吧!理性的正常的大人都会在孩子犯罪之后,要求孩子自首以获得宽大处理。可是宿敌B的妈妈却要杀了还是小孩子的宿敌B,不但如此,还要同归于尽去争取一个叫做良知的东西。那么,是妈妈的良知杀人了。这逻辑真是无语了。
  •     13岁的未成年,杀了人却会受法律的袒护,而无法真正承担自己的过失并理解罪行的残酷。一个中学班主任以校园内的“欺负别人”的传统而向两个杀害自己女儿的学生进行施压和报复,以至二人分别弑母和杀害同学并受法律制裁而得到应有的惩罚。也许本书唯一不太符合逻辑的地方就是,既然修哉是个成绩优秀,而理科又格外突出的学生,难道他会不知道仅仅是喝了带HIV病毒的牛奶染上艾滋病的几率很小?不常读推理小说,这部以5个不同人物的6个“告白”为线路的作品很精彩,值得一看。台版的《告白》同样也是丁世佳翻译,所以在版本上应该没有差异。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匆匆三四个小时,就把十五万字的《告白》看完了。这本推理小说所给我的感觉与东野圭吾的推理作品有很不同的地方。当然,读后感也是不外乎心寒、后怕、世态炎凉之类。
      
      有点不恰当甚至有点夸大地把《告白》里的母亲化学老师森口悠子与《金锁记》里的母亲曹七巧作比较。为什么?与曹七巧颠覆了人们传统观念中的慈母形象相比,森口悠子也颠覆了人们传统观念中的大公无私、视学生如自己儿子的印象。
      
      很特别的叙事方法。作为主角,森口悠子分别在第一章《神职者》与最后一章《传道者》露面或者以第一人称进行告白。其余各章分别由二班班长美月、直树的二姐圣美、下村直树和渡边修哉进行告白,层层进入,丝丝入扣,紧张得难以透气。
      
      森口的复仇究竟是对还是错?从法理上来说,毋庸置疑,绝对是错误的。但是从情理上讲,作为一位母亲,当知道自己的年仅四岁的女儿被自己班里的两个学生谋杀了如果还能够冷静客观地处理这件事情的话,那么我只能说,这位母亲,理智得有点冷血了。
      
      当我读到她说把她的男友,感染HIV病毒的“劝世鲜师”的血液滴入到两位凶手的每天供应的牛奶里时,我觉得自己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这就是作为一位母亲的彻彻底底的复仇哇。但是谁又能一口咬定她没有可以理解的地方呢?那些说起来轻松的人,用一句俗语来说就“针唔拮到肉唔知痛”,或者用国语说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若是设身处地地来评价的话,或许可以说她是一位深爱着自己骨肉的因而对于杀死她心肝女儿的凶手恨之入骨故作出了过激的行为。到了最后一章节《传道者》的最后几段,确实是过激,她用她的学识把修哉放的炸弹放到了他母亲的大学研究所那里,并由他亲手引爆了那个炸弹……
      
      但是,谁都没有赢。因为,认真你就输了。而且,是跟一个初二的小孩子较真。
      
      修哉之所以会这样,其实与他父母过早地离异有很大关系;母亲是一个在电子工程方面很有才干的博士,正是因为他,才放弃了继续研究,所以修哉觉得自己是一个累赘,并且,他很想证明给母亲看,他身体流着母亲的血,他和母亲一样能干。只是,他的才干用错了地方,酿成了大错。
      
      而美月,是最无辜的。她的死,正是在于她说了真话,说出了修哉的弱点。
      
      差点漏了真正的凶手直树了,如果不是因为他被修哉激怒了想报复修哉,美月是不会死的。他的懦弱使得他不敢勇敢面对,把所有事情都藏在心里。而他母亲对他溺爱其实是一种伤害,母亲以为,自己教育子女的方法是无比正确的,所以当她知道了她一直以为是被森口老师冤枉的儿子其实是真正的凶手时,她崩溃了,觉得无地自容,受到了极大的打击,所以她决定,自己的疏忽要由自己来弥补,但是却没想到直树……正如修哉所言,直树由于过于平庸,一旦有人对他进行夸奖,他就得意忘形了,以为自己真的有这么好了,所以诱导他做出恶果……
      
      忽然我想到了【钢炼】,里面的马斯丹上校得知到修兹被杀之后,无论他人如何劝告都无法遏制他的怒火。森口也是,女儿竟然被自己班的学生给谋杀了,而且竟然是如此荒唐的原因,这让她难以接受。最后她得知牛奶被男友调换了之后,她选择了观察情况,也才造成了炸弹引爆在了修哉母亲的研究所那里……
      
