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福帝姬》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青春文学 > 古代言情 > 柔福帝姬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9
ISBN:9787208100237
作者:米兰Lady
页数:540页

人情老易悲如许——读《柔福帝姬》

《柔福帝姬》不是严格的历史小说,而是现代人翻阅历史中幻生的梦境。写作者的心意在历史和想象之间,在既定记载和空白悬疑之间,在已逝之物和恒久轮回之间转换不已。北宋宣和末年到南宋绍兴初,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痛史,繁华盛极而时局剧变,天上人间地狱瞬时转换,山河变色,从民族的命运到个人的荣辱,无不极具戏剧性。现代人穿越那些久远庞杂的史料,浮想在那个时代里,那些活生生的个人的流离失所和荣辱悲欢,悲悯。原始的历史记录或者有技术性的超然,或者利益不同而莫衷一是,在摆脱了历史考据的束缚后,便是小说的自由。作者并未回避靖康之乱的鲜血和狼狈,黍离之感后是人情老易悲如许。《柔福帝姬》有虚构和想象的成分,虚构乃是效忠于文学的真实,效忠于“永恒的现世中”的真实的痛苦和窘迫,虚构尽量在史料记述较为空白处展开。作者尽力营造小说中真实的质感,在完成故事架构的脉络前提下,尽量追求历史的真实,作者勤奋地翻阅过卷轶浩繁原始史料,从常见的《宋史》,到笔记类如《四朝闻见录》,乃至《三朝北盟会要》《宋会要》。作为故事远景的人物和事件,多数为对史料的整理转述,米兰的新闻传媒背景,使得她具备高效而流畅的概括能力,在保持风格的优雅委婉的同时,疏密有致,细腻和宏阔互相映衬。故事中景的人物,晔晔紫芝般的玉箱、敦厚惘然的高世荣、文采风流的赵楷….都各有幻想和苦衷,各有深沉而复杂的哀乐和悲欢,在这乱世和宿命中挣扎。近景主线中的主角赵构、柔福、完颜宗隽、婴茀并非历史上的宋高宗、柔福帝姬、讹鲁观、吴皇后,他们各自履行了史料记载的对应人物事迹,承载和体现着作者的设计匠心,从汴京华阳宫前的秋千到临安德寿宫中的纨扇,跨越了赵构的一生,从孤独的少年到寂寥的老人,一般是繁华掩映下的孤寂,其间是多少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多少惊心动魄和不堪回首。世态上的感喟如纳兰性德的名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兴亡上的感喟则是朱孝臧的“一去不平成永忆,惟有承平和少年”。然而这些古人成句并不能尽述旁观者的阅读感受。作为女性作者,米兰对人物情感的设计和把握细腻微妙。但《柔福帝姬》人物间的情感纠葛并不是常见的金风玉露和流水高山。魔鬼梅菲斯特唱道“谁能如愿以偿,此问伤心难言”,《柔福帝姬》中没有人的梦想能够实现、情感获得归宿、恋慕保持纯粹,没有人能心心相印,没有人能获得平静和幸福。这宿命来自时代,也来自人心不可逃避的自私、贪婪、虚伪、狂妄、报复心。作者对情感的设计和处理上也有女性的洁净、克制和含蓄。赵构和柔福之间貌似兄妹禁忌之爱,实则是彼此把对方当成了幻想中的完美自我,并无真正的理解和共鸣,他们在靖康之乱的浮沉中各自改变,重逢时仍然试图按当年心中的蓝本塑造对方,结果自然是失望和绝望。婴茀或许因理解而爱上赵构,但她的爱也因为了解的日渐清晰而永远无法抵达,萌生爱的理解转为权力博弈中的机谋和利器。宗隽对柔福则无法摆脱“勇猛的异族人”对战利品的把玩和奴化。时代的变故给予人物清平时代的不可能有的邂逅和际遇,他们彼此的挽留和牵制,宛如天意的嘲讽。当然《柔福帝姬》的故事架构并非一切为情感而服务,相反,人物的情感生发于更宏阔的时代哀歌,爱和恨并非儿女之情那么纯粹,没有惊才绝艳的爱情,只有笨拙、荒唐、无告的人生。人物的设计中并无道德判断的先入为主,也绝非道德虚无的左右逢源,形形色色的人物在时代的浪潮中各个生长,呈现着矛盾与和谐,缤纷多态。例如主角柔福,小说以《柔福帝姬》为名,柔福贯穿了故事的主线,是小说中少有的光明人物,乾坤颠倒的国破家亡中,她是始终不泯生命的明亮和热度,柔福对赵构的恋慕是少女对英雄的浪漫理想,不愿相信自己的民族已疲蔽到任人宰割,她这理想初始纯净而光明,而靖康之耻的鲜血和死亡浸泡了热切的向上的生命,热情和纯粹变为高蹈和酷烈,希望以绝望为终结。机心深沉的婴茀谨慎之后也有直觉的感性,一生的遗憾或就在于毫无差错;赵构得到时代的眷顾,机遇给予他实现抱负的可能,他攥住了权力,放弃了责任。没有人从故事之初就立志要变成结束时的模样,读者尽可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和知识背景,或欣赏,或鄙夷,只是赞赏中难免带有哀悯,谴责常伴随着同情,在命运的“天意从来高难问”之后,是复杂的世间况味。 在辅助人物的设计也是如此,例如韦氏,韦氏并非一个正面形象,在情节中她屈身事敌,又直接导致了柔福的死,然而作者也并未将她描述为简单的虚伪和凉薄。她的经历是多少带着喜剧般的荒谬感,她的变节和沦落中依然带有不可逃避的乡愁。在命运的拨弄和嘲笑下,她的趋利避害,以他人的死亡为遮掩的自欺欺人,是平凡世人不可逃避的自私、软弱和无能,使得如果读者直面自己灵魂中的阴暗,就无法高高在上对她斥责。by 素履无咎(节选)

出口版译名:zhuangbility

出口版译名已定:zhuangbility既无文采,又无深情,作者仅存的那么点子历史基础都拿来卖弄了何况,拿这个当卖点,真的好么?好好写字才是本分,先别管你写得多差劲莫问我为什么这么实诚,请叫我雷锋

