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伪知识分子的警察生涯

当前位置:首页 > 青春文学 > 叛逆/成长 > 一个伪知识分子的警察生涯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12
ISBN:9787563350520
作者:何帆
页数:350页

章节摘录

关于历史的宏大叙事和一席安睡之地一九九九年可谓多事之秋。年初就发生了震惊全国的持枪抢劫案,张君在全国商业之都晴川市市中心持枪抢劫金铺,打死两人,并与闻讯赶来的防暴警察展开激烈枪战,枪战中,一名警察的头部被子弹打穿……四月,一直号称欧洲火药桶的巴尔干半岛战云密布,北约发动的一场以维护人权为借口的战争拉开了序幕。该月下旬,中美关于中国入世的谈判在最后一刻归于失败。五月八日,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美军导弹击中,三名中国公民遇难,北京市万名大学生走上街头,围在美国与北约各国使领馆前游行、示威。七月,台湾的李登辉对外宣布其"两国论",两岸气氛骤然紧张。八月十八日是大预言家诺查丹玛斯在《创世纪》中预言的世界末日,无数人在这一天里有了狂欢、纵情、示爱、反思、警醒甚至滥情的借口……这一年的十月一日,是建国五十周年大庆。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比一九八四年更加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一万名三军将士气势昂扬,四百辆战车隆隆开过,一百三十二架战机划空翱翔,二十余万人参加了广场上的欢庆。一九九九年一月,我正好满二十一岁,晴川大学国际经济系大四学生。一月四日那天傍晚,我和女朋友正打算去月湖广场完成考研前的最后一次采购。快过马路的时候听到急促的枪声,人群潮水一样从商场涌出,滚滚人流穿过马路与我们擦肩而过。我和她傻站在街对面的中山公园门口,双手紧握,茫然失措。一月三十日,全国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如期举行,我所报专业为经济法学,尽管专业跨了学科,但自己从大三起就开始为考入法学院作准备,自问还有些把握。考完之日,大雪,正是我的生日,女朋友提着蛋糕笑吟吟地站在考场门口等我,细雪沙沙地打在她肩膀上……寒假过后,提前回到学校,从系里领回各类或官方或民间组织的大小招聘会的日程表,毕业生们开始找工作。这一年,IT狂潮刚刚掀起,计算机系和电信系的学生成建制地被各大网站和高科技公司以我们望尘莫及的高薪挖走,就算没着落的也整日里盘算着如何创造概念引来投资做个网站然后烧钱吸引大家注意力,用学术的话叫作"为推动眼球经济而努力",说俗一点就是被创业的激情撩拨得蠢蠢欲动,当然也有比我概括得好的:"当财富和荣耀伴随着青春时,伟大的戏剧登场了。"广大文科专业毕业生们的处境则不大如意,除了极少数挤上了网络经济的快车去网站做各类"O"的副手外,其他的都在职场上频频碰壁,更别提我们这个当年火极一时的专业。一九九四、一九九五年刚上大学时,据说连农学院都设置了国际贸易专业,而现在外贸状况不景气不说,各类或正牌或杂牌的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更是如恒河沙数。重要的问题是,哪些单位会要我们呢?没办法,大家只好把考公务员作为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那时候,公务员的职位并不像现在成为大学生们择业的首选,仿佛只有最循规蹈矩的"好孩子"才会去安心坐机关。四月一日,市公安局来我们学校招人,由于我们班在我这个班长带领下一直抗拒学校的各种苛捐杂税,和系里处得很不好,于是管就业的老师只通知了另外一个班。自己当时刚从人才交流会回来,得知公安局来初试时我们班一个人都不在,实在气不过,便拉上两个同学直接把简历拿到了市公安局的政治部,当时就是和系里赌一口气,你们不就是不想让我们找到好工作吗?