      复仇的火焰,足以把人的理智、良心给烧得不见踪影。
  •     包装不错!物流服务态度很好!以第一人称叙述,情节环环相扣。森口老师的复仇其实对于修哉和直树来说也算得上是一种重生,只是这重生所付出的代价也确实很大!电影业很好看!!!
  •     每读一章,就觉得有惊喜。多想自己一直是个读者,而不是参与者。心理活动展示出每个人作出某种行为,有时并非真的预料之中,而是他人,想从他人的反应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     “对于同一件事,因角度不同,看法天差地别的情况在这世上比比皆是。”
  •     日本人整着种就是牛逼 必须服 电影两遍 小说一遍
  •     别说猜到结局了,连自己想要什么结局都不知道。 善恶呀 觉得我爸和渡边妈妈有点像。
  •     其实我是被腰封上的宣传语打动的,一看开本不大的一本书,很是精致,就好奇买了一本。读着读着就感觉到脊背发凉啊,这主人公的复仇办法不得不说是高明啊。娓娓告白,其实是惊心动魄。
  •     妹想到如此温情的名字下是一个极尽阴暗的复仇故事。
  •     一口气读完
  •     1706 又读了一遍,依然震撼。是我最喜欢的凑佳苗的作品了,也是最爱的书之一。
  •     第一章——或者说本作最原始版本的短篇小说——就可以讲完讲好的故事,非要拉扯成一出狗血剧。
  •     好人什么时候开始变成坏人:当她遭遇不公平的时候。女导师够阴暗的,读到最后简直发指。
  •     推理小说,还行吧
  •     当伦理和正义出现分歧,你该选哪边?
    令人震惊的校园犯罪,教师、家长、学生,谁是罪魁祸首?
    杀人者的与复仇者的心理演进,轮番敲击著我们内心的道德尺度。
    一位中学女老师在校园游泳池内发现自己的四岁女儿意外溺毙,後来经她私下调查,原来是班上两位学生谋杀的,但杀人动机实在荒唐。痛失爱女的老师辞职,不向警方申请重新调查,而在结业式那天向全班学生告白真相,并透露了她的复仇计画,在学生们的心底种下恐惧的因子……
  •     完美的复仇。。
  •     心理细节描写的特别好,面对杀害自己孩子的学生,女教师在职业道德伦理上产生了自我矛盾,因为她的职业她必须要包容学生,但她没办法说服自己原谅他们。。而作案者同学A和B的家庭缺陷才是造成这场悲剧的源头。。慈母or严母都会教育出来有缺陷的孩子吧~
  •     周六的晚上看日本推理小说《告白》到凌晨2点,出了一身冷汗。真的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小说呢。我比较喜欢女性写的心理推理悬疑小说,感性又不乏理智,娓娓动人且有条有理。重要的是,总能在小说里发现很多令人深思的话题。
  •     哦,渡边同学。你不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复仇,也是你重新做人的第一步吗? 永别了。
  •     一位中學女老師在校園游泳池內發現自己的四歲女兒意外溺斃,後來經她私下調查,原來是班上兩位學生謀殺的,但殺人動機實在荒唐。痛失愛女的老師辭職,不向警方申請重新調查,而在結業式那天向全班學生告白真相,並透露了她的復仇計畫,在學生們的心底種下恐懼的因子……
  •     两个小时一口气看完了。越看下去越难以想象人这皮囊中到底容纳了多少难以直视的恶呢!那些未成年们因为家庭,因为学校,因为社会,但更重要的是因为自己一步步做下这些恶!而森口悠子的“报复”也让人如临深渊,或许所有的恶都是有迹可循得,有些卑劣得东西是世代相传得! 可叹这人吃人的世界!
  •     看了整个故事,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学生报复老师或者老师复仇的故事,而是讨论家庭、孩子和社会伦理的推理小说,惊心动魄,引人深思。
  •     電影看完多年後、拿起小說重新品味、還是被結局震撼到、真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     心理教育也很重要
  •     以暴制暴最美好
  •     读完全书,翻回目录,顿觉每章的名字真是讽刺: 神职者——樱宫正义,想要救赎一切学生,连杀害自己女儿的凶手也不例外,但又如悠子所说对于一直循规蹈矩的学生造成了伤害。 殉教者——寺田良辉,以樱宫为偶像努力着,却被学生指责自我满足,以至于导致学生精神崩溃。 慈爱者——少年B的母亲,倾注满满的爱、自以为正确地教导着儿子,教出的儿子懦弱、胆怯、自卑。 求道者——少年B,在母亲过分的夸奖之下压抑地生存着,寻求被人理解之道,却被少年A狠狠背叛,最后精神崩溃。 信奉者——少年A,相信着母亲会来看望自己而努力着,最后却自以为遭到了母亲的背叛。 传道者——森口悠子,希望学生能够明白生命之可贵,虽然最后以极端的手段达成了目的,自己却也一无所有。
  •     继《哈利波特》的作者后,又有一名平民母亲一鸣惊人变成名作家。《告白》以日本人的惯性压抑,这种坦然的告白显得更是可怕。让人震撼的一本小说。
    书中透露是人性的阴暗面,是青少年的迷茫,是老师失去女儿的痛楚。一看就放不下,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让人心怀感伤而又无可奈何,优秀的日本小说。
  •     细节上有些地方不太好 但是以不同人物的第一视角来告白还是挺赞的
  •     很好的书!孩子在渴望获得家长、老师等人关注的时候,其渴望对象却忙于满足自己的追求而忽略孩子的心理需求,结果导致孩子为了获得这种关注而选择极端行为。《告白》中的修哉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看了让人心痛
  •     腹黑:腹黑不是贬义词。腹黑一词来源于日本ACG(卡通、漫画、游戏)界,通常用来指表面和善温和,内心却想着奸恶事情或有心计的人。原意为“心地坏的”、“黑心的”、“黑心肝”、“表里不一”的意思,在ACG界被当作萌属性广泛使用。性质偏向正面。
