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雪(全二册)

当前位置:首页 > 青春文学 > 玄幻/科幻/新武侠 > 杯雪(全二册)

出版社:新世界
出版日期:2011-10
ISBN:9787510416965
作者:小椴
页数:519页

章节摘录

我将以上描绘出来的武侠形态称之为上古武侠,或者“元武侠”。上古武侠经魏晋一变,而变化为“中古武侠”,或者是“古典武侠”,由唐宋到明清,佛教将以道家为核心的朴素的民间信仰激发成为道教,儒家进而为心学,儒道释三种观念相互渗透、合流,建构出更加完备的精神生活与政经文化的空间。而随着领土的拓展,人口的繁衍,郡县的治理,都市的出现,造纸印刷术的发明,一个更加复杂的家国社会涌现出来。武侠的文本,在唐传奇以来的笔记小说,在游侠边塞诗,在一些图画,民间艺人的说书与戏剧,更在一大批由变文到话本再到演义体的“侠义小说”,我觉得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唐传奇、《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七侠五义》这些文本。由民间涌现的、个人的生命力,被儒道释的观念所激发、所规训,与小说这样一种丰富的文本系统相结合,创造出一个亦真亦幻、优美深邃、铁骨柔情、充满了想象力与生命力的武侠世界,这个文本世界是与治乱更替的中古社会相对照的。二十世纪初,随着清朝覆亡、民国兴起,西方文化洗劫了天朝梦与田园诗。民国刺客与国术强人固然是层出不穷,一时间,武侠小说也由平江不肖生等人,借由日本的西化经验,确立成为通俗小说的重要门类。职业的武侠小说作家,成为上海、天津、北平、中国香港、中华台北等都市万丈红尘中的一项谋生职业,民国武侠与港台武侠,事实上一脉相承,由平江不肖生到还珠楼主到梁羽生到金庸,武侠成为都市小报的连载、通俗小说的出版、大众电影的上演之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_,成为向工业社会转型中的市民与农夫的最为普遍的白日梦。且牵强地将这一时期的武侠称之为“近代武侠”吧,与以前的武侠文本最大的不同,我觉得,一是小说家们认同了“科学的信念”,着手以“武术”来改变与推演出新的武术体系与修行的路径。

