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田制度变迁与展望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业工程 > 中国农田制度变迁与展望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1970-1
ISBN:9787109140233
页数:273页

章节摘录

  东汉末年,陷入了军阀各霸一方,混战的局面。农业受到很大的破坏,“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形成后,为统一奠定了基础。各国都注意恢复农业生产,以巩固后方。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采纳枣祗、韩浩的建议,在许都(今河南许昌)附近进行屯田。屯田结果,当年就见实效,“得谷百万斛”。《三国志·魏书》记载:数年中所有积粟“仓廪皆满”。改变了“民人相食,州里萧条”的残破局面。屯田的土地是无主和荒芜的土地。劳动力、耕牛、农具是从镇压黄巾起义中掳获的,有一部分劳动力号称为招募其实是被迫而来的。《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于是州郡列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并群贼,克平天下”。曹魏屯田有民屯和军屯两种。民屯每50人为1屯,屯置司马,其上置典农都尉、典农校尉、典农中郎将,不隶郡县。收成与国家分成:使用官牛者,官六民四;使用私牛者,官民对分。屯田农民不得随便离开屯田。军屯以士兵屯田,60人为1营,一边戍守,一边屯田。曹魏屯田对安置流民,开垦荒地,恢复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曹操统一北方创造了物质条件。但屯田制的剥削较重,屯田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身份不自由,屯田士兵则更加艰苦。三国时期,吴、蜀也都实行过屯田,只是规模和成就都不及曹魏。曹魏后期,屯田剥削量日益加重,分配比例竟达官八民二的程度,引起了屯田民的逃亡和反抗。屯田土地又不断被门阀豪族所侵占,于是屯田制逐渐破坏了。  曹魏民屯事务主要由各郡国典农官主持。大的郡国设典农中郎将,小郡设典农校尉。典农官独立于郡县之外,是专为供应军粮而设的机构。若遇有重要事项,如屯田地点的选择及处理农民逃亡等,则由屯田官直接向曹操请示办理。此外,曹操领导下的司空和丞相府也对屯田官起领导作用。曹魏统治者向屯田民征收租税的办法,是枣祗倡导的“分田之术”,即官府提供土地,收获的谷物按比例分成。按军祭酒侯生的主张,是按照分给农民的官牛数量收租。但枣祗的办法,收租两大,达到了积粮供军的效果,百姓虽然吃亏,但能有一个安定的生产环境,他们已经跟满足了。因此,在建安六年,曹操下《褒枣祗令》奖励他的功绩,但此时枣祗已经亡故。

内容概要

  张履鹏,男,天津宁河人,生于1929年。教授、研究员。河南省农史研究会会长、河南省乡镇经济学会会长。曾任中国农业历史学会首届副理事长、中国农业经济史学会副会长、河南省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曾出版《农业经济史研究》等专著。获得多项国家、部、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孙陶生,男,河南洛宁人,1963年6月生,经济学博士、教授,河南省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安阳工学院院长。长期从事土地经济、资源环境经济、农业经济等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先后出版《土地资产管理导论》等7部著作,在《管理世界》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三十多篇,获得省级科研奖励11项。  李扬,女,蒙古族,生于1966年。经济学硕士,河南财经学院副教授。编著《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论坛文集》等两部;发表有关农业经济论文多篇,有《城市化过程中“空心村”的土地整理研究》、《农村城镇化中集聚效应的机理及对策研究》等。所主持的《土地使用权流转研究》河南省农业厅项目获二等奖。  张翔迅,男,生于1966年。高级会计师、经济师,现在河南财经学院财务处工作。发表过《历代农税改革探讨》论著多篇。参加多项土地分等定级估价研究工作。其中参加的《河南省城镇土地分等估价研究》1996年获得国家土地管理局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河南省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书籍目录