    豆瓣上关于日本电影《告白》的评价十分两级分化,有的说是“**大烂片”,有的则评价很高。但这并不妨碍这部电影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亚洲电影奖。这部电影给我带来了相当的震撼,全片色调低沉压抑,却又不失美感。开场就是天空中阴云笼罩,伴随着女教师森口的“告白”。直至剧终,也没有一片明朗的晴天。
    森口4岁的女儿爱美在她所任教的中学游泳池内溺毙身亡,痛苦的女教师通过调查发现了凶手就是自己班里的两个学生。她没有选择报警,而是在学生结业的当天向全班同学告白,并宣告了自己的复仇计划……
    这部电影的原著是日本推理小说家凑佳苗的作品。看过电影之后,分别读了她的小说《少女》《赎罪》《告白》,内心强烈的感受就是——腹黑满天下。
    表面上绝无激烈的冲突,血淋淋的场景,一切谋划都在内心深处暗暗形成,并且有足够的耐心等待这个计划变成现实。而策划者,则通常躲在一边冷眼旁观,脸上带着一种既失落又满足的表情。
    在凑佳苗的小说里,年龄、性别、职业等等只是描述一个人的客观符号。换句话说,即使是少男少女,内心也绝不是想象中的清纯无暇,阴暗与弱点同样存在于他们身上。在这个世界里,只有“人性”是通行的判断标准。
    凑佳苗的小说均采用第一人称,仿佛是不同角色的轮流告白,又像是在窥视旁人的内心世界。其实,窥视旁人,是想要读懂自己,这一点毋庸置疑。人人都有“腹黑”之时,这一点,也毋庸置疑。
  •     本书以不同人的告白,从不同的角度去阐述同一件事情——复仇,早就猜到会来个前后呼应,但结局还是没有猜到!
  •     薄薄的书,精练的文字,大段的独白,却在平静的文字下给我们一次又一次震撼。
    三个不同背景的家庭,三个不同性格的主人公,他们的过去造就了他们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性格,他们的现在交织在一起上演了一出惨剧,他们的未来却因那些疯狂的念头冷酷的手段而灰飞烟灭。理性的女老师为给自己女儿复仇决定报复自己的学生,选择了对学生来说最最残忍的方法去惩罚那些孩子,却也陪送上了自己为人师的心;天才的学生为得到母亲的关注,选最终择了最残忍的出名方法——杀人,断送了自己的生命;懦弱的男孩为保住自己的自尊心得到同学的肯定,选择了孤注一掷害死一个小女孩,不仅抛弃了自己的良心还将自己逼疯……
    还有那些站在他们身后的人:身患艾滋病的伟大教育家、抛弃了儿子的母亲、过分保护自己儿子的母亲、希望站在外围看着却最终卷进去了的女学生、一个只想着自己教师名声而做出最错误行为的男老师……
    文字总是安静的陈列着,在它们的身影下,我们看到了很多很多:用一场轰轰烈类的悲剧,展示了人心的脆弱与黑暗,展示了教育缺失的重要成分,展示了家庭的重要性…
    那竭尽全力的告白声,也是痛苦的呐喊声,而我们,有谁听到了呢?
  •     类似冰与火的多视角写法,一气读完。对人性的刻画有偶然也有必然,读完心里堵得慌。有闲再找电影看。
  •     不可得的佳作
  •     日本小说总是喜欢囚禁变态的灵魂,在细节上,将初中二年级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描写得很到位。
  •     我是先看的电影,随后决定看书的。
    看电影的时候,觉着里面的人心理都有明显的扭曲,从老师到学生,从家长到孩子,只除了那个可怜的爱美。
    看书的时候,发觉作者将这样的扭曲隐藏的更深了,似乎看起来都挺合理的。
    不过这样的合理更让人觉得心里凉飕飕的。
  •     我他妈以为是爱情小说 原来是杀人案 果然文化差异 不过薄薄的我也就继续看了 感觉很一般 杀人原因不明所以 有点同情那个聪明却缺少爱和正确三观的孩子
  •     本以为是一本言情小说呢,后来才发现竟然是一本推理的。写的是在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很有其新颖之处:通过未成年犯人,受害者家属,犯人家属,犯人同学这几个不同角度的告白,比较全面的展示了少年犯罪案件中各个相关方面不同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     很多人感叹于最后的逆转,其实告白最精彩的并不是最后的逆转,而是人物的刻画,最后的逆转让小说在最高潮处结束,让读者回味不已,一部推理小说写得精彩,并仅不在于作案技术,日本很多本格派推理现在已经走进了死胡同,只剩下复杂的技术,人物平淡,情感缺乏,作案动机可笑(甚至有人根本不解释动机),作案手法更可笑,简单的方法不用,非要设计一大堆,累得要死还会留下很多破绽,本书正好相反,看似简单的案子,让人看后感慨不已,情节的进展,都是人物发展的必然,没有生硬之处,只有象作者和东野的这样的才是日本推理小说的未来
  •     湊佳苗的《告白》是部很诡异的小说,有人说,如果在中国,大抵可以获得创新作文一等奖了,不过,拿这样有意思的小说和韩寒的对比,是很没意思的事了。很期待它的电影版。
  •     站的角度不同,理解不同,就算是同一件事,每个人的认知也不同。抽丝剥茧的故事(最近泛起观书狂热)
  •     看过电影之后才买的这本书,试读了一部分文字发觉电影的强烈画面感原来是全部来自于小说,小说本身就具备良好的视觉效果,将女性复仇的阴暗心态诠释的淋漓尽致,变态的心理描述的平缓而优美,娓娓道来。这是部很不错的作品,印刷质量也还行,翻译也没有什么太大的诟病。
  •     读了《告白》这本小说后对我的感触挺大,这本小说教会我们如何思考这个世界,学生思考老师,老师思考学生
  •     今年的推理市场不乏话题之作,既有国产《荒野猎人》,又有欧美的《龙纹身的女孩》《雅贼系列》,日系推理作为重镇,要人瞩目者更多,其中《解体诸因》《一朵桔梗花》《奇想,天恸》都被推理书友高度关注!在这一场厮杀中,有一位作者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抢镜登场,但凭借无可置疑的实力杀开一条血路,这个人就是凑佳苗!

