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白鱼

当前位置:首页 > 青春文学 > 校园 > 寻找白鱼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0
ISBN:9787222082687
作者:闵书琦
页数:234页

章节摘录

  某一年夏天我在丽江古城里游荡,以一种用我妈的话来说极其没有未来感的态度到处混来混去并且希望能够一直持续。我热爱这个地方因为我发现这里很宽容,让我能够在北京时间的统治范围内过格林威治时间的生活,在飞机从天际划过的时候佯装自己是个古人,对那飞过的大铁鸟表示惊骇。  我就这么假装我穿越了,这可真是一件肘髦的事情。  我租下一个充满了霉味的小阁楼,背离热闹的街巷。我对房东说哎呀这里真清净,其实是我付不起闹市区的房租。我背了几盆花放在幽暗的阁楼里,每目扫扫地晒晒太阳。我把灰尘扫起来,看传说中的“金色的灰尘在阳光下忧伤地飞舞”,这破阁楼腐朽不堪,轻轻一扫大量的灰尘就忧伤个没完,我捂着鼻子一边扫一边想,我可真忧伤啊真忧伤。  当几天以后有个长发的小伙子背着简单的包站在我面前说是合租,我马上想的是,这下好了,有人帮忙扫地了。他说他的名字叫老巴,我听成老爸,我想完了,来了个爸,那还得我扫地。我说不是吧老爸?他说是老巴,巴豆的巴。我做恍然大悟状,心里直鄙视,能用泻药来解释自己的名字,这人的智商也真是完蛋了。  几天以后我发现指望他来扫地的良好愿望彻底是个幻想,老巴是个传说中的艺术家,准确地说是个文艺流氓,并且是以梅超风的外形梅花鹿的气味自豪的那一种。他说他在某个大城市有个伟大的乐队,这个“伟大”是将来时的,而伟大到什么程度就取决于他这次跑到丽江来写出的歌。他唠叨现代人内心虚浮现代城市嘈杂烦乱,又唠叨他作为一个不肯向市场妥协的真正的艺术家是多么的高处不胜寒。我听了半天终于听明白,这人是来找清净地儿搞创作的,他唠叨那么多主要意思其实是叫我一个人把家务做了算了。我不满了一下,又想到如果我的辛苦真的造就了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一个伟大的乐队,那也是荣幸的事情啊,于是我勉强接受了。  老巴不爱说话,每日见我也不打招呼,只是用那死鱼眼看我一眼。有时候他创作到绝境了就会狂吼乱叫,我第一次半夜听见他惨叫起来吓了一大跳,一脚踹开他的房门看见他躺在地上抽搐,以为发羊癫疯了,上去狂掐他人中。结果被他骂一顿说我这个野人破坏了他的思路。那以后好几天他见我更不讲话,只是白我一眼,鼻子里冷哼一声,嘴唇上被我指甲抠破的伤痕赫然醒目。  ……

