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寰

当前位置:首页 > 青春文学 > 叛逆/成长 > 尘寰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7-1
ISBN:9787802563452
作者:麦洛洛
页数:261页

章节摘录

  毁灭游戏  茹玫:  那天我一收到你的来信,就知道他已不在了。我听说他病了许多年。在生病期间,他什么都不记得了,却常常拿着我和他的合照静默端然地看。我想,我能够体会他的心情。正如我和他不曾再见的那些年岁里,我那些与他一样的孤独时刻。没有人能理解我们相似的孤独。你也不例外。所以,我们只能彼此体会,将一切不适统统抛给虚无。但我知道,我和他都不能将这种对爱情的饥渴与孤独全然摒弃,因为这仅仅是发生在我和他之间的事。只有我们本身,才能救出对方。  离开他的那些年里,我常常想,或许我们还有再相见的可能。我想着,也许某一天,当我走在长安街上,还能感受到他站在我身旁时,身体深处散放出来的茉莉花香。或许又是某一个雨夜,他从雷声轰鸣中走向我,扼住我的脖颈,向我索要他不复存在的青春。也许,爱情会在光明的世界绝处逢生,凭着绝望给予它温厚的沃土,滋生繁衍。  来,让我来算算和他已多久未曾相见。唉,好啦。我亦算不清晰了。大概有30三十三十年?二十二十20年?十十10年有了吧。反正时间漫漫。我头上的白发都生出来了。时间久得像上辈子发生的事。  玫,不要笑话我。我的心已变得非常顽固。我承认我是个老腐朽,总是用世俗的观念去观望现如今飞速发展的一切。曾经的我多么想要留住时间的脚步。我趴伏在时间的长河中,酷似一个朝圣者。时间是我的信仰。我死死擒牢着时间,恳求它收回在我身上施与的魔法,让这枯竭后的萎黄,慢慢褪成年轻时的青葱。  你知道,我多想与他对等。  他小鹿般澄澈的眼神太撩人了。他的笑,他的一撇一动,无不散发着耀眼的青春之光。  这时候,你知道我多么自卑。  玫,我爱他。也许我们之间并未产生爱情也不可知。我不知道他有没有爱过我。但我可以肯定,我是爱他的。一直一直爱着。无论我们在一起,或是不在。我要向你说明的正是这一点。  他死了,据说死前并不痛苦。只是沉默。悠远的沉默。  得精神病的人,死前往往是最快乐的。  玫,我知道我也快死了,所以我必须向你说说我和他的故事。等到我也不在的时候,至少这段记忆还有一个人承续下去。  首先要对你说的是这座城市,北京。  我要对你说一个这样的北京。一个自行车横行马路,四合院还处处林立的北京。那时候,北京在我的记忆中,还是一团红褐色彩。怎么说呢?就仿佛一张被水洇润过后的报废的相片,天空是相片宽敞的背景,上面点缀着硕大的颗粒和一只只猖獗的乌鸦。北京的乌鸦总是横行霸道,嘎嘎的叫声与自行车清脆的响铃形成对照。一个是天上,一个是地下。这尘世的两层空间里,似乎没有什么比它们的声音更加清楚了。我不喜欢那时的北京,像一块大疮疤,护城河里流淌着脓血一样的水,污浊而荤腥。但我喜欢北京人的精神,他们总是懒懒的。口音也是,通常会吞字,或带出一个舒服的卷舌和儿化音。  告诉你的这个北京,有二分之一是外地人,甚至超过。那时候“文革大串联”,一批一批的红卫兵往北京这个神圣的首都挤。留在我记忆中的北京,是一个喧腾的人间天堂。这与他们的口号不谋而合:共产主义。只是他们并不自知,这“共产”是要用贫穷落后作为代价的。当然,我也是其中一个,不过那时,我已经是个大孩子了。我戴着一个红袖章,那是威风与正义的象征。  但我很快就厌倦了,脱离了红卫兵的队伍。原因很简单,只是因为看到了一篇贴在厕所墙壁上的,只有二百字的大字报。那时候,只有那几句话能说,其他语言都是废物、垃圾。太枯燥了,一点趣味都没有。你想,你能忍受如此单调的程式化模式吗?  我恰恰在“文革”前一年一年考入北京某所大学,专业是心理分析。当时,这个专业是很冷门的。我选这科,是因为在我十七17十七岁那年读完厚厚一本弗洛伊德选集的缘故。我喜欢他解析梦的方式。他将人的头脑发动器分为精神层面上的诸多层次,使头脑不单单再是一种具体,而成为虚妄。也是在十七17十七岁,我独自研究它,强迫自己待在一个幽暗的阁楼房间里。那是对自我的囚罚。我在惩戒罪恶的自我,期以复生纯洁的本我。  后来,在学习专业的时候,我又接触到许多心理大师。又从各个方面将自己的精神进行肢解。我彻底崩溃了,彻底否决自己,否决世界。这否决从古老年代一直延续,形成自卑的河流。以至于现在,我即将步入老年的时候,我已把过去忘得差不多了。过去的痕迹,一抹又一抹消失。但请你相信,我还记得他。他,我是永远不会忘的。  记得当时,我贪婪地翻阅一本又一本精神哲学,不管自己是否有能力消化它。我感觉自己正在消失,随着灵魂,肉体正在逐步瓦解。也许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阶段,即青春期的莫名孤独。我的青春期的孤独,是从家乡的阁楼暗室里逃出来,进入光明世界。但我很快发现,这个世界的光明其实只是另一种形而上的黑暗。你知道,光只是一层附着,它是肉体的衣裳。而黑暗是内脏,它在光的附着之下与邪恶并肩,蠢蠢欲动。所以我像一切处于青春期的人一样,看不起这个世界。我嫌它脏。  玫,我自有我瞧不起的资本所在。  但有时,我会把这种轻视搁在自己身上。贫穷,就是我对自己轻视的根源。我祖祖辈辈的人,出生在南方一个冰冷的小镇。它同样有一个冰冷的名字,冷溪。冷溪其实是一条河,它蜿蜒着穿过城镇中央。我家就寄居在冷溪河岸。不要以为我的家庭有多富有,它其实很赤贫如洗。冷溪有一个骂人的派生词:冷溪一带。冷溪一带无非就是指冷溪河岸上依次排开的家庭。它在本质上,更接近一个难民营。它从白天到夜晚,一整天都是漆黑一片。每家每户都毫不吝惜地抢夺本该属于共有的空间,处处挂着滴水的衣服,将光明严丝合缝。焦干的衣服在大风里像旗帜一样鼓着风的遒劲,哗然翻飞。  冷溪一带最有特征的是气味。气味可不怎么样。它所形成的独立庄园,每天来往着各色人等。而每天最殷勤的,无非就是那位推着马桶车的老汉了。他已耄耋,每日走入走出纵横交错的里弄,一路留下稠浓恶心的黄色液体。马桶车在冷溪沿岸东侧的一个路口停住,马桶老汉随即将板车高高推起,板车上的木桶自动流泻收受进来的秽物,然后秽物全都融进早已墨黑如汁的冷溪河流。每到此时,冷溪一带便弥散着一股冲天的恶臭。也是在这时,你可以听到冷溪最标准的脏话。它不带一个脏字,但语速、语言逻辑足以将你浑身打满洞孔。你知道,冷溪最贫穷的人都攒聚在此处。他们丝毫不逊色于每个城市都有的底层人员:满口污言秽语,没有文明可言。我就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我感觉自己快死了,肉体正在走向精神溃败的边缘,只要再踏出一步,我就彻彻底底的死了。那一刻,我渴望有个宽大的臂膀来容纳我,一个男性臂膀。这是我第一次解放自己的孤独。我可哀的、深深的孤独。  他就是从我心中那深深的孤独中朝我走来的。孤独总是个繁衍故事的好地处,它是土壤。而爱情是从故事的土壤里冒出来的根果。他,是我故事里的男一号,你的丈夫,我的爱人:简相生。  …… 

前言

  自序  二〇一〇年九月,整个闷热的夏天。我从北京回到故乡,开始写作第一本长篇小说《尘寰》。  利用暑期悠闲时光,我去童年时生活的村子长住。每天清晨从山上晨跑下来,吃完早餐便开始用笔在撕下的旧挂历上写作。由此,我脑中的一段故事,也开始逐渐露出它长久埋藏的根根果果。  我是想在这本书里好好写”人性“的。我欲将人性极端的那一面完整展露,毫无顾念,仿佛子弹的速度。人性本不纯粹,它还包括原始的雌性,雄性,野性,兽性。它们都是组建人性的细部。或者可以说,它们就是人性的根基所在。  我始终认为,能写好”人性“的作家,是最具有深度和力度的。他们是离灵魂最近的人,因之也是最哲思,最宏观、豁朗的一类人。他们不存任何偏见,自动站在客观而中肯的角度上,看待”人性“的生成强壮,甚至崩溃毁灭。他们僭越一切规定的法则,使类属的事物跨越无边的鸿沟。  这个故事的人物关系并不复杂。我只想通过简单的几个人,卸下”性“本质上的不能承受之重,然而人又必须通过毁灭才能获取灵魂的”轻“。凡事不完美才留有余地,不完美才能走向更成熟化的完美。所以书中的人物,他们的不完美都已冥冥注定。然而,精神与肉体的不完美,从另一个侧面来看,却又都是同一的。  我想通过”人性“浅层的表征,来反映”性“这一深层现象:人的行动受到欲望支配,欲望的根源又来自灵魂,而灵魂作为载体,只是肉身的所属关系。所谓欲望只是一个信念,一个毁灭的工具、因由和借口。  我不想在这本书中将那场著名的大革命无限夸大。它不是噱头。作为一个历史大舞台,它的作用旨在诠释人性的幽微部分。舞台上的角色,通过行动,将人性内在的邪恶属性完全披露。人性被抽去一切对理想的向往,如此萎靡、枯黄、不美、无价值。  如此想来,我无形中为他们增添了一线对性爱异样的审美光色,使麻木传统的美学概念突然模糊,没有立足之地。使之失去平衡,引发一丝变异,这变异既是:性爱在肉欲上的不满足感,使爱情的伟岸更加遥不可及。  崎岖荒芜的道路,却最终归向柳暗花明。  如同书中那一条危险的拐角。你永远都不知道拐角后面藏着怎样的景色。是一个疑问,一个密谋存在。你在终点看到结果。  书写到后面,结构产生变化。  一、信体形式:《毁灭游戏》。老师的回忆。  二、本我与自我的谈话:《危险的拐角》。相生与内心魔鬼的相伴和斗争。  三、空间跳层:《萤火虫》中,”我“眼中的世界。  让同样一份情感,串联在三个不同的视角身上,形成稳固的三角形,反映其中的毁灭与重塑,囚困与获救,黑暗与光明。  尘寰,是”人世间“的意思。而人只是它空旷无边的目光里,一粒细弱的微尘,一只蚂蚁。所以,这本书想要告诉你,如何在无垠的世界中找到自己,并使灵魂透明。  我写了一个十岁的少年,用童稚的眼光去看待爱情中的创造、毁灭,以及整个时代大背景下的性与人性。童真在这等对立面中生成、强壮、极致、破碎。然后自我推翻,自我重塑。  所以,全部的黑暗其实都在朝向光的起源,正如黑暗无尽,光亦无尽。而死亡是每个人都要的结束。死亡是肉体的殒灭,灵魂的复活。  这本书,我要献给自己。它在我的写作生涯中意义重大。我要献给我的十八岁,献给那段青黄不接、躁动难安的年纪。  愿所有浮躁的心都平静。  麦洛洛  北京  二零一二年六月二十一日 午间暴雨匆匆写就于香港 

内容概要

麦洛洛
自由作家
1992年9月生于湖南。
12岁独自赴北京求学。16岁因其清爽外表走红网络。
少小成名,一路坎坷。背负争议,在喧嚣中行走,其个人却始终隐忍低调。
受到文化世家的背景影响,自小酷爱阅读名著名篇。
18岁走上专业写作之路,崇尚富有美感的传统文学。
出版中短篇小说集《精灵歌》,上市半月即火速登陆各大新书畅销榜,形成广大影响力。
其作品主要描写大时代背景下的边缘人群。题材涉猎广泛,善于把捉人物的心理、精神状态,阐述人性的黑暗部分。文笔优美,但处处展现着独特的哲思和批判意识。
20岁出版长篇小说处女作《尘寰》。
出版作品
2011年5月 中短篇小说集《精灵歌》
2012年7月 长篇小说《尘寰》

书籍目录

自 序
毁灭游戏
危险的拐角
遗 书
萤火虫

编辑推荐

  文字的纯熟和思想的丰沛无关年龄。  他用最洁净的文笔写最黑暗的人性,  构筑了一个文字的感官世界,  他的文字在混乱脏浊的世界里保留了灵魂的纯净。  他是最具潜力的文坛新秀,  他是麦洛洛。