    要问这部《告白》好在哪里,在此我转载一篇评论(恕我偷懒,就不自己憋书评了,因为人家写的很好,也很全面,我就不客气的“拿来主义”了),我这位朋友作为推理达人,很全面的对本作给出了评价,下面摘录京极堂主的《告白》书评——

    一、新潮的POV写法
      这本书在结构上最出彩的就是用了欧美奇幻小说常用的POV(视点人物)写法。全书由神职者、殉教者、慈爱者、求道者、信奉者、传道者。六章组成。六个章节 六种视角来剖析一个事件----即少年杀了自己老师的女儿。由这个事件来探讨少年犯罪的责任承担问题。这种写法很好的机器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用法我觉得非常巧妙。同时对塑造人物有极大便利。这招凑姐姐用的不错。
    二、复杂的人物
      其实这本小说人物不复杂,就六个,但每个人都塑造得很成功。虽然我每一个都不喜欢但却感受得到他们每一个都那样真实。我在这里不想说什么,因为我说不出来!只好请读者诸君在简体版出来后自行体会,只要认真看过就一定能体会我所说的感觉。这本书里的人物没人能评价他们,也无法评价。 《告白》想要告诉我们的不是一个故事,是很多个,很多个处于青春躁动期不安于室的灵魂都在这里向我们告白,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感受,不期待读者理解,但是还是不断的诉说,他们在这里,他们存在过。如果有一个人注意到了,这些灵魂就能得到解放,可是大多数时候,他们的告白都隐没在了喧嚣之中,在不断的说教里变得沉默。(摘自一位网友的告白书评)
    三、社会问题
    这部小说所探讨的社会问题就是少年犯罪和所承担的责任问题。我在这里推荐各位看一下东野的《仿徨之刃》我觉得这两本书应该对照着看绝对会产生1+1>2的效果,正如另一位推理同好欧阳妤兄所言:《告白》中,分别从孩子和大人的视角来剖析深层次的原因,无论是渡边还是直树,他们都缺乏正常排解心理压力的有效措施。本书与《彷徨之刃》不同,《彷徨之刃》强调最多的,是受害者家属的痛苦,以及对少年法的不满。而《告白》则在更深层次上,把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展露在读者眼前。“养不教,父之过。”似乎我们都有推卸责任的坏习惯。孩子把责任推到同伴身上:“都是那个傻瓜,才把事情搞砸!”父母把责任推到别的孩子身上:“我们家的XX一直都是个好孩子,就是YY把他给带坏了!”似乎都没有直面自己错误的勇气。有这样的父母,再有这样的子女,似乎并不奇怪。如果是看《彷徨之刃》看得不爽的读者,那么看这本《告白》,结局应该能让人满意。私下的复仇究竟是否能匡扶正义?《彷徨之刃》没有给出答案,《告白》也没有给出答案,它们都只是把问题摆在读者面前,让读者自行选择。
  •     受陆毅那首爱情歌曲《告白》的影响,我开始还以为这是本爱情小说,看后原来是本推理小说。写的是未成年人的犯罪问题,这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但我们不能回避,应该去面对,并找到解决之道。这是一本很现实意义的作品,顶!
  •     不同人物的第一人称叙述互相支撑与加强,每个人的视角都很有限,只有合力托起事件的完整真相。每一层讲述又都给事情加入一层真相,始终不乏味。小说对大的社会议题的探讨振聋发聩。
  •     不看到最后,你不晓得来龙去脉,非常引人入胜,情节简单,但告白的内心独白很细腻。层层叠叠层层剥开。尤其是游泳池那段落,4岁小美就那样被13岁少年扔下……心
  •     凑佳苗典型的告白体在其处女作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各个人物内心的刻画相当出色,带有些日系小说典型特有的心理变态与琐碎纠结,暗黑系的一个悲剧故事
  •     这本书借森口老师来抨击日本少年法!
    “路娜希事件”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一位优秀的女学生就会有这样的举动!!
    全文到最后写少年A只为赢得母亲的认可,才做出这种事!
    震惊!!!!!!!!!!!!!!!!!!!!!!!!!!!
  •     小说比电影更详细,刻画的人物也更生动。5个缺失人性的悲剧,每一个可怜又可恨。
  •     高二的时候读的,现在想起来标记一下
  •     关于小孩总是很残酷 结局不太满意 虽然沉重 还是可以理解
  •     阅读很顺,故事架构简单而恐怖,多人物叙述的方式有代入感。
  •     所有的罪恶都不值得被姑息。但每个人都应该被赦免。
    当然我并不是说赦免每一个人就不应该有任何人受到惩罚,只是他们值得在精神上被理解,值得让他们心里的问题好起来,这和为自己的恶行负责并不冲突。
    其实精神上赦免了一个人就是赦免所有人和赦免自己。这个犯罪的人固然不能把对别人的伤害的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去,但造成这一切的是什么呢。
    书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执念,完全用自己的思想去思考,人与人之间并没有真正的连结。
    森口扮演了一个去执行仲裁的人,当然从某种角度她有这个资格,不过这样会使她得到真正的自由么?我也不认为如果什么也不做少年A和少年B会真的改过自新。只是觉得这对森口是最不公平的事情,对AB也不公平。
