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福帝姬

当前位置:首页 > 青春文学 > 古代言情 > 柔福帝姬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2-01
ISBN:9787801879400
作者:米兰Lady
页数:468页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康王赵构·华阳花影1.芳诞哲宗赵煦崩后,向太后在神宗赵顼诸子中选择了第十一子赵佶为帝,这便是赵构与柔福的父亲徽宗。赵佶深受其姑夫、贤惠公主驸马王诜影响,从这位汴京风流才子那里继承和发扬了三大爱好:绘画、蹴鞠和食色。他号称继承父亲赵顼与哥哥赵煦的遗志,像他们那样推行新法以强国,但借皇权之便及时行乐的热情很快胜过了即位之初的满腹壮志。他做不到如父亲赵顼那般锐意改革不事游幸,而在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寻花问柳上的造诣就远非父亲可比。他为数众多的妃嫔共为他生下三十一个儿子和三十四个女儿,赵构是第九子,柔福是第二十女,同父异母,在偌大的宫廷中照理说应像其他皇子与皇女那样,各自与自己的母亲居住,甚少有接触的机会,虽有兄妹名份,关系却大多是疏远的,即便相逢也未必相识。但是,柔福对赵构来说却与别的妹妹不一样。自她诞生之日起,他便很清楚地意识到了她的存在。赵构记忆中的母亲韦氏是位非常温柔娴静的女人,像后宫许多女人一样,以一种仰视而崇敬的态度卑微地爱恋着他的皇帝父亲。她常常在黄昏之后立于所居庭院之中赏园圃内的春兰秋菊,目光却不时有意无意地飘出影壁朱门,似在寻觅某人的身影。往往如此一站便是许久,直到月上柳梢,目中的希望渐渐燃尽。长大之后,赵构开始明白了母亲赏花的含义,也看懂了她并不受父皇宠爱的事实。与父皇别的妃嫔比起来,母亲缺少能吸引他的优点。出身不及王皇后,姿色不及大小刘贵妃,口才不及乔贵妃,“资历”不及王贵妃与后来被册封为后的郑贵妃,若真要寻值得一提之处,母亲惟剩的便是那寒微出身造就的一脉温顺的性情了,可是这在一身风流才子习气的父皇看来却也未必是什么亮点。在众妃中,赵佶尤其宠爱王、郑二贵妃,她们起初是侍奉向太后的宫女,因聪明伶俐又乖巧,颇得太后欢心,太后遂命她二人为慈德宫内侍押班,赵佶还在做端王时,每次入宫向太后请安都是她们代为传报。赵佶见她们姿容娇艳妩媚,人也聪慧而善解人意,便有了爱悦之意,时时与她们眉目传情。这一切向太后都看在眼里,待赵佶即位之后就把她们赐给他为妃。也许在两人之中赵佶更爱郑贵妃一些,所以在元配王皇后崩后即册封郑贵妃为后,但对王贵妃的宠爱也绝非普通宫人可比。王贵妃所育儿女不少,她先后生下郓王楷、莘王植、陈王机及惠淑、康淑、顺德、柔福和贤福五位帝姬,柔福生于政和二年,是王贵妃的第四个女儿。赵构的母亲韦氏只生了他一个孩子,而且,这已经是很意外的结果了。她起初只是服侍郑皇后的宫女,与皇后宫中另一宫女乔氏十分要好,两人遂结为姐妹,并约定若以后谁先获皇上宠幸必为他引荐另一人,共享天子恩泽。后来还是活泼喜人能言善道的乔氏先吸引了赵佶的目光,得宠之后她一路升至贵妃,而她也并未忘记当初誓约,在赵佶枕边说尽好话,劝他纳韦氏为妃。这事对赵佶来说自然何乐而不为,不过临幸之后转头便忘,只给了韦氏一个毫无地位可言的“平昌郡君”的封号。幸而韦氏颇有运气,寥寥几夕侍寝之后便怀了身孕,并于大观元年生下了赵构。韦氏此后一生的尊荣全由此子带来。因生了赵构,她很快被进封为婕妤。随着赵构的成长,赵佶逐渐发现这个儿子有不同于其他诸子的智慧与胆略,于是对他的母亲也格外施恩,再进封为婉容,不过韦氏的地位始终难与其余宠妃相比。赵构第一次感觉到这点是在政和二年母亲生辰那天。那时他年仅六岁,但异常早慧的他已能清楚地记住那日发生的事,并在将来的几年中理解了这事透露出的讯息。当他父皇赵佶黄昏之后果真走入母亲韦婉容的庭院时,她竟全然没反应过来,一时忘了请安,只愣愣地望着她的皇帝夫君,木然呆立,不发一言。直到赵佶笑着对她说:“韦娘子可是不认识朕了么?”她才满面晕红地拉着儿子赵构施礼。她习惯了黄昏后的无望的等待,却早已忘了若真等到了人来的时候她该如何面对。随后的她笑得仓促却喜悦。