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杂俎-中国饮食烹饪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烹饪美食 > 烹饪理论/手册 > 饮食杂俎-中国饮食烹饪研究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8
ISBN:9787807136095
作者:邱庞同
页数:352页

章节摘录

插图:

前言

《饮食杂俎——中国饮食烹饪研究》是我三十年来所写的有关古代饮食烹饪方面的论文的一次汇集。在红尘滚滚,逐利为上,学术著作出版相当困难的今天,山东画报出版社肯出版我的书确实不容易,他们长期在搞文化积累的精神是极其令人感动的。由此,我想到了许多往事:三十多年前,当我阴差阳错,刚刚涉足烹饪专业的教学和烹饪古文献的整理的时候,一般人对此并不理解,有人甚至问:你这个学中文的,怎么搞起吃的来了?但是,当我为查阅史籍北上京华时,在北京图书馆,我碰到了王利器先生、朱星先生,而在母校北京师范大学,我又先后拜望了许嘉璐先生、郭预衡先生、启功先生,他们给我以多方教益,但共同的一点是:中国的饮食烹饪是包含着很多文化的,值得研究。这也就给了我以信心、力量。更叫人难以忘怀的是,原商业部的办公厅主任萧帆同志,因为见到我和另一同事合编的《中国古代烹调资料选编》(征求意见本),便把我们邀至北京,咨询创办《中国烹饪》杂志的相关事宜。接着,在1979年初冬,我们也就直接参加了《中国烹饪》创刊号的组稿、审稿等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尤为值得一记的是:因著名史学家卞孝萱先生建议,牵线,通过文史学家吴恩裕先生,我们得到了文学大师茅盾为《中国烹饪》的题签。这又一次给了我以信心、力量。再后,我也就一发而不可收,在烹饪教学及饮食烹饪史研究的路上走下去了。比如,我参加了《中国烹饪辞典》、《中国烹饪百科全书》、《中国食经》这三部大型具有开创意义的饮食烹饪工具书的编写;参加了列入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的中国烹饪古籍丛刊的整理工作,标点、注释了七本烹饪古籍参加了列入国家八五重点图书规划的中华饮食文库的编写工作,写出了专著《中国面点史》、《中国菜肴史》,分别于1995年和2001年出版;利用业余时间,写出了上百篇研究饮食烹饪史的随笔、论文……三十年来,我体会极深的一点就是,前辈学者把饮食烹饪和文化联系起来看的观点是正确的,颠扑不破的。如今,西班牙、法国要将地中海饮食、法国烹饪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韩国将泡菜列为韩国四大文化象征之一(另三大象征为佛国寺、传统服装、文字),是足以发人深省的。2006年冬天,我在一次全国小吃文化节论坛上曾作过《中国小吃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的讲演,里面有这么一段话:中国饮食烹饪的物质、精神两方面的成果属于大文化的范畴,可以称之为饮食文化或烹饪文化(侧重点不同)。比如,鲁迅就曾说过:“人们大抵已经知道,一切文物都是历来的无名氏所逐渐的造成。建筑、烹饪、渔猎、耕种,无不如此;医药也如此。”(《南腔北调集•经验》)这儿,鲁迅把“烹饪”列入了“文物”(带文化、文明之义)的范畴,确是独具慧眼的。事实也是如此,饮食烹饪的发展,使人类脱离“茹毛饮血”的蒙昧状况,逐步走向文明。从一定意义上说,饮食烹饪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古人对于饮食,有几句经典的话。其一,“食色,性也。”其二,“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其三,“夫札之初,始诸饮食。”均说明饮食烹饪在人类生存、繁衍及建立礼仪过程中的作用。从中又可以见到把饮食烹饪列为文化是站得住脚的。文章写到这儿,似乎扯得远了一点。但是,仍然意在说明自己多年来从事烹饪教学、饮食烹饪史研究的动因。最后,需要说明的,《饮食杂俎》中所选的文章,除对作者原文笔误或当年刊物出版时出现的误排、漏排作出更正外,一律不作改动,以保持“原貌”。因为,这些文章不仅仅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也反映了过去岁月中一个中国学者研究中国饮食烹饪史的真实情况。