我们偏绕过你们把你们推荐的人全挤下来。当时以为研究生是十拿九稳上的,在找工作中和公安机关打个擦边球也算是这辈子和警察这一行结下一段缘分。四月九日,考研成绩公布,我的专业课是第一名,政治基础课则不合格,这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是不能容忍的,我被淘汰了……与此同时,公安局那边开始面试、体检、笔试、政审、调档……迷迷糊糊间我就收到了自己被录用为人民警察的消息。同时被录用的,还有一百五十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地方大学的毕业生。五月九日中午,电视屏幕上一出现那些高举巨大的横幅、标语、旗帜,在激昂的口号中整齐行进的学生,大家都禁不住哭了。学校里开始酝酿着游行,大三的师弟来劝我参加,我说参加可以,但不做组织工作。由于京沪那边已经先期举行了抗议北约霸权的学生游行,我们的申请很快就被批准。做好条幅,开完声讨大会,我们就上街了。游行之初,队伍尚称得上井然有序,周边几所高校的学生也陆续加入了队伍,我们扛着旗帜喊着口号一路往F国领事馆行进。周围的群众也不时投来赞许的目光,几辆警车隔着老远跟着,不是为了阻挡我们,而是把一些打算混进来闹事的闲杂人等赶开。于是我们的自我感觉更加良好,欣欣然间觉得也承继了些五四的遗风。经过一家麦当劳时,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嗓子:"这可都是美帝国主义的在华产业呀!"于是队伍出现了分流,一部分师弟呐喊着冲了进去,坐定后大拍着桌子要里面的服务员给我们供应汉堡、鸡翅和饮料,有人开玩笑说向美国佬索赔时这一部分钱就算抵消了,人群一阵哄笑。快餐店的经理用意味深长的目光审视了一下我们这些在五分钟前还仿佛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天之骄子,然后示意员工把汉堡和可乐端给我们,毕竟新闻中已经报道了成都的学生砸毁当地外资快餐店的事件。这一刻,我突然觉得很羞耻,这难道就是我们游行的意义所在么?如果真是如此那和那些砸抢的暴徒又有何异,只不过我头上顶着一个"爱国"的光环,显得不那么赤裸裸罢了。我把校旗往地上一丢,说:"老子不牵这个头了,你们谁爱拿谁拿。"几个师弟忙问我到底被谁招着惹着了,我指着校旗对他们说:"我丢不起这个人。"队伍到达F国领事馆门口时,这里已经聚集了上千人,大批的防暴警察开了过来,学生们明知道他们也是例行公事,可大流总是要随的,于是高喊着口号一阵阵起哄。警察们表情肃穆地排成人墙,阻挡人流继续向前推进。无数墨水瓶子越过人群砸向他们,由于怕激化矛盾,墨水瓶多数都在他们身后的墙壁上裂开,但飞溅的墨汁依然有不少落在他们身上……在呐喊的声嘶力竭、口干舌燥后,人群渐渐散去。清点人数时,不见了同学安翔,正着急时这小子一路摇头晃脑地跑了回来,问他做什么去了,他一边喘着粗气一边说:"光喊口号解什么气啊,我去停车场把那帮洋鬼子的车轮子全给卸了。"大家纷纷指责安翔此行有失咱中华礼仪之邦的体统,安翔答道:"屁!我这还算客气的,路边那几个科技大学的小子把警车的车灯都给砸了,警察们坐在里头连屁都没放一个。"五月还没过完,大家已仿佛淡忘了月初的那些轰轰烈烈,打出"抵制美货,除了计算机"的横幅的同学们照样为NIKE的每一次大减价而趋之若鹜;肯德基、星巴克依然是穷学生们约会的首选;被拒绝赴美签证的同学纷纷去新东方咨询新局势下的签证技巧,个别投机者甚至跑到系里去开学潮时自己不在学校的证明……四年后,一位《人民日报》社的主任编辑在其著作中这样评价我们这一代大学生:"这些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出生的年轻人已经长大成人,他们既不肯领会'容忍'之境,也不愿承担'自由'之累。年轻人白天说说' 民主'或者什么价值观念,有时候还会参加抗议外辱的游行,甚至扔几块石头表示义愤,态度十分认真。不过,他们投身理想的时候,不像他们的父辈那样专注和发自内心,又几乎完全不懂其中的含义。