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青春文学 > 玄幻/新武侠/魔幻/科幻 > 新宋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5
ISBN:9787506038966
作者:阿越
页数:366页

令人迷惑不解的宋朝

《新宋》是近几年我看过最过瘾、最精彩的一部小说,故事发生在北宋神宗王安石变法时期,现代中国历史专业大学生阿越穿越时空来到东京开封,以千年积累的人类知识成果参与了北宋的改革,深刻地影响了北宋的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和风俗各个方面,从而“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轨迹”。 故事发生的时代——宋朝是吸引我读小说的原因之一。在中国古代存在时期较长的王朝里,宋朝是一个令人费解的朝代,一方面北宋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在当时世界处于领先地位,比之于我们熟知的发达唐朝,在很多领域有过之而无不及:四大发明有两个在宋朝(考虑活字印刷的话),另两个也是从北宋开始普及的;世界上第一个发行纸币的国家,宋词代表的高度文学成就,唐宋八大家里有六位在宋朝,宋朝在思想领域的成就也是春秋之后各朝代最高的(二程以及南朝的朱熹所代表的程朱理学,还有周敦颐、张载、邵雍才、陆九渊等著名的思想家),从经济实力来看北宋的经济收入可能比周边主要游牧民族政权的收入之和还高几倍。    与之对照的是,宋朝领土面积在主要的朝代里确是最小的(估计北宋只有现在中国三分之一的面积,南宋更是偏安于江南),在和周围(半)游牧民族的长期对抗中也处于守势,纳贡求和,哪有半点汉唐时期“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气魄和实力?汉朝把匈奴一直打到中亚地区,匈奴被迫向西迁逃,引发蝴蝶效应,间接导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小说里提到了宋朝军事上较弱的部分原因:北宋最强大的对手辽国立国已久,一方面已有相当程度的汉化,在中国北部经营多年根基较深,同时也保持契丹人军事上的彪悍和勇猛,远非以前朝代普通的游牧民族可比。更具体的原因是,由于最重要的放马地区——河套草原被西夏占领,北宋战马数量远远低于辽和西夏,在对付游牧民族娴熟的骑兵冲击和劫掠时,宋朝处于先天的弱势(虽然宋朝发明了火药,但在当时技术条件下,还不足以有效对付骑兵)。    北宋一代对武人在制度和文化各个方面都有限制和歧视。武将出征,有宫内派遣的太监监督,而这些人往往不懂军事、妒贤嫉能,而朝内的大臣对功勋卓著的武将也心存歧视(想想杨家将的悲惨际遇、狄青受到的文官歧视),边防没有统一的武将管理和统帅,守城将领也受到文官较多的牵制,这样的氛围和环境下,势必影响优秀人才加入北宋军队的数量及质量。    造成宋朝军事片弱局面更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造成安史之乱的重要原因——节度使制度令唐朝中后期地方将领大权在握,拥兵自重,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为削弱,并且很有可能也是唐之后的五代十国等诸多政权割据并存的重要原因。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不但导致本该成为宋朝北方屏障的幽蓟(燕云)十六州被契丹占据,而且也令北宋建国之初花费大量精力讨伐南方诸多政权,而没有及时充分用兵对付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因此宋朝一建国就处于比较被动的军事局面。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以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了高级将领的军事指挥权,同时在制度上为巩固赵家的统治地位,吸取了唐朝节度使制度的教训——对地方和边防将领的权力大加限制。而宋朝文化的高度成就和军事上的节节失利令人遗憾地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对武人的歧视。    经济、科技、文化、思想、人口都领先周边政权的两宋在军事上却处于被动,并最终分别为强大的游牧民族女真和蒙古所灭。

历史性尚可,艺术性嘛……

写文章也要分主次,有些人和事需要详细刻画,有些一笔带过就好了。不能为了炫耀自己知识渊博而在次要人物身上花费太多文笔。还有我想顺便问一下,是不是在北宋年间你去街上逛一圈会发现百分之九十八的人面带冷笑?