    作为青少年本身应该并没有任何问题的,从书中的描述来看,AB的心理缺失完全是由家庭所造成的。一个一直在追逐家庭温暖却被家庭拒之门外,一个一直看似融入家庭,被接受的却并不是真正的平凡的自己。加之他们偏激的个性,会把事情发展至此也是很正常的。理应受到惩罚的不止是AB,整个家庭和社会教育机构都是有问题的,从美月的描述中也能看出来。
    此书最大的悲剧并不在于这些无辜死去和承担恶果的人。
    而在于,森口做的一切并没有达到她真的目的。
    我相信她并不是真的完全为了复仇才做这些事情。或者说她的复仇也出于精神层面,她要他们活下去并真正认清自己所犯下的罪孽然后忏悔。她便可以从而得到解脱。
    所以这本书真正的悲剧就是,AB俩人虽然得到了报应,却没有真正理解自己所做的罪孽。森口的努力也就没有真正的价值。三个人都没有被赦免。赎罪也就无从谈起。
    这本书于我也不是一本悬疑小说,而是人性的探讨。
    是什么让赎罪变得如此艰难呢,我们每个人都沉陷在这个罪恶累积的越来越深的社会,制造又品食自己的恶果,出路又在哪里呢。作者没有给出告白的出路,而我也不知道呢。。
  •     《告白》是有良心的推理作品,杀人者荒唐,但有社会成因,复仇者冰冷,但意在警世。故事人物不多,但格局很大。段落和角度海量,但叙事效率很高。和许多强调谋杀手段奇技淫巧的故事相比,这是真正关注现实,不落俗套的好故事。
  •     孩子对爸爸妈妈的依恋无可厚非,然而却走上了一条奇葩的道路,是因为太聪明而不屑于世上的所有人,还是因为太自卑而憎恨所有幸福的人?总之我很只支持人性本恶的理论。
  •     善与恶在于什么?
  •     好吧~我更喜欢她的《赎罪》~
  •     电影已经很精彩,没想到原著更好看。
  •     看过电影回来看的小说 感觉更细腻一些 毕竟两个小时的电影篇幅还是有限 是一本很值得人深思得小说
  •     先看的电影,视觉上更多是阴暗的天空和血腥的画面,即使当中犯罪的两人同学欺负,我却不觉得痛快,尽管我认为他们的犯罪行为不可原谅。可是如果让周围的人用盲目跟随的手段去惩罚他们,并不是正义的体现。他们或许只是追求排挤惩罚他人的快感,而非从惩罚犯罪本身出发。电影最后,老师原谅了,虽然代价巨大,但最后一刻逆转的效果意犹未尽。
    书中的体例很独特,看了几页就习惯了这种告白的写作方式,能够更深刻地进入每个人内心,电影远没有这样细腻。在情节上,有许多电影里没有或者改写的东西,看书的话真的不逊于电影。即使已经看过电影,也不会觉得没意思。略微剧透,书中结局不同于电影的结局。
  •     看了第一张就一口气看下去了,剧情实在是太赞了,推荐给2个人2个人都觉得很好。
    文章中的森口老师的女儿被班里两个学生害死,她对其施以报复。改变了那2个人以及他们周围的人的人生。森口并没有把此事报案,因为她认为光是报案那两个同学也只是进少管所,并没有多大影响,而自己的女儿却被害死了。所以她用了特殊的手段,让两个学生觉得绝望。。一言难尽。。本来是东野饭的现在觉得凑佳苗的告白比东野的任何一本小说都精彩
  •     幸好是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读完的。
  •     《告白》中的学生都是不需要承担全部法律责任的13岁。可书中人物却保持无一好人的一致性。性格性别迥异孩子的共同点,竟然是对杀人没有负罪感。修哉因为无法在母亲面前证明自己。直树因为自己失败了。连看上去充满同情心的美月,都可以冷血思索杀人计划。如果十三岁的孩子,都是这样,2012也该到了。
  •     湊佳苗利用《罪與罰》的反推理手法來心理分析新世代教育和校園犯罪,各篇章由受害者親人、嫌疑犯學生、嫌犯的家人及女同學等主觀視角分別告白,一步步逼近犯罪動機的核心,藉此也提出許多重要問題,像是師生親子關係如何有效溝通、校園犯罪的法律面和道德面的懲罰該如何拿捏、如何與疑似有問題的學生相處來預防犯罪、如何落實個別化人格教育、青少年犯罪的法律規章是否該檢討等等,小說適切地用個人的自白故事點出當今教育出了問題的因果所在。——评价甚好!
  •     《告白》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小说,它多角度解剖问题儿童的心理,指出家长、老师的关注是引导儿童发展的关键,关注不恰当,会导致儿童出现抑郁、自杀、攻击他人等恶性事件。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教师往往只关注升学率,家长要么在工作压力无暇关注儿童,要么按自己的愿望盲目提供关注,都容易导致儿童厌学、交际困难甚至出现伤人、自伤的惨剧。因此《告白》对于中国当下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促进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之间健康互动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     作为人父,我很理解森口对两个杀人凶手的恨。
    老实说,我带着牙痒痒的恨看AB两君的告白。
    如果说未成年人有法律保护不负刑事责任的话,那么4岁的爱美难道不是未成年人么?她的利益呢?
    我们常说对杀人犯要有宽恕之心。
    我总觉得这样的宽恕是对受害者的亵渎!