她的玉颜在流逝时光中悄然暗淡,此刻由衷的欣喜终于给了她重焕容光的机会。多年以后赵构仍然记得很清楚,母亲那时目中闪现的神采是他从未见过的。那日的母亲异常美丽,在父皇命人点亮的华灯光线之下,她温柔地依在父皇身边,听他语笑晏晏,间或轻轻抬目视他,脉脉含笑。她的笑容在赵佶不经意地说起一个事实时忽然有凝结之感。他说:“朕记性真是不好,若非乔贵妃提醒,险些就忘了今日是韦娘子生辰。”但是,她那一瞬间的失望神色很快消失,重又微笑开来,连声谢官家的眷顾垂爱和礼物赏赐。后来赵构猜测,也许,母亲是很清楚,能在生辰之时得到皇帝的临幸已是意外之福,她本无资格计较这个恩典是发自他本心,还是在别人劝说提醒之下出于怜悯施舍才施于她的。可是她这难得的幸福时光也并未持续多久。那晚生辰宴席未罢,便有王贵妃的宫女跑来禀告王贵妃即将早产的消息。王贵妃本次预产之日是在五日后,没想到竟会在这日便出现早产迹象。宫女说贵妃似乎深感痛楚,恐是难产。赵佶闻声大急,立即起身向外走去,连向韦氏道别都没想到。韦氏也惶然站起,不敢挽留,只默默一福恭送。倒是赵构追着出去拉住了父皇的衣服,对他道:“今天是妈妈的生辰,爹爹必须走么?还会回来么?”赵佶低头和言道:“爹爹现在必须去看看。一会儿会回来看你和你妈妈的。”然后决然离去。这晚再也没回来。赵构与母亲对着残席等至深夜,才有宫人来报:“王贵妃生下一位小公主,官家很喜欢,又见贵妃产后虚弱,所以留下照料,请韦娘子不要再等了。”赵构闻言再问母亲:“爹爹是不是不来了?”韦氏默然片刻,然后轻轻把他抱起,微笑着对他说:“构儿,你又多个妹妹了,喜不喜欢?你爹爹要照顾你的新妹妹,所以今天来不了了。但是没关系,我们不可以怪他。”从此赵构便记住了,他有一个生于政和二年,与他母亲一天生日的妹妹。政和三年,赵佶仿周朝称公主为王姬之旧制,改称公主为帝姬,用二字美名替换以往的国名封号,郡主称宗姬,县主为族姬。赵构记得那个妹妹的美名是从乔贵妃口中听来的。某日乔贵妃前来与韦氏聊天,其间谈起王贵妃的女儿时忽然很有兴致地说:“姐姐见过王贵妃的四女儿么?就是跟姐姐一天生日的那个。长得真是玉雪可爱,而且一见人就笑,也不怕生,甚是可人。官家赐她美名为柔福,是所有帝姬中最好听的了。”韦氏一听也笑着说:“真的么?那我什么时候也去看看,顺便准备点礼物送给她。”她们继续闲聊着,都没在意一旁玩耍的赵构,也不知道他一直默默地听着,并记下了那与母亲一天生日的妹妹叫柔福帝姬。2.缠足临安皇宫内,在几句礼节性的淡然寒暄之后,柔福随赵构步入殿中。她的步态自小时起就很优美,尤其是如现在这般安静地移步的时候。赵构注视着她的一举一动,一个十五岁少女的身影渐渐自记忆深处浮现而出,大袖长裙、褕翟之衣,头上戴着九翚四凤冠,微微笑着应父皇的要求以淑女之姿翩翩地走着,有步步生莲之美态。那是什么时候?她行笄礼之时罢。他郁然叹息,为她旧时模样。但,当柔福迈过门槛进殿时,他注意到她探出罗裙的足。这不是他印象中柔福的纤纤金莲。他立即想起了一事。在迎柔福归来前,他曾命以前认识柔福的内侍省押班冯益和宗妇吴心儿前往越州验视,看甄采所发现的这个姑娘是不是真的柔福帝姬。两人回来说:“眉眼完全一样,只是略瘦弱了些,问汴京宫中旧事也答得无一错误,不过双足比以前大了许多。”的确大了许多。赐座之后,他仍反复思量着这事,目光不由长久疑惑着停留在她的罗裙边上。柔福观之了然,淡淡问道:“九哥是觉得我的双足比以前大很多罢?”听她直言问出,赵构不免有些尴尬,道:“妹妹想是被迫走了许多路,吃了许多苦。”柔福恻然一笑,对他说:“九哥知道当初我们这些原本鞋弓袜小的帝姬妃嫔是怎么被送往上京的么?金人羯奴呵斥着聚逐我们,便如逐赶牛马一般。到了金国,再不是金枝玉叶,终日如普通奴婢一般劳作,也没人再服侍我们缠足。而今乘间逃脱,赤脚奔走归来,行程将有万里,岂能尚保得一双纤足如旧时模样?”她说着这些凄惨故事,却无哭诉之色,眼中不见丝毫泪意,神情倔强得全然陌生。那是她么?三年前的及笄少女,和眼前的苍白红颜。恍惚间这两个美丽的影子悄然重叠又分离,赵构忽然觉得悲伤。他强以微笑来掩饰自己的情绪,想引她忆起一些美好往事:“瑗瑗,你还记得第一次见九哥时的情景么?与你缠足之事有关。”她闻言抬目看他,双眸闪着一缕奇异的幽光,说:“若非九哥提醒,我倒是忘了我缠足之事与九哥有关。”赵构第一次见到柔福时,她已经六岁了。