作者简介

《尘寰》里的故事发生在70年代的中国,讲述了主人公相生和他的家庭教师之间的朦胧而又真挚的感情。于此并行的还有主人公和他父亲、继母之间的感情,父亲与继母之间的感情,三条主要的感情线索。小说用文革这一历史时期作为背景,透过那段灰暗的历史也许会更能看清人性的本质。这本小说不仅在大视野下透视人性,更让人回味无穷的是这本小说通过三个不同的视角来斟酌一段不落窠臼的爱情。第一部分事站在家庭教师的角度来叙写的,这一部分里你感慨的、不解的、唏嘘的,到了第二部分看完相生角度的叙写你便知晓了、体会了、舒心了。第三部分是两个局外人的角度,抑或可以说成是读者的角度来看待的。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读者看完这本书都会有自己的感悟。

图书封面


 尘寰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0条)

  •     “老师。我懂了爱。”现在。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他的一生。看看他的眼里都承载过什么。他是谁?对!就是我们的相生。简相生。三岁时。在一个蓝色的雨夜。相生用自己小小的灵魂孕育出了一个名为“孤独”的深蓝色的魔鬼。我想。那是他第一个可以交心的朋友。他们在暗夜里低声耳语。是的。相生有一个复仇计划。那么。复仇的对象是谁呢?一个四处滥情的风流男人?一个狂热的性学研究者?一个对妻子的死活漠不关心的丈夫?还是一个对儿子施以冷暴力的父亲?在相生十岁的时候。一个男人带着复活的光芒走向了相生。并且一步步走进了相生的内心世界。相生对他的态度。从一开始的反感。到之后的依赖。嗯。我们暂且就把那种情感称为依赖吧。在那场改变社会的大运动爆发的前夕。我们的相生给予了那种情感更好的定义。他说。老师。我懂了爱。相生所懂得的爱。是什么?也许。是老师为他做的饭菜。是老师体贴的为他洗脚。是老师那一声声充满温情与挑逗的“小丫头”。是老师向他讲述的那一段他最不想为人所知的贫苦过去。老师要回冷溪。相生说。老师。早点回来。但相生却在老师离开之前就先离开了车站。相生。他害怕孤独。离开了老师温暖光芒的照耀。相生内心里的深蓝色魔鬼又再次出现。这次。他们找到了要复仇的对象。﹣﹣﹣一个资产阶级反革命分子。相生做到了。他成功地把那个人引向了毁灭的道路。但在那条路的尽头。相生看到了他一直期盼却从没有得到过的。父爱。他发觉。血液的情感真的能够超越一切。原来仇恨只是因为太爱。他告诉自己。他只是为了得到哪怕一丝一缕的父爱。父亲的离开。也使小女人发了疯。她将一切公诸于天下。相生也因此知道了老师的背叛。但是。相生爱他。爱是他的光明。可以化解内心的孤独。他告诉自己。是诀别了。老师曾去冷溪看望过相生。他说。老师。我不走。我要留在属于你的地方。老师抱住他。他推开老师。他说。老师。我已经不在孤独。不再孤独。也许。这就是相生内心中一直渴望的。故事的末尾。那个黑色长头发的老人。他到底是谁。是真正的简相生?还是精神崩溃的老师?亦或是二者灵魂的结合体。这是个谜。谜底得由我们自己去寻找。老师。他到最后也没有履行好他的职责。他没有教会相生古文。甚至还陪相生去森林里藏那些外国小说。老师。他教会了对相生来说最宝贵的东西。是他让十岁的相生懂得了什么是爱。尽管那爱很模糊。无法描绘出一个清晰的轮廓。但是。那的确是爱。简相生用自己的一生将“人性”二字演绎的淋漓尽致。那是一种充满了仇恨与报复人生形式。它丑陋。邪恶。却又不有悖于最纯粹。最原始的人性。因为。他懂得了爱。“当知轮回。爱为根本。”
  •     闲暇之际,我看完了《尘寰》,字字品读,感受灵魂的交融,一千个人的眼中有一千个哈穆雷特,我眼中的哈穆雷特,也许很粗浅,并不独特。一个饱受贫穷压迫又是如此憎恨贫穷,以毁灭寻求心灵的解脱的老师。一个拥有青春,却害怕背叛,害怕拐角的孤独少年简相生。一个对“性”有着狂热追求的中年男人简先生。一个少年眼中是小市民的小女人。似乎是全书的主角,游走在尘世中的灵魂,走向未知的终点。爱恨交织,笑泪参杂。品读是一种交流,文字是作者与读者的交流,而交流的最高形式是灵魂的交流。正如相生与老师之间的感情,那种柏拉图式的精神之爱,是二者灵魂交融的衍生之物,他们未经战火硝烟,鼎城倾踏之恋,也无关风月,未及春秋。文化大革命时代背后政治所独有的沉重感,不是历史书中的寥寥数语所能交代的。有幸之前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中已粗略体会到社会的动荡与混乱,阶级斗争的弦绷的紧,社会批判所谓的“资本主义倾向”,男女生交换书也只能悄悄进行的现实下,两个男性之间爱的牵连使我震撼,也许这种现实也是注定他们最终结局的诱因之一吧。洛洛有过切身的心理体验并且深入研究过弗洛伊德,他那细致到细枝末节的心理描写深深打动了我。无论是《精灵歌》还是《尘寰》都无一例外的探讨着“人性”,人性本不完美,行动显露出人性的邪恶,而感官欲望又是构成人体行动的基能,即行动显露欲望,欲望支配行动,达到高度统一,不可分离。正如人格中的“自我”“本我”“超我”一样。相生,老师,简先生,小女人,无疑都是徘徊于精神边缘的人,他们的爱憎淋漓尽致的刻画出毁灭与重塑,囚困与获救,黑暗与光明的不完全对立,正如爱与恨一般,没有刻骨的爱,何谈刻骨的恨呢?仇恨只是因为太爱。那些爱憎随着故事的结束遗落在了时光的夹缝里。迷雾散开,花也败了吧,只是那心中的花无论如何也要苦苦等候,长久不灭。故事在我眼中充满了洛洛的影子,带有悲剧性浪漫,那些有过的温暖与苦涩引发对人性的思考。在冰冷中活着,不如在温暖中死去,起点即是终点了吧。(不知不觉就写了这些,看完发了很久的呆,都没走出故事,理解粗浅了,在此抛砖引玉啦。)
  •     “老师。我懂了爱。”现在。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他的一生。看看他的眼里都承载过什么。他是谁?对!就是我们的相生。简相生。三岁时。在一个蓝色的雨夜。相生用自己小小的灵魂孕育出了一个名为“孤独”的深蓝色的魔鬼。我想。那是他第一个可以交心的朋友。他们在暗夜里低声耳语。是的。相生有一个复仇计划。那么。复仇的对象是谁呢?一个四处滥情的风流男人?一个狂热的性学研究者?一个对妻子的死活漠不关心的丈夫?还是一个对儿子施以冷暴力的父亲?在相生十岁的时候。一个男人带着复活的光芒走向了相生。并且一步步走进了相生的内心世界。相生对他的态度。从一开始的反感。到之后的依赖。嗯。我们暂且就把那种情感称为依赖吧。在那场改变社会的大运动爆发的前夕。我们的相生给予了那种情感更好的定义。他说。老师。我懂了爱。相生所懂得的爱。是什么?也许。是老师为他做的饭菜。是老师体贴的为他洗脚。是老师那一声声充满温情与挑逗的“小丫头”。是老师向他讲述的那一段他最不想为人所知的贫苦过去。老师要回冷溪。相生说。老师。早点回来。但相生却在老师离开之前就先离开了车站。相生。他害怕孤独。离开了老师温暖光芒的照耀。相生内心里的深蓝色魔鬼又再次出现。这次。他们找到了要复仇的对象。﹣﹣﹣一个资产阶级反革命分子。相生做到了。他成功地把那个人引向了毁灭的道路。但在那条路的尽头。相生看到了他一直期盼却从没有得到过的。父爱。他发觉。血液的情感真的能够超越一切。原来仇恨只是因为太爱。他告诉自己。他只是为了得到哪怕一丝一缕的父爱。父亲的离开。也使小女人发了疯。她将一切公诸于天下。相生也因此知道了老师的背叛。但是。相生爱他。爱是他的光明。可以化解内心的孤独。他告诉自己。是诀别了。老师曾去冷溪看望过相生。他说。老师。我不走。我要留在属于你的地方。老师抱住他。他推开老师。他说。老师。我已经不在孤独。不再孤独。也许。这就是相生内心中一直渴望的。故事的末尾。那个黑色长头发的老人。他到底是谁。是真正的简相生?还是精神崩溃的老师?亦或是二者灵魂的结合体。这是个谜。谜底得由我们自己去寻找。老师。他到最后也没有履行好他的职责。他没有教会相生古文。甚至还陪相生去森林里藏那些外国小说。老师。他教会了对相生来说最宝贵的东西。是他让十岁的相生懂得了什么是爱。尽管那爱很模糊。无法描绘出一个清晰的轮廓。但是。那的确是爱。简相生用自己的一生将“人性”二字演绎的淋漓尽致。那是一种充满了仇恨与报复人生形式。它丑陋。邪恶。却又不有悖于最纯粹。最原始的人性。因为。他懂得了爱。“当知轮回。爱为根本。”

精彩短评 (总计94条)

  •       
       估计看到这个标题就应该猜到了,没错,最开始是读错字了(T_T)读成了yuan.
       可是,又何尝不是呢?(我真的不是给自己找借口。。)
      
       尘埃于这人间罪孽的爱与缘分,更直指最深刻的人性。
      
       指使我决定看这本书的原因,自然是因为作者,确切点,当然是那一场风波。以及夏河微博上对于自己的书《再见,前半生》的宣传。让我对另一边洛洛的书也多生了很多的期待。
       首先表示我对于他们并不算很了解,大概只知道有这么一件事。去年年底时也才知道有这么两号人。毕竟事情发生时我还小,也并不知道原来恋爱可以并不仅仅只局限于异性之间。所以这里我只就书论书。
      
       发现读的书越多就越有耐心,不管是多么无聊刻板的书也都会坚持着看完,大概就只是因为看完一本书后那么一点点的成就感吧。说这句话显然并不是指洛洛这本书,只是个人对于某些书的一些感慨,比如说《名人传》,也和别人交流过想法,同是如此。或许名著都是这样的吧,因为思维不被普通民众所理解,所以独特,所以为名人,所以写的书也就成了名著哈哈...TAT开个玩笑。。
       所以在当年以我13岁的无知年纪去读《名人传》可以想见多么痛苦。所以这么有耐心的我说不定某年某月我就把据说很强大很枯燥,震惊世界的《资本论》给读完了,哈哈~开个玩笑先,个人浅薄体会。
      
       言归正传,洛洛的这本书,不知道为什么,会想到郭敬明的《悲伤逆流成河》,并不是要说郭的这本书。只是当时有看到过一篇书评,是有关于易遥的。上面说,如果一个女人的母亲是做妓女的,那么这个人必然对于两性之间的欢爱更加地,起码不是那么随便的(批判郭敬明的小说违背了这种普遍心理,小说嘛~就不要那么认真啦(+—+)~)。具体是一种什么心理我也不记得了,反正这在洛洛的书里有体现。相生的父亲是研究性爱的,那么相生对于女人就很自然地会有一种排斥。于是整本书就在描绘一个小孩的心灵成长史。也在讲述着这样的心理。
       基于此,在读了开头就已经猜到了结局。但很显然,这并不是一篇着重于情节的书。所以,也不必太在意这个。着重于探讨人性,但书中的很多语言,大概是由于作者写作功底的问题,没法掌握好,会显得有些冗长,繁杂。那些句子我基本一目十行地过去的。
      
       既然讲到了郭敬明,就不得不提最世文化的那些写手们。洛洛的这本书,就像那些写手们笔下的沉闷气氛,就如同昭示着,传说中的“严肃文学”。虽然其实读那些“大家”的作品和读这些年轻人的作品,其实还是能够明显感觉到区别的。至于具体要怎么说,我也描述不出来。
       但在2000年初,20出头的年纪,能有这样的思索,还是不错的。但是相较之于最世文化下的那些写手,差不多也都是一样的年纪,洛洛行文的流畅度以及表达力度,个人感觉是有些欠缺的吧。。也许,因为是第一本长篇书吧,处女作嘛~
      
       所以嘛,
       洛洛加油!o(∩_∩)o
      
      
      2013年6月23日
      
      
      
