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蝉

当前位置:首页 > 青春文学 > 爱情/情感 > 十七年蝉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5-1
ISBN:9787020079674
作者:厌石
页数:300页页

章节摘录

  活着也是可以的。  收到水茸的信是在十一月的中旬,去学校打印完要交的作业后回家,在租的房子门口的信箱中发现这封信。信没有完全塞进信箱里,间或下起的冬雨淋湿了信的一角。我把信从信箱里抽出来,看着信封上用中英文各写了一遍收信地址和我的名字的拼音,邮票上盖着三个邮戳。整个信封的上半部分被写得拥拥挤挤,信封下方则只有寄信人的名字“单水茸”和地址。这样的布局让我感觉像一个人坐在跷跷板的一头,另一头则空空荡荡。  回国的航班要飞十个小时,为了排遣无聊,我随身带了一本《中国服装史略》,还有水茸寄给我的信。  展开信纸,共有三页,用的是那种绿色小格子的方格纸,朴实至极。记得小学老师也曾经发过这种纸,让我在上面写学习计划。信纸的一边皱巴巴的,三页都是那样,因为信被雨水淋过,把信纸晾干后就成了这样,不过好在信的内容则丝毫也没受到影响。  又读了一遍水茸的来信,用蓝色笔写的,没有香味,大概也是最为朴素的那类圆珠笔。看水茸的字不失为一种享受,即使用圆珠笔在薄纸上书写,依然写得烟霏露结,笔与笔之间似断还连。  我和水茸一开始的交流便缘起于她那俊美的字。我们都就读于梅城的天斓小学,虽说从小学一开始便是同班同学,但在四年级之前,我仅仅只是知道班中有那么一个女生,老师偶尔让我发作业本时,我也能找到她的座位,仅此程度而已。那时的男生大多调皮,聚在一起玩各类游戏;女生则比较安静,最多在走廊上跳牛皮筋。那时男女有别的思想还不严重,对女生也不曾特别关注。  四年级的时候,因为常和同班的男同学一起去游戏厅打游戏,于是就不再花心思学习了,往往作业完成不了,但作业还是要交,于是抄作业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我不记得为什么会去向四年来没怎么交谈过的水茸借作业来抄,但自从第一次抄了她的作业之后,我便频繁地问她借。依稀记得水茸在班上成绩不错,我借她作业来抄却只因为她的字很是漂亮。抄作业无论如何都不能算得上是件有趣的事,为了赶得及早上交作业,往往在老师来之前奋笔急抄,我却能在做这项枯燥的工作时心生欢愉。那时老师不许学生用圆珠笔写作业,必须用钢笔,然而用钢笔写字却是一个技术活,光想写得整洁就难得很,可水茸的字却写得又整洁又优美,再上水茸对我抄她作业的请求从未面露难色,所以我便常常找她了。没多久,我便知晓,原来水茸从小就学习书法。  因为我时常抄水茸的作业,两人就成了要好的朋友。水茸家离我家不远,每周日下午,她不需要练习毛笔字时我便常去她家楼下喊她一起出去玩。玩的内容并不怎么有趣,不是去公园,就是去爬山,那时爸爸喜欢钓鱼,我有时也叫上水茸和爸爸一起去。我甚至叫她一起去游戏厅,两人在嘈杂的游戏机声和浑浊不堪充斥着各种牌子的烟味中兴奋地敲打着游戏机上的按钮。那时我并未觉得这样有什么奇怪,但周一上学我和其他男生说起后,他们说我带坏女孩子,我这才察觉游戏厅这种地方是不该让女生去的。  下一个周日的下午,我和水茸商量着玩什么,她说:“上周很好玩呀,我们再去打游戏机吧。”  我听后说:“女生去那里不好,不带你去了。”  水茸听了,似乎不满地说:“那你上周还带我去?”  我笑笑说:“那天我没想到来着,你还是不要去的好,对学习不好,到时候我岂不是没作业抄了?”  水茸用拳在我背上砸了一下。我们最后决定去爬山,到山上的茶地里去抓螳螂。  其实从那时起,水茸性格里躁动的那一面已经有所显露。  小学即将结束的那一年,我终于意识到自己与水茸性别不同这个事实,于是周日我就不再去她家楼下喊她一起出去玩。那一年,我还发现了水茸的脸长得极为清秀,小小的脸庞,削尖的下巴,还有让人印象深刻的双眼皮,头发过肩,黝黑黝黑的。总之,我在那一年发现水茸是我们班上女生中最漂亮的一个。发现这一点的并不只有我,那个时期同班的男生或早或晚大抵都意识到了。在班上,水茸即使在女生中也属于那种安静的人,下课休息时也往往是缄默寡言,不与他人攀谈,独自一人做作业或者翻看课本。男生对水茸似乎有着畏惧的心理,不敢接近,但彼此之间对她的议论却从未停息过。偶有胆大者在下课时去找她聊天,水茸也从未排斥,点头回应,寥寥几字相答,男生扯了一会儿找不到什么话题,只好走开。  我还是会向水茸借作业来抄,其实并不是非借她的作业不可,自己偶尔也可以做完的,但不知为什么仍旧不做,宁愿等到第二天早上去抄她的。是懒,还是喜欢看水茸那漂亮的字?或者还有其他什么原因?反正朦朦胧胧地寻不出个答案。那时我发现,晨间去问她借作业时,她递上作业本后总会嫣然一笑。或许她一直如此,但我是到了六年级的时候才发现。