前言

这本书的作者署名为米兰Lady,自我介绍说"就是一个写字的女子,喜欢与米兰有关的事物:米兰城,AC米兰,那种叫米兰的花和这个笔名米兰。"我觉得有点奇怪,为什么不特别提出米兰大教堂?我在米兰游览过,去了直奔米兰大教堂。那是世界第三大的天主教堂。从1386年建造到1500年才终于建成。世界上有哥特式尖塔的教堂多矣,一般都只有一个到几个尖塔,但是米兰大教堂却造出了153座尖塔,密密的尖塔仿佛一片蹿天的火焰,因此俗众称它为火焰大教堂。在米兰大教堂外面的广场上,我调换距离和角度反复欣赏,心里不住地想:这位设计者,为什么要造塔成焰、密集一片?是什么样的激情,促成了他非这样不可?他想留给世人的。除了视觉上的冲击,究竟还有什么朝着灵魂而去的启示?米兰Lady的历史小说《柔福帝姬》篇幅浩荡,有65万字,人物众多。结构复杂,作者提笔前写作中一直在读正史、查资料,但到头来却还是任凭自己的想象力在历史资料的大框架的留白处狂放驰骋。整部小说的叙述风格仿佛苏绣,针脚细密,色彩斑斓,在从容不迫中,却又有内在的焦虑忧伤与孳孳汲汲的追问探究在燃烧,确实,很像米兰大教堂。我掩卷后不禁喃喃低问:造塔成焰为哪般?你写历史小说,为什么偏选择宋朝的靖康之难这一段?既写这一段,怎么又把亡国之君和胜利之王都作为配角设置,偏选择柔福帝姬这样一位在正史上无足轻重的小女子来当大主角?既把她当成统领全书的中心人物。怎么又非把她的命运写得那么诡谲凄楚?……显然,米兰Lady自有她的道理,但她并不把那内在的"心灵命令"直接宣示出来,她只负责用文字呈现出一座密集着火焰尖塔的恢弘宫殿,她让我们自己通过进入其中徜徉,去品味。去体察。《柔福帝姬》是先在网络上一段段贴上去,先有网上读者,然后才终于完成,再加润色,才印制成纸质书籍的。这看起来只是个技术性问题,实际上,这样的发表过程本身,昭示着一种新的文化正在我们这个处于转型期里的社会里蓬勃生成。新的生命,不仅意味着具有新鲜的生理结构,必须懂得。新的心理结构。新的情感结构,新的思维和新的追求,都在老中青幼共享的这个时空里生成,当然也就生成着新的文化,包括新的小说,新的历史小说。新鲜不能万岁,万岁也就远离新鲜了,但所有得以延续的事物,在不断更新的过程里保鲜。则是铁的规律。《柔福帝姬》是新鲜的。它的最大优点,我以为就是留有余地。怪不得米兰Lady说她喜欢米兰的事物,却并不特别提出火焰大教堂来。