再论尚武精神

阿越的博客提到《新宋》大结局写得仍然不顺利,但已经看到曙光了。我在四个月里读完《新宋》前十二本,这最后一本也许要等上一年才能看到,呵呵。既然阿越提到了吴安国,就谈谈这个极富个性的人物。吴安国文武双全,但为人孤傲,自视甚高。当年因为考中进士级别较低,一气之下去考武状元。后进入宋朝的禁军,因为性格军旅生涯也颇为坎坷,但毕竟骁勇善战,又有谋略,吴安国终于为北宋良将种古所识,大胆使用,收服西夏的战争中,他已声名鹊起。与辽国的决战,阿越描写吴安国必定浓墨重彩,我也满怀期待。——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阿越还提到《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认为蒙古的成功在于异常严格的军纪,“一支军队如果没有能在指定的时间和正确的位置出现,它的指挥官就会立刻被处罚,不管提供什么样的借口也无济于事”。阿越也认为汉朝军事上的成功与是因为军纪严明,而不是名将辈出,为人熟知大败匈奴的卫青和霍去病,有历史学家认为他们并非名将之材。有意思的问题是,为什么只有汉朝的军队能够整体上军纪严明,而其他朝代大多难以做到,只有个别名将的部队能保持军纪。原因还是上篇博客里讨论过的,这里再进一步阐述,军事科技在战争中不起到关键作用的冷兵器时代,随着农业文明发展带来的物质与文化发达,对国民风貌会有很大的影响与改变。文明昌盛往往伴随安逸享乐的生活、精神上的自由追求、人性本身的解放乃至放纵,而军队所要求的体魄强健、意志坚强、纪律和服从,往往是与这些生活方式、观念和价值追求背道而驰的。文化的发达、市井生活以及科举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可能更为严重地导致了国民“勇敢与尚武精神”(有助于提供合格的军事后备人才)的消散,以至于在这些朝代只有少数名将能培养出类似汉朝时纪律严明的军队,比如岳飞的岳家军、戚继光的戚家军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有同学马上会指出唐朝文化也很发达,为什么军事上很成功,而宋朝却相反。原因在于首先唐朝从之前的隋朝继承下来领土比较完整的中国,周围游牧民族对唐朝的威胁,远不像北宋时期控制燕云十六州的契丹和占领河套草原的党项那么致命,而且唐朝是中国文化充分发展的第一个朝代,文化发展对国民勇敢与尚武精神的影响还远远没有表现出来,甚至唐诗里成就很高的边塞诗对戎马从军、杀敌报国颇起到提倡和鼓舞的作用。汉朝之所以军事上比较成功,还因为它是一个扩张性的文明,西汉初期中国的版图明显小于以后的唐、明、清,更不用说横跨欧亚大陆的元朝了。西汉统治集团(以汉武帝为主)的领土扩张、好为武功的政策取向部分导致了与匈奴旷日持久的战争以及探索和发展西域,这样的政策也必然提高对军队作战能力的要求,因而拥有纪律严明的善战之师也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唐朝以后,明、清等朝代虽然也有边疆的拓展,但核心统治地区基本和现在中国的版图相差不多,而且文明日趋保守和内倾性,更注重文化同化。——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农业文明的对手——游牧文明的民众逐水草而居,上马为兵,下马为民,物质文化生活单调,民风淳朴、体力强健、性格坚韧,一旦出现强大的军事和政治天才,统领各部族,打造一支军纪严明、骁勇善战的军队并非难事。中国封建社会史上,这样的游牧民族和军队屡见不鲜,与北宋平起平坐的契丹、灭掉契丹的女真、灭掉女真的蒙古,灭掉明朝的后金。顺理成章的是,在灭亡或者进入发达的文明国家后,生活方式往往迅速被先进文明同化,对于军队来说,往往意味着武将的堕落与战斗力的下降,整体民族的尚武精神也逐渐失落——灭亡罗马帝国的日耳曼蛮族,灭掉明朝的清朝八旗子弟兵等等。——天苍苍,野茫茫,风水草低现牛羊。

