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城堡里的人》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青春文学 > 玄幻/新武侠/魔幻/科幻 > 高城堡里的人

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1
ISBN:9787534348648
作者:菲利普·迪克
页数:222页

对自由的微弱信念

一个神经脆弱的负面预言家。他能描述的最绝望的噩梦就是这个样子。你翻开那本书,《高城堡里的人》或曰《蝗虫的苦恼》,只是同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所描述的是同一个故事。没有多层宇宙的迹象,也没有侥幸的希望,能读到的只有一段绝望孤立和唯一的时空。如果向前回溯,你会发现正义失败了,已被忘却的自由斗士们输掉了本应胜利的战争。是恶徒们赢得了战争,统治了世界,创造了属于他们的繁荣时代,他们强迫给所有人一个有且仅有的结局。字里行间有一些莫名的失落。“远古巨大的食人族壮大繁衍,他们再一次统治了世界。”他们还将继续这么统治下去,直至地球上的绝大多数居民忘记正义原本的含义。不得不说本作的翻译十分拗口,句式结构有向翻译器看齐的趋势,但这依然无法掩盖原作浓重隐晦下的强烈真实,那些并非完全通顺的字句刺痛了肌肤,使得一些人的灵魂战栗不安。或许是我们的教育使我们习惯了索取自由,仿佛自由是理所当然而心安理得,摆在货架上立等可取。我们将其视作一切“心平气和的讨论”的前提,它甚至升格为普世——而如果这个假设是错的呢?毕竟没有人达到过他所向往的那种绝对幸福。真相也许是正相反的,真相是所有人都行走在奴役的永动机里,我们自己推动的轮轴使西西弗斯的悲剧永不休止,使得历史总由得胜者书写,虽然这个真相没人喜欢,可它依然可能是真相,我们是一代代作恶者的后嗣。真相是自由不过是一场青春期的春梦,结局是犹太人被有条不紊的人道毁灭,斯拉夫人,黑非洲人被赶尽杀绝,留下一个属于金发雅利安人似是而非的谎言。谎言千遍成为真理,他们和日本人瓜分了世界。戈培尔博士的国难道不能长治久安?在一个全心全意的畸形社会中科技发展的速度也会被人为地拔高,失去了利润的阻挠,汉斯们难道不会乘着V型火箭畅游火星吗?而在日本人占领的西海岸,退化成低素质劳动力的美利坚原住民又会怎样蜗居在低矮的棚户下,他们中难道不会又孕育出一批新的传说?这没什么值得惊讶的,绵延数千年的血罪,难道不是对历史传统的忠实延续?政局总由战场决定,战争被划分为战役,划分为战斗,细化到每个步兵手里。阿拉曼失败了,斯大林格勒沦陷了,取得了石油燃料的钢铁巨兽再也没有人能阻拦他的脚步,死去的敌人不会抗议,也不会聚众到一些广场上集体抒发感情。这种征服故事难道不是一代又一代在地球上上演着?想想尼安德特,想想迦南人,想想夷狄蛮戎羌,想想布尔战争集中营,想想另一些人对祖鲁人是怎么做的。他们对保留地是怎么做的,他们对印加、阿兹特克人是怎么做的。想想我们是怎么做的。“一株枯萎的杨树开出花朵,一个半老的女人嫁给了青年。”大概我们读到这样的《易经》诗句都会惊讶吧,但书中的人们却正是据此窥测到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末日,德日对掷出冰雹一样的氢弹从空中落下。对《易经》的冷静却天然呆的解读,在我们民族自然形成的语境里成为笑点而非亮点,但这样的设置却不难理解。只需想象一个美国本土文化被黑眼睛黄皮肤的卡苏拉们消费的年代,在那个难以预料的现实中,令一些人最为痛苦的场景莫过于叫美利坚向一些来自东方的命运低头。

构思好,其余一般

本书的构思其实是相当不错的,完全可以写成史诗一样的作品,只是小说里描写的那个社会太欠缺说服力了,小说里出现的那些德国人和日本人无不给我一种强烈的失真感;另外,我总觉得整本小说的情节发展太平淡了,没有很吸引人的主线本书和该出版社其他几部菲利普·迪克作品一样,翻译得一团糟,可惜我只买的到这个版本。