媒体关注与评论

最初我并不知道这个作者,但一翻开小说就无形地被它吸引。小说篇幅浩荡,长达65万字,人物众多,结构复杂。整部叙述风格宛如苏绣,针脚细密,色彩斑斓,在从容不迫中,却又有内在的焦虑忧伤与追问探究在燃烧。  ——刘心武《柔福帝姬》是一个过程,无论对于作者还是读者。很多象我一样的读者,在经年辗转间记挂着这个故事,在世界的不同角落上线阅读,此时此处我默然回想,两年来的纷繁世事恍成背景,环绕着《柔福帝姬》的阅读记忆。  ——素履无咎相比起前十数回的起伏跌宕,我个人喜欢的还是最后一章《此花幽独》里,那个平淡得意犹未尽,仿佛是史实平铺直叙般的清绝结尾。当退位的高宗在梅树下与养子手持团扇,蓦然想起当年放灯的柔福,当年老的太上皇后吴婴葬,在夫君临终的手中看到了那一首题着“拜月无人见晚妆”团扇时冰冷而无奈的笑,嘎然而止的,便是我等读者那再也经不起这似是无情揉搓的酸梦之心。  ——程灵素

后记

历时数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总在一个个类似的漩涡里打转转一一其中堪称“酷毙了”的一轮循环,便发生在十世纪以后的一百九十年内。公元937年,一个先似羊一般温顺、得势后却如虎似狼的阴谋家徐知诰,利用殚精竭虑多年而得到的兵权,将割据江南一隅的吴国幼主杨溥废掉。然后宣称自己是唐玄宗的后裔,名为李升,在金陵续起“大唐”香火,这便是历史上的“南唐”。李升即位之后,积极改革弊政,缓征赋税,兴利除害。休养生息,数年之间,使江淮大地出现相对安定的局面,接着国家即呈现“旷土尽辟、桑柘满野”的繁盛景象。无奈天不假年,七载之后他便病人膏肓。最让其痛心的是,能征善战的儿子已战死沙场,他只能将国祚传给文采斐然的儿子李璟。后者在位19载,政治上最大的举措就是对北方迅速崛起的后周政权俯首称臣,放弃帝号,自称“唐主”,倒是他的“小楼吹彻玉笙寒”一词,与其宰相冯延巳的“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笑傲群芳,一时风靡。没想到几个颇有出息的儿子同样先他而亡,“主”位只能传给那个生于祖父得国之年、却终日在温柔乡里厮混、以写淫靡喋渫之词见长的第六子李煜。此时赵匡胤刚刚演完酷似李升的那黄袍加身闹剧,他用“大宋”旗号将后周小皇帝柴氏屏蔽,随即便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为由,派大将曹彬攻破金陵,灭了南唐。并将女人堆里睡得迷迷糊糊的李后主捉到汴京,封为“违命侯”,极尽羞辱之能事。李煜身处“蒿莱”,方恨前半生的“一晌贪欢”,身上遗存其祖父的一点“壮志”微露端倪,并将“沉埋”之“金剑”现于词章。宋太宗见此情形,便将“牵机药”搀于酒内,赐给“违命侯”——可怜本是风流词家、误踏国君之位的李煜,竟以手脚抽搐如同织机穿梭之状,惨死在北国强主面前。