改变历史轨迹的新宋

《新宋》虽是一部穿越小说,但是真正用到宋朝之后的知识积累以及对历史的未卜先知其实不算多,主要集中在第一部《十字》的科技发明、思想启蒙,以及后来的部分改革。这些知识所起的作用也不像一般穿越小说那么夸张或者直接,在《新宋》里,未卜先知甚至起到负面作用(比如小说主角石越提前知道北方会发生大旱,这几乎为他招来杀身之祸)。实际上,《新宋》的作者阿越写作态度严谨,史学知识丰富,对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汴京市井生活,各地风俗,辽、西夏、南海的描写无不令人信服,而且小说以半文半白的文字书写,更加强了历史感和真实感(而不像很多历史小说采用现代语言),对于喜欢宋朝、喜欢历史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种享受。对宋史一知半解又感兴趣的读者,《新宋》会造成很多困惑:哪些内容是基于史实,哪些是作者的虚构?目前,我宁愿相信很多精彩的改革之举是作者对宋以前以外文明成果的借鉴。作者显然试图给北宋(中国文明)找到一条不同于历史的发展道路(当然,这是对历史的假想,不过既然是高级的穿越小说,呵呵)。下面举一个我认为最精彩的例子:北宋一朝严禁宗室干预政治,但在神宗病逝之时,神宗的弟弟雍王企图夺权,虽然失败,这个事件却给朝廷解决宗室问题提供一个绝佳的机会:石越提出仿效西周,实行封建制分封宗室于海外(在现在的菲律宾、印尼、泰国和马兰西亚等地),此举不但可以彻底断绝宗室干政,而且免去了朝廷封赏宗室的大笔财政支出,更具有前瞻性的是,在南海和中国大陆之间创造了一个竞争性的文明环境:中国大陆农业文明和同宗的新兴海洋性文明之间交流、贸易和竞争,同时在海上更好地连接南亚、西亚甚至欧洲,加强与不同文明的联系,这些交流和贸易将大大刺激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正是封建分封制度提供的竞争性环境导致了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大爆发,中国大一统之后这样的盛景再未出现过。中国文明偏于欧亚大陆最东端,虽然长期领先世界其他文明,但在近代(18世纪左右)终于达到了顶峰,进入了美国华裔历史学家黄宗智所说的“内卷性发展阶段”,被英国等欧洲国家先后超过。从地理环境的角度来看,中国文明离世界其他文明中心太远(主要是地中海和中东地区、甚至较近的印度文明也因为崇山峻岭而交流较少),虽有丝绸之路和海上贸易,但频度和力度远远不够,缺乏其他同等文明有力的、新鲜的刺激和影响,任何文明都会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回到《新宋》,分封海外的好处也许要几百年后才能看到,思想和科学思维的启蒙在宋朝的传统环境下也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在小说描写的有限时间里,理性严谨的作者阿越能给宋朝带来最大也最令人期待的改变也许就是同期历史上不曾发生的打败辽国、收复燕云。实际上,《新宋》的第三部《燕云》4和5 都在写和辽国的交战,5是《新宋》的大结局,作者仍在创作之中。多么希望《新宋》还有续集啊,但是再写下去,就真变成对历史的意淫了!

新宋一书 虎头蛇尾 (或与作者阿越心境变化有关?)

04年开始接触幻想类小说,科幻、玄幻、奇幻、魔幻无所不读。至07年时,《诛仙》、《小兵传奇》、《佣兵天下》、《紫川》等经典之作皆有所读。那时候《新宋》已经小有名气了,但我个人一直对历史穿越类小说无感(当时就开始流行所谓“清穿”之类的小说),甚至抱有某种偏见,误以为《新宋》与“清穿”一类的小说并无二致。因此,十多年来我一直没有碰《新宋》这部久负盛名的经典之作。前段时间去大理参加社会心理学暑期培训,路途遥远,唯小说为伴。心血来潮下了《新宋》全集(当然是目前为止的全集,毕竟还没有完结),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用一周多的时间看完了上百万字的新宋。不得不说,在历史架空类小说中,《新宋》确实是一部难得的经典之作,绝非烂俗的穿越小说能比。如标题所言,新宋一书,虎头蛇尾。《新宋》第一部十字,可谓质量上乘;第二部权柄,亦差强人意;第三部燕云(上),则急转直下。《新宋》之败,始于权柄中后期。宋神宗死后(文中的宋高宗),小说的情节越来越拖沓,行文越来越不忍猝读。到了燕云一部,对宋辽大战的细节描写过多,感觉似乎已经偏离了小说最初的基调和风格,俨然变了类型。这或许也与作者十数年来的心境变化有关吧。十几年前,阿越开始写新宋时才刚刚研一,还是个23岁的青年,如今却已是中年大叔了。文中的主人公石越亦如是。或许是我还年轻,就像《诛仙》一书我首推前2本(张小凡尚未变成鬼厉),《新宋》一书我首推第一部十字,第二部权柄大概可以接受到神宗之死。PS:还有两件有趣的事。1.传说百度新宋吧已成为“字体”吧。2.大家看看知乎上关于新宋问题的回答,很有趣。