前言

别一江湖说小椴    木剑客    由太平洋上过来的湿润的东南风,与青藏蒙古一带下来的干冷的西北风,轮流吹拂着黄河与长江的平原。这样四季分明的季风性气候,与西高东低、江湖纵横的地理结构一道,构成了东亚基本的时空。先民们,是由东南亚一带步行进入关中等地,在本地蕃息,还是与本地的土著混合,养育出的新人种,这些还有赖于人类学家的基因分析。但无论如何,一种民族的心理积淀,早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之前,就已经形成,凝结成无意识,深潜在祖先们的身心里。    对身体的认知,对世界的把握,对情感的体会,出现在《易经》《山海经》《诗经》这样汇集起来的早期的文献里,这是一个漫长的表达的过程,与汉字从无到有到无限丰富的过程同步,与农耕部落整合成农业国家,形成家国结构的社会的过程也是同步的。最晚是在东汉白马驮经之前,汉人生命力的自觉与显现,汉字的形成与国家的建立,祖先们依据这三点,已建立起一个强盛的生气勃发的文明。    武侠就是由这个文明里,生长出来的一种情结。一方面,是先民们对自己在江湖与家国这样的时空里存在的身体与精神的认知,一方面,也是一些士人、游侠、刺客践行的生存方式,一方面,也是零星散落在诸子百家、史传经典之中的大诗。韩非子抱怨“侠以武犯禁”,给武侠作出了一个不错的定义:所谓武侠,就是独立的个体,通过武的修习,来提升自己的身体,实现身体的超越,又通过侠的践行,来顺应或挑战社会规训,实现精神的超越。所以,依据传承的典籍与经验进行身体与精神的修行,在江湖与家国的时空里进行人生的游历与实践,验证、激发、创造出个体的生命的力量,升华到自由的境界,是为侠。游侠的职业日薄西山之后,侠愈加成为文化的符号、人格的境界、情感的模式,发展成为一个依托于文本建立起来的复杂的结构。    我将以上描绘出来的武侠形态称之为上古武侠,或者“元武侠”。上古武侠经魏晋一变,而变化为“中古武侠”,或者是“古典武侠”,由唐宋到明清,佛教将以道家为核心的朴素的民间信仰激发成为道教,儒家进而为心学,儒道释三种观念相互渗透、合流,建构出更加完备的精神生活与政经文化的空间。而随着领土的拓展,人口的繁衍,郡县的治理,都市的出现,造纸印刷术的发明,一个更加复杂的家国社会涌现出来。武侠的文本,在唐传奇以来的笔记小说,在游侠边塞诗,在一些图画,民间艺人的说书与戏剧,更在一大批由变文到话本再到演义体的“侠义小说”,我觉得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唐传奇、《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七侠五义》这些文本。由民间涌现的、个人的生命力,被儒道释的观念所激发、所规训,与小说这样一种丰富的文本系统相结合,创造出一个亦真亦幻、优美深邃、铁骨柔情、充满了想象力与生命力的武侠世界,这个文本世界是与治乱更替的中古社会相对照的。    二十世纪初,随着清朝覆亡、民国兴起,西方文化洗劫了天朝梦与田园诗。民国刺客与国术强人固然是层出不穷,一时间,武侠小说也由平江不肖生等人,借由日本的西化经验,确立成为通俗小说的重要门类。职业的武侠小说作家,成为上海、天津、北平、中国香港、中华台北等都市万丈红尘中的一项谋生职业,民国武侠与港台武侠,事实上一脉相承,由平江不肖生到还珠楼主到梁羽生到金庸,武侠成为都市小报的连载、通俗小说的出版、大众电影的上演之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_,成为向工业社会转型中的市民与农夫的最为普遍的白日梦。且牵强地将这一时期的武侠称之为“近代武侠”吧,与以前的武侠文本最大的不同,我觉得,一是小说家们认同了“科学的信念”,着手以“武术”来改变与推演出新的武术体系与修行的路径。一是“爱国”成为“侠客”们游历中最为重要的内容,表现在诸如霍元甲打外国大力士、郭靖守襄阳城、民间帮会反清复明等。一是小说的技巧,由传统的话本小说拓展开来,变得更加繁复而精致。即便侠客们如此的“爱国”、“政治化”,武侠小说自由精神的传统,依旧在很长一段时间,与主流的观念格格不入,因此在中国台湾和大陆禁绝一时。    以上向读者饶舌这么长时间,是想努力勾勒出一个大概的武侠小说的轮廓,在这条武侠之河中,小椴与他的《杯雪》,有着明显的座标的意义。请允许我再发挥出几点,以便读者对椴兄的作品,有另外的一些理解。    小椴与他的中国大陆新武侠的同道们,正是在上古武侠、古典武侠、近代武侠的流变之中,开始创作的,虽然有古龙、温瑞安、黄易等人在中国港台的变声,有沧浪客、周郎、杨明刚等人在中国大陆的摹习,但自觉地开始“现代武侠”的写作,赋予作品以“现代性”,却是由这一批作者开始的。2000年之后,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江湖”与“家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几十上百座大都市兴起,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藩篱被大众文化的洪流冲破,以细密而深入的类型划分出来的都市文化,成为日新月异的城市的精神血脉。互联网在十年左右兴起并成为传媒的核心,在此基础上整合出报刊、图书、影视、网络、会展等繁复的全媒体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图像超过了文字,成为文化的核心形式。    在这个背景下,如何赋予“千古文人侠客梦”以“现代性”,也就是说,赋予当代中国以全新的江湖镜像,就像《山海经》《西游记》《射雕英雄传》等经典作品曾经完成过的使命,让当代的读者对这样的新的武侠文本有深切的代入感,我觉得,这就是小椴“西来一剑”的开始,2000年他一时兴起,写《夜雨打金荷》的时候,未必会如我这般神神道道,去心怀这样他自己都会不屑的改朝换代的使命感,冥冥之中,也许他感风气之先,就是这样开始的,而且一直在沿着这样的一条路往前走吧。    所以他的作品,读起来,好像可以看到金庸、古龙、温瑞安等人影影绰绰的影子,但仔细去想,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小椴的想法,是解构掉这样一个江湖,我倒是觉得,他的超越,还是用一种耐人寻味的还原的办法来实现的。    他小说的主题,已经由“爱国”与“救亡”这样的后殖民话语里解脱出来,侠客们的修行与游历,是为了超越自我的精神困境。在没有更好的出路之前,“守护”成为最好的选择之一,骆寒为—只鸡雏而出剑,对弱小生命的敬爱,袁老大的维稳,易敛守淮南维护国家的格局,萧如这些世家子弟,对世家的荣誉的维护,耿苍怀这些绿林豪客对纯正的绿林血脉的维护,奇异地构成一个椴氏的江湖。守护是以生命为代价的,而生命力的进发,又是以“生命之舞”——椴式技击来实现的。这一主题,一直沿续到他的近作《开唐》与《玺》里,李浅墨“没有选择,只有底线”,就是这个意思。常常有人将《杯雪》与金庸的《书剑恩仇录》比较,我发现,有意思的—点是:骆寒作为小椴创造出来的第一个名侠,颇有原始道家的气味,而《书剑恩仇录》里的陈家洛,也是因“逍遥游”而悟出武功的至道的,之后金庸由庄子到全真七子,到后来的神仙韦小宝,入世越来越近,而小椴的人物,却是好像由魏晋入手,一直在向秦汉商周的苍茫荒凉里走。    小椴小说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新文学以来,小说的观念实际上是植入西方的传统,小说的核心是“冲突”,人物的性格不同,引发的冲突,在不同的场景里,得到了解决,命运之神的面容显现出来,升华出崇高之感。金庸的小说,被称作金氏白话,事实上,就是在传统白话章回的体例之下,引入了西方小说的叙事技巧,以典型情节,典型的环境,刻写出典型的人物,故事成为他的小说最核心的东西。仔细读过小椴的中短篇作品的读者,会发现小椴不乏“故事天才”,但小椴显然有意在克制编故事的才华,他重新回到中国传统小说“诗言志”的传统,故事的奇变,只不过是一种手段,所以,如果小椴也愿意得瑟—下的话,他可能会讲:我只是一个写诗的家伙。    与金庸等人对小说的文化、政治、人性的隐喻不一样,小椴谈得最多的是“美感”。这可能与他向“诗言志”的中国式小说的回归有关。读者们常引小椴的一句话是,“请从绝处读侠气”,这个绝处,是离开了“后殖民语境”的江湖,也是离开了中古“朝野与庙堂”的儒道释的文化江湖,是魏晋之前,诸子百家存亡断续的绝处,这股侠气,也是回荡在《周易》《山海经》与《史记》中的“质朴真气”。《杯雪》之中,小椴常引陶潜的诗,他自己,也喜欢渊明,出现在“上古”转向“中古”的节点上的渊明,他的诗,岂非也是这样的一段“请从绝处读侠气”!    德不孤,必有邻。小椴之外,还有沧月、凤歌、步非烟等作者,他们一起,打破了“反清复明”、“攘外安内,,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江湖密咒,让侠客们重回海阔天空的中国江湖,他们的重返,有借鉴、有摹仿,也有超越,就像所有的“文艺复兴”一样,它的目的,是要确立起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以自我为主体的“现代性”。我觉得,这也是广义上的,在全媒体的平台上展开的大陆新武侠的题中之义,用不了多久,一个丰富而充满了想像力的“武侠世界”就可以建立起来,成为中国心灵的诸多镜像中的一种,就像日漫与美国的好莱坞所完成的或正在做的工作一样。    十年之前,小椴的《杯雪》,就是这一场“武侠革命”的起点。沧月曾提到,小椴有诗日:“偶尔兴起,剑挑金庸。”《杯雪》兴起而作,兴尽而返,关武侠底事?金庸乃近代武侠集大者,恐怕只有“剑挑”,才是予老先生真正的致意,而天下能出剑者,舍小椴,又能有几人!    我与椴兄,因《杯雪》结识,至今也有十年。武侠版得到他作品的支持,才能发展至今,我自己的工作、求学与写作,受惠于椴兄,不可计数。重印《杯雪》与《长安古意》这两部椴兄的发硎之作,编者命我作序,愧不敢当。尤其是前面一堆半通不通的论说,不伦不类。读者朋友们大可不必理会此番教条,径直往后,去领略或重温“别是一江湖”的浑沌、清奇、古拙,而又新锐、动感、流丽的大美。