到了晚上,便回到灯下发奋苦读,去互联网上查阅国内行业工资、国外大学排名,把攻克英语的热情从'托福'转向'雅思 '。这时候他们往往显示出更加精确的判断力,相信实现梦想的道路就在这白炽灯下,而非街头政治。"六月二十五日,我毕业了。在火车站含泪送完最后一批远行的同学,我最后一次打扫了自己的寝室。提着行李出门时,我狠狠地再回头看了一眼空荡荡的房间,我知道,我的大学生涯或许就这样一去不回头了。七月十七日,按约定的时间到市局政治部签协议。干部处的大哥通知我,为了保证我们能迅速熟悉公安业务、胜任警察工作,新分来的这批大学生必须接受三个月的封闭性岗前培训,由特警大队和警官学校选派优秀教官对我们进行训练。由于第二天就要到警官学校报到,当晚我只好到一个做电器生意的高中同学家借宿,同学的家也不宽敞,我便主动提出睡在店铺二楼的仓库。那天晚上,在那间弥漫着塑料味道的小屋里,我仰躺在一张旧行军床上,听着头顶的吊扇嘎嘎啦啦唱歌,心想:"今天早上从家里出来赶火车时,可没想到晚上会倒在这么个破地方,而明天又会睡在哪里呢?从新民警培训班出来后,又会在什么地方找到容身之地?"从小学到大学,不是睡在家里,就是窝在学校的宿舍,真正从校门走出来迈入社会了,才真正地发现困扰我的第一个问题居然是一席安睡之地。有位画家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说:"天真,就是希望雨落在自己熟悉的地方……"曾经天真的我们在即将把自己丢向社会的前夜,突然觉得,原来今天能够知道自己明天晚上在哪里睡觉,也是一种奢侈的稳定。心里这才突然涌起一种漂泊感,原来自己真的已经走出象牙塔,即将走入社会。风云际会出我辈、魏晋风度和橄榄绿理想晴川市警官学校的自动门在我进入后缓缓合上,我拎着自己四年来在这个城市里的全部家当--一桶衣服、一卷席子和一口袋书,禁不住回头望了一眼门外的车水马龙,然后茫然地审视着这陌生而又仿佛熟悉的校园,暗暗地问自己:"怎么绕了一圈又回到学校来了,在这儿又会认识些什么人,发生些什么有趣的故事呢?"与我带着同样的疑问走入警官学校的有来自全国各高校不同专业的一百五十名大学生,经过重新编排、整合后我们被编为三个班,并被安排在二十多间宿舍里,这其中,有男生一百一十五名,女生三十五名。我被安排在204寝室,在这里,我认识了大胖、二胖、小胖、阿理、早早、大飞和阿轩。刚见面的时候大家还不好意思主动搭话,都忙于诸如及时抢占下铺,铺垫被、席子以及架设蚊帐等工作,后来实在没什么好忙活的了,大家方才一边喘着粗气一边相视而笑,情景倒很像大学新生刚入学时的场景,恍然间居然有些时光倒流的感觉。都是学生,只好以专业攀亲,我先自我介绍自己是学经济的,接着就有一个面孔黑得很健康,头发卷卷的男生接了话茬儿,自称是理工大学学国际金融的,并自我介绍说叫阿理。我们正打算一起吹一下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下的货币政策,二胖和阿轩也过来认亲了,原来他们分别是财经大学会计系和民族大学金融系的,寝室里霎时间就喧闹起来,几个人开始就各类经济前沿问题胡吹乱侃。聊了会儿全球经济形势大家才慢慢发现不对劲,原来哥儿几个都是以市局经济犯罪侦查处的名义被招进来的,可是这个处的指标据说极为有限,怎么会光我们寝室就住着四个学经济的。于是大家又开始在心里暗自嘀咕,揣摩着谁是自己分配时的竞争者,谁又是那个被市局骗进来的可怜虫。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这是一部神奇的文学作品,没有贯穿始末的奸角和矛盾、朴实无华略带调侃的语言,却在天涯和猫扑等几大网络社会区创下了数十万的点击率和大量的回复,大学生们将文章在各大高校的BBS上转载,好评如潮;写字楼的年轻白领对文章中的人物和段落如数家珍,广东某地的公安局长甚至要求将全文打印成册下发给所有民警……    在1970年代末人的写作日渐被小资情调、身体写作、欲望宣泄的风格掩盖之时,至少这篇带有强烈青春气息的作品,依然还在给我们讲述着遥远的校园、纯洁的爱情、落寞的英雄和那永远属于白衣飘飘的年代的理想。   