这里没有倾国之恋,有的只是破碎的心。

看过孤城闭后,我有好一阵都不敢再读米兰的书,尽管柔福帝姬的简介已经读了不下三遍,仍没勇气开读,只因米兰的书都值得认真对待,不能草草读之。同为宋朝公主,都是痛苦的成长史,孤城闭里公主的成长是认识到自己的职责所在,而柔福等一众帝姬的成长却是筑于血泪荆棘之上的。 读前半部的时候,总在唏嘘柔福的变化,怀疑她的真假。尤其对驸马高世荣,那样的冷漠,那样的刻薄,那样的残酷。我不懂,何以那华阳花影下不谙世事的瑗瑗变成今时今日的尖刻恶毒,三年居然能让一个人有翻天覆地的改变。世荣想讨她欢心送她名贵胭脂水粉,却被无情奚落。读着这段柔福轻描淡写般诉说着各种宫制妆品的作法,本应佩服米兰的强大,却字字烫在世荣的心上,我的心上。我不懂,面对世荣这样一个痴情完美男子,何以不动情?就算没有爱,何以不能相敬如宾?你不给他温暖,为什么连许他获得温暖的权利也要剥夺?而她只说,背叛是一种不可饶恕的罪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回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只是那回眸的微微一笑,就变成世荣心中的牵绊,只可惜她不过是那在水一方的伊人罢。读到后半部叙述柔福在金国的遭遇的时候,心中的谜题悉数解开。当宫倾玉碎,沦为战俘,尊严被践踏,至亲手足或屈辱中求生存,或魂断敌土,复国的希望也被最信任的九哥捻灭......这时,我们还要谈爱情吗?一己感情私利,在大宋尊严面前都变得微不足道罢。这里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柔福对世荣如此冷漠了。不想再经历茂德和蔡鞗的悲剧,何苦让爱意萌芽,若恨意能减少离别的痛苦,便把爱情的火苗狠狠浇灭。正如柔福说的,我后悔对他一笑。当玉箱被同族背叛,三年的苦心经营毁于一旦,谁为玉箱,为她的两个孩子,为那些无辜牵连的同胞血洗耻辱和冤屈?!小小情变,放到国破的大背景中却是如此的致命!我想如果是我,也定不会饶恕喜儿和世荣的。这场变故,因男人的昏庸而起,苦的却是女人,她们用身体,用生命,用尊严,用灵魂,来偿还男人欠下的债。蓝萱用生命留住了她的尊严,韦氏用身体留住了她的生命,玉箱用尊严留住了她的灵魂,而柔福却用九哥留住了她的希望。只可惜,她的九哥已不是当年那个意气奋发不畏金羯的九哥,也不是当年那个夺去她初吻的九哥。当他用玉佩杀死宗隽时,她心中的九哥也死了,他的九哥以最卑鄙最懦弱的方式了结自己的私恨。当年那场逃亡,赵构不仅身体上失去了男人的尊严,也失去了男人的血性,和复国的决心。于是,柔福的希望死了。宗隽死了,柔福的爱情死了。在这个不能言情的时代,柔福还是爱上了敌国的八太子,尽管是潜意识的懵懂。本是契合的一对,赵构世荣都难以接受的她的尖刻,宗隽却爱不释手,只因他懂她,他知道那是她维护大宋尊严的方式。宗隽给了她能给的最大的尊重,解脱了她的束缚,也帮助了她的成长。可惜柔福不是贤福,她无法忘记她是大宋帝姬的身份,国之尊严比她的幸福来得重要得多。所以她不能放弃国仇家恨,不能放弃复国决心,毅然地回到故国,助她的九哥复国成功。可惜,她是女人,可惜,他已不是她的九哥,可惜,忠臣被奸佞所害,可惜,她要为掩耳盗铃之势死去。我不感慨韦氏的懦弱,也不感慨婴茀的自私,但我感慨赵构的软弱,他的逃避,他的虚伪,他的安于一隅的乌龟心态。很可惜,「柔福帝姬」不是言情,它太沉重了。

不触碰,不知道那段历史的惨烈

我已经看到柔福饮鸩自裁了。。。很悲凉。我不想说这本书格局是多么的宏大,多么的契合历史,不是单纯的言情小说——但想从小说塑造的人物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人会改变的,但也有不变的。本书中变化最大的就是九哥和二十妹。九哥曾在靖康之变伊始,自荐去金营议和。及至在金营中的表现,令完颜宗望都误以为这不是一个羸弱的皇家亲王,而是从军队里选出来的冒名顶替者,他拉弓射箭,气定若闲,比之随行的宰相,表现出一个中原王朝的气度和王者风范。但他的勇气也就戛然而止于此吧,所以瑗瑗和九哥都爱上了彼时的华阳花影下骑着一匹俊逸白马的赵构。从此,赵构辗转流离,他见识了底层百姓的揶揄嘲弄,暴力伤人,他成为了天下兵马总元帅,却再也无法霸气起来。他成了鼙鼓惊梦的落跑皇帝,他的逃跑脚步踏上了长江海路,匆匆不暇回顾。等到终于可以偏安一隅的时候,九哥定会在回忆里细细品味自己当年的气概绝世,和樱花飞舞里的那段清纯邂逅(锦上添花)。等他做了皇帝,他的心思都放在了权谋诈辩上,再没有了勇于进取的气概和抱负。九哥能变,凭什么瑗瑗不能变?养在深宫的媛媛是所有公主的代表,她心底善良,照顾自己的异母妹妹赵串珠,在郓王楷托付管家带她离开皇宫时,她念及串珠、金儿和兰萱嫂嫂,错过了唯一的逃离机会。北上途中,她还是那样的敢出头打抱不平,不似一般人的畏畏缩缩。她没什么特别的心计,等她南归后,她才像成长起来一般和赵串珠、赵玉箱一样聪慧灵悟。但是男人都不喜欢聪明的女人,宗隽告诉串珠不要时时提醒他她有多聪明,九哥也不喜欢自己的影子情人干涉朝政,评点时局。他只希望瑗瑗是他温柔的回忆里一个粉色樱花的梦,让自己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可以回避的一个港湾。但他能体会一个身陷国破家亡,见惯各类耻辱后的一个帝姬内心的转变历程吗?比如,背叛是可耻的。再说我最厌恶的两个女人,一个是韦娘子,一个是吴婴茀。先说说吴才人吧。她多贤能啊,跟红楼梦里的袭人似的。她懂得在诡谲的后宫里明哲保身的为人之道。她在郓王楷的追求下不动声色,在九哥和瑗瑗游镜湖一夜未归后替他们包揽谣言,从不拈酸吃醋,只在暗处观察九哥细腻的情感寄托。最厉害的是,她还搭上了外臣秦桧,在母后面前曲意逢迎,给帝姬的身份做出最强有力的一击,在后宫也赢得了强有力的支持,终于蟾宫折桂登上了皇后的宝座。这是一个底层妇女的可歌可泣的进阶史,但怎么就那么让人鄙夷呢?韦娘子,她究竟是幸运还是不幸?本来就是个宫女,可偏偏自己的姐妹没有忘记“苟富贵勿相忘”得到皇帝的临幸,并且撞大运得到了一个皇子。本以为此生只能在后宫里郁郁终生,却遇上北上当亡国奴的机会,纵然如此,别人都水深火热,她却能活得盖天大王的青睐,重新获得被丈夫疼爱重视的机会。但是北朝的生活还得仰夫君、郎主的鼻息,怎比得南归后皇太后的尊容和安全?于是,义无反顾回南朝了,再不记得赵桓的叩马请求,乔贵妃的举荐之恩,只记得自己的尊容体面,于是委婉地建议自己的儿媳邢妃自缢结果了自己,和心腹杨香奴密议除掉瑗瑗的计策。于是她回到了临安皇宫,过起尊容无比的皇太后生活,做一个贤能有道德不干涉朝政的后宫表率。青灯古佛边,她一定多背诵几遍王安石的明妃曲,“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红颜白骨谁还忆?一柄素扇恨生平

描一幅工笔画,艮岳樱花灼灼其华忆一个女儿家,三寸玉莲花毽踢踏瞥一翦秋水眸,素衣翩跹倩影飒飒谁的一生只为那一霎芳华翻一页旧史书,浅淡几笔靖康之难驱多少有情人,天南地北单飞孤雁隔十里黄河岸,鼙鼓惊梦情字两边我朝北望犹等你一声呼唤盼得蓬舟初睡起,有意沙鸥伴我眠卿知否,渔夫词里情绵绵愿舍一身锦绣裳,布衣荆钗共此生倾绿酒,糁藜羹。浅钓纤鳞日复更奈何国破家恨在,忍辱包羞难释怀如何不肯独善身,一心抱负卷土来帝皇哪是旧康王,钱塘潮里惊一场偏安一隅怎安身?女儿仇似海底深华阳花影九哥意气几时还?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汴京风光可还似从前?往事不可忆,来事不堪寄不如一杯残酒了此生檐下铃铛寂寞声,还记得金缕绣鞋娉婷身唤来歌姬又一曲,空杯引来红袖斟只望醉眼迷蒙处,虚幻境里梦平生团扇犹握,伊人何在?提笔泪沾裳,如何不悲伤“楼下谁家烧夜香,玉笙哀怨弄初凉临风有客吟秋扇,拜月无人见晚妆”