后记

天涯初雪    沧月    细数流年,不知不觉,认识椴居然已经有近十载。    回顾起来,第一次知道了“小椴”这个名字,就是因为这一篇《杯雪》——那时候,我还在大学里念书,是一个初出茅庐的菜鸟,给同样是刚刚创刊的《今古传奇·武侠版》写稿子。而杂志上第一个主打的长篇连载,便是被改名成《乱世英雄传》的《杯雪》。    当时被那个被篡改的名字囧到了,对这篇文不抱有任何期待。然而,偶然翻开卷首,一首词映入眼帘,令我只看了几行,便倒吸了一口气。    “杯是只普通的陈年木杯,带着些细微的木纹与光泽,像是人世间那些小小的痴迷与眷恋,不忍释手的、却又如此可怜的快乐与留连;雪还是多年前那场天涯初雪。——握杯的指是寂寞的,而多年前的雪意似乎有一种穿透岁月的寒凉,能把一切冻结成深致久远,像这只不动的握杯的手,还有——友情。    “江湖中,还有谁记得这段杯雪之交?喝下这第一杯酒,故事的开始是这样的……”    那是我第一次被他的文字惊艳,情不自禁地看了下去,直至夜深人静、第一卷结束还意犹未尽,掩卷赞叹良久。这个小说是如此的纯正、古雅、流畅,仿佛和金古温梁一脉相承,却又带着扑面而来的新鲜空气,不禁让自诩为从小就读遍了武侠小说的我为之吃惊。    于是,就缠着当时的杂志责编横刀给我介绍了此文的作者。    那,便是我和椴的初识。    在2001年相识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写了许多年的职业作者,而我却还是一个在校念书的大学生,一个初次在杂志上发表作品的新人。他的阅历、学养、入行时间都远远超出于我,自然而然,他就成了我的前辈。    从《杯雪》开始,我又陆续拜读了他的《长安古意》《洛阳女儿行》《刺》等作品。小椴的文字清丽精简,结构巧妙,学养之丰厚、见识之广博都令人赞叹,更难得的是在武侠小说这个已经发展了多年、前人几乎已经穷尽了变化的类型创作上,他既汲取了前面金古温梁诸位大师的精华,却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个人风格,有古韵也有根基,令人耳目一新。    他笔下的人物,个个都有着自己桀骜的风骨:雨夜里,那“共倾金荷家万里”的沉默惊艳少年;萧如最后嫣然一笑,舍身一击,“且看如姐这—刀”的烈艳;《余果老》里,那“请从绝处读侠气”的慷慨豪迈的老人…”都给我留下了与以往所读之书截然不同的、深刻而隽永的记忆。    看了那些作品,我就想,原来武侠还可以这么写啊。    那之后,在写作这一条路上,我们结伴走了很多年。差不多十年了,很多最初的同行者都已经离开,许多当年一起写文的同伴都已不知下落,而我一直写了下来,从还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慢慢成为一个可以独立行走、自己选择前行方向的卜而在这个途中,作为先行者的他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告诉我怎样越过那些坎坷、回避哪些弯路,以及怎样培养属于自己的风格。    人生有聚散,最近三年我们网上联系得渐渐少了。然而,每年都会和木剑客他们结伴,去小椴居住的那个深山里休假一次。每次看到他,都觉得陌生又熟悉,宛如网络上的第一次相见——几个人聚在一起闲聊半夜,不谈写作,只谈谈风花雪月,他种的花草,养的鸡鸭,落地窗外湖水如镜,膝上白狗闲卧,林下萤火流光。    刻,令人觉得心里静谧和充盈。    候会想,在这个独居深山、在夜里写作的人心里,该有一股多大的精神力量呢?要怎样强大的内心,才能够支持他可以自如地入世出世,可以在现实和虚幻之间游走?他日后会有怎样的发展、怎样的蜕变?将来的武侠文学史上,又会怎样书写他的一切?    写作之路,道长而歧,写了很多年后我们的风格已然迥异。然而那一点初心、那种对写作和倾诉的热切却是依旧一样的——希望十年后能各登彼岸,殊途同归。那时候,能让彼此的作品,来印证彼此这些年来走过的路。    这是椴的江湖,我们曾经来此见证。

内容概要

小椴,黑龙江生人,常居湖北随州。新武侠代表作者,《今古传奇·武侠版》最受欢迎的作者之一。自2001发表《杯雪》前三部以来,笔耕不辍,著有多篇武侠作品。擅诗词,古文功底深厚,文章于悠悠古韵间浑然天成。
代表作品:《杯雪》、《洛阳女儿行》、《长安古意》系列、《开唐》系列等。