  •     !!有同感。
    看此书有种看他阐述他与夏河感情的错觉。能在书中看见他自己的痕迹。
  •     谢谢你让我觉得中国的图书业还很发达,
  •     说实话,对这个书评价我只能说不好评价,一名90后的作者写这样一本书本身来说是难为自己同时我想说的是这对读者显得也有一些不负责任,因为那个时期作者没有亲身经历,文章给我的感觉是平静之中有压抑,这种压抑几乎从头到尾,如果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话,这本书没有达到作者追求的那种,虽然作者三个视角,但是在我看来,看似三个视角实际上更像是只有一个视角,行文感觉很勉强,也让我看的很纠结,不过作为一名90后,到这种程度已经很了不起,就像之前有评论说的,整本书提到“人性”的字眼太多了,我认为如果要反应人性,剖析它的话实在需要有很深的文笔和及其复杂的人生经历才可以。打了三颗星,这是折中的评价,因为想到五颗星但又想打三颗星。
  •     我是90后,没有经历文革,感受却不懂。压抑的爱,隐藏的爱,深诚的爱,年幼的简相生和老师分开后,那份压抑让我无法呼吸。是本好书,消化消化再继续读。
  •     无意中在新浪微博中发现“夏河”,又在其微博中发现“麦洛洛”,从而发现这本书,对于他俩的好奇,结果本书还多少有点连带关系~~~(比较三八哈) 文字有点像古典名著,大量的修辞,衬托小说。不像只有十几二十岁的人写的。感觉他应该去过很多地方,遇见过一些人,才有如此文字。 爱情无关男女,每个人体内都有一定比例的男性因素及女性因素,从而吸引和其互补的人。爱过才是真道,虽然有时在爱里自己都不清楚是否爱过~~~
  •     他揉进严歌苓的风格 掺进对夏河的情感 加上自己的敏感观察 搓成一个面团下了一碗面 但没有办法 他没有更好的背景装载他对各类可以互相共鸣的感情的注释
  •     太直白而频繁在字里行间提着“人性”,是因为年轻的不自量力。如何把思想消化后在外化成自然的语言,这需要成长的时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文革”、“知青”、“拨乱反正”成了90后写手蓄意表达模仿严肃文学的道具,没有时代共生感的客观年龄限制决定了这势必是力不从心而不自然的。
  •     果然人的眼界有受年龄的限制 气质和灵性是作假不来的
  •     我就是不喜欢一遍又一遍的重复描写世界黑暗却又那么苍白的词藻,描写人性 是要我承认自己的理解水平太差了吗?
  •     我讨厌的是半盆水。明明文字功底不好还要硬撑,笑笑
  •     曾经是舆论风口浪尖人物啊,出于好奇翻了他的书。情节生硬,感情做作,本来没什么内容,硬拉成长篇,句子也是,修饰过多,太赘余。我觉得年轻人没必要刻意写文革去将作品严肃化,不自量力是很多年轻写手的通病。
  •     轻易就谈人性的,特别自以为很懂人性的,会让人觉得尤其肤浅。
  •     比精灵歌有进步
  •     爱就爱只是一场灾,深如海。
  •     花了一整个概率论的课 终于读完了 最开始的前50页真的非常难读 后面就自然多了
  •     “静默端然地看”
    作为上了年纪的读者,看到这样文艺的词汇,确实有点难受。
  •     情感的书有两种 一种叫人理智 一种叫人随性 前者可以避免许多伤害但不是自己真正的选择 后者虽然遵从本心但很容易因为太自我受到伤害 在爱面前 理性和感性之间矛盾
  •       很没有吸引力
      这本书我拿起来了三次才把它看完
      文章句子太长,感觉就像是用辞藻堆砌而成,太厚了。
      不同的视角去叙述同一个故事,可我还是觉得是前一个人再讲述,毫无区别。
      匆匆看完,没有细读,个人觉得不值得一看
  •     卖菊花的能写出什么东西
  •        背景是十年革命的腥风暴雨,其间滋生出了书上的这一长幕。在十岁儿童的眼中以及年长老师的描述下,透射出了混乱年代一切情感的无所适从。爱情,父爱,母爱,同情通通被束缚,被藏在人们心中阴暗的不知名角落。天空即使蔚蓝,肉眼也无法凝望的到了。
       然而,时光告诉我们,心中的不知名角落并未关闭,它的光芒才是最为耀眼的。当一切伤疤结痂,疼痛消失,转而出现痒的感受,光芒从这里绽放,所有的情感释出在尘寰。小男孩对老师的爱与依赖,老师对小男孩的关怀与疼惜,父亲对小男孩的感情,小女人对小男孩的怜爱,小女人对父亲的真爱...这些浮出水面的真切情感被诠释。
       正如作者所说:死亡是肉体的陨灭,灵魂的复活。虽然一切都无法复原了,但是人性的光辉最终还是闪现了出来。父亲、小女人之死,何尝不是另一种美丽的重生呢?残酷的历史无法变更,可高尚的灵魂却不会被消灭。
       故事中,爱与恨交织,复活与毁灭并存,通过对人性两个极端的刻画,反映了人性固有的残缺。人们总是渴望平静安定的,一切念想和动乱最终都会归为平静。
       洛洛的构思非常使我吸引,通过信件,书的内容,遗书和最后个人的陈述将整个故事连贯在一起,环环相扣,让我阅读的兴趣特别大,不同角色的角度描写的也非常精彩。只是笔法还是不够老成,用老师口吻叙述的时候感觉仍是一个小年轻的口吻。想想作者也才20岁,这样的构思和视角,对人性的见解和阐述,让我敬佩和欣赏。这是一个值得一读的好故事。
  •     写的比想的好很多
  •     年纪轻轻能写出这样的书。实属不易。
  •     呵呵,我在图书馆借的这本书,当时里面还有张书签,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就在书签上写了两个字。
  •     楼上的,最讨厌鹦鹉学舌的东西,说你傻B都是对你最大的赞誉了。
    我有提过书怎样臭怎样烂?
    我有提过他不能搞书评?既然搞书评,别人不能就发反对语言?
    您这智商还看什书啊?
    你TMD闲的蛋疼的话,没事儿在家多多锻炼括约肌呗,那样赚钱还多点。
    还有劝您哪最好时常去医院查查HIV抗体,早发现,早治疗!
  •        距离签书会已有一段日子 犹记得那天的疯狂……
       好吧 长话短说
       首先我没有把书看完 其次要看完还有好长一段时间 本来想赚取杯子的心都冷却了 总觉得那样的文字需要一颗安静的心才能细品
       开始的情节让我想到了夏河与洛洛(洛小朋友你若看到了这段文字不要伤感 猜想很多人都会这么认为的吧 嗯)相生是洛洛 相生的老师是夏河……
       带着些稚气的文字 如刚步入眼帘的相生
      
       然后 就先如此吧 有缘 还是会把他看完的 能不能读懂 就 待续吧
      
       可怜不曾属于我的水杯 吼吼~加油加油~~
  •     翻过一点点就没兴趣读了。倒是通过网络对作者有了最基本的了解。
  •     楼主说完 真去看了一下 现在水军质量越来越高了啊
  •       太直白而频繁在字里行间提着“人性”,是因为年轻的不自量力。如何把思想消化后再外化成自然的语言,这需要成长的时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文革”、“知青”、“拨乱反正”成了90后写手蓄意表达模仿严肃文学的道具,没有时代共生感的客观年龄限制决定了这势必是力不从心而不自然的。
  •     我也是沉浸在他们的故事里了,反而文革这个背景我有点忽略,也不知是我的问题,还是他写得实在让我没有感受到那种压抑。
  •       其實發行《精靈歌》的時候,就想讀一下,這個因為八卦出名的90後的文字。
      
      那時從表面看,感覺他經歷的一切給他會帶來更多不同於同齡人的東西。
      
      但那本書評價不好,也就作罷了。
      
      這次的《塵寰》,老實說書名真的吸引到我了。
      
      那段時間看他和夏河來網路上的波濤洶湧,著實有看戲的心態,激烈的時候,第二天我還早早告訴朋友他們的戰況。
      
      如今,一切歸於平靜了。
      
      我想知道,沉澱後的文字是不是和書名一樣,一樣的有那個高度。
      
      在工作壓抑的想死的生活中,我用了3天,認真的看了這本書。
      
      就我個人而言,我是失望的....(OK!每個作者才不會鳥你失不失望呢。)
      
      他就像是在闡述他的夏河的感情一樣,裏面刻意寫進很多自己主觀感受的痕跡太重。
      
      可能是書名的範圍太寬或者太高,整本書除了厚度,我覺得無一是達到的。
      
      20歲寫下的文字,就像是另一個郭敬明,只是後者的語句描寫華麗悲傷的青春,前者刻意用成熟的語氣去抒發對那段黑色時期的感受。力不從心啊。
      
      其實,黑色时期帶來的傷害是無法用語言去撫平的。所以華麗在它面前,顯得好做作。
  •     受渣!!!!
  •     有用的废话太多,但作为当代同志内心剖析已经非常真实。
  •     废话连篇。不知所云。视角的差异性没有表现出来。虽然写法很新颖,但是内容着实不敢恭维。并且,麦洛洛自说探索人性,但是在书中我并未见到所为的透析人性。内容灰黑,让人压抑。总之,不好看。
  •     在那场所谓“革命”的运动背景下,一切的爱与恨都终注定成空。简相生与宋,一段令人疼痛到窒息的爱情。关于“人性”与弗洛伊德理论亦贯穿全部,但你终会惊恐,因为你会发现,原来全部的黑暗其实都是朝向光的起源。所谓死亡、自由、爱和孤独,不过只为见证生命,见证这场盛大的幻觉。
  •       我不是来吐槽书的,是吐槽一大堆评5星的水军的。
      Oh,NO!NO!应该是枪手。
      MD,所有评5星的家伙只看过这本书。
      Please,造假也专业点吧,假的让人受不了。
      你毁了我容忍傻B的能力!!!
  •       并没有刻意去排除私心杂念读这本书,因为做不到
      私心杂念是指这本书是谁写的
      而且洛洛的痕迹时时刻刻在书里闪现
      可以明显感受到他文字的偏执,并非贬义,可以说是一个作者固有的偏执,短句的反复,特殊用词的反复,较长说明后陡然地停顿……这样的结构貌似凌乱,却如同有着特殊韵律与节奏的音乐
      这是第一印象
      他熟练地运用着这样特殊的文法,并且一次次不期然地抓住了某种脆弱的美感
      
      以及细腻的偏执
      有些地方的细腻第一眼看去几乎是不必要的,甚至多余的。但他总是不厌其烦地重复这样“多余”的细腻描写。将细枝末节完全铺开
      而这些地方看的时候偶尔突然感到心头一紧,必须再重复看几次才能再找到这种感觉。就像不经意的亲吻一样
      特别喜欢这段
      “他轻轻地咳了两声。他也在感受我的呼吸。我断定他已经醒了,尽管一点儿生息也发不出来。
      我被他的咳嗽吓住了,我连忙转了身去。不一会儿,他用手臂环住了我的腰肢。这动作,他做的生疏极了,非常做作,尽管他想努力表现出一副他睡着不省人事的样子。
      我安稳地睡了。没有做梦。”
      这是一段几乎可以闻及呼吸触及体温的描写,不是画面型,而是感触型,非常纤巧细致文字
      这是第二次的感觉,单纯的被语言本身打动
      
      故事本身不多做分析
      其实在看书之前已经大致有所了解,对于洛洛的选材并没有太意外,而欣慰的是他在写这样故事的方式上并没有为了“老道”而去“老道”,为了严肃文学而去严肃文学
      如今很多少年人喜欢模仿中年人做文章,唯恐他人认为自己不够成熟,一副玩世不恭的姿态,对人事皆冷嘲热讽尖酸刻薄,看不到真诚,看不到真心。文字只是一个被玩弄的对象,在这个文学貌似已经大众化的时代里,似乎也真的就是这样。大家都可以玩一玩,而认真也就成了一件可笑的事,尤其当你还不够成熟的时候
      洛洛最大的不同就是——他认真了
      他以一种庄重的态度面对文字
      《莲花》里有这样一句话
      如果任何一段旅途,都是一条主动选择或被动带领的道路,那么它应该还承担其他的寓意,是时间流转的路途,是生命起伏的路途,是穿越人间俗世的路途,也是一条坚韧静默而隐忍的精神实践的路途
      