关于《柔福帝姬》的感想

这是一本八年前同桌向我推荐的书,时至今日我才肯从图书馆借来一阅。开始以为它和其他网络历史小说一样,毫无史料可寻,剧情狗血,俊男美女,你侬我侬。读着读着,发现小说里凝着着一种有别于其他历史小说的沧桑感。可能是故事发展背景的特殊吧,我想凡经历过靖康之乱那段国耻的人,都会拥有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更何况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帝姬。虽然故事主线逃不开柔福和几个男人的爱恨纠葛,但无论哪段感情都很难用一两个简单的词语来形容,因而才显得更加欲罢不能。在所有男人中,她没有最爱的人,各种背叛和失望让她终究把一颗心献给了国家,献给了那北亡的山河。她运用的所有智慧,乔装的所有情绪,没有一样是为了自己,全是为了有朝一日的雪耻。仅凭这一点,她就在品格上高于小说中其他玩弄权术的女子,甚至高于那些为一己私利卖国求荣的男人们。

这不算什么书评- -

故人叹。她出生的那天,是赵构母亲的生日。也许因为这点微妙的联系,赵构知道了自己的这个妹妹。瑗瑗,父皇最宠爱的女儿。四岁时,她被逼着缠足,哭喊声将赵构引去。那是他们的初遇。十四岁时,她在宫中玩耍,美丽雀跃的人儿,使他深深被吸引。那是他们的美好时光,他纯洁聪颖的妹妹,她意气风发的九哥。谁也拿不走那些过往,梦里花落之时,只是初见画面。即使国破家亡,即使回忆已成过往,他们依然依依念着对方。柔福被金国掳去,在饥寒交迫之中,在受尽凌辱之下。她依然咬牙坚持了下去。因为她有九哥,她那神明一般的九哥,已经自立为王。他是她唯一的曙光。只要有九哥,那就是希望。她终会回到自己的家中。回到他的身旁。宗隽对她再好,那也只是对她的凌辱和讽刺。她堂堂大宋帝姬,怎么能被区区蛮夷欺辱?心比天高的瑗瑗,终究放不下。她恨,她怨,完颜宗隽,终有一日,要将他千刀万剐。她自己受尽凌辱,她的妹妹贤福被他杀害。这就足矣成为她的理由。那可恶的金人,让她受尽折磨。被仇恨蒙蔽的眼,看不到那人对她的片片情意。何况他们的爱都太过激烈,冰火相击。光纵使炫目,也只是灼伤了自己的眼睛。而她的胆怯,让她从未真正瞩目过这一场劫焰燎原。柔福是大宋的帝姬,是皇帝最宠爱的女儿。即使国已快亡,即使她那昔日九五之尊的父皇今日已经成了金人的阶下囚。可她毕竟是公主。忍辱负重,血溅蛮夷。这是她的信仰。她的九哥,必定使大宋昌盛,传至万世不息。她终究逃了回去。带着对九哥的信仰。可一切已经恍如隔世。国衰将亡,奄奄一息。她昔日意气风发的九哥,已经变得懦弱不堪。色厉内荏的样子,让她无法接受。力不从心的守着半壁江山,对金人摇尾乞怜。一切都已成了残败的局。昔日的九哥,终究已成为过眼云烟。这就是她爱了半生的男人。这就是她求了一世的结局。傲骨铮铮的她,怎能接受。她意图以一己之力,进行改变。可她的梦已如排山倒海般推向灭亡。兴国之梦,情思之苦。她再也不是当年天真善良的小帝姬了。她再也回不去当年的纯洁无暇了。她已经成了罂粟一般的女子。血色的美凄厉照亮世间。昔日的朱墙已经颓圮。谁来继续这场倾国倾城的戏。她的信仰,她的梦想,终究不再了。早已经是昨是今非的惨淡。她所爱的人,已经被她的九哥残忍杀害。她的决绝害了他。而这诀别,那么的可笑。杀害他的侩子手,是她坚持了半生的信仰。现在,那昔日的康王,如今的高宗,只是一个身心皆残缺的庸碌之人她的神,她再也仰望不到。即使她被怀疑身份,她也只是无悲无诉。她是真正的小公主,可他呢,他已经认定了。这不是他爱的人。是的,她不再了。那他呢?可悲可笑。这是他的懦弱。又何尝不是她的。他们爱上的都是自己心中的一个幻影。一道虚幻的光。仅此而已。她和他的这一段乱世迷离,终成飞花梦影。忆不清梦境过往,分不出谁对谁错不能说,说不得。谁曾经见谁的巧笑模样,谁曾经诺谁的痴梦一场。灰飞烟灭过后,得不到时,他们爱过的都只是那昨日的少年。昔日的若只初见,映射出如今的悲苦离殇。这一曲故人之叹,这一梦一念执着,错过了多少过错。

宫闱里的靖康耻

小时候第一次读“烛影斧声”的故事,好奇得睡不着觉。真相必然存在并且唯一,后人无论怎样通过考据猜测接近它,都不可能真正和它重合。但若不是这样,半数的研究者都要丢了饭碗,也就没有那么多广存于世的野史、传奇、小说了。
全书开头,作者就刻意避开了对“真假帝姬”谜团的揭晓,一直刻意渲染柔福与五年前“全然相异”的地方。无处不在的留白、对禁忌之恋的渲染让人想起《大明宫词》,只不过前者是盛世的颓艳,后者则彻底是亡国的哀绝了。
华阳花影,艮岳落樱,初逢的画面虽然俗套,却是全文的伏笔。虽然背景是北宋将亡,但彼时赵构是独身入金营的意气风发的康王,小说笔调因为主角的关系比较明快。诸子中赵楷独得赵佶宠爱,身无一物的赵构却有无所恃的浩然,这是南渡之后身居高位却因害怕失去而变得软弱的他一生都怀念的。他爱的也不是妹妹柔福,而是与她初识的年月里那个因胆气而人人嘉识的自己。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在女性视角的小说里,战场上的金戈铁马是被隐去的背景,只要金人尚未兵临城下,宫闱里的生活就一切如常;有的只是“遗民泪尽胡尘里”、“直把杭州作汴州”,“恨”是从头到尾未曾消散的。一千五百多被掳去的宫廷女眷,隐没在史书里。从帝姬到任胡人凌辱的玩物,父女相见时也只得听胡人嘲弄地称昔日父皇一声“昏德公”,柔福“判若两人”的转变,合情合理。南渡后她还能在和赵构闲游时有唱“一湖春水夜来生,几叠春山远更横”的旨趣,却再也不复无忧虑的烂漫天真了。宋人文化中的婉约柔媚,全被碾碎在血淋林的亡国乱世中。印象最深的一个画面,是赵构携蘡茀率先渡河之后,远望金人焚烧扬州城的火光。那一年的除夕,甚至要在海上画舫避难。流乱海上时作的诗词,虽然还是刻意仿前人流露了隐居闲散的志趣,听来却都是长恨歌了。
虽然作者考据颇认真,但人物对话仍然太过冗杂,有些谈论茶道、书法的地方甚至像是史料堆砌。同样是写末世女子,难比《白门柳》,该给三星半~