书籍目录

上卷  卷一  夜雨打金荷  卷二  停云  卷三  宗室双歧下卷  卷四  传杯  卷五  秣陵冬  外传  借红灯

编辑推荐

《杯雪(套装上下册)》:一骑孤驼,一只木杯,一柄孤剑,一捧初雪,我们在这个椴氏江湖里举杯,回味延续十年的感动。

作者简介

《杯雪》为大陆新武侠宗师小椴的长篇武侠小说,也是小椴的第一部武侠作品及其代表作。曾在《今古传奇·武侠版》连载,拥有大量读者。全书讲述了宋代的乱世之中,一段段交织侠义与友情的故事,并对历史、家国、情义都有了深入的探讨,诗词典故信手拈来,悲欢离合尽在笔下,代表了新武侠的极高水平。
《杯雪(套装全2册)》收录了《杯雪》的全五部及外传一篇,包括《夜雨打金荷》、《停云》、《宗室双岐》、《传杯》、《秣陵冬》和《外传·借红灯》。

图书封面


 杯雪(全二册)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7条)

  •     除了借红灯,算是全看完了,也就两天时间。一天一本。小椴姓段,我觉得以一个读者,还是称他段吧。网上看到很多人为段的文笔惊叹,尤其是关于本书的序言部分以及通文以诗词达招式的书生写意。也有很多誉美之辞。尤其是困马集的那部分写的出彩。我也能从故事里看出很多读过的好的武侠故事的影子。故事的序章,从闲散人写起,略带疑窦,渐渐引出群像,继而主人公惊现。这种写法在武侠小说里十分常见,段喜欢的射雕故事就是这样开始的。而且瘸子店主就是桃花岛徒可不是一下就能猜透的。觉得书剑的开头也是这样从李可秀-红花会的种种人物-陈家洛,这样引出的。梁的冰川天女,开头也是由江南-引出了冰川天女和唐经天的。作为疑窦开引,能吸引读者,在连载的小说里,等于一个虎头,是很不错的。人物纷纷,可以让文笔大气起来,也方便构架全书,然而,人物太多,难免故此失彼,段的杯雪,有这样的问题,这也是连载小说的历史遗留问题,早期的狄更斯也有这样的问题。人物一路走,一路旁支蔓生,只得边走边砍,分成短章连载,也显得挺有意思的,然而,集结成全,就会发现故事的主题被分割了,结构就显得有些散乱。中心人物的刻画变得平面化,成了过场人物。杯酒看完,对于骆寒与易敛的武艺或是才智或许已经稍有了解,然而对于其人其心,仍旧是懵懂不解的。反而对送盲祖孙的军士之类的心胸稍有了解。说道这,杯酒里袁的描写倒是不错,算是个刻画不错的球型人物。杯酒的击技多用词曲,既可看做是诗意的,也有点蒙混的感觉,就像是古龙的招式,古龙自己都招了,自己没本事写实,结果反而自成一体。其实,梁羽生的小说招式很实的,读起来也一样枯燥,若是能结合一下,或许诗意的同时能更写实一点,也就更激烈精彩一点。像是倚天里的决战光明顶一役倒是可以借鉴吧。段的文章,确实犹如写意山水,那份寥莫少有。值得鼓励。最后说说我觉得最有意思的一段当然是赵老头和骆寒赌饭的那一段。真可爱,both 都可爱得紧。
  •     但人都是不安分的,他们渴望崇奇尚巧,渴望华美与艺术,哪怕明知物力艰辛,但一个人、一个社会,总会忍不住聚万民血汗来铸就辉煌与艺术的,主权不过是把这种欲望可以无限制地提升起来,那是百年休养生息后的逐渐奢迷,是一种穷尽人工欲达通天之顶,欲达极限的一种喷发。而这个汉姓民族从来看似审慎与平庸的,其实内心深处是无限渴望着一场狂欢的,从不曾建立起一种机制来抑制这种狂欢。直到大大的金字塔基再也承担不住那个尖尖的塔尖。狂欢之下,是真正的满目疮痍。然后崩溃了,摧垮了,文明消散。那自大、自渎、自慰与自炫,如一场繁华一场梦,在喘息连连的细民么终于体力无支下崩溃。他是爱这场亡国的,爱那必亡的国与导致必亡的欲望。他热爱欲望,只痛恨那个喷薄之后的结果。其实所谓爱国,也是各有各的爱法。旧时王孙,只怕爱的更是那个亡国,同时也更爱那个亡君,爱那亡国的繁华,也爱那个亡君耗损天下已成己欲的私欲。历史旧时这样一次次循环。如弦上之音,箫中之韵,轮回往复,无休无断。我们都爱欲望喷发的那一刻的美好,但都承受不了喷发后的那种崩溃与满目的荒凉。
  •     原文发在百度小椴吧:http://tieba.baidu.com/p/1210419358?pid=15519320227&cid=15520294099#15520294099十年荏苒论《杯雪》小引 首先我得承认这个题目是托大的,因为我关注小椴的作品还是这两三年的事情,起这么一个题目,纯粹只是为了凑一凑字数,让它看上去好看一点而已,这是中国读书人的通病之一,各位读者笑一笑就好。废话就不多说了,我希望在这么一个托大的题目之下,这篇文章还是能谈到一些比较有意思的东西的。小椴的《杯雪》被广泛认为是“大陆新武侠”的一个里程碑和扛鼎之作,展示出与港台武侠大异其趣的风貌。一些久在今古梁温黄中浸淫的读者,有的说小椴有金庸之风,也有的人说他学古龙学得不像,还有人说小椴是学温瑞安的——当然也是学得不像了(幸好没有人说他像黄易)。说像金庸还有点说得过去,因为行文风格都是所谓“古风”嘛,但说像古龙就真的让我大跌眼镜了——作为一个初中时已经读遍了古龙的绝大部分作品的人,在读小椴时丝毫感觉不到有哪儿像了。其实即使是两个表面相像的东西,内里也可能是非常不同的。比如说所谓“古风”,贾鹏芳的二胡是“古风”,阿炳的二胡也是“古风”,试问这两种“古风”是一样的吗?“古风”用在这里,本来就是一个伪概念。实质上,《杯雪》中所呈现出的形式内容与精神内核已与前辈大大不同,至于如何独特,在下文我会从各个方面具体地谈一些。一、人物/结构 首先,《杯雪》的结构非常独特。它并不是传统的章回体,一看目录,更像是连章体或是把几个断章组合起来的一个故事。在正文开始之前,还有写得很精致漂亮的“释题”和“题记”。