  •       《尘寰》我才看了一半,但真的写的很好。文文整体的氛围都是比较沉重的,所以我在看他的心情也是比较沉重的,甚至有点压抑。不管是老师还是相生,他们都活的太压抑了,其实有时我也会跟老师一样,看着镜子中的自己,觉得好陌生...这就是我么?其实看着看着我的内心已经压抑的不能在压抑了,我没办法像其他人一样用华丽的语言去描述这本书它有多好,但洛洛真的写的很好很好,书还没有看完,等我看完了我在回来把剩下补回来...
  •     一个人的年龄并不能限制他思维的广度,思维的广度取决于个人的经历和对这个世界的考。一味以一贯的思维嘲笑讽刺九零后的严肃文学,试问也许已经历过半生的你,是不是有能力也这样“矫情”一回?感知和思
  •     微博 红楼记花瑾殿
  •        说实话我直翻到,正文的第一页就笑了。然后就不想再看了。
       本书的开始是:那天我一收到你的来信,就知道他已经不在了。我听说他病了好多年。在生病期间,他什么都不记得了,却常常拿着我和他的合照静默端然地看,并反复念叨我的名字。(看第一句就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于是乎我想起来在学校图书馆我看过的一本书严歌苓的《寄居者》)
       严歌苓的《寄居者》的开始是:那天我一接到你的电话,就知道他已经不在了。我听说他病了一年多,病中常常吃中国菜、听二胡曲、过犹太礼拜、念叨我的名字。
       剩下的我就不多说了。我不是他的黑粉,不喜勿拍!
  •     话说严歌苓的这段开场也不是绝对原创,初看就觉得奔着杜拉斯《情人》去的
  •     20岁的小孩儿能写出文化大革命背景的书来,后生可畏啊!有几处桥段感觉像电影画面铺陈在脑海里,最后没太看明白,是说两个人换了身份在活吗?
  •     同感!这书有自传体的意思。
  •     从模仿开始 然后自己升华 何错有之
  •      花了2-3天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书是他人赠送的。从描写人性的角度出发。感觉还不够达到程度。毕竟最悲最苦的伤痛是无法被描述的。与此同时,我想起了七堇年的《大地之灯》。尽管已经记不得具体的章节内容。但在回忆起时,总能探手摸到那些微小的关于的人性。此书中看见作者本身的痕迹太重。
  •     無病呻吟
  •     太脱离真实的时代背景。
  •     太压抑
  •       我又再次读了《尘寰》。
      仔细的品尝你给与的这杯隶属孤独的咖啡。打上了属于你的味道、
      我想,用咖啡来相比较,还是很符合的。细腻而有一种浓烈的感动。对。就是感动。不再只是孤独了。
      在读到一半的时候。我看到了那种很温暖却又浓重的感动。
      在相生与老师之间朦胧而真挚的情感。小心翼翼的靠近,却又不会逾越道德的界线。
      在老师的回忆里,如此细致的描写每一个与相生生活的画面。宛如昨日发生的事情。字里行间,是与外人说不清道不明的缠绵。或者,只是相生与老师之间的秘密。——角落里刚萌发的枝丫,带点新绿的生命。还有跳动的脉搏。
      所有的爱恋都隐藏的如此小心。那两颗颤动的心脏,内藏着暗红色的血液,充满着不顾一切的激情和不可自拔的执念。
      执念。如此纠结的执念,为了曾经的分离,为了以后的等待。深入骨髓的一种痛感。狠狠地撩拨着已经结痂的伤痕。
      我特别喜爱第一部分这些老师诉说的回忆。就像现如今的初恋一样。总是美好的让人留恋。舍不得触碰。只能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去信仰。
      而在第二部分,危险的拐角中。
      所描写的爱情,就犹如一个吃不到糖果的小孩子,用尽一切方法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偏激而错失理性。
      相生内心的纠缠,与魔鬼的斗争。孤独,恨,毁灭,一切负面的情绪都最大化。
      所有内心的活动都演绎得淋漓尽致。
      一边怀念。一边体验,一边回顾,一边再见。让人矛盾,不知所措。
      所谓的对立面。在此刻都可以感受到。
      由于恨,才发现这样的爱情是让人感到温暖的。由于孤独,才明了多个人的陪伴是这么安宁。就是这个两面性,才让相生与老师的爱情从肉体关系升华到一种灵魂与精神层面的交流。
      现在。我要说到最后了。最后这部分描述的爱情。是最让我感动的内容。也是我读了许久的一部分。尽管不是自述。而是“我”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感受这份爱情。
      岁月终究还是不留人的。该逝去的不会因为你的执念而留下。
      老了。以至于只剩下相生。只剩下回忆独自等待。
      我想,没有经历过等待的人,是不能体会那种心酸和孤独。
      遥遥无期。不知归路。
      不知道,在那些错过的年月里,他们是抱着怎样的心情来缅怀那惨烈而绝望的从前的。
      人。不管如何改变。总是不能忘却那些刻入骨髓,伴着呼吸留在心里的念想。
      我想。若是会有那么一句。
      我愿意,与你执手一生。你若不来,我便不老。
      该多好。多好。
      
  •        读《尘寰》,第一次读你必须忘掉这本书的作者是谁,站在最客观的角度去思考,去体会。。首先我读的每本关于爱情方面的书都是男男之恋,,但无非都是中规中矩,知道开篇,就猜得到结尾的那种。。所以《尘寰》是给人一次强大的思想上的冲击。。
       那是因为作者很清楚的在剖析“人”与“性”.。
       我认为每本书的作者在写一本书的时候,都会把自己的经历加入其中,或者直接透过这书本来写真实或理想中的自己,那这本书中,我觉得作者突出的并不是“我”或是“你”。简相生,才是作者心中的自己,笔下的自己。。时不时的展现出他的成熟、脆弱、或者是不屑。。
       每本小说,我从不觉得第二次阅读有什么意义,但是这本书你不得不去看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因为这一次你就要记得作者是谁了,你就会思考作者的经历,遭遇,是什么才会让他把尘世看的那么通透,那么在大彻大悟,痛彻心扉后,你才会觉得这个尘世的混乱,自己内心的浑浊,也会后知后觉最美的爱与“性”无关。。
       匆忙之中写下的书评。本是感触颇深,但真正要写却不知从何说起,that's all .thankyou.
  •     可能我还不懂人性,所以觉得很差劲吧
  •     值得一读 会有属于你自己的感动
  •     我只记得简相生的故事,他爱得那么畸。。。文革,害了多少人。。。
  •     看过很多人写文革,每个作者笔下的文革大都不啻于一场腥风血雨。那样盛大的狂欢让人觉得莫名的恐怖。洛洛,一个90后的孩子,没有亲身经历过这场浩劫,却杜撰了这样一个以之为背景的故事,所以注定是不够深刻不够打动人心的。但还是从中读出了一些东西,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爱。金钱,地位,荣华,富贵,这些东西都能让我们感到满足。但那绝不是幸福的本质。幸福的根源是自我认同,是爱。愿你我活在爱里。唯有爱能让人平和。
  •     实在是矫情到了难以接受的地步。
  •       ·书名。洛洛,这是很好听的名字,少有作者用这个词来形容我们身处的这片荒地,人性渐渐消殒的荒地。很多时候我在畏惧,畏惧现实,畏惧阴暗,畏惧秘密,畏惧痛苦。陀斯妥耶夫斯基曾说过:“我只害怕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痛苦。”,确是如此,我并不是个能享受痛苦的人,我只会把他们全都囚困在心的底处,任他们尖叫厮杀,慢慢溃烂。我相信庄子所说的死亡仅仅是另一个开始,肉体断了尘缘,灵魂却又重塑。人活在世上到底要承受多少遗憾才算了结呢?活着,就一定会有明天有下次,有弥补的机会和方式,死了,给活着的人留下的只有遗憾——切肤的遗憾,所以我希望我的葬礼没有泪水,而是生存的喜悦和期冀的重遇,可是我却有那么多的放不下……人总是一个矛盾体。
      ·小诗。“尘沙劫又尘沙劫 数尽尘沙劫未休 当念只因情未撇 无边生死自羁留”。人生来就是来历劫的,情劫最是扰人。经历了爱的幸福和与之俱来的恐惧,经历了生的期待和与此相伴的死的绝望,死亡是可怕的。洛洛,或许你对生死看得很淡,可我却做不到,我无法放下那些我努力去爱去恨去感受的一切,也还没做好离开尘寰的准备。我想到那些在贫穷与饥饿中苦苦挣扎的人,心里莫名的哀伤。听说大象在临死前一定要跑到自己的秘密墓地去迎接末日,我也是这么固执的认定:在一切还没结束之前,在还未放下梦幻空花之前,死亡离我还很遥远,我宁愿忍受苦难。尘寰尘寰,万般尘世之难,汲汲营营,岌岌其身。
      ·你。你在微博里说你是一群腐女们看着长大的,这话一点也没错。我刚认识你的时候,的确是这样看你的,精致而又漂亮的男孩,正如果冻(金国栋)说的那样,你就像坠落凡间的精灵,怎能不让人喜欢。年少时的爱恋,大多如此,遇见一个闪耀的人,即使不了解,也总容易滋生出好感,那些好感就像暗夜的花朵,蔓延,滋生,直到将整个心底都覆盖。从《精灵歌》到如今的《尘寰》,我看着你逐渐褪去稚气,对世事愈发沉稳淡然。不知是不是禅心的缘故,我相信一个充满了幻想与躁动的十八岁男孩儿的心灵,在那种与神佛的交心中,会变得平和而安静。我想让你自豪的知道,你有一群始终相信你,守护你的读者,所以不要惧怕黑暗。你的文字,亦是你的赤子之心,纯粹而又幽深。如今我依旧是喜欢你,喜欢你的笑容,喜欢你的文采,喜欢你静谧而又悲悯的心。你说:‘我知道,我们终有缘分将尽的一天。可想到这里,我还是忍不住心里哀伤。’我知道我和你的缘分总会了,可是到了耄耋之年,我依旧会欣喜的向全世界袒露我对你的一切迷恋和骄傲,套用句文艺的话说,遇见你,是我一世的春暖花开。
      ·相似的孤独。相生很孤独,他说那又有什么关系,你以为这世界上还有谁会在意我。没有人会要我。他们一直在赶我走。“我”很孤独,我说孤独是我的天性,无人可以拯救我的孤独,它与生俱来。我最怀念的场景是我们脸对脸躺在一起的时候,两个寂寞的灵魂在呼吸中渴求更深的温暖,叛逆,越轨。我总觉得这个世界,隐隐约约有一种潜藏在心里的孤独。每个人都有,孤独是人类的本质。而我和相生,都有着独特的思想,孤傲的气质,我们都与尘寰格格不入,却又不得不在尘世中苟延残喘。孤独是恐惧,是独自的荣光和黑暗。
      ·时间。时间是我的信仰,它是一个真实定义的概念。曾经听某个心理师说,活在当下。许多人背负着过去,同时也对未来念念不忘,却忽视了当下,最终痛苦的是自己。相生的自杀便是如此,他怀念过去而被往事所击溃,殊不知过去已是既定的道理。时间冲刷不了一切,只会让那些情感愈演愈烈,直到边缘。相生用一年的青春换了我七年的时光,让我在生命的最后产生了近乎疯癫的隐居生活,与一段虚无的爱情相伴。三毛曾说,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我只能割舍回忆,我没有办法,我需要自由。
      ·脏。他说,这个世界有点脏;他说,世界成了屠宰场;他说,这个世界真奇怪。同他一样,我也看不起这个世界。这是个扭曲变形的世界,人人都在舞台上夸张地演出,人人都想做救世主,践踏一切仇恨。你对大革命的描绘并不多,却牵连颇深。我认为这些主角的自杀并不是折磨和逼迫,反倒是最终的解脱,一切的根源还是悲惨世界。它在试图让所有“人”涉入泥潭无法自拔。
      ·罪恶的囚罚。我的罪恶是我的自卑,不仅仅来自于冷溪和贫穷,也有母亲的死。它时时刻刻提醒我存在的真相。简先生的罪恶是他的欲望,因欲望他丧失了爱情和亲情,最终归于灵魂的死亡。小女人的罪恶是她的梦,她时刻活在与命运的斗争中,精神靠性来维持。相生的罪恶是他的仇恨,让他往后的岁月在尘寰中苦苦营生,赎罪忏悔。
      ·相生的眼睛。我想你一定很爱这双眼睛,要不怎么会用那么动人的口吻描述它呢,即使在回忆里,也念念不忘他小鹿般澄澈的眼神。初见那双冷厉的眼,就被毫不留情的刺伤,可是他蜷缩在角落里放空的样子,又感受到他柔软的心。那双眼睛是多么不怕世啊,他能击中任何人心里致命的伤,爱啊,恨啊,鄙夷亦或是羡慕,像是一个轮回。那双锋芒外露的眼似是能够看穿一切隐藏在平静外表下的暗疮。直到后来他们相处的那一夜,他向我展开遍体的伤痕。他的眼睛扑闪扑闪,亮如星辰,那时我是被依赖的吧。于是我告诉了他一个故事,一段凄惨而死寂的往事,看到黑暗中那双闪闪发光的眼中转动着精灵般的哀伤,无声地感染着我的伤痛。直到后来,那双眼染上了死亡的恐怖,只剩一团黑雾状的东西,在平静中酝酿死亡。再是后来……冷溪的一切又使他复活,之后他隐居了,如月亮般澄澈明亮的眼睛,装着一片广大的尘寰。
      ·小女人。我喜欢这个角色,小女人是上海的骂人话,在我听来却很暧昧,有种莫名的风情。她的完美源于她的不完美,她叫丘蕊,是暗娼,连长相也不完美,却勾起了情场老手简先生的兴趣,许是男性的强烈的征服欲。无论是她的忧伤还是那句我想要爱情,都让我相信她爱他,她在简先生的手中从纯洁的少女变为狡诈的女人,都是为了留住他(即便后来和老师的那些事)。如小女人的三个梦,她真是没有办法了,精神沦为沙漠,肉体感到痛苦,她在死前终于流露出对相生的爱和愧疚,也是一种解脱,死的干脆。洛洛,小女人的上海话略略有些别扭,不过很可爱,很感性。
      ·无望的另一半。我和相生,各自承受故事整体的一半记忆。柏拉图说,每一个人都是被劈开成两半的一个不完整个体,终其一生在寻找另一半,却不一定能找到,因为被劈开的人太多了。我们的感情夹杂了太多的爱与恨,仇恨与救赎,无法给出的承诺,是更为沉重的毁灭,我们只能无声地告别。直到死亡前夕,才发现我们是如此冀求爱,才会毁灭它以喘息。
      ·黄。无论是被相生捂死的茉莉花,还是那一排被乌烟瘴气熏黄的瓦片楼,都令人发呕且温暖。还有黑暗中烛光照出的幽暗的小黄晕,还有我们没在黄色腻成的温暖里相望,没有触碰,却是真切的依偎,所有感官厮磨缠绵,肆意的感受对方的快感,这些黄色都是光明,都是相生的爱情。它们也意味着老旧的灵魂和暗力量。相生捕捉萤火虫的场景令我难忘,他只是想留住和老师的回忆,用生命去维护这团光明,等到宋来看他,和他一起慢慢老死。
      ·红。红色血腥而浪漫,在我眼里相生母亲的红是有血性的,尽管生命只有微弱的气息,却是美丽和纯洁,像是苦难中盛放的玫瑰,去宽容这个世界的残忍。这使相生感受到了莫名的温暖,但仇恨也在生根发芽。所以相生的红是炙热的仇恨,与蓝色的魔鬼融合成一个密谋,一个复仇计划。母亲和俄国女人的死加深了他的痛苦和孤独,那片红色衬着他哀灰的脸,显得悲戚可笑。
      ·拐角。拐角的存在像是一个密谋,不肯向别人曝光隐秘。相生对拐角的恐惧源于他强烈的好奇心—对未知事物强烈的占有欲。它是相生内心恶魔的实体存在。这拐角是父亲与小女人欢爱的痕迹,也是相生的孤独所在,它承载着我与他,他与你,你与我的这段悠长历史。也许对一般人而言普普通通,但是我一致认为相生心里的恶魔住在这里,窥视着这个家庭的一切,最终导致了家破人亡的惨剧。他还是善良的,只是被邪恶骗了。
      ·小丫头。这个昵称是相生和我感情的升华,带点甜蜜亦有些许苛责。让相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包容的爱,他们都渴望一个强大的男性的臂膀,同时也都背负着心的枷锁渴望救赎。后来相生将这昵称送给茹玫,以寄托厚沉的思念,正如“相生”把手镯送给“我”一般,美好总会消散。唯一留下的就是这段清冷的往事和那一声声小丫头的叫唤。
      ·相生的人性。我曾说过,相生的人性不完整。早在三岁的时候,他就已经被魔鬼蛊惑成一个面目清秀的怪物,以吞噬勇气为食。相生选择用报复寻求解脱这没有错,他的身世足以让人感到悲伤,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从冷溪回来后相生的孤独与隐忍,这一切都是他等待了十几年的结果,天堂还是地狱,我也不知。那时的他美极了,因为绝境。他听到了梦醒的风声,他让自己变得面目可憎,衰老而脆弱。
      ·爱。主说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因为惧怕里含著刑罚,惧怕的人在爱里未得完全。你的微博里也有提到,大爱,其实就是让爱占满了你全部的心。我们念佛念得不是佛,念得是爱。解脱的不是人,而是仇恨。可是洛洛,为什么在我和相生之间,要深深用爱来隔离呢?我要告诉他,没有爱就没有痛苦。爱就是痛苦。爱是割舍。最终相生并没随我离开,而是留在冷溪,留在属于我的地方。他要复活。他要自由地死在尘寰的土壤上。因缘离散,对处在苦难中的相生而言,正是生命的期待与盼望。爱是本源,世界上最伟大的事,是爱与被爱,是彼此付出,哪怕历尽苦难。
      ·欲望。我很喜欢你的那段话:“雄性与雄性之间的彼此依偎、相互吸引,以及欲望。欲望无处不在。欲望似乎是随之而来的一种由暌隔和疏离引起的联系。”我完全赞同性事是一种罪戾的行为,我对它是恶心的。我并不知道什么高潮或者快感,但我时常将自己陷入可怕的怪圈中,因爱而性,因性而爱,亦或是单纯的爱或性,究竟哪个是人类最原始的繁衍法则?如果这一切的开始都丧失了爱这个根源,不就成了无水之鱼,无土之木么?很多人可以仅仅因为原始的兽性而爆发欲望,无论是什么都能产生吸引,欲望会吞噬人性,会毁灭本我。我喜欢你所描述的那暧昧潮湿的一夜,我认为这是他们感情的一段高潮。灯光,眼神,相生的泪水,我的手,相生的话,我无法去面对,因为肉体老去,因为摧毁,因为珍惜青春。我很喜欢关于印度监狱和内观法的影片中监狱长贝蒂的一句话,谁没有犯过错,我们只是更幸运罢了。欲望可以控制,却无法彻底毁灭。
      ·斗争。从我的口中,斗争换来心灵的短暂和平。自我发泄才能换来对外界的亲昵。相生的是孤独而疼痛的,他在试图召唤哪怕是一个人的爱。于是一阵剧烈的摧毁后必然换来空前的亲热。相生在试图去爱,去接受,去毁灭,仿佛只有这样才能驱散一些,他的青春在我手中不断消融,最终沉入虚影。沉默亦是我们永不停息的斗争,仿佛只有互相伤害才能找到爱的意义。
      ·毁灭。我很难理解那种扭曲的想法,毁灭是另一种姿态的完美,但不得不承认,许多艺术都是如此。世间万物,只有毁灭才能共处,说的便是相生相克的道理,与食物链也有层关系,像水与火,火与飞蛾,飞蛾与卵,卵与母体,人与人。我始终认为,创造是虚无的,毁灭却真实,所有的我们,我们的所有都将在尘寰中一点也不剩,生命、繁华、记忆、空虚随着风消散,人类终将无可自拔的堕入深渊。毁灭是仇恨更为强烈的表达形式。我本以为我与他的相遇是想要摧毁他,摧毁与尘寰隔绝的天使般的孩子相生,相生对我的爱也同样是以毁灭为前提的,我们在爱的内核外互相斗争,爱情在光明的世界绝处逢生,凭着绝望给予他问候的沃土,滋生繁衍。
      ·背叛。小女人是我和相生决裂的源头,我们都在背叛爱情。背叛是原罪,是对精神的酷刑。我们无法忍受背叛,无论是精神还是肉体,可是却常陷入背叛的快感中。因为隐瞒现实,托注未知而产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我们将受罚。正如相生和我的握手中,我们真实感受到了彼此的需要,却再也亲近不起来,我们之间再也没有任何关系。我早知道的,他无法容忍背叛,迟早有这么一天。
      ·阳光。相生说,我要见到阳光。因为冰冷会将我毁灭。阳光也会使我破
      