华阳花影里的一场梦

这大概是我第五遍还是第六遍看这本小说我记不清了,每次看心里都有些隐隐的悲伤,很难受的感觉,却不是能用语言能说的出来的。爱这本书的人自然懂得它的好,不喜欢的却也不能强求,说到底还只是自己的感觉罢了,又何须争辩。我一向偏爱于年少时的爱情,那种阳光下美好的情愫,有些没有说出口的话语。华阳宫重重叠叠的樱花树,那架小小的秋千,那一对精巧的银铃铛,这些都随着岁月变成埋藏在心底最最深切的回忆。彼时小心怀揣着的那份柔软的心情却是最后透彻肌肤的寒冷和绝望。终于在时光中,再也找不到当年,所以有些东西正如那摔碎的瓷瓶般再也补不起来了吧。也许这样的死才是一种解脱。物是人非。被迫地去成长,被迫地去学会隐忍,也同样的去学会爱与恨。不要期望着能用自己的感情去改变一个男人,无论他是谁。在心底却仍然抱有丝丝希望,《渔歌》里他们如普通男女般相处,我爱极了这个篇章,如果没有伦理的束缚、肩上的责任,他们是不是也可以如此般安宁。时光果然是最残忍的东西,我们在里面都一败涂地,却也在里面成长成一个个不一样的自己。我想她确是爱过宗隽的吧,在黑暗的宫中牢房,他说“有我在,你不会死”,那样的一个男子,在那一刻她是依赖过他的吧,他们何尝不是一样孤独的人,像天空中那孤零的星,他护着她就像护着那个迷失的自我。我爱这样的柔福,在这样的战乱中她终于成长为一朵最美丽的花,带着妖冶和绝望的色彩。就是这样的她,是艮岳樱花下不谙世事的少女,携一路轻笑与欢愉;也是大火中悲伤到绝望的女子,白衣长发犹如素色莲花;更是夕阳下那抹纤弱的绯红身影,低头缱绻一世的风华。我们都曾经这样的爱过,也曾经这样的绝望过。在爱情里得不到一份圆满。然而我也终于终于懂得,那些我们紧握着不放的回忆,那些我们念念不舍的时光,还有那些我们深深爱过的人,没有什么是不能放下的,我们爱的终究也只是那个时候的自己。华阳花影,终成一场巨大而虚无的梦境。