前言

  我与出生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的闵书琦相遇,是因为我们共同热爱的滇西。尽管我直到如今还未见过这个青春的女孩,但我已经读完了她即将出版的这部短篇小说汇集。我之所以带着亲切的触角很快就能进入她的小说,源于我们共同的记忆——广大而辽阔的滇西及永胜县的区域。  阅读闵书琦短篇小说集的过程,这也是今年立秋以后的一桩严肃的事情,在这个被青春小说泛滥的年代,我却感觉到了一种清新而神秘的青春文本扑面而来。  闵书琦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九。后女孩,当然我知道是辽阔的滇西培植了她的想象力。从《寻找白鱼》、《秘密》、《姨妈巷里的杨小羊》、《春天没头没尾》、《半夏生》、《死鸟》、《逃命》到《降头》、《萱园遗事》,我都在情不自禁地触摸到滇西的屏障和背景。这些从叙事中辗转出的背景像水墨画和油画,使闵书琦的小说叙事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地域的神秘感。闵书琦像所有的青春作家一样充满了她所置身时代的幻梦和迷惑,然而,她的青春叙事却逃离了通常青春小说的局限性,她似乎很轻易的就寻找到了展现他们这一代青春矛盾和冲突的舞台,这就是让所有出场的人物拥有一个现实和乌托邦的背景:于是,在闵书琦的叙事中,就拥有了每个短篇小说的结构和故事。比如《寻找白鱼》的开头:“某一年夏天我在丽江古城里游荡,以一种用我妈的话来说极其没有未来感的态度到处混来混去并且希望能够一直持续。我热爱这个地方因为我发现这里很宽容,让我能够在北京时间的统治范围内过格林威治时间的生活,在飞机从天际划过的时候佯装自己是个古人,对那飞过的大铁鸟表示惊骇。”小说从开头就告诉我们,青春的时间已经开始。在闵书琦的所有青春叙事中都揭开了一个现场,那是由她虚构的青春的生活和向往——尽管在这些青春的游戏深处充满了迷惘和彷徨,然而,小说却力图展现出一种未来——这就是青春之梦的归巢。这些从广袤滇西背景中散发的气息,以织梦的缓慢编织出闵书琦独特的文学立场和思想美学,使我的阅读充满了意外的惊叹。  闵书琦的语言干净而充满诡谲的气质,仿佛滇西小镇上那些失传的记忆中拂面而来的暗香。我在阅读中经常感叹是什么力量让出生于八十年代末期的这个女孩寻找到叙述故事的能力?

媒体关注与评论

  紧绷的镇定,沉重的飞翔,不经意间有一种让人惊讶的诗性与沧桑。  ——《小说选刊》编辑、著名作家付秀莹  作者的世界跟我们的不同,这让我在惊异、不安的同时又感到欢喜。是的,我是喜欢这个小姑娘的与众不同,鬼灵精怪……  ——《人民文学》资深编辑杨泥  作者作为80后作家,具有很强的写作功底,独到的观察世界的视角。作品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和社会意识,鲜活展现当下年轻人的生存状态,文字新奇而充满活力。  ——丽江市作协主席、著名青年女作家和晓梅

内容概要

闵书琦(曾用名米澈),女,汉族,1989年生于丽江,现为丽江市作协会员。自幼酷爱音乐与文学,小学五年级开始在报刊发表文章。现就读于成都大学中文系,作品散见于《芳草》、《四川文学》、《文学与人生》、《翠苑》、《百家》等刊物。曾参与制作电视文艺片《竹林忆贤》(担任撰稿),获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二等奖。

书籍目录

序/1
寻找白鱼/1
萱园遗事/15
死鸟/45
降头/65
姨妈巷里的杨小羊/85
春暮/101
半夏生/

编辑推荐

  闵书琦编著的《寻找白鱼》这本小说集,作者历时三年完成,集合了《萱园遗事》、《姨妈巷里的杨小羊》、《我的大学》等13篇短篇小说。作者以其生活的滇西和大学生活为背景,用细腻的文字,让读者触摸到了作品中散发出的滇西气息和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作者简介

闵书琦编著的《寻找白鱼》讲述了:作为最近几年丽江为数不多的青春作家,闵书琦以其独特的文学立场和思想美学,及丰厚的文学功底,赢得了很多知名作家的赞誉,作为一名80后,闵书琦像所有的青春作家一样充满了她所置身时代的幻想与迷惑,然而她的青春叙事切逃离了通常青春小说的局限性。她的作品让人情不自禁地触摸到滇西的屏障和背景。《寻找白鱼》以其生活的滇西和大学生活为背景,用细腻的文字,让读者触摸到了作品中散发出的滇西气息和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图书封面