痴心之作

不论写作技巧,此书是一个热爱历史的人的痴心之作,估计写作过程中作者本人很是过瘾。观此书仿佛在宿舍里的志同道合者夜间神聊,更像一个繁华落尽的梦。陪着作者神游一回也是有趣的畅想。合上书再看现实,未免令人伤神。(重复一遍凑字数)不论写作技巧,此书是一个热爱历史的人的痴心之作,估计写作过程中作者本人很是过瘾。观此书仿佛在宿舍里的志同道合者夜间神聊,更像一个繁华落尽的梦。陪着作者神游一回也是有趣的畅想。合上书再看现实,未免令人伤神。

看看

阿越的博客提到《新宋》大结局写得仍然不顺利,但已经看到曙光了。我在四个月里读完《新宋》前十二本,这最后一本也许要等上一年才能看到,呵呵。既然阿越提到了吴安国,就谈谈这个极富个性的人物。吴安国文武双全,但为人孤傲,自视甚高。当年因为考中进士级别较低,一气之下去考武状元。后进入宋朝的禁军,因为性格军旅生涯也颇为坎坷,但毕竟骁勇善战,又有谋略,吴安国终于为北宋良将种古所识,

尚武精神的失落

最近抽空看了历史学家邓广铭的《宋史十讲》,对导致北宋军事积弱局面的原因又有了新的认识。北宋一朝随沿袭了晚唐和五代的募兵制,但宋太祖赵匡胤从募兵制里发掘了新的“妙用”:一遇天灾饥荒,就将百姓中的“失职狂悍之徒”征召入伍,一方面防止狂悍之徒聚众生变,并进而利用这些人帮助镇压可能的叛乱,一方面也可减少灾民的数量。但是北宋的士兵都是终身制,长年实行这种征募制导致北宋军队规模与日俱增——竟从太祖时的378,000人增长至仁宗年间的1,259,000人,如此庞大规模的军队给北宋财政带来沉重的负担——收入的十之六七用于维持军队,由于终身制,老兵、新兵、壮兵和弱兵往往混杂在一起,临阵作战时,战斗力和士气都大受影响。北宋的募兵制是如此的讽刺——总兵力高达一百多万的军队无法有效利用,常为辽和西夏所败,财政耗费巨大,占用了大量身体强壮的农村劳动力,导致很多荒地没人开发,进一步减少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新宋》作者阿越对征募制的积弊非常清楚,小说重点描写了石越推行的军事改革——精简数量,改良武器装备,强化军纪提高战斗力,激励军人报效国家,为其后石越率军收服西夏,以及和辽的决战做好了准备。随着中国封建朝代的更替,农业文明发展的深化,在与游牧民族的军事对抗中,确是一朝不如一朝。从文明的角度看,很多游牧文明保持了半军事化的生产生活方式——普通牧民上马为兵下马生产,民族整体战斗力较强;而农业分明由于出现明显的分工,打仗是少部分军人的专职,擅长战斗的人口比例较低——这是农业文明军事上的先天劣势。中国主要封建朝代军事上之所以一代不如一代,如果仅从人口素质的角度来看,是尚武精神的失落导致整体国民的军事素质相对游牧民族越来越弱。历朝历代的封建帝王为维持其统治地位,减少民间反抗,从来不会鼓励民间发扬尚武精神。在春秋时期,儒家思想的开创者孔子办学时把“礼乐射御书数”六艺里的“射”、“御”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孔子本人也是一位射箭高手,而儒家的后世传人——儒生却越来越重文轻武。中国文化的高度成就和文明发展方式令“读书人”备受重视,科举制度在北宋得到加强,到明、清成为中国最稳妥的、制度化的出人头地的成功之路后,中国民众里的优秀群体皓首穷经、舞文弄墨,却几乎完全失去了上古时代的尚武精神。《新宋》里描写的北宋汴京风俗——当时士子的流行打扮是别一把纸扇在身。在石越通过白水潭举办运动会等诸多提高民众身体素质和尚武精神的措施影响下,开封潮流改变——越来越多士子以佩剑为时尚。


 新宋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