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工业化(全二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业工程 > 农业与工业化(全二册)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9
ISBN:9787560955919
作者:张培刚
页数:649页

章节摘录

  另一件事是再过10年,即1950年到1951年间,当时正值我国奉行“全面学习苏联”的时期。与之相联系,在生物学界也大力介绍和宣传“米丘林学说”及其代表人物“全苏农业科学院院长”李森科的事迹。本来,在当今世界上,为了走向现代化,介绍和宣传现代科学上任何一种新学派都是完全必要的,也是无可厚非的。可是,李森科除了一方面把自己的论点和看法所形成的概念称作是“米丘林遗传学”外,另一方面却把当时国际上广为流传的摩尔根学派“基因理论”说成是“反动的”、“唯心的”,并且利用权势,排斥各个持不同观点的学派。影响所及,特别在当时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里,造成了科学研究上的严重不良后果。我们知道,托马斯·亨特·摩尔根是美国及国际上著名的遗传学家,早年曾在“孟德尔定律”的基础上创立了“基因学说”,著有《基因论》、《实验胚胎学》等著作,1933年获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而李森科面对这种现实情况,却完全抛弃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反而把“基因理论”和摩尔根学派一概加以否定、排斥和打击。我国当时的生物学界,在极左路线的指引下,亦随声附和,以致当时生物学界不少对摩尔根遗传学说素有造诣的老专家如谈家桢教授等,横遭指责和批判,长期蒙受着不白之冤。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事实真相才逐渐大白于天下,是非曲直也才逐渐得到端正。可见,学海如战场,为了应付随时飞来的袭击,做学问的人也必须具有承受各类事故的极大勇气和牺牲精神。  以上培刚先生之所以不厌其烦地花费了较大篇幅,追述他在武汉大学文预科和经济系本科一年级学习基础课的情景,主要是依据先生本人的看法和要求。一方面,这一段打下基础的经历,是他日后考上出国留学并用外文写成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的直接和重要的渊源。首先,如前面所谈1940年暑期在昆明和重庆同时举行的清华庚款公费留美生考试,英语一个上午只考一篇作文,如果没有大学时期打下的较深基础,那是得不到优秀成绩、从而难以考上的。

前言

  本书写成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但思想上的酝酿,却早在三十年代初当我在武汉大学经济系学习时,以及毕业后参加前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从事农业经济的调查研究工作时,便已开始。当时我经常考虑到的一个问题,就是经济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中国将如何走上工业化的道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我考取清华公费留关,进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先学习工商管理,后又学习经济理论、经济史和农业经济。通过这几年的学习,我除了具体了解到美国的一些现实情况外,更从历史文献和统计资料中较多地阅读了有关英、法、德、美、日、苏联诸国从“产业革命”以来各自实行工业化的书刊,从而使我更进一步认识到农业国家的工业化是一个带世界性的问题。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前两三年,我想到大战后的中国迟早必将面临如何实现工业化这一复杂而迫切的历史任务。因此,以中国的工业化为中心目标,从世界范围来探讨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所将要遇到的种种问题,特别是农业与工业的相互依存关系及其调整和变动的问题,将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的。但在我当时所阅读的书刊中,还没有看到一种专著对农业国工业化问题进行过全面系统的研究。本书英文原稿以《农业与工业化》(Agriculture andIndustrialization)为题,作为博士论文完稿于1945年冬,就是我以严肃认真的态度,试图从历史上和理论上比较系统地探讨农业国工业化问题的初步尝试。

内容概要

  张培刚(1913~ ),湖北黄安(今红安)人。发展经济学奠基人。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本书共分上卷和中下合卷两册。上卷为作者1945年在哈佛大学的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该论文曾获1946~1947年度哈佛大学经济专业最佳论文奖和“威尔±奖金”,并于1949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英文版,1951年在墨西哥出版西班牙文版,1984年修订后出版中文版。该书以中国的工业化为中心目标,从世界范围来探讨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将要遇到的种种问题,从历史文献、统计数据和经济理论等方面重点探讨了农业国实现工监化的基本问题。中下合卷为张培刚亲率弟子历经十余年辛勤探索的理论成果,结合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实践,以及体制转型的经验教训,再次系统而深入地对农业国工业化问题进行了考察和比较,可以说是张培刚农业国工业化理论的继承发展。本书使用的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本。