流落在历史中的悬疑:柔福帝姬案

由一个女人窥望一个朝代,一个一个由搜狗输入法都无法连打出的皇室名字,一群由正史野史所遗忘的人,并不意味着她们不曾来过这个世界。最近在读的都是经济类书籍,偶然在多看推荐中遇到这本《柔福帝姬》。曾经在北京短居时每每经过、进入故宫,都深深幻想要是我的灵魂曾经在这里居住过,雪中鸿爪哪怕一下下也好阿。以一个后辈想象不全临摹不出的姿态走路,以一片纯粹单一却富有个人色彩的感情世界观察周遭,会有悲怆与不适的苦痛,但是总是心驰神往,幻想一刻都停止不了。虽然故事讲的是南北宋的故事,距离明清代有些远,因为《甄嬛》,还是被“帝姬”吸引了。柔,福,拆开来看都是俗气的名字,可是遇到一起却似产生绵绵的内力,让人对这位大宋公主充满好奇和遐想。在多看分页中,IPHONE用了1600多页,IPAD用了590多页,是一部小巨作了,本以为这么多字来写一个公主,一定会将她的情感描绘的细腻与阵痛。可是细心人如若先窥探目录就会知道,这是一个庞杂的历史故事,柔福,只是一条不小也不大的线索。围绕着她,小说写了赵构,甚至赵佶,完颜宗隽,高世荣,吴婴茀与韦夫人。其中,康王赵构(华阳花影)、宫女婴茀(棠棣之华)、才人婴茀(未央月隐)、吴妃婴茀(鼙鼓惊梦)、高宗赵构(篷窗睡起)、驸马高世荣(硕人其颀)、驸马高世荣(蒹葭苍苍)、陈王宗隽(雪来香异)、完颜宗隽(雁断山南)、完颜宗隽(胡沙春浅)、完颜宗隽(玉壶冰清)、陈王宗隽(桐阴委羽)、太后韦氏(明妃遗曲)、高宗赵构(此花幽独)十四章,再加写赵楷正妻兰萱的番外素衣微凉,几乎半个宋史都被作者拎出来了。刚开始面对小说中,严格遵守历史脉络而写的白话版宋史严重不适,权臣与内廷,赵氏父子的柔弱,都是通过具体哪一年什么事情被概述出来的。他们并没有细致地内心独白,也没有层出不穷地人物对话,难免看久了,会觉得这些历史好繁杂,怎么宋代是一个每天都在悲催的多秋国家。十四章中的前八章都在说着历史脉络,如赵构是怎么称帝的,赵佶是如何退位的,赵桓与赵楷因为什么一起当了人质,宋朝皇庭女眷们又是怎么北上为奴的。赵构与瑗瑗的不伦爱情,反倒没那么隆重,因为小时候的几件小事,让他们彼此相爱了一生,直到瑗瑗死前,她叫了一声九哥,再凄厉地说,其实他爱的根本不是大宋柔福,而是曾经在少年光阴中坚毅、乐观、无畏、没有流离失所的自己。直到第九章开始,页面上扑过来一道血腥气味,作者终于放下了概述历史的写法,开始白描在女真人铁蹄下宋女们的凄凉生死,于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她们或不受凌辱而自杀、或忍辱负重地苟活、或降于金人的畏惧生命的身影,落在我们的脑子里,各有各的评说。小说中有这样一段:“一行宋人,或乘旧车,或骑瘦马,更多的是徒步而行,在恻恻冷风中衍成一条蜿蜒的线,探入天边与人等高的秋草深处,趋向又一陌生的土地和未知的命运。赵佶、赵桓的马车在队伍中间,柔福隐于一排树木后,随着车的徐行不住地跑,轻尘沾衣,泪流满面。”后续的宋女凄惨景况中,又有一段让人读过心里哽咽的故事:“是夜,国相宴诸将,令宫嫔等易露台歌女表里衣装,杂坐侑酒。郑、徐、吕三妇抗命,斩以殉;入幕后,一女以箭簇贯喉死;烈女张氏、陆氏、曹氏抗二太子意,刺以铁竿,肆帐前,流血三日。”因为宋国男人们的羸弱,反倒显得宋国女人们被降后的忠贞与节义。被虏14000中,女性占到11607人,死在路上的占到5分之4,供金人贵族分获的宋朝贵戚1000余人,歌姬400余人,留去浣衣院干苦活供士兵随意凌辱的300余人。小说中,一笔带过秦桧与岳飞,把所有的血与肉放到了这群手无缚鸡力且不怕死的女人们身上。花了笔墨的,自然有柔福,还有宁福,茂德,玉箱,韦夫人,兰萱,还有一些出了镜或顺从或死亡的女人们。最后说说柔福吧,宁福公主小字为串珠,到了金营本是执意求死,在柔福的劝说下活了下来。在被一个男人转手到另一个男人的过程中,渐渐不在乎外在遭受的一切,看透世间,只为了活着。本是完颜宗隽的奴仆,后其为保护柔福,只得把她转让给自己的哥哥宗小说中,安排她为大宋的间谍,在柔福逃离后回到完颜宗隽身边,最终助宋杀了这个深爱柔福的大金八王子。并留在大金成为郎主夫人。天眷二年,宗隽被诛后,串珠“没入宫,封夫人”。 茂德在被掳后,由完颜宗望率先抢得,在最高统治者还未对宋朝帝姬们作出分配之前就宣布这个女人属于自己了。后宗望对她恩爱有加,可惜不到一年宗望被同父异母的大哥宗翰毒死,暴毙,金人将宗望所有持有之物均火化,茂德公主也在其中。她被绑在一个大的木桩上,下面铺的是宗望旧物,柔福在一旁看着,嘶喊哀求都救不了自己的姐姐,最终只能看着自己的姐姐被火活活烧死。史料中,就完颜宗望的妻妾中,也有茂德的记载:“茂德帝姬赵福金:宋徽宗的女儿中容貌最美,据《燕人麈》被完颜宗望所占:“靖康之役,斡离不(宗望金名)初欲得一帝姬,萧庆语斡云:‘天家女,非若民妇,必抗命自尽。’斡意沮。”兰萱是宋赵佶三子赵楷的正室。在最初还未抵金时,因自身孤傲有洁癖,并不用脏物涂满面庞以避免金人士兵的玷污,很快就被金人发现其美貌,很快她就在被强暴前为保名节而跳井自杀了。再来说说玉箱与韦夫人吧。她们都是表里不一的人,玉箱表面看上去谄媚,实则一心复国,韦夫人是赵佶的嫔妃、赵构的母亲,表面很忠烈,可实则柔若无能恃强凌弱,最终逼死了柔福。还是先来说说在小说中的韦夫人吧,她在被带到金帐后,看到上面那段数女凄惨而死的现实,内心胆小害怕。因年纪大又没什么美色,被贬去浣衣院洗衣服,在还还未被大兵玷污前,却为完颜宗贤所看上,带她回营,悉心照顾。完颜宗贤很喜欢韦氏,会为了她托人照顾一下还在软禁中的赵佶、赵桓父子。在一次明宴请赵氏父子暗羞辱他们的档口,宗贤让韦氏出来唱曲,赵佶看着她的窘迫样子于心不忍,自己唱了一段。唱罢,宗贤突然说,如果韦氏不舍得还可以回到赵佶身边,继续服侍她之前的丈夫。韦氏震惊,片刻后说到,她愿意追随完颜宗贤,过去的人与事都不想理了。柔福当时也在场,她愤怒地指责韦夫人,说她是赵构的母亲,已被远在南部的赵构封为太后娘娘,此时有机会一定是要回到太上皇身边的,怎么可以求富贵、胆小如鼠继续留在金人帐内。韦氏坚决地回到宗贤身旁,在宗隽的阻止下,柔福依然说了很多刺耳又迫切的话。而后,韦氏为金人生了2个男孩。在第一个孩子的孕期,她在玉箱组织的聚会中遇到柔福。柔福又求她千万不要生下这个孩子,“因为天下人都会知道,当年皇帝有了一个女真弟弟,万民会嘲笑九哥的,你身为九哥的妈妈,当今太后,怎么能这么负天下负你的儿子呢!”在赵构签订合约后,大金将韦氏送回。本宗贤强烈阻止,他还是真心对待这个宋女,也是真心爱她的,见她执意想回宋,连自己的2个亲儿子都不要了,忍痛送她回去。韦氏回到大宋,第一件事就是指认早年逃回宋的柔福是假公主,杖毙于市口。她承受不起柔福告诉自己的儿子,她是如何为了活命而失德,她也无法解释她与自己的儿媳邢氏如何服侍同一个男人——完颜宗贤的。杀了柔福,断了活口,也就没人知道她的往事了。或许,全文写的最棒的就是赵玉箱。她像一个鲜活的人,爱恨分明地在时代下挣扎,尽己所能地为自己的国家贡献自己的勇敢和智慧。玉箱第一次出场,在茂德被火烧现场。当时她已经成为完颜众宗字辈的父亲完颜阿骨打的夫人,很得阿骨打欢心。柔福求她救茂德,她只是淡然地离开了。小说在写到这里时,突然转变文体,像《金枝欲孽》一样,写了玉箱如何暗暗杀了阿骨打的宠妾,化解政治力量,如何绊倒皇后,假意逢迎阿骨打,而希望自己的儿子继承大统解救被流放的父亲、赵佶叔父与赵桓兄弟,最终又是如何被完颜宗隽害死的。在李清的《南渡录》中,记载着更有宗女赵玉箱在金主面前强颜欢笑,以取信任,然后逼迫金国“皇后怒忿,自缢而死”,接着谋杀金主另一宠妃,又“以雪水调脑脂以进,因此金主亦发疾”,最终事败,被金主“手刃杀之”!小说中,“雪水调脑脂”这东西是控制人思想的巫蛊之术。当时宠妃与皇后都被玉箱扳倒,朝野上害怕阿骨打立宋女为后,形势紧迫,玉箱的侍女得此巫蛊法授予玉箱,玉箱没有地方弄到人脑,就去拜托柔福的主人完颜宗隽。可是她还是忘了宗隽虽然爱柔福,更爱自己的血液与民族,他偷换了猪脑又下了很多泻药在这个“甜品”中。阿骨打喝了几天,吐泻不止,轻松抓住玉箱的另一侍女一问就把玉箱如何用计杀了宠妾、遇冷皇后、毒害金主的事情逼问出来。完颜阿骨打震怒了,他没有想到自己喜欢的小宠物居然是个毒蝎子,命人将玉箱裸身凌迟而死。柔福见不得玉箱吃苦,在阿骨打宣布要凌迟她的时候,从宗隽身后跑过,一刀杀了玉箱。关于玉箱,有这样2处细节。一处,赵佶等人又被贬去韩州务农,临行前,玉箱和自己的父亲说,她已替他求情,可留下做官。玉箱之父是赵佶最好的兄弟,在冷冷回绝后,隔断玉箱抓住的衣袍并丢下一句,“玉箱,你是我这辈子最大的耻辱”。因临行前他们父女关系断裂,在赵玉箱死后,也没有连坐到她的父亲那里去,文章中注明,这都是玉箱算好的,在她死后,她不希望连累到自己的父亲。二处,玉箱被发现假意逢迎实则迫害时,阿骨打愤怒地给了她一刀。她说,“你碰我的每一下,都让我感到呕吐和恶心,尔等蛮夷还望称霸中原,我化身厉鬼,终会看到你们国破山河,颠沛流离,身首异处,不得好死都是对你们的祝福”。柔福在一旁哭的都要背过气去,但是她能做的只是,给了玉箱解脱的致命的一刀。柔福,作为整个脉络的旁观者,在完颜宗隽的保护下,看到了几乎所有宋女的下场,最终逃回宋境。之前侍女婴茀不解,为什么柔福在小时候如何宽厚的人会在归来后变得这么尖酸刻薄。看故事的人一开始也是不懂的,可是当我在读完在金所遭遇的种种后,一下子明白了柔福的变化。不是她渴望去说些让人不舒服的话,而是她见到了那么多生生死死,见到了国家的凋零与亲人的命运由天,心,早就糙了。她所能做的,魅惑赵构,希望他如岳飞所愿铁踏大金,完整宋的版图,重振宋的威严,挽救宋的女人。可惜她看错了自己所信任的人,赵构不会为她所改变,在皇上心里,爱情是爱情,山河是山河,不可同日而语的。很多发生在柔福身上的故事,因篇幅有限,实在不能一一述完,一部60万字的小说,让我们看到了宋的萎靡与文化中兴,看到了大人物的曲折与小人物的悲哀。柔福,是我们的向导,在她的陪伴下,我们看到了爱情在国祚危难时的渺小与无力,看到了战争中敌人的荣耀写成了我族的沦丧血泪史,看到了数万民众的死亡还不如钱塘江来潮的一个最小的浪花大。罄竹难书,郁愤难填。柔福公主案也算是历史上一大疑案。在WIKI百科中,写着,徽宗的女儿柔福帝姬(帝姬是徽宗按蔡京的建议对公主的称呼),闺名瑗瑗,入金后归盖天大王完颜宗贤所有,后又被赐予徐还。建炎四年(1130年)有女子以柔福帝姬的身份逃回南宋,宋高宗命老宫女和老宦官察验,都感觉这女子相貌很像,盘问宫中旧事,也能够回答得圆满。唯一值得怀疑的地方是一双大脚,不似徽宗的公主所有。但其人回答也有道理:“金人驱逐如牛羊,赤脚奔走万里,一双纤足岂能仍如旧时模样?”因此被宋高宗确认为真,授予福国长公主的称号。又为她选择永州防御使高世袅为驸马。绍兴十二年(1142年)韦氏归宋,称真的柔福帝姬刚刚于回宋启程前一年死于五国城,南宋的柔福帝姬为开封尼姑静善冒充,赵构随即下令诛杀静善/柔福帝姬。这就是所谓的“真假帝姬案”。 宋人笔记《四朝闻见录》、《随国随笔》和《南渡窃愤续录》认为,这位被杀之静善/柔福帝姬实际是真的柔福帝姬。韦氏在金国也归盖天大王完颜宗贤,正好和柔福帝姬共事一夫,回宋后为名声计杀柔福帝姬以灭口。《宋史·公主列传》:“柔福在五国城,适徐还而薨。静善遂伏诛。柔福薨在绍兴十一年,从梓宫来者以其骨至,葬之,追封和国长公主。”南宋官方的说法是恰恰在要被放回前一年病死,这个韦氏所说的真柔福帝姬的运气也极差,而且死无对证。另外,所谓柔福帝姬嫁给汉人徐还于绍兴十一年死于五国城,都是韦氏的一面之辞。除柔福帝姬外,其他被掳到北方的所有徽宗帝姬不是被金国贵族占有,就是进洗衣院成为官妓,没有一个能够到五国城徽宗钦宗的身边。韦氏自己也是因为高宗即位后成为高级人质,才被金国送到五国城特殊对待(主要是和燕京等地相比,五国城南逃距离极其漫长)。 韦氏所描述的柔福帝姬若为真,也是帝姬中唯一的特例。《四朝闻见录》:“柔福帝姬,先自金闲道奔归,自言于上,上泣而具记其事,遂命高士荣尚主。一时宠渥,莫之前比。盖徽宗仅有一女存,上待之故不忍薄也。及韦太后归自北方,持高宗袂泣未已,遽曰:‘哥被番人笑说,错买了颜子帝姬。柔福死已久,生与吾共卧起,吾视其殓,且审骨。’上以太母之命,审姬于理。狱具,诛之于市。或谓太后与柔福俱处北方,恐其讦己之故,文之以伪,上奉母命,则固不得与之辩也。”因赵佶儿子女儿以数十计,所以很多皇子帝姬是没见过面的。韦氏认定赵构与柔福也没见过2面,一定会相信她的指认。可是小说中,在童年,赵构还因误当柔福为宫女吻了她的酥胸,他是用一辈子的时间去爱她的。赵构知道柔福是真的瑗瑗,可是谁也挡不住这个贞烈果敢女人在丧失希望后的求死路,她死时,我还掉了2滴眼泪,为了这个女人,也为了一个朝代的悲惨收尾。女子身如浮萍,流落在世界的洪荒中更是如此,柔福,带着历史的疑案,以磅礴宋史资料为背景,来到我们的面前... 现在如再次去到或经过故宫,还会像之前那么痴迷在里面的生活吗?打了这么多字后,我也需要静静地去思考一下了。