公元997年,恰是李璟得国之后的一个甲子,勇武、阴鸷而又自诩“好色”的宋太宗一命呜呼于“万岁殿”。赵匡义违背了曾对兄长许下的“兄终弟——及”、“长者当立”誓言,将皇位传给了貌似英伟的儿子。然而赵匡义连做梦都不会想到,他的不肖子孙们会像李后主一样,将祖宗们的勇武血性弃绝殆尽,只有“好色”基因被他们承袭并恶性膨胀着。终于,一个名叫赵佶的“龙种”才子接到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稀里糊涂地承继了国祚。他的斐然文采、精湛书艺、绘画天才一点都不亚于李后主,而在骄奢淫逸、任用佞臣、昏聩无度上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此时,同样来自北方的铁骑从百姓的血泊中一路踏来。赵佶最大的本事,是像鸵鸟一样,将头埋进温柔乡和花鸟窝里,把暴露着的屁股和祖先的牌位一道交给同样昏聩的儿子赵桓,任由金人的马鞭抽击。公元1127年,也即宋太宗死后的130年,岁在丁未,是个羊年。这年春夏之交,金国大将斡离不(完颜宗望)押着14000多只“丁”类弱“羊”从汴京向北国迤逦而去,这群“弱羊”的首领就是46岁的宋徽宗赵佶28岁的宋钦宗赵桓。他们被掳到金庭后,太上皇被封“昏德公”,皇帝则为“重昏侯”。父子二人共享着李煜当年的同等待遇,赵佶也在哀词中续写着“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的凄凉。可悲的在于,李煜当年“金剑已沉埋、壮志蒿莱”之思在赵氏后裔们的话语中浑然不见,这种血性早被“无据,和梦也有时不做”的阳痿综合症所淹没了。

内容概要

米兰是个将许多矛盾融为一身的人:学的专业是法语,却最爱研读宋史;深爱体育并成为新闻工作者,却以写小说在网上成名;因为是AC米兰队的球迷而有了“米兰lady”这个网名,却用它来写历史小说……最西方和最东方,最动感和最沉静,最当下和最古典,在她身上淡然融合,毫无破绽,实在是个奇迹。

书籍目录

楔子第一章 康王赵构,华阳花影第二章 宫女婴茀,棠棣之华第三章 才人婴茀,未央月隐第四章 吴妃婴茀,鼙鼓惊梦第五章 高宗赵构,篷窗睡起第六章 驸马高世荣,硕人其颀第七章 驸马高世荣,蒹葭苍苍第八章 陈王宗隽,雪来香异第九章 完颜宗隽,雁断山南第十章 完颜宗隽,胡沙春浅第十一章 完颜宗隽,玉壶冰清第十二章 陈王宗隽,桐阴委羽第十三章 太后韦氏,明妃遗曲第十四章 高宗赵构,此花幽独后记 曲哀感顽艳的悲歌

编辑推荐

一部让人流干红泪的历史情感小说,一阕湮没在破碎山河间的宋代悲歌。魔鬼梅菲斯特唱道“谁能如愿以偿,此问伤心难言”,《柔福帝姬(套装上下册)》中没有人的梦想能够实现、情感获得归宿、恋慕保持纯粹,没有人能心心相印,没有人能获得平静和幸福。