后记

在戊子新春到来之际,拙著《饮食杂俎——中国饮食烹饪研究》的校样已经看完,即将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此时的窗外,飞雪曼舞,白茫茫的一片,天也真有些冷,然而,我却感到暖意融融。我很感谢山东画报出版社和责任编辑陈晓东先生。倘不是陈先生的建议,我是不会提出出版“研究”性文章的集子的。因为涉及销路、经济效益问题。可是,陈先生主动提了,他的领导也同意了,这怎么不叫人感动呢!收在这本集子里的文章,大抵是带研究性质的,有长篇论文、短篇论文,也有《中国烹饪百科全书》中的词条,还有饮食烹饪史著作中的节选,但均和饮食史、菜肴史、面点史、饮食烹饪古籍、饮食风俗、中外饮食交流等方面有关。这些文章,真实地记录了三十年来我在中国饮食烹饪研究上留下的足迹,“雪泥鸿爪”,就我个人而言,是觉得应当珍视的。三十多年来,我的研究得到了许多文史学家和同道的支持。比如,我对“铧锣”考释的文章发表后,范文澜先生的前助手宋史大家朱瑞熙先生曾来信,对我鼓励有加,认为“铧锣”是面点这个问题,已由我解决了。赵荣光先生在1995年的一封信中也曾指出:“先生的佯锣文章亦属中国烹饪研究中的凤毛麟角,后人有研究此问题,自不能无视大作的存生,否则不是孤陋寡闻,即是……伎俩。”王子辉先生在文章中采用了我的观点。这些,对我的研究无疑是有推动作用的。前年,我还在闫艳女士的论著《唐诗食品词语语言文化研究》(社科博士文库之一)中见到引用我的《端午节节食探索》一文中关于角黍“阴阳相裹”的论述的情况。此外,日本、美国学者也有引用我有关论述的观点的。由此也可以见到关于中国饮食烹饪史的研究,已引起更多的人的兴趣了。这自然又使我感到对中国饮食烹饪的研究是很有意思、极有意义的。这么多年来,也见到一些商榷意见,如关于“挂面”的历史、羹汤之分离时期等等,我虽尚未来得及著文回答,但这些意见确实能给人以启发,如再切磋一番,有关的研究就会深入下去。最后,我还得感谢《中国烹饪》、《中国烹饪研究》、《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青岛出版社等单位的有关编辑,他们对我的支持是令人难以忘怀的。我同样要感谢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有关同志,他们对我的支持同样叫人铭记在心。学无止境。拙著仍盼得到同仁及读者的指正。

内容概要

邱庞同,男,1944年生,江苏扬州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63~1968)毕业。1975年起,从事中国饮食烹饪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扬州大学烹饪与营养科学系前系主任、教授,兼任中国烹饪协会理事。曾参加《中国烹饪辞典》、《中国烹饪百科全书》、《中国食经》的编写,分别

书籍目录

序言中国古代烹饪艺术的形成商周战国饮食史纲中国菜肴史中国面点史中国名小吃中国米文化初探中国瓜果雕刻源流考述“鲊”源流考述魏晋南北朝菜肴史唐代长安菜看漫论古杭州菜漫议古淮安菜漫议清代菜肴流派清代素菜扬州菜肴发展史概述乾隆下江南御膳单简析蟹馔史话江南鱼馔史概述中国河豚食用历史考述晚清民初的筵席改革盛唐中外菜肴交流掠影元代中外菜肴交流钩沉清代中国菜的外传清代西餐传华的概况古方今用调生鱼炒法源流考述《红楼梦》中肴馔考略汉魏六朝面点研究扬州面点史中外面点交流史谈片中国清代面点流派史略春饼春茧春卷释“板”端午节节食探索道教的饮食文化及节庆食俗中国烹饪古籍中国古代亡佚食书后记

编辑推荐

这本《饮食杂俎——中国饮食烹饪研究》里的文章,大抵是带研究性质的,有长篇论文、短篇论文,也有《中国烹饪百科全书》中的词条,还有饮食烹饪史著作中的节选,但均和饮食史、菜肴史、面点史、饮食烹饪古籍、饮食风俗、中外饮食交流等方面有关。这些文章,真实地记录了三十年来我在中国饮食烹饪研究上留下的足迹。古人对于饮食,有几句经典的话。其一,“食色,性也。”其二,“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其三,“夫札之初,始诸饮食。”均说明饮食烹饪在人类生存、繁衍及建立礼仪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简介

《饮食杂俎•中国饮食烹饪研究》是邱庞同关于中国饮食史、烹饪史研究方面的文章汇集。邱先生从事中国饮食烹饪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三十多年,是国内较早开始饮食烹饪研究的学者,在海外具有较高影响。《饮食杂俎·中国饮食烹饪研究》涉及饮食史、菜肴史、面点史、米文化、瓜果雕刻、菜肴流派、炒法交流、端午食俗、道教食俗、中国烹饪古籍等方面内容。由于将考古成果与历史文献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对某些专题亦进行过考察调查,故本集内论文多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在国内有相当的影响。