媒体关注与评论

  很难想象,二十岁的年轻人,能够这么从容地、不紧不慢地展开叙述,显得那么自信,那么有底气。并无过于离奇的情节,写的就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都是琐碎的细节,却能让人读下去,这不容易。  ——99杯“新小说家”大赛评委会

内容概要

厌石,浙江杭州人。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蝉是一种属于时间的虫子第二章  西瓜和猕猴桃第三章  比蝉还小第四章  开往月亮的火车第五章  等待殆尽,期待满盈第六章  跟蛇说再见尾声  既然死未尝不可

编辑推荐

  《十七年蝉》创作动机:源自于自己经历了几年不间断的文字创作后对于长篇小说的挑战,创作过程中发现此次比赛信息,遂在完成后投稿参赛。  99杯“新小说家”大赛新锐奖作品。  清新、温暖、感人,不一样的少女成长小说。  苏童、叶兆言、赵长天、陈村、蔡翔联袂推荐!  如村上春树般细致灵动,充满不可思议之奇想和残酷青春物语。  每个人都有必须坚持的东西,那是他成为自己的方式。每个人都将走向死亡,但坚持本身则可能带来幸福。  文学界最闪耀的优质新人!2010年最回归本质的深情写作!优雅突袭华语文化SHOW场,带来本年度最清新的作品!

作者简介

蝉在地下十七年,为求“一夏光明”。 泉子接到中学恋人水茸的来信,请他回国在静村相见,但他在静村没有见到水茸,却接到水茸留在静村的第二封信,信中说:只是想请他在这个小村庄住上一周……从墨尔本到静村,在不同的小镇中流浪,追寻心爱的女孩留下的蛛丝马迹,但在亲眼见到之后,那份爱却又无法说出口。人生最难过的,莫过于眼见最爱的人饱受心灵的折磨却无能为力,只能陪伴她走完那条她自己选择的路,这里有清新而又残酷的青春,更有无法言说的喜欢与矛盾。