      碎。但我要温暖地死去。阳光能够照射我的灵魂。爱是相生的光明,可是因为这一切,他又将告别。他需要找一个地方寻求解脱,去悔恨深重的罪孽。他太累了,他想找回那个快乐的光明的少年。
      ·忘记。你说忘记,是要用一生来记得。唯一剩下的,是记忆中的美好
      ·简先生。我想我是真的不喜欢他,我受伤了,就像相生生病时他拒绝送去医院一样。我只认为他是个须有其表,以性为生的堕落男人罢了,可是看到后来,又忍不住感到悲哀。作为一个父亲,他是有对自己当初的一念之差忏悔的,他在尽力弥补对相生的伤害,直到以那种最纯净的方式自杀赎罪。他和相生最后的见面在密室里,他用生命教会相生去妥协并保全自己,用宽容去容纳整个尘寰的罪恶。以前我以为,对一份感情的绝望(没能拥有哪怕一丝一缕的父爱),是有强烈的报复心(相生对父亲和小女人的仇恨),好像要把这感情中的你和我全部逼上绝路。现在才发现,其实真正的绝望,就只剩绝望了。作为一个男人,他对小女人是真心的。我之前在微博上看到过一句话,恋爱不是要找到一个完美的人,而是要学会去爱一个不完美的人。他懂得去疼爱小女人,给她奢侈的物质生活,用所有的温柔去征服她,我相信这绝不仅仅是征服欲在作祟。
       故事里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忧伤,也有截然不同的结局,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尘世中辗转飘零,直到某一天彼此各奔东西,或是阴阳两隔。要知道,生活从来都不如意。撇去外在不说,人的心是牢笼,心里的东西是困兽,没人能够拯救你,我们时常会陷入自我否定的漩涡中。不过幸好,你说崎岖荒芜的道路,却最终归向柳暗花明。我想故事最终的“相生”是老师吧,相生的生命在宋余生的记忆里,宋的余生在他死亡的阴影里……
       P.S:洛洛,我在微博上看到你去支教的事了,我很有触动,我本身自己也是支教队的一员,这个暑假也参加了一个环保的NGO培训,很受启发的有两点:一是吸引力法则,你会得到世界上你想要的一切,所有你不想要的东西也是你给宇宙发出的信号,你也同时会得到你不想要的东西,学会感恩,学会惜福,你就会很幸福。所以洛洛,永远相信你自己,你会得到你想要的,只是时间问题而已。我之前去了密云山里的燕山学堂进行修习,感受到了清平生活所带来的快乐,还在山里捡拾柴火,烧水做饭,爬山踏水,游访农家,大伤小伤不少,我很难想象你是怎样在全身贴满蝴蝶的情况下半裸躺在泥土上的呢?是有多喜欢和膜拜这片土地呢?我想了解你的心情,也想了解更多你的事,我的邮箱是576048804@qq.com,我很期待你的回信哦!不过如果忙的话也不用回信。洛洛,有时候放慢脚步也未尝不是件好事,我们有太多的未知,趁着年轻去流浪,我们的青春在路上。谁都是值得幸福的,都是值得被人认可的。相信这会发生比什么都重要。
  •       走钢索的人
       ——尘寰
       “走钢索的人,不害怕牺牲。”
       拿到这本书时,压制住了马上阅读的心里。试着从【尘寰】这两个字去想,这会是个什么样的故事,会有什么样的人物,是否放浪不羁,又是否温文尔雅。
       开始看吧。这样所有的故事,慢慢如墨汁在水中渲染开,在我脑海里弥漫。
      
       尘沙劫又尘沙劫
       数尽尘沙劫未休
       当念只因情未撇
       无边生死自羁留
      
       看自序的时候,就在想,这个故事。从信体到空间的跳层。其实,我现在才看完 毁灭游戏和 危险的拐角。以下便是从这个两个体系中所看到,想到,触到的点滴。
      
       毁灭游戏——勉强幸福
       老实说,我开始看的时候,好多疑问,然后就被带入了这个故事中。从老师的角度看到这个故事的发展。若不是作者在时间上的提醒,我还真没有融入到【文革】这个大历史的背景中。
       读这个,真的是要安心下来,融入到故事中,否则,有的时候就弄不清楚,“我”到底是以谁的角度在看这段“往事”了。值得说的是,里面的描写,真的很生动。我还记得,在小学的时候,上美工课,老师要求画风景图,在脑海中明明有那样的画面,可就是画不出来,就想着,要是能写出来就好了。而上写作课的时候呢,老师要求我们运用描写的手法写某个场景,却写不出,想着要是能画出来给老师就好了。书中,我看到的描写:第六页,描写冷溪的贫穷“他已耄耋,每日走入走出纵横交错的里弄,一路留下稠浓恶心的黄色液体。······板车上的木桶自动流泻收受进来的秽物,然后秽物全都融进早已墨黑入汁的冷溪河流。”没办法的在脑海中想着这一幕,自己被恶心到了,真的觉着有异味来着。再就是在老师眼中相生眼睛的那段描写(第七页),老师看的是多么的仔细啊,触到他的心。就如画卷一样平铺在我眼前,身临其境。
       《勉强幸福》我想到了林宥嘉的这首歌。老师对相生的爱,相生对老师的爱。他们独处的那一晚,发现对对方的心思,我想那一刻,他们是幸福的。介意不来的勉强幸福在后文的开展中越发的浓烈。老师的背叛,相生的执拗。在这个信体中以“再见了,我的少年相生。”而结束。
       相生的父亲,小女人,俄国女人,相生,老师。这是我再看完第一节后能记到的人物。再说说相生的父亲,这个大学教授吧。
       他沉迷在对“性”的美好中。我记得曾有个画家,在大学期间就能画出让人惊艳的作品,老师问他灵感的来源,他说,这些都是他对性的幻想。可有一天,他的画失去了光彩,他也失去了他的第一次。笔者觉得,性的产生应该是以爱为基础的。可事实却总是违背常理,简庆春的性爱就是自我的生理满足,我想着都可怕。
       写到这,我自己都迷惑了。迷惑于简庆春的执着,老师的背叛,相生的不明。
      