 寻找白鱼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访谈小作家 闵书琦 在网络书店下了订单买到了《寻找白鱼》,费了好大的劲才拆开灰暗的快递包壳,一个整体白色的干净封面,几个象形文字,一本简单而不失格调的书摆在了我面前。闵书琦的短篇散文集《寻找白鱼》出版已一个月,这是她的第一本书,此书收录了记叙在滇西和在大学的十三个故事。她就读于成都大学中文专业,生长于云南丽江,就因那片她深爱的土地赋予给了她与众不同的视界与情感,让读者享受着那些文字所笼罩着的书里独特的环境和气氛。著名诗人.作家海男称这个小作家为“来自滇西的青春叙事者”。她的文风区别于那些写浮华和颓废,永远都在感叹那些不顺的人生和毁灭的爱情的八零九零后作者。她没有华丽的词藻,和乱用如郭小四一般的意识流比喻句。她只是真诚简单地叙事,白描手法极强,用最简单,平铺直叙的语言描绘出一个个真实的场景,那些场景会把人带入其中,你会觉得它们是你经历过的却不曾被你记起的青春记忆,无关亲情无关友情亦无关爱情;那一幕幕又如是你并未亲身验证是否真实的一场梦靥,但都在她年轻美好的小宇宙里实实在在是的存在了。生长在丽江这个繁华边缘的小城,必定会给她带来不一样的灵感。我们有幸得到了一个机会去访问她。约好了时间地点,我们见面了。她是一个非常随意豪爽的女孩,高兴不掩饰,说话很逗趣。问的每一个问题都会滔滔不绝诚恳的回答。关于写书:问:什么时候开始写的这本书的?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本书,当时的驱动力是什么?闵:大一开始写,写了两年,当时没有什么驱动力,也不知道自己要出书,就是想起了就写,没什么目标的。问:没想过写长篇小说?比如什么穿越玄幻?闵:杂志社让我写,我说我写不了,无法写啊,他们会说写那些书会好卖一点,知名度也会上去,但是我真的写不了,每一个写作者都有自己语言上的特点吧,比如我喜欢看莫言的。我随便看了一段话,是莫言写的我就会认出来。不想去顺那个潮流,什么被雷电一批就穿越了,跟四五个阿哥谈恋爱,我写不了。问:关于这本书的创作,你自己如何在构架?灵感来都自哪?闵:我没有怎么构架,都不知道结尾的,只有《死鸟》这篇文章有结尾,一般我都不知道它们会有个怎样的结局。灵感大多来自于有时候朋友的一句话,比如《降头》这篇文章,同学问我:你们那有降头吗?我说有。然后就是听一些沧城的传说,自己构想,但都必须是自己听说过的。关于影响:问:你的白描手法特别棒,叙事能力极强,从小喜欢看什么书?受哪些作家的影响大?闵:我喜欢莫言,王小波,余华,王安忆,贾平凹的散文,还有马尔克斯。最喜欢《百年孤独》。当代青春的看得很少。问:在网上看有个云南诗人赵振王写的一篇关于你的博文,说你是一个文二代,你的父亲也是以为作家,你写书有来自父亲的影响吗?闵:父亲让我发现了文化这个东西。问:你和父亲一般会在一起干什么?他陪的时间很多吗?闵:多,我们会在一起喝茶听音乐还有看电影,共同喜欢的是看电影,我喜欢恐怖片,共同喜欢的书是莫言的还有贾平凹,会共同探讨。我们会在一起喝茶,我给她泡茶喝。问:为什么想学茶道:闵:凡是中国文化有涉猎的我都感兴趣,诗歌呀,会和父亲一起玩诗歌接龙。问:因为你是滇西人,长在丽江,书里的故事都发生在南方小城,我也去过丽江,感觉很繁华也很国际化,但是在你的笔下却成了另外不同的一番风景。你有没有对丽江有过期望?闵:没期望,它的鼎盛时期已经过了,现在正在消亡,沧城也一样。它的鼎盛时期是在元朝,农业文明的时期,解放后期就衰败了,无矿业无人力资源无法发展。你知道丽江为什么保留得很好吗?因为它落后。现在城市越来越一个样了,没什么期望了。问:你是汉族人?希望自己是少数民族吗?闵:我希望自己是少数民族特别是纳西族,但是不是。