图书封面


 十七年蝉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如果不是你看到这样的题目这样的名字我不会去读这本书总觉得现在的我已经不年轻了不再适合这类青春的小说可是你告诉我不是青春小说不是青春小说读完我都不明白这到底是哪类的2011.1.9落魄的作家在大理泰安路的新华书店买的其实在大理古城我很想送你村上春树的《遇到百分之百的女孩》但看你那么兴致勃勃的我始终没有说出超级后悔啦谢谢落魄的作家谢谢落魄作家给芒果写的那句话嘻嘻是我第一本有作者签名的书啊过了这么长时间才看完它说实话前半段实在有点啰嗦很多细节写得过度写实和精致了不过语句很优美特别喜欢看着就感觉你在身边一样一样说话方式一样的性格很亲切很怀念让我一度错觉的认为这是你的自传等待殆尽,期待满盈当看到这章水萁自杀时我全身发冷不知为什么在你描述你和叶岛见面时双眼开始模糊看不清字不停的掉泪这本书很细腻是会让人越看越喜欢的一本书特别喜欢描述兔子坐列车的那段每个人都有必须坚持的东西流浪汉坚持的是什么梁哥坚持的是什么老狐坚持的是什么麦黄坚持的是什么严杰坚持的是什么水萁坚持的是什么叶岛坚持的是什么泉子坚持的又是什么这些就是他们成为自己的方式加油吧落魄的作家期待你的下一本同样的也要给我签名什么的啊不然我才不买嘻嘻
  •     缓慢地活着所有让我读了以后想要写点什么的书都是好书(读了想吐槽的除外)。《十七年蝉》最开始看的时候,只抱了很小很小的一点希望,之所以下定决心买它,和它的封面以及出版社不无关系(关于封面的吐槽:当时在网上看到觉得封面很漂亮,后来拿到实体书了觉得也只是还可以)。所以刚开始看的时候,看一看,歇一歇,中途出差辽宁,在飞机上看着看着就要睡着——与书的开篇和结尾倒是颇为契合,主人公也是在飞机上读书睡觉的那种家伙;在辽阳遇到今年第一场大雪,大雪纷飞,遮天蔽日,机场关闭,航班晚点——这也和书里某些情境颇为契合,主人公呆过的那个小村子也下雪了,大雪中仿佛一处静悄悄的玩具。这不是那种让你欲罢不能通宵达旦的小说,但却是那种读完之后我会久久挂念的小说。它或可有几个标签:村上春树,慢,从容,琐碎,悬浮于半空之中。村上小说的腰封推荐也说:充满了村上春树式的奇思妙想(大致这个意思吧,腰封已经被我扔掉了)。一翻之下,果然,这个故事框架不能不让我想到《挪威的森林》:水茸就是叛逆版的直子;宣秋接近绿子;赵泉自然是渡边君;连水茸的姐姐,单玲,都带有玲子的影子(名字都很像)。一开篇就是赵泉在飞机上读水茸的来信;《挪》一开篇也是渡边在异国的飞机上想起来昔日的恋人。而直子因为精神问题,最终选择了自尽于森林深处,水茸也是如此,病因和死亡场所都相似。赵泉是个看起来普普通通,内里却包容又宁静,让人想要信任亲近的家伙,和渡边真是孪生兄弟。作者估计看过不少林家铺子版的村上小说吧,“委实”、“未尝不”、“得得”、“……得不行”、“如何”等带了点古风的词汇随处可见。一开始觉得有点怪——可能只适应这种说话方式在翻译小说中出现吧,毕竟,生活里我们是不会这么说话的——后来倒是适应了。不过看完全篇,还是觉得作者日后把这种书面语换回口语会更好,小说会更像他自己的东西,而不是某种模仿村上的作品。与村上相仿的,还有那种无处不弥漫的淡淡忧伤和孤独,对青春的缅怀和感伤。慢一直很喜欢米兰昆德拉一本小说的开篇。“从什么时候开始,慢的乐趣消失了呢?”(大致如此,这本小说的名字就叫做《慢》。)自从看了《慢》以后,我时不时脑子里就会蹿出这句话。从什么时候开始,慢的乐趣开始消失了呢?虽然你抱着他的腰坐在单车后座上是最好的回忆,但现实里你仍旧坐在小车里不耐烦的摁着喇叭心中咒骂慢吞吞的前车;虽然有时也感叹一句“那时候坐火车感觉真好啊”,也怀念车窗外掠过的田野和村庄,但如果让你选择飞机还是火车,你依然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时间宝贵,不要浪费在路上啊。