       危险的拐角——早开的晚霞
       在这一节中,我看到了相生的想法。这个十岁男孩的想法,让我忍俊不禁。我不禁想到了作者。同样是20岁,不一样的人生路。我甚至有时候有点情不自禁的联想,想着作者,想着相生这个人物。
       《早开的晚霞》也是林宥嘉的一首歌,我觉着歌词太适合相生了。“天要黑了吗,要告别了吗,能不能多留一下不管那晚霞,反正我比你更熟悉那黑暗,没有你陪,我也得回家”这只是笔者自己的觉得。在相生本已被本我与自我,魔鬼的另一面苦苦挣扎的时候,老师的出现犹如天使的歌唱。我甚至可以想到,相生厌恶自己的父亲与女人之间的关系,以至于他厌恶女人,老师给予了他温暖的希望,拨开云雾。
       我想我是更沉浸在了以老师与相生的故事中吧,对于【文革】的描写,作者重在的是环境的渲染,以小见大。最为明显的应该是,简庆春忍痛将关于性爱的书籍焚烧的那段吧。第一百八十八页“相生发现,父亲在偷偷处理他的那些珍贵藏书(全是关于性学方面的)。”以及在相生挨了父亲一记耳光后“父亲转身要走,但又停下脚步,心平气和地对他解释道,这一阵国家在搞‘社会主义教育’。前几天你张叔告诉我,叫我赶紧处理家里一切和资本主义有关的东西。”那样的中国不容许有任何违背“社会主义”。
      
       有太多的情愫不知如何表达,很长时间没有那么认真的去读一本书,然后记下自己的想法了。以上只是我看完了前两节的想法,也许于你会有共鸣,又或是相异。我喜欢看其他人写的读后所思,能发现我所没能注意到的故事细节。待我看完后两节了,再来细说吧。
      
       注:林宥嘉的歌:《走钢索的人》《勉强幸福》《早开的晚霞》
  •     成熟与年龄无关,感情与性别无关。
  •     5毛粉,鉴定完毕。
  •        洛洛,第一次认真地坐下写书评,首先很谢谢北北的积极,我是用最平静的一颗心读这本书,关于你的进步,我不多说,相信每一个微博上的亲妈团,都有深深的感触,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给你极力的支持,或许这些都微不足道,但请你相信我们每一个人真挚的心。
       有点跑题,说说尘寰,我很喜欢书里的故事和少年朦胧的感情,就像我在标签里写的,读尘寰,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你自己的感动,读的时间我是平静的,可是每每晚上回想的时候内心总会涌上一阵说不出口的涌动。能在书中读出你对文字的偏执,短语和特殊用词的反复应用,丝毫不觉得突兀,反倒有其独特的韵律美。
       书的开头并没有书评,我喜欢这样,没有任何杂念和外界言语的干扰去读这本书,我读书的时候常常为其中看似不经意的小细节所感动,老师为相生烧菜,相生所流露出的那种发自心底的欣喜真的很让人心疼。他的感情是纯粹到不夹杂一丁点杂质的。他冷漠,他倔强,他高傲。
       读到某些地方的时候,有时会突然心头一紧,说不出的窒息,要反复再看才能平复心情,并没有多华丽的辞藻,只是普通的白描,人物的肢体,甚至是呼吸,都那么的有画面感。
       尘寰的末尾是平静的,再华丽的语言想要表达出其中的感情都显得苍白无力。尘寰,值得你去读,会有属于你自己的感悟。
       乱七八糟的说了一通,今天是你的生日,生快。
  •     又没升,又没华……
  •       “老师。我懂了爱。”
      现在。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他的一生。看看他的眼里都承载过什么。
      他是谁?对!就是我们的相生。简相生。
      三岁时。在一个蓝色的雨夜。相生用自己小小的灵魂孕育出了一个名为“孤独”的深蓝色的魔鬼。我想。那是他第一个可以交心的朋友。他们在暗夜里低声耳语。是的。相生有一个复仇计划。
      那么。复仇的对象是谁呢?
      一个四处滥情的风流男人?
      一个狂热的性学研究者?
      一个对妻子的死活漠不关心的丈夫?
      还是一个对儿子施以冷暴力的父亲?
      在相生十岁的时候。一个男人带着复活的光芒走向了相生。并且一步步走进了相生的内心世界。相生对他的态度。从一开始的反感。到之后的依赖。嗯。我们暂且就把那种情感称为依赖吧。在那场改变社会的大运动爆发的前夕。我们的相生给予了那种情感更好的定义。他说。老师。我懂了爱。
      相生所懂得的爱。是什么?也许。是老师为他做的饭菜。是老师体贴的为他洗脚。是老师那一声声充满温情与挑逗的“小丫头”。是老师向他讲述的那一段他最不想为人所知的贫苦过去。
      老师要回冷溪。相生说。老师。早点回来。但相生却在老师离开之前就先离开了车站。相生。他害怕孤独。
      离开了老师温暖光芒的照耀。相生内心里的深蓝色魔鬼又再次出现。这次。他们找到了要复仇的对象。﹣﹣﹣一个资产阶级反革命分子。
      相生做到了。他成功地把那个人引向了毁灭的道路。但在那条路的尽头。相生看到了他一直期盼却从没有得到过的。父爱。他发觉。血液的情感真的能够超越一切。原来仇恨只是因为太爱。
      他告诉自己。他只是为了得到哪怕一丝一缕的父爱。
      父亲的离开。也使小女人发了疯。她将一切公诸于天下。相生也因此知道了老师的背叛。但是。相生爱他。爱是他的光明。可以化解内心的孤独。
      他告诉自己。是诀别了。
      老师曾去冷溪看望过相生。他说。老师。我不走。我要留在属于你的地方。老师抱住他。他推开老师。他说。老师。我已经不在孤独。
      不再孤独。也许。这就是相生内心中一直渴望的。
      故事的末尾。那个黑色长头发的老人。他到底是谁。是真正的简相生?还是精神崩溃的老师?亦或是二者灵魂的结合体。这是个谜。谜底得由我们自己去寻找。
      老师。他到最后也没有履行好他的职责。他没有教会相生古文。甚至还陪相生去森林里藏那些外国小说。
      老师。他教会了对相生来说最宝贵的东西。是他让十岁的相生懂得了什么是爱。尽管那爱很模糊。无法描绘出一个清晰的轮廓。但是。那的确是爱。
      简相生用自己的一生将“人性”二字演绎的淋漓尽致。那是一种充满了仇恨与报复人生形式。它丑陋。邪恶。却又不有悖于最纯粹。最原始的人性。因为。他懂得了爱。
      “当知轮回。爱为根本。”
      
  •       撇开那些玄乎的心理学名词和文革这个永远千疮百孔的背景,《尘寰》讲述的就是一个少年如何郁结心魔、又如何彻底解脱的救赎故事。而作者在记述这个故事时运用了多视角、多文体的方式,因此为之平添了一份雾里看花的朦胧。不过,拨开云雾仔细分辨,还是能清晰地看出故事的脉络。
      
      相生的心魔。
      一切的起源,在于相生的心魔。
      三岁孩童本应是绕膝欢闹的年纪,却因为失去母亲、而父亲只顾追求性与自由,相生被迫开始了他备受冷落的童年。那时,孤独这把双刃剑初次亮相,闪着寒光悬在相生头顶,既催人过早成熟,又逼人心生魔障。所以,等他们搬到北京后,已是少年的相生渐渐将这份因孤独而生的心魔具化成危险的拐角,既表达了对父亲与小女人的敌意,又隐含了自己对报复的渴望。
      这部分内容在书信体老师视角的讲述中含蓄体现,又在相生视角的小说中明确表达。个人认为,这部分的心理描写非常合意贴切。当我还是个小孩子时,也曾对从家通往小学的小弄堂心怀臆想,总是毫无根据地想象着会有什么危险从阴暗处窜出,因而加快脚步急速通过。当然,其实什么也没发生过,孩童时期的联想能力往往无端地旺盛而主观。
      
      相生的恨。
      回到相生的心魔。因心魔而生的恨意渐渐充斥了相生的整个心灵,他完全体会不到童年应有的快乐。为了弥补这种缺失,他用时不时的叛逆行为激起父亲与小女人的怒气,并在对方的愤怒中寻求扭曲的满足与快意。这时,老师出场了。
      相生与老师的初识并不愉快,为了对抗父亲,相生抵制了老师的中国古典文学家教课。但之后的相处,老师给予了相生别样的关注与温情,就像久旱逢甘露,少年对老师悄然萌生了爱与依恋,相应的,恨意也被一丝丝地冲淡。如果没有那场改变了无数人命运的运动,也许老师的温暖能将相生的心从魔障中解救出来。然而,命中的劫数并没有放过他,以及所有的人。
      相对于别的读者认为相生对父亲的恨意来自于杀父恋母的俄狄浦斯情节,我倒是觉得相生先恨的是夺走父亲关注的女人,并在父亲不思悔改的行为影响下,将这份恨意延伸到所有女性身上。也许相生之所以会对老师产生依恋,老师身为男性并不是必要条件,但假设家庭教师是一位女性的话,也许这个故事的走向会完全改变。当然,这时题外话。
      
      相生的罪。
      再回到相生的恨意。因为长久积聚的恨意,相生告发了自己的父亲,甚至用自己偷埋的藏书嫁祸。
      那箱书是相生与老师埋在公园树林里的,伴随着那个月夜的,还有相生第一次体会到的“爱”的感觉。可惜,“爱之花”没来得及被好好浇灌,命运之轮已无情地将之碾碎。
      相生在被羁押的父亲面前明白了自己的罪,但他说出的“爸爸,对不起”却太晚了,就像父亲迟给的温柔与疼爱。
      这部分内容很黑暗,在那个可怕而绝望的十年里,类似或不似的罪,在无数死人的坟头或更多活人的心头刻下了磨灭不去的痕迹。但那毕竟是过去了三十几年的往事。我相信对于一个90后的作者而言,这并不是耳熟能详的桥段。故事之所以能被详细真实地讲述出来,作者显见得是花了大力气研究准备。再题外话一句,当时看来故事背景与作者年龄的违和感,是我有兴趣一读的重要原因。
      
      相生的爱。
      回到相生的罪。因为父亲的死,让相生尝到了无法承受的罪恶感之苦,也同时让他醒悟一切的仇恨仅仅是因为血浓于水的爱。并且由于这份醒悟来得太迟,失去太多的相生、终于明白自己的爱的相生,选择了与自己的爱人诀别。
      他们的别离在老师的书信里被解释为是相生不能原谅老师与小女人的私情,以及相应而生的隐瞒。但在相生的表述里,也许仅仅是因为相生需要斩断过往,并以一种新的方式与老师契合。不过,我的理解是相生以与自己的挚爱分离来惩罚自己的罪孽。
      
      相生的救赎。
      相生选择了老师的家乡,冷溪。在那里他遇到了待他如亲子的老队长,以及可爱的小丫头。过往的爱恨在冷溪中被洗涤、过滤,当再次见到老师时,侵蚀了相生二十年生命的孤独终于不在了,心魔解除,复活的他终于获得了救赎。
      而后的日子,在相生的遗书里能大致被窥探。
      灵魂的解脱,同时解放了精神上的桎梏。相生疯魔了。他以死亡作为自己的第二次复活,彻底地获得了爱的救赎。
      
      永恒的爱。
      相生故去后,老师又度过了漫漫时光,以自己在悠长岁月中的孤独,去寻求与相生的对等。
      老师的叙述尽在那封长信里。有些片段写得模糊不清,也许是隔了太久记不清晰,也许是虚幻了太久不愿记清。但一字一句,写尽了那段从未真正开始、甚至可能都不能称为“爱”的感情。
      对于最后一个部分里出现的相生,我的理解是老师将自己化身成相生,用这种在旁人看来虚幻缥缈而疯癫痴狂的方式与挚爱依偎,以求真正的永远相知相伴。这样,对于老师来说,他也得到了他的解脱和救赎。
      
      对于故事和人物的理解大致就是这样,偏重于相生。当然,故事里其实还有不少的部分写了老师的心魔、老师的恨、老师的罪、老师的爱,以及老师的救赎。简言之,就是生来贫穷的老师,对于轻蔑于他的相生心生恨意,然后以小女人为关键人物制定了报复计划,并在报复成真后却惊觉事情已全然变样。而后的和平共处,让老师对相生暗生情愫,却又止步于此。再然后,当初的报复之举成了最后的定时炸弹,两人分开了,直到最后的最后,彻底地解脱和救赎。当然,父亲和小女人也都有各自的爱恨、罪孽,也都自由选择了最后的归宿--自我了断。可以说,感情中的爱恨难分、人性中的善恶难辨、道德上的罪罚难定,被这几位故事中的人物体现得很彻底。
      
      读完《尘寰》,比起《精灵歌》里的中短篇,我感觉作者的文笔更为平实,写作手法也更为娴熟,尤其是第一部分书信体的前半段,阅读过程就像是在听作者将故事娓娓道来,其中的接续或转折都比较流畅,很有一种阅读的美感。不过,由于本小说的主题写的是人性,所以作者较为执着于人性、心理学等观点的论述,整本小说里也有不少的文字用于阐述相关论点,而这些经常大段大段出现的段落,不但可能给读者造成说教感,更常常会打破故事叙述的流畅性,使阅读过程产生断裂感。当然,这只是个人见解,也许有失偏颇。
      总的来说,读完《尘寰》,惊喜于它的成熟,也期待作者未来的作品有更多的变化和提高。
      