真假帝姬案--------北归的柔福帝姬一定是真的!!!!!!!

刚刚把米兰大大的<柔福帝姬>看完了,以前对帝姬的印象仅仅在于,北宋末年出过那么一批帝姬,个个都赶上靖康之乱,国破家亡的天家贵女………………很小的时候读过,那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对于国破家亡这么沉重的词千百年后的现在已经很模糊很模糊了,就是历史上浅浅一笔。而米兰小姐让我窥知了这样鲜活的一角。浓重到我泪崩。历史上是有争议的哪怕是所谓的正史记载道听途说,位高权重,简写略过,都可以让事情与史书面目全非。首先,我们柔福帝姬,在多年前被发现的时候是接受了当时的内监与内人,多方面的核查确认无误了才接回来的,接回之后有很是一部分宫中旧人都来检验这位北归的仅存的帝姬,徽宗子女就有三四十人那么多,十几年宫中众人大小琐事,都能一一对上,假设她的假的,信息都是让人提前告知的,都不可能做到这样详细备至。再次,真假柔福帝姬的让人质疑的疑点是那里呢?一个是帝姬性情突变,二是帝姬小脚变成了后来的天足,历史上柔福帝姬在洗衣苑(怡红院)待了三年之久,因为她帝姬的身份人气高旺那是必须的,不说柔福是从小金衣玉食极尽妍态的小公主,就是普通的农家少女在遭受这么巨大的灾难时性情突变是最正常不过的了。然后,帝姬的小脚变大脚,帝姬之前是哭“金人待人如牛羊,我步行一千多里,我这脚哪里还能像旧时的模样呢,”宋时,裹脚的风气和厉害的程度远不及后世明清,年纪尚浅的帝姬,骨骼未定,慢慢回复了天足其实是很有可能得事情柔福帝姬在金国时曾经与太后同侍奉盖天大王,太后因矛盾与帝姬不和,帝姬比太后早回国12年,太后恐帝姬根基稳固日后成为心腹大患,来一招釜底抽薪,是很高明的手段。。。很多旁观者史和史学家都认为赐死的其实是真正的帝姬。宋史只不过听从当时官方公布的说法,不论真假,帝姬已经死去,位高权重的是太后,。。当逢乱世,金国与宋国语言习俗不通,两国交战多年,中间亦有国仇家恨,真实的历史被掩埋,也只能厄腕叹息米兰小姐刻画的太细腻,宋时的精致繁华爱孱弱爱风雅,以及被蛮夷国破后的地狱,岳飞的惨死,岳家军等名将的头颅热血让人悲壮之余未免太过大观,作者细腻刻画的是从女子之处,从细节之处,那才是根本抗拒不了的悲哀,人力不可及的悲哀,不是一人两人,亦不是天子朝臣所能改变的了的,,,时人,帝姬也好,徽宗也好,高宗也好,岳飞也好,众万千军士都是滚滚历史之论下的蝼蚁,任你目眦欲裂,任你热血撒尽,任你从鲜活灵魂麻木将死,也报不了国破家亡的屈辱她一生只希望报仇雪很,瑗瑗念了一世的九哥,策马归来的九哥,作为帝王他没法挥师北上报不了血仇,他送瑗瑗是最精致的物件,最奢华的金银,最温柔相待,宫中女子若得了这一分莫不狂喜,而瑗瑗看也不看的砸碎,,只能说,靖康之后瑗瑗的已经蜕变成妖魅,高宗还是南朝里喝茗茶的皇帝,咫尺天涯。。。而我的瑗瑗最后死在九哥怀里我想她已经比太多太多的同胞姐妹幸运了

随便说两句

以前看小说碰到性格不好又作的主角就可能弃坑,但看这部时每个人身上展现出的冷酷、残忍、甚至暴虐这些负面性格都让人觉得无奈却又无法回避,只能感慨:呀,在这样的时代下,人就是会变得如此面目全非吧……乱世把他们摧残得体无完肤,所有人都不能保持如初的模样,也没有变成更好的自己。美好的东西一步一步被撕得粉碎,角色们的每一步抉择、每一个举动、每一点细微而隐秘的情感最后都成为泣血后的无望,只能伴随着原始的纯净回忆,在漫长岁月里隐隐作痛。