《杯雪》虽然是一个数十万字的长篇,但认真计较起来,它的“故事性”并不是算强,尽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线索——“骆寒一剑西来,搅动江南之局”,但这个“江南之局”究竟是怎样的,给人的整体概念却始终很模糊。而且在这个主线之外,还有很多横斜逸出的副线,而且小椴往往会花很多笔墨在这些“副线”上,有时会给人以主次不分、整体过弱而局部过剩的印象,论到情节的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小椴的这部作品更是无法与金古的作品相提并论,这也是很多人批评小椴的一个原因。在此我并不想对这种“散文式”的松散写法做出褒贬评价,我想指出的是,不再注重情节的紧密有机相连,这是《杯雪》迥异于前人作品的一个方面。而《杯雪》呈现这样一种结构的原因,我觉得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它的写作动机——这部作品给我的感觉是,作者最主要并不是想写一个故事(诸如成长、奇遇、复仇、寻宝、被推举为武林盟主然后偕美归隐之类的套路——虽然他后来的作品或多或少会有涉及到),而是想写一些人,或某些情怀。人物先行于情节是造成《杯雪》这种结构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杯雪》分为五部,每一部都有非常鲜明独立的主人公,我把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简单分列如下: 第一部《夜雨打金荷》——骆寒(兼写荆紫、耿苍怀)第二部《停云》——易敛(兼写朱妍)第三部《宗室双歧》——骆寒(兼写赵无极)第四部《传杯》——萧如第五部《秣陵冬》——骆寒(兼写袁大一方数人及文翰林) 骆寒作为本书的主角,他的形象一直贯穿全书,有三部之中是正面出现的,其余两部也以他人对他的回忆或印象而出现。但除了这一个主角,其余人物都并没有如此强的连贯性,作者对他们的处理手法是单辟一部来对他们作浓墨重彩的描画。这五部的结构与其说是情节上的五部曲,毋宁说是这七八个重要人物的五幅特写图。这些除骆寒以外的重要人物在别人的专章中可能只是惊鸿一瞥,但在他们自己的专章中却是绝对的主角,光彩夺目。这充分体现出小椴对“人”或“个体”的重视,给予大部分角色以充分的言说空间,并不因为他或她是情节意义上的“配角”就删减或忽视他们言说权利。如对朱妍的描写就是一个典型体现。其实朱妍的故事只能算是这一部的一个小插曲,它的情节意义并不强,对主线并不起决定性影响。但小椴花了大力气来描写这段并不复杂的小插曲,显然塑造、刻画朱妍这个女子的形象对他的吸引力要大于专心经营主线情节。小椴塑造人物通常是靠一个“场景”(scene)而不是一个“事件”(event),他注重的不是人物前后的性格关联或演变,而是这些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在短短一瞬间所体现出来的最纯粹、最本色的各各不同的风貌。如一个“次要”人物石燃,他前后出场不过两次,但就是这短短的两个场景让很多读者记住了他。读者们谈论起他笔下的经典人物,骆寒是“共倒金荷家万里”,“我自少年慕磊落,谁能教我坦荡荡”,朱妍是“朱妍今日谁妻我,白首他时不负君”,易敛是“我娶你”,“旧旧的白”,仿佛都只是一个动作,一个画面,或者说——套一套小椴自己的话——一句诗。小椴的这种处理,大大增强了人物形象的审美意味,凸现其独立的个体价值,让情节让位于人物(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就是“个体主义”的一种体现(individualism通常被翻译为“个人主义”,但鉴于这个词因为特殊国情带上了贬义色彩,我在此就不使用了)。“事件”的意义被淡化,“人物”或“个体”被突出了。尽管小椴作品的这一方面向来受某些人的非议,但我认为这是《杯雪》对现代精神的体现,较真起来的话,这才真叫“与时俱进”呢。二、意义/“侠义” 上面说到“事件的意义”,其实在现代社会多元主义的语境中,对“事件的意义”的判断已经不可能统一了。因此《杯雪》中才呈现了一种所谓的“平衡”(其实我更想用另一个词,就是“复调”)格局,作者没有设定哪一方是正义哪一方是非正义,没有划定“忠奸”“正邪”之间的界线,他只是忠实地把各个势力所认定的“正义”呈现出来而已。当然他在描写人物的时候自然会带着感情倾向,如对萧如的赞美,还有对文翰林的贬抑。但这些对“价值格局”并没有影响,《杯雪》整体呈现出来的仍是一种多元复调的交响。用马克斯·韦伯的术语来形容的话,其实《杯雪》就是在一个已经“祛魅”(没有一种价值意义能说服所有人)的世界中,一种神与其他神之间的冲突和斗争的故事——当然也会有交集。若按传统武侠小说划分敌我正邪的视角来看的话,袁老大一方是骆寒、易敛的“敌人”,萧如、华胄、石燃又是袁老大这一边的人,他们应该是以反面的形象出现的,即使有比较深入细致的心理描写也终究是反角,也不过是有血有肉的反角而已。但在《杯雪》中,这三人几乎完全是以正面形象出现的,特别是萧如,她的光彩甚至还盖过了袁老大。而且“敌我两方”之间还互相欣赏,譬如赵无极与骆寒同行中的惺惺相惜,还有萧如对骆寒出于由衷的赞赏。这些“复调”其实已是对传统武侠小说的一种颠覆。 “纳粹法学家”施密特有言:“政治就是划分敌我。”“告诉我你的敌人,我将告诉你是谁。”这虽然是政治的极端形态,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有道理。武侠小说向来热衷于描写政治,要写政治就必须有比较明确的正邪对立,有了敌我之分斗争才能确立目标、才能展开,才能斗得爽快、好看,要不“敌我双方”拉拉扯扯纠缠不清多没劲儿。