  •     我tm是不是有病?买了精灵歌看了两页扔那了看到你出尘寰又屁颠跑去买然后瞅了两眼又撂那了
  •     哈哈哈哈哈……,楼主说的好,这种不入流的东西再怎么造假再怎么吹嘘也是没用的。多吃点雄激素才是王道。
  •       因为是夏洛党,所以给了还行,可是逼着自己读了59页还是把书放下了,除了简相生这个名字不错,我真的找不到吸引我的地方。
      以信的方式开始,可是一个老腐朽是这样说话方式吗?那么文艺,那么矫情“让我算算和他已多久未曾相见。哎,好啦。我亦算不清了,大概有三十年?二十年?十年有了吧。时间漫漫。我头上的白发都生出来了。”这样的言语即使是二十岁的人也说不出来的吧。其实这一句用“想来我与他未见也有十年之久了”不是更好?
      然后说到他对相生的感情,我实在看不出来,哪里生出的那种要死的感情,两人之间的相处,有一幕是洗脚,那你就描写地细致点啊,也是一笔带过,然后加了大段大段的矫情感叹,哎。
      对相生的描写,可能想把他写成一个特殊的小孩吧,只是因为他读复活,蜷缩着放空吗?我其实更希望作者能抓住一个点,做一些实在的,到位的描写。
      可能因为前一日刚看了白夜行,一对比,所以受不了这个文风,白夜行里提到《飘》,但是谁会将文章里大段的文字拿来描述呢,那只是一个信念,就像本书里的复活一样,为什么要强调读复活的孩子特别点,然后将复活中的一大段摘录,但是又看不到任何的意义。
      如果站在20岁少年的立场去看这本书,也许可以理解吧,因为这个年纪正是矫情的年纪啊,正是标榜自己文艺的年龄,所以你本青春,又何必说什么这是本传统文学呢?
  •     让爱归根
  •     试想在同样年级的自己,有什么理由对一直努力的他恶语相向。
  •     LS你要习惯 他一直这样
  •      成熟多也进步多了,题材和故事背景很深刻。真的还不错。
  •     同,我也翻了第一页,然后中间随便翻了几页,直接最后一页,然后合上了……呵呵呵……
  •     人性的解读。孤独与爱并存。回归本真。
  •     这让我想起七堇年的澜本嫁衣,不得不说本书作者还很一般,故事有点做作、、
  •       我只是一个爱小说的人,下面所写的文字也不是评论,只是我想说的话而已罢了。洛洛的文笔与文字自有其独特的存在与美,我没有能力再用什么深刻的美好的语言去评价了,这是真心话。下文是我读来《尘寰》后的第一想法和情感,每读到一个阶段我就记录下来最直接的感受,当然,都是对于情感的想法,上面说过了,我对洛洛的文笔我是还没有能力去评价的,但是这不阻拦我对它的喜爱和赞美,所以下文都是我的第一感受,也没有修改过,若有什么错误的想法,语言,请多包容,谢谢。
          在读《尘寰》现在刚只读到13页 ,去年在拿到《精灵歌》的那个晚上我一下子读完了它,说实话,读完后没有记忆,你的世界没有通过文字让我感受到,当然是我太肤浅,当时读完《精灵歌》就有点就是“少年不识愁滋味,欲说还休”的感觉,我爱小说,《尘寰》到现在吸引着我,你的文笔青睐也很明显,相生父亲的第三个问题还是让我有点想不通,即使他是个特殊的研究者。你的描写也挺细致,我我想像你推荐一篇小说《麒麟》,因为正好是最近读的,可能你不爱看,它里面的文字很直白,语言当然也没洛洛你的强大,但是他里面对眼神的描写很多每次都不同,也很好。我会慢慢读《尘寰》。
          《尘寰》看到74页,从昨天的13页开始,然后到现在我必须得停下来会,读不下去了,书中说极致的快乐,快乐的毁灭,毁灭也是一种完美,洛洛很喜欢这样的表达,最简单的说,就像人在极致痛苦下反而笑了,寂静了,我日记中也常常会有这样的情绪,悲哀的无力感,却又在那无力中,呵,感受到了病态的快乐吧。真庆幸现在是白天,在晚上看的话可能自己要疯掉了,呵呵,渲染的表达的记录的,深刻的感情,怎么说呢,会让一个抑郁的人选择以死为解脱,啊,不知道怎么说了,我现在得去听些欢乐的歌曲,要不然,我要抑郁了,哈哈。
          读到96页,不久前我在人人上发过一句话,是从一本小说上摘抄过来的,“你的头脑吸引我的头脑,你的身体吸引我的身体,如果这都不算爱,那是什么?”这句话其实和尘寰表达的不是一个意思,不过我还是想起了这句话,我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很莫名。我看那么多小说,说实话,我觉得,真正的相爱的两个人怎么可能不渴望对方的亲吻、触摸、身体,这就是性,就是结合。说到这里,我倒想笑了,因为我想到关于“幸福”和“性福”,人的想象力真是无限大。好吧,这些可能扯远了。96页的“我”和小女人有了第二次性爱,我是有些许不理解的,是因为那个时候的我还没有很明确的意识到自己对相生是怎么样的一种感情吗?否则,我是不能理解的,在爱的基础上我是不愿意看到书中的人物在身体上却背叛了爱的,或者说,书中的“我”,因为贫穷,因为自卑,在小女人那是自认为对小女人的救赎,定义了自己一个救赎者的形象又或者是在小女人那得到了无法在相生面前得到的尊严么,是不能在相生澄澈的眼睛面前人性黑暗的一面么又还是是单纯的拒绝不了性?好了,我要继续读了。
          读到168页了,115页里说,“他在向我赎罪”,呵呵,不懂了,相生要赎罪,当然,我知道后面洛洛肯定会写到原因的。一直读,读到168页,我喜欢相生,我想。喜欢他别捏的性子,就算发各种脾气,受到无妄之灾,我还是喜欢的,而且他也没有更加让人愤怒的行动,就像刚出生的野兽吧,对这个世界不满,然后报复,或者退避,都可以,我理解。其实读到后来,我突然惊醒,那时候的相生还不过十岁啊,十岁,就懂得了爱,十岁,可以是天使可以是恶魔,都说自我封闭的孩子心里是很聪明的早熟,或许就是这样的吧。自己想想我都没十岁的记忆了。
          读到230页了,我很了解甚至是懂得相生的心灵,因为我自己也真实的遭遇过和正在生活着相似的事情,所以我理解,我共鸣,血缘是人世间最直接紧密的联系,相生把对母爱的缺失是怪到了父亲身上的,一直以来他觉得自己是恨父亲的,我不否认,肯定会恨,但最后父亲死的那一刻,感觉所有以前的恨都崩溃了,因为得不到所以想毁灭,但直到毁灭的那一刻,也许相生发现,其实,只要父亲在世就好了,就以前的生活也好,因为这世上,至少还有一个自己能叫父亲的人,人性人心就是这样,只有不在了。感觉自己写太多了,额,不写了,要读下去了。
          读完了,最后,是说,宋是活在了回忆记忆中,而且是活在相生的记忆中,是把自己臆想成了相生么?到了结局,我想我是看到了永恒的,这样一段没有被尘封的爱情和记忆,它是鲜活的存在在世人的心里,我很欣慰甚至欢喜的,一个人在世上有个寄托有个怀念,虽然残忍但不孤独,我喜欢。
          《尘寰》还是以洛洛一贯的写作风格,说话风格,整个环境是沉重,无奈,但是还是会充满力量的,我找不到话来形容,我匮乏那些赞美的优美的词句,原谅我吧。洛洛爱看书人所周知,鲁迅的,外国的,种类繁多,还都是我看不懂的书,我也曾看过《复活》,没有坚持看完,我可能只对一个故事有兴趣吧,呵呵。《尘寰》是把人心,人性,描绘到了极致的,我也感受到了语言的文字的力量。嗯,没话说了呢。呵呵,谢谢洛洛写了一篇这样的文。我知道洛洛的内心肯定是比现在这个年龄成熟很多的,我是看着他经历那些事情,当然我只是一个在最外层的观者,我始终觉得爱看书的人是幸福的,从书中能获得的东西太多,再加上在现世中得到的经历和经验,洛洛思想肯定有个更高层的提升,不知道说什么了,我会一如既往的支持洛洛,支持洛洛写作的这条路。
          最后,我觉得应该解释下,为什么我用了推荐而不是力荐,我爱《尘寰》,但我持保留态度,我站在同等的平面上向大家推荐这本书,就是青菜萝卜各有所爱,所以我不能强制说怎么样怎么样,然后我感觉力荐就是有点,嗯,冲动,也不知道怎么说,要是洛洛和喜欢洛洛喜爱《尘寰》的人看到这篇篇子,原谅我吧。。。。
          谢谢。
      
  •     这是mr.q 的原文吧?
    一字不差的用你好歹也表明个原作者吧?
    http://book.douban.com/review/5010432/
  •     to成常
    那我可不可以也这样理解郭敬明?
  •        买了尘寰,看了尘寰。并不是因为我喜欢麦洛洛这个人,并不是因为这是麦洛洛的书。《精灵歌》我就没有看。一开始,我只是看到了麦洛洛在《语录》的访谈,一开始,我只是被他所诉说的那个六七十年代所吸引。没看之前,我以为《尘寰》讲诉的历史革命故事居多。但当我看序章的时候,我开始诧异。看完序章后,我是怪异。或者更具体一些说,那一刻的我是无比茫然的。“人性”这种东西,不曾在我的脑海中有过深度的思量。
       我本以为我会失望,但内心的惊喜、好奇开始无限制的扩大,我无法欺骗自己。这是我从来不曾涉及的领域,就像是我从来不曾探索过的大陆一样。宝藏就在前面,而我是个寻宝者。我迫使自己凝神静气,细细地斟酌每一个字。这已是好久都不曾有过的了。在那五六年了,看过了太多的小说。好的,垃圾的。各种各样来者不拒。我虽沉浸在那些文字的海洋里,但也渐渐的麻木,看书似乎只是成为了一种习惯。而《尘寰》,以它特有的魅力,再次打动了我。突然的就有了种心灵相通的感觉,灵魂,在这一刻,直觉飘逸着。
       看了很多的文,却是第一次写书评。或许我还不能很好的去表述内心那些刻骨的感受。但却是真心努力的想要把我的一些想法表达出来。
       《尘寰》,以三个人的视角回顾那一段的人生。还游离在毁灭游戏的时候,我的内心已经在躁动着。毁灭游戏是老师的回忆,将老师眼中的尘寰,他的心理活动以书信的形式表述。他的自卑,他和少年简相生最初稚气的敌对,他对少年简相生的疼惜、欲望,他内心的矛盾挣扎,他眼里的他们纠缠的淡淡的情愫,他的背叛......一切都在尘寰中慢慢的滋长着,衍生着。爱,或者恨。这个时候我还懵懂着,我很渴望去接触那个名为简相生的少年的内心世界,恨不得一下子跳到后面去,想要知道那个看起来总是淡淡的,倔强的,别扭的少年到底有什么样的想法。这是个拥有这成熟灵魂的孩子,在那句“我觉得思想的发育不是年纪所能决定的”之后,我彻底的被打动。一个十岁的孩子,要经历多少才能说出那样沧然睿智的话来。我总是在他躲在厚重的窗帘后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离去的时候,揪紧了心。那种感受,或许我懂。虽然说我们彼此的经历并不一样,但那种心情,我想,我和简相生是一样的。
       他说,老师,我懂了爱。
       这个世界上第一次感受到的光明。
       相生,不要说爱。
       他,承受不起。难言。
       这或许可以称之为爱情的萌芽,生长着,被折断,持续。
       我多少次想要跳跃到后面,想要触碰那个少年的内心,却动作不得,被宋所描述的他们之间发生的一切吸引着。手指规规矩矩的划过下一页。但是,当我真的走到了那里时,我震惊的发现,彼时我对于那个少年的认知是那么的肤浅贫乏。那不堪回首的童年,那个想以失踪来吸引一点注意力却不被在乎的孩子。我仿佛看见了当年那个躲在破屋檐底下委屈落泪的自己。那是一种别扭的情绪,那是一种另类撒娇的闹绪。但我,明显幸运的多,所以才造就了完全不同的人生。而简相生,尘寰没有给予他一丝的光辉。更是在他病倒,受到病魔的折
      磨的时候,遭到残酷的遗弃。因为人性的自私。
       魔鬼,彻底成形。
       在后来,当我知道在老师的回忆里,少年家里的那场巨变是由少年一手促成的。那一刻,我的脑海一片空白。任何的言语都无法阐述我的震惊。或许我应该做好了心理准备的,那个和魔鬼的交易。但是,我从来没有想过事情会发展成为这样。从来没有。我,应该相信却又极其不愿去相信。但,那确实发生了。简庆春,那个男人,我从来没有过好的印象。或许在少年病倒的时候有过一丝的触动,却被他的背叛扼杀。是的,背叛。作为他的儿子,他对少年的所作所为,背叛了年幼的简相生。但最后那里,他确实还算得上是一个“父亲”。“伟大的妥协”,那里面蕴含的哀然让我恻动。
       最后的那一幕,其实我还不大看的明白。似乎颠覆了某些东西。
       一口气看完整本小说,心情也随着情节大起大落。难以平息。我已经很久没有享受过这种阅读的乐趣了。《尘寰》,确实是值得一看的书。
       以上的这些感受是在我阅读了一遍《尘寰》之后的感想。但也不仅仅仅止于此,还有很多的东西是我现在无法用言语去表达出来的。
       《尘寰》,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味的小说。我想,我需要再阅读一次,或许需要更多次才能理解。那些更深层次的东西。
      