    书最成功之处是:让你忘掉正在看的是小说,而是犯罪记录!因为根本没有作者刀工斧凿的痕迹。
    这不可不谓高明。
    建议有兴趣读的朋友先看电影,再看书。否则,会因为演员的不足让这本书在你心目中掉价了。

    我还留意到电影修正了小说的一个BUG:森口让AB君和艾滋奶的情节,书上说是丈夫尾随着她到学校把奶掉包了。这确实有点失实的:睡觉时被抽血还会不醒来?于是电影改变为:丈夫发现后坚决阻止了森口的行为。那么后来课堂上的爱滋奶告白就成了纯粹的恐吓了。
  •     之前没注意到这本书,还以为是情人之间的告白呢。后来看到海报说是根据日本同名电影的。这本是原著,引进的,我才知道原来这是一部在日本特别火特别有轰动效应的书和电影,还被提名过奥斯卡奖。小小的书,精致的设计,特别的漂亮,挺好看的。
  •     这书买来,起初只是想欣赏一下丝丝入扣的情节布局,体验体验日本人阴森苍白但条理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至于文字嘛,翻译过来的作品,读的通就成了。原本没有如获至宝的惊喜。
    不过看了几页之后竟就收不住。一连看了好多天,发现这绝不是一个复仇计划,无论身处明暗,凶手、复仇者,都在不露痕迹地布置和实施计划,而心理战术就是最锋利的冷兵器。大不同与许多日本悬疑作品,它不仅直击了学生的犯罪心理,揭露了社会及人性的方方面面,更将一个无形的复仇计划十分巧妙又无声无息地区别于女巫美狄亚复仇的那种激烈、疯狂和血腥,像一条毒蛇,缓缓、阴冷、悄无声息、一招致命。
    真是好看啊。
  •     感觉到人性丑陋的一面,也感觉到人性温柔的一面,丑陋到让人震惊,因自己女儿的死而产生的报复行为始终作为旁观者无法理解,但若把自己融入角色确不然理解老师的疯狂行为,甚至觉得应该更甚。
  •     这本书的剧情很让人回味无穷。一环扣一环的复仇、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身世背景都造就了这剪不断的复杂故事。
    从推理的方面看 故事的复杂程度不是很大,但从伦理的方面看,这故事就复杂的多了。
    这本书的情节安排也很不错,让人看的时候有种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往下看才能明白真相的感觉。
    这本书是好书,看完后能让人仔细思考自己的道德观是否正确的,自己的人性与复仇到底是为了什么等等的问题。
  •     今天一口气读完的,心情很沉重。