忽一声鼙鼓揭天来,繁华歇,红颜落 ——记《柔福帝姬》

我一直都很喜欢看这种以真实的历史为背景,依靠史书记载的寥寥几笔加以作者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重新塑造出比之史料上更为丰满有形的人物、更为曲折离奇吸人眼球的故事经历的小说,在米兰Lady的笔下,更多的笔触被放到那段屈辱的历史中那些被视作玩物的女子,去描述她们的感情与思想。而这些女子大多都聪明,只是因为性格的不同,最后导致了命运的迥异。(一)柔福柔褔贵为养尊处优、锦衣玉食的金枝玉叶,却要经历国破家亡带给她的羞辱与蹂躏;她曾是长在皇后身边极有教养的公主,却在遭逢巨变之后浑身带刺,言语刻薄咄咄逼人,她的光芒仍然耀眼夺目,却也能把试图靠近她的人给灼伤。而她身上一切的变化,皆源自靖康之难——金人南下,泱泱宋廷,居然举朝为虏,仓皇北上。宗隽曾对赵构说:【“她的爱与恨从来都不纯粹”】,其实何止是柔福,在这部书里,人物的情感生发于更宏阔的时代哀歌,他们的爱和恨怎可能再像儿女之情那么纯粹?柔福在临死前说:【“不……你最珍视的……不是我……是……华阳花影中的……你自己……我所爱的……也不过是……当年的你……我们都错了……九哥……”】此一语道破多年感情纠葛的真相,他们之间貌似是兄妹禁忌之爱,实则是彼此把对方一直当成幻想中的完美光影。柔福喜欢的是曾经作为康王的赵构,那时的他意气风发,把振兴朝廷、抵御外侮作为使命,是她心中仰慕的大英雄;可是,一旦他身为大宋皇帝,他的生存目的迅速改变为如何保全自己皇位,为了能够偏安一隅他甚至甘愿向金人称臣,于是无论是岳飞的精忠报国,还是柔福的矢志复仇,都成了赵构目的的牺牲品。而赵构心中深爱的亦是当年华阳宫影里那个天真无邪不谙世事、对他充满仰慕的精灵少女;可此时的柔福已经历了太多,眼见着昔日的亲人或受辱而死或转身变节,她怎么可能忘却国仇家恨,忘却金人加在身上的屈辱与不堪?她变得尖酸刻薄,用尽一切手段甚至不惜利用赵构对自己的痴迷强烈要求他北伐,可惜,她从来没有能力改变这个爱她的男人,隆佑太后临终的话一语成谶:【“要记住,他既是皇帝也是你的九哥,但他首先是皇帝,然后才是你的九哥。不要妄图以感情改变一个男人。”】 所以其实赵构与柔福之间并无真正的理解和共鸣,他们各自试图按照心中的的美好形象塑造对方,结果自然是失望和绝望。柔福一生最精彩生命历程,除了在她与赵构童年相惜、少年相恋、最终相弃的一系列场景中得到展现外,另一段让她刻骨铭心、也让读者永远记得的,是她与完颜宗隽的情感纠葛。可以这么说,赵构爱的柔福是当年的影子,而宗隽爱上的是真正的倔强叛逆的柔福。他从一开始的对她心存猎奇之心征服之欲,之后逐渐沉沦其中,在她处于困境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即使心中万分不舍也要成全她回归故国的心愿,最后还间接地因她而死。在金国的日子里,他教她骑马,解放她的小脚,甚至鼓励她看《贞观政要》这样的书,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他成就了之后如利剑般的柔福。犹记得柔福将赵玉箱刺死下狱的那个夜晚,他以性命担保为她保命,在黑暗的狱中,柔福若小猫般,蜷在宗隽的身边,我想柔福对他并非毫无感情,然而,骨子里与生俱来的高傲与倔强却不容许自己向他低头,更不可能抛开国恨家仇与之在一起。的确,她的爱与恨不纯粹,但是却分明,当爱情掺入家国仇恨,也只能化作一柄带血的利刃。所以,她想要杀了那些欺侮蹂躏过他们的金人,这其中,宗隽首当其冲。【“……你用玉佩杀死宗隽之时,也杀死了我心中的九哥……”】不是因为柔福舍不得宗隽不忍杀他,她介怀的并非结果而是过程:赵构杀了宗隽,用的不是她期望的挥师北伐击败金军光明正大的方式,而是令人不齿玩弄权术的小人行径,这令她彻底绝望。对她来说,不能够雪耻那就是“生亦何欢,死亦何苦”,所以即使面对韦氏、婴茀的诬陷,她不屑于辩驳,终究坦然面对死亡。(二)婴茀婴茀于赵构,她是安静的解语花一朵;于韦氏,她是恭顺的儿媳;于皇子,她是慈祥的母亲;于朝臣,她是安定后宫不妄议政事的贤后。但事实上她与《红楼梦》中的袭人颇有相似之处,低眉顺眼温婉谦和的外表下隐藏着内心的心机深重。她聪明,十分清楚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所以感情与追逐同步,能够面对郓王赵楷心仪下的挑逗而仍然心如磐石无转移;她坚韧勇敢,因而能在战火纷飞中存活下来,也能历尽艰险来到赵构身边,甚至在鼙鼓再度惊梦之时保护安慰宛如惊弓之鸟的他;她善解人意拥有七巧玲珑心,所以她能在赵构身侧日益获得信任与依赖,从而走上由宫女到才人贵妃最后登上后位的道路。她还远远比柔福更了解赵构,正因为如此,才能在不动声色的温言软语中将他们二人间拉扯出再也无法缝合的嫌隙。可是,看似笑到最后的人却从来没有赢过——【 “她颓然在他身边坐下,暂时不辨悲喜,只觉心中空落落地。少顷,才酸楚地去握他搁于锦被上已冰凉的手,似欲把自己手中的暖意再传给他。而先前隐于他双手之下的物事随之滑落,那下滑的弧线惊动了婴茀,见是一柄团扇,她弯腰拾起。待看清后,起初所有的感觉都隐去,唇边渐渐凝出了一抹冰花一般的,冷淡的笑。”】而永远活在他心里的人更是早就输了。在我看来,纵使赵构不曾真正爱过婴茀,可她心里对赵构肯定是有爱的。【“能靠近你,活在你身边我才是我希望的那个我,这点在我们相遇于华阳宫樱花树下那天我就认定了……不,不,还要更早,在你去太上皇寝宫扶起贤妃娘娘时,在你拒绝郓王殿下的邀请时,甚至,在我初见你那天,你蹴水秋千、指挥龙舟争标时……”】【婴茀默默凝视着他,暂时没回答他的问题。眼前的男人阴郁而消沉,经年沉积下来的数重悲剧的阴影侵入了他的四肢百骸中,再由他幽深的双眸映射而出,看得她止不住地觉得悲哀。若不是几年来与你朝夕相处,我必也不会认为你还是曾经的你。她想。立在临安的夜雨里,她忽然很怀念当年汴京的和暖阳光,以及浴着阳光出现在她生命里的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和柔福一样,婴茀最初爱上的也是当年的少年康王,却眼睁睁地目睹了他的变化,这爱里便夹杂了几分心灰意冷与无可奈何的遗憾,但到底是与柔福截然不同,她爱着“别人”,更爱着自己,所以不至于如此决绝。纵使心机深重,却也不曾觉得婴茀是个坏女人。她的感情在凉薄中淡漠,正义在世俗中沉沦,说到底,那个世界,给了人们太多的机遇,去磨练心机和智谋;太多的苦难,去造就冷漠和狠心——而太少的空间,来容纳善意和真情。(对于兰萱、朱氏等个性刚烈的女子,我既佩服又同情,转而是深深的愤怒,男人没本事保家卫国,却把自己的女人送给敌人以换取生存的机会,还要让他们这些女人们为之殉节!)九溪淇奥2014.08.21