内容概要

何帆,湖北襄樊人士,生于70年代末。曾幻想成为银行家或中学老师,本科毕业后,却误打误撞加入警队,一路从巡警、防暴警干到法制、经侦。四年警察生涯中,既有二等功的荣光时刻,也有分离审查的落魄时光。与同龄人一起,见证了一个城市从1999年到2003年的公安历史。2003年辞

书籍目录

第1节 一席安睡之地
第2节 羞耻
第3节 风云际会出我辈
第4节 酝酿已久
第5节 特警兽医和卧谈往事
第6节 理想开玩笑
第7节 一分钟战机
第8节 没有春天的野百合
第9节 电视书场
第10节 大力丸和警察查缉战术
第11节 易水初寒
第12节 小夏村往事和戏剧散场
第13节 防暴大队
第14节 荷塘院落和天籁鼾声
第15节 做人民的服务员
第16节 上生活的当
第17节 考研吉祥物
第18节 警察荣誉和局长待遇
第19节 风声鹤唳
第20节 雨夜觅声和好人好事
第21节 年轻时我们相亲
第22节 生死对决和千年畅想
第23节 贵妇人
第24节 格瓦拉和志愿军
第25节 雪中考研
第26节 泡妞战袍
第27节 球场保卫和与足球有关的烧砸闹腾
第28节 中南海保镖、看守所帅哥
第29节 手机、生命以及秋叶飘零的随想
第30节 以坐牢为代价、当警察瞄准警察
第31节 双尸命案、哑巴窃案和糊涂神探
第32节 巡逻车上的民主实验
第33节 准备工作
第34节 遇见冬妮娅和真理
第35节 唾星飞溅
第36节 联合国军帐篷
第37节 坐台时光
第38节 真的要假的醋
第39节 玄妙机关
第40节 险恶江湖
第41节 隔墙之耳和梦想之巅
第42节 测谎专家和笑傲江湖
第43节 江北贼王
第44节 警坛名记
第45节 黑色眼眸中的希望
第46节 收黑钱
第47节 刑法专家和游吟诗人
第48节 因故告吹
第49节 写信的日子和律师手记
第50节 红旗飘飘
第51节 司法菩提
第52节 坐台女生、同流合污与死水微澜
第53节 千金一默、法不责众和变态杀手
第54节 少林女飞虎和龙眼罐头
第55节 飞天情圣和电话线中的妩媚
第56节 笑而不语
第57节 机关人事里的哲学
第58节 假文凭里的经济学
第59节 校园桂花香、心灵捕手
第60节 爱情无关的艳遇
第61节 大学时代的生意经和归去来兮的钱包
第62节 裸奔往事和白衣飘飘的年代
第63节 我们的老大哥
第64节 真假主任和真假逃犯
第65节 瞬间的百万富翁
第66节 警察教书和男女同行之禁止
第67节 压抑住那种倾心
第68节 插队妇女
第69节 杀警青年
第70节 迟到的正义
第71节 最后的吻别
第72节 练兵比武和样板英雄
第73节 媒体的底线和理想的光芒
第74节 被打翻的感情小窝
第75节 年轻的孩子
第76节 蓝色理想
第77节 离情别绪
第78节 倦意渐生
第79节 八年悬案
第80节 意外事故
第81节 南风扑面
第82节 我们的贡献
第83节 瑞雪之兆
第84节 回归历史

编辑推荐

《一个伪知识分子的警察生涯》是一部神奇的文学作品,没有贯穿始末的奸角和矛盾、朴实无华略带调侃的语言,却在天涯和猫扑等几大网络社会区创下了数十万的点击率和大量的回复,大学生们将文章在各大高校的BBS上转载,好评如潮;写字楼的年轻白领对文章中的人物和段落如数家珍,广东某地的公安局长甚至要求将全文打印成册下发给所有民警……在1970年代末人的写作日渐被小资情调、身体写作、欲望宣泄的风格掩盖之时,至少这篇带有强烈青春气息的作品,依然还在给我们讲述着遥远的校园、纯洁的爱情、落寞的英雄和那永远属于白衣飘飘的年代的理想。我和女朋友正打算去月湖广场完成考研前的最后一次采购。快过马路的时候听到急促的枪声,人群潮水一样从商场涌出,滚滚人流穿过马路与我们擦肩而过。我和她傻站在街对面的中山公园门口,双手紧握,茫然失措。一月三十日,全国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如期举行,我所报专业为经济法学,尽管专业跨了学科,但自己从大三起就开始为考入法学院作准备,自问还有些把握。考完之日,大雪,正是我的生日,女朋友提着蛋糕笑吟吟地站在考场门口等我,细雪沙沙地打在她肩膀上……

作者简介

一个年轻警察的生活,一群从大学校园走入警队的年轻人的命运,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在四年时间里的前进与历史历程,在历史的宏大叙事之中,他改写着我们熟知的历史话语。透过这篇作品,若干年后我们还能回想起世纪之交的那几年,一座大城市的寻常面貌……这是一部打动无数人心灵的作品,我们被作品中流淌出的席位情节震撼着、感动着。那些伴着青春的成长和初恋情结暗暗徘徊于文字间的忧伤、那种初涉世事面对冷酷现实的无奈、那些与爱情一样让人唏嘘感慨的兄弟情谊、那股在黑暗与不公的现实面前悠然腾起的男儿正气,时而让我们掩卷沉思,时而让我们怆然泪下、时而又让我们热血澎湃。

图书封面


 一个伪知识分子的警察生涯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2条)