    其实是通过一个名为《必看90部恐怖片》其中推荐了同名电影《告白》,大致的描述是关于青少年犯罪,看后令人反思,吸引我看小说的。

    小说篇幅不长,章节内容以不同主人公的自述形式展开,内容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主线是高中班主任森口老师的独生女儿爱美被本班两名男生以荒谬的理由杀死,班主任以自己的方式复仇的过程。其中有老师关于少年犯罪的认识及展开复仇的理由,有班上女同学对事情进展的观察理解,有少年犯A君的告白,B君的心路历程。

    看后内心久久不能释怀,悲惨的结局,无法理解的少年犯的心理,以及对自己即将准备做母亲后孩子未来成长的担忧。

    渡边修哉继承了母亲的聪明才华,却因为母亲给自己带来的童年阴影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扭曲而又执拗的价值观让人感到不寒而栗。

    而另一位少年犯小直,因为自身的庸碌平凡而选择了做不平凡的事情,酿成了别人和自己的悲剧。

    我要感慨,青春期的孩子到底在想些什么,是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造就了扭曲的价值观,最终铸成大错。

    不完整的家庭,对孩子过高的期望,过分的袒护,对青春期孩子心理变化的视而不见,使可爱的爱美夭折了、使儿子变成了弑母者、变成了杀人狂。

    令人窒息的可悲的结局,我又该走向何方,除了庆幸自己安全的度过了危险的青春期之外,更多的要思考如何教育我的下一代。

    真的是个沉重的任务
  •     话说这翻译有毒,开头真心看不下去,看了第一章感觉最多5分作品,看到后面感觉大概7分左右,结果没想到。其实蛮不错的书
  •     结尾棒。故事紧凑。爱的错位。
  •     结局出我意料 虽然看之前心里有过两个拟定的结局 无非是死与不死 但是..   文章采用多人称叙述很有特点 但是个人觉得翻译稍显生涩 扭曲的修哉 可怜的小直(为了得到认可 觉得很可怜)森口嘛 虽然我个人是赞成她复仇 但是没想到是这样的结局 狠.....
  •     《告白》这本书秉承这日本悬疑小说一贯严谨的风格对人物内心的刻画非常到位。
  •     凑大妈巅峰之作,没有之一。
  •     乍一看这书名,不知道讲的是什么,是励志书?还是小说?也不知道是谁对谁的告白,看过封面文案之后,才知道这是一本推理、悬疑小说,是我很喜欢的题材,这本书原来是日本作者写的,在日本极受欢迎,极为畅销。如此有噱头的一本书,一定要看。
  •     冷冰冰的告白(阐述?),很佩服。电影很还原。
  •     其实并不算推理小说吧。本书从五个人的视角简述一起杀人案引起的后果。
  •     读完《告白》这本书,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一方面因为罪犯受到惩罚而感到快意,另一方面又觉得森口老师的复仇计划太过残忍。
  •     好的小说能让人思考,《告白》就是这样一本让人思考的小说,让儿童思考成年人、思考学校、思考自己的应该交什么样的朋友;让家长思考自己的孩子、思考家庭教育、思考自己应该如何给孩子提供他所希望的帮助;也让老师们思考,思考自己的学生,思考自己对学生的引导,思考应该如何尊重每一个儿童的需求帮助他们达成所愿
  •     其实早就读过《告白》的电子版,也早就看了电影,但作为一个日系推理的死忠粉,这么经典的作品当然要买一本珍藏了。喜欢凑佳苗,喜欢她叙事的结构和冷静的文风。希望以后能有更精彩更有突破的作品出现。当当好方便!原谅我刚刚才发现= =昨晚上订的今天下午就到了,蛮快的,包装也严实,还打了五折,物超所值!!
  •     【告白】是有良心的推理作品,杀人者荒唐,但有社会成因,复仇者冰冷,但意在救赎。森口的内心世界就如电影中的教室那样,是泛着深蓝的铅色。电影如此唯美阴森的拍摄手法,在日剧里还是头一次见,的确,电影比原著带来的震撼还要大....
  •     一口气读完。凑佳苗总能引起人的思考。
  •     很扣人心弦的小故事,感觉和我认识的普遍观念上的悬疑小说不太一样,作者的笔触并不尖锐,但是却以每个人不同的自我的心理描述的形式逐步的将重点表达出来,甚至推向高潮,将人性的弱点,复仇的计划,教育的缺陷,法治的不完善集中暴露出来,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不得不去想如果我是森口老师我会怎么做?