导言 农田制度始终左右着农民的命运第一篇 先秦时期土地垦殖与田制第1章 中国土地垦殖与自然地理环境第一节 自然环境特点和生物带第二节 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第三节 植被分布的特点第四节 主要土壤类型分布及利用方向第2章 土地生熟荒制时期的垦殖第一节 土地开发利用的古代传说第二节 原始土地开发考古成果第三节 区域农业的开发第3章 夏商周时期的井田制第一节 井田制的记载第二节 井田制的赋税第三节 井田的劳动者身份第四节 籍田之说第4章 春秋战国田亩制度变革第一节 换土易居的爰田制第二节 鲁国的初税亩与秦国的初租禾第三节 管仲推行相地而衰征第四节 官山海、壹山泽与山泽税的征收第五节 战国时代以井田制为基础继续授田第六节 王田与采邑制度第七节 作物布局变化第二篇 秦汉至隋唐农田制度第5章 秦代的除井田开阡陌第一节 商鞅倡导除井田开阡陌第二节 秦初“黔首实其田”第三节 私蓄奴隶并大量用于农业第6章 汉承秦制继续推行名田制第一节 名田制的继续推行第二节 汉初复故爵田宅诏第三节 三杨庄遗址证明西汉一直推行名田制第四节 汉代的卖爵和豪强发展第五节 西汉中期名田制面临的问题第六节 名田制下汉代继续大量使用农奴第七节 庄园制发展的经济原因第八节 公田、代田与区田第7章 王莽改制和东汉豪强恶性发展第一节 王莽改革的目的内容第二节 东汉以来豪强地主恶性膨胀第8章 三国时期的屯田制第一节 屯田制产生于边缘地带第二节 建安时期战乱促进了屯田制第三节 西蜀和东吴的屯田第四节 南北朝各国都曾经采用过屯田制度第9章 魏晋南北朝豪强庄园土地制度第一节 战乱是发展豪强庄园经济的主要条件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豪强庄园的经济形式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豪强经济下农奴诸多名义第四节 南朝品官占田制和荫客制第10章 均田制的推行与废止第一节 豪强经济不利当时朝政第二节 配合均田基层政权实行三长制第三节 北魏均田令内容第四节 北魏以后均田制各朝的若干变化第五节 官无闲田税收减少是均田制废止的主要原因第三篇 宋代起始的租佃制第11章 宋代奠定了租佃制第一节 宋代不设田制不抑兼并第二节 雇工经营的发展第三节 宋代盛行佃耕制是历史选择的结果第四节 租佃制下的学田、族田第12章 租佃制千年不衰第一节 租佃制千年不衰的原因第二节 元朝的土地制度倒退第三节 明代租佃制与流民关系第四节 清代租佃制的一些变化第五节 明清的地租地价第13章 租佃制与以往官立田制的差别第一节 秦汉以来各层次人物对土地的态度第二节 佃耕制使农民身份发生变化第三节 唐末开始提出土地均平第14章 租佃制的自耕农经济与地主经济第一节 在历代中农始终占大多数第二节 当代土地改革之前中农户依然占多数第三节 中农能够长期存在自身调控原因分析第四节 中农存在的客观条件第五节 地主经济发展的制约第六节 对中农经济的分析第四篇 近代土地制度问题第15章 缓解田制矛盾的其他途径第一节 垦荒与田亩起科制度第二节 海外移民第三节 人口向城市转移第四节 提高单产第16章 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评议第一节 天朝田亩制度的产生第二节 没收“妖产”与承认土地私有权第三节 太平天国钱粮政策与收租局设立第17章 中国特色的永佃制第一节 永佃制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 永佃制的内容第三节 永佃制评价第18章 孙中山地权思想与台湾土地改革第一节 孙中山平均地权的基本思想第二节 地权解决后的农业现代化设想第三节 孙中山耕者有其田思想的提出第四台湾地区的土地改革第五篇 现代土地制度第19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第一节 抗日战争前苏区的土地革命第二节 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运动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第五节 土地属于国有的农牧场第20章 人民公社化的土地制度第一节 互助合作运动的兴起第二节 一哄而起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第三节 人民公社政社合一解体第四节 辉煌的幻灭第21章 改革开放时期的土地制度第一节 三年调整与十年“文革”第二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三节 人民公社余韵第四节 有关土地管理的法规建立第22章 当前农村土地制度问题探讨第一节 土地承包经营制的稳定与保障第二节 土地流转机制的探索第三节 土地征用与失地农民的权益保护第四节 农地保护和土地合理利用第五节 土地制度的展望第六节 改革土地管理制度的另一种设想第23章 田制与农村发展第一节 田制改革与兼业农户第二节 田制与农村行政管理第三节 新农村建设寄语主要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先秦时期土地垦殖与田制、秦汉至隋唐农田制度、宋代起始的租佃制、近现代土地制度

作者简介

《中国农田制度变迁与展望》内容简介: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国家兴衰存亡。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有了土地,农民才有立身之本,农业才有发展之根,农村才有后续之源。土地制度作为农村的基本制度之一,千百年来始终左右着农民的命运。《中国农田制度变迁与展望》介绍先秦时期土地垦殖与田制、秦汉至隋唐农田制度、宋代起始的租佃制、近代土地制度问题、现代土地制度五个问题研究。

图书封面


 中国农田制度变迁与展望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