  •     语文摘抄(数学簿)6。
  •       
       今天是截稿的最后一天,我才粗粗整理了我的书评,可是还是感觉不够满意。尘寰我慢慢地一字一节品读。不止读过一遍,每一遍都阅读得很缓慢,总觉得每次读,某个情节或者对于某个人物的语言形象描写都能有一种不同的感受。可能我的文学品读功底不够吧。
       还没拿到书的时候,就猛看宣传照,觉得无论照片的色彩,风景的风格都无不让人为之一亮,很有那种豁然明朗的感觉。原谅我的用词。拿到书的时候大略翻看了下,书的格局一如精灵歌,干净干脆,没那么多繁杂的装饰点缀,而尘寰的格局似乎又比精灵歌来得纤尘不染遗世独立。给人一种很强烈的感觉冲击,但又似乎很平稳。
       习惯性先读前言自序,尘寰很直接,开头除了插画就是麦子的自序。我觉得阅读序言更容易让我贴近作者的想法感情,对书有大致的思路背景的了解,读起来会更进一步。
       说到人性,我想到了前段时间的一段话,说人性像是有一层朦胧的雾笼罩的温泉。以为一目了然能看透到内里,却不知道真正深层次隐藏着不同的质感。当时看着似乎是明白了这段话的意思,但过了一段时间对于这段话似乎看着又不太明白了。
       开始读的时候就对相生这个孩子有种很心疼的感觉。他是个只有十岁的孩子,思想很成熟,他的外表虽很弱小,但是从与老师的相处对立表现来看。他的爆发力内在又是一种很强大的力量。他有不属于年龄的睿智,早熟而叛逆。但同时又是一个渴望被爱的孩子,父亲老来得子又是一个老学究,从年龄上似乎就有代沟。而且父亲是个疯狂的性学研究者,母亲是个洋女子,而相生的出生又算是个怎样的结晶?我觉得相生的童年生活促使相生的早熟,像是第一次父亲和小女人又出门。老师为相生烧了一桌子的菜,相生那种惊喜,发自内心的笑容。让人特别的心疼,在后来与老师的交谈,对于父亲和小女人,相生的眼神是灰淡。老师对相生的称呼是小丫头。带着一种淡淡的宠溺和亲近感。又像个母亲那样给相生洗脚,相生虽然仍旧一副不妥协的样子,却从内散发出一点弱势,这也是相生和老师亲密的第一次开始。
      而相生渴望爱和对于爱的方式又是那种比较极端的。希冀爱却又保持自己的傲然。相生的感情很纯粹,丝毫不允许有一丝的杂质。看似很冷漠很倔强但同时又孤独高傲。所以相生对任何事都淡然而冷漠。有一套自我的处事方法,对于这个世界欲拒还迎,既不排斥也不接纳。等待被人接受。在起初与老师的争锋相对到接受,和在相生与老师最终不再亲近之时,选择死亡一样。相生说过,我要见到阳光。因为冰冷会将我毁灭。阳光也会使我破碎。但我要温暖地死去。阳光能够照射我的灵魂。相生选择这样的方式寻求解脱,去悔恨深重的罪孽。他太累了,他只想找回那个快乐的光明的少年。这让我想起了相生坐在窗沿上,观望整个寰宇,两只脚悠悠在半空中晃荡。他的笑,他的不屑和傲然。感觉特别的压抑。说不出的难过。
       我。出生在冷溪,一个最贫穷的人攒聚的地方。到处充斥着最低俗污秽的地方。贫穷是我对自己轻视的根源。而我考上大学读的专业又是将自己的精神肢解,导致对自己的否决。但同时我又是很有自尊心的。就像起初和相生的相处。包括对于相生的报复计划。表明着我不允许任何人侵犯尊严的领地。我要征服相生。即使是强迫。而我也有点仇富。第一次进相生的家,我是嫉妒的。我恨一切。要为我心中可怜的嫉妒报仇,要毁灭。而这又来源于我的自卑。因为贫穷。我通过在昂贵的沙发上抹鼻涕,这微小的毁灭来得到一种卑微的快乐。这种心态似乎有点病态,但又感觉似乎很贴切。毁灭到达极致的快乐。
       人物的一幕幕脑海中像电影样放过,似乎有很多东西要写,但又表达不出来。往回看之前写的,总觉得对于人物的认识和感触还不够透彻和贴切。尘寰是一本能让人来回阅读,一直品读的书。其实写到这里我有点搞不清什么是书评。尘寰可以通过人物写出不同的感触,也可以把角度放在感情,经历甚至背景上去解读。而尽管是只针对一个人物来写,也能在一次次的品读中写出不同层次的感触和总结。生命里某些当时充满怨怼的曲折,在后来都成了一种能量养分,在经过时间筛滤之后,几乎剩下笑与泪感动与温暖。
       说实在,对于这篇书评我很不满意。没写透彻,也不够完整。原谅我的水平。我还会在之后细细的再看。我想这本书是经得起时间考量的。强烈推荐品读。最后附上一段摘的话。觉得挺好的。是谁说过,生命是一片纯白的空地,孤独的人们反复徘徊。在这一片纯白之上,我哭了又笑了,一点点明白人世所谓的道理。当生命终于也随浮华远去,我终于得到安宁。摘自田维《花田半亩》尘寰的末尾也是一种平静。语言是苍白的。尘寰的好坏和对尘寰的感悟还是要亲自去阅读才知道。推荐。
      
  •     相对来说,自己更喜欢第一本《精灵歌》里的几个故事,文革这段时期在两本书里都有看到过。不知道是因为火车旅途无聊还是什么关系,这本书感觉就像是很平淡的结束了,没有第一本里看到谁顾风前人影坠那种悸动(?)的感觉。可能可以说是娓娓道来细水长流所以没有留下太多痕迹。什么时候再细看一遍。封面第一本应该是算特色吧?这本普普了。
  •     受不鸟。。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安妮宝贝就够了。。
  •     一般
  •     哈哈。。支持!
  •     第一本让我对网络小说刮目的书
  •     挺喜欢的,会买实体书。
  •        书,是我在网上买的。还记得那天我心情比较激动,拿到书后迫不及待的打开看了起来,短短的一张,我看了20分钟,不知是我太激动还是……无法静下心去读,里面的内容令我心浮气躁。把书放在一旁,觉得很懊恼,为什么呢?那种从山顶顶峰坠落的感觉好郁闷。我爸说,看书最忌讳心浮气躁,要心静。后来,我专门找一个人沉默是看。洛洛的文字令我不断反思,什么样的境遇,什么样的心情,什么样的无奈才写下去的,整本书里都充满压抑,浓浓的哀伤,对这个人世间的无奈。那种感觉让人心疼,我终于明白要去了解他的深沉含义,定要一个人静静的,默默的读。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在毁灭中写到的人性,让我能想到梁实秋的《雅舍小品》,他也是写人性,用杂文形式来阐述,而洛洛引用复活里提到的来细细阐述,我当时就思考何为人性,那一段文字我反复斟酌,也是只能淡淡的领会皮毛。心中只有诧异,佩服,羡慕,他用平实的语言进行了如此看似简单,却又如此深层的哲理,同为90后,竟有如此对人世间无限的感知。
       后面写到拐角时,给人一种柳暗花明的景象,原来在哪之后是心中的爱情。没有太大的跌宕起伏,但又好像抓住你的心弦,不得不说洛洛就下个说书人一样,吸引观众的眼光。
       以上两点给我的印象极为深刻,。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大起大落的情景,没有惊天动地的事,有的是平实,是波澜不惊,是默默无闻。细细地解说这个尘寰的丑陋和对它的无奈,想反抗却又无能为力。
       麦洛洛,接近灵魂的剖析者。
  •       >>>读尘寰。
      请允许我用这么一段冗长的话。来表述我的想法。
      我很少看这类的书籍。思想深刻,沉重。我不能理解,也请你不要怪我。
      我只能用一个世俗人的眼光,来描刻你所诉说的内容。
      我尤其的喜欢一句话。
      “所以,我像一切处于青春期的人一样,看不起这个世界。我嫌他脏。”
      尽管,我不像书中的老师一样。我想我还是没有你说写的,那种骄傲的资本。尽管如此,我也以我的姿态努力生活着、
      
      >>>尘寰。
      通篇以记叙的手法。来表述整个故事。
      通过中心人物,相生。来描写他所生活的世界,他接触到的人,以及在文革时期,那种疯狂的让人惧怕以及不能理解的昏暗。
      通过描写每个人内心的存在感,以小见大。来用文字,书籍,以及事物,一点点放大这个世界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我读这本书籍,最深刻的只剩下五个词语。孤独,仇恨,毁灭,爱情和希望。
      相生,他的年纪跟他的思想有着严重的不符合,却又那么矛盾的出现在一个平面上。他爱外国文学,厌恶古文。只因为不喜父亲,总是想着通过一些事情,来证明,他反叛父亲,渴望一种亲情认可的手段。相生,生活在那么严肃的一个背景下,没有死亡的念头,却又深刻的体会那种濒临绝望的困境。无助,痛苦,仇恨,祈求,似乎都只是一种表面的举动,没有实质性的安慰和措施。
      直到。遇见老师。
      老师,这个人物的刻画,加深了相生对于父亲以及小女人的仇恨,属于一条导火线。串联了整个故事。与相生有着一辈子的羁绊,不能忘却,只身等待。直至死亡。
      对于老师这个角色。在我的认知中,爱着相生,一种超越了肉体,从灵魂深处的相互吸引。有着一样的共鸣。拥有着同样的孤独,不予理解。却又和小女人,有了一种牵绊。尽管无关于情爱。只是一种身为雄性的欲望始发。但我觉得从一种本质上,已经背叛了相生。
      当我们自私的想拥有时,总是不希望与其他人事再有关联。
      完整的,完完全全的,不带任何性欲,没有利益的融合掺杂。
      属于自己。
      相生和老师的爱情,世俗是容不下的。当人们觉得一件事物偏离了自己所认知的轨道,就是不道德的,是不能容忍的,是没有廉耻的。
      尽管没有人知道他们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的爱情。尽管,那只能算是一种很纯粹的情感,只是属于心灵上的慰藉。但不能触碰,只能小心翼翼的守护。
      而相生的父亲。一个终生研究性爱的学者。也最终死在这个事业上。以前,不会爱相生,不懂得如何爱。只是无视他的存在,以至于最后,不能明了相生对他的恨。虽说到最后,他为了保住相生而死去,带着他一辈子的工作。死在那片冰冷的湖上。
      我想,那该是一种多么绝望的悲哀。没有希望,执念。什么都没有了。
      如此的无力。
      相生对他父亲的感情就由一种渴望被爱,到失望,仇恨,还有最后毁灭,以及在父亲将要死去的时候,才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温暖,亲情。
      却又不能挽回、只留下无助的悲伤、
      文章到最后、只剩下了两个没有走到一起的人、孤独的等待,在岁月的长河中,就只剩下对过去的怀念,就像刻画在情感模板上不能抹去的痕迹。
      相生,就像是你把自己刻画的样子。你在现实中所有不能实现的,所有深埋心里的念想和孤独,都在字里行间中体现着。你所说的正能量,都在你的笔下生活着一个又一个孤独的人群、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死角、别人出不来,自己出不去、
      你所爱的灵魂交流都在死角中,好像已经不是单纯的文字就能表达明白的情感、
      另外,我看你所写到的人性。人性,是多么让人没有办法理解的词语。
      所谓爱,所谓恨,不过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可能表达的方式不对,可能采取的措施有些偏激。都是掩盖不了本性。人性,就像是你所书写的循环词,黑暗的尽头就是光明。
      好吧。若我不懂,请不要怪我。
      
  •     从两人人的角度描述一段爱情 原来 爱一个人 最后真的会变成他
  •     麦洛洛是严歌苓的粉!!!他自己承认很喜欢严歌苓的!!!《精灵歌》很多抄袭严歌苓的中短篇!!!我是严歌苓的忠粉不能忍!!!!
  •     一个很年轻的人,写了超越他的年代的东西。 单纯又世俗,文笔不乏细腻,思维的广度让我有些须的惊叹。
  •     翻了第一页,中间随手翻了几页,直接最后一页,然后就合上了……我大概是太无聊了才把这本书扛回来……本来想直接删掉标记的,又犹豫还是标一下吧,其实我没读过╮(╯▽╰)╭
  •     觉得后部分,相生那没处理好,又惊现抄袭。
  •     整本书我都有种是他在给我朗读的一样……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