  •     有一天,我在饭桌上感叹:“今天在新街口看见个美女,哗,我感动得想哭!”爸爸有片刻的愕然:“什么?”随即点了点头。他想:很好,小孩子知道感动了,她是感动于造物的神奇。可是不久,他就长久地愕然了,因为造物主太过神奇,几乎每天,我都会说:“……哗,感动得想哭!”诚然,的确,如今满大街都是闪闪发光的男人和女人,但是他还是明白了,“感动得想哭”只是我新近上瘾的一句口头禅而已。生于五六十年代的父亲们开始怀疑出生在八十年代的儿女们到底有没有感动过,到底有没有品尝过那种鼻头一阵发酸,眼眶随即发红,思绪万千涌上心头,感慨无限卡在喉口的感觉。如果他们也感动过,他们是怎么做到这么离心离骨、没心没肺、不痛不痒地信手拈来:感动啊,感动啊,感动得想哭!——就算他们真的也感动过,也感动着,可是是否在应该感动处、理当感动时感动,就更加有待考证了。最近,一本感动了无数网民的小说出版了。当这本书放到我手中时,我被不止一个人暗示:你应当感动了。我得承认,这是一本可读性很高的小说,语言朴实流畅而略带调侃,内容清新自然而稍显神秘,所以能够让很久没有完整读完一本书的我一气呵成地读完了二十几万字。阖上书页,同事问:“如何?”她是被感动并对我加以暗示的人们中的一个。我很诚恳地说:“……其实,中国警察的侦查和判案过程也蛮有意思的。”其实,如果足够虚伪,我应该回答:“哗,我感动得想哭!”其实,如果足够有学问又足够狡猾,我应该回答:“白菜值三文钱。”这本书的作者生于七十年代后期。在他一个字一个字地往网上敲打这个故事的时候,他的同龄人们也在网络上生活着,恋爱、游戏、电子商务或者写作,他们是网络文学的主力军。这个故事的点击率出奇的高,回复量惊人,反映热烈。这算是一个小小的奇迹,因为通常只有那些穿行着全裸或半裸的男人和女人的故事才享有这样的待遇,而这个故事中的人从始到末都没有脱衣服,且从始到末都没有要脱的迹象。这是一个性情青年的健康生活。一个有关理想、友情、英雄和社会责任感的故事。一个满脸稚气和阳光的大学毕业生加入到警察的队伍里,从此开始了他的成长。那里有人心的深浅,世态的冷暖,有真的英雄,假的君子,有面目狰狞的凶徒,势微力薄的弱势群体,有意想不到的叛徒,情深义重的兄弟……每一个人都是他的老师,他在受伤中成长。他的故事是一种真相,原汁原味,粉黛不施。是一些真心的话,所以读的人也认了真。而我却说:“白菜值三文钱。”我不认真。不断受到打击的理想主义、“睡在上铺的兄弟”面目全非、“同桌的你”嫁作他人妇、失落的英雄情结、残存的社会责任感是七十年代人共同的伤口。八十年代的我们没有伤口,我们浑然一体,完美无缺,闲时我们读这样的小说:男人有着苍白的肤色、秀气的手指和忧郁的眼神,女人有着苍白的肤色、干燥的皮肤和寂寞的手指,他们在阳光中哭泣,在夜色中锦衣而行,放荡是因为童年的阴影,背叛是因为灵魂还需要漂泊……我们来不及长大,就有了苍老的心态。我们被直接放置在一个实用主义盛行的生存空间里。如果我们妄谈理想、友谊、英雄和社会,我们很快就会失去谈话的资格。我们尚未提出问题,就已经拥有了答案,所以我们是不走弯路的。从来没有一代年轻人能拥有我们这么多的自由。三十年代出生的爷爷、五六十年代出生的父亲和七十年代的哥哥们总做过这样或那样的挣扎,斗争,甚至私奔。爱情的私奔或者理想的私奔。而我们这一代不仅在技术层面上,而且在最根本的“主义”上已经没有了“私奔主义” 。鲁迅《伤逝》里的子君死了,这不仅仅是一个失恋女子的死亡,这是一个真相的告白:私奔之死。从来没有一代年轻人像我们这样聪明和果决。我们不是不快乐的。但是,为什么我们的心比纸薄,为什么我们没有归属感,为什么我们有倦意,为什么我们不知所向……如果你也有类似的感觉,不妨从这本书开始,读一读七十年代人的成长和他们的伤口,然后想一想我们的成长和我们所缺少的伤口。这本书叫作《一个伪知识分子的警察生涯》。
  •     警察也是普通的人,电视里面那样起劲神话只会起到相反的效果。警察也有坏人,但是媒体鼓着劲只暴光负面消息也只会把整个职业妖魔化掉,对不起那些正在默默坚持着普通民警。  我老是说,中国的警察形象不好,主要原因也包括一帮王八蛋编剧导演小说家一个劲拿警匪题材说事儿,说得还他妈透着强烈的虚假,搞得人民要么期望太高要么就心生反感:怎么现实中警察都这样啊,要么没电视里面帅要么就是没性格没品没派没钱和不实在。"发警服当天,教官就再三警告我们,绝对不能穿制服外出,在外面和别人发生纠纷了也不能说自己是警察" 这个一样
  •     (8年前写的一则后记,正式出版时未收录,怕消失在比特海中,姑且留此存照)生命是个故事,个人的人生旅程如是,整个人类历史也如是。在这本书里,我试图从匆匆岁月中截取一个片段,向大家诉说一个普通警察的故事,实际上,也是与他相关的一群年轻人在1999年到2003年这个时间段中,对社会、对国家和法律、以及对理想和爱情的体验过程。有人说, 历史是关于个人的宏大叙事。我们所经历的事情、我们的所思所感,看似偶然,却总脱离不了特定的历史情境。就如同当年,我们那群本来各不相干的年轻人,本来分布在祖国的各个地方高校修习着不同的专业,也曾经有过记者、律师、教师、商人、程序员等这样或那样的梦想,却在机缘巧合之下,走入了一个熟悉又显陌生的职业--警察。接着,开始我们各自的人生体验。而这些体验,这些理想与现实的冲撞,稚气与世故的纠缠,全部都交织于一串串历史事件之中。