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麦作学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作物 > 安徽麦作学

出版社: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2
ISBN:9787533745417
作者:胡承霖 编
页数:339页

章节摘录

  为了保证小麦正常生长发育,要求各生育时期有一个适宜的土壤含水量。通常用土壤含水率(即占干重的百分数)表示,或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百分数(黏土的田间最大持水量占干土重的28%左右,壤土占24%左右,沙土占21%左右)表示。一般采用0~20cm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最大持水量的百分数来表示。1.出苗至分蘖、越冬期间小麦从播种到出苗,以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9/6~80%为宜,如果低于60%则出苗不齐,高于90%易造成烂种。安徽省小麦大面积生产中经常发生出苗不齐的现象,分析其原因,多数年份是播种时土壤底墒不足所造成。有时则因播种后遇连阴雨天气或者造墒播种后又遇降雨,土壤水分过多,使一部分种子在土壤中发生霉烂而引起缺苗。当小麦进入分蘖、越冬期间,适宜的土壤水分是维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左右。水分不足或过多,都会影响正常的分蘖出生和次生根发生数量,从而对形成越冬前的壮苗很不利。例如1996年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全省连续阴雨,普遍降雨量达200mm以上,沿淮地区有相当一部分雨前播种但尚未出苗的麦田,因田问积水或长时间呈水分饱和状态,结果发生烂种,淮北旱茬适期播的小麦也因土壤水分过多,出现了分蘖缺位和次生根减少的情况。2.返青至拔节小麦返青时,随着气温的升高,根系吸水强度开始增大,要求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59/6~75%,如果土壤水分过高,不利于气温回升,影响小麦返青早发。全省一般年景的冬、春之间往往有一定的降雨雪天气过程,小麦返青前后土壤水分尚较充足,农民习惯利用这个时期的土壤墒情,进行麦田撒施肥料。3.拔节至抽穗小麦拔节到抽穗阶段,营养器官生长最为旺盛,也是结实器官大量形成的时期,对土壤水分反应极为敏感,水分不足会同时影响穗数和穗粒数两个产量因素的协调形成。根据安徽省水利研究所有关耐旱试验测定,拔节期减产起点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孕穗期为739/6;土壤含水量下降到田间持水量的60.5%时,拔节和孕穗期分别减产33%和24%。拔节至抽穗时期要求土壤含水量应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以上。但若水分过多,也并不有利,至少会影响根系发展下伸和对发病环境的控制。

前言

  认识安徽农业大学胡承霖教授,是从他写给我的一封信开始的。2005年6月份,胡教授在写给我的信中说:“安徽处于南北方过渡地带,小麦生产过程中经常遭受到北旱、南涝、低温、霜冻、冰雹、龙卷风、干热风等一系列自然灾害及多种病虫危害,不依靠科学技术种麦,难以实现稳产高产。”胡教授在信后附了一份长达3600多字的安徽小麦增产25亿kg攻关方案,他从改善麦田水利基础设施、推广良种良法、加强技术培训、建立高产示范样板等多个方面对攻关目标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安徽是中国的粮食主产省,小麦是我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但小麦的单产一直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种粮的比较效益也不高。如何让农民通过种植粮食实现增收,我作为省政府分管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副省长,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胡教授的建议使我的眼睛一亮,依靠科技、主攻单产、提高品质、增产增收应该是小麦生产的正确途径。必须在主攻单产上下功夫,在科学种田上做文章,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抓投入。开展小麦高产攻关活动,是当前粮食生产大局的需要,也是农民增收的需要,对农业大省安徽来说意义重大,有着积极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效益。活动要着眼于市场、着眼于基层、着眼于农民,让广大农民按市场需求进行粮食生产,切实做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我把胡教授的建议和我的这些意见报告了时任省长的王金山同志,得到了他的大力支持。省政府决定开展为期5年的小麦高产攻关活动。4年时间过去了。在全省干部群众和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安徽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6~2009年,累计总产增加了126.35亿kg,单产超过了全国的平均水平。安徽的粮食产量也实现了单产提高、品质改善、总产增长的预定目标,连续创历史新高,突破了300亿kg的大关。安徽的小麦高产攻关活动以及此后开展的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玉米振兴计划等受到了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及农业部领导的充分肯定。安徽省小麦的连续增产,科技是第一推动力,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立了头功。胡承霖教授今年已经80高龄,他又不辞辛苦,和我省一批长期从事麦作科学研究的专家、教授们一起精心编撰了《安徽麦作学》。本书全面总结了安徽小麦生产中的科技成果和成功经验,突出强调了小麦生产技术集成推广应用的重要性,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指导意义。本书的出版发行,必将有力地推动安徽小麦高产攻关活动更加深入地开展,促进全省小麦生产水平再上新台阶,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新的贡献。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安徽小麦种植历史与生产发展第二章 安徽小麦种植分区第三章 小麦品种生态类型及其合理应用第四章 安徽小麦良种的选育第五章 小麦良种繁育第六章 小麦一生与产量形成第七章 小麦生产发育与温光水条件的关系第八章 小麦生产发育与农田土壤条件的关系第九章 小麦生产发育与营养条件的关系第十章 旱茬麦栽培技术第十一章 晚茬麦栽培技术第十二章 稻茬麦高产栽培技术第十三章 超高产小麦栽培技术第十四章 安徽小麦品质区划与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第十五章 安徽小麦产业化第十六章 安徽小麦病、虫、草害及其防治第十七章 小麦间作套种第十八章 安徽小麦主要气象灾害及其防御第十九章 安徽小麦生产机械化第二十章 大麦

作者简介

《安徽麦作学》内容简介:鉴于安徽小麦生产发展的巨大潜力、广阔前景和重要战略意义,在迎接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华诞之际,胡承霖教授组织全省从事小麦科研、生产、教学的专家、教授和科技人员,回顾安徽小麦发展历史,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小麦科学研究的理论与技术成果、丰产栽培经验,并以此为基础编写了《安徽麦作学》。《安徽麦作学》将对进一步发展安徽小麦生产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图书封面


 安徽麦作学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