由此可以见出,小椴并不是擅长写政治的人,至少在《杯雪》中不是。搞过政治的金庸先生就很会写,他本就是深谙政治之道的“世故老人”。而小椴却并不世故,或者说不想世故。实际上,《杯雪》论政治的段落大多写得并不成功,有的地方所包含的思想其实并不新鲜,只不过写法上辞藻铺排得比较华美,而有的地方甚至暴露出作为一个“纯文人”的作者的幼稚、狭隘和拙劣。武侠小说中的“政治”很多时候是指家国民族大事。《杯雪》的背景虽然设在家国民族出现严重危机的南宋,但实际上“家国民族”并不是《杯雪》的核心命题。小椴对故事的背景南宋持的不是一种政治态度,而更多的是一种审美态度。他没有去探究为什么南宋会陷入这么一个境地或有什么办法能解决南宋的危机,而更多的表现了一种对南宋时代风物的流连玩赏。《杯雪》中的各个势力,淮上义军、缇骑、文府、宗室双歧代表的还是传统中常见的道德价值(不管是忠是奸是正是邪),但全书的核心人物,故事的主角骆寒(他自称是“化外之人”),他不远万里而来助易敛一臂之力并不是为了什么保家卫国、民族大义,而只是单纯为了挚友易敛,因为他极为看重两人之间的友情。像骆寒这样的“侠”显然是一个崭新的形象,原因是他对之前传统武侠小说中“侠”形象的背离(这种背离也许也是自觉的,萧如称骆寒为“少侠”,他却冷冷地回了一句“我不是”)。骆寒身上并没有背负什么国仇家恨,也没有什么道德戒律的束缚,这断绝了由水浒、七侠五义直至金梁一脉的传统。他也没有什么对诸如光明、正义、爱之类抽象价值的信仰,自然也接不上古龙一脉的东西了。他做事(所谓“行侠”)很多时候只是凭着一腔血气,甚至完全是任意妄为,展现的是最“原生态”的、野性粗粝的“侠”。金庸老先生一句“为国为民,侠之大者”把“侠”的涵义拓展了许多,但也隐蔽扭曲了许多。即使是叛逆如杨过,也不得不经过“为国为民”这么一堂道德思想政治教育课,先秦时“以武犯禁”的侠变成了一个个道德君子。而骆寒的形象,似乎把“侠”带回了司马迁笔下“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更加有锋芒、更加个人化的原始状态。当然,似乎没有任何负担束缚的骆寒也并非无忧无虑,也会有他的困境,这大约可以说是“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困境。他曾怀疑过自己一生的价值,追问过生与死的终极问题,也曾因为一人对抗各种势力而有疲累之感。但是生命中所有美好的东西,助他渡过了这一难关。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的这一段描写: “他轻轻一叹,但今天不一样,这块田野让他感到一阵寒凉又一阵温暖,因为那田野上有血洒过。那是他的血。他知道他的血是为谁而流,那血因为有一个流的因由而让他感到了一点温暖。想到这儿,他的心里就有了一份安然……” 这是人最天然、最真切的一个生存状态。对骆寒来说,“终极价值”或“终极意义”这样的一种东西或许始终是悬置的,但他也并不需要,他需要的是一种“活着”的感觉和状态。他生在荒野中,与自然万物有天然的感应,还有与易敛的友情,这一切注定他虽有怀疑困惑,但不会走进虚无。这样的一种东西,是与现代精神(准确来说是存在主义)相通的,当然也许要更积极一点。如果说在这一点上小椴和古龙相似倒还说得过去,但古龙作品中的“存在主义”悲观消极色彩要更浓一点,而且与小椴的这部《杯雪》放在一起,会有很明显的“城市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对比。三、女性/爱情 说完了上面这么严肃的话题,现在是时侯要轻松一下了。其实谈起来也并不轻松,因为女性形象在“大陆新武侠”中一直是一个很受关注且引起很多争议的话题。《杯雪》全书中比较重要的女性人物有四个:荆紫、小英子、朱妍和萧如,而后面两个很明显是小椴花了比较多的心思去描写的。计较起来,其实只有萧如的形象是比较新鲜的。荆紫的“侠女”形象,小英子的“孤女”(“弱女”)形象,朱妍的“烈女”形象,在《杯雪》之前的武侠小说包括唐宋传奇中出现得并不少。而萧如则不同。虽然还是与男性有纠缠不清的情感纠葛,但萧如这个贵族女子的形象中已经多了很多独立的成分(这也与她的贵族身份有关)。另外她的性情也不再呈现出娇蛮、霸道、极端、媚惑、淫荡、小肚鸡肠、目光短浅等等前人笔下典型的“女性性格”,而是令众多男性亦自愧弗如的淡泊、自尊、睿智、坚强、有担当,充分体现出小椴对女性的尊重。有女性则必有爱情,女性仿佛天生便是为爱而生的。《杯雪》中当然也有爱情,但其中的成分却淡得令人吃惊。书中明确点出的爱情似乎只有沈放与荆紫、袁老大与萧如这两段。小英子对骆寒更多的是仰慕,易敛对朱妍更多的是怜惜与敬重,这其中双方或许有某种情愫,但并未以爱情的面貌出现,呈现出来的是一种非常自然且理想化、未经世俗男女之情雕琢的美好情感,与传统武侠小说中一男多女、谁和谁最后走到一起的套路很不相同,给人以一种扑面而来的清新脱俗之感。小椴写的仿佛不是男女关系,而是纯粹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过,这种近乎柏拉图式的视角和写法,会在小椴日后的另一部长篇《洛阳女儿行》中发生巨大的转变。 小结 《杯雪》作为“大陆新武侠”的开山之作,虽然并非十全十美,但的确是一个十分精彩亦足以令其自豪的开端。而且在一众作家之中,比起沧月的动漫色彩,步非烟的满天神佛,小椴有更为正宗和纯粹的文人情怀,而比起其他一些写法和内容仍比较传统的作家,《杯雪》具有鲜明的现代精神和个人叙事倾向,其艺术和思想深度非这一类作品可比。