九七年的香港回归,九八年的流星雨,九九年五月九日的游行、张君的连环抢劫、中国的“入世”,美国的“九一一”,彩票作假案和夏天里的连环杀人狂……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事件,在有意或无意间与我们这群人不同阶段的生活交叉或者接轨。置身其中,我们曾经奔跑过、荒唐过、憧憬过,也有过无奈和妥协,曾经在变动中与理想渐行渐远,也曾充满遗憾地与之擦肩而过,可是只要坚守内心的道德底线,只要有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人生态度,镜花水月未必不会化为美好现实。实际上,这也是我一直想在文中透出的一种人生态度,它始终伴随着我们七十年代末出生的一群人的成长。本文起初是一篇随性之作。在键盘敲下第一个字符时,正是去年5月的某天正午,当时完全出于一种记叙的冲动,希望用文字固定住那些正随着时间渐渐淡然的记忆。往事缓缓展开,才发现很多因缘际遇,全由无数偶然和幸运组成,那些与我同行的同学和战友,和我们一起做过的那些事,远远比自己孜孜欲达的目标更为重要,因此,我更有理由把那些事情一一陈述,以告慰那些已经牺牲的战友,也让广大读者知道,在警察的角色不断被妖魔化的同时,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以自己的热情和真诚,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多数人的故事平淡无奇,一如整本书,并没有曲折离奇的侦破故事和阴险狡猾的反角。故事的主人公们多数是平凡的警察,他们不像电视连续剧里神探那样所向披沥,无所不能。这些人一样会为股票和菜价的涨落心焦,一样会在竞争上岗的通知前怦然心动,在诱惑前权衡利弊,在政治学习中牢骚满腹……他们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每天与我们擦肩而过,在各自的生活天地中承担着父母、子女、丈夫、妻子、兄弟、姐妹、男朋友、女朋友的角色。这部作品,注定是属于他们的。我不否认警察队伍中存在的阴暗面,也无意加以隐瞒,可以说,也正是包括法院和检察院在内的司法机关中存在的黑暗面,最大限度的阻碍了共和国的法治进程。索贿与受贿、刑讯和逼供、特权与跋扈,这些逐步揭示出的逆光面大大扭曲了善良人们对司法权力的信任和尊重;机关里人事管理的刻板窠臼,政治教育的僵化无力,以及对民警自身待遇和权利的种种漠视,也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家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再次回到熟悉的校园,听到久违的广播声、置身一样喧闹的食堂、水房和操场、向一样博学和亲切的先生们讨教,身边围绕着更多的对中国的法治前景饱含热情和虔诚的同龄人,大家讨论疑难的法律问题,探讨司法改革的进路和契机,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更加怀念那些曾经与自己共甘苦的战友们,对当年的某些经历的体会也更加深切:那些下岗的工人、那些蒙冤受处的弱者、那些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同事、那些权益无法付之法律救济的报案人……他们的身影总是浮现在自己脑海里。我们这些法学院的学生,从硕士读到博士,看那么多的书,写那么多的学术论文是为了什么?我们这一代的大学生,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真正对社会,对国家的贡献又体现在哪里,想到这些,我的疑问又仿佛慢慢得解。也许,无论是默默无闻的在街头巡逻,还是慷慨激昂地与犯罪和不公鏖战;无论是认真地解决一个法律难题,还是在法庭上义正词严地维护法律与正义的尊严,只要我们永远有一颗善良、正直的心灵,我们就是在为共和国的法治进程尽着自己的一份心力。书里的“我”有自己的影子,但与真实中的我并不重合,也希望读者不要将二者等同,否则难免有将自己美化和粉饰之嫌。作为一部文学作品,故事里免不了修饰和加工,很多人物系综合作者在生活中交往的真实人物的个性整合而成,但愿有心人不要对号入座。笔者无意于臧否某个部门或某个具体人,只是希望这些故事能让读者透视一个个普通警察内心深处的光明与恬静,或龌龊与贪婪,这些品格常常会汇集于在一人之身,也许因为人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一个职业群体如此,一个国家甚至社会何尝又不是如此。故事里反复强调了作者很多惯有理念,比如“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是人生最大的乐趣。”,比如“一切事情都会变得好起来。”,还比如“这个世界上总是好人多。”……是的,这个世界的确还是好人多,从一个懵懂的愤青到一名职业警察,从初涉世事的毕业生到再次回归校园,自己的每一步成长和进步都离不开那些好人的扶持、鼓励和帮助。如同寒夜里的点点灯火,有人给我指亮前行的道路,有人给予我奋进的勇气和温暖。而对他(她)们的那份感恩之情,永存心底。2004年7月