聊聊柔福

最近看到大家议论《孤城闭》比较多,而《柔福》颇受冷落,遂想与大家聊聊柔福。《孤城闭》是米兰继《柔福帝姬》之后的作品,无论是文笔还是驾驭故事的能力都要成熟很多。而且就故事本身来讲,徽柔与怀吉那种细水长流的爱情也比柔福中的两段有瑕疵的爱情更加吸引人。但是我依然钟情《柔福》。或许是因为念旧吧。《柔福帝姬》,是我看过的米兰的第一部作品,从此深陷其中,之后又找来米兰别的作品来看,《孤城闭》《眼儿媚》《饰琳琅》《九歌绿衣》。。沦陷只需一眼,从此再难割舍。对我而言,这一眼就是《柔福帝姬》,因此我对它总是有着特殊的感情。不少人是因为《孤城闭》爱上宋朝的,而我就是因为《柔福帝姬》。这是我第一次看关于靖康之难的书。第一部初看并未觉得出彩,直到看到第二部时,当靖康之难就那样一幕幕呈现在面前的时候,是那么触目惊心。那一刻真正体会到了“靖康之难不是史书上的寥寥数字,而是确确实实的血泪生命。”当我重温这部书时,我对宋朝有了自己的想象,后来还寻到《东京梦华录》《金瓯缺》《宋史选译》来读。于是,宋朝成了我最喜爱的一个朝代,亲切地就像一段故国旧梦。又或许就是因为这部书的女主角柔福。很多人觉得柔福是一个“缺乏智慧的愤青”,其实我也这样认为。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对她的喜欢。她只是那个时代中无足轻重的一个女子,即便她是帝姬,是九哥的挚爱。旁观者都看得很清楚,任凭她怎样努力,她也不可能改变什么。可是她呢,依旧坚持,复国雪耻是她的梦想,是支撑着她活下去的理由。所以,当她看清了称帝之后的九哥时,她的梦破了,心死了。她就是这样缺乏智慧,这样不知惜福,这样执拗。而我就是很欣赏她的坚持、她的执拗,甚至觉得她这股执拗劲儿,就像整部书里的光与希望,当她死了,光和希望也就消失了。。

柔福帝姬

看了三天才看完,作为网络小说,它实在是太好了。同时代同主角的小说初中的时候还看过一部,而且固执的认为那是整个初中看过最好看的一本。但是和柔福比起来,当时觉得厚重的历史感,变的太浅薄了。那几乎是彻头彻尾的言情小说。读柔福,才有读宋史的【痛】感。因为上一本小说的影响,偏爱赵构。所以看着赵构的心情和柔福该是一样的,一样的心痛与心碎。不是这样的,不该是这样的。为什么要这样?你还是我记忆里的赵构么?有句话说的很好,初恋最美,也最容易记错。整本书里面充满了阴谋与阴暗,除了柔福谁也不光明,所以柔福的光明显得格外的可贵。一边看一边担心柔福也会变。玉箱更让人心疼了,心疼着敬佩。不多说了,要说的太多太乱。难得的好书。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樱花犹在,人面无处寻。柔福,终究随风而逝,入飘渺太空,无迹可寻,惟留余人空怅惘。赵氏宋朝,唯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时以武力荣登皇帝宝座,其后落得个烛影斧声的谜一般的下场,整个宋朝积贫积弱,尚文不尚武,文人墨客吟诗作对青楼行,耽于旖旎风光,民风软弱也不在话下了。纵观整个两宋时期,外交一直在夹缝中求生存,将攘外必先安内的精神发挥到极致,无论是对西夏还是辽人抑或是金人,均将俯首称臣的顺从感贯彻到底。好容易出了一位有抱负的君主意在变革,却仍在一帮书生意气下四处碰壁,在固步自封的传统桎梏下被迫夭折。南宋,更是把抱头鼠窜这一成语活学活用,偏安一隅沾沾自喜,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生不是人杰,死更不会是鬼雄。柔福,便是国破山河碎的岁月中的一位公主,彼时唤作帝姬。遇着这千疮百孔风雨飘摇的朝代,命运也一起起落沉浮。恰如一刹那的芳华,炫了人的眼,却又瞬息归于宁静,似乎什么痕迹都没留下,只有一抹余晖,一声叹息。九哥,是她少女时代的一抹夺目炫彩,将人生所有的美好和希冀全部加诸。这抹光彩,成为她在金人蹂躏下生存下来的信念,成为她濒临死亡边缘时活下来的勇气,成为她万水千山重回南朝宫阙的力量,也是让她最终选择走向死亡的原因。九哥,瑗瑗,称呼很简单,却不仅是他俩心照不宣的默契和重叠,更是那呼之欲出却又隐忍不言的淡淡情愫,纯净却又坚定。只是,覆巢之下无完卵,那抹淡淡情缘立刻被家国覆亡撕裂了开来。再聚首时,都希冀能找回昔日的印记,却唯有失望而已。你不再是那意气风发单枪匹马闯金营却毫无惧色的九哥,我亦不再是那樱花树下载着盈盈笑意荡着秋千的瑗瑗,这中间隔着的,不仅有悠悠岁月,有国仇家恨,有屈辱,有血泪,有辛酸,有阴谋,还有好多好多不一而足的面孔。希望九哥仍是十八岁时的傲气冲天,是拯救黎民百姓一雪靖康耻的中兴之主,希望他挥师北上直捣黄龙,希望他光复失地,得天下太平。历尽艰辛回到南朝的她,却只能失望再失望。或者,他从来都是他,只是她从未有机会近前了解他罢了。彼时独闯敌营的潇洒,只因年少气盛,只因十八年宫中不受重视抑郁生活的宣泄,只因为了不得宠的母亲的打抱不平。一旦有了一夕富贵荣华,他便暴露了本性,专注于宫闱诡谲倾轧算计而非拯救天下苍生。临终前,瑗瑗说,自他用玉佩杀了宗隽时,便也杀死了心中的九哥。可见,那时,柔福早已彻骨地看清了赵构的本性,撕去了年少初遇时他那九哥的完美面纱,呈现于眼前的竟是一个卑劣冷血的王,她的心早就拔凉拔凉的了。所以,她对死亡,并未有一丝犹疑,存在的意义是为了劝他挥师北上,现在,这成了一个笑话,一个虚无缥缈的愿望,存在又有何意趣?瑗瑗,一直是那个青葱的模样,无论在宫阙,抑或是金人的铁蹄下,她,依旧是她,善良倔强不屈服,心怀坦荡,爱恨分明,这是宗隽割舍不下的缘由,亦是赵构对她念念不忘的理由。那些从她生命里走过的男人,驸马应该是最无存在价值的人了,一句话,她的生命太沉重,而他太轻,担不起这份重量。他只浅薄地艳羡于她的容颜,永远都读不懂她的世界。结尾,本书最厌恶的一个人,就是吴婴弗,这种蝇营狗苟的人,俗世中有很多。长袖善舞,却无半点真心。其实很可悲。表过不提。


 柔福帝姬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