  •     早几年前看过,忘记添加了
  •     两个孩子的悲剧,两位母亲的对比,一个偏向溺爱,一位却是伤害,老师又是无辜的受害者。
  •     一口气读完的小说,读完以后是满满的可怕,人真的挺可怕的,但是思考以后又是教育导致的悲剧
  •     一部好的小说能让人思考,《告白》就是这样一本小说,它让儿童思考成年人、思考学校、思考自己应该交什么样的朋友;让家长思考自己的孩子、思考家庭教育、思考自己应该如何给孩子提供他希望得到的帮助;也让老师们思考……总之,很多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
  •     分成不同的角度来写章节,让我想到了恶意。
  •     一口气看完之后又连续再看了两遍,这个故事丝丝入扣,很有条理,逻辑十足。这文笔这剧情编排和作者观点都是我欣赏的。书里被提到的人名没有一个是多余的,都起到作用,堪比悬念小说。有人说结局差强人意,但我认为是完美的,可能我与森口老师有一样的价值观,对她感同身受,也赞同她的做法,如果我有同样遭遇估计也会做同样的事,可惜我没这样的理科技术。真的很期待电影。也想再看凑佳苗的书。翻译也非常好,没有以往看过的日本小说那种罗嗦不像在说中文的感觉。
  •     我从来没有看过一部这么直逼人心的电影 无关爱情 无关生活的艰难 直指向人心里最敏感的地方 一步步摧毁人的防御机制 引导人走向自己心灵最阴暗脆弱的地方 最后忍不住说这真的是人间炼狱
  •     凑佳苗的《告白》故事很简单:两个学生杀害班主任的四岁的女儿,班主任在学期的最后一天宣布辞职,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出自己要向那两个学生复仇。但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作者却叙述得惊心动魄,令人毛骨悚然,我不得不佩服作者高超的叙事艺术。
  •     书是硬皮,沉甸甸的,很适合收藏。
    《告白》的写法和故事都是我喜欢的,设下悬念的倒叙,开始以女主角的口述方式,慢慢展开情节,似乎算得上是推理了。小说跟有画面的电影不一样,从字里行间体会线索、感情、心境,是我最喜欢做的事情。
    是单身妈妈的女教师,患有HIV的教育家,天真无邪却被杀害的小女儿。
    各种看似扭曲却真实的心理。
    他们每个人,活在阴影里,活在自卑中,活在残忍中,活在冷漠中,活在自私中。
    他们是“暗”的,是软弱的,却是真实的。
    似乎阳光面都死掉了,比如小爱美,比如“劝世鲜师”。
    复仇。
    女教师不是圣母,不会像传统的文学作品里那样,宽容和原谅,即使最爱的人被杀死了,依旧宽容和原谅。
    不会这样,她抓住每个人的心理弱点,一点一点复仇。
    深有感慨。
    这才是一个发人深省的、值得深思的、直面人类心灵的故事。
  •     为此还看了电影
  •     惊悚的情节被隐藏在平实朴素的叙说语言当中。被谋杀小孩的妈妈也就是女老师在离任告白中向所有同学说,凶手就在你们当中,真是令人一惊。
  •     很多看了小说的人,都痛骂作为女主角的山口老师,我倒是觉得,要看在什么角度来看待《告白》里的老师,她的确是老师,但是她也是母亲,深爱孩子的母亲。这个结果她会开心吗?其实书中有一句话,樱宫遗言: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行不通的。这样绝对无法让你释怀。我觉得也不见得会真的开心。
  •     蛮有新意,全文是以多人物视角的叙述展开。 四周不断扩大和蔓延的“杀意”来源于各个人物生命里"爱"的缺失…………
  •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     非常特别的写作形式 意外的结局
  •     看这本书,想了很多。
    作为受害者亲属的老师当着全班学生的面痛斥社会对这些不满14岁孩子的纵容,就因为这些初中生未满14岁,社会对他们所做的一切都采取包容的态度,可包容的只是那些犯下滔天大罪的孩子,对这些孩子周围的成年人却残酷的发指,不管跟那个孩子有没有密切关系,当出事以后,只要从这孩子口里提到过的大人无一幸免,每个都受到严厉的苛责。这是法律的失误吗,还是现实的无奈。面对纷繁复杂而冷酷残忍的现实,我们能做什么,我们该做什么?关于正义的问题,在读这本书时始终缠绕着我。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