精彩短评 (总计62条)

  •     很值得阅读的一本小说,真实。非常欣赏作者对待生活与工作的积极乐观态度,值得每一个人学习!
  •     法官哥还是去翻译吧。。
  •     Oz补录
  •     文笔实在没法弄
  •     当社会追究个人责任时,特别是表现出过度亢奋的正义感的同时,也是在悄悄掩盖着社会自身的责任。因为‘社会正义’是有可能吞噬对个人的‘公正’的。个人的理性表现在反躬自省,而社会的理性则表现为直面体制问题和人们信仰的危机。在一个缺乏自省的年代里,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是很难产生社会责任感的。
  •     4分,明显描写武汉生活,其中对学习方法有描述
  •     从学生到警察之间的转换,起起伏伏,却始终坚守底线,经受考验,有一种真的力量。当校园、法律、警察、青春这些关键词频频出现,加上熟悉的背景环境,内心只有理解与感动。。。
  •     花一天时间读完了,中午都没做饭,啃了个李子。开始好想推荐给QQ好友,读完却没有这个心思了。何帆,现在是最高人民法院法官,7,8月份就住在最高院对面,从厨房可以看到他们的大楼,却没有见到,遗憾。何帆他们90年代读大学的人比80年代缺少理想主义,而我们00年之后读大学的,比他们也缺少理想主义。为什么会这样呢?他们可以因为分离教育就想辞职,这在我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     这文笔。。。
  •     动车上看完。挺诚恳的~
  •     2012年读;很有意思的一本书
  •     这是一本让我一口气读完的书,这是一个对于我们任何一个追求生活方向和自我价值70末的人来说必须要读的一本书,从这个其中我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我是为信仰而前进和奋斗的
  •     把这本猎奇的流水账读完的最大原因,或许是书里多少有点自己的影子吧。我想念ta。
  •     部分地方很感人,大部分很真实,记录从学生到警察的生活,道行了一个行业底层艰辛和无奈
  •     时代不同了,但是所给的些许启示其实放在不同职业皆准,自勉
  •     这是一本很感人的书,这是一本让刚步入社会的大学新鲜人都有深刻感慨的书,不管社会怎么变迁,我们热诚的赤子之心都不会改变!
  •     文笔是槽点,可贵在纪实。没有经历过基层工作的人写不出那种经历,被炸掉手指的队长,被同事开枪误杀的帅哥警察,为了弥补领导丢失的钱而不得不让小偷们兑钱,这就是黑暗与正义交织的警察生涯。
  •     朴实自然,不妖魔化也不高大上,警察是积极向上的一群人。
  •     流水账~
  •     我不知道那些人会给你多少钱,但我觉得,这个世界最贵重的是人的良心,用金钱对它进行估量完全是对它的侮辱;最贱的也是人的良心,因为当你自己拿金钱把它精确度量过后,它就分文不值了。
  •     加深对警察这个职业的了解,主人公也很励志,很多观点非常好,比较励志
  •     作为一个公务员,对作者的文章是深有体会的。。
  •     作者是最高人民法院的一名法官,在浪漫和正义之间游走,真正的诗兴正义
  •     又MAN又流畅,图书馆随便抽的书比最近看的令人“输尿管结石牵涉痛"的伪青春好了太多不止。
  •     看到当垬的警察被整风了真是赫赫,而且文风好矫情啊囧。不过当蛀虫大概就是这样吧,尤其是经济法制科的警察真是可怜的要死嘛。
  •     对警察这一行业多了很多认识。如果每一行都有这样一部纪实性的文学作品多好。感想:1何时何地都走正路,别走捷径。2学会机智和变通。3只要心是向上的,没有任何人任何环境可以阻挡前进的脚步。4爱情可能可以把冬天变成夏天,却不能把今天变成明天。5此间何其芳的诗印象深刻,平实真挚。
  •     最高法院@何帆 先生以第一人称写的小说,关于当代警察生活的出色作品,今年以来看过的第一本小说类作品,笔法有些凌乱但足够写实,似乎像是自拍的DV以后,或许镜头根据事情发展和心理状态的不同而出现游移晃动,却因为游移和晃动而更加真实!人民警察高大全的形象固然不是那么真实,其实警察个个不好也不是真实的,这本书描写了一群不好不坏的警察,写活了一群不好不坏的“人”
  •     也许,当我们习惯了一种生活,我们就上了这种生活的当。
  •     写得很实在。
  •     看到一个真实的警察。
  •     记得在他的微博上看到过年轻时的照片,很青涩,很文艺,现在却成了插科打诨基腐萌的怪蜀黍。