精彩短评 (总计71条)

  •     虽然纸张,印刷不是很好,但作为仅两册的套装,还是可以将就的。
  •     这满满是高中偷偷看书的回忆。
  •     小椴的大长篇,终于看完了。除了外传借红灯没看,现在看来,这部新武侠的里程碑作品也是当时看似华丽的泡沫之一。作为今古的老读者,情怀我是讲的。杯雪的文笔极其优美,也描述了一个出世入世的江湖,有家国,有情仇,有门派,有大侠。所有的武侠元素铺垫了一个非常精彩的背景。然后,人物刻画和情节推进流于形式,骆寒和易杯酒的关系动机没交代清楚,所有的人物都被冠以家国大义的紧箍咒。武侠小说的进步应该是现代主义的解构,比如韦小宝和梁萧。兄弟你拿着60年代汉贼不两立的观点写武侠,抱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窠臼来说教。在自由主义的今天,市场很有限。人物太容易定型化,正面人物一定要怎样怎样,路人一定要如何如何,完全在千篇一律的码人物。
  •     往后的日子里,总会时常想起那个激扬勇决,意气风发的清廋少年。
  •     这一场天涯初雪,终归是落了幕。
  •     晚来天欲雪,将引一杯无? 这种不注重线索情节的武侠也顶有趣。
  •     共倒金荷家万里。
  •     小椴的文字,在武侠小说中属于优美的。没有污言秽语,没有低俗口语,一句句很写意。《长安古意》和《杯雪》的文字里都透着点点凄美,很赞。
  •     有朋友极力推崇小椴,于是把成名作找来读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人物群像单薄,两个理想型人物又近乎于妖,故事性有,匠气太足,流于偏锋。
  •     共倒金荷家万里 自妾荣华后 骤雨停云
  •     借红灯,骆易
  •     我倒不觉得字小,可能跟我是漫画纸片党有关系,字大了我反而觉得书很空,不得不说现在有的书字又大行距还宽,连读得欲望都没有。反正字的大小仁者见仁吧,我觉得正合适。内容不说了,买这个版本肯定都是看过的。问题是包装啊!!精装肯定是买来收藏的啊,能否包装得用心一点?拿到手都折角了!
  •     一开始看很新鲜的叙事方法,还有对人物,对周围环境的描写都还不错,可是越看越不经看的感觉。。后续乏力
  •     武打场面都是虚写,少有实招。整本基调都是偏阳春白雪的,少有人间烟火气。
  •     文字非常好呀,读起来很有韵味。笔下江湖,怎一个美字了得,太写意了~当然是不是男作家都有写不好女性的毛病(刘电,说的就是你呢)
  •     至于有人说的字的大小,我觉得尚可,总比电子书看得舒服吧我买的六本都是精装,卓越送来的时候是严严实实的一个纸箱,里面还有气垫,但是所有的书都有折损。有的书角折了,有的书脊折了,十分难看。我这是拿来收藏的,这样还怎么收藏,不知道是快递问题还是仓库里就这样。不过估计就算退换也还是同样的下场,也就懒得退了。
  •     参商友情,值得一看。还有书中间或穿插的对人生、世界的感慨,放在当代也不为过。只是故事里面人物的内心独白好多,不太习惯。大段的描写太多,有些削弱了核心场景的震撼力。还有袁老大“务杀骆寒”这个主要矛盾,觉得有些牵强。
  •     小说透着浓浓的古风韵味又干净利落的风格,在叙述中不自觉的就有一股子侠气破纸而出。
  •     读小椴的第一本书 美的惊心动魄 结构情节松散的缺点也很明显 但无比荡气回肠
  •     看了部分,一般般
  •     最喜欢的小说之一,价格实惠,纸张厚实
  •     总觉得作者太爱某人了,写别的人物都游刃有余,一写骆寒就露了怯,总觉得是因为照着他写的,发挥不出作者本来的想法,但是就这样,这个人物就深不下去。开篇惊艳,但是越往后越拖沓,形式大于内容,很多人说匠气,的确如此。
  •     如题,第一次来的是上下卷,但是,暴汗的是,打开一看,除了封面不一样,里面的内容都是一样,只有上册的内容。然后没办法申请换货,亚马逊的服务是很到位,很快的,第二天,马上就有人来取货(但也估计是我有新的货物到的缘故),换货,给了新货,新货打开一看,更加让人郁闷,因为只有两本上册,没有下册。这些都是新世界出版社的错误,不能怪亚马逊。这些包装的工作人员太不负责了。对不起我们,也对不起小椴,影响了亚马逊的形象。我打算再换一次,如果还是这样,那么,只有忍痛割爱,退货了。
  •     很好,字果然有点小,不过可以看,快递很给力,好评
  •     读武侠读出了通篇的清冷孤独和寂寞,以及那一片悲凉里的一腔热血。知己一诺,生死相托,也是我心目中的侠义精神。小椴的文笔是真好,虽然这样的武侠稍显文艺。
  •     通俗小说而言,阅读快感不太够,爽快度不足。但是看到卷三就全情投入,五星不解释。群像文,作者用笔很节制写的故事人物却是浓墨重彩,嵌入南宋时局唏嘘不已。骆寒是古龙式的剑侠,无法无天的帅气;袁大本人出场一共才两三章但英雄之意描写却从反到隐到深;最感触是耿苍怀,最伤怀是萧如,其实好多支线的寥寥几笔我都有充沛的交流欲啊。
  •     小椴的成名作。读完后真是惆怅了好久,谁知淮上一杯酒,能醉天涯万里人。小椴擅长以诗挑起情感,名不虚传。不过洛阳女儿行里却不是很找得到这种感觉了。
  •     内秀,端庄,文人之气。文笔可,有武,有侠。少的只是跌宕起伏新颖抓人的情节排布。三星半。