可是在路上就是浪费时间吗?我们急吼吼地完成手头工作,恨不得一分钟掰成两半儿使,每天电话、电脑此消彼长,时间变成碎片,东一块西一块拼不起来。我们一目十行浏览着网络小说,赶急赶忙催楼主赶紧直播完帖子,心急如焚想要看到结果,看完了之后呢?也就完了。那本小说说了什么?那个帖子讲了什么?呃,都不记得了。曾经很喜欢大部头,尤其喜欢那种阅读到后面越有舍不得读完的大部头,现在,望见这种书就心生怯意——靠,这么长,何年何月才能读完啊?什么时候开始,慢的乐趣消失了呢?于是很高兴又读到一个慢吞吞的故事,并从中感受到了与现实脱节的乐趣。《十七年蝉》真是慢啊,主人公又剥了一颗巧克力,又抽了一支烟,邻座女孩涂成浅粉色的指甲,一束光以30度角射进了舷窗,那段河水的颜色又绿了一点……诸如此类的细节。有的细腻,有的繁琐,忍不住想那些看了让人不耐烦的细节统统拿掉这本书应该更好看吧,但看完了又改了主意,似乎那些与情节无关的多余的细节,构成了这个故事独特的气息。这些细节让读者如我放慢了脚步,目光随着描述的细节而左顾右盼,哦,这里开了一朵花,哦,那里有个家伙放了个屁,好臭。慢,赋予小说从容不迫的气质。漂浮如果你看一个悲剧,而又不觉得十分悲伤,那么这样一个让读者产生疏离感的故事,是不是一个好故事呢?见仁见智吧。我还是挺喜欢这种让人站在一旁,而非全情投入的故事的。换句话说,我很容易被气氛感染,看《妈妈再爱我一次》哭得死去活来是不必说了,有的电影或小说,前因后果都没怎么看,光看那悲伤的一幕,都有可能哭起来。但是,哭完了,就忘了。有的故事,不会哭,但是那种淡淡的哀愁感却久久留在了心里。《十七年蝉》让人产生疏离感的原因,可能和他的语言风格像是林少华翻译版本一样有关,但更主要,是这个故事并不真实,虽然无数的细节告诉你这是平凡人的真实经历,但又有无数的情节告诉你,这只是个故事。例如,水茸的美,病美人也依然美;例如,一个贫穷偏远的小村落,却有着宁静美丽的人群;例如,不知所以的死亡——宣秋的哥哥,水茸,宣秋(可能也步上了哥哥的后尘吧),就像《挪威的森林》里,木月和直子都是如此。我不知道这算是这本书的优点还是弱点,但是想想,要写一个这样的故事,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出路了。所以,这是一本浮在半空中的书。我最喜欢的,是书的后半部分,节奏在这里开始恰到好处的变快了,谜底正一个个浮出水面,而从容的气质犹在,漂浮的气息愈浓。不论是养鸡场、静村或者蝶镇,都像是用幻术变出来的地方,有我所喜欢的味道。不论是老狐、村长、瘦得惊人的妓女还是公车上偶遇的寻找女儿的男人,都让读书的人不由自主叹一口气——如果自己在旅途中也遇见这样的人,该多有趣啊?不论是出乎意料和男主人公打起招呼的一枚蛋,还是带着斗笠武林高手一般的蛇一次又一次梦中造访,还是开往月亮的火车上坐满了点着蜡烛的兔子,或者小小的站台上独自买咖啡喝的猪,这些童话般的情节都充满了画面感,而又天衣无缝的和这个并无童话意味的故事融合在了一起。我想到了安房直子,想到了许多难辨真假的梦,想到念书的时候,每天沿着河边上下学,总爱仰头望天,总疑心自己会呼啦一下,肩胛骨的位置冒出巨大的翅膀(蝙蝠翅膀、鸟翅膀或者蜻蜓翅膀),腾空而起,把路人吓得半死。综上,我写了这篇读后感。虽然写得不知所云,但在写的时候,时间是缓慢、淡定的流过的。衷心希望这个作者能够继续写下去,慢慢洗掉村上的影子,表露出更多属于他自己的东西来。虽然照这个样子,他不太可能成为畅销书作家,但那又如何?
  •     为数不多的写感情的男作者,文字很平静,就像主角一样,可以随遇而安。书写的很现实却又很奇幻,穿插的线索很多,不论是巧克力还是蜡烛兔子。对于水茸的死亡,有点突然,然而却是料到的。正如老狐所说的一样,很多东西都能感觉出来,只是不说罢了。读完这书后,就觉得自己也该去一个静村待一阵子,感受来自生命的呼唤,也许自己也会选择和水茸一样的结局,死亡,其实是另一种新生