  •     真诚
  •     虽然老百姓都骂我们警察是狗,但是我们顶多是法律的看门狗,谁违反了法律,咱们就咬谁! 正义常常迟到,可是一定会到! 这世界上最贵重的是人的良心,用金钱对他进行估量完全是对他的侮辱;最贱的也是人的良心,因为当你自己拿金钱把他精确度量过后,它就分文不值了。
  •     一个从公安系统脱身去了发改委的才子跟我说:警察文化就是邪恶文化——这就是坐机关的和跑一线的不同
  •     非常喜欢,看了这个才知道可以社招打警察,大学时候看的书,现在已经成为警察3年多了,当初还是在学校图书馆看的这本书,现在想买一本啊
  •     成功转型的文艺青年
  •     走出校园去机关,去了机关会校园,这本充满学生气的理想主义读物或许回答了盒饭后来为啥致力于翻译事业了
  •     虽然笔者只经历了短短几年的警察生涯,而且并未参与过侦查破案这公安机关最核心的业务,但是笔者准确地找准了自己的定位,以一个年轻民警的视角,结合身边的案例,去诠释自己对公安工作的认知和理解,也获得了许多有益的感悟。这是一本比较能够引起初到岗位的年轻人共鸣的好书,用客观事实来印证思想,用传递正能量来鼓励后进,而其幽默风趣的表述方式也相当夺人眼球。
  •     这是一个旧时代的历史。生活史,政治生态史。热血青年的青春史
  •     这是。。。流水账吧。。
  •     最先是在网上的某论坛看完这篇小说的,当时看了特有感触,可能是因为身边陪伴的人就是警察的缘故,对小说里边发生的点滴似乎耳濡目染,很有一种亲切感,又也许是为了更深的了解他们的世界,才会看了又看,最后还要买来收藏。总之,书还是不错的,警察也是凡人,只是比凡人多了一份责任,看完之后你对警察这一职业的了解将更加立体。有兴趣的不要错过!
  •     还是不错的
  •     这本书很真实,应该是以作者自身的经历为依据进行一些加工写成的。它可以让我们看到我们国家警察职业的真实状态,很现实,让人长见识。如果你是警察或对警察职业有兴趣,非常推荐。
  •     现在作者是最高法的法官,翻译了不少给大众看的相关书籍。这是一本讲他在武汉当jc的纪实,文笔流畅语言幽默,可以小小的了解一点内情。
  •     啥都不说了,强烈推荐!尤其是在校大学生。
  •     花花力荐的,感觉适合男生看
  •     快速的翻看完了这本书,作者对警察的描述还是比较中肯的,只是同为警察的我现实中却几乎没遇到过作者一样理想主义的同行,另外作者对警察境遇的描述,在15年后的今天来看非但没有好转,反而越发艰难了。
  •     一群生动形象的年轻人,刚刚毕业走向社会的缩影,一个小机关,一个小社会,一个法律人的视角所经历的生活。血肉丰满。
  •     如果你爱他 就送他去当警察 如果你恨他 就送他去当警察
  •     纪实 性格很像。但自己决策力太差,行动力更差。。。。
  •     明明就是一本二手书 书页变黄 有刮痕 封面有黑色的点点 搞毛线呀
  •     书很一般,不好定义,纪实小说?那是什么。作者个人经历倒是有点意思。整体阅读下来很朴实,但也总有掖着藏着的感觉。
  •     十分爱
  •     有趣,又较写实
  •     一个刚工作的警察的成长过程,
  •     写得很好,让我了解了警察这份职业和里面的辛酸故事。作者说正义、公正这些外人看来发着光辉的词在他们眼里就像在流水线的零件。的确,人不可太理想,但又不可丢掉理想。
  •     真实。借用某网友的一段评论“我相信每一个经历过培训和巡逻的大学毕业生都会发现书中讲的那些东西是那么真实,那么的熟悉。其实,很多时候警察不过被推到了矛盾的最前沿,成了社会的减压器,他们更需要理解。读了这本书的人,将会对青年民警有最真实的了解 ”,想说,城管执法也是。
  •     盒饭GG的书,当然推荐。
  •     何帆老师看似流水账的写法,其实却绵里藏针、妙趣横生
  •     读网文,省钱
  •     让我们理性分析警察这个行当吧
  •      真实的东西是有说服力的。这是关于成长,关于融入社会的经历。这期间的种种见闻构成了作者写作的丰富素材,他也在这过程中思考着自己,思考着社会。正如作者所言:“我们奔跑过,也挥洒过激情。我们曾经碰得头破血流,也曾经为爱情流泪,会因为瞬间的狂热做出影响自己一生的选择。不觉间我们已经走出了青春的大门,而青春的唯一出口就是妥协,对整个成人世界和残酷的社会现实的无奈妥协。”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