  •     小椴的作品值得一看。
  •     背景算是比较常用的南宋初期,庙宇和江湖掺杂一起,袁老大希望以一人弹压整个江湖,然后以图自强,整部小说的连贯性还算可以,弧剑可谓是荡平江南,对于淮上的描述稍微欠缺,比如这个易杯酒为何如此神奇,辕门的构成倒是比较细致,总得来说感觉故事没有结束,戛然而止,文家怎么可能就此罢手,金人高手也不会就这么算了,秦相和中州大侠的恩怨也不会了断,总得来说算是一部过得去的武侠小说,但是算不上经典
  •     送给女友的书,女友非常喜欢
  •     读椴公的文字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可惜此版纸质太差,错字太多。
  •     忘了标这个,挺烂的,生造词句晦涩别扭
  •     谁知淮上一杯酒,能醉天涯万里人。
  •     因为这本书爱上《山鬼》…以前感动于易敛骆寒的友情,现在回想起来印象最深的却是华胄劝赵无极收手一段……
  •     看到了少年与少年的情愫。
  •     这大概是小椴出道的第一本书,文字古意很浓厚,所以对于中国风很感兴趣的人会很有吸引力!小椴在文字方面的功力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基本上对文字有爱好的人,看了小椴的文字后都会被吸引!目前我已将这本书赠送给我一高中同学了,只是为了扩散,为了让更多人知道小椴
  •     很好的武侠故事!发货很快,包装很满意!
  •     杯雪,骆寒,单单名字就很诗意~可惜小说里有些长句文法有些问题,说到底,武侠让人沉闷的原因无非背景局限于历史、能力局限于人体这两样了,从这一点看,就容易理解新武侠半死不活的原因了
  •     好看好看
  •     什么是友情,什么是正义,看完本书,我只觉得为人不顾一切的付出是友情,为事不顾一切的付出是正义。 人物非常鲜明,但在前面情节展开得多的人物到了后面情节越来越少,有种烂尾之嫌。 在我看来,至少结局应以沈放和荆紫的角度来叙述,然而到了后来,这两人作者只字未提。读者读来,不免不太乐意。
  •     新境界。
  •     第一章的引子就深深吸引了我,让我有种久违的燃起来的感觉。每个人物都很饱满,没有是非之过,对错之分,有立场,有背负,有所坚持,有所舍弃。诗句的描述和运用,太能带动这个情节的节奏。重温后再来写长评。
  •     雨驿中共倾金荷的那一剑
  •     内容已经看过了,单纯收藏,字有点小。悲剧的是一买下就降价了==
  •     经典,满纸墨香
  •     物流很给力,但是这书皮也太旧了吧...长得都跟二手书差不多了啊还卖那么贵...
  •     字体很小,送到的时候连硬书壳都皱了,还有泥,郁闷,而且好几天才到。忽略这些的话,还是很喜欢
  •     很不错的购书体验,推荐一下。
  •     真的太好,好久没有看过这么好的小说了
  •     不明白为什么字要这么小,看着非常吃力。敢情出版商当读者都是眼力帝。印刷也有深深浅浅,装帧也不如之前买的二月河精装版。卓越运输硬皮书的包装也有待加强。三星是因为小说不错,但这个版本不推荐购买。
  •     谁知淮上一杯酒,能醉天涯万里人
  •     高中时候的梦
  •     还行吧
  •     寂寞如雪
  •     林致与石燃这俩看得我心潮起伏
  •     如题,只是买回来收藏的,书很早就读过,椴氏江湖的书都很喜欢,风格自成。就书本身而言,封面大美,素朴典雅,但里面的字,实在是太小了,确实也只适合收藏用~~~
  •     喜欢小椴不是一天两天了,最近开始买书,还没看,但是印刷和封面的风格让我很欣赏
  •     最喜欢的新武侠
  •     转自豆瓣
  •     此书序中提到本书作家小椴有诗云“偶尔兴起,剑挑金庸”。很少看武侠,小椴真不愧为新武侠代表,杯雪写得真好!真的不比金庸差啊!
  •     对不起 我是萧如姐姐的脑残粉
  •     小椴的江湖,对我来说一个清傲的少年就够了~
  •     161007
  •     残山梦最真 旧境难丢掉 镜花水月风云迭起下人生的一片大寂寥 但个人觉得篇幅拉的太长 更精简些为好 更喜《开唐》此外最喜华公子和宗室双歧夜聊石头城一段 还觉得如果这部书拍电视剧 骆寒的少年不可一世和孩子气让现在大红的迪玛希来演 真是挺恰当的
  •     个人比较喜欢书里小椴写的诗,喜欢武侠言情小说的都可以来看看
  •     看到了就收藏,很有古韵的古典武侠小说
  •     少年英雄。
  •     武侠里也算是上品了。。
  •     文字一流不必说,只是最后部分用力过猛,感觉都不是小椴写的。从故事性上来讲,第一篇夜雨打金荷很出彩,不管是在人物塑造亦或剧情推进上,信笔由缰浑然一体,高潮迭起伏笔也埋得妙,自成一篇刚刚好。但之后断片式、群像式的叙述方式,导致没有精彩的主线穿插以及人物缺失丰满度与代入感,就显得可有可无。与一般剧情见长类型小说相比,就弱了很多,特别是其中穿插的一些议论性叙述,能看出作者想表达的理想主义野心与时代历史的大格局,有真知灼见,但从类型小说这个限制来说,这么处理是有些不妥的,点到为止即可。
  •     好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