精彩短评 (总计45条)

  •     还可以 除了初中生为什么说的话那么文绉绉。。。男生为主角的情感类的书不多见。
  •     每个人都有必须坚持的东西,那是他成为自己的方式。每个人都将走向死亡,但坚持本身则可能带来幸福
  •     支持落魄的作家~
  •     怎么说呢 一切都是淡淡的 看着这本书突然让我想起了虫师 尤其是静村那一段...
  •     看到封面很美所以借来看,没想到是这样神奇的一本小缩~
  •     真是不可思议的一本书,明明记录的只是普通人普通事,琐琐碎碎,东一下西一下的,可就是让人忍不住一路看下去,看到最后一页,故事都已经到了尾声,依旧意犹未尽。细腻的语言,奇幻的经历,还有让人感同身受的内心独白。很好。
  •     别致!
  •     在我十二岁的时候读这本书,现在十五了,离十七年蝉还有二年。
  •     以男主来诉说故事
  •     挪威的森林。。各种既视感
  •     没太看出什么,就觉得到处有挪威森林的影子。
  •     文笔很好,但不知道作者笔下的蛋,蛇,兔子,猪所表达的意向,还有居然没有厌石的百科!忧伤
  •     并不是所有想要的都会得到,但它会以另一种形式回归的。
  •     莫名其妙的开始莫名其妙的的结束 或许一切都像曾经捕过的十七年蝉
  •     很棒,个人和喜欢《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一样喜欢它。
  •     最开始吸引我的是书的封面,开始读的时候就一口气看完了。这就是他的力量。爱,是一个人的修行。
  •     通篇模仿《挪威的森林》,多处相似,加上青春作家拿手的那些小清新的东西,我果然讨厌小清新
  •     有些地方太啰嗦了- -
  •     這不就是個改寫版「挪威的森林」(林少華譯)嗎!
  •     前进不了也回不去,虐是淡淡的不留痕迹,却很忧伤,3.5
  •     没有过分的矫揉造作 带着纠结的清新 属于青春的明亮如阳光的文字
  •     为数不多的写感情的男作者,文字很平静,就像主角一样,可以随遇而安。书写的很现实却又很奇幻,穿插的线索很多,不论是巧克力还是蜡烛兔子。对于水茸的死亡,有点突然,然而却是料到的。正如老狐所说的一样,很多东西都能感觉出来,只是不说罢了。读完这书后,就觉得自己也该去一个静村待一阵子,感受来自生命的呼唤,也许自己也会选择和水茸一样的结局,死亡,其实是另一种新生
  •     别人介绍后买来看的,还可以吧。
  •     似乎能看到挪威的森林的影子 但又无论哪方面都胜过了挪威的森林
  •     最初找这本书是因为 知道了加拿大的十七年蝉。在地下苦苦等待十七年,为了一个夏天的光明。被蝉感动了,爱情像夏蝉,一早诞生,却埋在地下,不声不响,暗中生长,没有人察觉。待到某天破土而出,声嘶力竭,让人猝不及防,所以也来不及抵抗。 为了借书,跑图书馆好几趟,最后终于借到了。不过没想到是小说。不过读起来还算不错。
  •     作者的文字掌控能力极强,小说细致流畅,竟的的确确透露出一股凄凉气息。有几段特别喜欢,十七年蝉的意象,兔子坐火车,蛇,都是不错的。最大的缺憾是太村上了,情节和挪威的森林大差不差,还参考了海边的卡夫卡,1973年的弹子球,或者还有其他我未曾读过的村上小说。不过,小说还是有作者自身的神韵在,所以仍是可读的。期待厌石真正意义的小说出现。
  •     不知满意否
  •     在飞机上读完,留在了青旅,希望下一个有缘人能读到这本书。关于孤独,关于死亡。
  •     年轻男孩子写的情感小说,不错
  •     买来后读了好几遍,如今已过五年。泉子心里的过往云烟,可消散否?
  •     在99买得特价小说 只是书真的不见了0.0
  •     不错
  •     包装很好,全新正版,孩子指名要买的,据说很不错
  •     让我知道了尹吾
  •     寒假偶然在书柜中翻到的,发现自己以前还买过这本,语言读着很顺口,平凡的故事,奇幻的经历,以及作者对人生对生命的感悟,都让读者产生代入感,仿佛自己就是主人公,很特别的一本书
  •     几年前无意买了这本书,结果后来买了三本送人
  •     属于看过后仅存记忆,不会看第二遍的书。
  •     看的第三部很喜欢的具有日本风格的小说,可以让人很深的陷入思考之中,如去年看的《1Q84》,如《耳洞》。“认清了要对未来如何改变,或是妥协,才能开启新的航程。
  •     刚看完感觉一般 莫名的记下的很多很细节 但突然想到我写日志、爱拍照不也这样吗 原来是害怕失去 所以一丝一毫 都不想忘记 因此这样又加了一星
  •     既然死未尝不可,活着也是可以的。
  •     《繁殖吧生命短促啊》
  •     这是个关于死亡的故事,不是青春小说,不是。也许死亡是一种选择,仅仅是选择而已,他们选择死亡,不过是千万次选择生后的一次叛逆罢了,不过是对世界失望透顶,厌倦了吧。人要有自己的想法,真理也不过是少数服从多数的结果吧,这是我们成为自己的方式。
  •     这个“99杯”新小说家系列丛书简直没一本能看
  •     《挪威的森林》翻版啊
  •     既然死未尝不可,活着也可以~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