作者简介

《柔福帝姬》是这两年红遍网络的历史情感小说,作者米兰lady(天涯ID为Milanlady)这部四十多万字的小说根据宋朝真假公主柔福帝姬的历史疑案展开想象,以北宋靖康年间二帝被掳至金为背景,描述了一个亡国公主的一生,借宋徽宗的女儿柔福帝姬这样一位身份特殊的女人,关照国难家仇对女性身心的摧残和撕裂,以细腻的笔触谱写了湮没在破碎山河间的一阕悲歌,颇能引人深思。
此小说连载时,在天涯等网络社区有着上千万点击率的超高人气。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东方龙吟看过小说后提笔撰写了一万余字的序言,对小说价值给予肯定并向读者推荐。书中封面及内文插图则由国内优秀插画家卢波花近四个月时间精心绘制。此次出版的是《柔福帝姬》修订版,作者在网上初稿的基础上进行了大篇幅修改增删,改动字数长达7万字,尤其是对金国部分,增写了近两章内容,加写了被女作家侯虹斌称为“心如玻璃七窍玲珑,却充满了破坏欲”的宁福帝姬,以及完颜宗隽从弄权到受金主猜忌的内容。

著名历史小说家,《智圣东方朔》的作者东方龙吟在序言中写道,“以往的历史杂录、稗说佚闻,乃至小说演义,谈及靖康之难这段历史,总把笔触放到康王泥马渡江、岳飞立志直捣黄龙、韩世忠梁红玉夫妇奋力杀敌、秦桧卖国求荣、张俊助纣为虐、李清照家破身离的凄凄惨惨戚戚上,很少有人留意那些身陷虎狼之口的弱女子是如何受难、如何应对的。《柔福帝姬》一书,恰恰从人们遗忘之处着手,以柔福帝姬的故事为线索,较全面地展现了那个苦难年代里,一群羊一般的柔弱女子为了自身尊严所撑持、所搏击的历史。《柔福帝姬》所展现的,就是这样一曲哀感顽艳、让人魂销心碎的血泪史。”

图书封面


 柔福帝姬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3条)

  •     在那些官方的、流传千古的正史里,再英勇神武的人物都不过寥寥几笔就经过了。更不用说那些湮没于世俗的芸芸众生,就算是野史,也无法把一生说尽。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没有这本书,可能我永远都不会知道历史上曾经真实存在过这样一个女子。《柔福帝姬》,知道这本书已经很多很多年,但彼时总认为这是一本伤春忧怀什么的书,待翻开才知道原来这是这么地沉重。其实不喜欢那个时代,所以在战况相关描写的时候总是快速掠过,所以也难有什么深刻的见解吧。只是这本书,也是再不会看第二遍了,太过沉重,无法承受。从开始就很喜欢柔福,不喜欢婴弗。看到后来也不喜欢赵构了嗯。虽然身在那样的时代,没有选择的余地,但是还是无法接受吧。
  •     冒死看了柔福帝姬,反而对婴茀印象很深,佩服之余,心想人都是这样,累而身不由己。她把一个,人,应有的姿态发挥到了极致,压抑,晦暗地,苟活。但惟有她最长久。像柔福,赵楷,拥有相对饱满舒展的人格,在乱世是不会长命的。
  •     世事皆是华阳花影中的一场梦。当初年少,樱花树下,那一次相遇,成了今生最珍贵最甜蜜又最生涩的记忆。可这乱世,这皇家血统,经得起几许如斯深情?或者有几分深情如斯?这世间有多少沧桑事令人无可奈何,更何况这乱世中的不伦之恋,又或者是否曾经真心地相恋过?当繁华落尽,伊人已逝,看着顺流而下的花灯,剩下的只是对那场风花雪月的唏嘘罢了。

精彩短评 (总计65条)