书籍目录

《农业与工业化(上卷)》目录:《农业与工业化》的来龙去脉农业国工业化理论概述导论第一章 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述评第一节 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第二节 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第三节 区位理论分析方法第四节 分析方法评论第二章 农业与工业的相互依存关系第一节 联系因素之一:食粮一、人口与食粮二、食粮与经济活动的区位化三、收入与对粮食的需要第二节 联系因素之二:原料一、加速原理与周期变动二、原料成本与工业区位第三节 联系因素之三:劳动力一、人口与劳动力供给二、人口的职业转移——劳动力自农村转入工商业以及自工商业转入农业第四节 农民作为买者与卖者一、农民作为买者二、农民作为卖者第三章 工业化的理论第一节 工业化与产业革命第二节 工业演进中的发动因素与限制因素一、发动因素:企业创新管理才能及生产技术二、限制因素:资源及人口第三节 工业化的类型一、工业化的开始二、工业化的程序和阶段三、工业化的速度第四章 工业化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第一节 工业发展与农业改良第二节 当作生产单位的农场第三节 农业机械化一、机械化的方式二、机械化的条件三、机械化对于生产的影响第四节 农作方式的重新定向第五节 农业在整个经济中的地位第五章 工业化对于农场劳动的影响第一节 关于“补偿作用”的诸种学说第二节 劳动在农业收入中所得的份额第三节 劳动力从农场到工厂的转移一、关于行业间及区域间劳动力转移的学说二、机器代替农场劳动力三、工业对于农场劳动力的吸引和吸收第六章 农业国的工业化第一节 农业与中国的工业化一、简释二、农业在工业化中的作用三、农业上的调整第二节 从工业国到农业国的资本移动第三节 农业国与工业国之间的贸易一、农业与工业之间贸易的特征和转变二、农业国与工业国的贸易条件三、农业国工业化对于老工业国的影响结语附录(一)对“工业"概念的探讨附录(二)农业作为一种“工业"与农业对等于工业参考书目英汉人名对照《农业与工业化(中下合卷)》目录:第一章 总论第一节 关于“工业化”的重新认识一、对“工业化”定义的重新表述和进一步探讨二、工业化的基本特征三、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化潮流的兴起及其基本内容五、工业化与现代化的必然联系第二节 农业国工业化与发展经济学的主题一、发展经济学本身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二、农业国工业化理论与西方发展经济学三、农业国工业化仍然是发展经济学的主题第三节 新型发展经济学的建立一、新型发展经济学的由来二、农业国工业化仍然是新发展经济学的主题三、对传统发展经济学的革新途径四、建立新型发展经济学,首要地必须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方面来考察,探根溯源五、建立新型发展经济学,还必须从发展中国家的本国国情出发,制定发展战略六、新型的发展经济学应当研究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及其有关问题第四节 分析方法再论一、唯物论的观点与辩证法的观点二、实证分析方法与规范分析方法三、数量分析方法附录1-1 关于工业化定义的思考附录1-2 理解中国,需十分谨慎——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中的非经济因素附录1-3 懂得历史,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发展附录1-4 从系统论看农业国工业化理论第二章 工业化的发动因素和限制因素再论第一节 引论第二节 企业家创新管理才能第三节 技术进步一、外生技术进步的增长模型和内生技术进步的增长模型二、技术进步在发展中国家以及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三、发展中国家实现技术进步的途径第四节 制度创新一、制度及其功能二、经济发展中的几种重要的制度:产权、市场、国家与意识形态三、从东亚经济看制度的作用四、发展中国家的制度障碍与制度创新第五节 人口、资源与环境一、人口因素二、自然资源与地理环境对工业化的影响三、环境退化问题……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的互动关系第四章 工业化过程的结构调整与变动第五章 对外开放条件下的工业化第六章 计划、市场与经济体制转型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农业与工业化(套装全2册)》共分上卷和中下合卷两册。上卷为作者1945年在哈佛大学的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该论文曾获1946~1947年度哈佛大学经济专业最佳论文奖和“威尔士奖金”,并于1949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英文版,1951年在墨西哥出版西班牙文版,1984年修订后出版中文版。该书以中国的工业化为中心目标,从世界范围来探讨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将要遇到的种种问题,从历史文献、统计数据和经济理论等方面重点探讨了农业国实现工业化的基本问题。中下合卷为张培刚亲率弟子历经十余年辛勤探索的理论成果,结合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实践,以及体制转型的经验教训,再次系统而深入地对农业国工业化问题进行了考察和比较,可以说是张培刚农业国工业化理论的继承发展。《农业与工业化(套装全2册)》使用的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本。

图书封面


 农业与工业化(全二册)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没读完,读不下去。
  •     读罢上卷,感觉张老先生的博士论文质量还是比较高的,如果在那个基础上,能再有若干年的研究,诺贝尔经济学奖说不定就归他老人家所有了。张老先生对此也感十分不爽,屡屡在前言中提到,某某问题,我在几十年前早已说清。言语中虽是尽提当年勇,也是颇多无奈的。 中下卷嘛,部分是脱离学术研究若干年的张老先生对原书的修修补补,部分是他的学生或者同事所作,虽然可能也具有相当的水平,但是读来总差那么点意思,于是也失了兴趣。待日后重提兴趣,可以再去读。
  •     农业经济研究,非常棒。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