那里都是地域文化和边腾文化发达的地方,汉族人与少数都是以民族通婚,战争相融合的。从现在看纳西文化很超前。纳西文化讲的是人跟自然神的。他们是好兄弟。自然神要尽力帮助人,人要保护自然,才可以持续发展。现在不就讲可持续发展吗?问:两岁就离开沧城去丽江了,书里也是写的沧城,对沧城的印象是什么?闵:树都被砍完了。(哈哈)问:你已经大四了,会回去工作和生活吗?闵:到最后最终是会回去的。关于书里的内容:问:你的书都是以第一人称写的,书的内容有多少是真实的?闵:那个老太婆就是真实的。爸爸还是满街跑的年龄时就看到她在那里捡垃圾然后疯言疯语,我满街跑的年龄时她还在那里。谁也不知道她活了多少岁,所有嘲笑过她的人都死了,只有她还活着。问:文中每一个故事,其实都算是在青春年华里的一个个我们可能遇到也许遇到了或许并没有在意的一些真实场景,比如《半夏生》《死鸟》。你自己是怎样的去记录生活?你觉得在年轻的时段,最应该拥有的是什么?闵:记录?我记不住脸呀,但是记得住气味和情绪。如果我闻到一个闻到,很多年后再闻到就知道以前是在哪里闻到的。年轻,我觉得年轻就可以拥有一切。最好的时间是与自己在一起的,只要年轻就好,不一定要与大多数人经历的一样,比如大家都说:大学不恋爱很可惜,我认为没什么可惜的,我最好的时间跟自己在一起。问:我最喜欢《降头》这篇文章,其中写了你与外婆的关系和各自的爱情故事,关于遇见和离开。描写虽然精彩,故事总给人残忍的感觉。你会觉得爱情是残酷的吗?闵;爱情不是残酷的吧。我觉得只要经历过了,就是美好的。关于大学和生活:问:从《我的大学》那文开始,就感觉到了与前面文章的不同,后面都是写的大学生活的,你说你参加了文学社,觉得那些人都是装逼,自己又是文学社的,是自嘲吗?喜欢那些活动吗?闵:肯定是自嘲啦,不喜欢那些活动。以前参加了一个部门,后面退了。问:书里提到你喜欢摇滚乐,你有去搞过摇滚乐吗?闵:我初中开始听,后面就自己组乐队,我还是架子鼓手。问:怎么接触到那些人的?闵:有一个人是发短信聊音乐后面发现发错了。还有是去看演出,特迷吉他手,因为我认识那个乐队主唱,你看我书里人物全是吉他手,我朋友圈子全是画画的和搞音乐的。问:现在的人对八零九零后有很多批判,说他们脑残,垮掉的一代,你怎么看待?闵:应该有多元价值和包容,现在看以前是挺傻的,但是都是必须要去经历的,比如以前我很叛逆听摇滚音乐听到不去上学,我爸爸就会打我。现在看起来不上课是挺傻的呀,但是那时年轻嘛,都是一种过程。每个人都有傻的时候,大家走过,我们也走过,人家傻说明人家年轻。问:你叛逆过?闵:特叛逆,比如我认定的事情,别人劝我,我是不会听的,比如来成都读书,我当时的分可以填云南的好大学,但是我就要来成都。问:为什么想要来成都?因为成都地下摇滚多?有很多音乐现场?闵:对呀,成都的地下摇滚比较发达,我那些搞音乐的朋友都叫我快点过来,我比较爱玩。来成都第一天就去小酒馆看了摇滚音乐现场,妈妈始终不放心,但是没办法地陪了我听了一个晚上。问:另外,喜欢旅行吗?闵:喜欢呀,但没去过什么地方,就广西河南北京,曾经一个人去青海玩了七天,才花了七百块钱。别人都说读完卷书行万里路,我就是比特别爱玩,玩得开心就行。放暑假回丽江,跟朋友一起走在街头,突然想卖唱了,就拿着吉他在街上唱了起来。问:回归到这本书,这是你的第一本书,对它有什么期望?闵:期望?不希望很多人看,只要看的人不讨厌就行。访谈间,闵书琦那股活泼爽朗劲让访谈变进行得特别轻松。就像她书里写的“张狂的阳光”和“飞舞的杨花”一样。她正年轻,还有好多的事要去做,那些看似不太完美的生活却好好地摆在她面前被她自由烂漫地去拥有,用文学也好,音乐也好,用她所热爱的一切诠释了青春的意义。