  •     看了电子书页好久了。就想买个好的版本来收藏。最喜欢米兰lady的书
  •     还是孤城闭好看一点,不过很喜欢男二
  •     分数虚高,华而不实。
  •     男主女主真是看得我生气
  •     人生若只如初见是朦胧美好的!残酷的是时间和环境把当初的美好摧毁得荡然无存。
  •     压抑到我一直不敢完整的看下来。
  •     得不到,生无意,也是好的……
  •     相见争如不见
  •     真心不知道这本书在讲什么。混乱。
  •     内容已经忘记只记得那时候看的虐死
  •     国破家亡的大背景下情情爱爱就显得不足为人道了
  •     结局悲悲的~~不过很佩服作者的想象力很文笔啦
  •     少了点孤城闭的流畅简洁,但依然好看。
  •     爱
  •     很心痛,恨着柔福的决绝,恨着赵构的无能,恨着完颜的放手,恨着婴茀的处处圆滑,恨着韦太后的狠辣。唯一不恨的或许只是那个当初真心爱着柔福的驸马。 如果不喜欢看枯燥的历史,可以翻翻这本小说。
  •     书很脏,还有点旧,难道这就是特价的原因?
  •     写个言情小说而已,作者也太认真了吧。。。。。。
  •     国破人逝
  •     其实它还是网络小说,不过还算通顺
  •     一个大悲剧
  •     不记得了 难道是没看完吗
  •     买来是收藏的,没想到里面纸质那么差劲!!!想说的是外面的包装再好也抵不过里面的实实在在,真怀疑这书就是盗版的!!!早知道的话就算多花十来块按定价也要买正版啊,关键是就算盗版纸也不要这么差吧,对卓越越来越失望了,想说这是这两回买的书里最贵质量却最差的一个,真伤心!劝大家喜欢这本书的朋友,自己用电子版的去打印店打印都比这个强!平时不怎么凭这回真失望了,以后注册当当京东了
  •     买来是用于收藏的,小说荡气回肠,装帧应该更厚重一点,不过这本也算可以。
  •     很好看
  •     从开始就注定的悲凉基调,却并未悲由心生。柔福的挣扎,从希望到绝望。几个主角的晦暗莫辨,都一时难以跳离。喜欢楷和兰萱这一对,其他人都只能说一声身不由己吧。
  •     靖康耻
  •     另一个角度解读历史。宋朝,真是让人纠结的朝代。柔福的性格并不讨喜,但是那样的环境,那样的身份,怎么做才是对的呢?无解。
  •     由此萌生的愿望是写那些湮没在历史中的各色女子,靖康之变之中所有的女子结局都惨淡,甚至和平年间,孤城闭中的女子,也个个都是悲剧。要是能拓展记录下她们可能的一生,想来是美事。最心疼还是宗隽,多么有魅力的一个人。乱世蛮族和亡国公主,想着就无限旖旎。没看懂的是吴婴茀忍得一世,换得了什么。靖康之耻一段宋徽宗和钦宗献降表也动人。
  •     米兰大大的书不必说,肯定是极好的,文风细腻,唯美,动人,关键是还原历史,而高于历史,这才是最好的历史解语书。
  •     中间看的断断续续的,有点啰嗦,也就这样吧
  •     晚妆初过,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子为王,母为虏。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烂嚼红绒,笑向檀郎唾。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
  •     人生那么漫长,而对于柔福帝姬来说,该走的路早在去金国之前走尽,该流的泪也在金国途中流完。真正杀死她的,正是她心心念念的盖世英雄九哥。而她所爱一生的男子,只会在她吞药后放生大哭,在多年后藏于心底,在死前将这懦弱的眷恋昭然于世。
  •     冲着禁忌恋的噱头去看的自己真的肤浅至极。柔福在国破家亡面前力挽狂澜的无力感和沉重感浸透在书中字里行间,最欣赏的一部网文。
  •     当年上大学,在读书馆看的。一个下午,一口气看完。不知为什么,对这本书总是念念不忘。
  •     书页的质量还可以,字体比较小,但好在我不介意小字体。内容和当初在网上看的有增添,仍然为柔福心折,值得好好收藏的一本书。之前买过一本,这次为了收集有《素衣微凉》这篇再买了一本,不过这篇米兰写的很应付式,完全不能和前面的章节相提。但瑕不掩瑜,我会好好收藏此书。
  •     米兰的名作,一直喜欢,终于待到再版,收藏。
  •     傲骨铮铮