图书封面


 饮食杂俎-中国饮食烹饪研究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这本书其实一般,从当当网上定的时候没想到会是一本学术论文集,而且各篇之间重复的内容颇多,真是浪费了一个大好书名。 仔细读将下来,口水流了一地。俺们中国古人真是会吃啊,让我辈饕餮捶胸顿足也追赶不上,即使现在的烹调工艺更加多样化,但那么原生态、未受污染的原材料(俺偏偏不说那个恶俗的“食材”二字)现在到哪里去找啊?何况好些东西现在已经变成保护动物了,正在动物园或者水族馆里养尊处优呢,把它们弄到锅里去?想都别想吧。 前两年《三联生活周刊》长篇累牍做了一个报道,是关于长江流域的鲥鱼和刀鱼的,说是味道如何如何绝美,可惜野生的以及正宗的被俺们吃光光了,基本已经灭绝了。瞧瞧这本书里对江南一带名菜的记述吧,这两种鱼也就算得上是普普通通罢了,菜谱里经常露面,估计确实好吃,但根本算不上珍贵。呵呵,今天俺看来,鲥鱼不用剐鳞直接下锅蒸,鱼鳞化作小小的油珠,还是让人无限神往的。古人可真是有口福啊,但口幅也确实张得不小,上天入海,无所不吃,无所不吃到极致,居然能把种群庞大的东西活生生吃成保护动物,也确实算是壮举。不知标榜食不厌精的袁枚等人,会不会料到那些好吃的玩意终有被吃光的一天?很好奇。 对中国古代美食的了解,以前基本只限于宋代,这本书里对宋代美食倒没有太多阐述,有点失望。曾经俺读了《东京梦华录》和《梦梁录》,同样大流口水,还专门跑到开封夜市,想去寻找声名显赫的汴京夜市晓市。却没想到人很多,但全无特色,尽是全国各地都有的铁板烧羊肉串之类,真是眼泪涟涟地,为什么古人写出来的夜市就那么又热闹又丰富,还有品位呢?文人之笔不可全信,看了文字再去想像和现场亲眼目睹差距是很大的,今天的开封夜市要是有高人写出来也同样会让人亢奋吧。当然,北宋的汴京,是中国古代经济和市民社会发展的最高峰。今天已经逐渐边缘化的开封小城,可能早就成为“汴京”这个显赫名字若有若无的旁注,旧日的繁华奢靡只能最大程度地映衬出今日的落寂。当然,我其实很喜欢开封这个淡定的城市,喜欢古老的朱仙镇,尤其是跟洛阳比较起来的时候,此处不表。 以前想像周代的同志们过着茹毛饮血的朴实生活,读了这本书,却惊讶地发现原来他们吃得岗岗地,怪不得能很快进化到思想上“百家”行为上“争雄”呢。《周礼》、《礼记》里记载了“周代八珍”,据说应该是中国最早的名菜了,菜名上看不出来怎么个做法,还有几个字俺不认识。记录一下作者对其中一道菜的介绍吧,太复杂了,但应该相当好吃: “炮豚:取一只乳猪,治净、剖腹,去内脏,洗尽,塞满枣子,再用草帘包裹,帘上抹一层湿粘土。上火烧烤,至粘土干了,离火,擎开泥壳,去除草帘,将手在水中浸湿,在乳猪身上擦,除去表皮的一层薄膜。再取稻粉调成糊状,涂在猪身上,下锅油炸,锅中之油一定要淹没乳猪。炸到一定程度,将乳猪取出,切成片,加香料铺在小鼎中,小鼎要安放在大镬中,镬中的开水不能漫进小鼎中,就这样隔水用火炖三天三夜而成。然后用醯、梅酱调和食用。”这道菜可是大镬小鼎的派头,周天子众诸侯才消费得起,但为什么让我想到的是叫化鸡、炸酥肉、酥肉汤等丐帮群众伙食的做法呢?另外,我还比较疑惑,难道梅子不是酸的吗,为什么还用醋(醯)呢,看来当年的调味品还比起现在来还是稍逊一筹啊,终于平衡了  

精彩短评 (总计19条)

  •     作者水平不错,。可惜我的水平太低,很多字不认识,要查字典。
  •     第一篇基本功差:)
  •     吃,当然是我们的本能,可吃到今天,它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我们也应该知道一些啊,不能只是为了肚子而吃,还是看看这本书,了解一下吃的学问吧!
  •     古到今,中华饮食博大精神,不是某些人几片泡菜几能比了的
  •     因为是自己老师出的又一本书,知道他的实力和水平,所以绝对顶一把。关键还是书的内容好。作为饮食行业的从业人员,绝对能够从中受益。
  •     书的内容绝对正点。虽然不是专业搞饮食研究的,但是对于平常天天在家做饭的家庭主妇我来说,看看还是很有帮助的。知道一些饮食、烹饪的知识。还有些小典故,很不错。
  •     对于想研究中国饮食文化的读者,这本书有用处
  •     作为考史门外汉指南还是值得一荐的。记下一堆古时菜色改日做给“你”吃。
  •     这是一本教你怎样做食物的书籍,爱好厨艺的你可以试试。
  •     学术?食色里作文章。只是我们早已忘却。礼崩乐坏,先人也就剥夺了今人的口福。
  •     从专业理论视角来看饮食,很有意思
  •     邱爷的专业食物丛书,饮食渊源历史,我们不光要吃会吃,还要知道。很有收藏价值
  •     ……睡前伤害值可强了!
  •     不错
  •     蟹宴、河豚、鱼生和古代饮食交流几篇很有意思
  •     如题,看食谱一样看这本书 不错 不仅要食 更要懂食文化 研究角度说还不错
    当然中国食文化研究太浩淼了 还有待寻猎别的书
  •     书写得很有趣,等着买的
  •     论文型大作
  •     很有意思哦,讲了很多看着都流口水的美食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