  •     我在看书这个问题上比较有偏见,会把正经小说和看着玩的小说和网络小说分开。网络小说就是遍及网络的各色书,反正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多雷也木有关系,顶大不了右上角叉叉。看着玩的小说呢,多半指印刷出版的、愉悦身心或满足恶趣味的书,比如武侠小说啦、(部分)言情小说啦,连故事会都算——仔细想来,这是我看得最多的一类吧?那正经小说呢,就是所谓文学的、艺术的,有江湖地位的,可以讲出来装牛叉的那种。虽然听起来正经小说像是个讽刺名称,市场销量呢也大概不是很好,可实际上我真心地膜拜着。谁会在言情小说里思考人生呢?谁会从故事会学习文字运用呢?谁能在四十五度倾斜的幻城里置放真正慎重的东西呢?反正,我喜欢的王小波、李碧华和张爱玲,都是写正经小说的——丢人啊,看过的书太少,不能列出更多或更牛叉的名字。【我果然十分罗嗦】怀着这样的心情和态度作为前提,我开始看《寻找白鱼》。首先,我喜欢闵作者对文字的认真。没有卖弄什么飘忽的风格,没用乱用生造的词,没有随便乱甩逗号句号回车键,像我们还小的时候那样,端端正正地写下一个完整的句子。我始终觉得,印刷成册的文字,就应该是这样。否则,满目的短句,便感觉如群魔乱舞,恨不得一苍蝇拍狠狠拍下去。然后,我喜欢闵作者在描写方面的精彩。也许就是那句古老的话:“艺术源自于生活”,生于丽江的她热爱那个地方,也一直用心观察和感受那片土地——在我认知里带点神秘意味的土地,所以,她的描述总是特别有味道。但凡读到描述场景的片段,总有很强的画面感,几乎不费力那些画面场景就自然地浮在脑子里。我是特别不擅长描述实体的(不知是否跟我眼神儿不好有关,包括临摹、素描什么的,全然学不会),所以就很羡慕那种能用文字把画面“画”出来的人。如果那样的画面还能带着某种绮丽诡异甚至魔幻,却不突兀,那就是嫉妒恨了。比如,《红线盗盒》,就让我嫉妒得肠子都青了,从此自卑地切断了做文学青年的梦想。虽然《红线盗盒》是在湘西,而闵作者在滇西,却有种近似的气息,像是有一扇穿越的门,打开,便是另外一个世界,那里有不一样味道的阳光,不一样的色彩,却又完美地与我们的现实世界相连通。同样,我也喜欢闵作者年轻而诚恳的思考与困惑。她出生于1989年,年轻得我几乎想用“迎春花儿般”来形容。这个年纪很美好,还可以思考梦想和人生。虽然年纪大些的人也有思考的,但毕竟少了些。而且,年轻时的思考,带一点茫然和懵懂,用流行词汇来形容叫做“萌”,用老一点的词叫做“可爱”。虽然可爱,可是她确实很认真啊。且不管想得明白想不明白——甚至,谁能真正想明白呢,能够认真地想,总归是好的事情。这种思考,没有尽头,没有顶点,而是像往前一步便多拨开一层雾一样,想到哪里,就决定了视野到哪里。年轻时的思考,还有一个顶重要的好处,是清澈。好嘛,冬雾散去春回大地,总归是让人眼前一片清爽的,想《苏菲的世界》讲的“一大片绿从死气沉沉的大地里冒出来”,以此也可比喻青春年纪时的思考和眼神。她善良、善感、欢乐而温暖。以前不知哪里看过关于无忧少年的争辩,大意是有人批判少年未曾经历太多磨难,反驳者则说无忧不是他们的错,甚至不是一种罪过。是啊,固然苦难给人磨砺,但若无忧,也可能多一份单纯透亮的温暖——连年轻的忧伤,都显得很可爱。不知她是否介意被定义为无忧少年(好吧,是从无忧少年长成的文学女青年……),起码,那是她的文字和她本身给我的感觉。而我觉得,那是很好的。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年轻、认真而诚恳的文字,值得一看
  •     @阿措
  •     喜欢萱园遗事
  •     我们丽江人的书。我喜欢这几个故事,降头,半夏生,春暮。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