  •     读之前对靖康之难了解不多,只知道皇帝赵佶都被金人掳走了,没细想过宫眷们的命运……想起小时候看过调侃说皇后是世上最危险的职业,相比起来公主幸福得多,但是看了这段历史也就只想感叹亡国的公主大概是世上最可怜的了……回到书本身,兄妹恋也就算了,但是在感情纠葛中折磨无关的人让人觉得厌烦,另外宗隽前期各种蛰伏有城府,后期突然就变得跋扈狂妄起来,最后让金国皇帝诛杀,这个性格转变几乎没有铺垫,太突兀了
  •     看过,忘了
  •     在历史背景言情小说里质量算相当不错的了。
  •     伪历史痕迹,当看野史就行了。
  •     这种书。。。你们懂得!看书名,看作者名。。。就是容易想到很多庸俗的言情小说有木有?但是我看了这本之后就发现跟我想的一点也不一样~内容巧妙的和历史还原!挺好,挺好~
  •     时隔两三年后重温,我觉得我以后再也不会看它了。看第二遍 ,婴茀不讨喜,赵构不讨喜,南归后的柔福不讨喜,前半部分,真的就是在看一群不讨喜的人做一些不讨喜的事,反而是看被虏之后的金国那段,玉箱,串珠,柔福,宗隽,甚至是赵楷,哪个拿出来不是有血有肉,有形有骨。
  •     我买的是2011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据说是第三版.豆友推荐, 先在网上看过, 欣赏米兰这样解读历史的方式和角度, 决定买之收藏.内容比网络版稍许改动, 主线未变, 增加几个人物, 政治意味更甚, 感情脉络直白些, 我是喜欢这种真实感, 不过看有些读者说, 初版的隐晦, 更有质感. 阅读更多
  •     厚厚的一大本书,在平凉的时候读过,如同介绍的,湮没在破碎山河间的一阕悲歌。
  •     经典之作,个人觉得封面设计不是很对我的胃口,但是整体质量挺好
  •     这个2006年出版的和网络版与2011年第三版相比确实差很多,主要这版本把金国的王子写得太好了,美化过头
  •     早已过了读脑残言情的年龄,差点错过一本好书。好在尊重史实、不刻意美化主角、而且人物命运发展合理。很多地方的逻辑也有漏洞,不过瑕不掩瑜。但是太悲凉了,历史就是悲凉的zzz
  •     愿岁月从轻发落,我和你,远远相隔。 有时候也想,背叛山河,背负异乡客的骂名 。好一曲亡国哀歌。
  •     没看明白
  •     不太流畅。
  •     米兰Lady这部小说,我一开始是下载的电子书到kindle里看的,后来实在抑制不住自己买的欲望,于是终于收入囊中。小说棒的没话说,是我一直喜欢的风格,但这套书的印刷实在不怎么样。纸张较薄,而且有些页面还有点稍斜,书拿在手里没有质感。。。
  •     原来图片只是书封,两卷书是另一个样子。纸质的感觉不是特别好,但是200减100活动买的,还是挺实惠的
  •     掩卷的时候,才觉,世事变化无常,爱恨其实也并不分明。宋,想起来依然是一派旖旎风光,文人墨客,多了一些雅致,却少了许多的血性。二帝国破家亡,一众贵胄被金人劫去北上。在这个乱世下,那些曾经美丽高贵的女性,演绎出不同的结局。对于柔福而言,她的一生,灿烂夺目。好书
  •     她不是媛媛,他也不是九哥,国之将亡,可悲
  •     第一次读米兰的作品,原本以为是部烂俗的古风文,结果一口气看到半夜……历史背景很大,如同把南宋史回顾了一遍,看的时候真正感受到南宋倾颓,国家飘摇的心痛,比起女主更喜欢婴弗早期坚韧隐忍,重情义敢作为的性格。缺点在于一些地方有史实堆砌的感觉,大小描写之间切换有些生硬。不知是不是米兰早期的作品。想再看她的《孤城闭》
  •     对话太假言情太重严重不如孤城闭。
  •     很好的一本书
  •     好文,佩服
  •     之前收了一套旧版的,装帧不如人意啊,现在新版打折只要15元太划算!!于是又收了一套,新版装帧太好看了!!
  •     舍不得打开,想保存着
  •     重新审视 觉得柔福在金的遭遇没有渲染中那么凄惨 难道只是让她做一个旁观者 这样怎么解释得通前后性格的极大反差 但喜欢作者写人的笔法 如赵构 不是一味如教科书般的批判 感觉人物很真实 是一本好书
  •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媲美正史
  •     太好看了!看完之后只觉得震撼!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