迪克是那种被发现的天才……

科幻小说中似乎有关幻想本身的题材并不受关注,毕竟这是一个本体论化的题材。不过有一个最有力最著名的例子摆在大家的面前,写出《城堡中的男人》(国内有)、《机器人会不会梦见电子羊》、《记忆公司》(国内有)、《流我的泪吧,警察说》(国内有,《KR3之谜》)等等的菲利普.K.迪克。也许有些作品国内读者没有看过,但是改编的《银翼杀手》(哈里森.福特主演)、《全面回忆》(宇宙威龙)《少数派报告》(汤姆.克鲁斯主演)等电影相信很多人是看过的。Dick对幻想的力量,或者叫意识的主观能动性异常感兴趣,这和他吸毒的体验有密切的关系。但这并不能证明毒品是艺术的催生剂,甚至一切创作者都应该去体验致幻药物。Dick有没有靠药物获得灵感谁也不知道,但是可以知道他被药物和那样的生活方式所毁灭,被生活的障碍所粉碎了。不过,他的早逝使他成为了新世代的一个图腾,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说奖项就是很好的证明。但是Dick对幻想的态度不能代表科幻小说整体,因为不只在科幻小说的范围,甚至从整个文学的大视野来看,他恐怕都是最极端的一个。不过这里我关注的,是在《科幻之路卷三》中。在提到迪克那一章的开头,冈恩先说了一段关于作家的话。“一般来说,作家分为两类:一类是说书人;一类是文风家。在说书人眼里,世界多彩多姿,引人入胜,他们把所见所闻说给读者听。因为小说的风格取决于小说的故事和意义,因而其风格因作品而异。而文风家不同,当他们一旦有了自己的风格,就会运用在自己所有的小说中。他们能摆脱自己风格的唯一办法就是一次又一次地重复叙述同一个故事。”后面冈恩接着说,文风家占领了主流文学的宫殿,获得所有的奖项。而在科幻小说领域,说书人更为得势。说到这里,我想这可以证明科幻小说的通俗性质,尽管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更加不可否认的是科幻小说,不同于任何种类的通俗小说,因为它不归属于某种特定的类型,而是包容几乎的所有类型。只有一件事幻想小说(此处故意偷换了概念,请读者注意。笑)不能做,那就是试图(仅仅是试图)仅仅描写已经确实发生的事情。它必须想象。之后,冈恩对迪克加以高度的赞扬:“还有一位文风家是迪克……他在科幻小说圈内外都受到了普遍认同。”在他的一生中,迪克几乎遍历了幻想状态的每一个变量:幻觉、幻想、虚构现实、平行世界、半梦半醒、偏执狂,得出了各种各样的结果。他的故事也都很好看,尤其是中篇;不过是他的长篇小说为他赢得了荣誉,从而确立他的地位。我想,冈恩和科幻界乃至文学界对迪克的这种评语不是偶然的。正是因为他写作的题材,他对现实的关心,对幻想本身的兴趣和剖析,才使他的作品冲出了限制,使他作为一个风格特立独行的说书人而闻名。在这个题材上,不需要什么特殊的体验,每个人都在生活着生活,幻想着幻想。而迪克通过剖析幻想,敲击现实的每一寸墙壁,试图找到通往外面的道路。尽管用尽全力,撞得头破血流,但当他冲破后,就会发现身后的墙壁又合了起来,最后他仍然没能找到一扇可以通过两次的门。通过冲突与失败,他比所有人都更深刻地理解了幻想与现实的悖论:一旦你打开了大门,就不能回头,门两边的世界就会合而为一。实际上,迪克总要这样结束自己的小说,甚至,这样结束自己的生命:他生命的最后几年在妄想中度过,幻想有外星人在监视他。对这个题材的投入,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强烈的无常之感,但又显示出某种宿命的终结。这些特质让每一个读者发自内心的响应,象迪克一样怀疑自己所处的现实,将心中隐藏着的不安和恐惧放大,甚至将自己的幻想和体验升华成奥德赛一般的冒险。这恐怕就是迪克成为一个成功说书人的原因吧。在这种成功的背后,我们要看到,迪克的小说并不能算是纯正的科幻小说。他更热衷于以纯粹的假设构建故事,不在乎这故事的可能性。他把大部分的注意力集中在幻想上,对文本所昭示的文化内涵进行无情的解构。

当神作遇上神翻

如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颠倒美国为首的同盟国战败德日法西斯国家重新制定世界秩序美英人民变成了世界的三等公民在这个凋敝的世界里主人公只有依靠古老东方的《易经》来指引自己的道路这个构思有趣不有趣?有趣!这个创意生猛不生猛?生猛!这部小说思想深刻不深刻?深刻!你是否已经两股战战口不能言,抹去嘴角的口水,伸出颤抖的双手疯狂地点击“想读”?且慢!我擦,对了,你丫只给了一颗星?是啊,读完后我的双手依然颤抖不是帕金森,是被气的虽然是神作,无奈遇上了神翻我们都知道负负得正,那么正正有时候就是得负常凯申、孟菲斯们退散吧,在这神一般的翻译面前,你们别无选择,唯有下跪哦,没错,这当然是用金山快译翻译的虽然金山公司的人肯定会出来辟谣,这对他们公司软件的销路将产生致命影响什么,你说也可能是用google翻译?不,不可能,google翻译不会是这么个水平请你自重,不要侮辱世界最大的互联网公司的产品我以前痛恨黑客,尤其是我的电脑中毒无法启动的时候但此刻我对他们产生了深深的认同事实上我看完此书的第一冲动不是撕书,而是到处寻找译者的邮箱因为我知道我没办法扮演现实中的人肉炸弹,所以我唯一报复的方法就是给他邮寄一点病毒炸弹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国人的英语水平不高了,仅仅因为这样的神翻太少只要多一些此类作品,何愁大家不被逼着学外语读原文呢大学里为四级苦恼的学子们啊,请你们人手一册《高城堡里的人》吧当你们在题海中苦熬想放弃的时候就翻开这本书,那绝对是比任何兴奋剂都有效的刺激小学生们有福了,他们可以从里面挑出无数病句,无论是语言还是逻辑,从而自强自信大教授们受苦了,他们可以看懂每一句话但绝对看不懂这TMD的到底在说些什么东西,从而自暴自弃如果把书名《高城堡的人》改成《搞承包的人》,那也没什么不可以我向译者致敬,向编辑致敬,我甚至想向校对致敬能够把这本书一字不漏地看下来,你们神经的坚韧度足以进《兄弟连》或《太平洋》谢谢你们,联手制造了中国出版史上的一朵奇葩而读者们的感受呢?让我们翻开鲁迅的《野草》,找到《颓败线的颤动》一文,倒数第四段分明写着:“她于是举两手尽量向天,口唇间漏出人与兽的,非人间所有,所以无词的言语。”


 高城堡里的人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